音乐社团简介(精选8篇)
我校“和美”音乐社团创建于2016年9月,分为三个兴趣小组:“和之韵”舞蹈队、“梦之声”合唱团、“鼓之韵”手拍鼓。音乐社团是一个交流音乐的社团,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团体,是音乐爱好者展现自己的平台。音乐社致力于提供一个音乐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兼顾学校的艺术表演任务,逐步开展歌唱交流比赛等其他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余款而有趣的生活学习乐园。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弘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社团活动的品牌。
3、积极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4、通过多种方式吸收更多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三、四各上一节课,课时不少于60分钟。
四、社团宗旨:
1.1 1997年10月9日由张锦文先生邀宴台湾各医务管理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于新光纪念医院会议室研商成立学会, 获得全体出席人员支持成立。
1.2 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理监事选举, 由张锦文先生担任学会第一届理事长。
1.3 2000年4月29日举行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二届理监事选举, 由邱文达先生担任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敦聘张锦文先生及王金茂先生为学会名誉理事长。
1.4 2003年4月19日举办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理监事选举) 暨学术研讨会, 由邱文达先生担任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敦聘张锦文先生及王金茂先生为学会名誉理事长。
1.5 2006年4月29日举办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理监事选举) 暨学术研讨会, 由石曜堂先生担任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和敦聘张锦文先生及邱文达先生为学会名誉理事长。
1.6 自1998年创会至今已迈入第11年, 学会之会员数:个人会员3468人、赞助个人会员402人、赞助团体会员61家、学生会员3049人, 共计6919人;医管师共1426人;高阶医管师共340人。
1.7 会员属性
1.7.1 会员职场别:学会会员于医院工作者占最多 (86.84%) , 其中医学中心占19.29%、区域医院占31.94%、地区医院占33.47%;其余则多于卫生行政机关、学校等地方工作。
1.7.2 分布地域别:台湾北区 (37.74%) 、中区 (26.94%) 、南区 (29.32%) 、东区 (6%) 。
2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见图1。
3 学会宗旨
(1) 促进医务管理学术研究及教育之发展; (2) 健全医疗及保健服务; (3) 提升医疗机构经营效率与质量; (4) 维护公民健康。
4 学会任务
(1) 培训医务管理人才之相关事项; (2) 关于医务管理师等相关专业人员之甄审事项; (3) 关于医疗机构营运制度与实务之研究改进事项; (4) 关于健康保险制度与实务之研究改进事项; (5) 关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制度与实务之研究改进事项; (6) 关于境内外医务管理团体之关络事项。
5 学会愿景及使命
5.1愿景
成为亚太地区医务管理及健康照护信息之交流平台。
5.2使命
(1) 训练及研究:促进医务管理学术研究及教育之发展; (2) 照护及服务:健全医疗照护体系及保健服务; (3) 健康:与行政机关共同维护公民健康; (4) 效率及质量:协助医疗机构提升经营效率与质量。
6 策略
见表1。
7 学会工作概要
(1) 积极举办具前瞻性、时代性之学术活动, 增强会员之专业技能; (2) 推动医务管理师专业证照认证制度及推动立法; (3) 推动台湾医疗质量指针系统 (简称THIS) ; (4) 承接卫生主管机关委托计划, 期能协助推动卫生政策; (5) 拓展国际及两岸交流活动; (6) 出版《医务管理》学术期刊及医管情报; (7) 出版医务管理系列丛书; (8) 常设各功能委员会, 全方位推动会务工作; (9) 建构会务信息系统及因特网沟通园地, 并发展网上学习与数据库, 以提供会员更方便的利用; (10) 建立医管人才人力数据库; (11) 辅导各层级医院从事经营辅导改善项目计划; (12) 协助各层级医院建立医疗质量指针系统; (13) 协助各层级医院建立服务流程再造工程系统或医院评鉴辅导之服务; (14) 协助参与国家重大卫生、健保制度之设计与规划。
8 办理两岸交流目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89-0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初中学校开设音乐社团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开设音乐社团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并予以进一步的培养,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均衡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音乐社团课呢?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目前,音乐课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只有每周一节,而且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会受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只是流于形式,他们制定音乐社团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其实,音乐社团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真正开展好音乐社团课,教师应根据音乐社团课的具体类型,根据本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
例如,某个学期,教师计划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训练,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合唱训练的意义,并分课时、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咬字等方面的训练,还要科学地安排使用哪些作品进行训练……这些细节化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音乐社团课才能有效开展。
二、以音乐学科特点促音乐社团课有效开展
音乐课及音乐社团课之所以不被学校领导、学生甚至音乐教师自己所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它并非中考考查科目。其实,开展音乐课程教学表面上是减少了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时间,实际上却能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效率。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音乐可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均得到发展,使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真正实现科学用脑;音乐还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结合音乐的学科特点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确保音乐社团课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师应该深爱自己所选择的寄托自己梦想的音乐专业,而不能因为某些现状的不理想而自暴自弃。相反,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和自身的音乐素养来引导学生喜爱上音乐课,喜欢上超越教材的、实现个性发展的音乐社团课。教师应该从音乐和生活两个层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真教学以提升音乐社团课的质量
音乐社团课要真正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必须从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着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社团课的具体类型,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确定训练的内容和制定训练的目标,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来肯定学生的付出。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例如,进行长笛社团课教学时,笔者除对学生的长笛演奏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安排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笔者采用了分组训练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督促训练,互相指出演奏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用长笛为家人或朋友演奏。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有严谨敬业的教学作风,发挥自己专业上的特长,全面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阶段,开设音乐社团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搭建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平台。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音乐社团课,确保音乐社团课能够有效开展。
一、社团开展原则:
1.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2.拓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4.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5.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团活动,来发展学生多才多艺的本领,同时逐渐形成学校的校本课程。
二、社团的章程
通过组织和知道社团成员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普及足球运动,丰富南湖小学的学生课余时间,本社团奉行资源、奉献、平等、互助、进步自愿。
第一条:社团成员必须遵守社团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社团成员必须按照请假、迟到、早退三次为旷课,旷课累计三次为主动退出,每次参加训练要按照规定时间到场地,到场后保持训练场的安静,听从老师指令。第三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需经过家长的同意。
第四条:社团内不允许出现打架、骂人等现象,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第五条:社团成员互帮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社长:吴书敏 副社长:付丰国
------分隔线----------------------------
电信工程系礼仪社团成立于2010年3月,在系团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一些颁奖典礼和各种接待活动,在其中担任礼仪、礼宾、颁奖等工作。
礼仪队为队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我们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向社会各界展示礼仪人的风采。从礼仪队成立至今,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渐渐长大,渐渐兴旺,礼仪队不仅为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的礼仪服务,还不断走出校园,接受社会上的邀请,出席一些礼仪实践活动。
一、精神风貌:
用我们的热情精彩你的大学生活!
二、定位:
管理学院社团,开展学院各项文化活动的部门。
三、职能:
1、组建与管理学院社团;
2、组织与开展学院各项文化活动。
四、日常活动:
1、协助、监督和审核新社团的成立;
2、密切关注已成熟社团的活动,积极帮助新成立社团的活动组织;
3、协调学院与学校社团的交流发展;
4、充分满足同学意愿,组织开办各类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
5、积极帮助经贸团学联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五、发展方向与规划:
1、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2、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适时改革以满足同学需求;
一、桂林各阶层人民组成的音乐团体
抗战时期,桂林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各阶层人民群众都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桂林抗战音乐运动,专业音乐工作者们建立了一些专业音乐团体,组织和领导桂林的抗战音乐运动;各阶层群众建立了很多群众音乐团体,积极参与了桂林抗战的歌咏活动。
(一)专业音乐团体
抗战时期,桂林汇聚了很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他们成立了一些专业音乐团体,主要有:广西音乐会、桂林音乐协会、桂林音乐界联谊会、国防艺术社音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音乐部、新中国剧社音乐部、桂林广播电台管弦乐队等,这些专业音乐团体,引领了桂林的抗战音乐运动。这里主要介绍几个专业音乐团体。
1. 广西音乐会。
广西音乐会是专业的音乐学术和演出团体,1936年在南宁成立,1937年迁往桂林。广西音乐会成立时,理事有满谦子、吴伯超等知名音乐家。广西音乐会每星期都举行音乐活动,每星期六晚组织音乐晚会,同时,为了激励桂林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每星期天在市中心体育场举办广播音乐会,教群众演唱抗战歌曲。广西音乐会还在桂林举办过十几次专业音乐演奏会,对桂林音乐界影响很大。
2. 桂林音乐界联谊会。
为了促进桂林音乐运动的开展,1941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音乐部、桂林中学合唱队、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及桂林广播电台合唱队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桂林音乐界联谊会。该会成立后,每半个月举办一次音乐演奏会。
3. 国防艺术社音乐部。
国防艺术社音乐部隶属于综合性艺术团体———国防艺术社。1937年5月17日在桂林成立,成立时名字为国防艺术社歌咏组,后来改名为国防艺术社音乐部,音乐家陆华柏担任音乐部主任。国防艺术社音乐部积极参与组织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如1937年底,组织抗战歌咏团;1940年4月,参加“桂林歌咏界劳军大公唱”等。
4. 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音乐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音乐部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吴伯超担任音乐部主任,音乐部内有管弦乐队。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音乐部经常举办音乐演奏会,到桂林广播电台播音,还多次到桂林一些学校辅导学生音乐知识,举办音乐知识讲座。
(二)业余音乐团体
抗战时期,桂林各阶层人民都发动起来,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但是为了用音乐宣传抗战,他们也组成了业余的音乐团体,主要有广西学生军艺术宣传工作队、抗战歌咏团、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西林歌咏队、岩洞儿童歌咏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会学生暑期救亡工作团歌咏组、桂林绥署军乐队、桂林初中战时服务团歌咏组、桂岭师范边疆歌舞团、桂林广播电台合唱团、前锋歌咏团、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音乐组、乐群歌咏团、大合唱团、生活书店歌咏团、青年歌咏团、桂林青年会业余歌咏团、儿童保育院歌咏团、凤北镇暑期工作团歌咏队、桂林中学合唱队、民众歌咏队、建国歌咏队、中山纪念学校儿童战时服务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医学院合唱团、漓咏合唱团、黄花岗纪念学校合唱队、星期歌咏晚会合唱队、凯风歌乐团等[2]。
1. 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
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是业余歌咏团体,1943年4月应广西音乐会的邀请,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在浸信会礼堂举办音乐晚会,演出合唱、独唱、钢琴独奏等音乐节目,观众有近千人之多。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还曾在桂林广播电台演播独唱、合唱等节目。1943年4月19日,桂林师范学院歌咏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医学院合唱团共同举办了音乐会。
2. 桂林中学合唱队。
桂林中学合唱队也称桂中歌咏团,是业余音乐团体,1940年1月成立,桂林中学音乐教师李九仙、曾寅育担任合唱队辅导老师。桂林中学合唱队经常在本校举办音乐演奏会,此外,还积极参加桂林其他单位组织的音乐活动。如参加“星期歌咏晚会”、“桂林歌咏界劳军大公唱”、“桂林第一次民众音乐会”等。
3. 乐群歌咏团。
1939年9月30日,乐群歌咏团在桂林成立,由抗敌宣传队第一队与乐群社文化部共同创办。该团指导先由抗敌宣传队第一队歌咏指挥章枚担任,之后由共产党音乐家林路担任。该团成员主要是来自于桂林的学生和青年,1940年1月4日乐群歌咏团首次演出,1940年4月7日参加了“桂林歌咏界劳军大公唱”。
4. 抗战歌咏团。
1937年11月,国防艺术社和乐群社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了抗战歌咏团,团长为李文钊,训练委员会主席是满谦子,委员有陆华柏、廖行健等音乐家。参加的单位有二十一个,参加人数达六千多人,该团成立后,参与演出了“三千人大合唱”和“万人火炬公唱大会”。
5. 岩洞儿童歌咏团。
岩洞儿童歌咏团成立于1938年11月。当时,日军飞机时常对桂林进行空袭,广大市民很多时间是在岩洞中度过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桂林时,发动了“岩洞教育工作”、新安旅行团和孩子剧团等儿童团体,把桂林的一些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成立了“岩洞儿童歌咏团”,人数有五十多人。孩子们利用在岩洞躲警报的时间,学习抗战歌曲,并在群众中演唱抗战歌曲,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6. 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医学院合唱团。
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医学院合唱团是业余歌咏团体。为了筹款成立贫苦病人服务部,1943年4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医学院合唱团与桂林师范学院共同举办音乐会。1943年6月,举办“仲夏夜音乐会”,演出节目有《打走日本鬼》、《生路》、《我家在广州》等。
二、来自其他地方的音乐团体
(一)来自国内其他地方的音乐团体
抗战爆发后,华北、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沦陷,一些在沦陷区的音乐团体也转移到桂林,开展音乐抗战活动,主要有:上海八一三歌咏队、儿童教育团、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抗敌演剧宣传第一队、抗敌演剧宣传第五队、抗敌演剧宣传第七队、抗敌演剧宣传第九队、孩子剧团、放映二队、前锋剧社、广州儿童剧团、教育部第一巡回戏剧教育队、沪港粤少青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江苏教育学院歌咏队、长沙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曲江三青团旅行歌咏队、新安旅行团、士工国乐歌剧团、汉口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等[3]。
1. 新安旅行团。
新安旅行团,成立于1935年9月,最先由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小学12名贫困学生组成,创办的目的是宣传抗日。新安旅行团创办后,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支持,不断成长、壮大。1938年11月14日,在教育家汪达之的率领下,新安旅行团到达桂林。在桂林,新安旅行团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是桂林儿童救亡运动中的主力,先后演出了《洪波曲》、《保卫国土》、《我们是战地工作队》等抗战歌曲。1941年皖南事变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对进步活动进行遏制,新安旅行团被迫撤离桂林。
2. 孩子剧团。
1937年9月3日,孩子剧团在上海成立,团长为吴稼新,后来剧团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收编。孩子剧团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壮大,人数扩大到六十多人,分成了两个分队。1938年11月,孩子剧团到达桂林,12月底,离开桂林。虽然在桂林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参加了多次抗战音乐活动,演出了很多抗战歌曲。
3. 上海“八一三”歌咏队。
上海“八一三”歌咏队隶属于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领导。上海沦陷后,“八一三”歌咏队到后方演出,每到一个地方都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战歌咏运动。1939年3月,到达桂林,参加了桂林音乐界举办的“张曙追悼会”等演出活动。
4. 汉口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
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来到桂林。1939年7月8日,在桂林音乐界举行的“七七”二周年歌咏大会上演出。1940年4月7日,参加了“桂林歌咏界劳军大公唱”。
(二)自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团体
1. 桂林国际联谊杜。
桂林国际联谊杜成立于1943年2月12日成立,社长凌世芬,有美国、英国、荷兰牙等国社员100余人。该社经常举办国际游艺晚会,演出人员来自世界各国,演出节目大多为音乐节目,如,英军服务团音乐队器乐合奏,挪威人的小提琴独奏,美国人裴克演唱的“中国民谣”等。
2. 卡米奇夏威夷吉他乐队。
1914年5月底,卡米奇夏威夷吉他乐队来到桂林,曾参加军政部荣誉军人第九休养院凯风歌乐团举办的抗敌将士音乐会,并在桂林广播电台播音。
3. 一九四三团。
一九四三团是在桂林的英国人创办的音乐团体,1943年2月成立,1944年5月解散。该团主要活动是举办唱片音乐会,地点在依仁路社会服务处礼堂。演出节目有贝多芬、莫扎特、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音乐家所作名曲。
桂林,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抗战音乐社团数量众多,开展抗战音乐活动非常频繁,当时桂林的报纸和音乐期刊,几乎每周都有关于桂林抗战音乐社团开展音乐活动的报道。桂林抗战音乐社团积极推动了桂林抗战音乐运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桂林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
参考文献
[1]刘文俊.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社团[M].合肥:黄山书社,2008:176.
[2]广西社会科学院.桂林抗战文艺辞典[G].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470-495.
【关键词】多媒体;外语教育;音乐社团;必要性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韩贸易的不断扩大,两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也变得丰富多彩,“双赢”共识为两国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90后为代表的韩语学习群体每天接触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歌谣,对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情可见一斑。此外,利用网络媒体,紧跟韩国潮流尖端,也是现90后甚至是00后学习语言的一种普遍方式。在韩语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式教学方式,从学习者的兴趣为切入点,尝试更多新颖且迎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很多年轻老师都在努力尝试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进度缓慢,二是学习者的多样性。现就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例。
首先,以教材内容为主,多媒体运用为辅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在实际学过程中,本人使用过韩国歌曲、广告、电视剧片段等媒体资源,一堂课下来,目标教学量未完成现象居多。
其次,学习者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是几乎不存在,以活用韩国音乐进行韩国语学习的课堂为例,虽然大部分老师都认同这种方式很新颖,在提升学生兴趣度方面会有显著效果,但是考虑到紧张的课堂时间、与教材的关联度以及学生多样性等现实问题,活用媒体资源还是有限制的。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把多媒体资源完全放在课堂上是不现实的,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课余学习的重要性,这也为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韩国语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音乐社团应由学生自主组建运营,但在短期间内,考虑到中国国内韩语学习的特殊性,为更有效地组建音乐社团,从组建音乐社团到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运营音乐社团分为社团准备阶段、社团活动期和社团活动后阶段。
在社团准备阶段,老师在课堂上可多宣传音乐社团,积极鼓励学生自发报名。音乐社团组建完后,社团成员汇聚一堂,为第一次社团活动做准备,首先是歌曲的选定,制定好一个问卷调查,内容为大家想学及喜欢的歌曲清单。整个准备过程要以社团成员为中心,老师起引导作用。
社团活动阶段应根据教育顺序,周期进行。教学顺序分为活动前-活动-活动后三个阶段,书写朗读歌词,学习相关语法和表达方式,一起跟唱。跟唱后,互相交流听歌感受,之后观看歌曲相关音乐视频,写下感想文。
社团活动后阶段,作文活动,互相交流评价。不仅提高理解度,且能寻找改善社团的方法。
3.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韩国语教育的实例
为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化,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来展开语言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3.1 听力
听力是专注于声音,认知、解析、记忆及应答的过程。听力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最高。
通过音乐社团活动的听力活动如下。
(1)边听歌边找出自己知道的单词
这是导入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在此阶段,无需提供完整歌词,学生基于已学过的单词,找出自己听懂的,这种导入方式可提升学习兴趣,凝聚课堂集中力。
(2)边写歌词边跟读
初级阶段的听力目标是准确发音,掌握变音规则。老师可用正常语速阅读,让学生能准确听到每个单词的发音和音变现象。
(3)边听歌边填空
这是初级至中级学习过程常使用的方法。准备一份不完整的歌词,挑出重要的词汇和语法,以单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该练习可提升学生对单词、语法的掌握度。
3.2 阅读
阅读在韩语学习过程中,是扩展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源泉。通过阅读,掌握正确的发音和音调。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的具体阅读活动如下。
(1)跟读
大声跟着老师朗读歌词,注意各种音变现象。
(2)准确读出每一个单词
老师朗读一遍后,单独点学生朗读。由于唱歌社团里的学生水平不一,可先让抄写完的学生独自朗读,反复练习,纠正错误。
3.3 口语
口语不仅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识,还要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识,这也是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1)谈谈听歌感受
这一阶段可不提供歌词,播放伴奏,先听旋律,让学生谈谈对旋律的感受。这时需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让学员们尝试着自己作曲来配合旋律,也不为是个开拓思维的方法。
(2)写句子&故事
让学生活用单词语法或模仿原歌词造新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一些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提升不少。
(3)唱歌大赛
举办唱歌大赛,大家积极参加,意义非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4)歌曲连连看
在社团活动中,以5~6名同学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每组唱一句,前组唱完,后一组就要紧跟其上,如跟错,就要受到惩罚。寓教于乐。
(5)skit电视剧
成员们观看完MV,让其分组,制作一个5~10分钟的MV故事后续小短剧,即skit电视剧,即确定一个后续主题并进行表演。
3.4 写作
写作能体现出学生在词汇运用、句子构成、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对于语法指导、短文写作及写作指导在初级学习阶段也是有必要的。通过音乐社团进行韩语写作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书写歌词
采用PPT展示歌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拼写于练习本上。
(2)续写MV故事
跟唱完毕后,一起观看MV,让学生尝试续写故事。通过这样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后续故事。
4.结论
近十年间,随着韩语学习者人数的不断上升,开设韩语课程的大学、教育机构也大量增加。学生的韩语学习动机也更加多样化。大部分学生接触到韩语都是通过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剧、歌谣等),这也成为他们学习韩语的动机。因此,本论文活用韩国音乐作为语言学习辅助资料,运用于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度,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旭在,就大学生社团活动研究业余生活和学校生活满足的关系,江源大学,2007
[2]姜宝幼,中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和教授法,国际韩语教育学会第12届国际学术论坛发表资料集,2002
[3]金京智,以中级学习者为对象,通过电影和歌曲进行韩国语教育,庆熙大学,2001
[4]陈基浩,语言教授理论和韩国语教育,韩国文化史,2006
[5]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Longma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