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曾国藩十六字家训(精选8篇)

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篇1

曾国藩是历史上倍受争议的人物,这源于他的特殊身份。其一,他有清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留下了耻辱,是中国历史的罪人。其二,他学识渊博,给中国的教育使写下了绚丽一笔。其三:他在其位谋其政,是一位忠臣,做的许多事情是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利益出发的,也是身不由己所谓。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曾国藩家训:慎独则心安,敬则身强,仁则人悦,劳则神钦。

这十六个字回味无穷,韵味十足。一曰慎独则心安

所谓慎独就是说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二曰主敬则身强

所谓主敬就是说待人不分众寡,待事不分大小 三曰求仁则人悦

所谓求仁就是说仁爱,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曰习劳则神钦

所谓习劳就是说身体力行,一个人衣食住行,与他所行之事所用之力想匹配,这才符合天道、受人赞许,也就是神钦。

仔细分析这四句家训就会发现,它们都出自儒家学说,可见曾国藩对儒家文化的崇尚很明显的,这也与其到死效忠于清政府相呼应,儒家就是效忠君主的一门学说,儒家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忠讲的就是效忠自己的生死,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四句话与儒家的联系:

第一句讲到慎独,慎独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是自己一个人独处,也不可以做与自己身份不否的事情,儒家君子修身术:自省 克己 慎独 宽人,其中慎独就是重要的一条。是一句从思想到身体严格要求自己及自己子孙的家训。

第二句讲的是一视同人,待人不分众寡,待事不分大小,此句讲的是做人,接人待物的方法,是人性的升华之言,所谓大爱天下,他用此句要求自己及其子孙要有大爱之心,认证做事,而“主敬”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极重要方面。所谓“主敬”,简言之就指对生命有一颗敬畏之心,包括对他人的生命常怀敬畏,对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其缺陷)常怀忧惧。

第三句讲的是要有仁爱之心,而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中就包含“仁”。第四句讲的是辛勤劳动而后憩息,即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这一点与孔子的一生作为相互用。孔子一生功劳显著,但他到死也还是教书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换取社会地位,换取自己的生活物资,孔子勤俭一生。

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篇2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 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的文章。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地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他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

人人都说他事业惊人,小时天纵奇才,要不然没那么大名头,要不然后来那么多人佩服他。像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不能因此说他小时聪明。他小时真笨,有史料证明,后人也有评论提到过。像梁启超说过:“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一般人都传他小时聪明,那是胡扯,哪有天才?他比一般人都不如。当时名人中他最笨。这不是瞎话,那篇文章叫《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文章是极力推崇曾国藩的。这说明是实事求是的。那么,这么笨的怎么就成就了大业呢?再看他除了笨还有什么缺点?

1830年,十九岁,父亲觉得他真教不出来,送给朋友汪老师来教。他也认同他太笨了。一次汪老师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曾国藩一点反应也没有。笨没考上科举,但是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回乡,去汪老师家,得谢师呀。大晴天,曾国藩特意带伞。老师来迎接。曾国藩把伞放在身边,汪老师送出来,一口一声大人,出了大门了,曾一拍脑门,忘了伞了,赶快去拿,老师说我替你去拿。出来交给曾国藩,曾笑着说谢谢恩师了,今天你替我背伞了。汪老师哭笑不得。这个胸襟不怎么样,不仅对老师对别人对自己气量都不大。

太平军攻下湖北弄昌,林绍璋南下湖南,直逼长沙,当时诏书再来,曾国藩坐不住了,带着湘军出发,准备决一死战。曾国藩有自信,所以他第一次出战,构想的是直扑林绍璋,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分兵去偷袭靖港。曾听着不错,让塔齐步去攻打湘潭。他率水师去偷袭靖港。到了后,水师攻城,曾让陆营搭浮桥。结果是诱饵,太平军正等着他。火烧靖港。一下子水师乱了套。没经验的湘军乱了,不得了。这些新兵全往后跑。曾国藩急了,让亲兵拿着令旗站到浮桥上大喝,过令旗斩。他斩了一个。大家愣了。还接着跑。他够不着斩了。气得无可奈何。手下都急了,叫他跑。把他拖上战船。太平军人不多,但跟着掩杀,曾国藩被杀得大败。曾国藩看着江水,发呆。手下人不敢说话。他发了一会儿呆,往前走,掉到水里了。春寒时,他情急下,想投水自尽。当时人回忆说,“文正衣湿蓬首跣足,劝之食,不食。乃移居城南妙高峰。再草遗属,处分后事,将以翼日自裁。”好不容易救上来,让换衣服不肯,吃饭不肯吃。大家劝他想开点,他还想不开,写遗嘱,还想去死。成大业者不拘小败。这不过小败,至于寻死吗?后来人家嘲笑他没大将风度。最后不自杀,说起来也是他实在没眼光,湘潭那儿是主战场。那边大败林绍璋,大获全胜。消息传来,他不死了。靖港之战看,他不算指挥若定吧,不能眼有全局吧?

除了愚昧,性格有缺点,还有着人生遗憾,最大的是天津教案。直隶总督时,当时大案,几十个小孩失踪,当地嫌疑人是王三,是法国一个教堂的教民,当时去要人,天主教堂说没这个人。对质时,情绪失控了。市民放火烧了教堂。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绪办。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有人说他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有人说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

首先是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曾国藩是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他,这正是对自己对生活中的点滴对缺陷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得实在。一个崇高的信仰要求自己,正是修齐治平的思想与仁爱的精神。像当年的小偷哪里知道这个笨小孩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笨,所以才通宵地读书。这对曾国藩是常态呀。他反思最多的是小心眼,怎么做到气量不小。他是越来越胸襟博大。像天津教案是遗憾,临死前,儿子曾纪泽陪他散步,他还说这事。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要不卑不亢。儿子正是这样成了伟大的外交家。只身入沙俄,谈回了伊犁。所以梁启超认为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让他的一生是华丽的转身。难得的是这些心得都记下来,在日记在家书里。更难得了。包括的内容丰富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深远。

曾国藩家训摘录 篇3

曾国藩家训

像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

市民放火烧了教堂。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绪办。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深远。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价值观就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这个观点有前瞻性。

瑞典科学工作者实验结果是,与心脏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惊人,相关的社会因素最大的是受教育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脏病机率要少百分之三十二。读书多小得心脏病。他还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 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人气质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问题是怎么读书呢?

读书的方法内容多,总结起来,他看重三条:一是要读经典,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前人的思想与智慧。知识会翻新,但是思想会沉淀。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讲的是精读。要进得去,沉浸的读书法。我们最容易翻翻书,问题是没读通。对智慧的东西得读通透才能读好,否则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方法不是死记硬背,他背不好。他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主张读书要做札记,要动手,要写下所感所想,后来胡适 对这个读书法最为推崇。三是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儿子也未必与父亲一样。两个儿子都与他不同。他甚至也找来相关的书读。他当时身边网罗天下巨才,著名科学家都在他府中。所以,苏东坡说‚可以

未有不败。‛真是名言呀。这是治世之名言。所以我们看现在富二代问题,好像不知道怎么教育,曾家早提出了答案。有钱也得穷着养。

他有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他有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样人生才生机盎然。还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穷,有没有哪种说时容易做得难的事呢?

最后不经意地给他提出一个忠告,要节欲节劳节饮食。三戒:一是戒多言,二是戒怒,三是戒忮求。言多必失,不无端发怒,戒嫉妒戒掉贪婪。

他的好学优点体现出来了,说出缺点,拜了两位老师。一是唐鉴(安静)一是倭仁(自省)。后者是他的觉得,教他写日记,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不容易原谅别人,把对的记得清楚,错记得不清楚。错过两天就忘了。唐鉴提一个方法,果然拯救了他。说起来一个字,但是操作性强。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静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问题在浮,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曾国藩说:‚既而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

了一屁股的债。他自己过得也是紧巴巴的。京城居大不易呀。他非常拮据。终于时来运转,开心极了,上半年升官了,侍讲,工资高点。下半年来了肥差,去四川乡试做主考官,这是肥差。他多年前就盼着呢。这是出公差。另有差旅费与资助。考中的得谢师宴呀。没见过这么多钱呀。一下收入一千几百两呀。真高兴呀。立刻拿出一千两寄回老家。写一封长长的家书。汇报一下这个快乐的人生际遇。最后还提了一下一千两的用法。‚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戚族之用。‛拿出六百还债,剩下四百分给亲戚族人,这个想法不说怎么样,钱是寄回去的,本应有发言权,寄给父亲的,应该是父亲决定怎么花。但他一高兴忘了。郑重地提出了四六分的计划。结果,父亲看过没生气,没觉得过分,就这样划分了。不代表别人没意见,弟弟们意见大。六九弟气愤之下,两人写信给大哥强烈抗议。甚至说他是沽名钓誉。主要有三条:一是寄钱回来是曾家的钱,不是来路不明,凭什么给别人?二,六百两还债,你知道欠多少吗?刚好一千两。三,寄钱回来,老爸还在,得他说了算,你这样是不是太不把老爸放在眼里?这几个弟弟是他带大的,常训他们,看到信,本会写信教训他们,可是这时他写了更长的家书。这是他有名的一篇。‚来书云,‘非有未经审量之处,即似稍有近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官宦之家,兴旺不过一代;商贾之家,兴旺不过三代,有点创业精神;耕读之家,一般兴旺五代;孝友之家,即有孝悌精神的家庭,一般可以兴旺八到十代。

‚每天只要能抽一点时间来陪家人,陪孩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盖棺定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很简单,就是等一个人生命结束之后,给他一个总的评价。那么这样一个总的评价既然是定论,所以具有高度的归纳性和概括性。

改名立志,正式改曾子城为名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为居武,改号居武为涤生。解释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给自己列了十二条规定。一是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这是儒家最重要的要求,要有信仰,才能专心。二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心,如鼎之镇。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醒了后不要耗在床上。四是读书不二——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五是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六是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对领导、面对上级,你要学会坚忍,不要那么张狂,不要那么孤傲。否则的话,你就处处寡合,处处不如意。曾国藩一直是一个臣子,他有一个终极领导就是皇帝,这种君臣关系,也就是上下级关系,也可以说是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永远不会变。

百姓有句话,所有当爷的都是从当孙子过来的。孙子不是辈份,是做人姿态。

一是防琐碎之风,上台后,心血来潮,突然想起什么事,都无关紧要,导致前线战败。责任在你。咸丰恼火,责任到自己身上了,他火了,年轻,不知道该不该发作,大臣们看出不高兴,有人使眼色给曾国藩,他却怕错背了,他根本看不见,接着背。第二条是杜文饰之风,不做实际工作,只做表面工作,实例就是提意见,回复只是知道了。这是形式主义,你自己挑起来的,做表面文章。肚量不大,纯属是逗你玩。咸丰坐起来了,年轻,不知道该不该发火。都没见过这架势,曾国藩又接着背。第三条,是说咸丰刚愎自用,骄傲自满。防骄矜之风。三分钟热度,还浮夸,这更狠,举了更有力的例子,看刚当皇帝没几天,就出个人诗集。你知道诗是什么吗?看你爹还有像乾隆,诗写了那么多,都到晚年才出个人诗集,你现在才二十出头,你知道诗是什么吗?咸丰实在忍不住了,一拍就站起来了。你才不知天高地

国作品的项链。

曹操有一句名言,很简单四个字,唯才是举。是守丧。

曾国藩一直非常重视对弟弟们的教育,因为在他看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他后来自己说,‚大凡做官之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自问此心,觉无愧于兄弟。”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篇4

这个寒假很荣幸在大家的共同陪读个,我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本书,早以前我也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但一直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也没有去深一步了解。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曾国藩的许多事迹,例如组建湘军是怎样的一个过程,组建湘军后历经十几年扑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挫折,为此还自杀未果,他在青年和常人一样,学知识也不是很聪明,蛤是他能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支持信念,任何事都要反省,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成果,也留给了后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很多,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说最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反思真的是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要不断反省自我,就像曾国藩办团练,还想把绿营军一起训练,后来遭到侮辱,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变之前的不合理之处,最终成功了,所以我觉得今后我们在做事上也要多思考自己的做事原则,这们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

其次,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我想这也是杨校长让我们读书的原由之一吧。曾国藩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一个不一般的父亲,经常鼓励孩子读书的关键是细心研讨,并持之以恒,作为老师我们也经常买书、读书,但很少能把书读细读精。

曾国藩在家书里说,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

读书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要不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我认为他说的句句在理。所以在今后的读书中,我还要学习他的读书之法“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再次,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也特别强调这个“勤”字,在个人、家庭、集体、意义都是重大的,勤奋是曾国藩成功的前提,书中说曾国藩不是十分聪明,甚至有些笨,但是他勤奋呀,所以才能成为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人才,也是勤能补拙的原因吧!

我想曾国藩的“家勤”万事兴我们也不妨试试,这里提醒大家勤固然是人生重要的修身定律,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人生价值。曾国藩就戒烟这件事,反反复复持续了好几年,最后把心爱的一套烟具砸掉后,才慢慢戒掉,从中我们不仅看出了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去改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多大。我想无论任何事,只要你想改变就一定可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不断担醒自己,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最后在用人上我想说曾国藩不一般。他身边全是有才之人,而且都愿意听他的,甚至像湘军大将李续宾,在曾国藩离开江西战场回老家守丧跟咸丰皇帝斗气的一段时间里,连兵部都调不动他,他还是只听已经辞职在家的曾国藩。我就想说我们作为教师、班主任也应该多学习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曾国藩家训及译文 篇5

原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曾国藩家训》有“千古第一家训”之称,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劝学之道、交友之道、兴家之道中不乏精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好家风、家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身处于浮躁的社会,很难再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直到邂逅《曾国藩家训》,虽时隔二百余年,曾国藩的言语和精神仍熠熠生辉,能够照亮我们日益阴霾的内心。

《曾国藩家训》其主要内容多为曾国藩写给自己的弟兄的信函。修身要勤、兴家要勤、读书要勤、修心要谦、交友要谦、兴家要谦,字里行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勤字和一个谦字。

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离“勤”好像越来越远了。喜欢睡懒觉、运动越来越少、没看过的书越来越多。身体日益臃肿而脑袋空空,每天忙忙碌碌,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却发现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很空虚。扪心自问,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学习了、多长时候没有运动了,又有多少次在“回头觉”中虚度光阴而不思进取呢?

现在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自信来赞美自己,鼓励自己。甚至有的.人把悠悠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给遗忘了。新时代的人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谦虚的人更受欢迎。因为谦虚中有一份真诚,有一份恭敬,有一份积极向上在其中。

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篇7

2、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3、凡全神贯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5、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6、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一位好友摘录的一段关于曾国藩的智慧名言,就像是一个清甜的甘露,滋润了我久已迷惘干枯的心房。

冥冥之中,好像有个无形的手,牵着我走进了曾国藩这个名人的世界里,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曾国藩的文字&& 曾国藩,历史上晚清时期的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一名集政治、文学、军事等一身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为什么能从一介普通书生,而成长为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从后人编排的曾国藩家训当中,就能看出曾国藩这人物本身带给后世的重要性。

仔细阅读完他的诸多名言,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曾国藩的家训当中提到: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意思就是与性格多疑之人共处,做事情,做每件事都不会成的。想想看,平时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防着别人,对任何人没有信任可言,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疑心重重,你说,与这样的人共事,打交道,何来事业可言。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有弊无利。而与只想着自己利益的,甚至不择手段为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小人之辈,你只会受到被无端的受牵连,甚至会为此丢掉自己的事业,所以跟这样的人交往,也是有弊无利。有心计,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如用在不正当的手段当中,去满足自己的私欲,何等的不齿。

天下之大,古往今来,不乏有许多佼佼者和庸者,历史上有位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他出生于楚国衰落的贵族家庭,以前家里人反对他作诗,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躲在山洞里,苦读诗经几年,用心去理解诗经上的知识,为他以后的辉煌诗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成为了后人颂唱的一位伟大诗人。曾国藩的家训当中也提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是以一惰字致败,仔细想想,如果当时的屈原不用心去苦读诗经,弃之一边,也就不会留下不朽的诗篇。而追溯近代,咸丰时代的曾国藩,他也是博览众书,掌握许多知识,吸取了精华,让他的思想和智慧得到了升华。不管是屈原还是曾国藩,他们身上的共同之处,不甘于平庸,不懒惰,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用心去做事情,这样的精神值得让后人学习。

从他们的身上,我领悟到了,只有摒却这个惰性,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专心做好想做的一件事情,终能达到你想要的那个彼岸。世上本无庸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成为不同凡响之人!有了成功,不去高傲,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不能满足于做一样事情,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做好,就会发现,平庸是来自于自身,而如想不同凡响,立足于这个社会让自己过得更好,就得努力,不让懒惰伴随自己,懒惰会磨掉一个人的意志&& 在现实社会中,诚信待人,不去说大话,不去追逐虚名。经过深思熟虑,承诺于他人的事情,不去轻易改变。对于真诚待我之人,也同样付出十万分的真诚回报,多跟优秀的人去打交道,读好书。结交朋友,丢却他们身上的糟粕,去吸取他们的优点,只有这样,你才会同样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800字左右 篇8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责任感。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究其一生,可以用“忠正”、“坚忍”、“谨慎”、“智慧”来形容他。他在修身、处世、为学、为官之路等各方面的心得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家训》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

《曾国藩家训》中写道:“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己贪”,才是我们端正心态的关键,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对待朋友方面,他特别重视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找到自己道德修养的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我们应该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在曾国藩看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关心的应该是自身的努力,如果付出之后如果没有回报也要用坦荡胸襟以面对。他所讲的很多为学修身之道是不带有任何历史色彩和阶级特性的金石之言,对于年轻人的成材帮助很大。

上一篇:2024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下一篇:聊城文化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