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识字教学课件(精选16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三小学
张雪霞
2007年6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生字“咪”、“眯”、“迷”、“谜”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咪、慢、胡、须、眯、迷、糊、刚、抓、谜”11个生字;会写“欢、咪、洞、猫、饱、迷”6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运用部件的表意作用识记汉字。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时11个生字,能准确地区分“咪”、“眯”、“迷”、“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教学准备:猫捉老鼠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利用课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断。
2、根据学生反馈,引出课题“猫和老鼠”,齐读。师问:影片中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韵文《猫和老鼠》中的猫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动画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读准生字的音。
2、听录音读课文,留意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其他同学正音,指导读准翘舌音“鼠”和“抓”。
4、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5、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先过好生字关,为学文打下基础。]
三、图文结合,理解韵文内容
1、韵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猫捉老鼠)
2、猫是怎样捉住老鼠的呢?同学们请看!课件演示整个猫抓老鼠的过程,随机出示韵文句子。
3、理解“不慢不急”、“迷迷糊糊”和“谜”的意思。
4、自由读韵文,注意把韵文读流利。
5、指名读韵文,师评价指导。
[制作动画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直观地感知韵文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
四、学习形声字“咪、眯、迷、谜”
1、出示“咪、眯、迷、谜”,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的特点。(它们当中都有“米”)
2、讨论:怎样记住这四个字?学生交流、反馈。
3、出示课后的“读一读”,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字,并能正确体会它们各自的意思。
4、用这些字口头组词,区别这几个形近字。
5、教师小结:这些字部首与它的意思有联系,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些字叫作“形声字”。
6、出示形声字的顺口溜: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让学生读、背,加深对形声字的理解。
[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在感悟中记忆并理解生字的构字规律。]
五、迁移方法,引导运用
1、我们以前还学过这类形近的字吗?指名反馈。
2、出示:清、请、晴、情,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找出它们的异同。
3、给这些字口头组词,并板书: 形 义 相联
形声字
声 音 相近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利用方法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形声字,知道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识记汉字,区别形近字。[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七、布置作业
1、试把韵文《猫和老鼠》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形声字?
[作业的设计既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过的11个生字,指导写“欢”等字,认识并正确地书写部首“犭”、“饣”。
2、拓展延伸,了解猫的知识及故事,加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收集到的关于猫的知识和故事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复习已学过的11个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说句。
3、教师出示:“咪、眯、迷、谜”,你还记得怎么样区分它们吗?
4、指名反馈,集体共同回忆形声字的规律。
[教师利用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对已学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并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体现了新旧内容的有机结合,降低了掌握新知的难度]
二、拓展延伸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猫是老鼠的天敌,它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2、引导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有关猫的知识和故事。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猫?
4、集体反馈。
5、你们还了解到哪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们又能给予人类什么样的帮助?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有益动物的行列中。[文道结合,对学生进行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从小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认读。
2、出示部首“犭”、“饣”,指导认读部首名称。
3、指导写部首“犭”、“饣”,学生练习。
4、出示相关的字“猫”、“饱”,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指名反馈,强调:左窄右宽。
6、学生练习写“猫”和“饱”,教师巡视辅导。
7、小组内交流其它字的书写要点,注意“迷”的笔顺规则:先内后外。
8、学生写字,注意写字的“三个一”,教师巡视辅导。
9、写完后先自评:圈出自己认为满意的字。教师选两个同学的书写练习到展台上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并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课时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真有趣,它们都是有其构字规律的,本身都有表义作用,我们应该根据这一点帮助识记汉字,区别形近字。
[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2、说说你知道的有益动物,把你最喜欢的画下来。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 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 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 识字任务完成不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 (预习) 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 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 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 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 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 任务重, 形式单一, 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 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 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 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 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 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 第一课时集中识字, 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 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 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 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 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 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 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 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 切不可走形式主义, 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 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 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 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 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 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 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 动手去查了, 扭头去问了, 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 去引导, 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 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 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 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梳理课文内容后, 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 不好逐一呈现时, 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 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 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 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 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 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 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 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 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 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 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 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 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 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 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 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 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 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 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 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 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 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 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 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 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 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 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 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 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 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 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打好写字的基础。
3. 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生动笔之前, 通过教师的示范 (一次示范) ,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 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 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 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 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 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 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 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 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 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 学生对老师的示范 (二次示范) , 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 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 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 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 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 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 并让大家看, 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 (三次示范) , 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 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 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 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 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 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 荣誉感极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 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 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识字量, 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识字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单一,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切不可走形式主义,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动手去查了,扭头去问了,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去引导,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梳理课文内容后,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不好逐一呈现时,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打好写字的基础。
3.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二次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让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三次示范),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识字量,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大胆创新,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汉字,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语言基础。为今后的阅读,写作乃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二小)
动画是幼儿喜欢的娱乐形式,其最吸引幼儿的特点在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及好听可爱的配音,因此《猫和老鼠》这一活动,我打破了传统语言教学的模式,由动画做这个教学的贯穿,让幼儿看,但听不到声音,由此激发好奇的兴趣,从而引导孩子想象配音,发展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3。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活动重点: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难点: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活动流程:
一、观看动画片段激发配音欲望
二、分组尝试配音
三、分节探究
四、分角色配音
反思改进:
整个教学我采用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及个别活动三种活动形式相结合,每一环节都紧扣目标开展。在幼儿的语言引领指导上,我充分考虑到孩子个体的语言能力差异,因此对其的表达表现分层次评价
反思不足:
(1)目标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度:
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想象表述的内容较多,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幼儿对这一新颖形式的`接受还是较适应的,也十分感兴趣,但分角色的配音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也让我反思到小班孩子的游戏特点还是以个体游戏为主,这类合作活动还不适宜他们的年龄特点
(2)对孩子参与活动的关注度:
一、游戏玩法建议
双人游戏规则
此游戏需两位幼儿合作边唱边玩,一位扮演猫,一位扮演老鼠。歌曲1--3乐旬时,幼儿面对面互相拍手,唱到最后一句时“猫”的双手伸出,手心向上,“老鼠”双手食指在对方手掌上按歌曲节奏一拍点—下。唱到最后一个“跑”字时,“老鼠”的食指赶快跑,同时“猫”去抓“老鼠”的食指。如果“老鼠”被抓住,就被“猫”刮鼻子。
集体游戏规则:
幼儿坐成半圆或圆形,每位幼儿即当猫又当老鼠。歌曲1--3乐句时,幼儿分别和左右同伴按歌曲节奏拍手,唱到最后一句时,每人伸出左手当猫的爪子,右手当老鼠用食指按节奏在右边猫的爪子上面一拍点一 下,唱到最后一个“跑”字时,每人都做出左手抓,右手跑的动作,看自己双手是否能同时跑掉和抓住。
“抢房子”游戏规则:
将椅子围成圆圈,椅背朝圈内。幼儿扮演老鼠,边唱歌边围着椅子做偷油吃的.动作。当唱完最后一句时,马上找个房间(小椅子)躲起来,一个房间只能躲一只老鼠。游戏结束,没有找到房间的老鼠被抓到猫的家里。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陕西方言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结合掌上图谱记忆歌词内容。
3、认真倾听,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边唱边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陕西方言版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2、掌上图谱
3、歌曲CD
4、多媒体设备、钢琴
【活动过程】
1、方言问好,初步感受陕西方言特点。
(1)教师自我介绍。
(2)学说陕西方言:嘹咋咧1
2、幼儿观看陕西方言版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l)幼儿观看动画片。
(2)找出不同点:找到了吗?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3、教师讲故事,引出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①清唱一遍。
②提问歌词内容并解释歌词中陕西方言的意思。
学说陕西话:老鼠、二半夜、吓、克里马擦
③教师再次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跟唱。
(2)利用掌上图谱学唱歆曲。
①引导幼儿说出掌上图谱内容
②幼儿戴掌上图谱演唱。
A在教师提示下边唱边玩。
B幼儿再次看图谱演唱。
(3)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学玩双人游戏。
①介绍游戏玩法。
②幼儿游戏。
A双人边唱边游戏两边。
B集体游戏一遍。
(4)游戏:抢房子,
A幼儿摆椅子。
B介绍游戏玩法。
C进行游戏两遍。
(5)给歌曲起名字,并用方言学说歌名。
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与老鼠》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经典动画片之一,其中猫与老鼠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常常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该片的对话少,贯穿始终的是形象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动作节奏,是综合艺术的典型。本次活动,我取了该片中的一个情节片段,表现的是老鼠乘猫睡觉时蹑手蹑脚出洞偷食,猫发现后奋起追捉的生动情节,简短的画面情节却蕴涵了变化丰富的动作节奏。活动中,我以这一系列情节为线索,引导幼儿通过看、想、说、做等方式多通道参与对画面的感知,尝试创编与画面情节相匹配的节奏型,探索相应的配器方案为动画片配音,让幼儿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发展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消音动态画面内容,感知片中猫和老鼠在不同情节中的动作节奏。
2、尝试根据猫和老鼠的`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创编相应的节奏型,探索配器方案,为消音动画片配音。
3、乐于参与配器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并分享,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vcd《猫和老鼠》片段并制作成课件;各种打击乐器及其标记、节奏拼板及节奏符号等。
2、经验准备:认识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等几种常见节奏符号及简单的编节奏常识,有初步的配器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猫和老鼠》,感知理解动态画面主要内容。
提问:动画片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二、讨论猫和老鼠不同的角色特征,鼓励幼儿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自主探索配器方案。
1、出示猫和老鼠的定格画面,启发探索:
试一试、听一听,哪些乐器的声音与猫最相似?哪些与老鼠最相似?
2、幼儿自主探索,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并为猫和老鼠的画面贴上相应的乐器标记。
三、分解动态画面的内容及其情节,鼓励幼儿通过动作参与感知其不同的动作节奏,尝试合作创编相应的节奏型为不同的情节画面配音。
1、幼儿再次完整观看动画片并结合定格画面展开讨论:
画面一:(老鼠出洞)提问:老鼠是怎样从洞里溜出来偷吃的?(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它走路的节奏是怎样的?
画面二:(猫睡觉)提问:猫是怎样睡觉的?它打鼾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画面三:(猫醒来、发怒)提问:猫醒来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这个动作中包含着什么节奏?
画面四:(猫追捉老鼠)提问:这一画面和前几个画面的节奏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演五个情节画面的内容,通过动作参与进一步感知其不同的动作节奏。
3、再次提出探索任务,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为五个情节画面创编相应的节奏型。
4、展示幼儿的创作成果,引导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把节奏板贴到相应的画面下。
四:分角色演奏,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快乐。
1、指导幼儿根据确定的配乐方案分角色尝试演奏,重点指导幼儿协调合奏为猫追老鼠的画面伴奏。
2、指挥幼儿分角色持乐器与动画片同步伴奏,教师重点用眼神、手势提示幼儿注意情节变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高效,美感,情境
加大识字量, 多认少写, 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 以便及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 是课改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趋势。但目前, 识字量太大, 语文课时又少, 识字教学任务繁重, 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工作在一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 我们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在识字教学中总绕不出“蜻蜓点水、匆匆而过”的现状, 流于形式的识字教学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细琢, 难以给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地识字, 切实提高识字效率?
一、展示美感, 领悟底蕴
中华汉字, 生动形象。传播文明, 盖世无双。连缀成句, 抑扬顿挫。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 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 你能感触到热和力, 而望见“月亮”, 眼前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漂浮感, “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 “哭”字一看就像流泪。一看到“丑”字, 你就感到不舒服、不喜欢, 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 不禁肃然起敬, 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
与外国文字相比, 中国文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字体之美主要表现在:
1. 字形华美。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 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逐渐增多的字体中仍然潜存着,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书画同源, 汉字具有极强的绘画美、艺术美。中国的书法字体, 各具特长:篆书隶书, 古色古香;行书流畅, 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 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 而成为表达美感的工具。
2. 音韵和美。汉语基本上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字字独立, 而每一字都有不同的四声, 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性。加上有双声、叠韵的运用, 就更加增强了语句的音乐性。
3.意境优美。汉字又整齐又灵动, 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最能体现汉字魅力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有许多意境优美的诗句, 短短几句话, 几十个字, 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相融。如“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通过对汉字美的展示, 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汉语的自豪感, 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更加自觉地学习汉语言文字。
二、丰富情境, 拓宽途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识与用的结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识字情景, 拓宽识字途径, 加快他们的识字积累, 为尽早进入阅读阶段打基础。
1. 认识同学, 姓名中识字。班里有37个孩子, 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 加起来也有100来字, 且这些字很多是不常用的, 把这些字识记了, 不就是一笔丰富的识字资源吗?于是我把每个孩子的姓名打印出来, 贴在他们的桌角, 课间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 互相认字。回家后让家长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自己记忆, 无形中学生就认识了很多字。同时学生在相互识记姓名中, 相互当小老师, 把自己的名字教给同学, 又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在随文学习这些字时, 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如“黄宇鑫的”的“黄”、“李爱国”的“国”、“许智梅”的“许”“梅”、“江金燕”的“江”、“金”、“燕”、“许林波”的“林”等汉字学生已经认识了, 学习时他们就会说这是谁名字里的字, 减少了教师教的时间, 为学习其他的字提供了时间, 一举两得。
2. 留心物品, 识记品名。如门、脸盆、桌子、电视机、电脑、电风扇、取暖器等, 建议家长在上面贴上字卡, 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现在的孩子见过或使用过的物品很多, 如果让他们收集一些包装盒 (袋) , 如“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优卡丹”、“王老吉”、“果粒橙”等,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家长教认、同学互帮, 也可以认识不少的新字。在这个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接触了一种良好的识字途径, 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研方法, 提高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 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者、展示才华的人, 应该也只能是学生。
(一) 常规方法, 夯实基础
1. 形象识字法。例如学习“目”字, 可让学生摸摸眼睛, “口”表示眼睛, “二”是两只眼睛, 所以有两横;而“日”字, 因为太阳只有一个, 所以是一横。再如“雨”字, “一”表示天, 再看“冂”多像房子, 天上下雨, 小雨点在房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 教师适时点字中的四个点。
2. 编顺口溜法。如“大口里面装小口”是“回”字;又如“朝”字, “上十对下十, 日头对月亮”。
3. 借助字谜法。如“山上山——出”。再如: “牛走独木桥——生”, “1+1不等于2——王”、“大雨冲倒一座山 (雪) 等。
再如, 加减法、象形法、点睛法等等, 都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取得实效。
( 二 ) 创新方法, 激发热情
1. 情境表演法:有些汉字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予以展现。或一人表演, 或多人组合。如:教“看”字, 可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方向远望。让学生了解到“看”由“手”和“目”组成。教学“跳”字时, 老师就地一跳, 学生立即记住了“跳”字是“足”字旁, 跟脚有关的从下而上的动作。
【关键词】 自主识字;识字教学;新风景
学习和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曾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个既艰巨又重要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我国汉字数量多,字型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变化多端,实在难以掌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于疲劳、接受能力差别大等原因,都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行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课堂当中,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呢?
一、因趣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兴趣关系到是否能够“主动获取,形成能力”。只有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使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比如,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辅助学生识字,直观而感性;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识字不应该是孤立的,而且很多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有特定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话中感受文字的内涵。我们还可以做游戏,猜字谜,编谜语,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把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
童话是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为此,在识字教学中还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识字。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我在班级中开设了“每日读报”,效果很好,很受学生的欢迎。即在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报刊中的一段话进行朗读,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识字的习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还会让学生用新认识的字或者词语说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
只有教师日常注重识字形式、方式的变化,想方设法创设识字的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识字。
二、科学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识字教学中如能渗透这一规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领悟识字要领,还能提高识字质量和识记兴趣。
1.象形字。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是象形字,笔画虽简单,但对刚入学的小学生们来说,要将字形和表象统一起来并非易事。在教学中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注重演示教学,增加学生们的直观感受,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会意字。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之“意”。如教学“笔”字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3.形声字。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掌握其构字法则: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用一个声旁就可以带出相当数量的形声字。如“青”字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一当十,带出“清、请、情、晴、蜻、睛”等字。可以鼓励学生们去探索字的奥秘,学生就能认识很多的字。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生活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食品的包装袋、街头的招牌、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自己家的春联、自己家的街道名称等,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
让学生课外寻找身边的汉字,寻找生活中认识的新“汉字朋友”等也是很好的举措。这样,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为了拓展识字的渠道,可以以活动为载体,检验学生课外识字的成果。如可以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拼,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激励识字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如班级内或小组内开展识字竞赛,词语接龙,词语释义,一字多解,一字多读等举措,全面激发学生识字信心。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点燃自觉识字之火。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能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真棒”“你不愧是识字大王”等,这些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灵活识字,多元识字,广泛激发识字的兴趣,不断变换对识字效果地检验,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许多学生把原本沉迷于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间用来识字,班级学生的识字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升。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心情。
2、结合幼儿钻、爬和跑多种玩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
3、萌发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猫、鼠头饰若干、粮仓一个、鼠洞二个、独木桥、山洞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场地。
2、游戏前的活动准备。
3、启发幼儿讲出猫、鼠的作用及特征,交待游戏名称及规则。
二、基本部分:
1、猫保护粮仓巡逻,鼠乘虚而入找粮吃,没吃到。
2、在鼠妈妈的带领下,小老鼠们乘猫巡逻时,在路上设障碍,搬来跳圈等,鼠获得偷 粮的成功。
3、猫找出失误的原因,卸下铃铛,排除除路障,(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想办法给鼠一个错觉,终于抓住了老鼠,减少了粮仓的损失。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角色扮演得好的幼儿。
2、幼儿开汽车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玩角色游戏中,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分享和同伴沟通,在相互模仿中互相习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和自身交流水平的提升。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0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投球》含反思》:小班教案《投球》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的投篮方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与命中率,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投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用动作表现老鼠的兴奋、害怕、得意,小猫的敏捷、机灵,培养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能力,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猫、老鼠胸饰若干;
2、大小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图片若干,3、音乐磁带《小花猫和小老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含义。
(1)教师讲故事《猫和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它的肚子特别的饿,想出来找东西吃,它瞪着小眼珠,左右瞧了瞧,小花猫不在家,小老鼠就偷偷的溜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花猫喵、喵、喵的回来了......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花猫回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孩子续编故事)
(2)幼儿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二、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动作及表情。
(1)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师:小老鼠看见小花猫不在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心里觉得怎么样?它把高兴偷偷藏在心里,谁能学学小老鼠?
教师示范表演小老鼠找食的贼溜溜的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的动作。
师:小花猫怎样才能不被老鼠发现,捉到老鼠?
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
(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分角色玩游戏。)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想动作,来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你做的动作要与别人不一样。
(3)交换角色玩游戏。
四、拼贴猫和老鼠。
(1)教师讲解拼贴方法。
师:这么可爱的猫和老鼠是怎样拼出来的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教师总结。
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欣赏作品,表扬鼓励,用的图形种类多,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运用了那些形状的图形的孩子。
教学反思: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一、弹性预设,捕捉动态的生成契机
识字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在字音上要适当整理,分类实施;在字形上要善于利用造字规律,帮助记忆;在重点上要以点代面,把握细节;在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字制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留下一定的弹性预设的空间,这部分的教学生成是未知的,也是动态的,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随机去决定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灵活运用生成的资源,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对于学生读错或者读得不够准确的字确实需要指出纠正,并在全班强调提醒,因为一个孩子的错或许代表着一群孩子共同的问题,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灵活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教学是想当有效的,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实施教学,或许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并不正巧总是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可以设下陷阱或圈套,引诱学生上当,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尤其必须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轻声读得不到位,混同于第一声,针对这种随机生成的现象我临时调整,二次预设,对轻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二、串字成文,建立牢固的情境堡垒
随文识字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识字情境,帮助学生增强识字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一类字和二类字在数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在掌握程度也作了清晰的表述,总体而言是分学段逐步提升的,而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这些生字被分解到每册语文教材之中,除了一二年级安排了单独的识字单元之外,一般情况生字都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这为我们随问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但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灵活的,如果我们只是将随文识字的情境锁定于教材,锁定于课文,那么势必有些机械,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串字成文的做法,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或者课堂上要学的生字进行重组和关联,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造出一句话或一段话,从而为孤零零的生字各自安了家,并建立起牢固的情境堡壘,以后学生一旦忘了某个字,便会立刻想起它的家,自然也会想到这个字。例如《升国旗》一课中共有14个生字,为了巩固识字的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小朋友们尝试着利用这些生字来练习说句子,比一比谁一句话利用的生字最多,所说的句子既完整又有趣。孩子们非常热衷于这项活动,完全跳出了课本,甚至跳出了课堂,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语言基础,奉献出许多得意的“作品”。
三、选择书写,披上直观的形体袈裟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写有助于记忆,因此随文识字教学切莫忽视了书写这个环节。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安排适当的书写时间,通过书写指导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识字的效果。首先要重视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生字的部件构成,观察生字的间架布局,观察生字的所占位置,观察生字的点睛之笔等等,观察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做好事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观察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坐姿是否到位,握姿是否正确,运笔是否流畅,速度是否适当;最后还要重视循序渐进和精益求精,欲速则不达,写字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追求无止境,写字更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超越。事实证明,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同一般。例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表中的“出”、“面”和“气”三个字,我先在黑板上范写,提示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学生描红、临摹、仿写,巡视后指出问题进一步练习,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他们写的字,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进行扩词竞赛,将课堂推向高潮。
随文识字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学生读与写中所出现的差错,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语文课堂更为有效,更加精彩!
一、创设宽松的识字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儿童, 形象思维处于优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及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环境, 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 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 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 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 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如:
这是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 识字1的内容, 教材中配有精美的图画, 字的上方还注了拼音。这是情境识字, 又是集中识字、注音识字, 还是韵语识字。教学中, 我针对教材特点,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创设识字环境:动画演示春天来时的美好景色, 让学生分别说说画面中有关的事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词;再让学生分类说说春姑娘来时的景色变化, 让学生讨论这四组生词排在一起的原因, 还可通过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复习巩固生字;最后通过动画显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 让学生在一目了然之中掌握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 写好这些生字。在这个过程中, 对多媒体创设的“春天来了”的识字环境中设计的卡通人物形象不时地竖起大拇指, 表扬小朋友们在识字过程中的出色表现, 孩子们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识字、写字, 了解字词的意思, 他们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果整节课教学生字, 往往是教师教得枯燥, 学生学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 直观演示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 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 收到记得快, 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二册识字2, 教学内容是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用具, 上课前, 我准备了这些运动用具, 上课时, 每教一种, 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 学生熟悉的, 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 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 可先出示生字, 再出示实物。有实物看, 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识记。实践证明, 直观演示法识字, 学生的印象特别深, 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 教学效果较好。
(二) 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 枯燥无味,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重复,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 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 比赛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 一提起比赛, 他们就来劲了, 所以在识字时, 穿插一些比赛, 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 教了生字后, 开两列火车比赛, 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 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 教了生字, 让学生口头组词, 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 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 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 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得益彰。
(四) 自学法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运用方法, 自己学习知识。在平常的识字课里, 我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 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笔画法、熟字换部首法、去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查字典识字法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对一些简单的生字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形式上可先让四人小组自学, 要求是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 分析含义。然后让小组汇报, 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怎样记住字形, 字的意思是什么等, 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这样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 兴趣较浓,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 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 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因此, 我积极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和各种报刊杂志, 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平时, 我还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 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 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 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丰富,后面的故事理解就比较顺利了,所以我就采取分段讲述,边说边提问的形式。高老鼠和矮第一次看到小鸟和小狗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高老鼠会看到谁,矮老鼠又会看到谁?”第二次高老鼠和矮老鼠来到花园:“他们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呢?”第三次经过房子,两只老鼠又会看到房子中的什么?为什么?……每一次,我都请孩子们先猜测,然后说说理由,这样的讲述方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故事讲完后,我希望能完整的将故事再次呈现给幼儿,所以我和孩子们合作,我说旁白部分,引导孩子将两只老鼠一路遇见的和对话部分说出来。然后用文字理出线路:高老鼠看到的:小鸟——大树——屋顶——雨点——大门;矮老鼠看到的:小狗——小花——地板——水洼——门槛。最后一起看到彩虹。
两条路线理出来后,我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高老鼠和矮老鼠,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表演的也都很好,于是我再分男、女生来表演一遍故事。
活动中,活动氛围很好,幼儿乐于积极参与、乐于探索问题、回答问题、乐于自己动手制作,并且大家都成功地制作了“小老鼠进笼子”的玩具,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活动准备充分,并用较硬的筷子取代了塑料吸管,为幼儿动手探索、成功制作玩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并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都乐于帮助农民伯伯想办法抓住小老鼠。有的幼儿说用香气引诱老鼠,然后把小老鼠抓住;有的幼儿说用老鼠药把小老鼠熏晕在抓它;有的幼儿说养只猫来对付小老鼠;也有的说用个小笼子把老鼠装进去。大家提出的建议可行性较强。
3、活动中,重在让幼儿进行自由猜测与探索,并让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科学的乐趣及成功带来的快乐。
在思考中,我找到了教学二者的相融点——多读。众所周知,阅读教学需要多读,在一次次有层次的不断深入的读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读中初步感知字形字音,在读中逐步巩固加深记忆同时理解字意。那么,如何在阅读中不留痕迹地进行识字教学,既能带学生在投入的读中感悟文情,又能在反复的读中有效识字呢?我就《荷叶圆圆》一课做了尝试。
这篇课文要求要认识的字有12个,分别是“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究竟如何随文识字呢?
1.课题入手,图文结合,从生活中识字
(1)课堂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呈现了一张又大又绿的荷叶板画,并将自己当作荷叶,和小朋友们打招呼:你们好,知道我的名字吗?谁想来亲切地叫叫我的名字呀?叫得可真动听,那你们有好办法记住荷吗?真爱动脑筋,一看到上面的草字头呀就知道荷叶是——植物。
将“荷叶”这两个字与生活中的荷叶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荷叶”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在认识“荷”字时,我问学生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字的,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相机认识了这个字。
(2)在认识文中荷叶的朋友时,我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把生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识字,从而更容易记住这些生字。
谁找到了荷叶的小伙伴?学生因为有了预习的感悟(一边说一边贴上图片)老师把它们都请到了大屏幕上(出示词条: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谁来亲热地叫叫这些小伙伴的名字?
(读时强调蜻蜓的后鼻音;小鱼儿的儿化音,读准小鱼的儿化音,这条小鱼儿就特别活泼可爱)
这些小伙伴中藏着一个生字宝宝,找一找,读准“珠”,你有高招来记住珠字吗?你能给珠找找朋友吗?(生:珠宝、珍珠)发现了吗?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东西呀都小小的圆圆的,很贵重呢!原来呀,在古代王字旁当作玉来讲,跟珠宝玉器有关系。多可爱的小水珠啊!再让我们亲切地叫叫这些小伙伴的名字吧!
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增加了小朋友识字的趣味性。
(3)走进文本,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这些小伙伴都把荷叶当作什么?相机认识“摇篮”“停、坪”(哦!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出示词卡)指名读,提示前鼻音。摇篮应该贴在谁的旁边?(小水珠)因为小水珠说(引读):“荷叶是我的摇篮。”
除了摇篮,荷叶还变成了——停机坪(提示坪的后鼻音,开小火车巩固字音)
来,让我们看着黑板,我说上面部分,你们能接下面部分吗?
让学生用(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句式练习说话)
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生字读音的记忆。
(4)随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来读给同桌听一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荷叶在这些小伙伴的眼里会成为不一样的东西?它们都在上面干什么?
(相机出示图文)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它的摇篮。这两个字呀是我们今天的生字。你有什么高招来记住他们吗?
我相机引导:以前的摇篮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篮的上面是竹字头。用手轻轻一推,摇篮就慢悠悠地摇起来了,所以,摇是提手旁。
然后出示摇篮图片,你瞧,这就是摇篮。你们在摇篮上躺过吗?是什么感觉呀?(生交流:很舒服、很悠闲)
师:现在教室里没有摇篮,你们现在都是小水珠,椅子是你们的摇篮,身体往后靠一靠,随着音乐听老师来读一读。小水珠们,感觉怎么样?
然后带着这种感觉自己读一读。这颗小水珠躺在大大的圆圆的荷叶上,翻来翻去,可开心了。你瞧!它还——(师指着大屏幕)引读“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你觉得这小水珠怎么样?
(生交流:很可爱、很漂亮、很美丽、很调皮)
读出这种感受后,引导思考:你瞧,它可爱的眼睛是亮晶晶的!这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呢!知道亮晶晶的意思吗?
生:很亮很亮。
师:哈哈,你说得没错。一个太阳就够亮了,何况是三个太阳合在一起呢?谁能把亮晶晶读得可爱些呢?
用这种教学方法相机引导认识生字“透明的透”、翅膀两个字,以及蹲和嘻。
其实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多种方法融合一起的。究竟融合了哪些方法呢?
2.联系部首,结合偏旁识字
对“荷”字的认识,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看上面的草字头就知道它是一种植物。虽然简单地一句话带过,却在引导学生要通过偏旁部首去认识生字:草字头的字一般都和植物有关系。而在认识“小水珠”的“珠”字时,我让学生说说王字旁的字还有哪些,通过归类识字,总结王字旁的字一般都和玉有关。在随文出现“亮晶晶”的“晶”字时,我通过“晶”字里的三个“日”,并结合“亮晶晶”一词中的“亮”字,来理解“亮晶晶”的意思是很亮很亮,非常亮。另外,“摇篮”一词的“提手旁”和“竹字头”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的。
3.利用板画,再次复现生字
板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课的末尾,我再次利用板画,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有这些小伙伴的陪伴,荷叶特别开心,太阳下山了,小伙伴要回家了。读对图片后面的词语,就能把小伙伴送回家——再次复现生字,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生字有更好的巩固。
4.对比识字,在比较中写字
这篇课文中的“朵”和“机”字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因而我选择出示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通过大屏幕的放映,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又通过着色,将两者的不同之处加以强调突出。我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这两个字,并在比较中学会写“朵”和“机”字,这样的体验更能加深他们对这两个字的认识。
此外,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评价语,尽量有针对性,也极具丰富性。譬如,在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重音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当学生把“圆”字重读时,她评价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圆圆的荷叶!真棒!”而当学生将“绿”字重读时,又说:“这张荷叶的颜色真鲜艳。”又如,在指导学生读好“小鱼儿”这个儿化音时,我对学生们说:“如果你把‘小鱼儿’的‘儿’字读好了,这条小鱼就更加活泼可爱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阅读吟诵中随文识字,有效地节约了单独识认时间,提高了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识字教学 游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91
小学低段需要集中大量时间开展识字教学,扩充学生的识字量。传统的识字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采用反复抄写、机械记忆的方式,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识字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师可组织各种游戏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字,让识字充满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认读生字是学生识字的第一关,很多学生会读的生字太少,影响了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制约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甚至打击了识字的信心。为了让学生积极认读生字,教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争强好胜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完成生字的认读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要好好写字》一课的生字时,教师组织学生玩了一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先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自己认读生字,制作卡片,每个卡片上写一句摘自课文的话,而且这句话中包含一个生字。游戏的规则:由学生扮演邮递员,送卡片给同伴,同伴能够准确地读出卡片上的字,就可以收到这封信;当裁判的是邮递员和组里的其他同学,只要同伴读错字音,邮递员就得把信送到别人家。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完成了生字的认读训练。谁得到的信最多就胜出,这激发了学生不服输的心理。学生在读生字、句子,以及听他人朗读的过程中,反复强化了生字的读音。教师最后再对生字的认读进行集体点评,进一步强调正确的读音,取得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由此看来,低段学生对各种形式的认字、读字游戏具有很强的参与欲望,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认读生字的效率极大提高,同时也体验了游戏的快乐,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辨别字形
识字教学不但要认读生字,而且要正确地书写生字。汉字复杂多样,字形相近的很多,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难点。年龄比较小,缺乏对细节的观察能力的低段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辨别字形,发现形近字的不同之处,从而正确书写生字。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一课的生字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辨别形近字,设计了“火眼金睛”的游戏:“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最快发现两个字的不同。”教师出示了“升”字和“开”字的卡片,学生通过比较,迅速发现最上面的一笔不同。教师表扬学生:“小小孙悟空,眼睛亮晶晶。”有一个学生找错了,教师说:“小眼睛不够亮,小马虎没分清。”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和老师、同学互动,识字课堂气氛活跃。
由此说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辨别字形的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明辨字形的细微差别,避免书写生字时的错误,实现识字教学的目标。
三、运用游戏活动,指导学生复习
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普遍比较好,但是理解领悟能力比较弱,很容易遗忘,这就需要教师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引导学生做好生字的复习。游戏活动也可以运用于学生的生字复习,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复习生字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发现识字的乐趣。
例如,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复习“人、个、手、大、工、用、才、又”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余复习,在课堂上进行识字比赛,表现好的同学有奖励。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先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一单元的生字卡片,分别画成不同类型的水果,在背面写上生字,借助制作卡片的过程对生字进行复习;然后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水果”粘在“大树”上;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摘“果子”,摘到“果子”的同学要读出生字,并写出这个生字,写对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励,写错的同学就要把这个生字多写几遍以加强记忆。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在课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低段的识字学习,内容比较零散,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识字内容,不断创新游戏活动的形式,科学地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