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调查心得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调查心得(共9篇)

传统文化调查心得 篇1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一第一学期,社会实践活动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调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认真订正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确实费劲心血,考虑了种种方案,最后设计好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确定了调查的细节。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我采用了问卷的方法,来调查传统文化的诸多问题。问卷的问题很难敲定,关于想问的问题太多了,也太杂了,怎样问到点子上去,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设计问题的难处之一。另外关于调查的范围,人群,怎样分类也让设计问卷带来不小的麻烦。在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后,我设计出了一份我认为不错的问卷。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我本着随机的原则,在大街上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获得可靠信息。“实践出真知”,我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我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可以说,我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我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尽管如此,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报告。

关于这次的传统文化的实践,在设计的同时,我也长了很多的知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作文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的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发展创新,正确的认识传统文化,辩证的分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更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当我们面对这些色彩斑斓的中华文化,如何能不为他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折服。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在调查社会问题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传统文化调查心得 篇2

本课题起始于2012年,也是中国传统村落评选的开元之年。随着村镇建设的日益发展和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地富有地域文化或民族特色村镇旅游产业的兴起,传统村落的价值逐渐被更广泛的认识,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各个地方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村镇工作的重点。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建设发展历史,形成了发达的城镇体系和驿站交通网络,创造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村落。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昆明市域内的传统村落整体普遍存在风貌“原真性”破坏严重,新建拆毁现象较多,过度开发,历史建筑修缮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昆明市基于上述《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自身村镇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昆明市域传统村落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工作。重点摸清昆明市域传统村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梳理其聚落及建筑的类型,总结其保存现状和问题,建立传统风貌村镇档案,评估每个村镇的价值特色及类型,建立列级分类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发展建议,为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有计划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全市域调查,项目组三赴昆明,累计调研时间2个月,总行程6000多公里,沿途调研村镇超过200个,深入调研村镇136个。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项目组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基本原则,通过前期史料研究,逐步确定重点区域,筛选调查名单,力求调查工作的科学、高效(见图1、图2)。

2.1 调查主要难点

2.1.1 市域环境特征

(1)调研覆盖面积大,整个昆明市域面积有2.15万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差异大,交通情况复杂,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市域面积的88%。

(3)村镇数量多,分布散,全市有乡镇50个,行政村1072个,自然村6000多个。

2.1.2 传统村落分布特征

2.1.2. 1 区域离心性

昆明市域传统村落布局体现出明显的“离心性”(即远离市、县中心或旅游风景区中心)。这与历史上村镇的“向心性”(即靠近县、镇区),形成极大的反差。历史上,村子需要依托县、镇的经济带动性,聚集人口,形成聚落。而在今天,在市、县的经济辐射下,靠近县镇的村子城镇化速度较快,经济水平远高于偏远地区,因此建设性破坏也较为严重。相反,目前村貌整体保存较好的,都是远离市、县中心或旅游风景区中心,受其经济辐射较小的偏远山区。

2.1.2. 2 民族地域性

其另一个特征就是民族地域性较强,昆明市域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各民族文化差异大,集聚性强,加之他们对家族血缘观念极强,不愿受到外界打扰。因此,在村镇选址时,都会选择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山区。而且,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至今都没有改变。因此,村子受外界影响就非常有限,村子的整体历史风貌也可以较好的保存下来。

由此可见,昆明市域自然环境复杂,幅员范围广阔,加之传统村落自身分布的特征影响,使调查难度大增。这就要求在调研前,必须要初步筛选调查对象,缩小范围,确定调研名单。

2.2 调查前期研究

2.2.1 基本要求制定

参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评选标准,在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统一基本标准。

(1)非物质层面——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如:

职能地位: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

历史事件:村落曾经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传统产业:其传统产业或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文化典型:是本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性的文化集中地。

(2)物质层面——拥有一定历史文化要素遗存,如:

选址格局:村落选址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具有地域典型代表性。

整体风貌:村落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建筑相对集中连片,村镇的功能构成、空间布局、街巷体系特色鲜明,体现传统文化或符合传统生产和生活需要,整体保存良好;历史建筑遗存丰富,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

建筑单体:传统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形体、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建造工艺等各方面,能够体现本地区或本民族建筑文化的特色。

环境要素:历史环境要素丰富,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

2.2.2 影响因子研究

通过研究相关史料,对于历史上可能影响昆明市域传统村落形成的影响因子,进行分要素梳理,包括古驿道、古驿站、古治所、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分布等,通过要素叠加,初步确定重点区域[1](见图3、图4)。

2.2.2. 1 自然因素

由于昆明市域内背部多高山深谷,村镇多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间的山地,因此,北部传统村落的聚落类型多呈“依山自然型①”,这些村落的布局方式通常是沿等高线呈“阶梯状”排列,又因山间建设用地面积小,故村落布局十分紧凑。中部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又有面积很大的平坝区,大部分村落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多为“顺坝自然型”,这些村落的规划布局相对开敞且规整,因地形变化较小。

2.2.2. 2 历史因素

古代行政治所建设: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对云南的区划建制设置,对云南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昆明的村镇分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昆明行政地位提升,使得周边村镇聚落经济区位优势显现,人口不断集聚,村镇聚落得到了较大发展。表现为各府、州、县周边的村镇聚落发展迅速、密集,区域向心性强的特点。

古代的屯田移民制度:明代由于卫所屯田和中原移民的进入,昆明人口大幅增长,“夷多汉少”的状况到明代有了根本的改变,城镇和村庄聚落得到较大发展,尤其在交通沿线,卫所周围有利垦殖的土地上,形成大量的汉族移民居民点或村庄聚落;汉族移民聚落向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拓展推进,逐渐演化成新的汉族移民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汉族聚落。

古代商道、驿站分布[3]:伴随远距离经济贸易繁荣,昆明元明清三代的商道驿站体系逐渐成为国内外驿路的交汇点和区域交通枢纽,其区域经济的核心地位也逐步确立发展。域内不仅有多条古道干线经过,还是多条对外贸易驿道的起点,在保障云南各区域中心城镇相互沟通、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与中央王朝联系的同时,也使驿站及驿道沿线聚落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周边乡村聚落也受到这一持续的发展促进。

古代金属采矿区分布: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对云南的区划建制设置及古商道、驿站等的建设,对云南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昆明的村镇分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围绕各级治所或驿道、驿站和商号发展,随之形成了功能多样的聚落,这对其周边区域的村镇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起到了极强的拉动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向心性特点。

2.2.2. 3 文化遗存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市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项,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区、安宁市、晋宁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非物质文化遗存: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包括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省级、343项市级、790项区级共计11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4 民族因素

分布特征:集中分布的地区多位于山区地带,且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4]。

独特生产生活方式与聚落选址的关系:农牧兼营;聚落多选在地势险要的高山或斜坡。有险可守,有路可走;高能望远,低近资源。

3 价值评估研究

3.1“1+X”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便于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项目组结合了调研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评选标准,构建了一个“1+X”的评价体系,对筛选出来的136个村镇进行了综合分类分级。

本评价体系由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的指标构成,同时还将其分为基础指标和提升指标两个类别进行评价(总分为150分)。物质层面基础指标主要包含选址、总体风貌等宏观层面的价值要素。物质层面提升指标主要以量化的方式考量各遗存要素的价值水平,如传统建筑占比、文保单位数量等。非物质提升指标主要是结合村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历史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1.1 物质层面的基础评价指标(满分为80分,代号为A)

该部分指标是对村镇选址、群落格局、总体风貌,以及对土地、水体等诸多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等宏观层面价值要素进行评估的指标,采取综合分级的评估方式,是评价指标的基础性指标。所有调研村镇的价值评估均以该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符合某一级别描述的村镇,则据此得出相应的评估分数(见表1)。

3.1.2 物质层面的提升评价指标(满分为50分,代号为B)

该部分指标是对片区内传统风貌建筑的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传统街巷、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环境要素等中、微观层面价值要素进行评估[5]。采取分项叠加的评估方式,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升性指标。满足其中某项或某几项指标描述的村镇,则分别相应增加其分值(见表2)。

3.1.3 非物质层面的提升评价指标(满分为20分,代号为C)

该部分指标是对村镇历史沿革、承担职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或地域特色文化等方面价值特色要素进行评估,亦采取综合分级的评估方式,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升指标。符合某一级别描述的村镇,则相应增加其分值(见表3)。

3.2 评分认定

依据昆明市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工作组对136个调研村镇进行了价值评估。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可将评估成绩为70分以上(含70分)的村镇列为传统村落。此外,评估成绩在60分以下(含60)的村镇,其村镇传统风貌的完整度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破坏严重。村镇建成区内并无构成传统风貌的物质性价值要素和非物质性价值要素。因此,暂不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根据其价值情况,具体又分为两个级别。

(1)一级传统村落

指评估成绩为100分(含100分)以上的村镇。该类村镇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传统风貌,或拥有多项传统民居建筑、历史街巷、文物保护单位等构成传统风貌的要素,或拥有多项非物质层面的价值要素。综合而言,一级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完好、价值要素众多,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见表4)。

(2)二级传统村落

指评估成绩为70分以上(含70分),低于100分的村镇。该类村镇传统风貌的完整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拥有传统民居建筑、历史街巷、文物保护单位等构成传统风貌的要素,或拥有非物质层面的价值要素。综合而言,二级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一般,拥有一定价值要素,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

4 结语

昆明市域传统村落调查是落实国家政策、挖掘保护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在未来传统风貌村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活态传承村镇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在大区域调查的基础之上,首次构建“1+X”评价体系,对调查村镇进行整体评价认定,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为昆明事后申报各类保护名录、指导村镇保护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学,黄明.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马曜.云南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3]木霁弘.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4]肖青,李宇峰.民族村寨文化的理论架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传统文化调查心得 篇3

关键词:学科教学   传统文化   调查

以2013年山东曲阜谈话为起点,近年来习总书记连续十余次谈及当今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青少年中弘扬优秀传统的实践中,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人才培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其所具备的文化功能。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承担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这种使命体现在它促使民族优秀文化世代相传,帮助公民树立深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形成振兴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都注重通过学校教育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达到保存、延续和发扬本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科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我在我校的各个年级进行了有关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我校对高一、高二两千余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表现在四个方面。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有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94.5%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

2.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总体上,正确的价值观仍居主流。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处理公私、义利关系。71.1%的中学生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应服从集体”;52.9%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88.76%的中学生把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理想,他们期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意识的倾向表现更为突出。

3.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57.73%的中学生认为雷锋值得学习,61.26%的学生认为应尽力帮助別人。

4.多数学生的民主、竞争、公关意识和效益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学生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3.42%的中学生不明确人生价值。11%的中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享受。

2.缺乏大局观。部分学生认为应尽量做到公私兼顾,但当出现矛盾时,选择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3.缺乏对奉献精神的正确认识。个别学生认为雷锋只是个好典型,但是要做到很难;少数学生认为奉献精神已经过时了。

4.勤俭意识、劳动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乐意做家务劳动。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现代教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公民,是学校教育无法推卸的迫切任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在于树立正确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不是为简单的要或是不要,而是发扬和抛弃的统一。历代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于前者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后者有的需要坚决摒弃,有的则需要根据实际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取向要坚持两点:一是发展,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二是育人,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根据这两个点,正确的文化选择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科学性,要传播科学与文明;二是时代性,要体现时代精神;三是民族性,要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四是主体性,要适合大众主体的需要;五是客观性,要从本民族、本地方的实际出发开展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此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

其一,立足学校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根据现有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各阶段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融入其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

其二,立足本地实际,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根据地区和学校及学生具体特点,把教育寓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规划等各种文化形态之中。通过建立主题文化墙、校史展览馆、陈挹芬校长纪念碑、校史广场等设施,并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构建起丰富、完整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实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精神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现代教育目的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而学校教育则是这条大路上的跋涉者。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长春出版社,2003.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传统文化调查材料 篇4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调研材料

尉 从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我校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了解小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程度、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使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形式

问卷、听课。查阅资料、访谈

三、调查对象

我校部分老师、学生和分管领导。

四、调查内容

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兴趣也比较淡薄。由于认识的模糊,很多小学生被问及传统文化是哪些内容时,他们只认为是古诗词,文言文等,还有一小部分能提出建筑、书法、武术等。他们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习了古诗词,就是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只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很多古代经典典籍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往往不能够得以体会。当被问及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他们几乎都告诉我,是为了考试,或者家长老师的强迫,而无一说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授和传播方式很单一。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古代优秀著作的文章,但教材只是将所谓的孔孟之道,优秀精神放在语文书中,由语文老师上课解说,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造成疏忽,只是注重古诗词的本身,对传统文化缺少介绍。缺乏新意的方式去学习,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询问,我也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背起来也不易,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的有趣的事物他们也没有体会到,就以为如此,他们才会越来越排斥,觉得越来越无趣。

有一小部分家长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会多多少少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没能意识到。家庭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时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父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念都不够深,那么孩子的观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比较匮乏。

许多老师都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表示,即使自己重视,但是由于教学的进程压力,不得不按部就班的上课。

五、我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点滴做法:

1、营造氛围

龙泽实验小学在去年8月中旬(新学年开学之前,楼体装修期间),校办领导就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磋商,鉴于本校特点,从传统文化、大禹精神、良好习惯等三个方面拟定美化方案,并与广告部门协作,分楼层、分区域,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墙壁、走廊、楼梯,达到使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目的。教学区以学生道德养成、学习习惯为主题,所有楼道上方悬挂《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语句,从而为学生创设大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的熏陶。

2、经典诵读

结合教育局诵读要求,我校调整作息时间,上午第一节课的前15分钟为诵读时间。学校利用家委会的力量,购进同版本教材,各级部各班制定详尽的诵读方案。学校不定时检查诵读纪律和诵读质量。现在,我校的诵读已经成为全镇诵读的典范,形式和内容在全镇推广。

3、午写情况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同时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发展到今天,功能已不单单是为了交流。更多的成分还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文化,汉字已经从单一的交流工具、语言符号发展成欣赏范围的美学、艺术范畴。

汉字的书写有一整套的规范要求,从坐姿到执笔姿势,从笔画结构到字形,从单字到行文,完整且规范。

我校借鉴解放路小学的午写经验,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为午写时间。各班统一印制午写材料,从范字到描红到临写,字不多在于精,首先老师讲解所写字的结构,然后指导学生书写,随时矫正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在低年级已经初见成效,很多学生已经摒弃了在幼儿园时期错误的执笔姿势和笔顺,有意识的向规范的书写要求迈进。

六、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以利于学习弘扬传统文化

利用好《传统文化》补充教材。小学《传统文化》做为补充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从古诗词、艺术、书法、国画、建筑艺术、民俗、戏曲等多方面为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学校应重视这门课程的设置,选取优秀教师从教,让孩子们从小对传统文化接触认识了解学习,培养他们的传统意识。

2、充分利用好广泛的社会资源

我国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设立假期。学校可以利用假期资源,布置安排学生搞一些民俗调查,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一些实践性认知,利用调查报告、手抄报等形式展示。

另外,利用好禹王亭博物馆这一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弘扬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定期活动

针对学习情况,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汇报等活动,如知识竞赛、手抄报、座谈、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孔孟之道之所以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所包含的的一定是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正是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优秀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受现代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原因,虽然不能对现行的教材做大幅度改动,但是针对现行教材里的诗词或者文言文,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学习,或者是选择家校联合的方式,学校可以选择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家长意识到小学生从小学习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小学生有丰富的课余时间,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对孩子们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家长本身也会受益颇深。

七、后记

抽样调查心得 篇5

姓名:赵胜男

学号: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息

教师:刘红梅 201005226102班

大三下学期我们学习了抽样调查这门课程,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虽然我们不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了解与掌握有关抽样调查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了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我了解了抽样调查相关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同时抽样调查存在实际意义,在政府部门、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地方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是了解情况和收集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下面我浅谈下对于抽样调查这门课程的感悟,以及学习到的知识:

一.抽样调查概念

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调查特点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有较好的经济性,实效性,同时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通常抽样调查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工作误差(也称登记误差或调查误差),一种是代表性误差(也称抽样误差)。但是,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三.抽样调查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

4.分割总体

5.决定样本规模

6.决定抽样方式

7.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四.抽样调查适用范围

1.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有些事物在测量或试验时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如,电视的抗震能力试验,灯泡的耐用时间试验等。

2.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事物。如,了解某个森林有多少棵树,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等。

3.抽样调查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

五.抽样调查的方法

最常用的三种调查是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和个人采访调查,而且每一种调查都需要设计和使用调查表。

在使用调查表的调查中,设计调查表是很关键的问题。设计者必须要抵制想囊括所有要研究问题的诱惑,因为每增加一个问题都会增加调查表的长度。长的调查表不仅使回答者感到疲劳,而且也使采访者感到疲劳,尤其对邮寄和电话调查更是如此。但是,如果用个人采访调查,较长而且复杂的调查表是行得通的。对调查表,关于措词、排序及问题的分组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知识,这些问题会在有关抽样调查的更全面的书籍中讨论。

根据使用的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用概率抽样,可以计算取得的每个可能样本的概率;用非概率抽样,则不知道取得的每个可能样本的概率。如果调查者想对估计的精度做出说明,则不能用非概率抽样。相应地,用概率抽样方法对给定的允许误差(也称为抽样误差界限),可构造置信区间。在后面几节中,我们将讨论四种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尽管统计学家喜欢用概率抽样方法,但非概率抽样方法常常是必要的。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成本低而且容易完成;缺点是不能对估计的精度做出正确的说明。两种最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是方便抽样和判断抽样。

5.1方便抽样

使用方便抽样,是由于方便性而选择包含在样本中的单位。例如,一个教授在大学里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他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志愿者参加他的研究项目,仅仅是因为这些学生在他的班上。这时,学生样本称为方便样本。在某些情况下,方便抽样只是实践方法,例如,检查人员可以偶尔从一些柳条筐中选择橙子,以得到橙子货运量的样本。即使运输的所有橙子都贴有标签,建立抽样框和使用概率抽样方法也是不切合实际的。野生动物的捕获和对消费者研究的志愿小组都是方便样本的一些例子。

尽管方便抽样是选择样本和搜集资料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但是对这样取得的样本统计量,无法评价通过它们估计要研究的总体参数的“优良性”。方便样本可能提供好的结果,也可能提供不好的结果。由样本结果进行的统计推断,没有统计上的证明过程。有时有些研究人员用方便样本来搜集用统计方法设计的概率样本的资料,这样做时,研究人员应该强调方便样本可以看成是一个随机样本,这样它可以成为总体的代表。但是这样得出的结论会被质疑,因此,在用方便样本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时,必须非常小心。

5.2判断抽样

在用非概率抽样技术中,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来选择总体有代表性的抽样单位的方法,称为判断抽样。尽管判断抽样常常是选择样本的一种相对容易的方法,但调查结果的使用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结果的质量依赖于个人在选择样本时的判断。因此,用判断样本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时也应该非常小心。一般地,用判断样本所得结果的精度没有做出统计上的说明。

六.抽样调查常用名词

在抽样调查中,常用的名词主要有:

6.1总体

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根据一定研究目的而规定的所要调查对象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组成总体的各研究对象称之为总体单位。

6.2个体

个体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6.3样本

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它是由从总体中按一定程序抽选出来的那部分总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6.4样本的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的容量。

6.5抽样框

抽样框是指用以代表总体,并从中抽选样本的一个框架,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包括总体全部单位的名册、地图等。

抽样框在抽样调查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抽样调查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对于推断总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6.6抽样比

抽样比是指在抽选样本时,所抽取的样本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对于抽样调查来说,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抽样调查最终推算的估计值真实性如何,首先取决于抽样框的质量。

6.7置信度

置信度也称为可靠度,或置信水平、置信系数,即在抽样对总体参数作出估计时,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其结论总是不确定的。因此,采用一种概率的陈述方法,也就是数理统计中的区间估计法,即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在一定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其相应的概率有多大,这个相应的概率称作置信度。

6.8抽样误差

在抽样调查中,通常以样本作出估计值对总体的某个特征进行估计,当二者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误差。因为由样本作出的估计值是随着抽选的样本不同而变化,即使观察完全正确,它和总体指标之间也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纯粹是抽样引起的,故称之为抽样误差。

6.9偏差

所谓偏差,也称为偏误,通常是指在抽样调查中除抽样误差以外,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6.10均方差

在抽样调查估计总体的某个指标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抽样方式和选择合适的估计量,当抽样方式与估计量确定后,所有可能样本的估计值与总体指标之间离差平方的均值即为均方差。

七.感悟

市场调查心得 篇6

2010—2011年第一学期我们专业开了市场调查这门课,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践课,因为实践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行。当学习理论时,感觉还行,认为市场调查应该不会很难,例如,真正的调查实践开始前我认为我作为一个大学生,而且还学了市场调查这门课,我应该满足了访问员的要求。但通过几个学校的调查后,我觉得在调查方面,我欠缺很多。

我是负责市场调查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环节,为后来的问卷设计及报告的撰写提供参考,这个过程较其他任务轻松,所以在问卷调查环节我和搭档负责了五所院校,其他三位同学负责另外五所学校。我们这组首先去的安徽涉外学院,我以为这所学校离我们学校最近,所以先去了,但半天下来,结果并不如人意,首先是拒访率很高,因为受访人员觉得问卷设计太难,回答耽误时间长,还有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我们要求填写真实姓名和电话,很多同学不敢填,怕被某些商业机构利用。因为这个原因被拒绝后,我吸取教训,在请求别人填写时会特意说明并保证不会泄露个人信息给商业机构。

在这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间有过争执,但我明白只有争执才能进步。虽然问卷调查占了我们很多的课余时间,但对我来说出去调查的生活比我在寝室虚度光阴要充实很多,当然也丰富许多。虽然有时跑到很远的学校,很晚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甚至因为公交车开了空调涨价,在自己身上零钱不够的情况下第一次逃了票,只投了一块钱,一路忐忑,后来回想的确不符合大学生行为准则,但,我的确做了,我忏悔。

《中外企业文化》读者调查表 篇7

姓名职业文化程度性别联系地址邮编

电话电子信箱

您的年龄:□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您对本期整体质量的评价:□很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你认为本期哪些文章选题较好:

您对本期哪些文章印象深刻?不满意哪些文章?敬请点评:

您对编校质量和版式设计的意见或建议:

来信请寄: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月台胡同18号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总编室黄志强邮编:100031信封上请注明“读者调查”本表格复印有效也可致电 (010) 66089721或发电子邮件;zwqywh@yahoo.cn

本刊订单

中外企业文化单价12.80元全年153.60元订数:金额:

人民币 (大写) 万仟佰拾元角整元

(第一联订户自存, 付汇款单据方可作为报销证)

单位名称收件人盖章:邮寄地址:邮编

电话

本社电话订阅:010-66089713 66089712联系人:姜广跃网上订阅:www.cfccm.com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社长年随时订阅国外邮发代号:4560M国内邮发代号:82-70社址: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月台胡同18号邮编:100031

开户名: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

河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调查分析 篇8

(一)农村居民耐用文化消费品拥有情况

耐用文化消费品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和载体,其拥有量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据统计,2012年,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黑白电视机4.31台,彩色电视机106.26台,家用电脑7.5台,接入互联网的5台,移动电话151.67部,接入互联网的13.45部,摄像机0.69架、影碟机26.43台、照相机2.83架,中高档乐器0.21件。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电视机和手机的普及程度最高,达到100%,部分用户还拥有不止一台。问卷调查结果与官方统计数据基本吻合。从问卷情况来看,除手机、电视机外,一些通用的文娱设备,如影碟机、收音机、录音机、麻将等普及程度较高,而一些高端的现代文娱设备在农村还比较少见。

(二)农村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

农村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形式虽然不少,但是主要文化活动比较集中,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居前十位的分别是:看电视、体育运动、宗教活动、打麻将、喝酒闲聊、打牌、看书报杂志、听广播、下棋、看电影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看电视,占被调查者的96.7%,其他的比例依次是56.2%、48.9%、44.5%、37.8%、36.4%、25.7%、23.2%、21.8%、18.1%等。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不同,文化消费的内容也千差万别。女性偏爱串门闲聊及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等,男性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喝酒、下棋等。25岁以下的居民偏爱现代娱乐消费,如上网、听歌、打游戏等,25~35岁的居民喜欢看影碟和电子光盘;46岁以上的人更喜欢下棋、打牌、听评书等。文化程度较高的教师、乡镇退休干部等偏爱读书看报。在各项文化活动中,打游戏、上网、听音乐等,农村居民选择的比例最小,在农村普及程度较低。

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内容结构

(一)电视、广播、电影消费情况

看电视是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消费项目。农村居民中每天都看电视的比率高达89.6%。除了那些因为外出或者农事繁忙不能看电视的居民外,受众覆盖率几近饱和。接入有线电视网及安装卫星接收装置的比率达到39.5%。看电视不仅是农民经常从事的文化活动,且投入的时间也最长。据调查,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2.3小时,其中,以每天收看2~3小时的受众最多,占32.8%,其次是每天收看1~2小时的,占26.3%,还有22.4%的居民每天看电视达3小时以上,每天看电视不足一小时的仅占8.1%。

听广播仍然是农民业余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被调查者中,65%的农民偶尔听广播,15%的农民经常听广播,20%的农民从来不听广播。从性别看,听广播的受众主要是男性,占80%以上。从年龄来看,中老年人听广播的比率较高。

看电影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民观看的主要是政府或者私人庆典提供的免费电影,被动性较强。

(二)图书、报刊消费情况

读书、看报是农民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花钱买书的积极性不高,农家书屋提供的书籍实用性不强,供给效率不高。因此,农民读书、看报仍然靠转借为主。据调查,在农村居民书报的来源中,自己购买的仅占15%,大部分靠向学校、村委会借阅或互相之间转借。农村书报杂志的消费群体以文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教师、村干部、村医生及乡镇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为主,且男性居民较多。

(三)打牌、下棋、打麻将等活动参与情况

打牌、下棋、打麻将是农村传统的娱乐方式。打牌由于受条件限制较少,且对智力要求较低,在农村各个年龄层次中都比较普及。打麻将相对于打牌无论是对硬件环境还是智力因素要求都比较高,是35~45岁男性的主要娱乐形式。但是打麻将容易上瘾,且赌博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对前两项活动,下棋是更传统的娱乐方式,对智力要求较高,是5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

(四)上网、打电子游戏及音像出版物消费情况

上网、打电子游戏及各种音像制品的消费均属于现代文化消费,在农村普及程度较低。据调查,消费群体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很多青年通过手机上网、打游戏、聊QQ等。

(五)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近年来,唱戏、扭秧歌等传统民间娱乐活动逐渐衰落,农村宗教活动又现兴盛的势头。据调查,目前农村信奉基督教的人数比较多,占信仰宗教总数的43.1%,远远超过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

三、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不足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内容单调

河南农村居民在消费倾向上表现出严重的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还很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可伸缩性,农村居民还没有把文化消费放到重要位置,甚至随时可能会被压缩。农村居民的资金大部分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几件大事上,真正能用到文化娱乐服务上的资金很少。由于消费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民对文化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对文化消费的期望值较低。对大部分农民来说,精神文化消费并不是生活的重点,书报杂志的消费比例很低,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消费结构单一,文化生活要求非常单调。

(二)消费层次较低

河南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大多处于普及型、生存型的层面,文化消费以自娱为主,消费内容上一味追求新奇、刺激、热闹的效果,不讲究消费质量和消费内容健康向上与否,重视娱乐型、消遣型消费而轻视发展型、智力型消费。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消费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兴趣。消费的格调和档次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娱乐性消费的人数远远超过参加科技知识培训和其他形式的文化消费等发展性消费的人数。据调查,参加讲座培训的比例仅占被调查者的9.2%,而参与政府送电影活动的比例则为44.8%。二是低层次的通俗文化消费势头猛增,许多农民对爱情、武侠、传奇小说等改编的港台电视剧喜爱有加,而对严肃、理性、知识性强的影视剧则反映冷淡。以居民最喜爱看的电视为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看内容以影视剧、综艺娱乐、离奇案件为主,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6.3%、38.1%、30.8%,而对益智、艺术、科教等方面则兴趣不大,观看教育、科技、历史类的比例仅维持在10%左右。书报杂志的固定消费比例较低,据调查,自己购买书报杂志的比例仅占被调查者的15%。

(三)消极文化消费盛行

目前,不良文化在农村呈滋生蔓延之势,负面、愚昧文化消费盛行。一是农闲时节,赌博盛行。据调查,67%的农民反映村中有赌博现象,12%的农民认为赌博现象很严重。而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竟有高达43%的人有过小笔赌博的经历。二是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巫婆神汉大行其道。据调查,42%的人承认拜过鬼神,64%的人有过看相算命行为,甚至有57%的人认为算命比较灵,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政治身份的人群中。不少农民买书、订报,参加培训没有钱,但是修庙宇、拜神佛却很踊跃。据调查,高达60%以上的农民愿意为兴建寺庙、教堂主动出资。

四、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民支付能力的大小。实践证明,目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主要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要想扩大农民的文化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和货币支付能力,启动其文化消费欲望,使其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改变农民消费预期的关键就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农民自我保障的强度,如果农民的防御性需求较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因为,对于大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收入本来就不高,除了必要的生产生活之外,还要储蓄资金以抵御未来可能的风险,享受型的娱乐消费更不敢想。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可以放心大胆地消费。

(三)增强农民文化消费意愿

由于文化产品凝聚了高强度的人类智慧,因此也对消费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启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首先要培养合格的文化消费主体,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而提高消费者文化素质首先就是发展教育。因此,在扩大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按照各地农村、农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化教育,开办形式多样的专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化技能,并把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纳入到专业性教育中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实践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教育活动,在提升农村居民思想觉悟的同时培养其对文化产品的兴趣爱好,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转变农民文化消费观念

不但要引导农民增强文化消费意识,更要引导农民进行高质量文化消费的意识。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民消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从文化产品中汲取所需的科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历史文化和近代、现代科技文明的教化,启蒙心智,文明开化,逐渐摆脱落后愚昧的思想状态,在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中逐步转变落后的价值观念,认同主流文化,积极进取,努力争取脱贫的机会。

调查问卷心得总结 篇9

这是我的第一次做问卷调查,刚开始很新鲜,但这也是一件很辛

苦的事,可以说感受也很深。从问卷设计到问卷发放再到问卷分析,我们多少的汗水。

首先我们组成了一个七人的团队,针对大学生对考研的认知进行调查。首先第一个同学(陈纪宽)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精心设计,组长(梁桂星)设计了问题,第三个同学(谢储多)进行电子稿的编写,第四个同学(曾鼎盛)联系很多将要考研的同学,第五个同学(林建靖)把电子稿发给这些同学,第七个同学(曾敏)进行查收邮件,第七个同学(占瞬)进行统计。

份问卷准备针对学校不同年级的100个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天晚上他们就分工合作,进行问卷调查,真正辛苦。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努力完成了。通过整合,只收回了95份调查问卷。

他们的方法是这样的,每个组员分别写下自己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及最的感想,然后由组长修改,整合。终于,他们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一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了。

考研原因: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的同学确定考研,我们觉得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整个社会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而作为小组组长的我来说压力就更大了。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这次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我和组员们把问卷的目全部仔细看过并分析通过这些问题得到答案的意义,然后把数据总结分析又认真的审核了一遍。在确保无误的前提下,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问卷调查报告写出来了。

小组成员:

班级:1220301 姓名:占瞬

学号:201220030106 姓名:曾敏

学号:

09 姓名:曾鼎盛

学号:姓名:谢储多

学号:姓名:林建靖

学号:姓名:梁桂星

学号:姓名:陈纪宽

学号:

大学生考研问题问卷调查

1、对于你认为引起考研热的最主要原因,你认为()

A考研多了一种选择,减少就业压力

B个人兴趣爱好,自身知识储备不够,需提高

C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D随大流,大家报我也报

2、如果你考研,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考研的呢?()

A 喜欢所学专业,想完善提高自身知识和层次

B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C不喜欢目前专业,希望考研选择满意的专业

D 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3、你是否确定了考研的具体方向目标?()

A 非常确定

B 有方向,但模糊不清

C 没方向

4、对于考研学校的选择,你主要从哪方面考虑?()

A 名校情结”或自己喜欢的学校 B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复习状况而定

C 考取的难易程度

D 学校所在的地区或城市

5、你对考研成功的期望值是()

A 学习能力较强,较有把握考上研究生 B只要自己尽力就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C 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上的机会很小 D考上考不上无所谓,并没抱多大的期望

6、在考研中,你对自己能力的把握有多大?()

A 没信心

B 自己能力不强,但很努力

C 能力一般

D 自己能力不强,没把握

7、促使你考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增加就业砝码

B 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C 老师的推荐或家长的要求

D 其他

8、你对考研的基本看法?()

A 可增加就业竞争力B 浪费时间,金钱C 影响专业课程学习D、跟随大家的趋势

9.你了解考研吗?

A了解

B一知半解

C完全不懂

10.你对跨专业考研有什么看法?

A完全是痴人说梦

B跨专业是考研的主要目的C跨专业考研太困难、但未尝不可

11.如果你选择专业的话会优先考虑本专业吗?

A 会

B不会

C 看情况

12.你会选择普通学校的重点专业,还是重点学校的一般专业?

A前者

B后者

13.你觉得考研最难的是什么地方?

A坚持

B专业课

C英语

D数学

14.如果你决定考研的话,你会找专门的考前辅导机构给你做考前培训吗?

A是

B否

15.如果你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你还会考更高的学位吗?

A会考虑

B不会

16.无止境的学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

A前者

B后者

C看别人

17你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考虑过考研?

A大一就打算

B大三才匆忙决定

C 完全没有想过

D大二开始计划

18.你所在的年级?

A 大二

B 大三

C 大四

19、考研到底难不难?(解析理由)

上一篇:案例写作要求下一篇:河南大学出版社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