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篇1

第一节

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群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从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色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权威思维定势

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权威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如:成语“纸上谈兵”。

E、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象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

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削弱惯常定势的强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3、自我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个人的思考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团体的思考也习惯性地以本团体为中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则习惯以本国本民族为中心,而整个人类同样也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小圈子。

4、思维障碍(或思维封闭)

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

如:“霍布森选择 ”。

(1)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缺钱并不是问题,缺乏想法才是真正的问题。【名言】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叫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迷信。迷信会让人耳目失聪,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第四个原因是知识贫乏没有批判性的学习。迷信。固执与偏见。

第五个原因是习惯性思维。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

(2)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知识浅薄,不是搞创新的材料。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栽跟头、怕别人看笑话,因而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创新。

疲倦感。创新的过程,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意志薄弱者,常常会不胜其烦,产生厌倦情绪,很快就因精疲力竭而半途而废。胆怯感。有些人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他们既怕知识不够,又怕条件不备,还怕难度太大。只能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

懒惰散漫。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消极、懒惰、散漫皆可能动摇人的创新决心和开拓意志,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逐渐低落、创新进度逐渐减慢,并使工作杂乱无章、事业一无所成。

好高骛远。有的人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贪大求全,心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整天把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指望有惊人的创新奇迹产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胡思乱想。

(6)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5、思维的误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

6、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

北大教授费孝通讲过四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做人方面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的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2)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缺点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缺点,一是崇圣性,二是狭私性。

崇圣性:“崇圣”就是崇拜圣人。总在子曰君言,谁怎么说过,哪本书有什么观点,历史是怎样的……,似乎只有拿着圣(别)人的观点,找着过去的东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脚跟,才理直气壮,才可能找到真理。

“崇圣”思维经常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当然是对陷入窠臼者),其错误是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游离在过往知识的苦海,不能与时俱进。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却视若无睹。

狭私性:狭私性是中国文化及由之造成中国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追求,总是纠缠着维护人际间的等级道德关系,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主要关系上,就有“忠、孝、仁、义、尊”等单方面苛刻要求的道德观。进而赋予了很多“利诱”的内容。如为长生活命,道教则行修身养性炼丹;为晋升现世的等级,正统文化则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引导。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狭私”的价值指向,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崇圣”与“狭私”是中国人非理性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治者崇圣,为着稳固自己正统江山的狭私;一般人崇圣,也有意于拉大旗作虎皮,目的还是狭私。反之亦然,中国人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又必须崇圣。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篇2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应用频率很高的思维技巧, 掌握了它, 很大一部分复杂问题便得以迎刃而解。从名称便可以得知,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数”与“形”两个元素是交互使用的, 因此, 训练过程当中, 必然同时涉及二者, 自然也就需要引入比较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 我曾要求学生解答如下问题:现有直线y=x+k和曲线若二者恰好存在一个公共点, 则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仅从字面上对题目进行分析, 学生很难找到思路。“存在一个公共点”到底应当对应何种数量关系呢?与其漫无目的地进行思考, 倒不如结合图形来寻找答案。我带领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作出了如下图象 (图1) , 直线与曲线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形一目了然, 数量关系也随之出现了。这不仅简化了思维过程, 更提高了解答问题的准确度。

从适用范围来看, 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思维的问题, 大体上都是相对复杂一些的, 这样的问题无法单纯依靠代数或几何的方式进行解答, 而需要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 在数与形的相互阐释与补充过程中, 完成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有效训练的目标, 教师就需要在单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维予以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感知其必要性的同时, 掌握思维方法。

2. 重视归纳提炼, 训练动静转化思维

当前的高中数学练习当中, 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动态元素, 这已逐渐成为数学练习内容的新趋势。数学也正是一门始终处于变化当中的学科。可以说, 只有处理好数学问题当中的动态元素, 才是准确抓住数学的学科特点, 把握住它的脉搏。想要有效解决动态数学问题, 就要加强对动静转化思维的训练。

例如, 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点M (3, 5) , 请在y轴和直线y=x上分别找一点P和N, 使得△MPN的周长达到最小。这种带有动态性质的不定问题经常会成为学生解题的困扰。我先请学生将图形画出来 (图2) , 然后从思路上进行分析:既然要达到周长最小, 就要将|MP|+|PN|+|MN|取得最小。对最值进行衡量。本题中较难找到合适的不等关系, 因此, 我们便应当考虑能否将三边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 则只需研究线段长度即可。在这样的思路下, 学生顺利找到了点M关于y轴和直线y=x的对称点M1、M2, 发现三点共线取值最小, P、N位置由此确定, 成功将变化的动态条件转化为了静态问题进行求解。

动静转化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一个将表面上的动态过程以静态理论方式予以转化呈现的工作。因此, 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 便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重点应当放在对知识点的动态灵活运用上,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动静转化当中将知识方法融会贯通。

3. 开放知识边界, 训练联想类比思维

高中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对于知识的提问再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形式, 而是以越来越多的灵活样态出现。在这之中, 很多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 甚至会对既有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突破, 需要学生自行挖掘探究方能求解。对于这种问题, 需要运用联想类比思维予以解决。

营造创新空间 训练创新思维 篇3

策略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由于环境不同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其实,学生又何尝不像一棵棵幼小的桔树呢?他们结“桔”还是结“枳”的关键是看教师给予他们一块怎样的成长土壤。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需要的是一块能够开放心态、解放思想、张扬个性的自由时空,需要的是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研究成果也早已揭示:教学中的民主气氛会让学生心情愉快,情绪轻松,这样的情境会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见解和主张,不怕想错、说错、做错,从而使他们思维活跃,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大大增强,课堂内这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自己的创造潜能,迸溅出创新的火花。当然,良好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应该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石,事实也是这样,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感到人格上的平等,而人格上的平等——教师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这种关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助推器。教师也只有与学生建立这样一种友善、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给学生一种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

策略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开启学生创新潜能的金钥匙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而我们说,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

策略三: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应该说,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策略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之成为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导火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培根也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告终。”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怀疑,敢于质疑,使学生在问中学会创新。尤其是对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的同学,应坚决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和创造精神大有裨益。

请看一段课堂实例:课堂上一位教师给学生讲同义词,他举了例子来说明同义词所表达的概念范围有大小:同样表示对方用武力来解决争端,概念最大的词是“战争”,其次是“战役”,最小的是“战斗”。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学生马上反驳:“老师,你说的不对,最小的应是‘单挑’”,学生一语既出,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语文教师并没有因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而是略做思考,马上肯定了学生意见的正确,指出“单挑”确实符合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概念内涵,而且两个人对打也的确比“战斗”的概念外延更小,他还进一步提出“决斗”也同样是这一词义中表达最小外延的同义词。

试想如果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用常规性的解释来回答学生的提问,久而久之,势必会使学生的思维失去活跃。结果,思维的稳定性强了,好奇心却弱了;解答性强了,发现性却弱了;描绘性强了,想象性却弱了;理解性强了,疑惑性却弱了;逻辑性强了,创造性却弱了。一言以蔽之,学生的整个思维变得机械和平庸了。

策略五.借助联想和想象,使之成为学生创新思维腾飞的发射器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学习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想象和联想中加深理解;而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直接的手段。”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多么的重要,它直接推动着创新思维的进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触发点” ,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第一节诗时,学生经过讨论,品味出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句诗运用回环往复的互喻的妙处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联想可以让你品尝到在两个相似的或者有某种共同点的事物之间进行沟通的乐趣。你能尝试一下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略作思考,便踊跃发言:生1:夜空中弯弯的月亮,好象一只两头尖尖的小船;停泊在岸边的那只两头尖尖的小船,好象夜空中弯弯的月亮。生2: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好象,好象是地上孩子们眨动的眼睛;孩子们眨动的眼睛,好象满天闪烁的星星。生3:那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好象是一条腾飞的巨龙;那条腾飞的巨龙就是那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生4:那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卫星就像经济迅猛腾飞的东方巨龙,经济迅猛腾飞的东方巨龙就像飞往太空的嫦娥一号卫星。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学生们精彩的创见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两只翅膀——联想和想象。其实,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每位教师只要牢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创新能力成长的空间,那么,创新教育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新思维训练小结 篇4

通过《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有关视频,我了解到创新原来不只是一个想法那么简单,还了解到许多专有名词,比如说思维导图、逆向思维、双向思维等等。

这门课主要是通过王竹立老师在视频中引导两个学生授课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先给我们引入什么是创新思维,然后解释了缠绕在我们心头的心智模式和心智枷锁,告诉我们要转换思考方向,学会运用软性思考、强制联想、思维导图等方法来简化思维和打破规则,跳出盒子。其中举了许多好玩的例子以及王老师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他写的诗,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也是给我们示范了创新的妙用。除此之外,还教授我们学会移植、借鉴和链接,学会辨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六顶思考帽》,这本书很有名气,写得也不错,给了很多公司机会,让他们去重新发展自己的事业,最后达到新的高度。还有了解包容性思维去创新人格、创新情景。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二、对本课程的建议:

1.上课多一些人与人间互动。感觉上课的时候没有气氛,完全是要么老师在台上讲,要么学生在台上讲,而台下的人却没有气氛,这不是创新思维课堂,没有创新。

2.网上的课程不是很好,一板一眼,太正式,而且有卖书的嫌疑。可否换一个老师的视频? 3.老师您在上课的时候最好控制好时间,准时下课,因为很多人下一节还有课,不能上了这一节而耽误下一节吧

4.多一些实践,大的在课堂上也完成不了,可以在课堂上弄几个小实验或者游戏或者其他活动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创新

三、我认为本课程我可以得到的分数及理由 我认为本课程我可以得100分,理由如下 1.我想得满分;

2.我想知道你会不会给我满分;

3.除了我们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其他几乎所有的课都没有满分。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满分呢? 4.视频我看了,作业我写了,论坛讨论了,论文也会完成的;

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答案 篇5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0.0 分

 A、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

 B、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

 C、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

 D、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2

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

2.0 分

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 B、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 C、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软性思考不包括()。

2.0 分

 A、逻辑思维

 B、形象思维

 C、联想

 D、直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0.0 分

 A、知识储备不足  B、心智模式

 C、思维定势

 D、心智枷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5

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

2.0 分

 A、核心主题与分支

 B、关键词与联系线

 C、颜色与图形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 分

 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

 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混沌状况

 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

 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合创新的情境?()

2.0 分

 A、宽松愉快的

 B、和谐平等的

 C、认真思考的

 D、庄重严肃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2.0 分

 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

 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

 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 D、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2.0 分

 A、打好知识基础

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D、突破定势思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移植与借鉴思维是指()。

2.0 分

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对接起来

 B、将一个领域的原理、方法或构想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之中

 C、将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挪到另一个事物中去

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下列哪一项与思维导图无关?()

2.0 分

 A、自由联想发散法  B、科学联想发散法

 C、强制联想发散法

 D、随机联想发散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关于包容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异同,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0.0 分

 A、包容性思维从肯定合理部分开始,批判性思维从质疑开始

 B、包容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都强调逻辑与证据

 C、包容性思维容易变成是非不分

 D、批判性思维有可能滑向论辩式思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13

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 分

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2.0 分

 A、批判性思维已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 B、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与求证,进行理性思考

 C、批判性思维要求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 D、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一味否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

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2.0 分

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 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 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 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关于平行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2.0 分

 A、平行思维与转变思考方向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 B、平行思维有利于避免思维对立

 C、平行思维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

 D、平行思维有利于整合不同意见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7

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

2.0 分

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

 B、大量的知识储备

 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

 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8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2.0 分

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 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

2.0 分

 A、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 B、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 C、对对方的观点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忽视其中合理的部分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0 本课程涉及了哪些内容?()

2.0 分

 A、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 B、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 C、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 D、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30,共 60.0 分)

“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希望通过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进行强制联想,以激发创新创业。()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创意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思维毫无用处。()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

知识与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成心智枷锁。()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创造性与天赋没有关系。()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随大流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大敌。()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单位里层级太多条块分割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简化思维不等于简单思维。()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头脑风暴时不仅要追求点子的数量还要追求点子的质量。()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垂直思维比水平思维更有利于创新。()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仿生学原理利用的就是移植与借鉴思维。()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创新思维只是少数尖端人才有需要,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心智模式既有利也有弊。()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

心智模式很容易发生改变。()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创新思维有时需要容忍一定程度上的模糊和模棱两可。()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强制联想只能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不能同时在三个事物之间进行。()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创意的萌芽阶段应该多采用批判性思维。()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需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凡事一定要按照程序去做。()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包容性思维认为任何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在某种限定条件下可以成立。()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异想天开的人都是不靠谱的。()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创造力。()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内行的创造力一定强于外行。()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平行思维的典型方法是六顶思考帽。()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包容性思维认为由于立场、观点、价值观的不同会存在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有时危机反而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提高自信的方法主要靠补齐自己的“短板”。()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发明创造既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例如从某件产品中去掉一部分也可能成为一个新产品。()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联想思维是很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之一。()

2.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

2.0 分

训练开放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篇6

在教学活动中, 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其实创新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方法, 换句话说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都属于创新.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应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审视, 将原问题引伸为促使学生主动的数学思维创新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数学结果的教学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下面笔者就如何训练学生开放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训练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性作业等.

1. 一题多解, 有助于思维发散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 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 既可以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运用, 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愿望.但是在寻找多种解法时, 为防止乱碰, 应注意分析, 顺理成章.

例如:若直线L:kx-y+3=0 (k∈R) 与圆O:x2+y2=10恒有公共点, 试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l与⊙O有公共点, 得圆心O到l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半径, 解得k.

分析2:利用方程来判断曲线是否相交的方法.联立kx-y+3=0和x2+y2=10, 得Δ≥0, 解得k.

2. 一题多变,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激情.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题多变以问题探究为中心, 通过研究同一类型问题的相似解法, 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目的.

(1) 变换题设或结论, 对同一类型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

例如:求二次函数f (x) =x2-4x+9的值域时, 定义域可以经过x∈R、x∈[-3, 1]、x∈[-3, 5]、x∈[3, 5]、x∈[t, t+1]的变化.

变式一:求函数f (x) =x2-4ax+9, x∈[1, 5]的值域.

变式二:已知函数f (x) =x2-4x+9, x∈[-2, a]的值域为f (x) ∈[5, 21], 求a的取值范围.

(2) 变换题型, 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

例如: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函数f (x) =log2 (ax2+2x+1)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二:函数f (x) =log2 (ax2+2x+1) 的值域为R,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开放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开放性作业主要有开放条件、开放结论以及开放解题策略等几种类型.

(1) 开放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 (1) m⊥n; (2) α⊥β; (3) n⊥β; (4) 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

这就是一道非常开放的高考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 得到不同的答案, 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创新能力.

(2) 开放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某电脑用户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 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 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片, 磁盘至少买2盘, 则不同的选购方式共有 ()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分析:本高考题是一道结论开放题.设购买磁盘x片, 软件y盒, 依题意可得不等式70x+60y≤500 (其中x≥2且y≥3) , 其不定整数解有7组.

(3) 开放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已知0

求证:, 并求使等式成立的条件.

分析1:当我们用代数方法难以入手时, 不妨考虑试用几何方法.注意到表达式中每个根式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致, 沿着这个思路走,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分析2:本题可结合复数知识进行证明.

比如, 设z1=x+yi, z2=x+ (1-y) i, z3= (1-x) +yi, z4= (1-x) + (1-y) i.

分析3:向量知识是数形结合的有效载体, 本题可以引入向量知识, 不妨设

总之, 紧抓新教程开放的特点, 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 能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大胆质疑,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直觉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些学生在解数学题时能抓住要点.撇去一些次要因素, 对问题的求解进行直觉的洞察.他们先确定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和途径, 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选择, 这就是一种数学直觉思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型, 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下面, 笔者就谈谈如何巧用特例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几点尝试.

1. 从特殊数值入手, 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已知函数y=f (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且f (3) =0, 对任意x∈R, 都有f (x+6) =f (x) +f (6) 成立, 则f (2007) = ()

A.2006 B.2007 C.2008 D.0

分析:“特殊值法”是解抽象函数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题设条件合理取值, 取值要有明确的目标、依据和灵活的策略.函数y=f (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则f (-3) =0, 取x=-3代入f (x+6) =f (x) +f (6) , 得f (6) =0, 则f (x+6) =f (x) , 故函数y=f (x) 的周期为6, 故f (2007) =f (3) =0, 故选D.

2. 从特殊位置入手, 化复杂为简单.

例如: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可以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分析:若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或矩形且其中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及三垂线定理, 得出4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 故选D.

3. 从特殊结构入手, 化腐朽为神奇.

例如:已知函数f (x) =x5+ax3+bx+10, f (-2) =25, 求f (2) 的值.

分析1:本题仅有f (-2) =10要求出a, b的值是不可能的, 凭直觉应先求8a+2b的值, 由条件易求得8a+2b=-47, 从而求出f (2) =-5.

分析2:从函数f (x) =x5+ax3+bx+10的结构入手, 不难发现它的图像与函数f (x) =x5+ax3+bx的图像一样, 只不过位置不同, 它的图像可以由函数f (x) =x5+ax3+bx的图像向上平移10个单位, 再利用对称性求出f (2) 的值.

三、发展逆向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就是改变心理过程中的思维方向, 从数学角度来讲, 主要体现在正运算与逆运算、原命题与逆命题、数学公式的正用与逆用、综合法与分析法等知识的转换.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主要通过“正难则反”的数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如:x2+y2=4, 求3x+4y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通过正向思维去解决较为困难, 若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来解答, 就容易得多了.

例如:若a, b, 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分析:本题通过正向思维去解决较为困难, 一般使用分析法来解答此题就容易得多了.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篇7

一、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知识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来。例如:“在学雷锋的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五子登科”(抱孩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推车子)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作文时,可启发学生思考:

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题材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个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二、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响写家庭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与事、景与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以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文章的时候,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而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利益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有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通过同一材料多种立意的训练,来克服学生作文思维单一,不善于变通的痹病,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

①通过计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

②受《在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的去努力“。

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是在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的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不应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

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要强。

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因时“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

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竟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着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篇8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

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题(6) 篇9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找规律填数

(1)、1、3、6、8、16、18、()、()、76、78

(2)、3、4、7、9、15、16、31、25、()、()

2、第三小组5个人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6分,后来发现其中一个同学得分搞错了,少加了10分。这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应该()分

二、算一算

428×73-428×31-42×4282005×2007-2004×2008

1÷1999+2÷1999+3÷1999+……+1998÷1999+1999÷1999

三、解决问题

1、小明每天早晨7点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5米,则可提前2分钟到达学校。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2、小刚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结果比上课时间提前6分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要迟到3分。小刚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远?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篇10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仿写是指导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的有效途径。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是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政治变革—自然界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我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我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描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在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安慰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通过检索与提取,将每一种思维方法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如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具有那么多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通过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每一天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我以散文《枕木》为例,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变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青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金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初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小学、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有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通过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每个单元要完成三至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并呈层进式的结构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为同步发展,又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训练。

上一篇:国际工程承包思考题下一篇:五年级下数学教教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