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推荐12篇)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1

武威七中 黄正明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大多数学生。该试卷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试的题型基本接近高考试题,符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和应对高考的需要。

1、试题难度适宜,紧扣本学期教材,能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题量适中。

2、题型比较灵活,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等试题符合新课标要求。

3、整套试卷强调读、写作的综合运用,全方位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考查,比例分配合理,除完型填空外,难度适中。

4、试卷不但侧重语言运用能力四大要素应用的考察,而且充分体现语境化语言知识能力运用和交际的综合考查,充分体现考查学生综合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应用。

5、篇章选择十分考究,有新意,强化时代热点信息,阅读理解题干的语言设置灵活巧妙。

6、阅读部分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突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干,该部分由4篇短文和一篇七选五组成,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明显提高,使学生早日习惯和适应高考。

二、试卷质量分析

这次考试高二(2)班的平均分为76.88分,最高分:125分,排名第一;高二(11)班平均分为66.21分,最高分103分;排名第一;与前几次月考成绩相同,;基本反映出本年级学生英语水平。

第一,语音知识和单项选择。单项选择是英语考试中所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必修(5)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词汇、语用等知识的能力。本次试卷涉及到的语法点并不是非常难,主要考察一些简单的搭配和一些基本的时态、句型,因此这部分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

第二,完形填空。完型填空旨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词语搭配、习惯用语及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强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包括对文章内容前后统一与联系的理解)和对文章情节发展的推理判断。部分学生做题时缺乏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只从句子或段落层面进行孤立理解,断章取义,造成失分。其次词汇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准确理解词义,对一些固定搭配、短语不熟悉。第三语感不够强,不能灵活运用语言。这也是造成这次考试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第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阅读理解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文章具体信息、文章结构、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总体上讲,这五篇文章篇幅适中,词汇量丰富,题材和内容都联系学生的生活,也有利于提升对学生的思想水准和道德情操。所设问题紧扣教材与新高考的命题要求,直截了当能找到答案的题目较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但答题效果比命题组预料的要差。

第四,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旨在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中养成有意识克服错误的习惯。本次考试短文改错仍是失分率较高的题型,错误主要有:首先,学生对新题型的解题要求不明确。其次,学生没能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是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对一些词块的学习不够到位。另外,有的学生欠缺从篇章角度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做题技巧。

第五,写作部分。这是得分较低的一块,在阅卷中发现以下问题仍普遍存在:①词汇知识薄弱,反映在拼写错误较多,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等问题;②句子结构差,表现在句子成分残缺,从句使用不当,复合句不自然等;受汉语影响,按照汉语模式来编造短语和句子,句子结构零乱;③篇章逻辑关系表达能力较差,思路不清;不能恰当地使用句子间的关联词,致使篇章结构松散无章;④书写潦草,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本次的英语考试试题,在稳定考试模式的前提下,利用试卷内容的适当调整,突出新课程新高考理念,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反映了学生综合学习的成就与不足,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问题,使测试服务于英语教学,同时又起到指导英语教学的作用。

1、有效利用教材,落实课本基础知识

尽管英语课程改革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因为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话题和丰富地道的语言,承载着英语学习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落实,督促学生该背的背,该练的练,经常让学生模仿课本巩固与运用基础知识,使他们重视课本这一财富,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尤其需要加强对易混淆的词汇和习语在具体语境中区别,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词块和语块,从而提高语感。

2、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落实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加大语言实践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用中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各种话题,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在阅读训练时,我们应增强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尤其是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推断的能力。在写作训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短句到长句、由段落到短文、由简单到精美、由课文内容到课外进行逐步过渡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规范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发挥更出色,也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研读题目说明,规范答题,及时纠错,并整理错题笔记,在改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反思品质。在平时作业或测试中,对学生的书写、卷面应严格把关,对书写潦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坚持规范性书写训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渗透文化教学,提升学生文化内涵

学习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点,还要学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所选阅读材料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理解语言深层的东西,帮助扫清阅读障碍,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5、精练精讲习题,掌握答题策略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的亮点,也是做一个有智慧的英语教师自我减负与减压的保证。为此,我们理应思考在精字上做够文章,选好语言素材,把握习题的难易度,大胆抛弃怪癖的练习。课堂上极力营造一种多元化的讲练模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并且掌握答题策略。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2

1. 某校高一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目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学校管理部门加大力度更新教学理念, 从教案的编写、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都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督查, 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2. 高一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1) 英语词汇学习优秀生的词汇学习现状

第一, 基础较好, 学习较容易。这部分学生初中学习基础比较扎实, 掌握词汇量较多。进入高中, 学习适应快, 学习相对轻松。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词汇学习任务。

第二, 有理想, 希望考上大学。有理想的学生思想上比较成熟, 自制能力较强, 他们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词汇的学习任务, 而且还自觉涉猎相关课外知识。

第三, 家庭期望值较高, 管理严格。这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极为关注。从选班到选教师, 处处事事关心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朋友也非常了解, 孩子的作业、学习成绩以及学校教师的任免他们都掌握信息。

(2) 英语词汇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现状

第一, 不想学。这些学生由于基础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英语己经不感兴趣, 对于词汇学习甚至害怕, 厌恶。他们没有理想, 没有抱负, 在学校也是混日子, 各科都不学, 但智商正常。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天方夜谈。

第二, 不会学。不会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中占很大比例。他们有学习好英语词汇的愿望, 但是比较盲目, 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才能把词汇学好。只知道死记硬背, 不懂得恰当的方法策略, 这些学生是可以拯救的群体, 需要教师有意识而且系统地给予正确指导。

第三, 学习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大多较聪颖, 但有一个通病—懒。得过且过, 能逃就逃。家长的监督责任亦未尽到。他们课堂不认真听讲, 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 不会做就“COPY”, 教师问到了要么再补抄, 要么就干脆装糊涂。天长日久, 英语词汇学习渐成困难。以至于积压过多, 再也不想进行词汇习得。

二、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1. 数据收集与分析

2. 所有调查学生的结果与讨论

词汇学习观念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反映了高中生词汇学习观念的总体倾向。从数据可见, 在词汇学习运用的三个观念,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 从上下文中猜测词义和记单词的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的平均数分别为3.58和3.06, 可见这两种观念较为普遍地被该校高一学生接受, 较不受欢迎的是注重单词的实际运用其平均数为2.80。从三种观念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 高一学生生认为应该通过运用及上下文来学习记忆词汇是正确的。标准差的值越大, 表明离散程度越大, 即数据越参差不齐, 分布范围越广;标准差的值越小, 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即数据越集中、整齐, 分布范围越小。从标准差的值来看 (4>3>1) ,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性格、自信心、动机、兴趣的不同以及学习习惯、基础、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大不相同, 他们的词汇学习观念离散程度很大。

不容乐观的是, 死记硬背的词汇习得的方法仍然占3.06, 而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成性学习即注重词汇的实际应用却不受学生欢迎, 这一结果更表明该校高一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方面需要在教师的配合下予以恰当引导, 死记硬背的的方法并不可取, 而注重词汇的实际应用才是而语习得的最佳途径, 只有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 接下来的英语词汇教学才越来越贴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

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 元认知策略中, 只有注意自己纠正错误的平均数大于3 (为3.27) , 其余四种的平均数均小于3。说明只有注意纠正自己错误比较经常地为学生所运用。在元认知策略中, 这种选择性注意的平均数大于3, 说明只有选择性注意比较经常地为学生所运用。可见高中生不能广泛地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管理自己的词汇学习, 不能在宏观上有意识地自觉规划、调整、监控自己的学习。O’Ma Hey&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管理策略, 在所有学习策略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元认知策略只是间接地辅助语言习得, 但运用得当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由于高中学生课业繁重, 加上英语水平、学习方式、年龄等原因, 部分高中生没有意识到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无此意识, 因此他们通常采用注意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词汇教学建议

1. 针对学生词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 交际性。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教师在对词义、词的使用特点和范围等讲解后, 应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运用新的词汇, 从而掌握。

第二, 情感性。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 兴趣可增强记忆。在英语学困生的词汇教学中更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 来减轻学生对单词的厌烦和焦虑心理,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树立信心, 迎难而上, 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才会有所提高。一开始, 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一些常见常用而又容易记住的单词上, 让学生活学活用, 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然就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积极的学习情感对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 多样性。在教学中要利用单词之间的关系, 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如翻译法;直观教学法;音形结合法;对比、辨析教学法;列表法;歌曲、谚语法。

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 (Ellis, 1994) 。Karshen区分出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 (learning) 和习得 (acqulsition) 。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

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修正性互动”的各项活动, 即任务 (task)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 词汇教学属于陈述性知识的习得, 这类知识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 在教学中, 应适时介绍一些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恰当安排复习时间的策略等让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词汇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扩大学生词汇量, 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新词汇的能力和水平, 才能使学生合理、准确地使用所学词汇, 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活动, 语言交流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高一男生英语学习困惑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词汇 学习困惑 原因 转化措施

一、高一200名男生学习困惑调查情况

从教高一教学多年,一直思索着男生英语学习困惑的问题。很多初中男生进入高中后,都会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许多困惑,针对这些困惑,笔者对200名高一男生做了调查。

调查问题:你觉得英语学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可多选)

A.英语口语B.英语听力 C.词汇 D.语法E.写作 F.其他

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图表不难看出,高一男生英语学习困惑的主要是词汇。

二、词汇学习困惑的原因分析

1、对词汇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信心不足

高中英语课文的词汇量比初中课文词汇量要多,高一学生刚上英语课,就会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男生,面对词汇量的突然增加,初中突击记忆单词的方法已满足不了需要。172名词汇学习困惑的学生中,95人在完成第一单元学习后,产生英语学习疲惫感;38名对英语学习失去耐心;52名认为到考试前还能补上词汇任务;15名男生认为这个单元的单词不一定在高考时考到。还有的认为无论怎么努力记单词,都是类似的考试结果。

2、拼读技巧不过关,记忆单词方法不当

很多高中生反映没有掌握好国际音标,不能根据英语的拼读规则来记音和记形,不能做到“见形知音,从音知形”,更不懂得如何结合语篇和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增加词汇量。90%的高一新生反映,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音标。35%的男生反映不会读单词,个别音标不认识。51%的男生不知道26个字母的发音规则。记忆单词还是简单机械记忆,缺少对单词的结构分析和联系归纳。再得不到及时强化,导致遗忘快,令多数男生感到苦恼。

3、单纯背诵词汇表,效果差

当有部分男生认为,只要把高中英语教材词汇表中的单词全部背熟,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各种考试题型。殊不知,单纯背词汇表只能事倍功半。虽然学生可能一时全部记住了教材中的词汇,但还是不会灵活使用。没有在语境中记忆单词,是大多数男生记忆单词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三、实现词汇学习困惑的转化

针对高一男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种种困难,教师要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同时传授学生记忆词汇的策略和方法。

1、端正认识,树立信心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时刻提醒自己,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此外,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可以掌握英语词汇,最终学好英语。

2、对学生进行词汇记忆方法指导

指导掌握科学的识记单词的方法和策略是不断扩大词汇量和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词汇记忆方法。

(1)音形结合法。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分音节按拼读规则来读英语单词的习惯,努力让学生做到“听其音知其形,见其形知其音”。很多学生感到英语单词难记,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音形结合的方法去记单词。如字母a的发音就有[e][ei][i],字母e的发音有[e][i]。此外,英语不少单词的字母在读音中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生记这类词时要及时提醒,否则学生拼写时极易出错。如knight中字母k不发音,单词honest中的h不发音。音形结合法的使用将大大降低学生记单词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将受益终生。

(2)构词法。英语构词知识是英语单词记忆的一把利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把利器,一些单词的记忆和运用就变得简单容易了。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和派生两种方式。合成词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如playground(操场),sunburn(晒黑),backbone(支柱)。派生词是由一个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前缀如un,dis,in,sub,mis,pre等。后缀如ation,ment,or,er,ness,ly,ish,等。如知道了dis,un,non,im是表示否定的前缀,学生便很容易掌握下面这几个词:disagree(不同意),disappear(消失),unlimited(无限的),untie(解开),nonsmoker(不吸烟的人),impossible(不可能)。因此,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和后缀有利于扩大词汇量,增加学习英语单词的热情。

(3)关联词群联想法。建立单词与其他信息的联系是学习、记忆单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当学到一个生词时,可以联想到和该词相关的一系列词汇。关联词群指的是在意义或形式上有关联的一组词。如意义关联词:mother,father,aunt,uncle,nephew,etc。形式关联词:movement,encouragement,emplyment,government,etc。关联词群联想记忆法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词汇并加深记忆。如学习disaster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自然灾害的词:flood,drout,earthquake等。建立这样的语义网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把词汇系统激活。

3、加强阅读练习,鼓励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及用法

语境包括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语境学习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更加牢固地记住单词。教师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whisper这个单词时,可以用下面这段文字:There were two students whispering when theteacher was talking in class,so the teacher was a little angry and said:‘stop talking and listen to me carefully”。根据上下文,学生可知whisper在这里指的是“低语或小声说话”。像这样把新单词和新短语放在句子中学习,不但教会学生该单词和该短语,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4

中学政治方彩艳

今年高一年级只有一个班,共29人,从平时的上课情况来看,课堂反应很不错,学生配合积极,发言踊跃,由于月考没有考政治,所以很期待期中考试的情况,高一的试卷是我阅的,从阅卷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很多问题,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我就仔细的分析了每一位学生的试卷,首先是自我反思,前期的教学情况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学生学习政治存在的问题。争取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改进。对于此次期中考试,我主要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前期教学情况反思

1、课堂反应具有假象。这届高一的学生感觉上都还比较活跃,上课气氛也较好,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也很积极,所以总体上感觉比较表现还不错,平时上课也没有对上节课的一个复习环节,不知道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有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一点在今后要改正,尽量让学生每节课有一个对上节课内容的反馈过程。

2、没有时间讲练习册或测试题。平时的课很紧,每周两节课,没有辅导和晚自习,所以每堂课都要有效利用起来讲新课,而且还不敢有所耽误,否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课堂上也没有时间进行相关练习,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得不到及时巩固,他们自觉性又比较差,课后又不主动复习预习,所以学得快忘得快,时间长了很多东西连理解都成问题,更别说记下了。另外,由于高一有一节课在周五的第七节,所以经常因为学校活动被占用,这导致课时量严重不足,所以在期中考试前,没有顺利完成考试进度,希望学校能给高一安排一节政治晚自习。

3、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严格要求。高一的练习册是去年学期末就提前征订的,当时订的是《创新设计》,因为里面的题目很有针对性,但是给学生发下来练习册,里面的内容全变了,题目特别简单,就是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的那种题型。学生就自己为政治特别简单,平时不太重视,每次上完课就以当堂的练习册为主,1

学生交的很整齐,但是简单的题目做的很差,不是不会做而是态度不认真,胡乱应付。平时想给学生找个时间说一下作业中的问题,但是没有时间。所以,作业只能在批改中给学生纠错,但学生也没有认真去看,所以今后还是严格要求,保证作业中的问题能在课堂上及时得到纠正。

4、和学生接触较少,出了那么几个爱来问问题的学生,以及上课发言积极的几个学生,其他的不熟悉,所以也不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经过一次考试之后才有所了解,所以,今后一定要尽快的了解到每个学生对政治的学习。

以上几点是前期存在的问题,以后要在教学上和管理学生上都要下功夫,争取克服这些问题,在各方面都取得进步。

二、试卷的命题特点

这份期中考试质量测试卷,是一份很注重基础,考点范围广泛的一份理想试卷,从内容上看,体现了基础性,和课本贴近,从形式上看,题型、结构合理,从考查学生的能力来看,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符合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

1、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

命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卷中涉及到的一系列知识点,都根植于教材中,考查的内容立足于教材,有的甚至是教材中的原句。例如,非选择题27题,给出了一段材料和两个问题,第一问问的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第二问问的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还有28题考的是公司经营成功的三个因素,这些题目的答案都是在书上可以找到原话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要立足教材,狠抓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梳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解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2、选择题稍微有点难

选择题共50分,25道题,基本上没有送分的题,题目要求字数很多,题目的选项非常具有诱导性,我看学生在答题时犹豫徘徊,改来改去,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还不扎实。

3、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

试卷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和再现的能力和解题

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试卷还是注重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学生的答题情况

参加这次考试总人数30人,及格17人,不及格13人,最高是张京85分,最低张建强是11分,其中80分以上2人,60至70分之间15人,平均分为57.9。

总体来说,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非常糟糕,上次月考没有考政治,也不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次期中考试我大吃一惊,跟平时上课的反应情况完全成反比,主要问题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对待这次考试,没有认真复习,卷面反映出学生答题时很盲目,有点应付的感觉,题目问的什么都没看清,就在胡乱写答案,也没有认真思考。

选择题共25道,满分50,学生错误率很高,可见选择题失分很大,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答题的时候马马虎虎,题目没看清,题意没理解,就匆忙答题。还有两位学生,毛宁和张建强没有把选择题写在答题卡里面,所以选择题就没有分数,导致总分很差。非选择题4道,共50分,比较简单,特别基础,只要背过书都能回答出来,可是学生答的还是很差,书写格式不规范,卷面不整齐,分值也相当低。

从卷面情况来进行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

第一,考试态度不端正,思想散漫不重视。

考试的时候,轻视选择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分,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做选择题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根本就没深入思考每一道题,题意没理解,选项没看完看懂,就慌忙地选择,要么就是改来改去,不确定改选哪个。

第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课本内容不熟悉。

选择题考的很细,每道题的答案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分析和思考,每一道题的每一个选项都需要认真揣摩,最后做出选择,而不是一眼扫过就选一个学生所谓的“顺眼”的选项。有些知识点就是课本上的原话,但是还是选错了,要么就是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由此说明,学生考前就没有认真复习,没有好好看书。非选择题更是问题突出,问的都是书上最基础的原话内容,学生不知道,要么就是看不清问题,答案是“牛头不对马嘴”,比如27题,题目问的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很多学生回答成了

公有制的成分有哪些。

第三,审题不严密,逻辑性不强。

政治试题一般要求紧扣题意,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用政治语言要点式回答。但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分要点,不分段落,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层次性;有的学生答题不够全面,只考虑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缺乏逻辑型,比如第26题,问的是家电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只考虑到了供求关系,而忽视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知识点;有的学生答题过于口语化,重复性语言、可有可无的语言较多,不懂得用政治术语简明扼要的来回答。

第四,答题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与主观题的回答之中,答题不是根据设问,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来回答,给人感觉是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比如第29题,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情况作简要分析。学生根本就不看材料,回答都是他们自以为的情况,说了一大堆都不是材料反映的问题。

第五,组织加工材料的能力较低,对有价值的信息缺乏敏感。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答题的组织过程中,语言干瘪、生硬、不流畅,思路不清晰,主题不明确。这也是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答题时具体表现在,不会审题,不会审材料,对题意缺乏敏感,有的问题就直接可以用材料中的原话来回答,学生却找不出来。

第六,答题时字迹混乱,错别字多,文字排列不整齐,整个卷面看起来很杂乱,乱涂抹的现象严重。

四、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双基”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

思想政治课对一个个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力求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注意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注意各个理论、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放在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如果只是把知识点看成一个个孤立的点,而看不到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就不能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

2、密切联系实际,注意关注社会热点。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为了联系实际,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知识积累,读死书、死读书,想获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平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把关注热点与基础训练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

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不一定要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但要注重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

3、注重能力培养。

再认和再现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注意审题,增强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需要平时多做题,要求学生答题时一定要规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加强答题指导和规范训练。

在教学中应加强相应的指导,如果保持卷面整洁、分层次归类、分清知识点的轻重缓急等。当然必须加强规范训练,有时甚至要“矫枉过正”,适当运用点惩罚措施,把学生的答题行为强制纳入规范轨道,使他们在答题时自觉地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5、回归书本、查缺补漏。

把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高一下期末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篇5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考查的是必修二四个专题全部内容,共分21题,包括16题单项选择(占48分)、3道填空题(占28分)、2道实验题(占24分)、1道计算题(占6分),最高分95分,90分以上8人,80分以上32人。个别题目结合今年高考题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分值合理,难易适中,区分度明显,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探究性学习的考查,绝大多数老师反映本试题质量较高。

二、答题情况

卷面的结果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差、知识网络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缺乏规范意识等问题。

第17题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学生较多将烷烃的通式写为烃的通式导致书写错误,(2)聚丙烯没有将取代基写在主链的一侧,(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的方程式有同学写作氧化性的方程式。

第18题为基础题,考察的必修二第一章的知识点,通过对元素性质的描述来判定元素的种类以及元素的相关性质,进行比较。

1、失分点在学生书写不规范,对于元素所在主族的描述不清晰。

2、对于方程式NaOH+CO2==NaHCO3方程式的运用不熟练。

19题化学方程式共10分,考试考察点在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反应类型的判别不清

(2)关于有机方程式的书写,条件不明确,读题不清(3)方程式的反应方式不明确。

第20题实验设计题,单一变量法的应用。

第21题主要存在:化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连续三年都有涉及,但是个别同学还是出现了低级错误。

三、反映问题

答题情况所反映的问题是:

1、基本概念不重视。如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其关键是几个物理量的换算关系,许多学生没有花时间去记忆而导致解题失误。

2、计算过程不规范。如“上下一致,左右相当”的问题,计算式,单位等。

3、实验题一向是学生解答化学试题的“瓶颈”,学生实际操作少,对仪器不熟悉,使用方法就更陌生了。

4、重点知识没有掌握,如物质的量计算,氯气制法与性质的有关反应方程式等。5、17、18、19三个小题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及让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共10个,能引起学生重视物质性质用化学用语表达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集体评卷以后,老师已经感悟到如果把握好一份试卷,在方法、方向上如果取舍,并总结了如何去指导以后的教学的有效的方法。同时,希望全体高一化学老师一起共同探讨,使得新课改教研氛围进一步升温。

四、对今后教学的改进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特别是高中化学知识的补缺补漏工作。

2、基本概念、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及滚动练习,加强实验题的练习及计算题的解题指导,对反复出错的问题及学生个别辅导。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这里只权且谈一谈我教学以来学习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向其他老师学习

经验就是财富,虽说这东西不能照搬,但善于借鉴往往能事半功倍。站在讲台上才觉得自己简陋,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更觉得自己缺乏的太多了。我佩服李老师能把时事政治和课本知识仿似随手拈来一般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我欣赏郭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还能处处能与考纲考点密切结合的的魄力。在政治组老师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好多,比如李老师每节课的板书都设计的非常清晰、详尽,在课上李老师也总能将时政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充满兴趣。从郭老师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管理学生的方法,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威信度。我还要特别感谢两位老师在教材把握上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二、向学生学习

学生知道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敢于也乐于和我接近。从教学内容讲,作为一名教学新手,还无法全面预料学生会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因此好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总能帮助我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弥补。从教学心理上来讲,每当我课堂上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他们总是给我鼓励的眼神,使我更有信心和动力。

三、向现代信息学习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对我这样刚毕业出来的老师,无论是理论还是课堂实践经验都相当缺乏,而网上则提供了很多供我借鉴的经验,甚至有的细致到如何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步骤,这些都在无形中帮助我减少了备课压力。

要说到上学期期末考试,学生在政治学科发挥的相对理想,可能源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对他们加强了要求。

首先,从预习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总结知识框架。拿来主义,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因此,在预习过程中仅仅划出书上的知识点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以自己的方式总结成框架,更便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对于政治学科而言,关键是理解、记忆。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不知道怎么学习,所以每节新课结束,我都会布置2至3道知识性题目(这是从李老师那里借鉴的),每节课前我都会抽3到5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评价。关于评价,我始终认为,要“狠”,回答不理想的,下狠心对待。回答好的,使劲儿鼓励,比如你太棒了,你马上成我的偶像了,虽然这些话有些夸张,但是真的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比如二班的李云云,比较腼腆,但是却很努力,我就经常提问她,鼓励她,在上次期末考试中成绩就特别理想,班里第一,年级第二。

但是,现在学生都比较早熟,对一些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对政治课有些抵触情绪,也不愿意背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以多角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一些现象,我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假如把我们的社会比作人的一生,我们的国家和你们一样,都处在青春期,同学们在青春期还长青春痘呢,所以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有碍和谐的现象啊。”这时候学生往往会报以微笑。

我还经常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结合一些时政热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讲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时候,我就会讲一下“李天一事件”,在讲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时候,我就会讲姚明和王治郅两个人,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能以更加形象的方式记住这些知识点。

为了监督学生学习,我还从郭主任那里学了一招,提醒学生,不要觉得课堂上老师不提问你,就觉得过关了,只要我在路上碰见你,我就会提问你。这时候往往能让学生有紧张感。

说到最后,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但最关键的还要落实到一个字“做”,不仅要做,关键还要坚持做。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7

一、理论依据

1972年, Richterich首先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模式[2], 之后这种需求分析模式在国外的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应用于EFL教学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需求, 分析学生的不足, 确定我们教学的总目标, 并由此寻找最适合我们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务实教学。对于需求的定义, Berwick指出需求可以指学生目前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3]。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需求属于目标需求。Mountford认为需求可以被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认为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是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4]。Robinson[5]认为可以把需求看作是“欠缺与不足”, 即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所缺乏或感到缺乏的东西。

需求分析包括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信息 (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情况, 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 和主观信息 (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偏爱, 需求与期望) 等的数据的收集[6]。需求分析属于实证研究范畴, 调查研究时最好结合这两种分析, 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弄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得失、不足, 以及他们对学习的期待, 最终改进并提高我们的日常教学。

二、调查设计及结果分析

本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 对浙江宁波北仑明港中学的高一的学生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对英语教师、学习策略、课内学习环境等相关因素的需求情况, 并检验不同学生 (男、女) 的学习需求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四个班级的高一学生, 共计198名学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 调查表的发放选择了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问卷参考程晓堂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包括41个调查项目, 涉及英语教师、元认知学习策略和课堂学习环境。问卷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确定。很同意=1, 较同意=2, 基本同意=3, 不同意=4, 很不同意=5。随机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此外, 还对部分高一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后采用SPSS11.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学生对英语教师的需求

外语教师的业务基本功如教学方法, 口语能力,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等都是学生要求教师所具备的, 另外, 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是大多数学生所希望的。在对于学生犯错时, 老师要不要批评学生, 学生的意见还是比较分散。另外, 对于作业量的多少, 学生的态度也是参差不齐。

2. 学生使用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调查

经验表明,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 他们最需要马上培养的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计划、监控和管理,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调整[7]。元认知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

对学习策略的调查使用了“高一学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 采用文秋芳的英语元认知策略调查表[8], 并结合Oxford[9], O'Malley[10]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参考黄水美学习策略调查分析表做了相应改动[11]。问卷共有24个关于元认知策略描述的句子, 1~6题调查的是元认知知识, 7~16题为元认知体验, 17~24题为元认知技能。采用Likert Scale计分。每个句子后面都有5个选项:A.完全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B.基本上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C.有点符合我的实际情况D.大部分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E.完全符合我的实际情况。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描述统计分析高一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现状。显示结果如下:

依据统计分析的既定参考值, 把得分高于3.5看作学生具有某方面的特点, 把得分低于2.5看作学生不具备某些特点, 那么此次调查所显示的高一新生在元认知知识方面相对还可以, 而在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方面都偏低。

3. 学生对课堂环境的需求

课堂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发展英语学习能力的的主阵地, 所以针对课堂环境也做了相应的问卷分析。设计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课堂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的授课应该生动有活力, 教学活动的安排既要丰富多样同时也要符合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有足够展示的机会。表中显示80%以上的同学希望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采取回避态度, 可能是因为对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太自信而更愿意做个倾听者。

从上表平均值的T检验可以看出, 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上P值=0.004<0.05, 说明高一男女生使用元认知策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男生使用学习策略比女生要低得多。这同他们的英语中考成绩所显示的总体学习水平相一致, 而在对英语教师和课堂环境的需求上, 高一学生都没有显示显著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了解了高一新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各方面需求。他们对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授课质量都充满了期待。但是很明显, 虽然经过了三年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很多同学还不善于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来帮助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甚至有部分同学都不具备策略意识, 在学习上表现得极为被动。所以针对以上分析, 做出如下应对建议:

1. 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总结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教师要经常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高中学习初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3. 教师要随时注意男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持续稳定地进行。

摘要:本文在简述了需求分析的涵义和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对浙江宁波一所普通高中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量化调查, 提出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高一新生

参考文献

[1]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1 (2) .

[2]Richterich, R.1972.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3]Berwick, R.1989.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K.Johnson (eds.)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Mountford, A.1981.The what, the why and the way[A].In Au-pelf/Goeth Institute/British Council (, 1) :19~34.

[5]Robinson, 1991.P.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New York:Prentice Hall.

[6]Brindley, G.2000.Needs analysis[A].In M.Byram (eds.)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London:Routledge.

[7]Berkowitz, E&Cicchelli, T.2004.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 in Reading of Gifted High Achieving and Gifted Underachie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New York city[J].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Vol.37No.1, 37~57.

[8]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9]Oxford, 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 Mass:Heinle and Heinle.

[10]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如何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生;初中;思维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个“衔接关”和“台阶”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

一、努力平缓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细心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结点

现行教材在降低物理难度问题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知识内容的设置和能力要求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使得这个“台阶”从教材上趋于平缓,为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铺平了道路。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客观难度,决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多方面的,就教学准备而言,应注意以下细节: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上的“连结点”和“间断点”

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简单的,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所谓 “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有所介绍的知识。它还包括应用数学工具和文字表达方式、方法。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调查、分析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

学生头脑里已存在的,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叫“前概念”;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叫“前习惯”,摸清了“前概念”与“前习惯”就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矫正错误概念和不良学习习惯提供了可靠依据。调查的途径有:精心设计的问卷、上新课时提问和观察以及课后的作业等。

3.介绍高中物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明确高中物理的能力要求和学习要领

新课伊始,就应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特点,包括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学习要领以及学科能力要求等等。

二、注意初高中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把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当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单位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指导学生 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总之物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首先要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思维。 其次要在规律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规律是在运用中不断深化理解的,不可一味套用公式,要分析用什么规律,为什么要用这条规律,怎样运用,有无限制条件及注意点。当然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题意,提高用物理图形表达题意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高一刚开始很多学生还有较高的兴趣,但是随着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物理.究其原因,教师不善于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或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仔细分析物理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教师之所以一看到试题就能解,是因为分析已知条件后,他的脑中就出现了该试题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该模型的特征和规律.所以解题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能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高中物理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在高一力学中构建了无数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光滑斜面等等.学生平时所做习题,往往接触到的都是经简化的物理对象、情景,学生无须再做理想化处理的工作.而物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恰恰就是能对物理现象、情景进行理想化的抽象,建立相关的模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9

任教班级:高一(3)一(5)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的知识积累、能力迁移内化的命题思路,有立足点,立足课内已有的知识,比如第2题考的是与课文《琵琶行》相关的古典文学知识;有拓展面,拓展类似的比较阅读,比如课文中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现代文阅读第二篇就使用了南茜·黛在奥柏林大学2003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现代文阅读方面:

情况及分析:第一大题得分只在4-6分左右,尤其是第10题丢分情况较为严重,在做这道仿写题时,学生由于积累的古诗词有限,虽然知道题目中提示过要切合语境,无奈大多数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第12题在回答时句意表达残缺的情况比较突出,暴露出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不足。现代文阅读第二大题得分多在11分以上,但虽在考前一再强调注意审题,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生将选择“不符合”误看成选择“符合”文意。

思考及措施:目前,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文本,而是需要拓展、整合相应知识、文本,作“知识包”式的系统或系列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为此需要加强专项积累、整合阅读及方法指导。

文言文阅读方面:

1。情况及分析:第一大题得分多在5-7分左右,典型错误是在填写课文《琵琶行》空缺的诗句时存在较多的错字、漏字现象。第二大题得分多在8-10分左右,典型错误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在重点字、句上跳过漏过,在解词和翻译上还较多存在“臆想”的现象,解答不落实,不到位。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文言文阅读积累得不够。

2。思考及措施:本试卷涉及的识记,更多落实了课内文言读本和古诗词的内容,认真准备了的学生得分较好。所以文言文积累、阅读及训练仍是需要切实落实的重点问题,“活”的能力一定要借助于“死”的积累和积淀,这是教学及学习的规律。

阅读方面总起来看,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第二篇文章得分情况较第一篇为好。其中,选择题得分率相当高。这次的所选文章,学生普遍反映在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碍,在对细节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感觉。问题主要在于回答时不能很好地对信息予以整合,以至表达残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只能在文章中找到部分现成的答案,而另一部分答案要靠整合归纳才能得到。而学生往往不情愿花时间自己组织语言,浅尝辄止,过度依赖文章提供现成答案。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急需提高。

写作方面:

作文得分集中在30分附近,学生的典型错误主要是由于被所给材料的表象所迷惑,误把手机作为话题,不敢脱离手机说开去,没有触摸到材料的核心,甚至出现了大谈手机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文章。虽然平时训练的时候就注重了对材料的分析,但看来以后还要强化这方面的指导,同时避免在学生中出现只重话题作文而轻视材料作文的倾向。

二.考试成绩达到学期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让几个语文偏科严重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改变,为他们整体成绩的提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所教班级平均分超过其他几班平均分。

三.落实了教学计划中的教与学及课标的实施要求

事先做好各个文本的钻研设计,事先整合、补充好各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

上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迁移,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联想能力和“会用”能力。

让学生摘录、整理好讲述过的知识及文本资料,养成良好习惯。

4.每周规定阅读3000字,写作及摘抄800~1000字,每天记住1首诗(词)或1句名言警句。

5.课外准备一本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周不定期做2篇。

6.加强“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

四.落实了计划书中实施教学的保障措施

确保课堂教学的良好次序及氛围。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自己的勤学、真情影响、感染学生,形成共融共进的师生关系。落实好阅读、摘录,切实让学生记住一些好的事例,基本的一些名言警句及诗文。指导好写作思路及语言表达取胜的一些基本模式。比如说怎么用好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五.后阶段的思考及对策

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仍有待改善,这是学习的前提,必须紧抓不放。还要花时间和精力,付诸耐心和恒心管理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学生的语文积累仍是一个需长抓不懈的重点自己仍要不断学习、开拓,不断提升学养和境界。

2008年6月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谷城县二中辛宗国

一 本期的主要任务

1. 完成本期教本和读本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

二 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 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1.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

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课本、读本衔接。

教本(单元)读本(课文番号)

第一单元1—8(诗歌)

第二单元9—20(唐宋诗词)

第三单元21—31(中国现当代散文)

第四单元32—44(中外说理散文)

第五单元45—55(宋代散文)

第六单元56—65(明清散文)

名著与文化素养: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

(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

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

——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写促读,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

——读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

——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的读本学习。

(二)作文教学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7.本期拟做大作文8次,练笔10次。

(三)单元检测

本期安排4个单元检测。命题分工如下:

1.第五单元检测题命题人:辛宗国

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命题人:龚贤富

3.第六单元命题人:张云

4.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命题人:李玉娥

(四)课时进度

1.全期21周。按授课18周(除放假和检测考试时间)每周5课时计,全期共90课时(预计)。单元检测4个,安排5课时。

2.具体安排

教本:8课时ⅹ6单元48课时

读本:30课时写作:10课时机动: 2课合计:90课时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10

高一数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次测试是考查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上是否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要求的合格标准为目的水平性测试,考试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为参照,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度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做到既有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试范围

必修4和必修5

各章节分数所占比例大致分别为:三角函数45%,向量15%,数列15%,不等式25%(制定标准参照新课标中各章节所要求的课时数)

三、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四、试卷结构

(1)全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每题可设置一个空或多个空;解答题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具体结构:选择题10题,满分50分

填空题4题,满分20分

解答题6题,满分80分

高一英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 思想观念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 思维障碍

对于刚跨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于我们数学教学中的疏漏,目前的教改,书本上的内容简单,题目容量小。因此就造成了学生上课已听“明白”,但不会解题的困惑原因。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进,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这也就是我们老师提高课堂质量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灵活使用并挖掘教材

很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比如《对数的运算法则》一课,通过几组特例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猜想出:积的对数等于对数的和 即:loga(MN)=logaM+ +logaN,先引导学生转化到指数运算去证明。 然后分析公式:

推广: 1、n个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n个正因数对数的和。 则n个正因数M的积的对数等于n个正因数M的对数的和。 即n个正因数M的积的对数等于正因数M的对数的n倍 : logaMn=nlogaM

2、N为正数推广到n为实数。

则loga(MN-1)=logaM+logaN-1=logaM-logaN , 即loga(MN) =logaM-logaN ,商的对数等于对数差。

这样以积的对数等于对数和这一公式,推广引申就得到了其它几个公式,形成网络使学生容易记忆,并好证明。不用再象书上那样独立证明那样繁琐麻烦,凌乱。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全盘托出。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意思,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

①求出下列函数在∈[0,3]时的最大、最小值:;;

②求函数 x∈[0,3]的最小值。

③求函数 ∈[0,3]时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才会出现学生上课已听“明白”,但课后对解题的思路仍旧很茫然。现在的教学压力大、任务重,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内容容量小,习题难度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充电”。这样一来教师还是以讲为主,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造成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消化不良。给学生“充电”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学生一个消化的时间过程,补充容量时应该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并使问题更简洁易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校教学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对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经过大学英语教学后能较好的利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的素质,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走出校园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将CET-4/6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致使教师将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偏差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动机和教学效果,使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和消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产生厌烦情绪,使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陷入僵局。

2.学生学习目的。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应试能力的注重,使学生将精力放在通过考试上而非英语的全方面能力上。相较于大学英语能够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帮助而言,学生更加关心如何取得证书进而得到一份好的工作。由于一些学校的政策,学生急于通过CET-4/6考试而采取题海战术,更加僵化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语言学习模式,将应付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忽略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大学英语的教学始终停留在书本上而止步不前。近年来,CET-4/6考试的通过率大大增高,但当已迈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与日常工作之间的联系,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固定化,使学生重阅读能力而轻听说能力,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社会发展进步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二、师生因素

1.教师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英语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人水平也有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国内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师的数量已经达不到满足每位学生学习的要求。而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英语的课时被大大缩减,教师任课班级也不断增多,师生比例大大失调,在一节课中往往是一位教师对应上百名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差。同时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大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导致教师在晋级的压力下,从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分出一部分给科研工作,而对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很难做到精益求精,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2.学生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学生注重通过考试而非英语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一种应付考试的态度。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过度重视阅读能力,没有了解到英语的语言文化和魅力,不能流畅的用英语进行交流,进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将英语的优势发挥出来。除此之外,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都不尽相同,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在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差异很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包含很多方面:学习动力、个人性格、学习毅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等。而在这些因素中,学习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力最大,二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即学习动力越大则学习效果越好。

三、教学条件因素

1.学习氛围。教学条件包括学校环境、教学环境、教学工具、教材等学习资源、学习氛围等等,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习氛围。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人修养具有深远意义。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从多方面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励。

2.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施和教学工具几个方面,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去努力。在教学资源中,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根本,也是树立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模式的前提。一个科学合理、资源丰富的教材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因素,在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等在内容上是否引人入胜,在教材内容的设立上是否规范和可信,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付CET-4/6考试,从而造成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素质教育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经验,从教师、学生、教学模式和环境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便于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打下基础。

上一篇:观看《囧妈》心得感悟下一篇:电视制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