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1
圆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2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 = 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 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 πr+d
三、圆的面积s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 =πr×r=πr2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最大,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4、环形面积 =大圆–小圆=πR2-πr2
扇形面积=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2
比
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
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5、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6、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不能为0)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是一个数
比:前项比号(∶)后项(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甲=乙×几分之几 乙=甲÷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甲÷乙
(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5、画线段图:
(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数量关系。(3)找等量关系。(4)列方程。
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3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3、什么是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位时间指的是1小时1分钟1秒等这样的大小为1的时间单位,每分钟、每小时、每秒钟等。
4、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多:(甲-乙)÷乙 少:(乙-甲)÷乙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4
百分数(一)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5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数学广角--数与形
2+4+6+8+10+12+14+16+18+20=(110)
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10×(10+1)=10×11=110
位置与方向(二)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浙江诸暨市天马实验小学任建洪:
我们在教学人教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 发现与浙教版有些出入。浙教版《詹天佑》 (第十二册第20课) 介绍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 是“打两口直井”, 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是“打一口直井”。到底该以哪种说法为准呢?望专家给予答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张立霞: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两个问题的解释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有两个问题比较受广大教师关注。一个是对《少年闰土》一课里“项带银圈”“希罕”“月亮地下”等词语的疑问;另外一个是关于《詹天佑》一课的: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
先来谈谈关于《詹天佑》一课的问题。
本册教材正式印制前,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詹天佑》这一课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对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有打了一口井和两口井这样两种说法。我们想, 这是个史实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
关于“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这个问题, 我们曾专门请教过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纪念馆的专家给我们传真了相关资料, 并耐心地作了解释:八达岭隧道在开凿时曾挖大小二井。大井在隧道中部, 就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 “从山顶打一口竖井”;小井比较特别, 它其实不在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这里引用詹同济 (詹天佑之孙) 的一段话来做一下说明:“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八达岭山洞康庄一侧洞口外, 有一段深挖路堑 (青龙桥一侧洞口处为陡峻山坡) , 小井当位于康庄一侧洞口外。当洞口外深挖路堑完工后, 作为加快隧道和深路堑开挖措施之小井, 随之自然消失。”詹同济先生所说的“洞”就是隧道。从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清楚, 小井并不在这段“长一千一百多米”的八达岭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课文《詹天佑》在讲到八达岭工程时, 并不是讲八达岭这段铁路如何修筑的, 而是专门谈的如何开凿“八达岭隧道”, 所以,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这一说法是对的。为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我们随后把《詹天佑》这篇课文传真给了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 请他们审阅, 得到了他们的肯定答复。
问题讨论到这里,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为什么会有“两口井”这样的说法存在。詹同济曾为詹天佑留下的许多文字材料作注释, 他发现“八达岭山洞……洞内有几座直井, 一时颇有争议。有的书籍中, 绘图示意在八达岭山洞中部并排挖两座直井;而实地考察, 洞内现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为弄清楚真相, 他研究了许多史料, 并拜访了参加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些工人的后人。他在詹天佑的三篇文章中找到了关于开凿直井的文字:“上列申报邮传部文中为:‘由山岭打通大小二井。’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山洞’一章内记述:‘八达岭山洞, 因洞身过长, 仅恃两端开凿之法, 费时必久, 故于洞身之中部开辟大井, 与两端同时并进……是井之深为八十四尺, 井径为十尺。’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文致辞中提到, 在修筑八达岭山洞时, 曾开挖了二井。”
由此, 詹同济推断, 八达岭隧道中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 另有一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他就自己的推断请教了有关专家, “认为上述之断定是符合各项史料和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据詹同济的研究推测:因詹天佑提到八达岭工程时, 有“打通大小二井”“开挖二井”等说法, 可能有的研究受这样的说法影响, 没有深究其实质, 有的书籍又绘制了并排挖两座直井的示意图, 以致以讹传讹, 有了“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的说法。
顺便说一下, 从全文来讲, “打了几口井”这个问题并不是教学中值得花大力气的问题。课文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全文从多个方面讲了这么说的原因, 八达岭隧道工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能读懂这部分内容, 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并能回到全文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即可。铁道工程是复杂的学问, 八达岭隧道到底是怎样开凿的, 其中定然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的复杂因素。我们要尊重史实, 不能主观臆断,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揪着到底是一口井还是两口井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去做离题万里的分析、辩论。网络发达了, 学生查资料方便了, 但哪些资料是课堂上可以采用的, 哪些资料只需要一带而过, 还是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真正需要。
借此机会, 我再来谈谈大家较为关注的《少年闰土》一课的问题。
众所周知, 《少年闰土》一课由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而来。《故乡》写于1921年, 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白话文初兴, 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还保留着古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鲁迅原文的语言特点, 包括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 我们在教材中都将其原貌保留了下来。
其中, “月亮地下”这个词语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有老师认为, 该词是“月亮底下”一词之误,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文:“月亮地下, 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整段文字所讲的是有月亮的晚上, 地里传来猹咬瓜的声音, “月亮地下”大致等同于“月亮地里”;如果改为“月亮底下”, 则好像刻意强调“有月亮”这样一个背景, 从整段文字来看是不合情理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外, 《少年闰土》一课中还有“素不知道”“无端”“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 表达上与当下使用的白话文有不同之处。教学这样的课文, 不妨先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另一方面, 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以至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虽然不多, 但并不是仅此一篇。如四年级上册编选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其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也有出入, 但表现力相当强, 只要引导有方, 孩子读起来就会饶有趣味。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作品语言相当有特色, 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 课本之外, 他们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读物, 其中自然不乏这样的作品。拿人教材版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同步阅读》来说, 随便翻开高年级的任何一本都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 (五年级上册) 、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六年级上册) 、冯亦代的《我的母亲》 (六年级下册) 。语文教材的学习, 根本目的在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教学中应时刻不忘这一点, 立足于课文又不囿于课文。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 可以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自主读书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ng mi
ning juzhen zhibao qianxiang ying
()
()
()
()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耳畔(pan ban)
食不下咽(yan y6n ye)
藐视(miao mao)
魁梧(wu wu)
瘦削(xiao xue)
归宿(su shu)
三、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注意字迹工整、行款整齐以及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请在下面画“—”,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4分)
意味深长兴高彩烈司空见惯宠然大物()
寝不安席张冠李带心惊肉跳世外桃园()
天涯海角滔滔不绝悬崖峭壁波涛起伏()
濒来入梦碧空如洗顶天立地同心胁力()
五、联系下面句子,用“阻”字组四个词,再选词填空。(3.5分)阻()
()
()
()
1.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3.小红太任性了,妈妈无论怎么说,也()不了她出去。
六、按要求答题。(5分)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
(填关联词)
3.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修改病句)
4.按照不同的意思造句。
(1)温和(表示气候)__________
(2)温和(表示态度)__________
七、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拯救地球_____。
2.落红不是____,化作____。
3.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____,我_________。
4.不是花中____,此花____。
5.李铁经常说话不算话,我们可以用一句名言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第15课中反复出现,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____之情,他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
一、阅读《詹天佑》,回答问题。(2+3.5+2+2+4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
()——()
4.用“—”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我们从詹天佑的说、做、想中体会到他是一个_____的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2+2+2+3+3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e)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an)痪(hua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a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剌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u)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a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e)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i)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否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
契机: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示注释,②表示语意转换,③表示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3.你对“生之喜忧”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一句摘抄下来。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_____
第三部分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在小学生活、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各种选择:面对困难时,你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逃避?面对失败、挫折,你是选择坚强,还是痛苦?面对诱惑,你又是怎么选择呢?……请以“选择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如:勇气、逃避、诚实、坚强、善良……
(2)事情要写具体,能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1.字
(1)难读的字
批(pī) 抡(lūn) 涧(jiàn) 雹(báo)
(2)难写的字
冀:上中下结构,注意与“翼”字区别。
抡:右边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盏:不要少写了上面的“丶”和“丿”,下面是“皿”。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3)多音字
难 磅 着 绷 更 调 划 炸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手榴弹 射击 始终 顶峰 悬崖 斩钉截铁
沸腾 攀登 依托 居高临下 继续山涧
粉身碎骨 仇恨 眺望 喜悦 冲锋壮烈
豪迈 惊天动地 政府委员 协商 汇集
预定 排山倒海 爆发 就位 鼓舞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宣读 语调 选举 完毕
检阅 制服一致 距离 高潮 灯笼 陆续
五颜六色 游行次序
(2)近义词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飘拂~飘动 挥手~招手 欢跃~欢腾
雄伟~宏伟 宏伟~雄伟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微弱~微小 猛烈~强烈
憧憬~向往 赞叹~赞美 璀璨~耀眼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千钧一发~万分危急
(3)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完毕→开始 肃静→喧哗
消失→出现 汇集→分散 活泼→文静
启动→停止 璀璨→黯淡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烈 暴露→隐蔽
挺进→撤退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安然无恙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黑魆魆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③含有近义词的词语: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类似的词语:冷嘲热讽 左顾右盼 志同道合
④含有数字的词语:万水千山 千千万万
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⑤含有夸张的词语: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
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⑥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
类似的词语: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⑦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
类似的词语:五光十色 色彩缤纷 花花绿绿
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坚强不屈 壮烈豪迈 大公无私 舍己救人 舍己为人 正直无私 表里如一 正大光明 刚正不阿 铁面无私
⑨量词:五个战士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一道河 五座白石桥 一根电动旗杆 一个师
⑩动词:扔手榴弹 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跳下深谷 擎着红旗 提着红灯 升国旗舞着火把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一学说又叫日心说。
哥白尼所著的《 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
21、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编制了一个花钟。
23、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4、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5、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2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 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2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28、月食发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 先亏,这说明月亮的运动方向是 自东向西。
29、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30、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49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31、1961年,美国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
45、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鲨鱼生活在水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46、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47、环境、食物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48、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9、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土壤沙漠化、动植物种类减少 50、动物们通过脂肪变化、皮毛变化、冬眠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5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53、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D)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 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2、一列由西向东行驶的列车,经过某一电线杆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小石块,让其自由下落,其(B)。A、石块正好落在电线杆旁边 B、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东边 C、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西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C)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两只轮船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B)。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5、下列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C)。A、纸燃烧 B、光合作用 C、面塑
6、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A、腐生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7、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 C、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它是有害无益的
8、将粮食堆放在(A)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 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 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
9、腐烂的水果散发出的酒香是(C)引起的。A、青霉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10、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金属热胀冷缩 B、煤炭燃烧 C、纸折叠
11、产生月食的原因是(C)。
A、月亮被黑云挡住 B、月亮被太阳挡住 C、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D、月球自身出现了一些变化
12、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A)。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14、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A)。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肥性 D、向性运动
15、(B)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扬子鳄 B、大熊猫 C、藏羚羊 D、金丝猴
16、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A、有水 B、无水
17、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B)。A 制造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18、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9、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B)条件不发生变化。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0、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C)。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21、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B)。
22、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A 栖息地 B 居住地 C 生活区
23、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C)。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三、判断题: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
3、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5、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6、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
7、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8、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9、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10、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1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1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1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1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1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1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1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2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四、简答题:
1、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看颜色 看形状 看分泌物 闻气味。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
烘干、冷藏、密封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形态?
把水变成冰 把木头变成家具 把小麦变成面粉
4、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涂油 喷漆 镀金
五、画出移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的轨迹。
六、铁生锈的需要什么条件?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我的实验方法:高温 加水
我得出的结论:潮湿 腐蚀
七、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画图说明。
日食是由于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光。
《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情感联系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关于手的成语:
形容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聪颖:心灵手巧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形容专横:一手遮天
形容独到:别具手眼 形容凶狠:心狠手辣
形容顺利:得心应手 形容卑鄙:不择手段
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利索:手到擒来
形容喜欢:爱不释手 形容惊慌:手忙脚乱 手足失措
形容反复无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5.十二生肖歇后语:
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虎口拔牙——胆子大
兔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蛇吃黄鳝——比长短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羊伴虎睡——靠不住
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猪鼻上插葱——装象
6.表示经常做的谚语: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如×”结构的成语:
一贫如洗、挥金如土、挥汗如雨、力大如牛、胆小如鼠、大笔如椽、宾至如归、骨瘦如柴、料事如神、巧舌如簧。
5.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精卫填海、火眼金睛、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
6.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经典排比句:
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青藏的高原的天是那么蓝,像蓝色的水晶;云是那么白,像盛开的棉花;水是那么清,像一眼就能看到底似的。
5.描写击鼓的古诗名句: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李白)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师:学数学就得和数打交道,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 同学们已学过很多数, 最先学习的是?
生:自然数, 也就是后来的整数。
师:后来我们又一起学习了?
生:分数、小数。
师:不错。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跟数有关 (板书:数) , 但又有别于前面学过的数, 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字——“倒” (板书:倒) ,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 (板书课题)
师:“数”, 大家都很熟悉, 但加了一个“倒”字就有了新的不同的意义, 老师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 加了倒字的数也就是倒数会是什么样的?
生: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
生:倒数是不是指倒了以后的数?
生: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师:什么是倒数?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概念, 正确的定义显然只有一种。所以, 你觉得今天这堂课咱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倒数? (板书:是什么?)
师:除此之外, 同学们还想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学了倒数有什么用。 (板书:用在哪?)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倒数。 (板书:怎样求?)
师:好,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赏析】倒数自然跟数有关, 所以, 课始的问题既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 又是新旧知识间的一种沟通, 当然, 教师醉翁之意不在“数”, 对“数”的正面强化正是为了与加了“倒”字后的新知形成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 由此, “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等原始的想法、真实的问题得以呈现。也由此, “是什么”“怎样求”“用在哪”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内需的驱动下巧妙、无痕地转化为学生急切想了解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既抓住了知识的特征, 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规划展开路线,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 却又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情理相融, 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片段二】
师:什么是倒数?其实就一句话, 老师可以告诉你,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看书, 同学们更喜欢?
生:自己看书。
师:请打开数学课本第36页找到这句话, 轻声地读一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倒数? (生答, 师板书)
师:这句话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想知道“互为”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 谁来说说想法?
生:互为就是相互的意思, 就是你是我的倒数, 我是你的倒数。
师:学到现在为止,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还有问题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倒数这个概念的成立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 你发现了吗?
生:乘积是1。
生:还有就是要两个数。
师:不错。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
【赏析】余文森教授针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原则:“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解决不了的。在教学中, 教师较好地处理了讲与不讲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学, 对倒数的意义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对问题、困惑处的探讨、交流深化了认识;教师于无疑处生疑提出的问题则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倒数概念知识本质的理解。
【片段三】
师:请打开作业纸一,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根据倒数的意义自己写几个分数并求出它的倒数, 然后同桌两人一起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讨论后, 展示作业纸, 交流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方法)
师:倒数的概念掌握得很清晰。但也有问题, 求前面一些分数的倒数我们只要直接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行, 这里怎么就不行了呢?
生:因为前面都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这里是带分数。
师:问题又来了, 那带分数的倒数又到底应该怎样求呢?另外, 求一个数的倒数, 这个数除了分数, 整数可以吗?小数呢?那求整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提供思考时间)
师:接下来, 我们准备分组来研究, 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二, 先试着来求出几个数的倒数, 然后四人小组思考、讨论作业纸下面的一个问题。 (作业纸分三大组, 每大组研究同一类数, 每生求出一类数中四个数的倒数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通过举例研究, 我发现求______的倒数, 只要______。
学生讨论完毕后,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纸, 集体反馈。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屏幕, 这一组研究的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先看倒数求对了吗?他们发现的求带分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这一组求的是整数的倒数, 他们总结的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求一个整数的倒数, 只要用这个数作分母, 用1作分子。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还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然后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整数当中有两个数比较特殊, 知道分别是谁吗?它们的倒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两个数分别是1和0。
生: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师:请说明理由。
生: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 而0乘任何数都得0, 所以0没有倒数。
师:由此, 求一个数的倒数, 对这个数还得加一条说明, 那就是?
生:0除外。
师:这个小组求的是小数的倒数, 先看求对了吗?他们总结的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是?
生: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的方法是用1除以这个小数, 也能求出这个小数的倒数。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 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两种方法都行, 涉及具体的题目, 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生:我们认为把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可能更适用于一般情况。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你的说明有理有据, 所以求小数的倒数, 我们一般也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师:经过讨论、研究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入了, 现在,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求倒数的方法, 你会怎样说, 为什么这样说? (生答略)
师:学到现在为止, 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答略)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3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05-25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09-21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10-21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10-06
苏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0-12
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07-20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要点概要09-1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