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协会活动通知(精选7篇)
为了丰富社区学校的居民的业余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特定于2013年4月14日—16日在板泉镇庞疃社区学校羽毛球场进行羽毛球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板泉镇庞疃社区学校
二、协办单位:板泉镇社区教育活动领导委员会
三、比赛项目:
(一)羽毛球男、女子混合团体赛(除少年组)
(二)乒乓球男、女子混合团体赛(除少年组)
(三)羽毛球单打比赛
四、比赛地点、日期
(一)地点:板泉镇庞疃社区学校活动广场
(二)日期:2013年4月14日----16日
五、参赛办法:
(一)团体比赛的参加单位必须板泉镇庞疃社区学校人员;
(二)团体比赛各参赛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5-8人(含至少4男1女),其中领队和教练可兼报运动员,但比赛队伍总人数不得超出10人;
(三)临场比赛时需携带身份证和证明文件作身份核定。
六、报名办法:
1、报名地点:板泉镇庞疃社区学校办公室
3、截止报名日期:2013年4月5日。
特此通知。
高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高校体育活动的实施是加强大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环节。
2005年国家教育部调查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体能指数持续下降[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堪忧。2007年国家提出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把“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身体力行。由于羽毛球运动是集智能、体能、技能为一体的全身性的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 具有简便性、娱乐性、强身性、安全性等特点, 特别方便校园开展, 对伏案工作者的周身尤其是颈眼部锻炼效果好。在调查的442个对象中有89%的学生对羽毛球活动持不同程度的兴趣。有70.6%高校学生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及广州第16届亚运会的羽毛球比赛是关注的, 有60%同学正确回答出中国获胜名次。尽管羽毛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最佳选择项目, 但离“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以科学发展观研究现阶段高校羽毛球活动的现状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对象与方法
采取随机与立意抽样结合对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汉中师范学院、榆林学院、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2所本科高校进行一学期的走访。参照体育管理学中体育市场情况调查表[2], 发放《高校羽毛球活动现状问卷》各校教师40~50份, 有效问卷540份, 学生问卷各280~300份, 有效问卷820份, 回收率90.3%, 对有效问卷整理归类。运用spss对指标数理统计。查阅互联网和文献期刊中相关理论资料。设置三角锥模型结构示意图剖析, 运用演绎与归纳方法得出研究的结论。
分析与讨论
1. 构成高校羽毛球活动基本要素
笔者认为构成高校羽毛球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政策与管理、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客观的需求条件、社会发展契机。利用创设的三角锥模型结构示意图的四要素展开剖析 (见图1) 。图中的四个基本要素相互关联, 共同作用, 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发展中, 并影响着羽毛球活动的开展状态。
2. 高校羽毛球活动的政策与管理
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政策与管理在高校中的决定性作用,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和依据。教育部对学生体质健康尤为关注。从建国初实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 提出用3年时间提高学生体质, 使85%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85%的学生达到标准的及格以上, 85%的学生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3]。再到2010年提出:“人人享有体育权利, 全民参与体育健身”[4]的国策说明国家对全民素质的重视程度。
目前学校基层管理部门高歌“阳光体育运动”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部分管理者存有安于现状、忽视发展、缺乏创新、欠缺主动积极地挖掘其潜力, 在具体操作上有效办法不多等问题。现行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的羽毛球活动受考分至上、就业压力的制约, 重视程度不够, 处弱势地位。
3. 高校羽毛球活动的人力与设施资源
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是保障活动发展需求的基础要素与前提条件。在调查的高校中羽毛球教师中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仅占3%, 二级运动员水平的仅有10%, 非专业教师兼羽毛球课的占87%, 现任羽毛球教师多是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直接上岗。此现象反映了陕西省高校羽毛球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结构不合理,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精尖人才, 影响着羽毛球活动的质量。自1996年教育部准许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以来, 目前只有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重点项目招收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 这就显得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云集在陕西高校的数量太少了。7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将羽毛球竞技与普及相结合效果很好, 已成为陕西省高校的领头军。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许多硬件设施得以更新和完善, 32所高校中有综合球馆达80%, 资源较为丰富, 部分场馆为综合项目使用, 基本服务于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竞赛及其他娱乐活动。但60%场馆规模不高, 设施标准较低, 不能承接全国性比赛。由于各高校场馆的管理与归属部门不同, 如有的归属于院办管理, 有的归属于场馆中心管理, 有的归属于教研室管理。由于管理上的理念不同, 存在利用率上的不充分。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场地设施利用率不满意 (见表1) 。在实地考察中学校可充分利用避风的空地多建室外羽毛球练习场,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羽毛球活动的需要。
4. 高校羽毛球活动的需求
需求是保证高校羽毛球活动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原动力。随着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学生对活动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羽毛球活动逐渐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调查中显示56%的学生将羽毛球运动作为课余活动的锻炼项目, 他们大多数在教学楼前、宿舍楼下以及空地上开展活动, 在活动时由于不知道正确的动作要领, 只可作简单的对击球练习, 渴望到室内球场地上课及得到高手或专业老师的指点。学生在积极参加羽毛球活动的时候, 50.9%的学生关注对羽毛球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娱乐和健康, 39%的学生关注教师规范动作, 10.1%的学生关注自己的竞技水平的提高。对校园羽毛球活动的教学内容进行与课外活动条件基本满意, 但对竞赛组织频率与学校竞技水平基本不满意 (见表2) 。
61%的学生认同学校在开设课程中没有组织过羽毛球比赛, 因此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比赛在各大学校园经常出现, 此现象表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并没有引起体育领导部门的重视。笔者特别对四所院校开设羽毛球专修课调查:西安体育学院作为西北第一体育专业学府根据社会体育市场的发展需求, 于2004年至今从选修 (36学时) 扩大为主、专修课 (520/432学时) 又增设副修 (104学时) , 7年教学发展中呈现学生人数倍增, 专业教师缺少, 学生就业好的现象。西北工业大学体育优势项目是羽毛球, 近7年每年专修羽毛球选修课人数高达1200, 占到选修总人数的18.6% (见图2) 。
5. 高校羽毛球活动的契机
契机源于多方面因素, 是构成活动的重要因素, 对现实活动的发展起着客观作用。教育部2007年号召“阳光体育运动”, 借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健康理念, 乘广州2010年亚运会男女团的佳绩及中国羽坛占世界冠军63%的优势[5], 都将极大地振奋高校学生热爱体育参与运动的热情。学生在享受竞争和感动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同时, 逐渐内化为对此运动的理解与参与。相信高校羽毛球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将是和平时期永恒的主题。
结 论
(1) 教育部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 对学生体质健康尤为关注。 (2) 应试教育考分压力依然, 羽毛球活动在某种程度还处在弱势地位。 (3) 高校场馆设施资源较丰富, 但存在归属上的不同, 出现管理上薄弱、利用率不充分。 (4) 部分管理者在羽毛球活动开展中安于现状、忽视发展、操作上欠缺有效机制。 (5) 高校羽毛球教师结构不合理, 缺少高水平专业教师及运动队来提升与普及。 (6) 近七年学校学生参与羽毛球课程及活动的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逢历史良好发展契机, 学生热爱羽毛球的空间潜质大。
建 议
(1) 面对应试教育的现状, 制订开展羽毛球活动计划、实施、监控、评估、责任制度。 (2) 充分利用学校避风的空地多建室外羽毛球练习场,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参加羽毛球活动的需要。 (3) 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4) 建立高校间羽毛球联盟组织, 确立章程的制订, 共享各项权益。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设置的三角锥模型结构四要素图, 对陕西省高校羽毛球活动中的政策与管理、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参加者需求、社会契机等因素进行剖析, 查找影响高校羽毛球开展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羽毛球活动提供新的认识与思路。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羽毛球,现状,瓶颈
参考文献
[1]杨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2008, 26-27.
[2]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体育娱乐健身市场情况调查表.2008.73-74.
[3]伍绍祖.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文史, 1999, 2 (1) :1-2.
关键词:羽毛球;阳光体育;推进作用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被称为具有魅力且高雅的活动,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赞誉,也深受学生的喜爱。羽毛球运动是一种竞技型比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娱乐身心,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这项运动,从而有效地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进行。
一、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分析
首先,羽毛球运动是一种隔网对抗的活动,对手之间没有身体接触,这样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讲有很高的安全性,并且对运动场地的设施要求不高,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可调节,适宜学生在学校进行锻炼。
其次,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羽毛球无论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在健身过程中,都需要不停移动脚步,还会有间断性的跳跃、转体、挥拍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用合理的步法进行羽毛球往返的对击,在这种强度的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加上身、下肢和腰部的活动量,还能加速运动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呼吸功能的改善。
二、羽毛球运动对阳光体育的推动作用
1.突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
羽毛球运动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在运动以前需要进行热身,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在运动中造成肌肉拉伤。羽毛球运动可以有效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学生在打羽毛球时,上肢所发出的击球动作需要观察球体运动路线,根据球体运动状态采取不同的击球动作。球体运动同时也是下肢移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羽毛球运动中需要队员有较高的判断力,较快的反应速度以及较好的身体力量。羽毛球运动中前后场的移动能够锻炼运动者的身体素质,由此提升其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的改善,突出了羽毛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2.羽毛球运动凸显了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
羽毛球运动可以调节人的运动机能,正常情况下通过羽毛球基本要领的学习、练习,能够挖掘出人的运动潜能,在反应灵敏度上、耐力上以及弹跳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从而提升运动员的战术水平,在比赛过程中获得胜利。运动员在羽毛球运动中,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与比赛结果相关联,尤其是在进行双打比赛的过程中,更要与队友保持好合作关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鼓励。若自己犯了错误应该积极承担和面对,由此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在羽毛球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进取心,这样才能在锻炼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双人以上的活动,因此在运动时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因为羽毛球本身的特点与魅力,它更能吸引学生群体,学生会把羽毛球作为课后放松身心的主要活动之一,在运动中与同学交流感情,提升社交能力。因此,羽毛球运动在阳光体育中的教育价值不可忽视,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3.羽毛球运动的精神价值对阳光体育有推动作用
首先,羽毛球运动具有培养学生意志的作用。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考验耐久力的运动,不仅有较强的竞争性,还有非常高的对抗性,因此只有拥有较好意志品质的人才能参与其中。在运动场或者比赛场上,运动员很可能会因为一分之差而输了比赛;运动中前后左右的移动、跳跃、快跑数十步,挥拍十几次,那么整场羽毛球比赛下来,总长度也达到千米之远,如果运动员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很难坚持下来,更不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其次,羽毛球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需要运动员观察对方的击球技术,揣摩对方的战术心理,并随时做好应战准备,这是对人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对人反应程度的考验,通过此项运动,运动员的认知力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在比赛时,因为赛程紧张而激烈,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否定自身价值,否定整场比赛,需要在不断的进攻与防守中锻炼自己的进取精神和面对挫败的心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羽毛球运动中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由此也能对自己的人生走向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羽毛球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分析,它简单,容易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存在的价值也十分明显,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大力推广羽毛球的运动广度,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对待体育一样,对待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志兰.体育新课标下羽毛球专选课的教学改革设计与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104-107,125.
[2]曾秀霞,周进国.论城市体育品牌及广州城市体育品牌的确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3(1):27-29.
员工羽毛球比赛通知
一、比赛目的为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强身健体,打造一个团结、朝气、高效的团队,以展示我公司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公司决定开展员工羽毛球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二、比赛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2012年7月27日
比赛地点:羽毛球馆
三、比赛项目
男子单打,女子单打
五、比赛要求1、2、3、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参赛采取抽签形式,所有比赛项目均实行淘汰赛制; 球拍,羽毛球公司统一提供;
六、奖项设置
①男单前三名
②女单前三名
③参与奖
七、负责部门:人资部、行政部
即日起以部门为单位开始报名,7月22日下班前报名截止。
2012-7-12
邀请赛的通知
经蓝图杯羽毛球邀请赛组委会研究,将于下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举行首届羽毛球邀请赛,现将比赛报名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11月上旬(时间待定)。
地点:武隆县泽坤羽毛球馆、武隆县体育馆。
二、比赛项目及奖项
比赛为混合团体比赛,暂定为男双、女双、混双,其中男双暂定3场比赛,具体比赛出场顺序按报名人数确定。共组队5个队,采用小组单循环的方式决出前4名,前4名由第一名对第四名,第二名对第三名,进行半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将在武隆体育馆举行,小组单循环比赛在武隆泽坤羽毛球馆举行。1至5名的奖金分别设为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和1000元。
三、参赛办法
1.本次比赛以单位为团体进行组队,参赛队员必须身体健康者方可报名参赛。比赛中若出现伤害事故由参赛个人承担责任,赛事组委会和赞助商不承担任何责任和连带责任。2.参加比赛每队女运动员3人,男队员7人。各运动员不能兼项。
3.运动员自备球拍、服装及个人比赛用品,比赛用球由比赛组委会提供。
4.各代表队不得外请队员,参赛队员必须经组委会审核通过。若有违反规定经比赛组委会查出,将取消其比赛资格和代表队成绩。
5.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其比赛资格。
四、比赛办法
1.竞赛规则和积分办法:采用中国羽协审定的最新《羽毛球竞赛规则》和世界羽联的最新规定。
2.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赛采用分组循环制,小组赛需打满五场(具体场次赛前公布);第二个阶段采用淘汰赛制,即领先获胜3场即为胜出出线。
3.计分办法:采用21分每球得分制,三局两胜,小组赛中如遇胜场相等,则按胜局/胜分定出线名次。
4.各队参赛队员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分别安排5名参赛队队长及队员。
5.裁判员由比赛组委会统一选调。
五、其它事项
1.请各羽毛球者接到通知后,结合自身实际,本着自愿、安全的原则,精心组织、积极参赛、相互转告;每人报名费100元(只作参赛保证金,比赛完后退还给参赛队员),并填报报名表。联系人:杨劲松,联系电话:***,023-77777033,报名地点:武隆县蓝图广告公司(山王庙老烟草公司旁)、武隆县泽坤羽毛球馆。
2.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11月2日22点30分。3.参赛人员由个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由自己负担。
4.参赛人员缴纳报名费,并填报报表名后方取得参赛资格。
武隆县蓝图羽毛球邀请赛组委会
各年级组、各部门:
2013年元旦将至,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为了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使大家度过一个活泼轻松、欢乐祥和的元旦佳节,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油田一中工会拟定于近期举办教职工羽毛球赛。为了提高比赛的娱乐性和参与面。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比赛时间:12月17日---28日下午4:30---6:00
比赛地点:体育馆
组织形式:以年级组、部门为单位组队进行团体赛。采用单循环比赛制,设立女单、男单、女双、男双、混双五个项目。全校共设高
一、高
二、高
三、办公教务后勤四个队,体育教师参加所带课年级组。
比赛规则:大局:五局三胜(胜积2分,若积分相同,先比胜负关系后比净胜局);小局:三局两胜。
比赛要求:每个参赛队员只限参加一个大局比赛。比赛顺序:女单、男单、女双、男双、混双。
油田一中工会
彭桂蕊(1917—1990),字耀秋,汉族,云南省缅宁县(今临沧市临翔区)人。1938年毕业于省立昆华师范,先后任双江简易师范教员、缅云师范教员兼编辑室主任。1939年在昆明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战协会云南分会,被选为候补监事,同时参加了闻一多先生领导的联大新诗社。1944年在云南省教育厅与西南联合大学合办的中学教师进修班进修一年。1949年12月缅宁起义后,在临时军政委员会文教组工作,编辑《人民周报》。1950年起在人民政府文教科工作,同年12月被选为云南省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云南日报》聘为新闻通讯员。1952年因历史问题及假案牵连被捕入狱,从此经历了长达近三十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1982年撤销原判,恢复公民权,恢复教师身份,定居临沧县城。1990年11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二、彭桂蕊的文学创作
彭桂蕊的文学活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昆华师范求学期间,即受到新文艺思想熏陶,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广泛接触进步作家,思考文学问题,尝试文艺创作,以“唤醒边疆民众”为己任,积极投身于抗战救亡的文艺运动,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其作品或介绍边地情况,或描写边地民族风情,或揭露黑暗现实,或同情民众疾苦,或宣传抗日救国,或抨击文坛时弊,或探讨文学创作理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细腻流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真正实现了“认识云南”和“表现云南”的文学宗旨,是一位在西南边陲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乡土作家。
他在双江简师、缅云师范期间,协助其胞兄、著名诗人彭桂萼编辑《双江简师校刊》及《警钟》季刊等,并编辑出版了《满园桃李》、《走向边疆》、《拓荒的园丁》等五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彭桂蕊对《警钟》季刊的贡献。《警钟》季刊是著名抗战文艺社团“警钟社”主办的文学刊物,由彭桂萼担任主编,1938年冬在缅宁创刊,至1945年止历时七年,共出版六期,以抗日救亡为宗旨,发表了大量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虽然主要在云南发行,但影响力辐射全国。彭桂蕊在《警钟》杂志一至六期发表各类作品共16篇,成为该刊的主要作者之一。他的许多代表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和发表的。
彭桂蕊的文学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30年代中期到解放初,可称为早期;从70年代末到1990年去世前的阶段,可称为晚期。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十年,是彭桂蕊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在上海、重庆、江西、湖南等地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字、小说、通讯、评论等各类文艺作品数百篇。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貌,生动地展现了滇西边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解放初期,主要有一些评论和新闻通讯在《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1952年至1979年“改造”期间,也坚持不懈,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因环境特殊,无一保存下来。直到进入80年代,他的文学创作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当代诗歌》(沈阳)、《星星诗刊》(成都)、《边疆文艺》(昆明)、《春城晚报》、《金沙江文艺》(楚雄)、《临沧文艺》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回忆性文章。
由于受彭桂萼的影响,彭桂蕊最早接触、一直坚持的文学体裁也是诗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1945年《腾越日报》的《丁香花》,就是一篇抗击侵略、杀敌报国的宣言。还有一类是讽刺诗,如《市侩》、《市态漫画》,对世俗、无知和愚昧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
其散文作品可根据内容分为三类:写景抒情、写人记事、生活与写作小品文。第一类不仅数量最多,文学价值也最高,代表作主要有《即景三章》、《当我站在澜沧江畔》、《山茶花开的时候》等,以细腻的观察、生动的笔触,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现了滇西地区绮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社会风貌,抒发了作者炽热的爱国爱乡之情。第二类作品如《梅兰芳的小故事》、《滇边探险家》、《怀念一个歌者》,既有名人逸事,也有对流浪艺人的描述。第三类散文,或记述生活感悟,如《送礼》、《街头小景》;或介绍文学知识,如《<作家与笔名>读后感》、《中外作家姓名大串连》;或总结学习写作心得,如《作文短语》、《投稿的苦与乐》、《略谈错字》等。
发表于1939年《警钟》季刊第二期的短篇小说《卧龙先生》是彭桂蕊小说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滇西边陲小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从上面派来的“禁烟委员”,他被前呼后拥,整天到处宣传鸦片的害处,表面上忙着查禁鸦片、没收烟具,私下里却钻头觅缝找地方“过烟瘾”,一天之内竟七次登门造访乡绅“赵师爷”,“赵师爷”因为害怕被查处,像“老鼠一样”躲着不敢见,只好跑到裁缝王司家去过烟瘾,没料到正撞上“禁烟委员”也在那里吹大烟,而且,“那烧烟的本领又快又好,比自己还强得多”。原来,道貌岸然的大“委员”,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烟虫”。人物生动,语言鲜活,地域色彩浓郁,极富讽刺艺术。这篇作品曾得到艾芜先生的好评,艾芜在1940年6月1日给作者的信中谈到:“关于你的作品,我最喜欢《卧龙先生》,里面使用的人物对话,都极生动。民众说的口头语言,越记得多,越记得真切,便对于写作,越有帮助。因为文艺的主要工具,便是活生生的语言。”
《卡瓦窟的春天》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充满神奇、魔幻色彩的报告文学。这篇创作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是笔者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以“外来者”身份,以介绍、描绘佤族地区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另一篇报告文学《病魔在云州》,也是作者的旅途亲历。它通过作者与小客栈店主人的交谈,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真实描绘出30年代末云州百姓所遭受的大瘟疫的辛酸苦难,揭露了时局动荡不安、政府腐败无能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人文情怀。
在彭桂蕊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中,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居多,主要涉及时势评论和文艺评论两大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唤起民众,抗战救亡。解放后以及“文革”结束以后的作品,既有关于文艺发展的建言献策,也有他人作品评析和序跋,如《我对云南文联的几点希望》、《评黄自强的诗》、《留芳集编后记》等。
三、彭桂蕊的文学交往
彭桂蕊为人谦逊朴实,好学善思,勤于笔耕,由于受新文学思潮的熏陶,青年时代的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抗战救亡的文艺运动,发表了大量作品,还与郭沫若、老舍、朱自清、闻一多、臧克家、艾芜、流沙河、李广田、穆木天、马子华、雷石榆、王亚平、李乔等国内外、省内外著名作家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得到诸多名家的鼓励与指导,并与其中的许多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彭桂蕊与众多知名作家的书信往来、文艺讨论以及相关回忆资料,是云南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彭桂蕊的文学交往活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作家书简。根据彭桂蕊的良师益友、著名作家马子华先生回忆,“数十年均通讯不辍,积累作家信件约千封”。近千封作家来信,绝大部分是寄给彭桂蕊的,一部分是同时寄给他和哥哥彭桂萼的,还有一部分是寄给彭桂萼的。解放前的约占一半,可惜其中的大部分,连同几十幅著名作家书赠的墨宝以及上百册作家题签的藏书都已遗失,现存来信不到五十封。解放初期至70年代末,由于错案被关押失去人身自由,以及文革期间的文化禁锢,而被迫中断与文坛的联络。直到1980年以后,才恢复与外界互通音讯。例如,郭沫若在40年代给他的回信就达九封之多,赠与彭氏兄弟书画多幅,还曾特意创作了一副对联,将兄弟二人的名字巧妙地镶嵌于其中,格式严整,意蕴优美,内容是“桂蕊骊骊秋正好,萼柎炜炜岁常新”。艾芜的多次来信,除了答复疑问,讨论话题外,还鼓励他给自己主编的报纸投稿,并刊用了他的多篇作品。艾芜一直是青年彭桂蕊心目中的“偶像派”作家,他所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在彭桂蕊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臧克家在1983年5月7日写给他的来信中,应彭桂蕊的请求,曾随信赠予他一幅内容为“凌宵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的墨宝,其鼓励鞭策的用意不言而喻。可惜原稿现已遗失。
1990年,彭桂蕊在朋友的帮助下,将部分(计83封)作家来信辑录成《南鸿北雁》一书内部出版。这本同名书简选集,早在1945年就作为“即出”的“警钟丛书”之一,列入出版预告(见《警钟》第六期封三),尽管在四十五年后才终于大功告成,也算了却了他本人的一大夙愿。
其二是文学讨论。彭桂蕊与众多作家的书信往来,主要内容是请教写作问题,讨论文学话题,关注文坛动态,交流作家作品信息资料,朋友叙旧等。无论是当年作为一个文学青年,还是后来成为云南文坛的资深人士,彭桂蕊谦逊、诚恳、勤奋的个性及其敏锐、善思的特点,使他广泛地被诸多文学名家接受、重视乃至赞赏,许多作家或在百忙之中,或不顾年迈体病,给他写来了热情洋溢的回信,悉心解答他的疑问,分析指导他的作品,并与他开展文艺话题的讨论,经常与之通信的文艺界知名人士达五十余人。许多讨论话题是由彭桂蕊向知名作家请教问题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常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典型意义,有些讨论内容被公诸报刊媒体,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三是文学资料的整理。70年代末开始,在恢复自由,落实政策后,彭桂蕊又以崭新的姿态和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文学活动中来,不仅重新提笔,勤奋创作,而且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从事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重出江湖”的十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虽然其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无法企及抗战时期的巅峰状态,但是,他却凭着数十年的文学积累和超人的记忆禀赋,以满腔的热情、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大量文学资料整理工作。他不仅收藏、回忆和整理了胞兄彭桂萼的大量作品,为后来《彭桂萼诗文选集》、《沧江号角》等彭桂萼作品专集的公开出版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应许多知名作家的要求,帮助他们回忆整理早期作品。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先后撰写了近二十篇回忆录,详尽地记录了他与郭沫若、老舍、闻一多、朱自清、臧克家、艾芜、沈从文、田汉、李广田、马子华、雷石榆等文艺界知名人士交往的经过,介绍他们的工作、生活、创作和交往情况,其中的一些资料和信息还鲜为人知。此外,他在《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第一期发表的万言长文《警钟社回忆录》,是迄今为止关于云南抗战时期重要文学社团“警钟社”的最全面和最权威的研究资料。
四、结语
面对动荡的中国社会,面临“七七事变”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青年时代的彭桂蕊,在众多文艺界进步人士的关心和指引下,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艺报国”的道路,投入到抗战文艺的大潮之中。纵观彭桂蕊的一生,他视文学为自己的生命,将文学经历作为人生的最大财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文学事业。他一直以一名“边疆文艺工作者”自居,并对这一称号倍加珍视。他在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肩负着这一称号所赋予的使命,恪守着这一称号所包涵的精神与操守。为了“唤起民众”,为了“抗战建国”,为了“认识云南、表现云南”,为了文学事业的繁荣,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兢兢业业,勤奋耕耘。作为一个诗人、作家、编辑、文学活动家兼教育工作者,彭桂蕊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给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而且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边疆文艺拓荒者”。
综上所述,彭桂蕊及其文学活动,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乡土作家的一个优秀代表,彭桂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边疆抗战文艺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摘要:彭桂蕊是云南省临沧籍著名作家、诗人和文学活动家。被誉为“澜沧江畔的诗人”的彭桂蕊及其作品,是中国抗战文艺在西南边疆的一朵奇葩,彭桂蕊与众多知名作家的书信往来、文艺讨论及其回忆录,也是云南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彭桂蕊,抗战文艺,创作,书简
参考文献
[1]赵卫华.彭桂蕊诗文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羽毛球协会活动通知】推荐阅读:
羽毛球锻炼活动通知10-03
羽毛球竞赛活动方案11-02
羽毛球社团活动简报06-01
羽毛球争霸赛活动方案07-10
少年宫羽毛球活动简报07-28
羽毛球联谊赛活动方案10-12
羽毛球协会换届,会长的发言稿06-28
羽毛球赛活动方案05-27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打羽毛球11-29
奥运羽毛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