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精选8篇)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篇1

主备人:李方龙

使用日期:2007.1.10

一、〖知识点〗

1.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等腰梯形的判定: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4.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的面积等于中位线乘高。5.中点四边形

二、〖基础练习〗

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5,AB=6,BC=8,且AB∥DE,则△DEC的周长是().

(A)3(B)12(C)15(D)19

(1)(2)(3)2.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两对角线交于点O,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4对(B)3对(C)2对(D)1对

3.如图3,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cm,BC=4cm,高DF=2cm,则DC=_______cm. 4.在梯形ABCD中,AD∥BC,已知∠B=25°,∠C=75°,则∠A=______,∠D=_____. 5.如果梯形的中位线长为9cm,下底的长为12cm,•那么这个梯形的上底的长等于_________cm.

6.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

7.如图,梯形ABCD中, AD∥CB, ∠A=90°, ∠C=60°, E是BC上的一点, ∠ADB=∠BDE=1∠EDC, 已知

2DE=3,则梯形的中位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8.等腰梯形ABCD的一个角是55°,则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

9.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吗?如果是,请你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10.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

〖例题〗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6cm,•BC=•8cm,•∠B=•60•°,•则AB=_______cm. 2.以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矩形

3.梯形上底长为L,中位线长为m,则连结两条对角线中点的线段长为()

A.m-2L B.m-L C.2m-L D.m-L 2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C=60°,BD平分∠ABC.如果这个梯形的周长为30,则AB的长为().

(A)4(B)5(C)6(D)7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C=BD;②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③∠ADB=∠DAC;④△AOD≌△ABO.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1,BC=3,CD=4,EF为梯形中位线,DH为菱形的高.下列结论:(1)∠BCD=60°;(2)四边形EHCF为菱形;(3)S△BEH=(4)•以AB为直径的圆与CD相切于F.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 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AD.AE平分∠BAD交CD于点E,且DE=EC.求证:AB=AD+BC

8.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

(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S△CEH;2〖课后练习〗

1.若三角形的周长为56cm,则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 2.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它的中位线长等于腰长,则腰长为________.

3.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cm,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3: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4.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cm,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3: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长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5.直角梯形的一腰与下底都等于a,这个腰与下底的夹角为60°,•则中位线长为________. 6.等腰梯形的周长为66,腰长为8,对角线长为24,则连结两腰中点与一底中点的线段

DA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a,•垂直于底

FE的腰AB的长为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8.如图,设M,N分别是直角梯形ABCD两腰AD,CB的中点,DE上AB于点E,将△ADE沿DE翻折,M与N恰好重合,则 CBAE:BE等于()A.2:1

B.1:2

C.3:2

D.2:3

9.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xs时,梯形PQCD刚好是等腰梯形,过点D作DE⊥BC,垂足为E,过点Q作QF⊥AD,垂足为F.求x的值.

10.等腰梯形ABCD中,AD∥BC,E、F、G、H分别是AD、BE、•BC、CE的中点.试探究:

(1)四边形EFGH的形状;

(2)若BC=2AD,且梯形ABCD的面积为9,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

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1)求证:DC=BC;

AB(2)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试判断△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E(3)在(2)的条件下,当BE:CE=1:2,∠BEC=135°时,求sin∠BFE的值.F

DC12.(开放题)(12分)已知:如图27-3-45①所示,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1(AB+BC+AC).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②);(2)2•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③),则在图②、图③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ADFB①

AADEGCBEDFCEG②FGCB③

13.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

(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篇2

一、认清形势, 明确要求

从近两年来的中考命题分析, 在宏观上基本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但在微观上, 题型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一定的改动, 更加突出了语用能力的考查。

因此, 在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加强读写教学,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初三复习中要淡化知识的讲解, 注重功能项目的教学。求真务实, 提高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复习时要理解和把握《新课标》和《备考手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 了解命题走势, 理顺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展开训练, 去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

1.将所有课本的有用的知识加以精心梳理, 重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 主要包括 (1) 重点词汇; (2) 重要句型; (3) 常用语法项目; (4) 易见疑难辨析。

2.指导学生进行专项知识复习, 分门别类, 各个击破, 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力求有所提高和创新。根据近年中考的命题特点, 大概应设计以下内容: (1) 词法部分; (2) 单项选择; (3) 完形填空; (4) 阅读理解; (5) 听力练习。

3. 综合复习、模拟测试阶段。

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复习, 重在检查学生对前几个阶段所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知识运用的能力, 并根据反映出来的信息及时进行补差补漏, 提高复习效率。

二、理顺思路, 优化设计

初中中考复习涉及面广, 灵活性大。只有对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有全面的认识, 并据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优化设计, 科学训练, 才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中考复习中,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紧扣《新课标》和《备考手册》进行复习。 (2) 不仅要注意复习语言知识, 而且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复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 注意语言的实际运用。 (3) 注意加强阅读训练, 增大阅读量。阅读能力提高以后, 不少语法和词汇题凭语感就能猜出。 (4) 注意概括和总结课本所学的内容。中考复习的时间短, 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 逐课慢慢复习。可以采用语言知识归类 (如按词法、句法等) 和按题型归类的办法复习, 小结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 为中考作好准备。

为此, 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三大部分进行: (1) “同步辅导与训练”, 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及语言训练,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更扎实地掌握每单元的重点、难点, 巩固双基, 扩展解题思路, 提高“四会”能力。 (2) “专项辅导与训练”, 分别通过语法专项和题型专项技能辅导, 旨在引导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知识内容集中起来, 形成系统体系并从中接受解题能力训练, 进一步加强对规律方法的掌握运用。 (3) “考前指导与中考模拟训练”, 对学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技能的提高。

三、服务学生, 重视素质

此外,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只有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 才可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不能仅抓住课堂教学, 而应多管齐下。如课外活动、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法指导、学习目的教育等等。因为, 只有我们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他们才愿意顽强地跟随我们学好外语。

当然, 也有的学生尽管目的明确, 动机强烈, 学习热情高, 可是外语不像母语, 学习起来困难更大, 效果也不那么明显, 容易失去信心。因此, 我们就得时刻去注意并且及时地给予学法指导,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益,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进而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 课堂教学要注意备课充分, 既备学生又备教材教法, 了解学生需要,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贯彻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堂教学要有模式, 但不要搞模式化, 要构建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模式进行教学。如在初三教学中, 针对毕业升学,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不是通过大量重复训练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而是通过对课本内容的灵活处理 (如适当取舍等) , 教学过程一切围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来展开。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采取学生做“话题”值日报告的形式, 每天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训练, 既练了值日学生的说和写, 又练了其他学生的听力;在阅读方面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一至两篇“阅读理解”或“完型填空”的短文, 既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面对学生的讨论发言, 我历来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 也就是说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既维护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又训练了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样, 学生不但不会考不起, 而且会由于综合英语素质的提高而考得更好。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篇3

【关键词】 学案 初中政治 复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49-02

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它实际上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而由此形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是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运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一、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学案的背景

1.迫切需要解决初三政治政治复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初三政治每周只有2节课,如果除去特殊情况冲掉课时,计算起来不足40个课时,时间很少,但是内容很多。为此,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成为初三政治课复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在短短40分钟里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而只能重点解决重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有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提高政治复习的实效性。

2.缺乏符合初三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的优质教辅资料

市面上的教辅资料虽然很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错漏百出,有的材料陈旧,有的知识归纳不全面不合理,总之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质量过得去的参考资料,因为是别人编写的,思路跟自己很不相同,用起来也很难得心应手。

(二)编写学案的原则

学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案的编写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那么教师在编写理基政治复习学案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1.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编写来说,要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体精神;要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要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操作的实用性

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同样,学案编写得好不好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看有没有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效果,再全面、再好看的学案也只是水中月、梦中花,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3.知识的基础性

《中考考试说明》就指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水平,突出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学案的编写就应该对知识点做出适当的取舍,控制习题的难度,体现基础性。

二、学案的使用

在使用学案前,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编写学案的意图和学案各环节的作用,给学生以知情权,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一)课前精心设计学案是前提

学案的编写汇集整个备课组的力量。每个政治学案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一部分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是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把课文的每个知识点都设计成问题,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还特别用符号标示出来。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必真正领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设计了以下问题:★1.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权力?★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各是什么?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各是什么? ★4、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是什么?★5.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任期多长?★6.作为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力,又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些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来。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除了知识点融入问题以外,有时候还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在学案里。例如:初三政治《3.1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课中,我就把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程以案例的形式编在学案里,做到时政相结合。对于学生容易犯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学案里就以误区警示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区分。对于教材没有的但对于理解教材知识点起到很大帮助作用的,我们就以知识拓展的形式出现。以开阔学生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学案第三部分是针对性练习。我们针对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1-2道的针对练习题,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巩固所学,提高复习质量。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二)指導学生课堂上充分利用学案自主学习是重点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案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利用学案教学中,我们在上课时,首先检查第一部分内容:书本内容框架检测,也就是学生预习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变成现实。检查预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候是抽查,有时候在上课前全班检查,主要是看看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由于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目的明确,绝大部分学生借助于看课本就能顺利完成,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也逐步树立了自信心,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课堂上再给二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逐一攻破课文的知识点。”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和放任自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要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自学。(2)适当进行学法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等等。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为学生自学课文提供帮助,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上教师精讲是关键

学案教学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一改以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必须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一律不讲;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讲。在精讲过程中,做到:首先,语言要精,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

(四)练习巩固是重要途径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篇4

序号:018 课题:M4U3

编写人:孙雪雪 审核人:裴如东

一、重点单词检测

1.real (adj.)→ really (adv.) → realize (vt.) → reality (n.)

2.deliver (vt.) → delivery (n.) 3.burn (vt.) → burnt (adj.)

4.announce (vt.) → announcer (n.) → announcement (n.)

5.industry (n.) → industrialize (vt.&vi) → industrial (adj.)

6.employ (vt.) → employer (n.) → employee (n.) → employment (n.)

7.satisfied (adj.) → satisfy (vt.) → satisfactory (adj.) → satisfaction (n.)

8.imagination (n.) → imagine (vt.) → imaginable (adj.) → imaginary (adj.) → imaginative (adj.)

9.determine (vt.) → determined (adj.) → determination (n.) 10.guide (vt.) → guidance (n.)

Practice

1.He thought her perfect, but in reality (real) she was selfish and vain.

2.There is a radar station monitoring (monitor) enemy planes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

3.Their proposal (propose) to build a new building has finally been rejected.

4.I left him, determined (determine) never to set foot in that house again.

5.He hasn’t much imagination (imagine).

6.Last night I was watching TV in the sitting room when I smelt something in the kitchen burning (burn).

7.He watched the children’s performance with great satisfaction .(satisfy)

8.I didn’t get much of an impression (impress) of the place because it was dark when we drove through it.

9.Are the children safely (safe) fastened into their seats, darling?

10.Her idea is of central (center)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二、重点短语

1.传递 pass on 2.与…相连接 be connected to

3.发出(气味,热等) give out 4.提出(观点,议案等) put forward

5.最后的但同样重要的 last but not least 6.被控告犯……罪 be accused of

7.关闭,使停止,使倒闭 close down 8.发现,(偶尔)遇见 come across

9.传达 get sth across 10.以…为背景 be set in

三、重点词汇

1.reality n. 现实,事实

1) In reality/ …, (实际上) he is not completely wrong.

2) We must make the most of our time to turn our dreams into realities/ realize our dreams/ live our dreams/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实现我们的梦想)

3) The failures in his career brought him back to reality. (工作上的失败使他面对现实)

拓展: realization n.实现;明白,认识,体会

The next year saw / witnessed (见证) the realization of all my dreams.

= The next year, all my dreams came true/ were realized / were turned into realities.

2.proposal n.[C]

①建议,提议,提案

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came up with a proposal (提出建议) to impro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②求婚

receive a proposal from sb. make a proposal to sb.

propose v. 建议,提议

注意:proposal和propose后接从句表示“建议”时,从句要用(should) do的虚拟语气。

1)The proposal tha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improve) was accepted by the government.

2) He proposed that the book (should) be banned (ban).

3.give out

1) 分发The teacher gave out the examination papers.

2) 发出(气味,热,信号,叫声等)The roses gave out a sweet perfume.

3) 宣布He gave out the news in an excited (excite) voice.

4) (人)身体垮;(机器失灵)Tom’s legs gave out and he couldn’t run any farther.

5) 被用完,耗尽We had just reached home when the petrol gave out / ran out/ was used up.

Our food had C , and we had to return to the camp.

A. given in B. given away C. given out D. given up

4.deliver v. delivery n.

① The postman delivers letters (送信) every day.

② The doctor delivered Mrs. Jones of twins.

③ He delivered/ made/ gave an important speech (作了一个重要的演讲) at the meeting.

④ deliver …from… = save/ rescue …from… 把…从…解救出来

5.impress vt.

① impress the words on the cloth 在布上印字

② △ impress sb. The book didn’t impress me at all. (根本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sb. be impressed by / at / with

我被他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performance.

△ 使某人牢记某事 impress sth. on sb. impress sb. with sth

He imp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on me /on m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m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他使我牢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impression n.

leave / make an impression on / upon sb. =leave sb. with an impression 给某人留下…的印象

这个城市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多译)

The beauty of the city left/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The beauty of the city left me with a deep impression.

6.responsible adj. responsibility _ n. 责任,职责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uty_ 责任感

① It isn’t I who am responsible for (负责) the accident.

②The bad weath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mall attendance (出席).

③Give the job to a responsible man.

7.employ vt.雇佣;使用

1) We employed him as a cook. (雇佣他做厨师)

2) He employed / spent all his free time in playing.

be employed in / employ oneself in = be engaged in 忙于、从事某活动

他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He was employed/ employed himself in teaching English.

employer n. 雇主,老板 employee n. 雇员

employment n. 雇佣,就业 unemployed adj. 没有工作的,失业的

in / out of employment 有工作/失业

8.accuse vt. 控告;指责

accuse sb. of sth. / sb. be accused of sth. charge sb. with sth. sue sb. for sth.控告某人某事

他被控告偷了钱包。 He was accused of/ charged with sued for stealing the wallet.

punish / scold / criticize / praise / thank / admire sb. for sth.

9.rescue vt. / n. 解救,援救

vt. rescue / save / deliver sb. from sth. 从…中把某人解救出来

消防队员从这幢正在燃烧的房子里救出了十名儿童。

The firefighters rescued ten children from the burning house.

n. a rescue team 营救队 come / go to one’s rescue 来 / 去援救某人

10.come out; come about; come back; come down; come in; come from; come on come up with

①When will his new book come out ? ②The price of the oil has come down dramatically.

③The passage she quotes comes from Shakespeare. ④The whole poem is coming back to me now! ⑤How did this dangerous situation come about?

11.put forward

① The idea that you put forward / came up with (提出)at the meeting is wrong.

② May I put your name forward as the Chairman?

③ Put / Set the clock forward by ten minutes.

四、重点句型

1.not only…but (also) 当此结构连接两个句子,且not only分句放在句首时,not only后面的句子要用部分倒装,但but also后面的句子仍用陈述语序。

I think not only does he work faster (他工作得更快), but also he works better.

A people to find jobs, but also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people who need it.

A.Not just will help be given to B.Only help will be given to

C.Not only will help give D.Help will be given only to

2.It’s ( about / high ) time that sb. did… / should do…“是该做…的时候了” (从句常用虚拟语气。)

该到我们努力学习的时候了。 It’s (about/ high) time that we studied/ should study hard.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

A 1.--- Why was Mr. Green fired by the shop?

--- He was ______ of cheating customers.

A. accused B. complained C. announced D. claimed

B 2.My cell phone is old and it is high time that I ______ a new one.

A. buy B. bought C. will buy D. am going to buy

A 3.Many a quarrel ______ through a misunderstanding. So you should talk more with him.

A. comes about B. comes across C. come about D. come up

B 4.It has been that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London. .

A. accepted B. announced C. appointed D. assured

A 5.--- Lily, my beautiful flower died.

--- It ______ for a long time.

A. hadn’t been watered B. hadn’t watered C. hasn’t been watered D. hasn’t watered

C 6.Not only ______ about the food, but also he refused to pay for it.

A. the customer complained B. complained the customer

C. did the customer complain D. does the customer complain

C 7.He _____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working time should be shortened to eight hours a day, but was refused by his leader.

一堂初三英语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篇5

龙南二中

曾薛萍

进入初三英语复习阶段,如何使复习成为学习新知的继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我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尝试着将此理念引入了初三英语复习学习活动中。

一、任务型教学引导初三英语复习的思路

首先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复习”活动,构成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各种“任务”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还要培养合作精神、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创新思维。

二、任务设计及课堂实践

1.以课本为本,话题为主线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广,有很多涉及实际生活的话题。我把它们整理了一下,放入有真实意义的任务中,共列出20个话题项目。

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适合于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操作。

我以“Environment Protection”为话题,进行具体的任务设计。

任务目标:(1)要求学生就环境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2)要求学生讲出自己应该如何做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培养其环保意识。

(3)用书信形式向编辑反映情况。

(4)通过活动,复习和巩固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和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复习内容: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3—4人小组

过程:(地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关系着国家社会的昌盛。)任务设计:

(A)Pre-task:

Is our classroom clean or dirty? How can we make our classroom beautiful?

(B)While-task:

Is our environment becoming worse? What kind of pollution often happens?

(小组讨论,发挥自主性)

(C)Post-task:

这些任务的设计源于课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在完成这些有梯度的任务过程中,技能得到了深化,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法复习的任务设计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英语命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单纯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试题已逐渐减少,而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逐步增多。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熟悉了初中英语的语法,初三复习的重点应引导学生将这些学过的语法“理一理,练一练,用一用”。教师设计一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复习和运用语法的目的。我以一般过去式为复习内容,进行了以下任务设计: 目的:(1)要求学生能自己归纳一般过去时的结构

(2)掌握动词过去式

(3)能运用这一时态于听、说、读、写技能中

材料:笔、纸和表格若干张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2—3人小组

操作过程:

(A)Pre-task: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was the date?

What did you do a moment ago?

(B)While-task:

信息差活动,小组内互问: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填写表格(信息卡片):

通过填写信息卡片,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

(C)Post-task:

(1)描述过去一件事情的发生:

例如,One day I came to school.On the way I saw something happen.What did I see?(小组讨论后,要求选一个学生向全班报告,培养学生运用这一时态的能力)。

(2)Write a diary.For example:“A trip to...”

“后任务”中,要求学生说“过去的一件事情”和写一篇日记,将“过去时态”的复习落到了实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任务,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巩固并熟练掌握了一般过去时,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相结合。

3.小组合作,自主复习

英语复习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复习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复习“节日”这一话题时,设计了如下互动任务:

课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各组分头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组内归纳、整理。这一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体现。

接着,提供一些与圣诞节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表述“人们是如何庆祝圣诞节和春节的?”,比较和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然后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任务,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他们集体的智慧。

最后,学生用少则几句,多则几十句的书面文字对所复习的知识点、事件或人物故事进行陈述。全班汇总所查资料,并根据资料讲述与圣诞有关的事。各小组比赛,以说得最多的小组为胜。

三、体会与思考

初三英语复习的任务化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尝试。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语言知识,还要把许多与之相关的知识通过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和比较,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roblems and Advice

—— 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龙南二中

曾薛萍

一、设计背景

初中英语升学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因而复习时需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对课本的复习可以说是以“地毯式”搜捕的方式进行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容量的复习任务,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复习中采用“话题”复习法,用话题带动词句的使用,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设计理念

本课是以“problems and advice”为话题的复习课,重点复习如何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组句、编对话、写作文,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达到培养学生互助的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设计特色

1、面对大班额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将若大的课堂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层教学,把教学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落实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

2、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话题为轴心,教师先整合话题,精选相关语篇,然后围绕话题,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把词汇、短语、句型综合运用在口述中,然后让学生把口述的内容写出来。通过话题复习的方式,注重双基的训练,淡化知识的讲解,注重功能项目的教学,加强读写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值日生报告。

课前如往常一样,值日生free talk。随后根据值日生报告的出席情况或天气情况,引出本课的话题①:What’s wrong? / What’s the matter? 如

S: „„The weather is rainy.Everyone is here except Han Min.A、出席情况:

T: Yes, Han Min isn’t at school today.What’s wrong? Do you know? S1: Maybe she is ill.S2: Maybe her bike is broken, and she is late.S3: Perhaps she studied too late last night and overslept.„„

学生纷纷猜测,激活了他们的开口欲望,为下面的自编对话做好准备。B、天气情况: T: Yes, the weather changes a lot these days.You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ves.Don’t catch a cold.教师适时的关心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创造条件。

2、七嘴八舌编对话。

教师呈现几组“病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 If you have a „„,you should„„ cold / take some medicine;stomachache / lie down and rest;toothache / see a dentist;fever / drink lots of water and rest„„

因为是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只要教师帮助打开记忆库,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就会争先恐后地给出自己的假设和建议,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着教师顺势呈现更多的图片,让学生给予解决。引出本课的话题②:What should I do?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

低层次的:图片+提示词,类似用所给的词造句。

e.g.feel tired---go to bed early, study, exercise every day, keep healthy A: I feel very tired.What should I do? B: Well,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Don’t study late.And try to exercise every day to keep healthy.A: Thank you.I’ll do that.中层次的:提供相关的辅助图片

e.g.argue with your parents---say “sorry”, write to them, talk with them in a good time A: My parents don’t understand me.I often argue with them.I’m sad.What should I do? B: I think you should say “sorry” to them.A: But I won’t do that.B: Maybe you could write to them or talk with them about your problems in a good time.But don’t argue with them.A: OK.Let me have a try.Thank you.高层次的:只提供展示问题的图片,并要求以e-mail的形式完成。e.g.fail the English exam---listen to, take notes, speak loudly, practice as often as possible, study with, get a tutor 这种任务分层使课堂教学活动不成为走过场,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课堂展现,巩固成果。

最后,叫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述内容,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各写出一篇题为:How to keep healthy / How to be a good child / How to learn English 小短文。然后随堂抽出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原文呈现出来,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取长补短。

先口头后笔头,难度大大降低了。在学生们表演还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及时让他们进行笔头训练,目的是以笔头的形式巩固所做的口头表达。这样设计符合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规律。

五、教学评析

1、本节课围绕一个功能话题:problems and advice,巧妙地把八年级和九年级的三个单元内容结合在一起复习,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努力导入自然,课堂教学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口头和笔头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人物的目标,感受成功。

4、所设计的三个层面的复习任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三英语课案分析 篇6

一、课文简介

本课为初中英语第三册,第8单元,第30 课,题目是“圣诞节”,是一篇阅读文章。本单元围绕庆贺节日的话题展开各项语言活动。本单元的主要交际功能项目为: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问候。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表达祝愿及问答的日常交际用语大部分在本单元都有所体现。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介绍了西方国家庆祝圣诞活动,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基督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圣诞节的词汇,了解西方国家的“圣诞文化”,加深对基督精神的理解,并能向别人介绍圣诞节。

二、学习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借助于词典正确理解课文,对课文所讲述庆祝圣诞情况也略知一二。他们也有能力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信息。此阶段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具有一定知识性及历史背景的语言材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音标正确读出,记住kind-hearted 等14个单词,了解它们的词性,语法功能及体现于词汇中特殊的文化含义;掌握even though 等到15个词组的用法,会使用这些词汇描述圣诞节庆祝活动; 会正确使用近义词。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基本听懂课文录音,并回答有关问题。

说:能正确描述有关圣诞活动。

读:能读懂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

写:能以圣诞为题写一篇100字的短文。

3.情感态度目标

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乐于进行小组合作,不懂不会之处,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习策略

积极预习,复习课文,思考问题,记好笔记,在学习中大胆联想,学会运用知识。大胆与同学用英语交流,积极思考问题,掌握重点难点,学会运用速读,细读技巧阅读文章。学会正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熟悉西方主要节日的庆典活动。积极利用媒体,资料,网络资源辅助学习,探讨问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5.文化意识

“圣诞”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了解“圣诞”有助于学好英语并理解西方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及基督精神,让 “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并在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点

1.词汇

from house to house, do sth. for fun, on Christmas Eve, during the night, as well, fill …with, is based on, It is said…, spirit of generosity, live on, Merry Christmas, no longer, in a single night, Father Christmas,can’t wait to do sth.

2.关于圣诞节的文化知识

五、教学难点

fill…with /be filled with/be full of 的不同用法

no longer =not any longer

too 前加 not, never 表示 肯定, 例:You’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六、教学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学应创设一种互动的,开放创新的教学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者,个性发展的辅助者,学习的指导者。师生共享信息,共同欣赏文章,共同了解异国文化,彼此交流感受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探究精神,要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意识。

七、教学方式

1.采用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寻找难点,讨论解决,教师补充讲解的方法。学生在这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参与者,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实现任务目标;教师是协助者,调控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学习,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语言活动。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以表扬与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要为他们创造练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语言实践。

八、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

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需采用多媒体制做课件,包括图片,重点词组,难点讲解和巩固练习。

九、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阶段

A.利用PowerPoint制做课件。

B.布置学生听录音预习单词,课文。

C布置学生上网查询圣诞节的由来。

2.课堂教学

步骤1、导入

A.展示预习

请两位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关于圣诞节”;

B.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When is Christmas Day?

How do Western people celebrate it?

步骤2、展示

A.看图片(课件),回答下面问题: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look like?

What is the use of the stocking on his back?

What is he doing?

B.学生以“On Christmas Eve” 开头接故事。

步骤3、阅读

A.速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Where did the children think the Christmas presents come from when they were young?

B.细读课文并找出本课词组,教师加以补充并板书(见重点:词汇)

C.学生练习用下列词组造句,教师纠正错误。

as well, be based on, It is said that…, even though, can’t wait to do

步骤4、朗读

学生听录音跟读一遍。

步骤5、练习

A.学生讨论并回答Wb. Ex.1

B.学生讨论各段落大意,两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C.讨论难点,教师加以解释, 学生造句。

fill…with / be filled with /` be full of

no longer = not any longer

too 前加 not, never 表示 肯定, 例: You’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突破难点专练。

选词填空:

fill…with, no longer, too…to, full of

1. Lucy is a little girl _.

2. She could go on reading.

3. He the bottle medicine.

4. When I read the good news, I pride.

5. Again she of hope and happiness.

6. It’s good be true.

(Keys: 1. not …any longer 2. no longer 3. filled…with 4. was filled with 5. was full of 6. too…to

步骤 6 讲述圣诞节

四人小组讲述,可采取对话,采访,接故事等多种形式。两个小组在全班交流。

步骤7 补充阅读,全班核对答案。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TIFFANY WAS A VERY LUCKY GIRL. Her family was very rich. Every Christmas she got many, many presents. She got everything she asked for and much, much more. However, Tiffany wasn’t happy. Christmas wasn’t so much fun anymore. She always knew before Christmas morning what her presents would be. Starting right after Thanks giving, Tiffany often heard stories about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on TV and the radio. These stories always talked about how Christmas made people feel happy and friendly toward everyone. But Tiffany never felt this way.

One day she asked her best friend, Heather,“What is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I know my mom and dad love me and give me everything I ever want, but I’m not happy. Christmas makes me feel sad.”

Heather said, “Tiffany, why don’t you come with me to the orphanage in town. We can volunteer our help. We can help feed the babies and do whatever else is needed. Maybe this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

“I don’t see how helping out at an orphanage can make me feel better. But it you want me to go with you, I will.”

The next day after school the two girls walked to the orphanage. Tiffany didn’t like the smell of the orphanage. It didn’t smell like Christmas without a real Christmas tree. In fact, the orphanage didn’t have a real Christmas tree at all. It just had a tree drawn on paper that someone put on the wall. The manager asked Heather and Tiffany to help the children make Christmas decorations for the tree. They were coloring paper balls and stars to put on the paper Christmas tree. Tiffany helped a little boy, Jason, whose hair wasn’t combed and whose trousers were too short for him. His shirt was old and had a hole in it. As they were coloring together, Tiffany tried to be as helpful as possible. She helped him pick out the colors and draw pretty pictures on his balls and stars. Together they made 10 balls and stars. “Wow, look how many balls and stars we made together, Jason, you are a good artist! I think we are finished now, don’t you?”

Jason took one more star and said, “No, I have one more to make.” He took his time and colored the last star very carefully. He took his time and colored the last star very carefully. He drew a beautiful picture of an angel on it.

“T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 said Tiffany.

“It’s for you because you so patiently helped me,” replied Jason.

At that moment, Tiffany knew what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was. The star that Jason colored for her meant more to her than all the presents her parents would give her. Jason had given all e had to her. She understood that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wasn’t in the getting, but in the giving.

Jud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iffany was always happy on Christmas Day.

The orphanage is a place where homeless children live.

There were many coloring balls and stars on the Christmas tree in the orphanage.

Jason made a very beautiful star with an angel on it for Tiffany.

Tiffany knew at last that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was in giving, not in getting.

步骤8 小节

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步骤9 写作

A.以“圣诞节”为题写一篇短文。(80--100字)

B.教师选读讲解作文两篇

步骤10 布置作业

两篇课外阅读,并做文后题。

十、课后反思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案 篇7

一、研究性课堂教学特点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课堂教学明确指出:教学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思维, 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组织、加工, 提高学生对相关事物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方法中, 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这也是学生角色、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 通过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 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 必须将任务型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 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思维空间, 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自主学习以及研究的能力。而且, 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反馈中, 得到新的知识, 丰富教学内容, 修整教学方法。

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参与, 通过积极投入, 逐渐成为教学主体;通过研究的方式, 在走出课本的同时, 得到更多的语言材料与信息, 丰富教学过程。在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保障学习质量。

从教师角度来看,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学习方法, 调整自身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 教师也是具体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信息枢纽。

从活动情况来看, 面对初三英语教学,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投入教学中, 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 相互交流, 共同促进, 从而形成相互协调、共同成长的状态。

二、研究性复习在初三英语中的应用

初三英语复习作为归纳、总结初中知识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在研究初三英语教学规律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相关规律以及学生实际情况, 对复习进行合理、恰当的编排, 从而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1.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研究性复习方式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初三英语复习中,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重点、难点专题学习, 从而更好地研究、总结、探究英语教学。在专题性探究复习中, 通过让学生进行独立探讨, 充分利用参考书、教材、中考题型、训练题, 以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作为参考, 对相关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联想、对比, 并且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It is__outside.Let’s put on our raincoats and go out, Tom.A.cold B.hot C.sunny D.rainy中, 可以先让学生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分析raincoats以及put on,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选择D。

2. 使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复习

在初三英语复习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指挥作用, 必须根据学生性格、爱好、学习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与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尤其是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 必须想方设法转变“炒冷饭”的观念,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必须根据复习目标以及时间规划, 以小组复习的方式, 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将不同的知识点或者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组成活动内容, 并且将其作为研究的内容,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 让其主动发现英语学习特征, 发展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 还能促进生生、师生交流, 通过了解学生动态, 达到共赢的效果。

对于初三英语复习时间紧迫、内容量大等特点, 在研究性复习中,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复习。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与特殊记忆法。归纳法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还能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如当复习到sports (运动) 时, 可以将其他单词以及句型、短语进行复习, 这样不仅能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很难掌握的知识点, 一般不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 而是特殊记忆法, 如afraid (害怕的) , 可与be afraid of (不敢去做) 这个短语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记住了单词, 还学会了短语应用, 同时还能加深理解。

研究性复习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 和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在初三英语教学中,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能动功能,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过程中, 保障升学率和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研究性复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复习策略, 有助于探究性课堂教学特点以及应用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探究性复习,初三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泽洪.新课程下的初三英语研究性复习探索[J].成才之路, 2008 (18) .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1 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1 阶段复习与总复习的关系

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复习是能否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前题。因此,阶段复习就应扎扎实实过好好章节、单元关,没有必要赶进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在知识上存在“夹生饭”,在总复习时到处都是“漏洞”,收不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1.2 讲与练的关系

在复习中,应该持有所舍弃的原则,避免面面俱到,不要让老师的讲挤掉了学生的练,把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可选择学生的薄弱环节精讲。老师精讲后,督促学生有精练,而且要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

1.3 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对于复习资料应该让学生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的结构上。对于学生选用复习资料老师也要给予指导,以免把复习引入歧途。

1.4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改掉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多与学生交谈,达成课上的默契!

2 备考时可采用的策略

2.1 强化目标,确定思路

中考考试范围是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为依据。《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但是,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这两方面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语言考试来进行考察。因此在现阶段,初中毕业英语学科学业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并可通过适当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讲,就是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要研究《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考项,要确定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课程标准》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训练思路。

2.2 研究题型,总结方法

教师首先要做这个工作,教师心里有底了,才能引导学生一起来做。好多题目都有很强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还可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2.3 确保“稳定”,力争突破

中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据此,要抓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同时,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使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降到最低。

2.4 灵活多变,提高效益

英语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3 训练中应使用的方法:

3.1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学科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也是训练的重点。这些地方面广量大,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

3.2 强化薄弱,重视纠错

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课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障碍,不能轻易放手。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不厌其烦,强迫改正。

3.3 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训练时应针对性地研究他们的状况,采取人盯人,题盯人的战术,即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在做题时相互探讨,相互检查。教师随机抽查。

3.4 拓展适度,量力而行

上一篇:汛前安全检查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培训平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