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经典(精选11篇)
1、爱我所有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咯古勒对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200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0。”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2、背对背的服务
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学家和一个年轻的歌星同机到达某市。他们走下飞机舷梯时,歌星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老科学家则孑然一身,无人问津。事后有人为老科学家鸣不平,但他却说:“歌星是面对面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却是背对背地为大家服务。面对人群,怎能思考和试验?”
3、寻找龙影
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4、由迷茫到彻悟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5、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
神灵,而是自己。
6、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7、摔琴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8、最好的礼物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9、游戏结束了
第一个,一个犹太父亲和儿子进了集中营,那般黑暗、灭绝一切的地方!他害怕会毁了儿子的童年,让他一生都蒙上阴影。所以,在去往集中营的路上,他告诉孩子: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玩一个游戏,营里的所有的人都是游戏的参与者。所有的人,都将会庆祝他的生日来临。
年轻的父亲假装会说德语,为儿子翻译穿着制服大喊大叫的德国卫兵的话。那些辱骂、呵斥都是游戏的一部分,规则是孩子不能整天念叨着要妈妈,并且不能让穿制服的人看见自己哭了。做到了,他就可以得分,否则就扣分,分数足够了,他就可以赢得这场游戏,还有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辆装备齐全的坦克。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在我看来,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勤动手”。
第一,“走出去”不是指一定要走出学校,而是首先要走出教科书,多阅读其他书籍。孔子批评自己的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这是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仍可以套着说一句“不读书,无以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现在每年的书籍数量哪里只是几何增长,人一辈子就算是每天读一本也难穷其九牛一毛,所以读什么书是要有所选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选择呢?经常有人一说起读书,就向别人推荐读名著,理由很简单,因为认为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下来的黄金。可是据我了解,大部分高中生能从这些名著中得到的精神食粮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时候反而是读完了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对阅读名著甚至是对阅读都产生了厌弃感。这和名著高深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学生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名著能够上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多时候与它讲述的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有密切关联,可是在触摸这些宏大主题,比如关于爱、关于生命与死亡等等时,我们十几岁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感触呢?归根结底,他们的阅历还是太浅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选择学生比较能读懂的、容易有感触的文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在心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就那样读完了,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能自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不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一问最近他们在读哪些书,帮助他们吸收运用书中的素材。比如,据我了解,目前学生除了一贯爱读的武侠、玄幻、青春文学类小说外,读的多的有龙应台的《目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了解之后,教师应尝试阅读,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挖掘教学点。比如我就选择了龙应台《目送》《(不)相信》两篇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文章涉及的可利用的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我先把文章呈现给学生,交代任务,“找出文章中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相关片段情节,并指出适用的作文话题”。学生最开始读《(不)相信》时都直呼读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了几遍,然后继续第二篇《目送》。最后他们反馈给我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两三个适用的作文话题,比如从《(不)相信》中,他们总结出可以写“信任是有条件的”“事物有两面性”“多角度看问题”“年龄增长会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一直持有希望”等话题。最后我针对他们找到的适用的作文话题及文章本身并结合他们的自身经历、现实生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听得挺认真,也很积极地与我互动,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也积极思考过,所以有话可说。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些相关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当然,我只是采用了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还可以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如讨论、辩论形成文章,相关素材链接接龙等等。毕竟我们的选材是学生爱读的书,而不是架空的作文材料,所以,比较之下,他们应该更有话说。当然名著也是可以读的,只不过不能只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因为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师应在其中起桥梁或掘矿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发现名著中宝矿的桥梁,必要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挖出来。另外,一般学校平时也会或多或少让学生读一些杂志,积累素材,这些当然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弊端也很突出,这些杂志它把所有需要学生做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素材整理、适用话题、评论文字等等,学生似乎只用记住就行了。但是据我观察,因为它内容太过集中,学生读完一本下来,能刻在脑子里并拿出来运用的却很少。所以我认为素材收集也应当细水长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素材进行进一步解说,学生收效会更明显。这也是信息加工理论中精加工的道理。所以我现在每天课前几分钟就让学生轮流讲解素材,或许学生讲不出太多东西,但是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客观上也会使他们记忆得更深刻一些。
第二,“走出去”也指走进世界、社会。有这么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道出了旅行与读书对充实一个人生命的重要作用。旅行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亲历社会,接触世界的途径。那么,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打开胸襟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观赏海内外名山大川。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感悟。这些都是可下锅的粳米。可是这些好米常常因为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略。更何况学生课业负担重,对于灵感是很容易遗忘的,于是“勤动手”记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但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随身携带笔和本,心有灵感便记之,因为那不现实。我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积累。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两件移动设备,而且这些设备是他们会随身携带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去积累收集素材。比如学生对某幅画面“心有戚戚焉”,那么就利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然后附上文字说明,当然拍视频也可以,但是也必须附上解说稿。无论是照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将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可下锅之米。可以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召开一次展示大会,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前段时间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在评价时标准很关键,因为我们的素材最终还是服务于写作的,所以在我看来,材料及文字对写作的实用性应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当然如果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也是很不错的。可能有人会指出,学生能接近自然、社会的时间很少。这个的确是事实,不过就算是在学校,也是有新鲜事的。比如课堂上哪个学生闹了笑话,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当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表现?他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其他人又是什么反应?老师说了哪句话很经典,为什么大家觉得他说得好?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更不用说现在的学校大多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了。所以说学生不管在哪儿,校外亦或是校内,素材总是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深入挖掘它。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作用,不断提醒、强化学生,使之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在假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作业:每个同学利用暑假走入自然社会,拍下一幅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让你心旷神怡的照片,配上你当时的心情或评论性文字。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了这个作业,学生虽然抱怨时间短,但是从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感悟亲情,有的触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的关注社会浮躁心理等等,内容不同,但几乎都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并且不少学生真的从身边找到了能适用于作文的素材。这次的实践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只是借口。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够更多地开展,对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利的,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还会在写作文时缺少素材吗?
最后,“走出去”也意味着关注现代媒体,比如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这一点很多优秀教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赵谦祥让学生“从收视‘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等节目中,自选题材,自定角度,书写个人感悟”。这是利用新闻素材的榜样。当代社会,我们可利用的媒体教学素材就更多元化了,微博、微信、QQ等许多社交软件上经常有许多不错的内容,它们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富有创意,针对的多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有杂文嬉笑怒骂的特点。我们教师平常自己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多留心,偶尔选取一个让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思考,当他们真正有所感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在作文中运用。比如日前引起各方热议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事件,网上出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我把事件本身和网友评论先后给学生念了,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们都挺感兴趣,各抒己见,最后我谈到了公民言论自由与媒体的责任意识。其实讲这一事件的时候,我本来没想着要让学生作为作文素材来用,只是觉得他们日后作为公民需要有谨言慎行的意识。可是没想到,讲完后不久的一次考试中,学生竟然就用上了这个素材。因为课堂讨论过,他们在用的时候明显比平常用素材更有深度,而且作文的言辞竟然也带了一些讽刺意味。这些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可见,学生对网络上鲜活素材的掌握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现在作文出题人也会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所以我们多引入网络上的新鲜话题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作文素材的收集渠道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我想无论渠道有多少,“走出去”“勤动手”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只是简单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素材的收集方式也不用面面俱到,恰当地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就好,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规范,使之常态化。相信只要师生合力,利用大家的慧眼共同去发掘,我们就一定会为作文寻到清澈的活水,让作文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李新敏、周旭英《高中作文课型研究》,《文教资料》2011年第7期。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在我看来,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勤动手”。
第一,“走出去”不是指一定要走出学校,而是首先要走出教科书,多阅读其他书籍。孔子批评自己的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这是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仍可以套着说一句“不读书,无以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现在每年的书籍数量哪里只是几何增长,人一辈子就算是每天读一本也难穷其九牛一毛,所以读什么书是要有所选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选择呢?经常有人一说起读书,就向别人推荐读名著,理由很简单,因为认为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下来的黄金。可是据我了解,大部分高中生能从这些名著中得到的精神食粮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时候反而是读完了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对阅读名著甚至是对阅读都产生了厌弃感。这和名著高深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学生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名著能够上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多时候与它讲述的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有密切关联,可是在触摸这些宏大主题,比如关于爱、关于生命与死亡等等时,我们十几岁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感触呢?归根结底,他们的阅历还是太浅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选择学生比较能读懂的、容易有感触的文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在心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就那样读完了,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能自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不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一问最近他们在读哪些书,帮助他们吸收运用书中的素材。比如,据我了解,目前学生除了一贯爱读的武侠、玄幻、青春文学类小说外,读的多的有龙应台的《目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了解之后,教师应尝试阅读,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挖掘教学点。比如我就选择了龙应台《目送》《(不)相信》两篇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文章涉及的可利用的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我先把文章呈现给学生,交代任务,“找出文章中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相关片段情节,并指出适用的作文话题”。学生最开始读《(不)相信》时都直呼读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了几遍,然后继续第二篇《目送》。最后他们反馈给我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两三个适用的作文话题,比如从《(不)相信》中,他们总结出可以写“信任是有条件的”“事物有两面性”“多角度看问题”“年龄增长会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一直持有希望”等话题。最后我针对他们找到的适用的作文话题及文章本身并结合他们的自身经历、现实生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听得挺认真,也很积极地与我互动,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也积极思考过,所以有话可说。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些相关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当然,我只是采用了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还可以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如讨论、辩论形成文章,相关素材链接接龙等等。毕竟我们的选材是学生爱读的书,而不是架空的作文材料,所以,比较之下,他们应该更有话说。当然名著也是可以读的,只不过不能只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因为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师应在其中起桥梁或掘矿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发现名著中宝矿的桥梁,必要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挖出来。另外,一般学校平时也会或多或少让学生读一些杂志,积累素材,这些当然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弊端也很突出,这些杂志它把所有需要学生做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素材整理、适用话题、评论文字等等,学生似乎只用记住就行了。但是据我观察,因为它内容太过集中,学生读完一本下来,能刻在脑子里并拿出来运用的却很少。所以我认为素材收集也应当细水长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素材进行进一步解说,学生收效会更明显。这也是信息加工理论中精加工的道理。所以我现在每天课前几分钟就让学生轮流讲解素材,或许学生讲不出太多东西,但是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客观上也会使他们记忆得更深刻一些。
第二,“走出去”也指走进世界、社会。有这么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道出了旅行与读书对充实一个人生命的重要作用。旅行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亲历社会,接触世界的途径。那么,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打开胸襟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观赏海内外名山大川。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感悟。这些都是可下锅的粳米。可是这些好米常常因为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略。更何况学生课业负担重,对于灵感是很容易遗忘的,于是“勤动手”记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但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随身携带笔和本,心有灵感便记之,因为那不现实。我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积累。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两件移动设备,而且这些设备是他们会随身携带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去积累收集素材。比如学生对某幅画面“心有戚戚焉”,那么就利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然后附上文字说明,当然拍视频也可以,但是也必须附上解说稿。无论是照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将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可下锅之米。可以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召开一次展示大会,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前段时间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在评价时标准很关键,因为我们的素材最终还是服务于写作的,所以在我看来,材料及文字对写作的实用性应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当然如果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也是很不错的。可能有人会指出,学生能接近自然、社会的时间很少。这个的确是事实,不过就算是在学校,也是有新鲜事的。比如课堂上哪个学生闹了笑话,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当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表现?他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其他人又是什么反应?老师说了哪句话很经典,为什么大家觉得他说得好?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更不用说现在的学校大多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了。所以说学生不管在哪儿,校外亦或是校内,素材总是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深入挖掘它。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作用,不断提醒、强化学生,使之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在假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作业:每个同学利用暑假走入自然社会,拍下一幅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让你心旷神怡的照片,配上你当时的心情或评论性文字。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了这个作业,学生虽然抱怨时间短,但是从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感悟亲情,有的触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的关注社会浮躁心理等等,内容不同,但几乎都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并且不少学生真的从身边找到了能适用于作文的素材。这次的实践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只是借口。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够更多地开展,对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利的,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还会在写作文时缺少素材吗?
最后,“走出去”也意味着关注现代媒体,比如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这一点很多优秀教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赵谦祥让学生“从收视‘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等节目中,自选题材,自定角度,书写个人感悟”。这是利用新闻素材的榜样。当代社会,我们可利用的媒体教学素材就更多元化了,微博、微信、QQ等许多社交软件上经常有许多不错的内容,它们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富有创意,针对的多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有杂文嬉笑怒骂的特点。我们教师平常自己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多留心,偶尔选取一个让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思考,当他们真正有所感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在作文中运用。比如日前引起各方热议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事件,网上出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我把事件本身和网友评论先后给学生念了,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们都挺感兴趣,各抒己见,最后我谈到了公民言论自由与媒体的责任意识。其实讲这一事件的时候,我本来没想着要让学生作为作文素材来用,只是觉得他们日后作为公民需要有谨言慎行的意识。可是没想到,讲完后不久的一次考试中,学生竟然就用上了这个素材。因为课堂讨论过,他们在用的时候明显比平常用素材更有深度,而且作文的言辞竟然也带了一些讽刺意味。这些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可见,学生对网络上鲜活素材的掌握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现在作文出题人也会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所以我们多引入网络上的新鲜话题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作文素材的收集渠道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我想无论渠道有多少,“走出去”“勤动手”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只是简单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素材的收集方式也不用面面俱到,恰当地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就好,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规范,使之常态化。相信只要师生合力,利用大家的慧眼共同去发掘,我们就一定会为作文寻到清澈的活水,让作文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资料:
1.李新敏、周旭英《高中作文课型研究》,《文教资料》2011年第7期。
2. 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谚语
3.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4.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5.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夹斯基
6.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7. 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
8.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9.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0. 知识和世故不同,真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罗曼·罗兰
11.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12.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13. 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歌德
14.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高考备考语文作文素材篇3059、发明的错误?
发明虽无价格高低之分,却有成败与否之别。历史上,DDT的发明,曾在消灭农业害虫和居家杀虫中发挥过神奇作用,并赢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是DDT难降解、有剧毒,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进入人体后会积累在肝脏及脂肪组织内,造成慢性中毒。更有甚者,已引发了严重的男性“非男性化”症。有人称,把诺贝尔科学奖授予DDT的发明和推广者,是一大错误,DDT是一项失败的发明。有关资料显示,一立方米木材只能生产一次性筷子28000双。又据了解,1998年我国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因而消耗木材达160万立方米。因此,肆无忌惮地滥用一次性筷子,等于毁坏森林、破坏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次性筷子的发明也是错误和失败的。
60、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有一家咖啡屋,他们在每一张桌子的牌号下面都标着征求意见的字样:这咖啡屋是我的,也是你的,如果你满意,请邀约你的朋友;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结果,顾客不断地提意见,不断地邀约旧友新朋,咖啡屋集思广益,不断改进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地迎来更多的顾客,生意实在火爆。
1、我要让对手流下失意的泪水。
——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女子100米蛙泳金牌,实现了她赛前许下的诺言
2、没人看好我,我就自己看好自己。
——奥运柔道金牌得主,“黑马”冼东妹在赛后如此评价自己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奥运首场篮球比赛中国队以58比83大败于西班牙,姚明引用了鲁迅的这句名言,果然,中国队就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中大爆冷门,杀入八强
4、奥运会就是一个砸老将、摔名将的地方,孔令辉、孙福明、我,还有那么多世界名将,运动员不服老不行啊!
——两届奥运会冠军,东方力王占旭刚雅典奥运空手而归,他给自己近20年举重生涯下了这句结束语
5、不是每颗种子都能长出庄稼。而我是种下去就能丰收的那种人。
——奥运3米板跳水金牌得主彭勃如此评价自己
6、中国有我,亚洲有我。
——刘翔获得金牌后豪迈地说
7、我在集中精力跑步,我以为中国人落后我一圈,我以为我自己就是冠军……
——女子10000米比赛上,在邢慧娜出人意料地夺得了金牌后,银牌得主埃塞俄比亚名将迪巴巴说
8、我感觉心灵美是最美的,拿到了冠军是最美的,你长得再漂亮,没有成绩也一样不漂亮。
——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冠军唐功红语
9、你只要超越自己,不要想超越所有的人。
——网球双打冠军李婷说
10、墨镜都比我跑得远。
——雅典奥运会最著名的一摔当属阿兰•约翰逊以鱼跃的姿势扑倒在110米栏复赛的最后一个栏架前,摔掉了眼镜,摔破了衣服。约翰逊无奈地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然后面带微笑如此自嘲
11、奥运冠军,奥运亚军,那只是一个驿站,人,总要往前走。
——一个匈牙利裁判帮助了三个意大利人,毁灭了无数个中国人的梦。六个致命的错误,八年苦练的等待,换来一个冠军梦的滑落,仅仅拿到男子花剑团体银牌的叶冲赛后如是说
12、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偶感优越,袋里紧张;患得患失,暗自神伤;比骡子累,比蚂蚁忙;常怀正义,为人伸张;偶尔糊涂,被人当枪;扪心自问,比民工强;因此自励,逆风飞扬。饿不着,吃不胖;人一走,茶就凉;天苍苍,野茫茫,浪淘沙,金闪光。啊记者,无冕之王。
——最近在媒体人之间广为流传的短信,道尽记者这一职业的酸甜苦辣
13、幸福是小狮子的尾巴,小狮子追着自己的尾巴跑却总是追不到。如果小狮子昂起头来往前走,幸福的尾巴就会牢牢跟着小狮子。
——网上流传的关于幸福的寓言
14、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一位在和平年代度过了自己戎马生涯的将军,虽然没能佩上一枚军功章,却依旧非常欣慰地说出这句话
15、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我不会因为爱你而伤害我自己。
——歌手戴军认为这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恋爱观,将其贴在自己的床头
16、淡泊名利的人往往会做得更好。
——戴尔公司内流行的一句名言
17、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阿伯拉罕•林肯语
18、善良,贤惠,知书达礼,有思想、有品位,懂事,充分信任,相对自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拒绝灯红酒绿,不对异性过分热情,天真有一点童趣,喜欢读书和音乐,工作能力强,有一技之长,长得不能丑,也别太靓;身体健康,并懂得养生之道和基本医学常识;浪漫、有情趣。——当代人娶老婆的所谓“15条金科玉律”,女生们则评价说:如果男人都按照这个来,就全都当光棍吧
19、不表现,就不能被发现;不被发现就不能得到实现。
——加拿大海外集团公司董事长白宁针对别人说他是个“表现狂”的回答
20、能够问为什么的能力高于知识,我们通常将“知识”粗鲁地等同于“知”,其实“识”高于“知”。
——著名作家阿城谈“知”与“识”的关系
21、每一段文明都有它的历史,不知起源的文明,如同不知生年的人一样,因为无根会惶惑。
——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如此解释考古的意义
22、大陆是我的乡土,但我不在其内;台湾是我的乡土,但我被见于外。
——著名作家李敖谈两岸分离给他个人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23、抬头做梦,低头看路。
——针对发生在成都的“造星公司”老总骚扰少女事件,专家如此提醒渴望加入演艺圈成名的少女们
24、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
——米兰•昆德拉
25、足球是世界的,钓鱼岛是我们的。
——为抗议日本对钓鱼岛的染指,中国球迷在一场有日本队比赛的亚洲杯上打出的标语
26、只要不是自己投资当老板,就永远要以打工仔的姿态对待工作。
——京华时报的创业者之一谭军波在报纸处于上升时期时选择了离开,他以上述语言解释取舍的理由
27、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有希望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回一面金牌的赛艇明星阎晓霞如此激励自己
28、国外网络公司是大海里的鲨鱼,而我们则是长江里的鳄鱼。一旦鲨鱼游到了长江,它们就会碰上麻烦。因为,这里的水已经不同了。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面对最近涌入的跨国竞争对手,如此鼓舞自己
29、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聪明,从别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智慧。——一位诈骗高手在入狱后写的忏悔录里如此写道,表示自己只有聪明而没有智慧
30、在朋友的基础上做生意,那朋友就会失掉。在生意的基础上交朋友,那会没有生意做。
——一位生意人谈做生意与交朋友的关系
31、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华人首富李嘉诚2004年于汕头大学为长江商学院近学生所作的演讲中着重提到的一句话
32、不吃饭的女人这世上也许还有好几个,不吃醋的女人却连一个也没有。
——古龙妙语
33、真的普希金不如戏剧普希金更像。
——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谈为什么选演员金喜善作为TCL手机的形象代言人而不选企业家
34、对知识传授者保持感恩之心;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干自己会干的事;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严格保守秘密,尊重个人隐私。
——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义,诞生于2400多年前,作为职业道德的圣典,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西方医学界,其作用又远远超出医学界
35、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而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威廉•詹姆斯语
36、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
——《知心姐姐》杂志的“知心调查”问卷在八省市2855名中小学生中调查“今后你想做什么?”有92。71%给出此答案
37、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一直信奉的做事三原则
38、学问就像是海洋里的鱼,每个人都有机会捉到它,但是没有人能够把它们捉完。
——网友“重构”论学问
39、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爱情是补丁。
——时人论爱情、人生、命运
40、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北京诺亚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忱的成功心得。他的经验是,风光只是表面的,辛苦却是实在的
41、名人出书、出自传,是文化的悲哀,是亵渎文字的过程。如果真有一天我出书,一定匿名,不做招摇过市的事。自娱时我会随手写,不能跃然纸上,更不能示众,会脏了读者的眼睛。
——著名演员陈道明如此评论名人出书热
42、一条狗拉到中央台连播30天,自然会成为一条名狗,我不过就是那条名狗而已。
——主持人白岩松如此形容自己的成名之路
43、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哲学家周国平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44、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少年写手韩寒语
45、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46、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一位大学生如此表达爱意
47、当你没办法扶一个人上马,也许你该拉他下马。
——李敖谈如何真正帮助人
48、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2004年高考期间,长沙一中校门前高悬的励志联
49、分担别人的忧愁,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真心分享别人的幸福。
——电视主持人东方月语
50、学习英语要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是最重要的,至于用什么样的牙膏和牙刷就要因人而异了。——清华厨师“馒头神”张立勇这样解读自己托福630分背后的学习感受
51、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52、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都只能读它一次。
——德国作家尚保罗谈人生
53、如果说生命可以过得跟游戏里一样刺激的话,你必须注意其中致命的差别:游戏可以重新开始,生命却只有一次。
——一位电脑游戏高手因杀害女友被拘捕后,电视主持人如此评述
54、不良礼仪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语
55、吃零食、说话喷唾沫比画、当众剔牙、吃饭叭嗒嘴、乱脱鞋、嗅体味、掏耳朵、兰花指、挖鼻孔。——女同胞最不能忍受的男士九大恶习
56、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就能成功。
——莎士比亚《维纳斯与阿都尼》
57、除了行动,什么都是谎言。只有行动才不是撒谎。不管什么人,只有根据他们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罗曼·罗兰《搏斗》
58、同一个美丽而聪慧的人相处,能使人紧张的神经放松,感情变得柔和。——巴尔扎克《公务员》
59、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是人们写作的不竭的源泉,人们只有不断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才能写出语言优美、内容生动的文章来。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思考能力,但高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学校和家庭里,加之面对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有时间能够接触广阔的社会天地,使得学生缺少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缺少对社会生活中种种现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样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缺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走进社会生活,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打动人心弦的点点滴滴。鼓励学生做学习、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人物、景物或一种现象都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想、思考和体验记录下来,指导学生以此作为写作文的切入点,由此展开来进行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体会到写作文的乐趣。
例如,教师鼓励学生搜集在学校校园里的名人名言、标语、谚语等内容,收集校园之外其他公共场所的广告语、歇后语、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教师还可以找时间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参观当地的展览馆、科技馆和展览馆等地方。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积极交流,让学生增加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指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诗人杜甫曾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为了让高中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除了指导学生留心仔细观察社会生活,增加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之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多阅读,加大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阅读积累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教师要重视做好课内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以及语文读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文章,帮助学生积累文章里的妙词佳句、名人事例、经典言论,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等,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培养学生谋篇布局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多阅读经典名著,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虽然新课程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数是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籍报刊,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如《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三国演义》《论语》《哈姆雷特》《子夜》《茶馆》《家》《呐喊》《红楼梦》《女神》《围城》等作品。教师要把课外阅读的任务布置好,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到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充实了学生的材料库。
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
人类脑袋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单凭脑袋记忆的材料往往会不具体、不准确。加上有时候突发的灵感,常常是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很可能会遗忘。因此在学生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摘抄读到的精彩语句,可以概括所读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写下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读到的好文章或片断、好语句分类进行记录。如指导学生把摘录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写人、写景、状物、其他等。如“写人篇”又分为描写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不同的栏目。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交流读了哪些书籍报刊?读了哪些打动自己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做了哪些内容的读书笔记等内容。然后组织评比,对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一定的表彰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或新鲜、深刻的写作素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困难。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仔细观察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同时指导学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让学生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摘要:没有材料可写一直是中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难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低下一寸,高看一眼
□田 野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身高八尺,威武雄壮。又因为是给丞相开车,掌握着丞相的方向路线,因此仆随主贵,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了这种感觉,吕成在同行面前往往自觉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出门。吕成问:“老婆,你这是要去哪里?”妻子答非所问地说:“我要与你离婚!”吕成诧异了,瞪大眼睛问:“难道家里没有钱了吗?”妻子说:“不是!”吕成又问:“难道我不够威武吗?”妻子说:“不是!”吕成说:“我长得好,又有钱,你为什么要与我离婚呢?”妻子说:“因为你的头昂得太高啦!”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偷偷从门缝里观看,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态度谦卑。而自己的丈夫吕成,挥舞着马鞭,趾高气扬,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傲神态。
妻子说:“晏婴身高六尺,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你身高八尺,只做了一个车夫。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开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态度谦虚,对人敬重有加,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放低了许多。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对他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独当一面,就推举他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这真是“低下一寸,高看一眼”呀。
适用话题:狐假虎威、谦卑和傲慢、自省
(张晓玛荐自《渤海早报》)
铁匠请教孔子
□李晓燕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适用话题:弯路、挫折、吸取教训
(罗中杰荐自《生命时报》)
画一百头骆驼
□赵元波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适用话题:变通、灵活思维
(胡东风荐自《故事会》)
给目标一个斜坡
□高 翔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对于高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也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打牢我们事业的基础,垫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达我们目标的高度。
给人生的目标一个斜坡,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我们抵达目标的一条智慧而最有效的捷径。
适用话题:累积、基础
(陈光生荐自《百姓生活·上半月》)
50、贫富
富人总是少于穷人;所以,斗争一旦变成了人力物力的较量,胜利问题属于穷人的。(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有钱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会有一天变成穷人,那么即使他有无限的资源,实际上也像冬天一样贫困。——莎士比亚《奥赛罗》
自愿的贫困胜如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无厌,比最贫困而知足的人更要不幸得多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大人物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小人物能干什么才干什么。——雨果《笑面人》
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尊的人,可以永远抱着希冀而无所恐惧;从最高的地位上跌下来,那变化是可悲的,对于穷困的人,命运的转机能使他欢笑。——莎士比亚《李尔王》
富人的穷奢极欲,导致了穷人的嫉妒和憎恨。——高尔基《同志》
一个人到了困穷无告的时候,微贱的东西竟也会变成无价之宝。——莎士比亚《李尔王》
在贫困笼罩着的地方,就谈不上贞操和罪行,也谈不上道德和智慧了。——巴尔扎克《驴皮记》
贫穷能使人沉沦,也能使人升华。——高尔基《苏联游记》
人类生活的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贫穷。这是明白的。因为贫穷,所以才有嫉妒、怨恨、残暴;因为贫穷,所以才有贪欲,才有一切穷人共同的对生活的恐怖和相互的疑惧。——高尔基《没用人的一生》
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巴尔扎克《贝姨》
名誉只是有钱人的奢侈品,那些有钱的畜牧进了坟墓还要留下墓志铭。——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的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惟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巴尔扎克《高老头》
金钱只是在数量失去均衡时,才是一种权力。——巴尔扎克《纽沁根银行》
没有金钱更能腐蚀人心的了。——雨果《吕意•布拉斯》
背信弃义,欺骗,阴谋;为了想得宠于我,对一切实在的或想象中的竞争者都憎恨;卑鄙,虚伪,下流,奴颜婢膝;或者„„几乎比这一切更坏的是:装出一副诚实独立的样子——这些就是我的财产所揭露出来的美德了。互相仇视的兄弟,互相倾轧的父子,互相践踏的朋友,这些就是我我人生路途上的旅伴。——《狄更斯评传》
财富本身就是危险。那会招引虚伪的朋友来到你的身旁,贫穷就可能使虚伪有朋友离开,使你安静下来。——雨果《海上劳工》
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51、社会
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雨果《悲剧世界》)
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天堂,就降生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泰戈尔评传》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人心的冷酷比黑冷更厉害。因为人心的冷酷是出自人们的意志的。——雨果《笑面人》
人造的风暴比海洋上的风暴更厉害。——雨果《笑面人》
让一切偏见、成见和旧习都见鬼去!——它们像有粘性的蜘蛛网一样缠住人们的头脑和生活,它妨碍生活,强奸人们的意志„„——高尔基《人》
那是谣言,它的锋刃比刀剑更锐利,它的长舌比尼罗河中所有的毒蛇更毒,它的呼吸驾着疾风,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播它的恶意的诽谤;宫廷之内、政府之中、少女和妇人的心头,以至于幽暗的坟墓,都是这恶毒的谣言伸展它的势力的所在。——莎士比亚《辛白林》
人世间的一切黑暗都是社会制度造成的。(狄更斯《圣诞故事》)
得志的蠢才受宠,而有才华的人倒下,人们竟无动于衷,这就是我们倒霉的教育和风气所造成的结果。它逼得聪明人玩世不恭,天才走向绝望„„——巴尔扎克《公务员》 他见的越多,怀疑的东西也就越多。对各种人进行考察时,他常常发现,勇敢无非就是大胆一点,谨慎其实是一种胆怯,豪爽则是狡黠,公理实际上是罪行,文雅那是愚蠢,诚实只有某种素质。奇怪的是,好像这是命运安排好了似的,他又发现,真正诚实、文雅、正直、豪爽、谨慎和勇敢的人,是得不到任何尊敬的。——巴尔扎克《家族复仇》
有思想的人很少用这样的短语:幸福的和不幸的人。这个世界显然是另一个世界的厅堂,这儿没有幸福的人。
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女人们害怕被视为轻浮,男人们害怕降低身份。大伙儿都竭力做庸人,礼貌周全,趣味低下。——普希金《宾客坐车聚集别墅》
世界上的事安排得真叫人纳闷:凡是见不得人的事反而都是甜蜜的。——高尔基《玛丽娃》
整个宇宙,尽管布满了亿万颗久远运行中的星辰,却也永远能得到久恒的安宁;只有人世的喧嚷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泰戈尔《沉船》
老实告诉你,一个人越是一无所知,他说越是有名气,薪金也越拿得多。——马克•吐温《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有日出才有白昼,有法律都有和平。(《雨果传》)
法律的胳膊是强大而长长的。这就是胸的看法。一只强大而长长的胳膊。——狄更斯《德鲁德疑案》
不管怎么样,也不要跟大法官打交道。那就像在一个慢慢转动的磨子里被碾成齑粉;就像在用文火烤东西;就像被一只只蜜蜂螯死;就像被一滴滴的水淹死;就像常年累月一点一点地发疯。——狄更斯《荒凉山庄》
法律要跟一个伤心的人找多少麻烦,真是想象不到的。那简直要教人恨文明而觉得野蛮人的风俗可爱了。——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窃贼活到这般年纪,说明了司法机关的无能!——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宽恕触犯人类法律和神圣法律的最可怕的罪犯,并以善行回报他们的恶行,在很多人看来,充其量是理想主义或极其愚蠢的行为,有些人会把这个劝告当作恶意的标志。——《托尔斯泰传》
凡有法律的地方,就有不公道的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常言道,法律是匹马,要到哪儿就把马头往哪儿拨。——高尔基《奥科罗夫镇》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惩罚,严厉的惩罚,永久的惩罚总是落到不该惩罚的人的身上。——《马克•吐温自传》
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莎士比亚《麦克白》
罪过,有时是在于环境的丑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创作过程》
诱惑必须进入尘世,但是诱惑经由他而进入尘世的那个人是有祸的„„——托尔斯泰《谢尔盖神父》
断头台可能变成上天堂的梯子,但是放风的院子都是集地上耻辱之大成的死胡同。——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恶习是瞬息的结局,宗教是毕生的苦楚。(巴尔扎克《玛拉娜母女》)
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教会就是一连串的谎言、残忍和欺骗。——《托尔斯泰论集》
圣徒祷告,只为钱钞。——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52、思想
思想的火焰,能照亮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打开人生之谜,揭示朦胧的大自然的奥秘。(高尔基《人》)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无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论艺术家》
每一个能思考的人,在他身上都有一个虚构的世界„„——《雨果传》
思想就是力量。——雨果《莎士比亚论》
年轻的思想一出胎就暴露在太阳里是不卫生的。心灵会被灼伤。只有时间与沉默才能酝酿丰满的果实。——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思想,是黑暗生活中的永恒的、唯一可靠的灯塔,是生活中可耻的谬误的黑暗中的火光。——高尔基《人》
自己的思想是大海,别人的思想是江河,无论多少条江河流入大海,海水依然是咸的。——高尔基《蔚蓝的生活》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回忆高尔基》
思想永久是包含旋律里,在灵魂的基本音乐里,要可爱的古代的不朽的音乐里。——高尔基《索莫夫和别的人》
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人类的灵魂真是个精灵,它能把一根稻草变成金钢钻;在它的魔杖指挥下,迷人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就像田野里的花儿,一朵朵在太阳热力的烘暧下绽开那样„„——巴尔扎克《驴皮记》
心灵内部刮着飓风的时候,思想就变成了水流。思想水流激动地涌来,掀起高潮,发出类似浪涛怒吼的声音。——雨果《笑面人》
只有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才配称为英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要解放的是心灵。——雨果《吕意•布拉斯》
心灵的一切都由事实揭示出来;理性的一切则由思想揭示出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人的心灵时产生的每个念头,也许是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也许是产生在迷人的爱情的欢乐之中。——高尔基《抱怨》
人的心灵是有翅膀的,会在梦中飞翔。——高尔基《流水》
心是应该和一滴眼泪、一首诗歌一起送给别人的。——泰戈尔《园丁集》
必要的时候不妨把衣服穿得马虎一点,可是心灵必须保持整洁才行。——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心里的火焰不明亮,就会积上厚厚的烟黑。——高尔基《母亲》
只有人类思想能够蔑视一切限制。(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时,往往会丧失神志。——狄更斯《游美札记》
人生的戏剧并不在于外界的境遇而在于情感,它是在内心扮演的,或者说在所谓精神世界那个辽阔的天地中扮演的。——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精神和人性一样,是害怕空虚的。为了填满空虚,人性拿爱情填进去;精神往往拿憎恨填进去。——雨果《笑面人》
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意识的崇高,我们坚持。——雨果《悲惨世界》
对事物的简单了解在一个短暂充分的时间内可以做到,但是要通过多少世纪的培养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它们的精神。——泰戈尔《民族主义》
53、创造
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莎士比亚论》
开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许他脚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后穿的一双。——雨果《九三年》
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没有一所大学,能比拥有我们从未使用过其能力的大自然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创造的现实更能包罗万象的了。——《高尔基论青年》
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基《智者》
面临着危机。沿着熟悉的道路走下去,用老一套方式思考,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泰戈尔《戈拉》
从狭小的世界到广大的世界去的路上,是有风有浪的。——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飞鸟集》
天底下什么样的乐趣最高尚?天底下什么事最令人感到得意?新发现!晓得自己走的路,是旁人从未走过的;晓得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凡人从未见过的;晓得自己呼吸到的空气,是人家从未吸过的。——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戈拉》)
在地球上,没有一样东西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被一些人笑得死去活来。——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虽然它在路上的时间是长的,它确是在路上而且来了。告诉你吧,它绝不后退,也绝不停止。——狄更斯《双城记》
他的生命奋发之下,所有的锁链都松解了。这是发育时期的许多剧变之一;昨天已死的躯壳 6 和令人窒息的往昔的灵魂,在发育时期都被强毅的天性撕得粉碎。——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为未来而牺牲掉真理、爱情、一切人类的道德和自尊心的话,那就等于牺牲掉了未来。——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传》
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旧事》
新生物总在替代垂死的、消逝的。死亡,同时也就是新生命的萌芽。——《回忆高尔基》
过去是过去了,没有留下痕迹;但是谁能知道,它真正地过去了吗?未来,我不知道;但是它也是存在着的。——《家庭中的泰戈尔》
薛原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钟爱的一项运动,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体育视作孩子成长的标配,当体育文化在校园里真正扎下根系,体育带来的改变,将在更深层面影响着我们。
寒假将至,不少孩子的寒假计划中都有体育的内容。林林总总的体育冬令营,北方的孩子可以选择冰雪运动,温暖的南方适合开展水上运动,还有丰富多彩的球类项目可供选择……让孩子的寒假动起来,带来的不仅是身心健康和快乐,如果将视野拉开些,不知不觉间,也许映射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童年的记忆里,体育应该是闪耀着温暖亮色的那一块成长拼图。那些被称为“国_”的体育项目,也往往和家庭、学校、朋友有着密切的关联。“60后”“70后”的童年里总有一张乒乓球台,“80后”“90后”的记忆中,常有三大球的身影相伴。就像美国孩子会将棒球看作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欧洲孩子的童年烙印着足球的印记并伴随一生。从体格到人格,运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无数家庭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最终,也融汇进一个民族的筋骨和精神,带来更为深入和持久的变化。
为孩子成长注入体育基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体育应当成为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这不止体现在对体育课、大课间的重视和落实上,也应当体现在对如何度过寒暑假的规划和引领中。在学校体育师资尚有缺口的情况下,合理引入更多社会体育培训力量,使孩子的体育生活更为多元和专业,也是当下切实可行的路径。如今,“小眼镜”和“小胖墩”在青少年中占比高等现象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体育运动这张“药方”是治本之策。
一、整合梳理生活素材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取材十分广泛,选取材料形式丰富多样,表面上看是信息来源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作文命题开始走进现实生活的思想,贴近考生生活,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事,关注人生,强调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高度重视生活积累,及时、广泛、深刻地了解和思考有关时事及其他生活见闻,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激发写作欲望。大考前夕,时间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资源,着力整合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以及由此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生活规律,提炼生活本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合梳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与情感。在大考前复习之余,多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灵,想想那些使你幸福、使你痛苦、使你欢乐、使你忧愤、使你遗憾、使你反思的一幕幕情景。如果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话题,你能够迅速打开自己的心灵,让心中的话化做文字汩汨流出,这样的文字往往是最有生命力、最为精彩的,因为它是你的真情实感。
(2)整合梳理自己身边琐事中的材料。考生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里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有趣味或有意义的事情:街谈巷议、书摘漫议、影视热评、同学辩论等等,将这些现有的素材进行归类整合,考场上随时都有可用的地方。
(3)整合梳理社会时代生活中的典范事例与事件。如“富二代”的炫富、90后的张狂、气候变暖与变冷的争论、重庆“打黑”、春晚现象、南极上空黑洞日益加大、喜马拉雅山雪线上移、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讨论、世界范围濒危动物种类增多等等,并有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与感悟,高考作文时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
(4)整合梳理平时老师评讲过的作文、印发的范文等。这些作文和范文,你已经娴熟于心,让高考作文与自己积累的材料挂钩是十分容易的事。如果在考场上有对路的话题,语言、文思、结构甚至思想内容等都有借鉴的地方。
二、全面关注热点素材
社会与时代热点,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江西卷的“兽首拍卖”等,都是当年的热点素材。考生如果熟悉、了解这些素材,就能在考场上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血心肠,实现与阅卷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作文话题与社会、时代热点的结合不是十分明显,但在文章中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下材料,比用那些被人嚼烂了的名人轶事、古今佳话要亲切得多,也更能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从而拿到高的分数。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新鲜时尚的热点素材就是“鲜桃果蔬”,它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加特别的美味。
如何积累热点素材,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关注新闻,追踪热点。高三学生虽然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常规的课外阅读。但是,即使最忙也要挤出时间,或在早晚睡前饭后,或在课余午休问,浏览一些报刊、收听收看新闻,因为各种媒体——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等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2)寻求评价,记录感触。特别是遇到典型人物或热点、焦点事件,尽可能地弄清事件始末,了解要全面,切忌片面。除了了解各方对这一热点的评论外,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及时记下自己最为感动的细节和最深的感受,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如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例及颁奖词都应熟记在心。201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更应多记多思。这是时事的积累阶段,也关系到素材的鲜活与否,不可大意。
(3)利用资料,分类整理。高考前夕,自己积累的和老师印发的各种素材资料肯定很多,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往往会很差。有效的办法是,对于手头现有的有关重要热点素材的资料,要善于进行分类整理,可按主题分类,如创新、环保、教育、道德、感恩、奉献等,每个主题都准备三至五个素材,字数限定在300至500字,并且最好在每则素材下面都标上运用方向或适用话题等,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三、回顾整合课本素材
身为学生,每天都要和课本打交道,可以说,课本是我们最熟悉的素材来源。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课本中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用心和深入,而且对阅卷人来说,也会觉得格外亲切,从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课本素材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源于教材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化味。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就会给我们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另一方面,教材是考生最熟悉的,易于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考场上材料卡壳的情况下,外无援兵,向课本要素材便是唯一的出路。
回顾整合课本素材,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主题归类,巩固记忆。利用课本素材,就是要在平时多留心积累,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对课文进行分类,哪一篇文章可以用于哪一个主题。这样让每一篇文章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了。以苏教版为例,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因此,积累素材也可以集中进行,如必修四的“我有一個梦想”专题,可以将孔子、孟子、马克思、马丁·路德·金、孙文等人的理想结合起来积累:有些课文中可积累的素材很多,如王勃《滕王阁序》中大量的典故,再如《<史记>选读》中大量的历史事件,都值得认真积累;有些素材可以联系积累,比如《<史记>选读》中李广、韩信、鲍叔等人物的性格、气量等,可以放在一起比照。
(2)纵深挖掘,多向联系。在平时的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课文,要重点做一些“钻探”,这样既有助于掌握理解课文,更有助于积累课本素材。如《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挖掘:一是敢于直谏,是一种执着,一种操守,居其位,必谋其政。二是从善如流,勇于纳涑,是人们对统治者、领导者的期待。三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为民谋福利,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它就会走到人民的反面。四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如果碰到类似的作文话题就可以运用自如了。再如《拿来主义》,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联系“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也可从精华与糟粕角度联系“选择”、“美与丑”等话题;还可从交往交流的角度联系“开放”、“封闭”等话题。
四、掌握素材积累决窍
(1)记住素材关键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学生在运用素材的时候常出现张冠李戴或史实不清的情况,甚至逻辑不通。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对素材的关键内容记忆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点,在记忆素材的时候首先就要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并把它们牢牢地记住,进而通过这些点的连接,将整个素材完整地记住。这些关键点包括:国家(地点)、时代、人物名字、人物经历(这个最容易出错)、结果、涉及到的具体数据等内容。
(2)回避滥熟观点。有些素材容易让人形成既有的思维定势,比如海伦·凯勒的素材,大多数同学在把她写进作文时总是用来证明身残志坚、毅力顽强,可是,如果全面了解海伦·凯勒的事迹,就会发现这仅仅是海伦·凯勒优良品质的一部分。比如,“1936年,和海伦·凯勒朝夕相处五十年的沙利文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地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肓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从这一小段文字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海伦·凯勒青出于蓝,将沙利文老师的爱发扬光大;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进行着爱的接力;沙利文老师居然陪伴了海伦·凯勒五十年,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等等不同于传统认识的观点。由于素材本身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在挖掘观点的时候,应该努力回避滥熟观点,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经典】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作文素材06-02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练习10-22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10-14
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09-29
经典高中英语作文素材11-17
高中语文 议论文素材积累 闻一多11-03
成人高考高中语文复习技巧11-07
高考语文作文现代素材10-2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与11-12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