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睡眠的教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睡眠的教案(共5篇)

科学睡眠的教案 篇1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2、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科学安排婴儿的睡眠 篇2

睡眠困扰问题与宝宝的性别、家中经济条件无太大关联。有专家指出,除了家中睡眠环境因素之外,与宝宝自身的生理状况(如有湿疹或气喘等毛病)、亲子之间互动不良(以不睡觉来反抗父母)等有较密切关系;也有研究报告显示,独身子女有睡眠困扰的比例较高;幼教工作者则指出,幼儿睡眠品质与先天气质有一定关系,先天气质较乐观大方者,通常睡得较好。由此可见,婴儿的睡眠问题与许多因素相关。

睡眠是一个生理过程,依赖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的活动来调节。睡眠的程度不是均匀一致的,而是有着深、浅睡眠交替的过程。平均2~3个小时一个交替期,每晚约3~4个深浅睡眠交替的周期。在深浅睡眠交替过程中,宝宝都可能会出现轻微哭吵、躁动等睡眠不宁的现象。睡眠正常的宝宝能从浅睡眠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但是,有的宝宝睡眠调节功能较差,这时就容易醒来哭闹。

婴儿良好的睡眠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照护,避开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半个月至1个月的婴儿应注意及时喂奶。有的婴儿睡眠时间很长,肚子不十分饿就不会醒。当肚子饿了就咕噜咕噜地吃奶。若是吃母奶就会把两侧的母乳全部吃空,若是牛奶也能轻松地吃掉120毫升。吃完就要小便。当给他换尿布时就显得很高兴,然后又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饥饿、尿布湿了未换,穿的睡衣不舒服等,都会影响深浅睡眠的调节功能。

一般来讲,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 5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夜间可以睡8~10个小时,白天还要睡两小觉。到了1岁左右,夜间睡眠时间大约为10~12个小时,午觉约为2小时。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生长过程中的睡眠特性,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白天要保持孩子一定的兴奋,逐渐建立起睡眠的昼夜节律。但是,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而且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妈妈们也不必完全按照书本上规定的时间要求自己的宝宝。

冬天是婴儿猝死的好发季节,父母应多注意,不要因为宝宝趴着睡较舒服,就让宝宝趴着睡,结果酿成遗憾!

不要认为孩子的睡眠问题是生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对于经常被孩子剥夺睡眠的父母来说,孩子夜里3点钟醒来要求父母讲故事,看起来似乎是亲子之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科学家们提示,这种习惯预示着孩子成人后可能会被失眠困扰

科学睡眠的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植物会睡眠吗?

生:植物怎么睡呢?

生:植物为什么要睡眠?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植物的睡眠。

2、看了课件,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1)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方格里的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你可知道哪些植物需要睡眠?

(生纷纷举手发言:合欢树、红三叶草、花生、睡莲……师随机板书)

四、深入课文,合作研读。

1、自读体会。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睡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并谈原因。

(2)师:在夜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它们奇妙的变化。

看——(出示合欢树变化的录像)

(3)引导学生读:它的叶子由__,在白天__,可一到__,那__好像__,全部合拢起来。

(4)师:让我们自由的去感受一下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吧。(自由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不信,请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娇柔、酣睡”等词语。

(2)指导朗读,小组读,男女读。

2、师:各种各样的.花,睡眠的姿态也各有不同。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说,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他不仅是__,而且还是____呢?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植物也需要睡眠,并且还知道了合欢树等的变化,你能说说你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的景象吗?

2、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讲解。

科学睡眠的教案 篇4

1. 阅读课文,了解蝙蝠、海参及蜗牛等动物睡眠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2. 自读课文,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这些动物的感情。

一、引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2.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它们睡觉的事。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

3.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要睡眠?”“怎样睡眠?”等。)

二、自读自悟

1. 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

2. 课文中讲了动物的哪几种“睡眠”方式。

3. 轻声朗读课文,想想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三、汇报交流

1. 学生汇报自己通过读文了解的知识,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在文中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或让学生相互启发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去理解课文,获取知识。

2.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动物们的关注和爱。

四、拓展延伸

1. 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 小结: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同学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向往,如果大家还有兴趣,请多观察大自然,多关注身边的动物,还可以登录网站去更进一步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将会知道更多自然界的奥妙。

参考资料

☆ 鸟类的休眠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都有休眠现象,但两者的机制截然不同。前者由于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其体温只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当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不适于其生理活动时,动物便被动地处于麻痹状态进入休眠,环境条件恢复正常前不会出眠。而鸟类和哺乳类(恒温动物)的休眠则是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完善而成为对环境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适应。

以鸟类的休眠为例,鸟类的休眠有季节性和非季节性两大类。非季节性休眠是指一天或几天内的某段时间不活动,呈现低体温的麻痹休眠状态,也称日常休眠或蛰眠、蛰伏。这种休眠方式没有季节性,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间。鸟类的休眠多以此种方式进行,尤其是体型较小的鸟(如蜂鸟)。这是因为,与其他动物相比,鸟类单位体重的代谢率较高,小型鸟类的则更高,同时鸟类体内贮存的能源物(如脂肪)又少得多,一旦得不到充足的食物,正常体温就难以维持,生理机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在这种条件下,暂时的蛰眠就成为其渡过难关的重要方式。季节性休眠与季节性的环境变化紧密相关,一般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冬眠)或炎热的夏季(夏眠)。季节性休眠的时间比蛰眠要长,深度要强。

动物休眠最明显的变化是呼吸和心率变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等。鸟类也是如此。鸟类的日常休眠(蛰眠)常常是一种暂时的较浅的休眠,所以体温下降幅度不大(一般维持在30℃左右),呈现浅的调节性低体温(浅低体温),只稍呈昏睡,仍具有相对协调的运动和应答性反应;而在冬眠过程中,鸟类体温可有较大幅度下降,有时低至同环境温度相近或只差1℃左右(深低体温,可维持在5~18℃),此时耗氧量大大减少,呈深睡状态,运动和应答性反应都很弱。这种差异是由于鸟对低体温的耐受性不同造成的。休眠期间鸟类能够耐受的最低体温称为该鸟的致死体温。当体温降至致死体温以下就很难自动复温而导致死亡。

科学睡眠,促进母婴健康 篇5

白天调节好心理妊娠容易引起孕妇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程度愈高,睡眠质量愈差。宋代邵康节《能寐吟》:“何故能不寐,湛于有思。何故能寐,行于无事。”学会自我心理放松,让脑中无念(无思想杂念、想睡觉、恐惧或紧张),心静无烦,“先睡心、后睡眼”,才可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做好保健晚餐应清淡,吃易消化的食物和适量汤类,不宜过多。睡前不要饮水,以免夜间频繁如厕,干扰睡眠;放松精神,避免兴奋因素,如饮茶、酒、咖啡,吸烟,看刺激性强的电视和书,等;避免做恶梦的刺激因素,如紧张、多思、忧虑等;避免睡眠时被外界强光、声音惊醒,身体受凉、热刺激,手置胸部,等。按时就寝,养成睡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睡得香。

左侧卧姿最合理孕妇最合理的睡眠姿势是左侧卧位,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健康生长发育,纠正异常胎位;减少下肢及外阴部水肿、静脉曲张的发生;增加22%的心脏输出血量,减轻胸闷、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即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症状;减少肾盂肾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怀孕28周后更应养成这种侧卧习惯。

凌晨做好分娩准备足月妊娠者容易在凌晨(4~7时)启动分娩,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比白天高,子宫发生收缩的缘故。故足月妊娠者应做好凌晨分娩准备。

醒时保健心血管为调节睡醒周期的心血管功能和血压,凌晨醒时要特别注意:醒后需先在床上躺20秒,然后坐在床上20秒,再将双腿垂放床下20秒,随后下地行走。起床后应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因睡眠时呼吸失水而变稠的血液,加速血液循环。

上一篇:近义词辨析100题答案下一篇:学习李芳事迹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