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共8篇)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 篇1

长郡中学化学高三备课组(08.05.09)

引入:以一个简单计算式说起

从2005年起,容易试题:中等难试题:较难试题3:5:2

80%——基础试题—— 一个简单计算式

高考总分:750*80%=600分

理综:300*80%=240分(我省:04~1.95%、05~2.82%、06~6.76%、07~4.58%)结论: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基础题的回答还存在较大问题

后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回归基础抓重点”

1.回归基础抓重点

(1)回归基础抓教材

① 互动式主干知识读书提纲(5月10日~20日)

②化学考前《掐耳叮咛》(5月21日~30日)

(2)回归基础抓弱点

①形式:小题训练

②内容:化学用语、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实验

(3)回归基础抓答题细节

①细节:“审读马虎、答题片面不规范、学科用语不准确、答案涂写不到位、选择题答案转移出错、概念术语出现错别字”——每一次学生统计

②介绍历年省评卷详案:关键词、得分点

③现场制定评分标准(化学让我再爱你一次)

(4)回归基础抓技巧:速度(限时)技巧、题型技巧、规范答题技巧

2.理综答题先后顺序的两种答考模式

第一种:三科均衡生——理综就是一种——1~31——[66+46+28+10]

第二种:三科不均衡生——先易后难,先强后弱(1~21依序完成;22~31按由易到难

顺序完成)

用时分配参考:

40分钟完成21道选择题正确率95%以上

30分钟完成刚找到的熟悉的大题正确率95%以上

30分钟完成优势学科的大题正确率85%以上

40分钟完成其他学科的大题正确率75%以上

10分钟检查,防止低级错误的出现

3.为学生减负、减压,及时调节学生心理

对联:做一题,会一题,一题改变命运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人生

①降低预说目标和要求

②考前暴露学习或考试中的问题是好事情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 篇2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行3+文/理小综合的高考模式,2009年是由单科到大文大理的第一年,所以要做好2011年高三理综化学备考,首先要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理综试卷化学试题。试题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具有“稳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对今后的中心化学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如第7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第8题考查阿弗伽加德罗常数;第9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第10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第22题考查基本化学实验知识;第23题考查原电池基础知识。

(二)注重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知识贴近生活”的特点。

这几年,随着高中课改范围逐步扩大,高考题也逐步体现“课改”趋势,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注重知识的运用,扩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高考题考得越来越“灵活”,要求考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后,再学会灵活运用,对考生能力要求提高。如第30题是有机化学题,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会灵活应用;第33题是实验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总体来说,因为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第一年,题目不难,且没有考查较怪较偏的知识点,考查的仍然是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几乎没有遗漏。

二、2011年理综化学备考的着手点

通过认真分析2010年的理综化学试卷和认真学习2011年的理综化学考试大纲,我们要搞好2011年理综化学的备考,须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树”。

主干知识以金属元素为例,它的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重要的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转化、制备等。以金属Na为例,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物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制备等,考生都要一一系统掌握,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树”。在复习时,不妨以某物质纵向展开,以组成—结构—性质—制备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同时注重采用类比、类推、归纳等逻辑方法,对知识重新组合,强化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另外,考生要多思、多问、多交流,勇于质疑,展开讨论。

(二)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从高考命题来看,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因此,考生要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需要掌握的技巧、实验用品、器材、试剂,以及实验原理、定理、概念,等等,一一梳理清楚,还要懂得化学实验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实验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例如,鉴别Na2SO3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2. 实验的可行性原则。

实验方案应切实可行,实验条件实验室中能达到,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3. 防倒吸原则。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一般来说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 防漏气原则。

实验中为保证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反应中漏气造成实验失败或环境污染。

5. 尾气回收原则。

反应产生的尾气大多能污染环境,实验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回收,如Cl2、SO2、NOx可用NaOH溶液吸收。

(三)在选择题中要注意“陷阱”。

在中学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纠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大家参考。

1.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分析: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

2.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2.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分析: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A。

事实上,Cu与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在硫酸中仍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NO气体。该题最好写离子方程式计算:

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时按Cu、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2进行,而题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6∶4。显然,H+不足量,按H+计算,生成的NO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因此,该题答案为B。

3. 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例3.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分析:题给的5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共6种,因此易错选项C。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HO-COOH(碳酸)排除,选出正确答案为B。

例4.某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下列基团的组合是()。

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A,氯乙烯水解它只得到一种有机物,所以只选C。

4.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例5.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分析: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0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而掉进了“陷阱”,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例6.(1)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

(2)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析: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2)、(3)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只要仔细审题就会看出问题,(2)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3)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三、其他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的“灵活迁移”,注重能力培养。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弱化了解题特殊技巧,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试题的内容考生很熟悉,入门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并不容易。因此,考生要学会灵活运用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都是比较经典的题目,考生不妨细细研究,这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帮助。

例7.(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30题)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I反应生成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生成化合物V,如反应(1)和(2)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molO2。

(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取I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II与过量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2)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分析:(1)的分子式为C8H8,耗氧为10mol;(2)根据卤代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可发生消去反应,可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可写出结构简式;(4)根据反应(2)可以理解为加成反应,O=C=O断开一个碳氧键,有机物也断开碳氧键加成。由此可类比化合物V的两种产物。

(二)书写规范,表述严谨。

从平时的考试来看,考生在审题、符号的正确书写等方面,容易丢分。因此,在平时复习时,考生就要注意“规范书写、表述严谨”。

比如解题首先是审题,明确已知和未知,然后是分析推理,应用不同思维方法解决所设问题,最后是答题。此外,对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要科学严谨,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表达要准确,书写要规范。

对于简答题,答案不但要准确,而且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题中的基本观点和要求,并用规范的化学术语进行答题。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大胆采用多种方法解答,但应使用规范性语言。

(三)重视强化查漏补缺。

考生要回归教材,不留知识盲点,突出重点难点。如理论部分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电解原理、原电池等。

总之,学生在备考期间除要下工夫夯实基础、掌握知识外,还应该注重考试时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2010年(理综).化学考试大纲,2011.

高考理综化学后期复习指点 篇3

每一位高三毕业生的梦想.要想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可走,却有规律可循,针对化学学科,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当,定会助你实现梦想,下面列举几种方法,供学习参考.

方法一 重视教材 把握主干

高三化学复习,不能仅仅关注高考大纲,应在明确高考大纲的前提下,吃透教材,知道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如何要求的.因为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考大纲是以新课标为标准而制定的纲要,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复习,要准确把握新课标.正如近年来新课标下高考化学试题那样,所有的化学试题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所考查的内容均是新课标的主干知识,没有超出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试题也没有出现偏难、偏怪等现象.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梳理归纳,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要进行再处理.只要能把握课程标准,重视教材,夯实基础,面对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试题,一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成功法则

复习备考要以高考大纲和化学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准,在高考大纲要求的范围下,逐条吃透教材中的知识点,抓住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进行梳理,熟悉知识的落脚点,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从而提高认知水平.例如针对高考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点,要能够编织成为网络,针对这些不同物质间的转化,能够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实验探究等角度认识,如图1所示关于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图1

只要能够将其编织成网络,特别是在高考中解答化工生产流程、有机合成和推断等试题时会游刃有余.

例1 (2014年安徽理综题8)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2I-Fe2++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SO42-+Ba2++3OH-Fe(OH)3↓+BaSO4↓

D.1 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

解析 本题主要是以硫酸铁溶液为载体(涉及的Fe3+离子为中学化学的重点知识),考查微粒共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反应中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等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能力层面上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具体解答如下:Fe3+离子与苯酚C6H5OH会发生显色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Fe3+离子与I-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选项B错误;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Fe3++3SO42-+3Ba2++6OH-3BaSO4↓+2Fe(OH)3↓,选项C错误;根据试题提供的数据,Zn可以置换出0.2 mol Fe,即11.2 g Fe,选项D正确.

答案:D

方法二 限时训练 注重规范

复习备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的训练习题,一般都是经过教师精心删选的有针对性的经典试题.该习题一般要求对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剖析解答,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意,对平时训练题,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才叫有针对性的限时做题,让每道习题做出来都有它的价值.习题训练中,还要注意进行规范训练,仔细审题,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名词术语表达要准确,答题要简洁清晰.每次训练,都要当作高考来对待,做到心态平和,耐心细致.事后通过对错题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反思,防止下次重犯.这样,随着一次次训练水平的提高,必然增强自信心.

成功法则

复习备考时,针对不同知识点一定要有跟踪训练,借助训练题反馈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想成功,重点抓住如下要点.

1.平时习题训练要限时定量,即:平时练习像高考,高考则会像平时.

2.平时养成了限时定量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注意规范答题,这样,在高考时,定会心平气和,静心思考,解答问题也会规范、严谨.

3.对于所做习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都会解答出相关的结论,但是,若限时训练,则会出现一系列的毛病或错误,针对这些不规范的答题问题,要建立错题本,这些错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要学会“究错与纠错”,而且平时还要多看看,防止第二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4.培养化学思想,从化学的视角“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理综试题中常常涉及的化学思想有:守恒思想(如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量守恒等,涉及电解质溶液内容经常考查到该思想);对立与统一思想(解答选择题中最常用到);量变引起质变思想(元素周期律中最常用到,另外,三大强酸随着浓度的不断改变,性质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构与性质的思想(这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在物质结构、性质与用途以及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等相互之间的推断中经常考查到);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学习化学的一般规律时,还要注意一些特例,高考中经常考查到);分类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在一些经典的理综化学试题中均有体现,解答时以化学视角分析解答.

方法三 关注图表 把握规律

每一年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图像、图表多种呈现(如无机化工生产流程图、有机合成推断图、实验图等),考查信息直观清晰.因为图像、图表能够将复杂的语言或自然科学中相关的变化规律简洁的呈现出来,避免了冗长繁琐的语言描述.当然,借助图像、图表,也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对图像、图表的观察、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这也是高考大纲明确要求之一.

nlc202309082001

成功法则

复习备考时,要掌握解答图像、表格、流程图、实验图类问题的解答技巧.

1.坐标图像题 该题型为化学高考中最为常见题型,解题的思维模式一般采用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一看的关键点:①看面,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③看点,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④看量的变化,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及其他条件变化等,要看清楚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⑤看是否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二想的关键点:联想化学规律,联想该试题要考查的化学知识点;三判断:既是依题意仔细分析进行正确判断.

2.表格数据题 该表格常常分布在化工生产流程试题或科学探究题中,特别是考查控制变量思想时最常用表格形式呈现.该类题型解答的关键为:观察、思考表格中数据变化特点,展开联想,得出化学中一些重要的结论.

3.流程图 针对无机化工生产和有机合成流程问题,解答时重点关注原料和产品间的联系,推断时,注意前后物质间的联系和相互提示等.

4.实验图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装置图,分析各实验仪器在装置图中的用途,明确这些实验仪器如何服务实验目标的,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和已有的知识,就可以顺利完成问题.

例2 (2014年安徽理综13)室温下,在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 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解析 本题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横坐标,混合溶液中pH的变化为纵坐标,通过pH数据传感器,借助手持技术绘画出了滴加过程中随NaOH量的不同,pH变化不同的曲线图.知识层面上注重考查NaOH与Al3+反应的过程,能力层面上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接受、吸收和整合能力.选项A中,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a→b段,滴加NaOH溶液,会与溶液中H+迅速反应,溶液的pH迅速升高,Al3+开始减少,选项B错误;b→c段,逐步形成氢氧化铝沉淀,选项C正确;c点之后,氢氧化铝沉淀进一步与OH-反应,d点之后,NaOH开始剩余,选项D错误.

答案:C

方法四 强化实验 注重探究

化学实验考查是新课标下化学高考的重要内容,每一年不仅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还会在化工生产流程或实验设计流程中重点涉及该内容.另外,每一年高考中

还会单独有一道关于实验探究的考题,该命题趋势仍会继续,复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成功法则

针对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关键把握如下要点.

1.对于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备、重点物质的检验与提纯等,要走入实验室,

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学习过程中,

要熟记,它们是其他实验的基础;

2.针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具体步骤描述问题,如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沉淀物的洗涤等等,平时要注意使用规范性的语言,切记使用方言或口头语;

3. 近年来各地的化学试题都比较重视定量化实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化学科学的定量化意识是学科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高三化学学习要注重该思想的渗入,由此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4.关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探究等问题是化学高考的难点和重点,所占分值高,难度大,预计仍然会以一个独立试题形式出现,审题时重点抓住实验条件的选择、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一些重要数据来源及其变化规律等.

例3 (2014年安徽理综28)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图3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3).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表1所示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腐蚀,请在图5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图4图5

(3)该小组对图4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解析 (1)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①与②比较,若醋酸浓度发生改变,则铁粉质量应该不变,即:仍然为2.0g;实验①与③比较,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特点,该实验③的目的应该是研究碳粉质量的不同对反应的影响情况;

(2)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根据图像可以得出,0到t1时刻,气体压强增大,说明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是不断产生气体,此时金属发生的腐蚀应该是析氢腐蚀;t1之后,气体压强逐步减少,说明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步减少,此时金属腐蚀开始逐步转向吸氧腐蚀;腐蚀过程中,铁的电子不断移向碳;氧气在碳表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nlc202309082001

(3)、(4)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应用.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起压强增大的原因很多,提出假设时,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特点,产生氢气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也容易引起压强增大;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氢气)时,可以直接验证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2.也可以间接验证,如排除吸氧腐蚀的干扰,测定压强的变化情况或检测产物中含有Fe2+等说明产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口导气管)

通入氩气排尽瓶内空气

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算正确)

方法五 洞悉题型 关注热点

新课标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稳中求新”,“稳”就是指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和较为固定的题型,“新”就是按照高考大纲所添加的新变化

而做出的微调.高考中若要取得成功,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化学高考的常见题型,并针对高考大纲的新修订,预测可能考查的热点问题.

成功法则

必须熟练掌握高考化学试题考查要点,选择题一般涉及考点有哪些,哪些为高频考点,非选择题中一般会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考查,只有明确了考查知识的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找出有效的复习方法.

例题(2014年安徽理综13) LiPF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PCl5为原料,低温反应制备LiPF6,其流程如下:

已知:HCl的沸点是-85.0℃,HF的沸点是

19.5℃.

(1)第①步反应中无水HF的作用是、.反应设备不能用玻璃材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水HF有腐蚀性和毒性,工厂安全手册提示:如果不小心将HF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2%的溶液冲洗.

(2)该流程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第③步反应中PF5极易水解,其产物为两种酸,写出PF5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④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第⑤步分离尾气中HF、HCl采用的方法是.

(4) LiPF6产品中通常混有少量LiF.取样品w g,测得Li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该样品中LiPF6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含ω、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根据题意,该化工生产过程中是在无水的环境下进行的,而HF在该生成流程中始终保持为液态,在步骤①中,HF不仅作为反应物,而且还充当了溶剂;HF遇到玻璃中SiO2,极易反应,所以该生产流程中不能使用玻璃材质;根据HF的酸性,若不小心沾到了皮肤上,一般可以用NaHCO3溶液洗去;

(2)根据元素的组成特点,PF5水解后的生成物中有两种酸,显然应该为H3PO4和HF;

(3)步骤④,分离固体和液体,一般采用过滤的方法;根据HCl和HF的沸点差异,应该采用冷凝的方法;

(4)设LiPF6的物质的量为n1,LiF的物质的量为n2,根据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可以得出:n1+n2=n 152n1+26n2=w,由此解得n1=(w-26n)/126

答案:(1)反应物 溶剂 SiO2+4HFSiF4↑+2H2O NaHCO3

(2)PF5+4H2OH3PO4+5HF

(3)过滤 冷凝

(4)(w-26n)/126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算正确)

(收稿日期:2016-07-12)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篇4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②取代关系;③氧化还原关系;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3.研究考题,把握高考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4.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

分析近两年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5.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如何有效复习高三化学

1.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表

拿到学校的课程表后,便能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练或课外阅读,晚上几点到几点各安排哪几科学习,每一科目学习上一般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列出来。

每一天所安排的时间和内容都应能兼顾当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兼顾到第二天的新内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证的学习时间,不要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数理化三个学科安排上尽量不要出现隔天安排现象,也不要挤在一起安排,中间可安排一些识记类学科以缓解紧张的思维。订下学习计划表后,能尽量排除干扰雷打不动地执行,学习情绪和学习计划不受学习成绩波动影响。

2.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3.要自信

高三化学三轮复习计划 篇5

一轮

必修一:共计36课时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4课时 物质的量:3课时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课时 电解质:4课时

氧化剂与还原剂:4课时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的多样性:2课时

氮循环:4课时

硫循环:4课时

海水中的元素:3课时

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2课时 铝,金属材料:4课时

必修二:共计31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3课时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4课时 周期表的应用:4课时

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3课时 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能量:3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4课时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物

认识有机物:3课时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3课时 饮食中的有机物:4课时

化学反应原理:共计32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课时 电解:3课时

电池:3课时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方向:2课时

限度:5课时

速率:4课时

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课时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水溶液:3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5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2课时

离子反应:2课时

有机化学基础:共计19课时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认识有机物:2课时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2课时

烃:4课时

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物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有机反应类型:3课时

醇和酚:3课时

醛,酮氨基酸,蛋白质:2课时

结构与性质:10课时

二轮

高三专题:

基本概念,理论:共计50课时

元素化合物:20课时

实验:10课时

有机:10课时

结构与性质:10课时

三轮

大约一个月时间,主要回扣课本,加上定时训练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篇6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

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1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 间

教学内 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 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化合物、碱金属元素

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3讲 铁、铜及其化合物

第4讲 化工工艺流程----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四章 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3讲 硫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的氧化物和硝酸、氨和铵盐

第5讲 化工工艺流程---非金属矿物加工及环境保护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五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2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3讲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与晶体微粒

第4讲 解题技能---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模型和解答技巧 第十四周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2讲 专题盖斯定律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方向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3讲 盐类的水解

第4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第九章 电化学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十一周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热点

第1讲 实验的设计、改进及评价

第2讲 流程设计式实验

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及专题准备人

时间:2018年2月—3月(用时8个周)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屡考不衰)[准备人:纪国君]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第2讲:化学常用计量及解度曲线应用。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第4讲:离子反应。

专题二:化学基本理论(命题集中营)[准备人:文跃] 第5讲: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6讲:化学能与热能。第7讲:电化学。

第8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9讲:电解质溶液。

专题三:元素化合物(各类试题载体([准备人:郭正静 第10讲: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化学工艺流程。

专题四:化学实验基础[准备人:王旭平] 第13讲: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第14讲: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五:有机化学基础[准备人:冉康、谢清清] 第15讲:官能团与性质。

第16讲:有机反应类型及重要的有机反应。第17讲: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第18讲:合成路线分析与设计。第19讲:有机推断。

对第二轮复习的准备工作,在本学期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准备,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同时准备第二轮 复习的备课。由准备人准备好,在第二轮进行之前汇总各位准备人的教案,交给各位老师共享使用。

月考试题出题安排

第一次月考出题人:王旭平第二次月考出题人:文

跃 第三次月考出题人:郭正静 第四次月考出题人:冉

康 第五次月考出题人:纪国君 第六次月考出题人:谢清清

提前准备好试题,该用时有计划拿出试题、答题卡、参考答案。出题要求:按高考样题命题,履盖高考内容。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组

有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安排 篇7

经过第一轮复习,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了,第二轮复习只要多做做习题就可以了。其实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仅是高考复习的一个方面,还应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人崇尚“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练习资料浩如烟海,相似的习题反反复复地训练,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但复习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量的化学概念、性质、用途等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化学思想、化学方法,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对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时,可以“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化合物时可以“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各类衍生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将烃的衍生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光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立好专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充分的回忆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字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第二轮复习我们将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具体安排如下见附表。

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基础。

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考题,把握高考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

分析近两年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 篇8

建水三中 李燕 何学英

2013年理综试卷化学部分题目难度依然保持以往的风格,试卷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包括7道选择题、3道必做大题和选做题部分。题目切入点也比较常规,计算量与去年相当,符合考纲要求,但是由于在选择题和大题中均有所涉及,题目中出现一些不常见概念,容易使考生产生畏难情绪和紧张心理。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选择题

第7题:基础化学知识及常见化学工艺部分的内容。其中,侯氏制碱法是常规内容,在复习中多次提及;氯气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2007年广东化学第5题的变形。碘元素、黑火药属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

第8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常见官能团性质。仅涉及必修化学部分中的烯烃和醇类物质性质。属于简单题,对选做选修五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在新东方的冲刺班中多次强调选择选修三的学生一定要注意。

第9题:考查短周期元素性质和盐类的水解。根据原子序数确定阴阳离子,并判断相应的酸碱的强弱即可。

第10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内容,其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变化,是一直强调的电化学三变化之一。CD选项源自盐类的水解和沉淀转化原理。知识考查范围较广,对学生有一定要求。第11题:典型的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运用Ksp的公式进行计算。只要注意到AgCl、AgBr和Ag2CrO4的Ksp表达式不同即可。在西安新东方高考(微博)化学选择专项班出现过类似题目,考查的几种物质完全相同。

第12题:有机化学的典型考察方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往年一元取代基础上进行变化,相当于考察酸和醇两部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当然也包含排列组合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同分异构体的变式题。与2012年新课标卷12题的出题路线一致,也指明了化学学科的路线:更多的与其它学科结合。C5H10O2的酯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在五一营的课程中出现过。

第13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涉及的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都是基本实验操作。必做大题部分

26题:与去年的实验部分保持一致,继续沿用有机物的制备原理,结合基本实验操作中 1的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规的转化率计算,属于常见题型。此题只要注重平时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难度不大可以得到满分。

27题:以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化学知识,显示出化学学科降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核的比例、提升化学原理考核的新趋势。此题包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在新东方的春节营课程中多次强调锂电池的相关内容。

28题:以二甲醚的制备为背景材料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知识,与往年相比难度相当。考查内容与去年相似。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相关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往年不同的是出现了学生比较陌生的能量密度计算。此题在西安新东方化学二轮复习曾出现过相似的题目。如二轮复习专题六的第10题中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选做题部分

36题:化学与技术比较简单,其中基本操作、工艺流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考点。

37题:我们学校不学

38题:有机化学推断考查内容比较常规,题目中所给突破口非常明确,考查内容也是常规的物质名称、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属于比较容易拿全分的题目。

从整套试卷讲,本套试卷是一套难度中等偏上,但区分度强,灵活度较大的试卷。从这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2014年高考中化学的命题趋势:将会继续加大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着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也将会继续保持有机化学的考查。所以在2014年备考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注重双基,注重学生。

二、2014高考复习备考计划

(一)、脚踏实地,狠抓“双基” 提升能力

目前学生的状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体,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地方更应着重理解,同时加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的反复记忆,以便高考时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基础知识

进行应用。复习要针对理综高考化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以无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代表和反映有机烃与烃的衍生物官能团衍变关系的推断题,训练学生用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提高推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做到:

1.适当降低教学起点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是很差的,进入高三后,学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为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内化为良好的自主学习之风,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适当降低教学的切入点,不赶课,适当“牺牲”一些进度,循序渐进的分层达到高考的要求。因此第一轮复习我们是依教材分章节进行,一轮复习中做到不留死角,做到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准确”,对基础理论知识要“理解”,对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强调“识记和联想”,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而严密的知识网络。在进行深化基础,全面整合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必要的重复强调、板书演练、讲授时的音量、明显的放慢语速等,甚至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课本内容的复习,要求他们来时不仅要带上教材,更应该认真归纳巩固教材内容,遇到不懂的东西应及时阅读教材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五年来的高考题。

2.对主干知识的讲解要细,要全面,更应重点明确

例如,在《金属化合物》一章的复习中,应突出Na、A、lFe的化学性质,Na2O2的结构和

性质,NaOH、Na2CO3、NaHCO3、NaCl(氯碱工业)等内容;有机物在复习时应注意抓结构、抓

代表物、抓规律、抓特征、抓同系物,在过好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关、有机化学中“五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关的基础上,突出“四位一体”,即抓“纲”——抓官能团,找“线”——掌握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链,记“点”——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带“面”——即在熟练掌握各主要代表物官能团和主要反应的基础上,能结合同系物的原理加以应用,类推到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上,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宜太深太难。

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等理论部分的复习,要选好练习题,大胆删去偏、繁、难的内容。高考化学的命题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教师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

(二)、适当降低训练难度

坚持分层训练,坚持单元过关。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才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过关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只是认知水平,通过一些补偿考试、回诊、督促记忆等方式,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应用的能力。每次月考都要进行补偿考试,及格率要求大20%以上。

(三)、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一是注重反思,对以前自己做过的题应重新拿过来看一看,“题不错二”。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命题考的知识点,答题方法和思路,错的原因等。二是注重细节,在审题方面很多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可惜,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答题规范化,如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的书写规范。考生在研究大纲时,要注意“了解”、“理解”、“熟记”这样的要求。这对考生掌握高考方向很有帮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高考命题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要注意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3——5年的命题周期。由此若对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

(四)、用好“两纲”及“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化学高考复习有据可依。《教学大纲》、教材,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已经明确地向考生传出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我们的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引导学生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认真研究“两纲”及“说明”,教师应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上一篇:让爱永远住我家作文下一篇:端午节古诗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