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第七章练习题(共6篇)
第二环节 易中有难,难中有易(4易、4中、4难)易:
1、最低的就业年龄为多少周岁?
答案:16周岁
2、工资支付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1)协商同意原则(2)平等支付原则(3)紧急支付原则
(4)依法支付原则
3、标准工作日员工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小时,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连续休息()天。
A4小时,30小时,2天
B8小时,35小时,1天
C7小时,40小时,2天
D8小时,40小时,1天
答案:D4、休息休假的种类包括()(多选)
A 工作日内日的间歇时间B 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C 公休假日D 法定休假日
答案:ABCD
中:
1、在就业保护中不得歧视哪些人?
答案:妇女、各民族劳动者、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农村
劳动者
2、哪些是不得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多选)
A 加班加点工资B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C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D贴补伙食、住房的非货币性入
答案:ABCD3、工作时间法规包括哪些?
(1)标准工作日、(2)缩短工作日、(3)不定时工作日、(4)综
合计算工作日、(5)弹性工作时间、(6)计件工作时间
4、最低工资的法律含义是什么?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
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难:
1、病假期间工资按标准支付病伤假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
标准的();安排劳动者()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
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将正确的选项选入正确的括号内)
A延长工作时间B法定休假日C 80%D休息日
答案:CADB2、根据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一
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
()天,已满20的,年休假()天。
A5天,7天,10天B7天,10天,15天
C5天,10天,15天D10天,15天,20天
答案:C3、企业在哪三种情况下可以再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适当的扣减工
资?
答案:(1)劳动者由于本人不努力没有完成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扣
工资,但所生不能低于最低工资;
(2)劳动者由于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
人单位可以扣减工资,但扣减工资的比例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可
以逐月扣除,最后累加;
(3)劳动者请事假,工资相应可以扣除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工作
日对应的工资。
4、探亲假,即劳动者享有的探望与自己分居两地的配偶和父母的休息时间。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
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天;
两年探亲一次的,假期()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
加一次,假期()天。
A10天,5天,10天,10天
B20天,10天,20天,20天
C30天,20天,45天,20天
D30天,30天,60天,30天
答案:C
第三环节万箭齐发(8个)回答“是”或者“不是”
1、工资是不是可以用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不是)
2、年终奖是否属于工资的一部分?(是)
3、不定时工作日是否应履行审批手续?(是)
4、综合计算工作日是不是不应该履行审批手续?(不是)
5、部门主管在放假前安排下属在长假结束后提交某项工作成果,手否属于加班?(是)
6、法定休假日是否是带薪休假?(不是)
7、工资内是不是包括津贴和补贴?(是)
8、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是有加班收入。(不是)
第四环节 釜底抽薪(2个)
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法规有哪些?()(多选)
A安全生产责任制B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C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E安全卫生检查制度F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答案:ABCDEF2、对年终奖是否属于劳动报酬且员工离职后是否有权活的年终奖进行解答并且加以分析。
答案:年终奖是奖金的一种,奖金是工资总额组成部分。该奖金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的劳动报酬。劳动法并没有规定公司必须给员工发放年终奖,要看用人单位是否有关于
薪资奖金方面的具体规章制度,是否规定了年终奖不属于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没有特别约定,年终奖一般被认为是工资的一部分,属于劳动报酬。
第五环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个)
1、无故拖欠工资的,除支付拖欠工工资外是否还应支付25%额外经济补偿金?()
A:是B不是
答案:A2、我国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做了专门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哪四方面?()(多选)
A最低就业年龄的限制B禁止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C定期体检D实行登记制度
答案:ABCD3、以下不能包含在工资里的是()
A 基本工资 B 奖金 C抚恤金 D提成答案:C4、支付工资的原则一下不对的是()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速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从去年开始,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 对全国化工企业管理的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评审工作。经化工企业管理协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定, 在申报的化工企业管理成果中, 有八项被评定为第七届全国化工行业级管理创新成果。其中一等两项、二等四项、三等两项。这些成果在本届创新大会已公布。其中,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的《心力管理众志成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实现“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获得一等奖;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的《创新农化服务领跑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基于供应链变革的降本增效管理》、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的《推行电子商务加快市场信息化》、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获得二等奖;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推进持续改进提升运营质量》、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安徽采场的《基于作业管理的精细控制》获得三等奖。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王印海为大会作了题为《总结经验、加快步伐, 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主旨报告。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秦志强为大会致辞。他强调, 召开企业管理创新大会, 发布并总结表彰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考察和推广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独特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 正是为了和大家一块儿共同研究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面前, 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引导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逐步走出困境, 步入良性、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坦途。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向与会者介绍了该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
大会同时对2013“中国知网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发展与服务网络大赛优胜单位和个人颁发了礼品、纪念奖品和获奖证书。
为了有效地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创新发展的自觉性, 加速技术与管理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2013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联合同方知网 (北京) 技术有限公司、《化工管理》杂志社有限公司、全国化工节能 (减排) 中心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单位, 共同组织了2013“中国知网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发展与服务网络大赛。大赛以“创新发展—化工人的中国梦”为主题, 广泛发动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基层员工, 全面征集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科学的构想和建议等。大赛得到积极响应, 300多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事业单位近千人报名参赛, 提交成果和论文近二百篇。
石油和化工行业首届知网杯创新发展大赛十个奖项:其中“优秀管理创新成果奖”10名, “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0名, “优秀管理/技术论文奖”10名, “专业知识检索能手”10名, “优秀组织单位奖”10家, “优秀组织个人奖”10名。同时还评选出“推荐期刊奖”、“推荐文章奖”、“个人推荐奖”、“最佳撰稿奖”30名。
从四月初开始, 第二届 (即2014) “中国知网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发展与服务网络大赛即将拉开序幕。希望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 学习先进单位经验, 广泛发动群众, 认真做好参赛项目的征集、整理和推荐工作, 使网络大赛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发展。
同方知网 (北京) 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学东在大会上表示, 去年下半年, 为了推动石油化工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创新, 按照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的总体部署, 同方知网与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化工管理》杂志社等联合举办了“‘中国知网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发展与服务网络大赛”, 得到了化工企业职工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比赛, 依托中国知网的海量文献和信息服务手段, 为化工企业和职工提供了文献检索、下载的免费服务, 提供了相关技术信息、创新信息的分析挖掘工具, 为企业职工学习和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 开展创新性研究与论文写作创造了快捷、便利、科学、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条件。300多家企业的近千名职工参加了活动, 使用文献近16万篇, 收到了近200家企业、500多名职工的创新成果和论文, 其中化工行业内论文100多篇。根据数据统计和专家评议, 有10家机构和50名个人获奖。
刘学东还表示, 根据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的计划和要求, 同方知网将不遗余力地继续办好大赛, 并在三个层次上做好下届大赛工作。
一是继续在文献检索使用上提供良好的服务, 保证参赛职工能找到所需的、实用的、高水平的文章;比赛要分步、分类型实施, 扩大覆盖面。
二是要针对企业重大主题提供专门化的服务, 例如,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等等;要对企业实施各类项目、申报国家和地方的各种项目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社区护理学
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一、A1
1、④对于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隔离、治疗患者
B、发现、治疗带菌者
C、接触者预防性服药
D、切断传播途径
E、疫苗预防接种
2、④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要求
A、发现后12h内上报
B、发现后24h内上报
C、在城镇发现后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h D、在城镇发现后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 E、正在城镇发现后1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h
3、④下列关于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自我防护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
B、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的坐式马桶
C、不到消毒不彻底的理发店理发
D、到重视消毒的医院和诊所拔牙、打针等
E、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4、④在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各项原则中,管理传染源的最好措施是
A、接种卡介苗
B、做好结核病人的登记管理
C、加强消毒隔离卫生制度,禁止随地吐痰
D、有效化学药物治疗已患病者,特别是开放性病人
E、加强社区宣传,避免家庭接触传播
5、④某社区护士在给一HBeAg阳性的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最为重要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用酒精消毒
B、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C、接种乙肝疫苗
D、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
E、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二、A3/A4
1、④患者男性,40岁。全身起红斑、手足心起褐色斑点1周,不痛、不痒。体检阴茎末端包皮与冠状沟连接处可见一指甲盖大瘢痕,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梅毒。
<1>、感染梅毒后第一期皮肤病变出现的时间是感染后
A、3日
B、1周C、3周D、5周E、8周
<2>、本病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红霉素
第1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C、四环素
D、螺旋霉素
E、甲砜霉素
<3>、不属于社区护理管理中对梅毒传染源管理的措施是
A、做好患者的登记报告工作
B、要求患者治愈后1年内定期复查和随访
C、妥善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严格消毒
D、要求患者未治愈前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E、要求患者避免妊娠
2、④患儿7岁,高热体温40.5℃,昏迷,抽搐,四肢厥冷,血压60/38mmHg,肛拭子取便镜检为脓细胞、红细胞(+)。
<1>、应考虑该患者为
A、细菌性痢疾
B、霍乱
C、钩端螺旋体病
D、阿米巴痢疾
E、伤寒
<2>、不符合该疾病致病微生物特点的是
A、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B、在外界生存能力较差
C、主要流行菌群为B群
D、可产生内毒素
E、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3>、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隔离患者
B、发现并处理带菌者
C、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
D、接种疫苗
E、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3、④患者李某,女,32岁,反复腹泻半年,3天前又发作,大便黄色稀便,带脓血,每天8~10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医生诊断为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1>、预防菌痢的重要措施是
A、隔离及治疗现症患者
B、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服用减毒活疫苗
E、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2>、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3>、下列社区护理要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A、患者的粪便应消毒后才可倒掉
B、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C、饮食以高蛋白、多纤维的饮食为宜
D、患者的食具、便盆应单独使用
E、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三、B
1、④A.城镇应于1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 B.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 C.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 D.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发现艾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2>、发现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3>、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4>、发现乙型肝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B、C、D、E、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而言,消毒和消灭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故正确答案是D。
第3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9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现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以网络直报或者传染病报告卡方式报告。故正确答案是B。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90】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性病的种类多,不可能有哪种抗生素对所有的性病都有效。病毒引起的性病(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使用抗生素根本无效。其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故不正确的选项是E。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9】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型肺结核的病人,痰中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具有传染性。管理好传染源的最好措施就是发现已患病者,特别是开放性病人,给予彻底的治疗,以切断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的传播。故正确答案是D。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8】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该护士属于暴露于HBV的易感者,一方面可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另一方面可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获得主动免疫,故正确答案是E。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86】
二、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期梅毒的皮肤病变为硬下疳,潜伏期为2~4周。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5】
第4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梅毒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6】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生活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未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以免生殖器充血使病情加重、自身扩散和传染给性伴侣。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7】
2、<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患儿表现符合中毒型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中毒型以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毒血症症状,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而肠道症状轻,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该疾病致病微生物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G-杆菌,主要流行菌群为B群,可产生内毒素,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2】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管理、检查和治疗带菌者、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43】
3、<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菌痢是消化道传播疾病,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因此广泛宣传细菌性痢疾的传播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7】
<2>、【正确答案】 B
第5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社区护理学 【答案解析】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8】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菌痢患者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开始一两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米汤、蛋花汤等。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故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该题针对“[新]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60479】
三、B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甲类传染病、SARS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77】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79】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流行性腮腺炎属丙类传染病,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81】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乙类传染病中除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社区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7682】
力
基础知识
1.物理学中,力是的作用。
2.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或
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
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手是
物体,课桌是
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
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6.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_______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
_____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则把力作用到__
___点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7.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反映在:①物体由静止
或由运动
;②物体运动由快
或由慢
;③物体运动
改变。
课堂练习
1.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
_的。
2.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对杠铃有
方向的作用力,以杠铃为研究对象,_______是受力物体,_______是施力物体;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______是受力物体,____是施力物体。
3.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
也受到的作用力。此时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
物体,墙是
物体,此现象说明。
第4题图
4.如图(A)所示表示:是足球运动员开出角球,队友上来冲顶,球被对方守门员鱼跃接住。三个运动员对球都有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足球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如图(B)所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
5.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C、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D、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飞机的起飞过程
B、在圆形轨道上的物体做快慢不变的运动
C、在水中匀速下沉的石块
D、汽车在公路上慢慢地停下来
8.用绳系着水桶,手拉绳从井中提起水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手
D、绳
9.划艇比赛的运动员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划动木桨使船快速前进的力是
A.水对船的作用力
B.人对木桨的作用力
C.木桨对水的作用力
D.水对木桨的作用力
能力提升
1.手提水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手也会感到疼是因为
对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表明。
2.穿着溜冰鞋的小孩用力推墙,会感到墙在推地,这表明
;同时他由静止向后运动,这又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当人坐在沙发上时,发现沙发陷了下去,这一现象表明。
3.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
对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
对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
4.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5.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
发生改变。
6.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7.29、如图3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4中A、B、C、D所示的性变,如果力F1=F3=F4>F2,那么(每空1分,共6分)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图
和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图
和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和图。
8.竖直抛出的物体,被地球吸引而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物体和地球并没有接触,这说明
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 10.在下面图(a)、(b)、(c)所示的三个情景中,其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选填“(a)”、或“(b)”];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5.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6.()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7.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10.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1.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1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3.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14。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5.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7.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8.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23.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24.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5.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 2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7.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3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3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3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3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 D.教科书 3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6.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39.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 程评价 4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 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41.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42.关于新课程的理念说法不科学的一项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4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44.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4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4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7.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8.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要-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49.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5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________。 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________。 3.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________。 4.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________、对学科的研究。 5.在泰勒“课程原理”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6.杜威的学生________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7.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________型课程。 8.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 程。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____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_______。 11.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________课程。 12.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3.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_______和成果评价。 14.________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________性和发展 性。 1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________、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7.拓展课常常以________的形式出现。 1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________的形式出现。 19.课程文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________。 2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_______等。 21.教科书是________的具体化。 2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教学大纲、教科书。 23.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________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24.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________式和螺旋式。 25.我国小学课程设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________为最终目的。 26.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________三方面的影响。 27.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 28.评价________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2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_模式。 30.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31.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________为依据。 32.________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 33.小学教育是________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专业教育。 3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________、基础性。 35.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 36.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________。 37.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__模式、CIPP评价模式。 38.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 2.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3.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现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6.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7.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是什么? 8.小学阶段课程性质的特点是什么? 9.教科书有哪些作用? 10.教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教科书? 11.简述当代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2.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3.课程计划对教师有何指导意义? 14.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15.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 16.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论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作用。 3.试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4.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 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C4.B5.B6.D7.D8.B9.D10.D11.C12.A13.A14.D15.A16.A17.A18.B19.D20.A21.D22.C23.C24.C25.C26.D27.A28.C29.A30.B31.A32.B33.B34.A35.A36.B37.C38.C39.B40.D41.C42.A43.C44.A45.A46.C47.C48.A49.D50.D51.A 二、填空题 1.课程2.课程的改革3.课程理论4.对社会的研究5.确定课程目标6.克伯屈7.研究8.基础9.知识性10.儿童11.潜在(隐性)12.教科书13.过程评价14.课程计划15.基础16.国家课程17.选修课18.特色课19.教科书20.周学时2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2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23.本文部分24.直线式25.培养目标26.基础因素27.基础性28.教学活动29.目的游离评价30.课程评价31.科学的分类32.课33.基础34.普遍性35.课程的设置36.生理适宜原则37.目的游离评价38.目的游离评价 三、简答题 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对其含义应做如下理解:首先,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其次,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再次,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3.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其中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教育目标:泰勒认为目标的确定须以广泛的教育哲学为指导原则,主张通过三个来源来确定,即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生活和学科专家的建议。(2)选择学习经验:所选经验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助于获得各种知识的原理、原则、实验、事实等;有 益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态度和兴趣。(3)组织学习经验:学习经验的组织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后一经验须在前一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和深化;注意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4)评价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经验包括教育方案实施前、后的两次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作恰如其分的解释。 4.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种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元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5.(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6.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将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的基本要领、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7.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课程设计的意义:(1)从课程设计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或教育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2)课程设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8.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普及性。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2)基础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应注意不断地把新知识变成基础性知识。(3)发展性。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4)可接受性。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9.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其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针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10.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的关系,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使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4)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6)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在一边,单纯地记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11.小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体现出如下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课程设计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地方教育部门在地方课程中可以决定学习领域与课时的比例分配,学校课程中学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12.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包括几个部分:(1)教学科目的设置。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2)学科顺序。要按规定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3)课时分配。应据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它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13.课程计划对教师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一是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教学和其他活动的要求;二是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四是综观学校教育、教学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14.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既体现基础性,又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关系,既精简内容,又增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6)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和全面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15.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正确实施课程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课程评价对象应多元化。课程编制(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等)、学生、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都应该是评价对象。(2)课程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课程评价主体应以教师为主,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包括课程专家、学生、行政人员、家长等。(3)课程评价标准应多元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由于各地各校的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制订评价标准应该注意既把握整体水平,又必须能体现各自的进步。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等很多方面,在评价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任何两个学生之间在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确立评价目标和标准时应适当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别,才是公正的评价。(4)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应多元化。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自评与他评的结合。 16.(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四、论述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1)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作用在于:①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有可能统一各个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的质量。②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内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和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③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④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作用在于: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的最大作用。②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③有利于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④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整个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3.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的关系如下: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区别。①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②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课程等,都属于拓展型课程。③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的联系。①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基础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从而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教师的教学。③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基础型课程层次较低,但要求很严,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层次较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这两种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进基础课程的教与学。④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正是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1)这个学校的活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①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杜威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特别强调游戏、活动作业、手工等对儿童发展的意义。②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③对活动课程的评价:活动课程强调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 (2)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芝加哥试验以及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上,可以借鉴其有利方面来改善我国的课程结构,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理念。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摘要:<正>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论坛,于2016年9月11~13日在成都市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了讲话。焦红指出,医疗器械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坚持以人民健康 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论坛,于2016年9月11~13日在成都市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了讲话。焦红指出,医疗器械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形成医疗器械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本届论坛紧扣“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保证临床数据真实可靠”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国内外专家围绕监管和产业热点问题分十余个分论坛进行交流,如医疗器械创新技术与产品论坛、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论坛等。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和技术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解读,国内外医疗器械监管、技术部门和产业界的专家对各国医疗器械法规和新产品新技术信息进行了交流。该论坛促进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国际化作出了新贡献。 【项目管理第七章练习题】推荐阅读: 工程项目管理习题答案07-10 《财务管理》项目投资 习题概要07-03 06建造师考试指导之项目管理复习题十一06-08 安徽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项目05-28 范围管理项目管理07-02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06-21 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制度06-29 二建项目管理07-02 项目管理作业09-20 项目管理师11-12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范文模版) 篇5
项目管理第七章练习题 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