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推荐8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1

考前思考题

实行闭卷考试,本专科通用。考试内容包含论述题2道,简答题4道,材料分析题2道。其中论述题、简答题来自下面的20道思考题中(主要从前14道题中选择),2道材料分析题分别涉及中国梦和2013年习奥会内容。

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 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巨大贡献?

6.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7.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8.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0.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8.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2

众所周知,自从2004年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在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认真思考并以实际行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增强其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简称“05方案”)。同时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统一组织专家编写新教材,并将这一教材建设纳入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研究工程”。2006年,新教材出版使用。在新方案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争议最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所规定使用的名称,可是没有多久就被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了《概论》二字。党章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即使要改,也应该是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或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才对,而不是现在这个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无论是名称,还是内容,始终是一个“拼盘”,没有很好地体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大学生不是中小学生,仅仅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问题是不够的,应该懂得党和国家的“德治”和“法治”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应该将此书定名为《道德与法律》或者《道德与法律修养》或者《德治与法治》,而不是现在这个名称。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而言,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确定并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文件形式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尽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我们的党章和宪法都还没有正式修改,怎么可以仅仅根据报告的提法来修改书名?前面的“基本原理”由于是根据某个所谓专家的讲话修改的,因此,这次《概论》的书名就可以根据胡锦涛的报告来修改,似乎是很符合逻辑的。但事实上,前面的“基本原理”修改时没有遵守党章或宪法的提法,这次《概论》改书名也就不必遵守党章或宪法的提法了。我们认为,教材编写组2008年就起把该书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有失偏颇。如果原教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的观点没有问题,那么这本教材就完全可以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最好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二、《概论》教材是否必须年年修订

教材之所以为教材,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科学性、教育性,更重要是因为它具有相对稳定性。教材到底是每年修订一次,还是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概论》这门课程开设以来特别是该教材出版使用几年来,编写组先后根据情况变化对教材进行过多次修改,其中仅2008年就修订了两次。据说这次修改,一是按照中央要求,将课程名称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二是适应课程名称的变化并吸收了有关专家对第二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此次修改又增加字数近1万字。2009年5月又分别对教材进行了一次修订。2010年上半年,又修订了一次。尽管进行了这么多次修订,但该教材始终与教学实际尤其是与教师们的期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第一版,还是修订版,还是再修版、再修新版等,《概论》教材都始终只注意了它的所谓权威性、全面性、政治性、及时性,无法有效体现真正意义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稳定性。教材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和比较成型的东西,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的东西。至于每一年党的中央全会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有关重大方针政策,一是可以编入教学参考资料,二是编入有关辅导资料等,留给教师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时再作补充。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要体现教材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另外,《概论》教材年年修订,也不符合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理念。

三、《概论》教材是否一定要体现整体性

许多专家曾对这部教材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评价,我们不否认它的应有价值,但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讲,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我们认为,现在这个教材,实际上只注重了每一章自身的内容和逻辑,而没有注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以及全书的逻辑关联,我们主张,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本教材的主体,但每一章都应该冠之以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基础性,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概论》教材不同于专业教材,更不同于专著,可以不完全考虑其整体性、完整性,应该考虑其是否一定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更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客观实际的教与学,同时兼顾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兼顾高等学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事实上,《概论》课教材有些内容可以不列入,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军队国防建设理论、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可以放到《形势与政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等,可以列入其他教材中。从目前的《概论》教材来看,虽然强调要体现整体性和完整性,但基本未能很好实现当初整合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目的。一本教材,只能一个体系,现实的这一本教材从形式上做到了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但实际却未能很好体现出这样的效果。有一种“大拼盘”之嫌疑,难怪社会上有人说,这样的教材纯粹是一种“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研究工程’化了的味道”。教材要注重体例,《概论》从名称上看,应该主要是讲理论。可是事实上,现在的教材到底要讲什么?不是十分清楚。

四、分析具体“章”

一本教材,要尽可能紧紧围绕教材主题展开,“章”是教材的最高体现形式。事实上,从教材现有“章”的标题来看,十五章的逻辑思路很不一致:“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都分别使用了定语。其他各章却没有。“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等,标题上要么有“理论”、要么有“构想”等名词,其余各章却没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标题上要么有“建设”、要么有“构建”等动词,其他各章却没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等,标题上都有“和”字,表明这一章的内容是复合型的,至少是两个内容,其他各章却没有。在这门课程上,我们认为既然整本书都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因此,教材设计中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在“章”标题上再叫什么“理论”,要不然每一章都应该冠之以“理论”。不能一些章冠名,一些章不冠名,不能厚此薄彼。从“章”的结构来看,也很不合理:有的章(1章)共五节,如第一章;有的章(2章)共四节,如第八章、第十二章等。大多数章(10章)共三节,然而第十一章、第十三章却只有两节。有的章,其内容有40多页,而少的章,其内容却只有19页。布局非常不合理。其实,每一章控制在三节就可以了。

五、分析具体“节”

从节标题来看,其思路也不一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章下面的节标题,都是教材编写者们自行改造或加工而成。后面各章下面的节标题有的严格按照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或党的有关文献中的提法等表述,有的又根据教材编写者们自己的理解来表述,很不一致。同一章中的节标题也不遵守同一逻辑思路:第一章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与第五节在目的设置上不一致,逻辑结构不统一。原教材的这种设计明显有问题。原教材这三节分别讲述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材第五节的科学发展观部分,其一,科学发展观只讲“形成”,不讲“发展”;其二,科学发展观只有“主要内容”,没有“科学体系”;其三,科学发展观只有“指导意义”,没有“历史地位”。这似乎根本不成立、不正确。现在我们主张,将原教材的这三节统一合并为一节,题目调整为: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把节标题改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第二节的逻辑思路一致起来,下设四个目,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八章前三节和第四节的标题,逻辑思路不一致,事实上是可以一致和统一的。第一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三章等,或在节的标题上,或目的标题上都体现了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可是其他章节要么只是在内容中体现,要么根本就不体现,很不一致。节标题与下面的目不吻合:第十一章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下三个目,没有一个目能够回应这一节的标题。这一章的第二节也是这样,标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其下的两个目:一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个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节与目的联系不十分紧密。实际上可以把有关第八章的第四节等内容结合起来。节与节之间的内容没有很好整合,明显有重复等情况。

六、分析具体“目”

从《概论》现有教材中“目”的标题来看,其思路也不一致:除章、节外,总共138个目,有85个目都是编写者们自己拟定的,占61.6%。如第一章除第一节的第四个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用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提法)外,其余十五个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都是编写者自己拟定的;第二章除第三节的四个目外其余两节的四个目都是编写者们的表述;第三章三节的七个目,全都是编写者们自己的表述;第四章三节的六个目,除了第一节第一个目属于文献语言外,五个目都是编者自己拟定;第五章除第三节的四个目是文献语言,其余的两节四目都不是;第六章除第三节第二目是文献语言外,其余七个目都不是,而是编写者自己的语言;第八章除第一节第二目不是文献语言外,其余六个目都是文献语言。除章、节外,总共138个目,有53个目(占38.4%)则完全是将党的有关文献中的提法使用上来,没有加以任何提炼。……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要不然,也应该尽可能都使用文献句子,所有的都一样。另外,全书包括章节在内共200个标题,有173个标题占86.5%都是编写者们自己提练过的,没有使用党的文献陈述句子,只有27个标题占13.5%没有经过编写者提炼,使用的是文献陈述句子。有的目的标题字数太多,长达30多字,而有的却只有6个字。表述内容的思路不一致:有的是编写者们自己的表述,有的是按照党的经典文献语言表述。理论内容观点,有的是用历史过程或实践来说明,有的就是理论自身的构成,思路不一样。

七、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应该要分开,比如,第八章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原理》中讲了,《概论》中就可以不讲或少讲。《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也应该分工明确,像《概论》的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的第一目“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等,与《纲要》的第八章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等就应该注意区别和分工。《概论》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等,就应该和《纲要》的“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分工。有的标题在两本书上都几乎一样,这怎么叫分工?在《纲要》中讲,《概论》就不需要再讲。《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和有效的分工,第十章中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在《基础》中就有所体现。

事实上,无论如何,只有将这样的一本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才会达到编写教材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真正目的。那么,究竟如何将这样的一本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我们这几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思考、探索和尝试解决,到如今我们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目标,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比较自如地体现了该门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又让学生感觉不是照本宣科,能够“逼迫”学生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等。

摘要: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 教材出版使用以来, 已经多次修订, 每次修订都有很大改善, 促进了教学的改进, 同时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以达到尽善尽美。为此, 笔者斗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以就教于相关专家, 期望能够促进教材的进一步修订完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3

教学之社会调查要求和题目

基本要求:

1.分组:4至6人为一组

2.选题: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性,关注和捕捉那些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选题不宜过宽过大,宜小题大做,并要考虑可行性;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专业内部不可有重复选题;另外,最初选题时,每组至少选择2个题目,在周日(3月17日)晚前交给学委。(同时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本组名单发给学委)

3.报告:有独立见解;有新的构想和创意

社会实践学时:

大概在14、15周结束(历时很长,很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每组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3000字。组队—选题—定题—撰写提纲—开展调查—撰写报告

对质量高的调查报告学校进行奖励,颁发证书并汇编成册 成绩评定:

分优、良、中、合格及不合格五个等级

(被评为优的小组,要制作ppt,并上台演示)

注意:

此次社会实践要求同学们真正地进行社会调研,不是单一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撰写报告的依据主要为社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要求自

己设计题目,设计完成后可以发给王军老师(毛概老师),请他评定。(近期,我们的工作就是组队、选题和定题,完成后,再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下一步作业。)

附:王军老师邮箱 tigerjj520@qq.com

以后会给大家调查报告的范例以供参考,老师也会在课堂上演示优秀ppt

调查问卷要进行设计、定题、取得数据、分析数据等过程,调查范围要足够大,有广泛的代表性

有疑问的同学请及时与班长或学委联系

选题参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当代青年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看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三大作风之间的关系

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5.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6.武汉科技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经验的调查

7.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8.“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调查研究

9.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0.城乡收入差距调查研究

11.湖北人民生活水平调查研究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性调查

1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型典型调查

14.市场调查:家乡人想要什么样的家

15.小康社会建设中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研究

16.小康社会建设中城市贫困问题调查分析

17.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调查

18.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19.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20.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1.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22.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3.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24.充分发挥当地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的思考

25.从“超女”、“快男”等标志性的大众文化现象中,思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26.对校园公共设施破坏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7.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28.从大学生村官现象看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实践

29.近年,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30.市民对台海局势的看法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4

1、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吗?为什么?

答:在我认为呢,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内容并不吸引我,讲的都是些思想理论,虽然很重要,但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而对于这门课程是否感兴趣,这要看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如何,如果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就如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对着天花板讲课,自个讲自己的,来上这课根本就是浪费青春。但换另一种方式上课,如上《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老师采用互动式教学,脱离课本讲授,评判性陈述历史,课堂有趣轻松,我就特喜欢上这课。

3、你对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建议?

答:

1、互动式教学,给学生自主思想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内容不限定课程内容,可发表对社会热点等的评论。

2、授课过程中老师可适当发表对某些观点理论的看法以引起学生思想共鸣,以专业角度抨击社会百态,以独特的视角评论社会现象。

4、你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5

论述题: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00分)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

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容“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6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 有利于落实教育部教学团队建设精神, 提高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是落实2007年初教育部提出的“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精神, 也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 高校对于教学团队, 特别是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开始日益重视, 并逐渐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在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也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建设和优化必然会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二, 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存在的顽疾, 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生在现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抓不懈的教育任务。然而长期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存在着诸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工作量大;教师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主观上不重视本职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实效性不足等难以克服的顽疾。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 有利于形成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互动机制,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双丰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院系的教师相比普遍重教学、轻科研。通过教学团队建设, 可以共享并整合团队资源,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思考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较多地开展应用型的合作研究, 实现“教”与“研”的良性互动。

第四,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团队以及蓬勃进取、积极向上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也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团队合作, 在资源共享、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实现专业互补, 共同发展。

第五, “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优化会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优化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中宣部、教育部于2006年开始对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目设置上做出了重要调整, 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六门合并为四门。“概论”课因其课时多, 学分比例高, 成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优化必然会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优化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

1.“概论”课缺少必要的本科专业支撑, 普遍缺乏教学名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三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相比, “概论”课缺少必要的本科专业支撑 (见图一) 。这种状况使得“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不得不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学骨干、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2.“概论”课的授课内容时间跨度大, 涉及面广, 对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的互补性要求较高。“概论”课讲授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授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布局, 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领域;从学科领域来看, 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从授课特点上看, 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正因为如此, “概论”课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概论”课程教学团队便要求其成员在学科知识结构上不能局限于一两门学科, 要求该教学团队在增补团队成员时要有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团队, 更多地考虑团队对于学科知识结构互补性的需要。

3.“概论”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不能由教师随意更改和调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概论”课, 较之于专业基础课的特殊性在于:不能由教师自编教材, 只能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概论”课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时不能像专业课教师那样有很高的自由度。因而如何在现有的和既定的教材和教学体系框架下探索更有效率、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改革模式、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之一。

4.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冲击, “概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如何保证教学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冲击, 一些“概论”课教师把“概论”课当成跳板, 伺机跳槽;有的认为讲授“概论”课没有发展前途, 不重视本职工作;有的课堂授课时毫无热情和激情, 课堂效果差;有的只把讲课当己任, 不注重教学研究。从而造成“概论”课教学队伍不仅不稳定, 而且素质不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转变和创新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 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树立和培养团队精神。为此, 必须改变以往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局面, 树立团队意识;在引进新的团队成员时要注意成员间专业的互补, 建立良好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 鼓励团队成员取长补短, 积极协作, 树立团队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 加强团队制度建设。建立包括集体备课、听课与教学观摩、交流、沟通与研讨、帮扶、奖惩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并对目标进行分解, 保证团队正常运转, 保持教学团队的长期稳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增强教师的定位意识, 有效地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 完善教学资料建设。包括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案例库、视频库、课题库等方面的资料建设。完备的教学资料由团队成员共建并共享。

第四, 创新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整合教学资源,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团队建设应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 不断探索教学改革, 建立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明确阶段性改革重点;围绕和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 通过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五, 鼓励教研互动。教学团队也是教研和科研团队, 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 鼓励教师以团队为基础积极主动地申报各级各类教研和科研课题, 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 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 在培养教学能手的同时培养学术骨干、团队带头人。

第六, 鼓励教师对外交流, 参加短期培训或访问。利用假期时间尽量多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教学和学术研讨会, 及时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动向, 向兄弟院校取经,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团队建设尤其受到关注。然而“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尚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着重从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教研互动互促、对外交流等方面着手加强建设。

关键词:“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7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

A.实事求是 B.反对本本主义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C.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D.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4.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C.依靠引证马克思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

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六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6.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明确确立,是在党的()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邓小平理论是在以()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A.战争与革命 B.知识经济 C.冷战 D.和平与发展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实事求是的理论 D.改革开放的理论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其原因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 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D.共产国际的要求 E.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E.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A.中国传统相结合 B.中国文化相结合 C.中国思想相结合 D.中国实践相结合 E.中国历史相结合

4.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 E.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当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E.“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铞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A.提出改革开放

B.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D.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的含义是()A.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目的必须是实事求是

D.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邓小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A.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B.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C.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D.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E.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与时俱进”的含义是()

A.体现时代性 B.体现科学性 C.把握真理性 D.把握规律性 E.富于创造性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三)简答题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封建主义的腐朽 D、反动势力的联合

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D、北伐战争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地主豪绅

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资产阶级领导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 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

8、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 B、农民问题 C、党的建设 D、领导权问题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 D、国民素质的低下 E、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剥削和压迫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下列不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是()A、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C、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在社会经济中已不占统治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E、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

4、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任务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E、革命前途不同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C、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D、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 E、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四)论述题

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2、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2、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3、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4、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E、个体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产阶级 C、合作社经济 D、国营经济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第五章

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 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社会生产力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靠反对霸权主义

5、“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A、生产力标准 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 C、综合国力标准 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6、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理论前提 B、核心内容 C、思想基础 D、精髓

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

8、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阶级对立的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过去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A、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D、社会主义本质与体制模式的区别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计划经济 D、按劳分配

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 E、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E、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论述题

1、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分析这一论断。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党首次系统提出和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A.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2.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 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4.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党的建设 D.新农村建设

5.确立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的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2002年党的十六大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和谐社会

7.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和关键是()不动摇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E.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不成熟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不发达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D.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E.相对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言还不够格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E.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C.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E.二者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A.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E.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贫困落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为什么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A、基础 B、前提 C、动力 D、目的

3、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改革开放 D、发展高科技

4、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5、扩大对外开放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7.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

A、所有国家 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 D、发达国家 8.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 10.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 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动力 D、稳定是前提

2、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 E、发展国际旅游业

4、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珠海 B、深圳 C、海南 D、厦门 E、汕头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四)论述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思考题 篇8

    A、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B、民族资产阶级、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D、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依据不包括(A)。

 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C、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单选题】五四运动的直接动机目标是(D)。

    A、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B、为举行全国群众游行运动做准备 C、要求帝国主义归还青岛 D、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判断题】中国社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性质。(错)

1.2 【单选题】红色政权能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    A、相当的正式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半半社会的不平衡

C、老百姓普遍接受过国民革命思想的宣传和影响 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鼓舞

【单选题】“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不包括(C)。

   

A、开展土地革命 B、坚持武装斗争

C、加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判断题】毛泽东把当年的根据地形容为是波浪式发展是由于军阀混战使得红色政权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对)

【判断题】正式的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错)

2.1 1.【单选题】《论联合政府》是在毛泽东在以下哪次大会上作出的报告?()

    A、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七千人大会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以()为标志。

    A、1947年石家庄解放

B、194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签署《双十协定》 C、1938年中日战争爆发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不包括()。

  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我的答案:×

2.2 1【单选题】民族资本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具有两面性,这个“两面性”指的是()。

 

A、革命性和反叛性 B、欺骗性和营利性

  C、革命性和软弱性

D、原始性和剥削性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新民主主义国家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不包括()。

  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垄断经济

我的答案:D得分:

3【单选题】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的经济成分是()。

  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垄断经济

我的答案:D

【判断题】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对)

3.1 1【单选题】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分阶段问题的第一人是()。

 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斯大林提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需要有三个具体的标准,那么,下列哪项不是这三个标准中的()。

    A、农业集体化 B、基本实现工业化 C、消灭剥削阶级

D、消除两极分化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单选题】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那么低级阶段叫做()。

    A、战时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在1875年前,马克思是没有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错)

3.2 1【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初步探索中,有积极和消极的探索,下列属于消极探索方面的是()。

    A、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B、共产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有许多发展阶段 C、严格地区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成社会主义”

D、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这句话是()的观点。

    A、毛泽东 B、马克思 C、张国忠

D、赫鲁晓夫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3【判断题】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社会。(错)

3.3 1单选题】()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 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描述最先出现在()。

    A、党的十二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十三大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我的答案:×

4.1 1【单选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将来代替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

    A、物质财富 B、精神思想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2【单选题】()是提出社会主义实质问题的第一人。

 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3【单选题】我国传统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观点主要来源是()。

  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

B、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 C、长期我国小生产统治所形成的传统观点和习惯势力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单选题】“社会主义就是全民所有制加集体所有制。”这一观点的提出人是()。

 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5【判断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实行集体经济的原则。()

我的答案:×

4.2 1

【单选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萌芽阶段,邓小平明确指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    A、土地改革 B、发展生产力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市场经济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分别是()。

    A、发展生产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高人民收入和发展生产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D、提高人民收入和共同致富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

我的答案:√得分:

【判断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传统认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我的答案:√

4.3 1【单选题】关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从起源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新型的生产方式。B、从价值观念看,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

C、从社会形态看,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   A、恩格斯 B、马克思 C、毛泽东

D、邓小平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答案:√

4【判断题】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告诉我们,生产关系的不断跃进就能带来生产力的稳定发展。(错)

4.4 1【单选题】下列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中,不属于表面特征的是()。

  

A、强调计划经济 B、强调公有制 C、强调实现共同富裕

 D、强调按劳分配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它把手段和目的很好地统一起来

B、它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

C、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3【判断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我的答案:√

5.1 1【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    A、解决温饱问题 B、实现小康

C、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我国为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的独特政治优势。

    A、利于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与目标努力奋斗 B、利于发展战略的完成 C、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

D、利于国家实行长远的发展战略、保持政策稳定性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判断题】在196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我的答案:错

4【判断题】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对经济发展所作出全局性的谋划。()

我的答案:错

5.2 1单选题】()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 A、1978年  B、1979年  C、1980年

 D、1981年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我国要达到十六个基本监测指标的多少,才能进入小康水平。()

 A、60%左右  B、70%左右  C、80%左右

 D、90%左右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为什么毛泽东说“他(康有为)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A、国家政策的压制  B、社会因素的干扰  C、封建思想的残留

 D、历史条件的制约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小康一词最早来源于古时《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止小康”。()我的答案:√

5.3 1

【单选题】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

 A、基本达到小康社会  B、总体达到小康社会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单选题】()时候明确指出:我们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  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五届五中全会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全面小康的涵义()

    A、社会覆盖领域是全面的 B、发展理念是全新的 C、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

D、文化覆盖率是全面的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总体小康”目标虽然实现,但是只解决了衣食无忧的基本生存需要,并且只注重物质文化方面,而且还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差异。()我的答案:错

6.1 1【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是指()。

 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D、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关于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要改变旧体制,旧事物

B、一般是在现有的政治制度内进行变革 C、需要改变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D、是一种改良运动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认为一般的革命即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是一种政治行为。

    A、马克斯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从广义上讲,革命主要包括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我的答案:错

6.2 1

【单选题】从1965年到1978年,中国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    A、逐步缩小 B、基本不变 C、逐步扩大

D、先大后小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中国处于()时期。

    A、八国联军侵华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总的比资本主义优越,这个证明不是光在口头上去说,而是要靠我们真真正正的实际的发展来证明。()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判断题】亚洲四小龙其实实行的是现代化导向的政府不加干预和赶超的这种模式。()我的答案:错

6.3 1

【单选题】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

    A、53.5% B、48.6% C、43.1%

D、36.2%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中国改革开放始于()。

    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一中全会

D、十三届二中全会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单选题】把中国的改革等同于革命,原因不包括()。

    A、从改革解放生产力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B、从改革的性质而言,其并非是一场改良运动

C、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改革它也是一场革命

D、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判断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小岗村从包产到户开始迅速的发展至今可以看出,中国农村改革中一步领先就是步步领先,改革需要农民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我的答案:错

6.4 1【单选题】中国村民自荐海选村官最先开始于()。

 A、安徽  B、浙江  C、广州

 D、福建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2【单选题】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最多的中国人是()。

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邓小平

 D、刘少奇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3【判断题】《时代周刊》在2008年9月首次在封面上用“繁荣”形容中国。()我的答案:错

6.5 1【单选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先由毛泽东提出  B、是对抗性的矛盾

 C、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调解得到解决

 D、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邓小平观点的是()。

 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适应,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 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达到了公有制,生产力就跟着跃进了

D、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单选题】()提出苏联人民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性是推动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    A、列宁 B、斯大林 C、马林科夫

D、赫鲁晓夫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4【判断题】改革实际上涉及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问题。()

我的答案:√

7.1 1【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   A、计划 B、政府 C、效率

D、市场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我国第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是在()。

 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四中全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判断题】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市场不能起决定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第二阶段是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深化改革的目标。()我的答案:错

8.1 1【单选题】以下能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的是()。

 A、北京举办奥运会  B、汶川地震抗震救灾  C、共和国60周年大庆

 D、以上都能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 B、密切联系群众  C、依法治国

 D、党的领导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单选题】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

 A、基层群众自治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人民民主专政

 D、党的领导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稳定是前提,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9.1 1【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战略任务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 B、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D、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2【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   A、培养创新型人才 B、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C、培养高素质人才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判断题】文明有优劣之分。()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0.1 1【单选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句出自()。

    A、《周易》 B、《道德经》 C、《论语》

D、《礼记》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和为贵”的思想是由()提出的。

  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判断题】“法郎吉”的和谐制度是由傅里叶提出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只有中国思想家对和谐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的答案:错

10.2 1

【单选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句出自()。

    A、《周易》 B、《道德经》 C、《论语》

D、《礼记》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单选题】“和为贵”的思想是由()提出的。

  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判断题】“法郎吉”的和谐制度是由傅里叶提出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判断题】只有中国思想家对和谐问题进行了思考。()我的答案:错

10.3 1【单选题】“和而不同”这一观念是由()提出的。

 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 D、庄子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关于和谐社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我们今天的社会就是一个完美的和谐社会

B、和谐社会不仅指宏观层面上的和谐,也包括微观层面上的和谐 C、“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谐

D、和谐是每个人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和谐”指的是一种无矛盾、无冲突的社会状态。()

我的答案:错

4【判断题】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的形态。()

我的答案:错

10.4 1

【单选题】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的领导人是()。

   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单选题】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    A、《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D、十七大报告的提出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对外开放

   B、社会和谐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和而不同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判断题】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0.5 1【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引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 A、技术交流  B、人才培养  C、思想创新

 D、科技创新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是民生之本。

 A、创新  B、和谐  C、就业

 D、法治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把和谐确定为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落实法制立国,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我的答案:错

11.1 1【单选题】“十三五”期间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是()。

    A、协调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2【单选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宏观的目标。

    A、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D、党的十八大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3【判断题】生态文明要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体现了代际公正的原则。()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1.2 1【单选题】现阶段生态文明的核心在于()。

    A、合理调节生态环境的开发进度 B、正确预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C、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D、合理分配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地球生态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   A、世界人均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地下降 B、每年森林的砍伐面积高达1460万公顷 C、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已经超过2500平方公里

D、世界上还有12亿人口居住在人为性缺水的地方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判断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衡量,我国现阶段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我国的石油、煤炭、铁矿石都高度依赖进口。()

我的答案:错

12.1 1

【单选题】()为台湾的光复日,在台湾受降仪式上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周边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    A、1945年的12月1日 B、1945年7月26日 C、1945年的10月25日

D、1952年8月5日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理由的是()。

    A、从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历史来看 B、从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关系来看

C、从国际公法和第二次大战后的两岸关系的现状来看

D、从大陆和台湾的地理位置与人口构成来看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判断题】《七子之歌》中七子分别代表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2.2 1【单选题】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根本的原因是()。

A、朝鲜战争爆发与美国入侵台湾海峡

   B、中国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与“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与推进 C、中共武力解放台湾构想的提出与实施

D、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之后,继续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2【单选题】我国解放台湾的步骤是()。

    A、拿到制海权与制空权——夺取台湾——拿到制海权与制空权 B、扫清屏障台湾的外围——夺取台湾——拿到制海权与制空权 C、夺取台湾——扫清屏障台湾的外围——拿到制海权与制空权

D、拿到制海权与制空权——扫清屏障台湾的外围——夺取台湾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3【判断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从当时海峡两岸状况、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中美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2.3 1【单选题】“统一问题,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分裂状况是背离民族意志的。”上述这段话是()提出的。

   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2【单选题】在90年代,台湾当局极力鼓吹用()来解决台湾问题。

    A、公民投票 B、国际条约 C、两德模式

D、法理台独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国内政问题。()我的答案:对

12.4 1【单选题】“邓六条”中表明,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    A、主权完整 B、国家利益 C、自主自治

D、和平统一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真正改变,并停止了隔海炮战,开始了祖国和平统一新时期的标志是()。

    A、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的谈话 B、叶剑英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九条方针”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并确认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我的答案:错

12.5 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基本点的是()。

    A、和平统一 B、高度自治 C、两制并存

D、一个中国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单选题】我国在“一个中国”的定义表述上,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那么第二个发展阶段是()

  A、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B、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 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能代表中国政府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判断题】“两制并存”是“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核心。()我的答案:错

12.6 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标志()。

    A、两岸人民对两岸关系认识上的改变 B、两岸三通基本实现 C、两岸官方机制建立

D、两岸交流代替了对峙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   A、邓六条 B、胡萧会 C、胡六点

D、习马会

我的答案:A 3

【判断题】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湾的政策,实现了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转变的标志是“八项政治主张”。()我的答案:错

【判断题】“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2.7 1

【单选题】在台湾,()获得了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

    A、中国共产党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九二共识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单选题】“台独”被遏制的根本原因是()。

    A、台湾人民反对“台独”的人越来越多

B、明确鼓吹“台独”的建国党和台联党在台湾销声匿迹 C、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台独”

D、“台独”分子在民进党执政后,越来以“柔性台独”的身份出现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2012年3月22日胡锦涛在会见马英九时,认为海峡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我的答案:对

12.8 1【单选题】在台湾举行的第十四届领导人大选中,国民党败选的关键原因是()。

    A、派系纷争 B、理想信念缺失 C、执政绩效不佳

D、美国丢弃了国民党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台湾举行第十四届领导人大选,由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蔡英文获得胜利,对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投下了一个新的变数。

A、2016年1月16日

   B、2016年5月20日 C、2016年5月31日

D、2016年4月25日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3【判断题】要实现“一中同表”要坚持恪尊宪法、平等尊严、整体推动、民意为本这四项原则。()我的答案:错

12.9 1【单选题】蔡英文修改课纲,重新使用2008年和2011年发布的旧版课纲,其表面理由是()。

    A、鼓吹文化台独 B、课纲内容倾向性强

C、研修人员代表性不足,破坏国人共识和信念

D、学生对课纲有质疑,妨碍学生学习发展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没有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是()。

    A、指出“艺妓外交” B、冲之鸟礁问题 C、推动新南向政策

D、中正纪念党改为故宫分院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蔡英文在选举过程中,强化了经济议题,始终有意识地回避“九二共识”和淡化“统独”,从而提高了民众的支持率。()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民进党的上台标志着“台独”的胜利。()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3.1 1

【单选题】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

C、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D、一切为了人民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是()。

    A、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 B、统一爱国主义战线,团结一切力量 C、全面理解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D、充分认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唯一标准。()我的答案:错

13.2 1【单选题】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是()。

    A、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C、以一种公有制代替另一种公有制

D、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    A、共同富裕 B、公有制为主体 C、生产力的发展

D、一切为了人民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3【判断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遵循要把经济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结合统一的原则。()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3.3 1【单选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    A、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B、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 C、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D、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2【单选题】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应遵从的十六字方针是在()提出来的。

 A、1956年1月

B、1978年9月 C、1982年1月 D、1982年9月

我的答案:B 3【判断题】人民政协履行的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3.4 1【单选题】()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和政治前提。

 

A、民族团结 B、民族和谐

  C、民族平等

D、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2【单选题】宗教工作的本质其实是()。

    A、群众工作 B、信仰自由 C、尊重信仰

D、权利问题

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3【判断题】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宗教可以独立于国家法律法规之外。()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4.1 1【单选题】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

    A、广泛性和群众性 B、广泛性和阶级性 C、先进性和群众性

D、先进性和阶级性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身应该是将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

 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判断题】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是无产阶级政党同其他政党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我的答案:对

4【判断题】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4.2 1【单选题】关于政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A、社会同阶层不自觉发起的联合组织 B、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根本利益 C、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

D、由各阶级的政治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在延安面对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最终会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   A、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B、军队素质更高 C、能够解决土地问题

D、能够维护社会治安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建立()来发展国家。

    A、共和制 B、议会制 C、君主立宪制

D、代表大会制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判断题】任何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国情而不是照搬照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4.3 1单选题】党建工作客观条件上的变化应该着力解决好的问题不包括()。

   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大力推动干部年轻化和学历高层次化 C、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D、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单选题】对于新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私营企业主党员,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其中不包括()。

    A、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B、职业和事业的关系 C、原则和规则的关系

D、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判断题】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正在完成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一大批青年干部走上了或者将要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中共十八大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0.4%。()

我的答案:错

14.4 1【单选题】现阶段党的建设中面临的四个非常重要的考验,其中不包括()。

    A、执政的考验 B、改革开放的考验 C、计划经济的考验

D、外部环境的考验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中共()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

    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六大

D、十五大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将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关于黄炎培提出的周期律,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新路就是民主。()我的答案:对

14.5 1【单选题】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整体的动摇体现了党面临的什么危险?()

    A、脱离群众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精神怠惰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2【单选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三句古诗词形容读书的境界,其中表示读书达到质的飞跃的是()。

   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C、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

3【判断题】从透明国际对世界各国清廉指数的排名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清廉指数在2003年降到了第90位。()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14.6 1【单选题】在加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方面,要做到坚持从()入手。

    A、组织建设 B、制度建设 C、思想教育

D、资格审查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单选题】

关于“四个必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C、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必须坚持抓好稳定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判断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上一篇:入党汇报材料下一篇:防骗普法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