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的语言艺术论文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拒绝的语言艺术论文(共8篇)

拒绝的语言艺术论文 篇1

1、如果顾客说:“我现在没时间挑选!”那么店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需要3分钟,你就可以完全了解和认识一款最新手机……”

2、如果顾客说:“我没兴趣!”那么店员就应该说:“是的,我完全理解!对这种非品牌手机,您有疑虑,有问题是很自然的,让我来为您解说一下吧?……”

3、如果顾客说:“抱歉,我没有钱,今天只是随便看看!”那么店员就应该说:“先生,我知道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过,现在这款手机的确很实惠,而且非常适合您!”

4、如果顾客说:“目前还无法确定买哪一款手机!”那么店员就应该说:“先生,买不买没关系,您先参考一下,你看,这款手机还真不错....您喜欢吗?您也可以推荐给您的朋友啊!”

5、如果顾客说:“要做决定的话,我得先跟女朋友商量一下!”那么店员就应该说:“呵呵!你女朋友真幸福,女朋友的意见是挺重要的!不如现在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样不是更好吗?”

6、如果顾客说:“我如果买的话,还会找你的!”那么店员就应该说:“先生,如果你现在只想先了解一下也可以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要是能帮您选择到一款满意的手机,真是太好了!”

拒绝的艺术 篇2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是的,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

除了成就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拒绝的艺术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勇气,以及有备而来的智慧。

直接拒绝

当场表明拒绝之意。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表现出你的“当机立断和毫不含糊”,却容易“言出伤人”,所以一定注意在拒绝前充分表达自己的心领神会和谢意。比如在商务交往中对方欲施与不明酬金,你总不能不近人情地质问他“用心安在”,不妨有礼有节地拒绝:“实在要感谢您的美意,但我们公司有规定,在商务活动中不能接受他人赠送的礼金。抱歉,您的钱我不能收。”

婉言拒绝

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之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更大程度地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比如收到一位关系普通男士赠送的内衣,千万不要生气地尖叫着向全世界表达你的鄙夷,不如婉言相拒:“它真的很漂亮,只不过男友刚送我一套一模一样的,这个还是留着送给你的女友吧。”这样既暗示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又提醒对方注意分寸。

沉默拒绝

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暂时中止“发言”。当他人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具有挑衅、侮辱的意味,“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未必勇也。不妨以静制动,静观其变。这种不说“不”字的拒绝,所表达出的无可奉告之意,常常会产生极强的心理威慑力。

回避拒绝

“沉默拒绝”虽然效果明显,若运用不当,难免“伤人”。因此作为精英的你还可以尝试避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避实就虚,不说“是”,也不说“否”,只是搁置,转而议论其他事情。

技巧

耐心听取对方的要求,即使在他述说的中途你就可以判断必须拒绝,也应该认真听完他的话,为的是确切地了解请求的内容,以表示对请求者的尊重。

如果你无法当场决定接受或拒绝时,要明确地告诉对方你需要考虑,并指出你要考虑的时间,但千万不能以“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的借口。

在你拒绝请求时,应表示出你对对方的请求已经认真考虑过,并表明你已充分了解到这种请求对他的重要性。

拒绝请求时,最好能对请求者说明你拒绝的理由,这将有助于维持你跟请求者原有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请求的拒绝都要附加理由,有时不说明理由反而更好。

在拒绝请求时,态度一定要温和,最好是感谢对方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请求别人而想到了你;同时,语言要委婉,但态度要坚定,不要因请求者的执意态度而打消或修改你开始拒绝的意图。

在拒绝请求时,试图使请求者了解,你所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人,即对事不对人;同时,还可以为请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其他可行途径。

幽默的语言艺术 篇3

幽默言语的含义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英文Humour的音译。在英文中是“会心的微笑”、“谑而不虐”、“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等意义。在口才艺术中,幽默则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语言再现现实生活中喜剧性的特征和现象来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一种表达技巧。

2.幽默的分类

按照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幽默音乐、幽默动作、幽默画、幽默语言四种,而幽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通过语言手段实现的。

3.幽默语言的具体特征: 语言材料的变异性 语言内容的机辩性 语言组合的谐趣性 【案例分析】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有一天夜间进入田次湾,十几个同志与毛泽东挤在一座窑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一再说:

“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听了这话,依着房东大嫂说话地节律喃喃道: “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房东大嫂和大家听罢都哈哈大笑起来。一阵会心的笑声,打消了房东大嫂的顾虑。(二)幽默语言表达的方式与技巧 1.运用修辞方式构成的幽默表达法 复习:常用的修辞方式有哪些?

夸张、比喻、婉曲、拟人、反语、对比、双关、降用、仿拟、倒引、讽喻、歇后、换义、移时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学不好。有人建议:对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养前途,可以没收一批回来。这意见是好的。‘四人帮’创造了一个名词叫‘臭老九’,‘老九’并不坏,《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杨子荣是好人嘛!错就错在那个‘臭’字上。毛泽东同志说,‘老九’不能走。这就对了,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借代

案例二

南唐时,课税繁重,民不聊生。恰逢京师大旱,列祖问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列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轻赋税。

——拟人

案例三

“当我说到蒋介石这个人不学无术时,毛主席摆了摆手,说:不,不,蒋介石是不学有术哩,不过这个术是权术的术!”

——仿拟•仿词

刘攽晚年患风病,鬓发、眉毛尽皆脱落,鼻梁也快断了。一天,与苏轼等数人一起饮酒,令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对刘攽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满座大笑。(宋•王群之《渑水燕谈录》)

——仿拟•仿句

案例四

某单位组织一些退休干部乘大客车外出旅游,上车时你谦我让,耽误了不少时间。开车后,一位老同志朗声对大家说道:“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助兴:从前有一位妇女,怀孕10年才生下一对双胞胎。问这对双胞胎为何迟迟不肯面世,他们说,根据礼节,年长位尊者应该先行,但他们两个不知谁是兄长,就这样互相推让了10年,把妈妈生孩子的事给耽误了。”这番话引得车上的老干部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

——讽喻

案例五

有位教师在讲授《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章,讲到许行穿的、戴的、用的都是“以粟易之”时,说:“许行忙碌得很哪,今天赶集市,明天到百货公司,后天又到加工厂订货„„”讲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移时

案例六

里根在与布朗竞选加州州长时,对物价上涨加以猛烈抨击,他说:“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还便宜些。”还有一次,他说:“你们还记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美元吗?而今天美元却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什么东西了!”

——夸张

案例七

一美国人同一法国人在谈论爱情。“在我们国家,”法国人说,“年轻人向姑娘求爱都是彬彬有礼、温情脉脉的。以后,两人相爱了。最初,年轻人开始吻姑娘的指尖,而后是手,耳朵、脖子„„” “我的上帝,”美国人叹着气说,“这要在我们美国,在这段时间,他们早已蜜月归来。”

——对比

案例八

小帕蒂把成绩单交给爸爸,爸爸一看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冲着帕蒂怒气冲冲地喊道:“你知道吗?华盛顿像你这个年龄时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帕蒂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吗?爸爸,像你这个年龄时华盛顿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反射

案例九 清代有个县令,十分贪婪,但偏要假装廉洁,他赴某地上任伊始,便在大堂上高悬一幅对联:

得一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但是,凡有人送钱送物,他照单全收,贪赃枉法的事层出不穷。有人愤然指责说:“什么‘得一文,天诛地灭,听一情,男盗女娼’,全是假话,全是表面文章!”

一位老人听了,笑了笑说:“不!县官大老爷的对联一点不假,决不是表面文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旁人疑惑不解,老人继续说道:“大家想想,大老爷说‘得一文’,现在人家送的不是一文,而是几千文,几万文,他说‘听一情’,现在人家不是一人说情,而是成百人,上千人说情。这就不受‘得一文’、‘听一情’的限制了嘛!”

——暗换概念

案例九

一名年轻的美国记者,要里根谈谈对联邦政府预算赤字问题的看法。里根总统回答道:“我并不担心,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说完,两人会心地笑了。

——暗换论题

案例十

一名年轻的美国记者,要里根谈谈对联邦政府预算赤字问题的看法。里根总统回答道:“我并不担心,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说完,两人会心地笑了。

——暗换论题

案例十一

有一个地主,半夜催长工起床:

“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长工说:“等我抓完了虱子就去。”地主说:“笑话,天还没亮,你怎么能看见虱子呢?”长工回答:既然天还没亮,又怎么能干活呢?”

——揭示矛盾

案例十二

胡适晚年定居台湾,首讲过一十笑话,说现今的男人,也有“三从四得(德)”。“三从”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得(德)”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语词定义

案例十三

有一天,苏格兰诗人贝恩斯在泰晤士河畔散步,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中救起。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这个富翁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行人被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道:“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隐含判断

案例十四

有位阔太太牵着条哈巴狗上街,见了三毛想开心取乐,就对三毛说:“只要你对我的狗叫一声爸,我就赏你一块大洋。” 三毛想了想说:“喊一声给一块,喊十声呢?” “给十块。”

三毛躬下身去,顺着狗毛轻轻抚摸,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爸爸”,阔太大妖里妖气地笑了一阵,赏给三毛一块大洋。三毛连叫了十声,阔大大真的赏了十块大洋。这时,周围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三毛笑昧眯地给阔太太点点头,提高嗓音,长长地喊了一声:“谢谢你,妈--!”人们立刻爆笑起来。

——运用推理•假言推理

案例十五

十年浩劫中,有一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好不好,就去问那些被监督劳动的“黑作家”们。作家们都不想理他,推说不知道。这个”造反派”火了,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知道?”

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说是普花„„我说什么好呢?”

——运用推理•二难推理

案例十六

列车车厢内,一位年纪大的旅客对另一名年轻的旅客说:“伙计,你不要吸烟了,车厢内不准吸烟。”“难道我在吸烟吗?”“你嘴上不是叼着烟斗吗?”“这能说明什么呢,我的鞋穿在脚上,可我走路了没有?”

——运用推理•类比推理

案例十七

古时候,某君到朋友家赴宴,朋友仅给他喝几滴米酒。临走时,他恳求主人在他左右两腮上各打一巴掌,他说:“这样一来,我老婆见我两腮通红,一定会以为我酒足饭饱了„”

——佯作天真

案例十八

有位教师在讲到运用体态语要克服“五气”时,有这样一段话:

一要防止怪里怪气——比方鼻子向上翘,脸上的肌肉乱抽动,手心向上去抓脸,等等;

二要防止流里流气——比方边讲边把粉笔扔到半空中.头发过长不停地向后甩动,等等;

三要防止土里土气——比方往身上乱抓搔,用教鞭蹭痒,不时地提裤子等等:

四要防止洋里洋气——比方不停的耸耸肩膀,两手摊开,扭动腰部,等等;

五要防止小里小气——用脚搓东西,等等。

——模声拟态

(三)幽默语言表达的功能 活跃气氛,融洽感情 随机应变,消除窘境 明辨是非,强化观点

雷雨的戏剧语言艺术 篇4

——运用研讨法鉴赏《雷雨》戏剧语言

哈一中

孙丹

戏剧是综合多种艺术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与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在一起,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

我们教材当中是把戏剧专指话剧而讲的。从广义上讲,戏剧是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的。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就是说我们教材所讲的戏剧是狭义的讲授。本单元大纲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表现力。学生应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戏剧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艺术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雷雨》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进入接触的第一篇戏剧,相对来讲学生对戏剧知识还缺少必要的理解。《雷雨》是一部现代经典多幕话剧,无论其艺术价值还是主题思想都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至今在许多大学的教程里仍然保留着这一课,《雷雨》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我将教学目标设立为:

知识和能力:品味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和方法:研讨法加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清人性在金钱、地位、权利的重压下的蜕变,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目标的设立原因如下:

1、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谈到,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在我的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这三种能力的的训练,让学生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所以我把品味戏剧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为工具敲开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个性,在揭示人物性格的同时使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挖掘作品主题。

2、在语文新课标中说道:“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一种审美能力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学习中应传授给学生方法,我的教学设想是以戏剧语言为切入口分析人物性格挖掘戏剧主题。

3、作为一个高中生学生来说,对《雷雨》产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了解很少,同时刚刚接触戏剧对戏剧知识还很陌生,所以我认为应从最能引起学生心灵震动的人物对话入手进行分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由于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更多的运用了研讨这种教学方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我注重了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查找有关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在课文中找找这些理论的具体体现。分组进行大家资源共享,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了个人信息的占有量,也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相互监督。

二、由戏剧的两大基本要素导入划分情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分析人物性格,抓住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话剧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潜台词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在分析周朴园人物性格时我设计了这样三道导读题让学生们充分的讨论:

(一)在相遇到相认的过程中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真实身份一共有四次追问,抓住语言动作分析为什么一再追问?请同学们为周朴园设计潜台词。明确:第一次:“你--你贵姓?”

第二次:“你姓什么?”

第三次:(忽然起立)“你是谁?”

第四次:“哦,你,你,你是--”

①开窗(自然,来源于环境的熟悉)动作时曾相识,引起怀疑。②无锡口音,梅小姐旧事,(潜台词)你是谁,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③侍萍还活着而且就在此地。注意动作忽然起立,(你还知道什么,你来干什么?)④侍萍提起旧衬衣确认眼前的人就是侍萍。动作(徐许立起)极度的惊惧。通过以上的潜台词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心理由平静转为怀疑进而慌张最终达到极度的惊惧的转变过程。

(二)从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不难看出,周朴园既不愿意被人知道自己的丑事,那他又是如何向人提起侍萍的呢?

明确:“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聪明,也很规矩”

这与三十年前的侍萍在身份与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周为什么要美化侍萍?

明确:1、美化侍萍是为了维护自己今天社会名流的名誉与地位,2、弥补他心灵的空虚,是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妻子繁漪对周很不顺从,儿子们又敬而远之,周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就常常怀念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三)在两人相认之后面对侍萍,周朴园又说那些话,请同学们为他设计潜台词,分析周的心理? 明确:

①态度陡变,“忽然严厉的”责问“你来干什么?”设计潜台词(你来是不是敲诈我的?)②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一定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

③冷冷得说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潜台词/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究竟想怎么样?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研讨此时周朴园的人物性格已经跃然纸上,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学生已经走进周朴园的内心不是读到他是这样一个人,而是感受到他的自私、虚伪、冷酷。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换意见。原因是:①对于人物内心的揣摩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②让学生自己设计潜台词,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潜台词的设计上往往存在几种不同的表述,在对比取舍中起到了一个写作训练的作用。③这项训练也给不少学生以成就感。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三十年的风霜虽然是周朴园认不出侍萍,可侍萍却早已认出了他,但在周朴园的层层追问中侍萍是如何回答的?请同学们为她设计潜台词,分析鲁的心理?面对周在相认后的态度的侍萍又是如何对待?让两个人物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站立起来。

三、在上面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在对戏剧的主题进行挖掘仍然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周朴园是否爱侍萍?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追求答案的一致性,而是让学生自由畅谈,各抒己见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个问题的设置有两点原因:

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寻找他由善变恶的心灵的轨迹,让学生认识到金钱、地位、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

2、引道学生正确去看待爱情。

3、在新课程标准关于小说和戏剧部分中力求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的见解。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改变了已往老师一言堂,结论遵从一说的已往模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课前完成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基本特征的学习,减少了课堂上冗长的灌输。在文章的分析中,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没有对周朴园进行贴标签式的诠释,而是利用导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从文本做出自己的的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课堂充满了生机。

论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5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要练习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一个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老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法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传说清朝末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他去参加乡试,由于不学无术,试卷到手却什么也不会,最后到交卷的时候没辙了,就在试卷末尾写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可是他不会写“亲戚”的“戚”竟写成了“妻子”的“妻”。这位主考官就相当的幽默,你猜他怎么样批改的?他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他将错就错,把录取的“取”写成娶妻的“娶”。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批阅学生的日记和作文时,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又是怎样批改的呢?有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批语呢?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拒绝有技巧,学会说“不”的艺术 篇6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邀请。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在商务交往中,有时尽管拒绝他人会使双方一时有些尴尬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自受其乱”,需要拒绝时,就应将此意以适当有礼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他人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不能去就不要勉强。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不出席,并且不了了之。

拒绝他人时,应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对方感到难为情。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暧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应该当场明说。绝对不能当时拍了胸脯满口答应,此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不但大失礼仪甚至等同于骗人。

拒绝从语言技巧上说,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当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神会,借以表明自己通情达理。有时,还可为自己因客观情况不得不拒绝对方的好意向对方致歉。

婉言拒绝,就是用温和曲折的语言,去表达拒绝之本意。与直接拒绝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顾全了被拒绝者的尊严。

沉默拒绝,就是在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暂时中止“发言”,沉默应对。当他人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具有挑衅、侮辱的意味,“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未必勇也。不妨以静制动,一言不发,静观其变。这种不说“不”字的拒绝,所表达出的无可奉告之意,常常会产生极强的心理上的威慑力,令对方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遁去”。但需要注意的是,沉默拒绝法虽然效果明显,但若运用不当,难免会“伤人”。因此还可以尝试避而不答,“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即回避拒绝法,来拒绝他人。

回避拒绝,就是避实就虚,跟对方不说“是”,也不说“否”,只是搁置此事,转而议论其他事情。遇上他人过分的要求或难答的问题时,均可一试此法。

巧妙拒绝的技巧准则

(一)拒绝时,以做到婉拒他人而又不失礼貌为佳。

(二)位置置换法。有的时候要拒绝对方时,以朋友的口吻相待,将自己的难处讲出,请对方站在自己的角度体察和谅解。

(三)“先肯定再否定”。可先选取一个局部的枝节方面予以肯定,然后再对问题的主要方面提出否定,使对方有一个下台的机会。

(四)“让我考虑一下”。拒绝别人时,最好不要太快,稍微拖延一段时间,让气氛缓和些较好,若能避免当面拒绝则更好。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当面拒绝时的尴尬,又可使对方觉得你对他提出的问题,确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了回答。

赞美语言艺术的句子 篇7

2、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

3、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4、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5、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6、艺术是一种典型形象,是一种意识形态;品味是一种高雅活动,是一种崇高生活。当衣食无忧时,人们就会去从事艺术活动,追求精神生活;当生活不愁时,人们就会欣赏艺术作品,品味作品艺术,进而提高自身的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7、艺术是生命的源泉;艺术是飞射出去的彗星;艺术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只有艺术共同生活,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8、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

9、艺术不应当成为幻想,应当是真理!真理!我们要睁大眼睛;从所有的毛孔中间吸取生命的强烈的气息。人生活在艺术气围中,便会学得聪明,人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10、旋转幽婉,诗意抒情。点点凝聚在字里行间;涓涓流水,群鸟随云;任其诗意徘徊,经久难散。品一篇美文,仿佛品一壶千载的醇酒;丝丝的辛辣蕴藏着言不尽的甜蜜。酒愈酿愈醇,文愈品愈香,可以是笔尖触水的柔情,含蓄又历历在目;可以是疏朗飘逸并清爽酒劲,雁过碧空,秋高天淡,吟一曲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美文,抑是一门艺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11、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2、我从梦境中走出来,一幅画给我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幅画真是美啊!我只有两个字――想、美。只有想才会产生美。只有美才会产生想。让我们共同走进艺术的殿堂,共同去享受秋天的艺术吧!

13、我爱音乐,我爱电子琴,我爱这能陶冶性情的琴声。我愿美妙的音乐充满我的未来,愉悦人们的心田。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继续练习提高我的琴艺,让我的家人、朋友享受我优美的琴声。

14、往往一些小细节不被我们重视,其实说白了,这些都是艺术。不过不是知名画家手中的艺术,不是著名歌唱家唱出来的艺术,也不是设计师脑袋中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专属于生活的,是普通人的艺术。正是这样的艺术,才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快乐和平实。

15、它望着你,似乎有话要说,却说不出来。它是多么希望自己变成一头真正的牛,那样不仅能帮人们耕地,还能在阳光下自由地玩耍。不过它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它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前,凝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鸟儿,把它们铭记在心。

16、它是件老黄牛工艺品,出自我外婆之手,我把它摆放在我家窗台上,它就这样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这是一头小型的膘肥的黄牛。近看,那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透过它那真诚的目光能感觉到它是主人最忠诚的朋友。一颗红色的珠子巧妙地穿在了它鼻子下面,是那么可爱。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下). 篇8

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使用历史教学语言,应该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准确严谨 这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性是指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首先,必须做到内容准确。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二 讲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就绝对不能漏掉个“岛”字,因为,我们平常所说的香港是整个香港地区的统称,它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关于“赔款2100万银元”。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可能会把银元和白银混为一谈。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白银“一两”比银元“一元”昂贵,按当时一般比价,一银元大约相当于白银七钱多,那么,2100万银元折算成白银大约1500万两。此类例子很多。比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在讲鸦片战争时说“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那就违背了历史真实。又如:沙俄是1547~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俄国通称,如果把此前此后的俄国一概通称沙俄,就会被认为不懂历史了。其次,必须做到用词严谨。“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这句话不能说不准确,但是不严谨。五四运动在其第一阶段是学生爱国运动。但六·三以后的第二阶段,运动已经由青年学生参加的爱国运动发展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教师以“学生爱国运动”来概括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似嫌不妥。又如有的教师把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成:商鞅颁布了四条或三条变法法令。殊不知四条或三条,这是教科书对当时变法内容的归纳,而并非当时颁布变法令的数目。有的教师这样讲:“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共有四点……”就比较严谨了。最后,借用文学语言必须恰如其分。历史学科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具有质朴平实的特点,不必过多描绘与修饰。但这并不是说历史教学语言不必要和不可以借助语文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陆建良、程文伟,《中学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刍议》,《历史教学》.1988年第4期。)。只是说象具有鲜明文学夸张色彩的“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的形容词是不应该采用的。而运用比喻等也必须恰到好处。2.力求精练简洁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练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课堂上说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少。只有这样,讲课才能丝丝入扣、言必有中。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就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的语言外壳上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一些教师养成了说话重复的毛病。而多遍重复,成为蛇足,只会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的作用。只能是在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要重复一下。可以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当你介绍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苟子时,先说:“荀子和孟子是齐名的。”接着不作简单重复,而是说“苟子和孟子在当时有着同样崇高的社会地位”。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历史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有的教师讲课信息量丰富,学生爱听爱学,获益匪浅;有的教师话语内容贫乏,废话连篇,言不及义,含金量太少,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于一堂课的质量。3.务必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触摸得着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我们常说要把历史讲“活”,从语言上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外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学生并不情愿地听教师讲课,那么,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有人形容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听起来是艺术享受,而枯燥平淡的教学语言犹如给学生上“听刑”。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不是多种方法之一,而是历史教师的一条“基本要求”。下面是几个教学中的实例。(1)讲历史事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进行重点描绘,绘声绘色地把历史再现出来。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黄海战役时,教师先依据教材对海战过程做出相应的语言描述。随后,展示出邓世昌遗像及“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的图像,并做如下描述。“海面上,硝烟滚滚,炮弹横飞,清军将士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奋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海也为之颤抖。奋战中致远舰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殆尽。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同学们请看,那高昂的舰首,多像一把刺向侵略者胸膛的锋利的宝剑!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坚强意志的象征!邓世昌、林永升等人虽然英勇牺牲了,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去战斗!”(2)讲历史人物的思想品德时也要具体形象。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张学良带周恩来同志去见蒋介石,张学良说周恩来先生来了,蒋介石一听脸色变了,非常害怕,连说:‘不见,不见’。张学良笑了,说周先生已经来了,你们是老交情,我们是近年新交。宋子文、宋美龄亦在场。周恩来同志进去了,同蒋介石握了手说,我的头是从你的刀底下滚过来的,现在都不说了,一致抗日吧!蒋介石很狼狈地说,我后悔了,杀人太多了。这时,宋美龄圆场说,算了吧,以后不剿共了。蒋介石当时难过得哭了。”这一段生动的叙述,把蒋介石的狼狈心虚和周恩来的磊落豁达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3)对于各种文物、建筑、生产工具或景物的讲述,要尽量给以声、色、量、质等方面的具体说明,这是生动具体、形象鲜明最基本的做法。如讲万里长城,不能只是“工程浩大”一句结论。有的教师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这样讲具体形象,学生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4)要想使语言生动,富于变化,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有首顺口溜说:“深入浅出叫通俗,浅入浅出叫庸俗,深入深出犹可为,“浅入深出最可恶。”可资借鉴。②教学语言要幽默。情感型,或者称为美感型的历史教师无不乐于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中注入幽默的基因。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③要适当穿插典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古今中外人物典故,以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例如,讲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为了揭露天主教会出卖“免罪符”的欺骗性和僧侣阶层的愚蠢,可补充罗马教皇特使和一个强盗相遇的故事:“一天教皇的特使铁哲尔在路上和一个强盗相遇,强盗虔诚地问他:‘如果抢了僧侣,是否可以得到原谅。’铁哲尔答应他‘可以得到原谅’。于是他也买了一张免罪符,而把铁哲尔本人抢得精光”。但应该注意的是要目的明确,运用适当。下面这位老师的教训应该记取。有一位历史老师,口才很好。他上课时,引入大量的历史故事中的精彩篇章。学生爱听他的课,盼着上他的课,甚至把他当成了“说书人”。他一上台,学生就在下边说:“来一段儿,来一段儿!”但是一到历史统考,许多学生不及格。学生平时光乐于听故事,一些基本的历史事件、年代、人物等都没掌握住。复习时老师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遂造成这一结果。显然,这位老师只追求教学生动形象、精彩热闹,而违背了运用教学艺术的宗旨。④要使用多种方法。讲解叙述应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可以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把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开放五日通商”比喻为中国大门上打开了一个窗孔,随着窗孔的打开,外国商品开始大量倾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就此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好比在祖**体上割肉,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遭到破坏;中英《南京条约》就像毒蛇一样缠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它又像血吸虫一样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血汗。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也记得牢。有一教师在讲元代海外贸易时提到了泉州的六胜塔,作了如下比喻: 六胜塔风采非凡,它连接蓝天和大海,高峙耸立,犹如一把宝剑直插云霄,以明方向,以指津梁。它灯笼高挂,犹如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指引千帆夜竞航。它是归帆者胜利的希望,它是元帝国繁荣的象征。4.充满情感色彩 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语言的魁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情感色彩,以求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念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所以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很值得重视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枯燥的一二三

四、甲乙丙丁、几条杠杠、几句结论来灌输。瘦骨嶙峋、缺血少肉的历史课,只能把学生“累死”,既不能把学生带进几千年前、几万里外的历史现场,更谈不到触及灵魂、感人心弦了。因此,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当与具体形象的讲解相结合。例如讲圆明园被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蚀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另如,讲述李大钊就义,若照本宣科,只有短短一句,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但如果教师饱含激情地讲述一下李大钊在绞刑架下大义凛然地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你们杀人是毫无用处的!”这将会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巨大的震动,必将对李大钊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铭心刻骨,难以忘怀。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生拉硬扯,脱离教材内容另讲一套;不要堆砌形容词,故作惊人之语;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甚至用低级趣味的语言刺激学生。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著名特级教师刘宗华说得好:“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讲史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于色。”“言为心声”,言语中自然表露的情感更为真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表现了将士们准备追歼匈奴的豪情,“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了王安石除旧布新的激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传递出李清照别离丈夫的愁情思绪。这是我们必须记取的。5.富有时代气息 历史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时代气息。历史课堂语言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倒是应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但是,古代史课堂上引用的古文,世界史课堂上出现的外语,不宜长篇大论。必要引用时,要作解释。引用原语原文应注意两点:(1)要用在要害的地方。如林则徐禁烟到达广州时,对各国在华商人表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爱国大臣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引用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2)要短小、浅显。如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短短二十二个字就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深刻透彻,却又浅显易懂。如果引用的原话原文内容虽属要害,而文字艰涩,寓意费解,教师为了引用要作一大段解释,就不宜采用。有的教师担心引用原话原文会增加难度,其实,有时候引用一句原话、一节原文,看似增加了难度,但却加深了时代气息,简化或者概括了教材内容,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如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时,教师在讲汉军打败匈奴以后,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就能唤起学生一串联想:汉军打败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长时间里,匈奴贵族不敢再带兵到蒙古大沙漠以南骚扰,从此大漠以南再无匈奴单于的王庭,西汉北部边郡得到了安定。原话和原文的引用能渲染时代气息,鼓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相应的提高。6.关注体态语言 历史课堂教学运用体态语可以强化口头语言的表达。因此,应该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使其与口语配合、互补,相得益彰,以期收到更好的整体语言教学效应。运用体态语主要有以下方面:(1)课堂手势语:以手势助说话,把学生带入“角色”,对组织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学手势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来展开。(2)课堂眉目语:教师要讲究课堂眉目语的设计:一是课堂目光分配。二是目光的运用。(3)课堂表情:课堂表情一要根据教学内容变化作相应的变换。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作相应的处理。(邝丽湛著,《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7页。)总之,运用体态语都要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服务。

上一篇:2024-2025上音乐教学计划下一篇:桥梁与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