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通用9篇)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1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滑坡常常会导致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作 者:陈凯 作者单位:商丘市公路管理局,河南商丘,476000刊 名:科技风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年,卷(期):“”(13)分类号:U4关键词:公路滑坡 预防措施 滑坡分类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2

1 滑坡的分类

按滑坡体的物资组成可分为:

1)堆积层滑坡。它主要包括坡积、洪积、重力堆积体中或岩基沿顶面滑动的各种滑坡。

2)残积层滑坡。它主要指发生在厚层风化壳中的滑坡,由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坚硬基岩已风化成土和碎石。

3)黄土滑坡。新、老黄土中发生地滑坡,多沿新、老黄土接触面滑动,滑动的产生常和黄土对水的不稳定性有关。

4)粘性土滑坡。在均质和非均质粘性土中产生的滑坡,多因网状裂缝破坏了土的结构,水沿裂缝下渗,最终使土的强度降低而产生滑坡。

5)堆填土滑坡。人工填筑的路堤土及弃土,主要是路堤沿原地面发生地滑动,有时也带动其下的坡积层一起下滑。

2 容易发生滑坡地带的特征

2.1 地形地貌

1)山坡或河谷谷坡上的圈椅地貌是比较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圈椅地貌是指背后靠山、左右两侧为两条山梁,中间围出一块缓坡地,外形像圈椅状的一种地貌。

2)在较陡的大段河谷谷坡中间,夹一段台地状的缓坡地,有时坡面被冲沟切割成鸡爪形山梁,这种缓坡或山梁往往容易发生滑坡。

3)平整的山坡面,只要没有地下水出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

2.2 岩、土结构

1)页岩、泥岩、泥灰岩、千枚岩、滑石片岩、云母片以及其它容易风化、遇水软化的岩石及粘性土、黄土及各种成因的堆积层,都较容易发生滑坡。

2)断层面、节理面、褶曲两翼的倾斜面、不整合面以及倾角较陡、倾向山外、走向与路线交角小于45度的基岩层面,都容易构成滑坡的滑动面。

2.3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3 产生滑坡的条件

实践经验表明,不良的地质条件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而人类的工程活动和水的作用则是触发并产生滑坡的主要外部条件,所以,如果能充分认识和正确分析这些内外条件,因势利导,就能解决好滑坡的防治问题。

3.1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有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

3.2 产生滑坡的外部条件

1) 水的作用

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漏水等。一旦水进入斜坡岩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岩重和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潜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层起了滑润作用;

2)不合理的施工

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合适的在边坡上填置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坡。

3)振动

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4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4.1 防治原则

在选择滑坡防治措施前,要具体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和确定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结合公路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综合考虑。

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应尽量绕避。当绕避有困难或在经济上显著不合理时,应视滑坡规模、公路与滑坡的相互影响程度、防治费用等条件设计几种具体方案比选。对于可能忽然发生急剧变形的滑坡,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于滑动缓慢的大型滑坡,宜全面规划,分期整治,仔细观察每期工程的效果,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施工及运营中产生的大型滑坡,应慎重做出绕避方案或局部改移路线和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等,在进行全面综合比较后决定取舍。对于古滑坡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可进行整治,路线不需绕避。但应注重调整路线平、纵面位置,以求整治简单、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路线通过滑坡位置,一般滑坡上缘或下缘比滑坡中部好。滑坡下缘的路基宜设成路堤形式以增加抗滑力;滑坡上缘的路基宜设成路堑形式,以减轻滑体重量;对于窄长而陡峭的滑坡,可采用旱桥通过。滑坡整治之前,一般应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减缓滑坡的发展,然后针对引起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防治措施

1)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2) 边坡支挡工程

重力式抗滑挡土墙:重力式抗滑挡土墙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在公路滑坡防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挡墙形式。重力式抗滑挡土墙的墙背坡度一般采用1∶0.25,墙后常设卸荷平台,墙基一般做成倒坡或台阶形,墙高和基础的埋深必须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通过验算来确定。

抗滑桩:抗滑桩是穿过滑体深入滑床以下稳定部分以固定滑体的一种桩柱。多根抗滑桩组成的桩群共同支撑滑体的下滑力,阻止其滑动,同抗滑挡墙相比,抗滑桩的抗滑能力大,施工较复杂,但效果显著,因而被广泛应用。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是造价最大的工程项目,因此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上应该采用优化论数学模型。

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边坡加固的一种新型防护工程措施,在公路滑坡防治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工程实例。它对岩质陡坡和危岩的加固,滑移面埋深浅的岩质滑坡加固效果很好,也可以用于强风化岩质陡边坡加固喷锚护壁。

3)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5 结语

滑坡地段公路路基防治措施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72-01

摘要:

公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滑坡地段公路路基的防治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路基,尤其是滑坡地段公路路基的损坏,通常使交通中断, 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造成财产和人员的损失。所以, 应结合工程实践, 在对造成公路滑坡的要素进行分析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 对滑坡地段公路路基的防治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滑坡;路基;防治措施

1前言

公路的基础是公路路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路基是公路设计规化图与该地区地质接触的桥梁,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讲滑坡地段路基施工难度较大,且工期较长。尤其在我国的一些山区,这种情况显得更加明显,山区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病害之首无疑是滑坡,所以,解决滑坡地段的路基施工问题,是建设好公路的首要问题。

2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的冲刷、地震以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顺着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沿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首先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其次滑体两侧有切割面。如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西南丘陵山区,这里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与切割面,所以滑坡灾害时有发生。 

滑坡的分类有很多种,首先,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可以分为蠕动型滑坡、慢速滑坡、中速滑坡和高速滑坡;第二,按滑坡体的厚度可以将滑坡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与超深层滑坡;第三,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与巨型滑坡。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划分方法,如按形成的年代,按力学条件等等。

3滑坡地段公路路基防治的主要措施

3.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排除。

滑坡地段排水方案设计对公路路基的寿命与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将公路上面的水迅速排出到路基之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轻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与使用性能造成的损害。在路基修建前,现场勘察时就要加强公路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与调查工作;作好滑坡地段的调查和识别,滑坡的条、块、级、层划分清晰。找出控制主轴断面;加强高边坡失稳形态的调查,做好公路滑坡地段类比调查。在具体的施工期间通常要挖掘临时排水沟,排除在施工期路表水和降低地下水,要在路基底部掺和低剂量石灰以降低湿度,还要设置一定稳定层等。公路中间的高度要适当高于公路两侧。公路两侧应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设计应以能够顺利的排除公路表面积水为标,不是越深越宽就越好。在设计时,为防止排水沟被滑坡带来的泥土堵塞,可采取设置环形截水沟、树枝状排水沟、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等措施。对于泄水孔的设计应该能够以迅速排除桥面水为准,路基建造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对地下水的处理通常采取疏导的措施,一般不采应堵塞的方法。盲沟是用来排除地下水的好方法,通常分为纵向盲沟与横向盲沟两种。纵向盲沟的设计与滑体物滑动方向一致,当滑坡体内土层含有大量的水,且滑坡断层的厚度不大,宜采取纵向盲沟,这是因为它可以排干滑坡层里的地下水,且对边坡具有支撑作用。 而横向盲沟与纵向盲沟方向垂直,即与滑坡滑动方向垂直。纵向盲沟的采取情况为,滑坡体上方出现大量地下水时,通过设置横向盲沟可以将地下水拦截,并将水由滑坡体的两侧顺利排出。路基养护部门通常会将毛竹管埋进滑坡体内,管内再套一根比毛竹管略长的小竹杆,拉动小竹杆,这样地下水就可顺利排除。这种方法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被采用,因为它方便操作且成本很低。

3.2为滑坡地段路基减重。

这种措施通常被叫做砍头压脚。砍头即是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压脚即是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也可以通过把坡度降低以达到目的,这些措施成本低且能够有效的防治滑坡的产生,因此,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并且积累了这些方法操作的经验。尤其在厚度大、主滑段与牵引段滑面较陡的滑坡体治理上效果更加卓著。在对其合理应用时,首先应该准确判断主滑段、牵引与抗滑段的位置。“中性线”方法是理论界普遍认同的一方法,该方法为减重与反压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其使用前提是对滑面形状与滑带土参数等都需准确测量计算。其优点是解决问题彻底,但不足之处在于土石方开挖量大,岩性较硬,工作面又相对狭窄,操作时相对来说较困难。推移式滑坡或由错落转化的滑坡,宜采用滑坡后缘减重,前缘反压措施。滑床具有上陡下缓形状,滑坡后缘及两侧的地层相当稳定,不致因减重开挖而引起滑坡向后缘和两侧发展时,宜采用减重措施。滑坡前缘有较长的抗滑段,宜利用减重弃方反压;或路基位于滑坡前缘时,应采用路堤通过。在滑体或滑带土具有卸载膨胀开裂的情况下,不应采用减重措施。

3.3支挡结构。

支挡结构通常采取的方法有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桩和预应力描固三种。重力式挡土墙是我国公路滑坡防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依靠墙身本身的重量来维持挡土墙的稳定。滑坡体的受力平衡可以被挡土墙从局部再以改变, 這样就能够有消的阻止滑坡体变形延展,以达到减轻滑坡给公路路基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抗滑桩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穿过滑体插入滑床以下稳定部分以达到固定滑体的上的。抗滑桩对于治理滑坡经济且有效,尤其是当滑动面坡度不大时, 效果更佳。滑坡的有效治理,可以很好的减轻滑坡给公路路基造成的损害,所以,抗滑桩在滑坡防治工程,公路路基保护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还可以针对现实中不同的情况更改抗滑桩的底面形状,例如可以将底面设计成锯齿状,以有效地加大其抗滑性能, 还可应用多根抗滑柱构成的桩群,共同用于支撑滑体的下滑力,阻止其滑动。

近几年来,预应力锚固是一种新型防护工程措施,在滑坡地段公路路基防治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工程案例。

4结束语

滑坡地段公路路基的防治一项综合工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在治理滑坡保护公路路基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治水是首要的是为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路表水与地下水的有效排除,从源头上消除滑坡对公路路基造成的危害。在公路构建排水系统,减轻滑地地段路基承载的重量,严防路基滑坡,建立支挡结构,保证公路路基的质量与安全。综合各种治理措施,对滑坡路段的路基建设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能够为以后的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公路局.山区公路路基排水和水毁防治技术研究[R].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5.

[2]高冬光.公路与桥梁水毁防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Jungyul Sohn.Evalu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way network links under the flood damage:An accessibility approach.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Volume40,Issue6,July2006,PP:491-506.

[4]邓卫东.公路边坡稳定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张辰.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10).

[6]吕庆.高填方路基诱发滑坡机理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6,(5):168-171.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4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公路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公路施工中非常容易受到滑坡的危害,影响了公路施工的安全进行。文章主要讲述了公路施工中滑坡的具体危害,以及就如何更好的防治滑坡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路施工;滑坡危害;防治

公路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公路施工中或建设完成后却常会出现滑坡现象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意识到在公路施工中防治滑坡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施工,使公路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1.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到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增多,在公路施工中会经常遇到滑坡危害,滑坡危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出行,并且在公路投入使用后还会再次出现滑坡现象,造成河道受阻。如果公路工程是在峡谷地区进行施工,那么一旦出现滑坡灾害会造成河道发生阻塞,使上游的水位升高。另外,如果在公路施工中遭遇滑坡现象,给公路施工安全带来隐患。在公路施工中出现滑坡问题就会面临着以下问题,其一,严重影响交通的出行,出现滑坡危害会导致路上的车辆以及行人都无法通行,导致物资无法运输影响交通效益。其二,会穿地面翻浆现象。在出现滑坡危害的地段,一般地下经常会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遇到下雨天气,滑坡地段会渗出较多的地下水,再加上地表水的作用,很容易形成坡面泥石流等现象,造成路基边坡坍方,影响河道使用,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2.公路施工中的滑坡防治措施

2.1对滑坡进行预防

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滑坡的预防就必须要加强对滑坡的预报工作,因为在公路施工中在发生滑坡之前会有非常明显的征兆,因此通过对滑坡进行及时的预报可以有效的预防滑坡的危害。伴随着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滑坡的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可以使对滑坡的预报变得更加精准。在对滑坡进行预报时,要对滑坡的规模,滑坡的地点以及滑坡的时间都进行详细的预报。一般在具体的施工中,如果有些地段出现滑体变形的现象那么出现滑坡的概率就会很大,因此施工人员在M行公路施工时需要经常关注边坡的变形情况,通过观察变形情况来对滑坡发生的时间进行精准的判断,从而有效的避免滑坡造成的灾害。

其次,要对边坡表面的裂缝进行监测,在公路施工中,如果边坡表面的裂缝突然拉开或者裂缝的扩展速度突然变大,或者边坡外侧的岩土体发生转动或出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这都表明边坡发生失稳现象非常容易出现滑坡,因此对边坡表面的裂缝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预防滑坡危害。

其三,有效的预防地表的水土流失也可以对预防滑坡危害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进行公路施工时,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地表水,需要加强截水沟建设,至于当地的湿地以及泉水等,以及人工施工的渗沟以及排水沟,需要将这些水引离滑坡体,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有效的避免滑坡发生。另外,采用对滑坡进行反压或者增重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公路施工中出现滑坡危害。

2.2对滑坡进行治理

其一,治理滑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增加地质勘测的研究,为了避免在公路施工中出现滑坡危害,可以采取提前对地质进行勘察并且研究,其中勘察的内容包括地质的构造,地下水的流向以及具体分布,地形以及地貌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勘察可以提前对可能发生的滑坡进行综合的分析,这样可以在了解地质的情况下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尽量的避免对地下水层进行破坏,从而有效的消除可能造成滑坡的因素,使坡体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其二,结合施工路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精准的施工方案。例如,在进行边坡的坡度设定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地形的基础上进行设置,一个合适的坡度选择是保证公路施工安全进行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公路施工过程中,在坡体上不应该设置土工建筑物,也不应堆放材料或者弃土,在坡脚处不应该挖土。在进行坡度选择时,可以根据土层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坡度,选择合适的施工路段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边坡承受过大的负担。在斜坡上进行填方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从下到上依次进行分层填压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一次性的大量弃土给原边坡造成的损害,使边坡可以保持在一个自然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的防治滑坡危害。

其三,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进行治理,通过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进行治理来有效的预防滑坡危害。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不同,选择的排水构筑物也应该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对浅层地下水进行治理时,截水渗沟的方式,而对于深层地下水进行治理时,采用疏干孔或导流管的方式,从而使地下水面的高度低于滑动面的高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滑坡的形成。同时,人工种植被对防治滑坡也有一定的作用,自然植被可以对容易被风化的岩坡以及一些容易发生滑动的土坡都有一定的罩护作用,因此可以在坡体上增加一些植被从而有效的避免滑坡危害。

3.结语

双龙堡滑坡特征及治理措施 篇5

双龙堡滑坡特征及治理措施

从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降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在斜坡弃土堆载所导致的一个典型滑坡实例,对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验算,提出了防治措建议.

作 者:李长雄 侯大伟 石金胡  作者单位:重庆市勘测院,重庆,40002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PB42.22 关键词:滑坡   弃土   稳定性   防治措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6

根据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火石滩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对该滑坡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和宏观监测;依据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火石滩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建议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作 者:胡本涛 季伟峰 李长明 吴飞 HU Ben-tao JI Wei-feng LI Chang-ming WU Fei 作者单位:胡本涛,吴飞,HU Ben-tao,WU Fei(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季伟峰,李长明,JI Wei-feng,LI Chang-ming(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都,610081)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7

滑坡位于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右侧路堑位置。该场地原始地形为丘陵地貌,地面高程440.0 m~520.0 m,路基标高约450 m。高速公路由东北至西南方向穿过滑坡区,并在山体南侧区域进行了部分切方,在高速公路右侧形成长约170 m,最大高度约25 m的路堑边坡。该边坡原设计方案为自路基右侧向上分别按1∶0.5,1∶0.5,1∶0.75分三级放坡,边坡开挖完后出现山体滑坡。滑坡位于右侧16 m~80 m范围内,山体坡度多在30°~45°之间。距路基最远处裂缝,距右侧80 m,裂缝宽约10 cm~15 cm。坡体上裂缝宽度最大处,位于右侧48 m,裂缝宽约2.5 m~3.0 m,深约4 m,裂缝倾角陡立。在这两裂缝之间大致等间距发育2条宽约10 cm~15 cm的裂缝。滑坡前缘剪出口距离中线约16 m。滑坡后缘自然边坡较平缓,倾角约20°~30°。坡体上方有一灌溉水沟,水沟宽约20 cm。

2 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滑坡区的地质勘察结果可知,滑坡区路线左侧500 m左右发育大洪山断裂,属压扭性断裂,断裂带走向大致为240°,与路线走向大致平行,倾向东南,倾角约60°~70°。该滑坡工点离断裂带较远,受断层影响小。

滑坡山体岩性为板溪群砂质板岩,砂质板岩一般倾向140°~150°,倾角30°~45°;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顺层,另一组220°~230°∠70°~80°,节理面一般较平直,间距一般0.1 m~0.3 m。

勘察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1)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亚黏土中。

亚黏土透水性弱,水量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渗流形式向冲沟中排泄。

2)基岩裂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

砂质板岩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因而其透水性和富水性较好,且与上部孔隙水连通。

3 滑坡机理分析

3.1 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

1)在地质构造上,坡体表层为全、强风化岩层,岩性较软弱,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2)路堑边坡开挖后,造成坡体岩层层面临空,使坡体上的岩土体失去平衡;

3)路堑的开挖和削坡,破坏了坡体原有的平衡,同时坡体的卸荷,造成坡体节理裂隙张开,为坡体上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而灌溉水沟的存在又为坡体滑动提供了水源;

4)下渗的水软化强风化板岩和其中的泥质,为滑坡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滑坡形成过程

该滑坡边坡原设计为三级边坡,第一,第二,第三级边坡坡比分别为1∶0.5,1∶0.5和1∶0.75。边坡开挖完后,2005年9月份发现坡体上产生裂缝。现情况下滑坡后缘壁总体上呈抛物线形,距路基最远处裂缝,位于右侧80 m,裂缝宽约10 cm~15 cm。坡体上裂缝宽度最大处,位于右侧48 m,裂缝宽约2.5 m~3.0 m,深约4 m,裂缝倾角陡立。在这两裂缝之间大致等间距发育3条宽约10 cm~15 cm的裂缝。滑坡前缘剪出口距离中线约16 m。

3.3 滑坡特征

滑坡位于路线右侧,从原开挖一级边坡临空面剪出,规模巨大,周界清晰,影响范围较大,前缘至路堑坡脚附近以上5 m左右,后缘至路堑坡顶以外50 m附近,整体上滑动面大致顺岩层产状滑动,滑动方向大致垂直于路线走向,滑向路基,滑体沿滑动方向长约76 m,垂直于滑动方向顺路线长度约210 m,前后缘高差达38 m,通过断面法计算,滑体体积约96 000 m3。

3.3.1 滑动面(带)、滑床、滑体、滑坡后缘及滑坡剪出口

滑坡位于路线右侧,滑动方向与路线大致垂直,滑向路基。滑床主要为强~弱风化砂质板岩,滑动面总体上大致呈直线形,后部较陡,前部较缓,前部产状主要由板岩强风化上带底界线控制。滑带土成分主要为强风化砂质板岩,含较多的泥质,见错动形成的孔隙,饱水,较松散,滑带土厚约1.5 m~2.0 m。滑体主要由全、强风化砂质板岩组成,滑体厚度一般10.0 m~15.8 m。在滑体中局部存在次一级滑动面,滑坡后缘主要为砂质板岩,地形相对较平缓,剪出口基本位于一级开挖边坡临空面上。

3.3.2 滑坡体地下水位

坡体的地下水位从目前情况看较低,滑坡体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6.8 m~21.2 m,位于滑动面以下。

3.4 滑坡预测

根据现有情况,若不对滑坡进行处治,滑坡体将进一步活动,滑体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4 滑动面参数取值

根据对该滑坡勘察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目前滑坡的滑动状态,采用反演分析方法,选取典型的横断面反算滑面的力学参数,并将此反演值作为滑坡处理设计时的参数值。地下水是诱发滑坡的因素之一,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均考虑了地下水的场应力。

滑动面残余抗剪强度反算结果见表1。

5设计方案

按照“安全、环保、舒适、美观”的原则,在满足安全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根据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合同段现场实际情况,对滑坡体进行处理。

考虑到滑坡体松散、破碎,对滑体采取放坡卸载后,滑坡体将趋于稳定。但卸载后滑坡后缘将形成30 m高的边坡,岩性为全、强风化砂质板岩,岩体破碎,坡体上部岩性较软,含泥质,且为顺向坡,岩层临空出露,边坡稳定性差。根据计算可知,后缘边坡按1∶1放坡后的安全系数为1.041,边坡是稳定但不安全的,应对其采取加固措施。

具体整治方案如下:自路基右侧起按六级台阶放坡:第一、第二级边坡高度均为7.5 m,采用1∶2放坡;第三级边坡高度为6 m,采用1∶2.5放坡,将滑体大部分清除,坡面采用植草防护;第四、第五、第六级边坡高度为10 m,采用1∶1放坡。其中第六级边坡局部地段,按坡顶地形标高控制,坡面采用锚杆+钢筋混凝土人字形骨架内植草防护。另外,在各级边坡的坡脚处均设置2.0 m的平台,以便边坡体排水。

6施工注意事项

所有坡面须按照公路沿线通用标准进行绿化施工,绿化植被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

1)滑坡施工时,应注意从上到下分级、分区域施工,开挖一级,加固和防护一级。2)坡顶截水沟应平顺,避免陡降及突变;六级边坡坡脚处平台上设计的灌溉水沟,左右两侧与原有灌溉水沟平顺连接,同时要注意防渗处理。3)排水沟应每隔4 m~6 m设一伸缩缝,用沥青麻筋塞实。4)锚孔成孔需采用干法施工,成孔后应清孔,若垮孔,应用套管护壁钻进。

施工单位应随时掌握滑坡处治施工整个过程中的边坡动态变化,及时预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把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方,据此指导施工和完善设计工作。其他未尽事宜应满足相应规范规程要求。

参考文献

[1]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2]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JTJ 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

[5]CECS 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S].

浅谈公路滑坡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篇8

2012年我省陇南市雨水极多, 尤其是8月中旬, 连续强降雨, 多条公路发生水毁、滑塌, 最为典型的是国道316线两当县境内K2393+590~K2393+680、K2394+020~K2394+080、K2397+600~K2397+720路段发生较为严重滑坡, 致使路基、路面、挡墙等构造物滑塌, 公路中断, 滑动面积约为5240m2, 滑坡体体积为约为66320m3。灾情发生后, 陇南总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积极措施, 抢修便道, 及时在塌方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 确保过往车辆行人安全。

滑坡发生后省公路局立即组织专家组, 在现场进行勘察, 并向公路养护人员和当地居民了解情况, 根据滑坡体的实际情况委托康大设计院于2012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对滑坡体布孔地质钻探, 对滑坡范围进行详细测绘, 并对滑坡成因以及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论证, 有效地揭露了滑坡体的地质情况。提出K2393+590~K2393+680、K2394+020~K2394+080两段滑坡属于典型的滑坡, 经过多次论证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滑坡处置方案。

2 成因分析

2.1现场勘查完成后, 分析了路基边坡滑塌的原因, K2393+590~K2393+680、K2394+020~K2394+080两处路基滑塌, 该段滑坡位于回头曲线下线处, 回头曲线后坡加大, 雨水顺路纵坡下流, 灌入路基土层, 加之路基边坡坡度在25度-30度之间。另外根据地质钻探资料, 地层岩性主要有粉质粘土组成, 下伏砂质泥岩, 粉质粘土结构疏松, 空隙发育, 地表水的流经通道畅通。在雨季, 尤其是持续强降雨, 大部分雨水形成表面径流, 最后汇集于滑坡方向, 其中部分再填充于粉质粘土孔隙中, 使得土体重量增加, 另一部分则沿土体垂直节理下渗, 而下层的泥岩为有效隔水层, 同时土体遇水软化, 土体承载力急剧下降, 导致挡土墙失稳垮塌, 路基破坏, 形成整体滑坡。

2.2经现场勘查K2397+600~K2397+720路基滑坡属浅表性路基滑塌, 主要原因为路基右侧原地面地势低洼, 公路排水沟高出耕地地面20~80cm, 雨季时雨水无法有效排出形成积水潭, 土体迅速饱和, 雨水下渗穿过公路, 导致路基滑坡。

3 滑坡处理

3.1 处治措施

G316线两当滑坡段K2393+360~K2394+300地形比较复杂, 该段滑坡由于受到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结合专家现场审查意见, 进行了实地测量, 对线位、纵坡进行了适当调整, 利用原有老路进行改线。因现有公路填方较高, 恢复较困难, 经综合考虑采用设计速度20km/h的技术标准, 路基宽度保持8.5m。

3.1.1将K2393+600~K2393+700段上回头曲线向下山侧展线, 下回头曲线向上山侧靠拢, 路线长度增长100.315米, 而且使本段滑坡体路线向上山侧平移8m, 降低滑坡体处理难度。局部改线后, 在边坡处设置桩板式挡土墙 (K2393+640~K2393+787.43段) , 拆除损坏的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墙。对路基进行分层碾压回填, 并增加土工格栅 (每1m设置一层) 增加路基整体性, 对原状土与填土交界处进行挖台阶处理增加路基稳定性, 对滑塌的边坡进行清理。桩板墙设置长度145m, 桩长20m, 桩直径1.5m, 桩间距5.0m, 挡土板厚0.6m。挡土板高度随抗滑桩自由端高度变化而不同 (5-8m) , 桩板式挡土墙设置方式随路基填方高度不同, 分别采用路堤式和路肩式两种形式。

3.1.2 K2394+020~K2394+080段, 将下回头曲线向上山侧平移18m, 可有效避让滑塌缺口及路基裂缝, 降低滑坡体处理难度, 较少防护工程数量。移线后路基中线到滑塌缺口处最短距离为10m, 在路基边上开挖台阶设置路肩墙后回填, 然后在滑塌缺口沟底修筑护脚墙, 整修边坡。在易积水的路段增设涵洞1道, 并设置急流槽将水排离路基边坡, 在地下水丰富及土体湿软路段, 设置路基盲沟、换填透水填料, 将地下水引到路基边坡以外。

3.1.3 K2393+360~K2394+300段, 路线长0.96Km, 最大纵坡7.6%, K2393+600、K2394+060两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5.5m和16.5m, 一般最小半径105.283m, 满足20Km/h标准的要求。

3.1.4 K2397+600~K2397+720段路基滑坡属浅表性路基滑塌, 拆除重建原有排水沟, 降低其设计标高, 并增设涵洞1道, 使路基左侧低洼耕地汇集的雨水及时排处, 设置路基盲沟、换填透水填料, 将地下水引到路基边坡以外, 重新铺筑路面。

3.2 滑坡体卸载

根据工程现场情况, 对K2393+590~K2393+680、K2394+020~K2394+080两处滑坡体进行小梯田式、小范围的卸载。清理边坡滑塌的浆砌片石砌体, 清理滑塌的粉质粘土、腐殖土等非适应性路基填料, 对已损坏的重力式挡墙拆除, 减少山坡土体的附加荷载。路基刷坡清方均处于不稳定路基边坡处, 因此施工中应遵循“先卸载, 后清理”的原则, 由边坡顶部较稳定处开始, 由上而下对边坡进行清理。待刷坡清理完毕边坡处于稳定状况时, 方可进行混凝土挡土墙施工。

3.3 路基边坡

3.3.1 填方边坡

边坡高度H≤8.0m时, 采用1:1.5一坡到底的直线边坡;边坡高度20m>H>8m时, 采用折线形边坡, 0m<H≤8m, 采用1:1.5, 8m<H≤20m采用1:1.75;边坡高度H>20m时, 在20m处设置2.0m平台, 每10m设置2.0m平台, 采用1:2.0。

3.3.2 挖方边坡

边坡高度每8m为一级, 中间设平台。边沟外侧设1.0m宽的碎落台, 各级平台均为2.0m宽, 第一级坡率采用1:0.5;第二级坡率采用1:0.75;第三级坡率采用1:1.0) 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填料。

3.3.3 基填土要求:

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土, 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 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与路床, 不得直接填筑与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填料强度和粒径, 应符合规范要求, 并进行分层碾压。

3.4 路基、路面排水

3.4.1 边沟:

除对原破损、填埋边沟进行拆除重建外, 完善了全线的排水边沟。边沟采用0.4×0.4m梯形断面, 厚度10cm, 加固边沟采用C20现浇混凝土。

3.4.2 排水沟、截水沟:

为将边沟、边坡和路基附近的积水及路面水引至桥涵或路基以外, 同时防止雨水对路基坡脚的冲刷, 在路堤坡脚设置排水沟, 尺寸形式为0.4×0.4m梯形断面, 内外坡度均为1∶1, 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加固, 厚度10cm。

3.4.3 平台排水沟:

断面形式为U形槽, 尺寸为0.6×0.3m, 采用防水土工布夯填30cm砂砾土。

3.4.4 急流槽:

边沟、排水沟接入涵洞处, 出水口受地形限制, 落差较大的路段设置了急流槽, 其断面形式为矩形0.3×0.2m, 急流槽采用C20混凝土加固。

3.4.5 拦水带:

在局部填方路段, 为防止路面汇水对路基边坡冲刷, 曲线内侧设置沥青砂拦水带, 将路面汇水拦截, 引导至边沟内, 保证路基边坡稳定。

3.4.6 渗沟:

在地下水外渗, 为保证路基稳定, 设置渗沟将渗水先纵向引至沟底, 再通过横向渗沟引出路基外。

3.5 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形式有内挡墙、护面墙、护脚墙、桩板式挡墙。

3.6 涵洞

新建4道涵洞, 均为1-1.0m钢波纹管涵。

3.7 安全设施

主要针对滑坡、急弯进行提前预告及警示标志和临时施工标志。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撞墙设置在险要的急弯陡坡路段外侧, 主要起到防撞作用和视线诱导作用, 其防撞能力优越, 防止车辆越出路外效果显著, 并在坡陡路段, 布设了完整的标线标志, 使车辆减速, 保证行车安全。

4 结束语

国道316线滑坡发生的根源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高填方路基和陡边坡以及回头曲线的大纵坡, 也是引起滑坡的重要因素, 因此,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尤其重要, 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 防止土体饱和, 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 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导致滑坡。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路基低洼耕地汇集的雨水要及时排出, 设置路基盲沟、换填透水填料, 将地下水引到路基边坡以外;在滑坡区内, 坡面修筑排水沟, 防止地表水下渗。局部改线, 增长路线长度, 降低纵坡;在边坡处设置桩板式挡土墙, 对路基进行分层碾压回填, 并增加土工格, 效地防止滑坡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莲, 余云燕, 崔建林.基于FLAC^{3D}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杨佳立.省道217线公路改建工程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3) .

浅谈西部山区公路滑坡与防治 篇9

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大量岩土体在重力或其他自然因素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滑动面 (或滑动带) 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 滑坡的形成

滑坡形成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受地质、地形影响, 主要有:地质岩性, 地质构造, 地形坡度, 坡型等。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 当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满足时, 在某种外部因素的激发下, 就会发生滑坡, 其外部条件主要有:降水、流水、地震及一些人为因素 (如平整场地、修筑道路、开挖渠道、岩土爆破、基坑以及采矿都将导致产生滑坡 ) 。总之, 滑坡的发生, 是斜坡岩 (土) 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 自然想通过滑坡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方式。斜坡的平衡条件是否被破坏, 也就是说滑坡发生与否, 取决于下滑力 (矩) 与抗滑力 (矩) 的对比关系。即undefined, 很显然, 若K≤1, 斜坡平衡条件将遭到破坏而形成滑坡。

若K≥1, 则斜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2]。1955年, 肖毕普 (A.W.Bishop) 非常确切地提出了一个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 其表现形式为:

undefined

式中:τf——沿整个滑动面的平均抗剪强度;

τ——滑动面上的平均剪应力[3]。

而形成斜坡的岩土性质和结构类型, 基本上决定了斜坡内部的应力状态 (剪力的大小及其分布) , 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和结构决定了斜坡各部分抗剪强度的大小。当斜坡内部的剪力大于岩土的抗剪强度 (与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有关) 时, 斜坡将发生剪切破坏而滑动, 自动地调整其外形来与之适应, 因此发生了滑坡现象。所以, 治理滑坡也因该从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治理, 正所谓“找准病根, 对症下药”,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滑坡的影响因素

2.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岩层中, 当坚硬岩层或岩体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 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通常, 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 其中结构松软, 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 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2 地质构造

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 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 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 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 最易发生滑坡。

2.3 地形地貌

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 (水库) 、海、沟的岸坡, 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2.4 水文地质条件

水对斜坡上土石的作用, 是形成滑坡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 降低岩、土体强度, 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潜蚀岩、土, 增大岩、土容重, 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坡 (带) 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此外, 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 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 从而诱发滑坡。

3 滑坡的防与治

滑坡的防治, 要贯彻“以防为主, 整治为辅”的原则[4], 在选择防治措施前, 要查清滑坡的岩土类型、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认真研究和确定滑坡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 了解产生滑坡的原因, 采取措施提前防治。

3.1 以防为主

滑坡形成的自然地质条件是无法改变和控制的, 但滑坡形成的外部因素, 是人类自身可以改变和控制的。保护斜坡、保护环境, 不要乱挖乱填, 不要乱砍乱伐, 不要向危险斜坡上注水, 生活用水不要乱倒, 确实因为工程建设需要开挖边坡, 应立即做好护坡抗滑工程。生活在西部山区的居民, 应经常到自家房前屋后山坡调查, 看山坡有无开裂变形, 自家屋基、墙、晒坝有没有开裂变形, 如果有应立即报告, 必要时应请地质灾害专业人员来调查处理, 提前采取措施, 减少损失。

特别是在公路选线中要尽量避免通过大型的滑坡带, 如果实在要通过该区域就应该有适当的防治措施[5]。在防治滑坡的过程中, 一是要弄清斜坡的演变规律, 在查明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 采取消除和改变这些因素的措施, 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进行预防性治理, 以防止滑坡的发生;二是在建设工程选址和布局时, 应尽量避开滑坡体规模较大、严重不稳定和治理极为复杂的斜坡地段。滑坡防治应及时果断, 要及时查明斜坡目前的稳定状况, 要根据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果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迅速制止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 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或工程安全营运,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6]。

滑坡防治应根据工程重要性或滑坡危害性制定治理方案, 对于威胁重大永久性工程安全或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性严重的滑坡, 应采取比较全面、严密、综合的防治措施, 以保证斜坡具有较高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于—般性工程或临时性工程, 可采取较简单的防治措施。需要指出的是, 滑坡灾害的根本出路在于治理。当然, 它包括滑坡发生前的斜坡地质环境治理 (预防性治理) 和滑坡发生后的滑坡治理 (灾后治理) 。但滑坡的防治还是先避为主, 实在避不过去了再治理, 这也是出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考虑。

3.2 以治为辅

对于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要从滑坡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 以现行经济技术手段为依据, 在公路设计中应贯彻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的原则。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 要查清滑坡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滑坡性质及其发展阶段, 了解滑坡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尤其是大型滑坡, 整治工程量很大, 技术上也很复杂, 试图通过“减、挡、固”等方法阻止其变形、运动和破坏往往是困难的, 而通过对水的防治, 改变滑坡内在的物理力学性质, 顺其自然, 以柔克刚, 反而能起到很好的作用[6]。

3.3 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

3.3.1 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

俗话说“治坡先治水”, 所以, 应做好排水系统, 避免水作用边坡是治理滑坡的重要内容。在地面上设置截水沟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坡面径流, 在滑坡体上设置树枝状的排水系统汇集旁引坡面径流于坡体外排除, 也可以进行坡面夯实防渗处理, 使地面流水可迅速向自然沟谷和排水沟汇集排走。在地下, 通过设置各种形式的渗沟, 盲洞, 以及排水孔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3.3.2 减重与反压

通过卸荷减载工程, 减轻坡体的负担, 使坡体恢复平衡, 达到阻滑的目的。卸荷减载工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滑坡防治方法, 滑坡减重能减小滑体下滑力, 增加滑坡体稳定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卸荷减载应是优先考虑的滑坡防治措施。

3.3.3 坡面防护工程

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 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 防止和延缓软弱岩石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的进程, 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美观和协调自然环境[7]。此外, 江河湖海对岸坡的冲刷侵袭引起滑坡的情况相当普遍, 对沿河而行的交通路线危害特别严重, 尤以雨季期间水位上涨很快, 所以进行坡面防护是有必要的。

常用的构筑物护坡工程及其适用条件简述如下:

(1) 干砌石及混凝土砌块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1, 高度3m以下, 有涌水情况的边坡, 涌水大的地方, 应设置反滤层或暗沟。

(2) 格状框条护坡:这种护坡措施是将边坡分割成格状, 以起防止表层滑动之用。框格内可用植被防护。

(3) 锚喷护坡:在坡面上按一定间距、行距和一定的角度、深度, 设置一定数量的锚杆, 而后布上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 形成锚杆与薄壁钢筋混凝土联合作用的护坡体系。

3.3.4 支挡结构

(1) 重力式挡土墙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它是我国在公路滑坡防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挡墙形式, 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 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2) 抗滑桩是穿过滑体深入滑床以下稳定部分以固定滑体的一种桩柱。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 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 其效果更好, 因此, 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针对具体的情况改变抗滑桩的底面形态, 如设计底面是锯齿状的抗滑桩来有效地加大其抗滑性能, 还有应用多根抗滑组成的桩群, 共同支撑滑体的下滑力, 阻止其滑动 (采取多种方式增大其效果) 。

(3) 预应力锚固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边坡加固的一种新型防护工程措施, 在高速公路滑坡防治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工程实例[8]。

3.3.5 改善滑动面 (带) 的土石性质

滑坡的形成是由于边坡物质的抗滑力 (矩) 不足以抵抗其下滑力 (矩) 而引起的。通过土石质改良, 增强其在滑动面上的力学性质, 改善滑坡体结构, 从而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常用方法如焙烧、电渗排水、压浆及化学加固等来直接稳定滑坡[9]。此外, 还可以针对某些影响滑坡的滑动因素进行调整。为了防止流水对滑坡前缘的冲刷, 可设置护坡、护堤、石笼及拦水坝等防护和疏导工程。

4 结语

对整治山区公路滑坡的问题, 采用单一的工程措施往往不是最佳的方案, 通常是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组合起来对滑坡进行整治。特别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西部地区, 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滑坡整治的方法。要本着“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对于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的滑坡, 应该尽量争取一次彻底根治, 避免反复施工处理, 造成后患。虽然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在治理滑坡方面己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在滑坡机理分析和治理设计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但远未成熟, 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9]。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特别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 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多变。随着西部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向山区、丘陵地区延伸。然而,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 (地段) 。它们给道路的选线、工程设计、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也给道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了危害。而其中滑坡是主要的山区公路病害之一。由于山坡坡体或路基边坡发生滑坡, 常使交通中断, 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造成财产和人员的损失。所以, 应结合工程实践, 在对造成公路滑坡的要素进行分析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 对公路滑坡的处治办法和原则进行论述,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山区公路滑坡的发生。

关键词:山区公路滑坡,形成及因素,治理

参考文献

[1]李方军.山区公路滑坡的综合防治[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67 (9) .

[2]窦明建.公路工程地质[M]. (第3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汤康明.岩土工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4]玉素甫江.热米提力.试析公路滑坡的成因与防治[J].民营科技, 2009 (9) .

[5]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 (第3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6]张辰.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10 (10) .

[7]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 (第3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8]国土资源部.DZ/T 02 l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下一篇:未来的房屋1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