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推荐11篇)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1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1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等主题教育,迎接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

国内部分教学要点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今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教学中,一要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这一主线,准确把握“砥砺奋进的五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了解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了解掌握干部群众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实际行动和良好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二要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掌握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意义、理论贡献、重大部署和实践要求。

二、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要深刻把握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出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二要深刻把握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三要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向学生深刻阐释坚持守正出新所蕴含的理论创新、体现的时代要求,充分展示创新的实践基础和成就背后的理论支撑、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深入开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等宣传教育

要抓住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教育。

一要开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了解掌握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建立的丰功伟绩,了解掌握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和优良作风,了解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强军兴军的实践成就和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事迹。

二要开展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内蒙古的关心和支持,宣传内蒙古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宣传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

三要开展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宣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访港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四个始终”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阐释“一国两制”方针及成功实践,深入阐明基本法的重大意义及精神实质,自觉促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

四要开展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宣传教育,讲清楚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地位、民族命运的战争,是一场维护人类正义、世界和平的战争;讲清楚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讲清楚纪念抗战,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维护历史事实,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准确阐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狠抓政策落实,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 3 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了扎实基础。教学中,一要准确阐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二要着力宣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重点宣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三要准确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重点解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加快补齐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短板的各项主要任务和要求。

五、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农产品需求升级,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能减弱,新的动力跟不上。农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形势,迫切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要引导学生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三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农业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绿色是农业的本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保育、更加注重质量安全。

六、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两岸形势复杂严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加,对台工作克难前行。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一要深刻理解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是扎实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举措。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是坚实基础,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是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是精神支撑,两岸同胞的创造力是重要动力,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是必然要求。

二要充分认识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三要深刻认识“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努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四要准确把握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台湾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肩负的责任。

国际部分教学要点

一、了解当前国际格局特点

当前国际格局进入深刻变革期,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更趋凸显,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

一是美国全球领导意愿下降。特朗普上台后坚持“美国优先”,减少承担国际责任,摒弃多边主义,引发国际关系深入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政府政策调整对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认识到走多边主义道路解决重大问题,推动互利合作,构建以全人类团结和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圆满召开、习近平主席成功出席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举办,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显著增强。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始终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致力于为国内建设服务,为全球经济引航,为地区发展出力,为世界和平担当。

三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引导学生关注欧盟、金砖国家发展态势及其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认识到我们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与国际社会一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认识大国关系发展趋势

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关键所在。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引发国际和地区局势复杂变化。

一是美俄关系僵局难解。引导学生关注美俄外交互动,认识到两国之间存在冷战对抗的历史惯性和地缘博弈的现实矛盾,特朗普政府改善美俄关系努力受“通俄门”事件等牵制,两国关系难见转圜契机。同时我国始终致力于与美国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中美、中俄关系将继续稳定前行。

二是美欧盟友斗而不破。特朗普政府在防务开支、贸易关系、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加深与欧洲盟友裂痕,美欧关系进入新的磨合期。引导学生关注美欧盟友体系动向,认识到跨大西洋关系面临不确定性,但无论美欧同盟内部如何斗争,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石依然坚固,跨大西洋关系在双方外交格局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三是多速欧洲前景不明。欧洲政治生态受民粹主义挑战,一体化进程遭遇重挫,彻底走出危机尚需时日。引导学生密切跟踪英国脱欧进程、德国大选及后续影响,关注欧洲对华政策动向,认识到我国支持欧洲一体化,与欧洲增强战略互信,为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三、关注热点问题演变动向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替升温,各主要力量继续围绕热点问题进行战略互动。

一是朝鲜半岛局势热度不减。美国提出“四不一要”原则,加大对朝鲜施压力度,韩国新政府提出“制裁与对话并行”,朝鲜加快核导开发并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半岛局势复杂敏感。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半岛问题动向,认识到中国始终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半岛核问题的正义立场,致力于通过“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解决各方关切,推动半岛局势缓和降温。

二是中东局势深刻演变。中东地区民族、宗教和地缘矛盾交织,美俄等在中东激烈博弈,地区国家分化组合加剧,卡塔尔断交**搅乱地区局势,叙利亚问题解决进程依旧复杂多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东乱局背后的历史、文化、宗教因素和大国角力,理解中国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始终积极参与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推动与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

四、把握外交工作主要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拓进取,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呈现出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的鲜明特征。外交工作将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两国元首多次通话并举行海湖庄园会晤,奠定了中美关系平稳、健康发展的基调。引导学生关注特朗普总统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跟踪中美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对话进展,认识到中美利益 深度交融,不断增多的全球新挑战需要中美合作应对,积极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

二是确保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顺利举行。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重要贡献。引导学生关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相关会议活动,认识到我国以厦门会晤为契机,明确金砖机制前进方向,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南合作重要平台。

三是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稳定。周边在我国外交全局占据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周边国家对华政策动向,跟踪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澜湄合作等有关情况,认识到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妥善处理海上和边界分歧,与亚洲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发展成果。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2

1. 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合适的分层

首先说明这个分层是不带有任何歧视的, 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的在于对不同学生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实现全体进步, 当然教师是不能向学生知道有分组分层的措施。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思维能力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爱好程度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扎实, 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A组, 形势与政策课基础良好, 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为B组, 形势与政策课基础一般, 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为C组, 最后形势与政策课基础差, 形势与政策课思维能力弱、形势与政策课兴趣低的学生分为D组。这样的分组是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进步来进行随时的相应调整的。合适的分组可以让教师对班级全体学生的状况进行直观的把握, 有助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进步目标和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3]。

2. 根据分组, 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后, 就需要教师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A组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好, 学习兴趣浓厚, 是尖子生。可以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要求他们完成课堂习题外还要多做拔高训练, 可以多为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课下辅导。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 要求他们除完成课内知识, 尽量多看些有现时形势与政策课竞赛的形势与政策课课外书、新闻等, 鼓励他们提形势与政策课问题, 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观察。B组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基础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他们提高思维水平, 向A组水平发展, 同时也要多做练习, 多鼓励他们自学。C组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 教师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他们多做多问, 提高他们的形势与政策课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思维能力, 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 提高他们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和解形势与政策课题的兴趣要求考试成绩要合格和更高。D组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基础差, 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应多提倡他们向成绩好的学生学习, 多问多加强基础练习。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 尽量多提问, 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始终在关心着他们,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成绩进一步向C组学生靠近, 成绩争取合格或者更高[4]。

3. 因材施教

3. 1 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在国际上地位日趋提高, 从政治上来看我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从经济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么多年以下都保持了高速发展, 国民经济总量世界第三, 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5]。从综合国力来看, 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提高, 在处理国际地区安全局势问题上日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学习现状结合起来, 然后制定相应的调整计划。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按照相应的目标得到不同的进步, 需要教师每节课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具体到如何对各组学生制定教学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如何进行题目的设置, 哪里需要精讲, 哪里需要特别说明等, 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前教学计划中进行调整的[6]。

3. 2 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要让每个学生都在理解掌握形势与政策课知识得到进步。

课前进行复习情况的提问, 让A组和B组学生说说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如何复习的, 然后问问C组和D组学生复习的情况如何, 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多思多问。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 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课下布置作业, 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鼓励C组和D组的学生去尝试做选做题, 对A组和B组同学尽量全做完, 有需要可以一题多解。有必要还可以在课堂外对C组和D组的学生进行辅导, 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和热情, 鼓励他们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还可以采取让学生都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如进行情景教学和进行多媒体教学, 提高C组和D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C组和D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下多记多背,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特别的题目, 如类比迁移题, 一题多解和条件结论互换的题目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7]。

4. 结语

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对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教育, 是有积极作用的。首先是让我们了解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象, 时事了解社会发展的形势做到充分了解社会形势的现代大学生[8]。分组教学的成效不可能在短期出现较大成效, 需要教师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 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分组和教学计划, 长期下来, 学生的进步就会越来越明显, 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真正实现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 减少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效率, 更好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 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展, 来丰富和完善这个教学模式, 以更好的被利用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朱小理;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6, 22 (12) 365-366

[2]崔景明;刘瑞平;“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形式及实践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0) 254-256

[3]郝金镇;高职院校政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01 (12) 1564-1565

[4]续宗成;独立学院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0, 01 (06) 389-390

[5]董志成;课堂观察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0, 01 (05) 467-468

[6]吴学梅;陈春雷: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开拓者[J];中国科技财富;2010, Z1 (11) 186-187

[7]CHOIBI, LEEHJ, HANJK, etal.Detection of hyper 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r carcinomas:value of tri 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 doilCT[J].AJR, 2010, 157 (2) :219-224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35-02

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并把“形势与政策”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开设。那么,如何搞好这门课的教学,进而激发出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政治学、政策学、社会学等有关社会科学知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特点,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依据课程的基本性质,“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教育部1987年正式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因此,目前尚未积累起成熟而科学的丰富经验;加之其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层次都需要该课程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这就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社会构成呈现出多样化,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泛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家庭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地区、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学生家庭成员所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方式都趋于多样化,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日趋明显,学生之间不同观念、价值取向的碰撞也日趋明显。这种差异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不同的观念、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受教育对象思想、观念、行为方面的多样化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单纯采用合班甚至超大合班的课堂讲授和讲座形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要说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样的结果违背我们的教育目的。

2.时代发展迅速,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滞后、缓慢。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现代人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和学习也概莫能外。一方面,网络给学习带来巨大便利,它提供的广阔学习平台使学生接触和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使轻松学习成为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远没有适应这种新变化。不但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以及单调的灌输、呆板的说教也无法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在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使多种多样的低俗信息、谣言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煽动性言论迅速流传和蔓延。如果对学生上网不能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网上不良信息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甚至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如何趋利避害,并使其成为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辅助工具,是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当下的“形势与政策”课反应与对策明显滞后。

3.教学内容偏多、偏全,缺乏时效性和具体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范围广、弹性大、选择性强,但课时与师资力量却有限。以有限的课时和师资力量要讲好范围广、弹性大的内容,极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分析不深入,热点不及时。实践证明,这种面面俱到式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内容的层次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在尊重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总体上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要点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困惑的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之外,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相应的针对性。如对一年级新生的教学,侧重于了解国情,树立理想信念,可以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安排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环境、大学生活规划、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和特色,对新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安排校规、校纪教育、主要奖惩制度介绍,使新生尽早树立大学和人生追求目标。对本科二、三年级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时政热点分析,使其理性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如何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则可以配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做好就业、创业的各方面准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通过针对不同主体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并贡献社会。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可以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多样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形势的认识,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如:案例式教学,就学生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讨论,增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教学图片、播放时事影片,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时事点评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以竞答的方式发布一周要闻,并对新闻做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动脑思考的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知识竞赛、研讨会式教学,通过举办“形势与政策知识抢答赛”、“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不是任务式,而是快乐式,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学業考评的综合化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卷面知识考查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逆反心理。

4.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与其他教育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其特殊性,它既需要注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又应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尽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与分散、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加大这一环节的分量;二是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以暑期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代表的学生实践活动载体结合起来。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启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多种创新,采取多种对策,我们一定可以探索出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模式,实现对大学生开展立体全面的形势政策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各种人文、社科理论修养及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鲁高工委[2006]19号

2 熊晓梅、赵兴宏.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8:3~16

3 张文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师大学报,2007.6:173~175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4

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做好今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我司组织研究制定了《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doc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5

一、论文备选题目

1、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内政治生活研究

2、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内监督研究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研究

4、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与实践策略研究

5、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6、当前为什么要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到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的高度?

7、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研究

8、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 2014级形势政策论文要求

一、为2014级开设首场专题讲座的老师应向学生布置本课程结业所需的小论文写作任务,指定班级学习委员届时负责收齐作业。

二、小论文写作要求

1、不少于 2000字

2、用 400格作文纸手写,打印复印一律无效

3、论文格式:题目、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6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验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教学实际, 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电视、报纸、形势与政策课, 而他们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主要受媒体宣传、网络观点、同学交流、老师意见和领导人讲话等方面的影响。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多采用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学模式, 偏重于传授、宣讲、灌输一定的形势知识和时事政策, 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 更无操作性强的实践经验。因此, 陈旧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达到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体验式教学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形式, 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程体验式教学应重视的方面。

一讨论:增进互动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宣讲一定的政策与信息, 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政策。因此, 理论讲授、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何况是达到期待的教育效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重视讨论就是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课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时事点评、开研讨会等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既能体现专题内容, 又富有争议性或对抗性的话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展开辩论赛或者沙龙活动, 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

二开放:开阔眼界

如今是信息时代, 每个人获取资讯的平台非常多, 国内外形势也呈现多元化, 很多学生甚至比任课老师还要懂国内外形势, 他们关心的问题可能更值得关注。而如果我们仅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限定于给定的主题, 显然是较局限的教学思想, 也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无趣。因此, 我们要顺应多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开放教学思想, 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开放教学主题, 拓展学生的视野;三是开放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 教师要努力让课程实现开放化, 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地收集相关信息和形势主题, 确保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实践:获得体验

胡剑认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 加上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倾向乃至逆反心理, 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笃信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得来的结论, 因此, 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 在《形势与政策》体验式教学中, 可以从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环节来获得体验。具体操作如下:一是通过情景模拟、专题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实现课程的实践性;二是以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 结合形势与政策的主题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以寒暑假为契机,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 开展相应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形势, 返校后以“形势与政策话实践”的形式结合理论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分享:收获启发

《形势与政策》体验式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游戏或活动, 如果停留于个人的体验, 是无法让人有所成长的, 唯有经过同学之间的分享、相互借鉴, 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在成长。但是, 如果分享也流于形式, 自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为了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授课主题提前分组, 每个小组推荐成员进行分享。同时要注意,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虽然很多, 他们的认识也多元化, 有些是正确的, 有些可能是偏激的, 这就要求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能在学生的分享中给予恰当的引导, 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让其他同学也能从大家的分享中学会思考, 收获启发。

学生通过分享获得启发后, 即加大深度与层次的内化过程, 教师此时应通过有效的总结策略引导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与观点得到进一步升华, 理解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因此, 该环节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课重难点的基础上总结强化, 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和自主成长。

总之, 运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 需要教师充分创设好问题情境, 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开放、实践, 与学生一起探究发现;通过分享、总结和评价, 最后收获启发和提升思想。

参考文献

[1]胡剑.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改革初探[J].沙洋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41

[2]胡剑.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 :135~137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7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形势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第一,大国关系及其走向。主要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了解时下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特点;第二,国际热点问题。了解热点的形成以及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和热点的发展趋势。

2.国内形势。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国内重大热点问题概括为“十七大”期间聚焦的热点,中央全会、“两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3.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区分主次,抓住本质;见微知著,把握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趋势。

(二)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改进方法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贯彻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特长,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培养教育。具体教学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中热点问题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是形势与政策无法回避的问题。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在该课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利用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热点问题讲述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如最近发生的中东地区的和平“路线图”计划,全面介绍有关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实质、影响、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深得学生欢迎。

热点问题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凸现,热点问题里蕴含着的丰富理论和形势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形势与政策离不开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既是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利用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效果上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将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我们观察处理问题的准则。在“形势与教育”课的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说明问题。

在国内的形势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讲事实、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如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教学中,就列举了大量事实和和典型事件,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廉政建设、反对和铲除腐败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大学生耳目一新。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让大学生感悟到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感悟到我们党、国家的希望和前途,

在信息化的今天,坚持实事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出发,用事实和事件说明问题,以事实说话。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使大学生更信服这门课,从而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这门课,形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树立起形势与政策课的权威。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认识到在传媒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涉及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外交学等。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又非常强。如一系列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必须与时事问题、实践问题、热点问题、重要问题结合来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教学时,一方面既要讲授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又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和未来20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来讲授;另一方面讲授我国的经济形势时,既要讲经济理论,又讲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结合上。讲理论要有实践支撑,讲实践要有理论指导。理论中有實践,实践中有理论。实践主要反映在形势方面,理论则主要反映在政策方面。理论随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充实、提高,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好的政策会促进改革开放,反之则不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搞好了,形势与政策课就会不乏味,学生听完课才会有启发,从中受益。

多年来,我们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得当,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最好的政治课。在两课评估中,我们的“形势与政策”课连续两次被黑龙江省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4.坚持用数字说明问题。数字是事物的统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用数字说明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大量数字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如:讲授国内的经济形势时,离不开数字,将各种数字列成多种表格,一个表格中包含有一系列数据,学生一看表格,对照表格中的各种数字,对形势就认清了。数字是晴雨表,数字是事实,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形势”。讲形势离不开数字。通过出示大量数字,大学生对我国的外贸形势、西部大开发形势、重点工程建设形势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中,各种简单的和复杂的数字引用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纷纷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在、具体、形象、生动,是一门比较好的政治课。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牵涉到许多学科,知识十分广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教育课,所以,对这门课的教学要十分注意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到课率,我们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强调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宽,编写讲义引用材料要新,知识含量要大。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使大学生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感染力,知识科技的魅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课,我们在知识的传授时要注意大方向,做到用坚定正确政治路线贯穿全课、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的影响学生。在充分讲授知识、分析形势后,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上。形势为政策服务,政策指导形势发展。知识的正确传授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世界观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一体,才能达到入人耳脑的目的。空洞的政治说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事与愿违。

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了该课的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性,不忘政治性;强调形势是入门、政治是落脚点,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既充满青春活力,贯穿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因此,大学生对这门课评价也一直很高。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知识含量大,政策性强,授课要求相当严格,一般比较难讲好。但由于我们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讲究政治性,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紧密结合,突击热点问题,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增强了吸引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课虽然难讲,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采用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教学,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能讲好,起到高校政治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作用。

(三)小结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8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094班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近期,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进行了判断。

宏观经济形势之关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判断

对2011年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

5.5%。主要有: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

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

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

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对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一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开始变得相对稀缺,食品价格上涨会推升工资水平;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

宏观经济形势之关于2011年世界经济的走势

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

不确定因素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兑换汇率的大幅波动,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纷纷削减预算,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全球总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仍然脆弱、公共债务问题、美欧宏观政策空间缩小等因素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全年增长率约3%,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关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公共债务、房地产部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部分机构做出了具体的判断,主要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虽然美国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业全面恢复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美国失业率平均值仍将高达9.6%,而且全球房地产市场前景黯淡,低迷状态可能持续八年时间;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计,到2015年美国赤字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10%,意大利将达到125%,日本达到249%,其中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仍然很突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西班牙的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西班牙经济总量更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更加突出。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9

摘要: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三是课程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四是对学习效果缺乏追踪和评价。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明确课程特征,定位教学内容;建立自主学习与互动教育相结合机制,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2—0026—03

“形势与政策”课是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与其他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且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由于没有统编教材和固定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查方式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规范,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在党和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下,进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者理论修养不高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由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负责,师资队伍主要由辅导员、机关党政干部和部分专业课教师组成,能够连续开设该课程的教师不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不少年轻的辅导员阅历较浅,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自己也认识不清,加之课堂经验不足,理论讲不深、讲不透,因此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

2.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由于师资少,听课人数多,每个教学班都有一百多人。这种大课堂教学,学生与老师交流少,很难开展课堂讨论等互动式教学,而且几乎没有答疑课,教学形式单调,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也变成了单纯的放录像、看光碟,社会实践变成了完成任务的点缀,即使是外出参观也只不过是对理论学习的简单验证。这样的教学缺乏吸引力,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知能力。

3.课程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学习的方法、途径;观察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当前国际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立场;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方面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等等。但高校目前安排的课程专题涉及面不够宽,而且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

4.对学习效果缺乏追踪和评价

学生通过上“形势与政策”课等渠道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比较注重社会热点问题,不重视基本的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也不深刻,有时只看现象而不能准确认识本质,有时看法还比较偏激等。高校又缺乏一套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或办法,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些思想状况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按照“多渠道组织,分专题培养”的思路来建设师资队伍。“多渠道组织”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聘请其他学科的专家来补充“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力量;“分专题培养”即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分成国际形势专题、国内形势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组成各专题的教师讲师团。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其他相关知识,学校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三是注重互动性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2.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

(1)专题讲授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以增强吸引力

分专题讲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组建专题教学小组,集体讨论教案,根据教学讲义宗旨,召开备课会,分章分节细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讨论式、辩论式以及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形势,分析问题,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增强感染力

把“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3)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以增强渗透力

学校思政部应及时搜集各主流媒体的最新形势与政策报道和热点评述,转刻成光盘用于教学,通过权威解读的方式迅速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教学具有较强的渗透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明确课程特征,定位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既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和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紧密联系,又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与“两课”的关系,明确其课程特征,这是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确立相应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一是理论性与科学性特征。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宣讲和分析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渗透科学精神,是“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性与科学性的特征所在。二是时代感与针对性特征。“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教学内容的主线,由此决定了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育导向上有着很强的指向性与针对性。三是多样性与综合性特征。“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形势与政策”课特定的教学目标及课程特征,决定其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即必须以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任务、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以当今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从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相结合,形成情理相融、新颖丰富的内容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如下几点:一是坚持原则。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政方针为教学基本内容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结合分析具体、现实的社会问题。二是关注热点。密切关注现阶段由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而引发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三是找准切入点。要切合学生实际,从学生最关心、最能接受的问题或现象人手,浅入深出,揭示学生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内在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把学生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引导到对当前形势、任务与政策的关注和学习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建立自主学习与互动教育相结合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互动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成立以互动交流为主要特点的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以他们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话题(如“我们应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欠费与诚信建设”等)开展讨论和辩论,并邀请“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专家学者及学校领导参与互动式交流对话活动。课程考试可采用开卷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以重大时事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成绩评定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通过以上做法,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建立“集政治性、思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希望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以便进行“菜单式”学习。网站内容应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国内形势专题、国际形势专题、重大新闻回放、专家评论、学生论坛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高校校园网已经进入学生宿舍,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条件。笔者建议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思政部等单位联合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免费让各院系进行链接,这样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10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角度较多。

有些研究者主张形势政策课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参加生产劳动、进行实习实训、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各种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促进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形式, 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对于广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效果好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而且经常性到校外进行实践势必会带来相关的安全问题。因而实践教学并不适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有些研究者主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应采取民主的形式, 在师生的讨论中去解决大学生的矛盾和困惑,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所以,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立讨论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是单纯的讨论容易导致问题复杂化, 在时事尚未有定论的前提下, 学生难以把握正确的观点, 甚至还有使课堂失控的可能性。

有些研究者主张, 从课程设置着眼, 调整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总体布局;在实践中组建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讲师团, 轮转在学校进行专题式讲授。这些主张实质是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对教学格局进行重心调整, 这只能是从学校教学的总体把握入手, 从一线教学的角度难以实现。而且从教学实践看, 有的院校主张在每学期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有的主张一学期开设完毕, 不同的思考角度也很难从总体上分辨孰优孰劣。

国内有些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移动课堂”创新实践。一方面, 按专题要求和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设计讨论, 要求学生自组小组, 课余完成资料收集、调研报告等, 课堂展示分享, 鼓励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知识问答、热线电台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 甚至根据需要改变课堂场所,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结合校、院的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 大力开展专题实践教育。如学者黄英的循环教学模式提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采取教师循环和专题循环的办法, 开展形势政策课的教学。

“梯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从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看, 如何保证教学效果是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力图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学生的参与度和双主体的互动程度都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梯进式”教学正是着眼于此。“梯进式”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训中进行过探讨, 但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还没有先例。

有学者认为“梯进式”是由简入深、从低到高的渐进式路径。笔者认为, 形势与政策课的“梯进式”学习应是知识学习逐层深入, 学生参与逐渐增强, 学生认识逐渐提高的渐进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功能, 又保证了理论学习的理性思维过程, 同时又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又可以形成一个实践到理论, 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完整知识消化吸收过程。整个“梯进式”教学可用一个模式、两个过程、三个梯次概括。具体如下:

1.一个模式

“梯进式”教学探讨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并非单纯的教学方法调整。目前“梯进式”教学模式在其他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探讨, 但在形势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尚未有应用。目前这种探讨在商务英语校外实训的过程中有展开。从实际的结果看, 探索以一个完整的过程出现, 学生从头到尾都在实训设计中, 并未有其他因素影响, 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在实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而可得出结论, 一个完整的“梯进式”模式可以通过良好的运行达到期待的结果。相对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而言也必须要实现一个完整的“梯进式”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体现出“梯进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谓完整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学活动结构框架还是教学活动程序都按照“梯进式”原则进行安排。使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感性到理性思考的过程, 对知识理解由浅入深的过程都能按照教学安排逐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参与到之后的教学活动中, 这样的过程学生认知才能充分, 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才能完全,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增强。

2.两个过程

“梯进式”教学模式创新包含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过程。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展现出较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的优越性。目前, 国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较为多样, 但真正适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确寥寥无几。“梯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两个过程结合的处理方式, 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包括学生主动了解时事的过程, 又包括学生接受教师教学信息的过程, 既有学生接触感性信息的单纯思考, 又有接受教师分析后的理性思考。而且由此开展的实践教学部分较为分散, 不会受经费和安全因素的限制。这两个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 而是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前提和后期消化理解的过程, 将理论教学作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二者之间相互关联, 有机统一。

3.三个梯次

学生参与“梯进式”教学模式, 从前期实践, 到课堂交流、教师讲授, 再到后期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梯次进行的。

第一梯次:参与人数分析。学生在第一梯次进行前期实践的过程应当是人数最多的层次, 以体现实践教学的广泛参与性。进入课堂交流阶段, 也就是第二梯次, 参与交流的人员为各实践小组的代表, 因而人数有所减少。第三梯次教师授课人数最少。人数的减少代表着知识的集中, 也代表着认识的加深。但从此过程开始人数发展趋势进行逆转, 到后期实践时又扩展为学生全体, 这样就使得知识能够逐渐被学生消化理解。因而从参与人数来看是分梯次的。

第二梯次:信息源分析。学生在第一梯次是信息来源的受体, 在第二梯次是信息的主体, 第三梯次又称为信息的受体, 但两次受体有不同, 第二次接受要比第一次理解深刻。这样再将知识引导到实践就会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度增强。

第三梯次:教学效果分析。在第一梯次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信息和体会只能是一般效果, 第二梯次的交流会使其通过思维角度的调整获得全新的思考空间, 得出结论自然有所不同, 效果要比第一梯次明显。第三梯次会得到深度的解析, 达到教学的目的, 进而使成果再应用于实践, 巩固理论讲授。

“梯进式”教学的意义

教学实效性是所有教学改革追求的直接目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只要方法得当, 能够结合实际, 都会或多或少对教学效果形成提升。单纯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有限, 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学生不再满足于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取与时代和社会前进相关的知识。而单独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就更是如此, 一旦脱离实践本身, 学生的兴奋度和兴趣度马上会下降。这些问题都使教学实效性本身变成了瓶颈, 难有实质性突破。而“梯进式”教学是从教学整体考虑, 按照“梯进式”原则搭建的教学活动框架使学生只要参与其中就必定要按照既定的程序逐项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完整性, 而同时学生是否借助新媒体形式, 或是采用创新思维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都不会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框架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对于提升教学参与度和教学实效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梯进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条件的需求不是很大, 更多是从教与学结合的角度, 感性与理性交织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消化问题。这样的完整过程会使学生有整体的认识, 促进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实践也必然会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邱有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初探[J].华章, 2013 (12) .

[2]易健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0) .

[3]朱宇峰, 张婷, 胡丽伟, 丁志山, 曹嘉燕.“形势与政策”课以学生为中心开设“移动课堂”的创新实践[J].教书育人, 2013 (15) .

[4]黄英.论循环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运用[J].学理论, 2013 (21) .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篇11

1. 课程目标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 教社政 [2004]13号 ) ( 以下简称通知 ) 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 课程现状

目前, 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和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两部分, 其中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基础, 重在积累知识, 课外实践重在打开思虑、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就要加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主阵地教育, 不断突破、敢于创新, 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突显其学科优势, 注意学生关注的热点理论。《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特殊的课。不仅它的知识涉及面广, 而且内容变化快, 操作难度大, 找不到具体的教材, 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与“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比较分析

在以往的《形势与政策》课中普遍采用“双主”互动式教学 , 即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其传统的讨论方式 : 一种是先分成若干小组 , 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讨论 , 然后再由各组组长参加班级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范围内自由讨论。从教学效果角度 ,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优点是 ,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公平竞争、合作学习 , 积极参与和创造 ,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者 , 是学生的组织者 , 是问题和资料的编写者、提供者。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 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 , 不仅能挖掘学习的潜能 , 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 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育人效果 , 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并且客观地观察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实际能力的锻炼, 更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其本质意义。

三、《形势与政策》课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情况调研数据和初步分析

为了分析研究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效果, 笔者对所带的300学生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中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授课, 与以往《形势与政策》课采用普遍授课方式效果相对比。对这300名学生进行实施情况调研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

通过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中学生对课程参与程度、对课程目标完成程度、在课程中收获程度。

得出结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在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学生对课程目标完成程度以及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程度等三个“程度”方面予以大幅度提高。因此, 采用此教学法专题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价值

1. 开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功能与价值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 ,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 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识水平和政治分析能力为着眼点 , 将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 , 并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 既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识水平和政治分析能力 , 又着眼于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 既实现了单一课程教学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和谐统一 , 又实现了国家宏大的政治需要与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 , 从而大大地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功能与价值。

2. 促使大学生对政治意识深层次的思考

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为完成这一目的 , 有计划的计讨论主题 , 然而每个个体的成长经历、认知水平、知识的积累、存在着很大差异 , 决定了每个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式,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多元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必然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 ,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促进学生在激辩后的反思和科学分析后的理性回归也就成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最大作用。

3. 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和成功率

我国公务员考核、选拔甚至面试中常用无领导小组讨论, 也是其他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时的重要考察方法。

4. 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和塑造

在教学中坚持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把学生作为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客体的同时 , 引导学生成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 使得学生运用积极、探索、协作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摘要: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评价方法, 已受到广泛重视。将无领导小组引入《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 其教学互动等特征能在现有的“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素养,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无领导小组讨论

参考文献

[1]崔双平, 王琦.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

[2]基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5) :31-33.

上一篇:优秀安全员材料下一篇:工程款支付不拖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