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精选8篇)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1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大事之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将面临更多挑战、更重任务、更高标准。2022年机关纪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2022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三新一高”新发展思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用好“四种形态”,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加强机关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纪检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推动市直机关纪检工作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政治监督,强化政治建设,确保党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1.围绕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准监督。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学习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强化对“十四五”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机关落地落实、事事见效。

2.围绕贯彻重点任务跟进监督。督促、推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贯彻落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以纪律执行力强化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省委决策部署在市直机关执行中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3.围绕贯彻市委远景规划强化重点监督。紧盯落实市委六个“必须坚定不移”工作要求、致力打造“七个强市”和聚焦聚力”十项任务”等部署进行全面监督。监督各级机关党组织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搞好服务保障,强化过程监督,防范化解风险。及时纠治盲目举债、盲目开发上项目、违规拆迁、违规用地等行为。以政治监督保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监督检查“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执行情况,督促落实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精准用好廉政提醒谈话。强化政治生态整肃,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加强换届监督,监督配合做好党代表等代表委员推荐选举工作。对维护民生问题持续发力,监督到位、执纪到位。机关纪委书记要列席党组(党委)涉及机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工作的会议。

二、聚焦纠治“四风”,强化正风肃纪,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4.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行业监管,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查处政绩工程、应景项目、空心造势等形式主义问题,深挖背后的官僚主义思想,严肃纠治高高在上、空泛表态、出工不出力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坚持结果导向,引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工作要实、基础要牢,功在长远、管住根本。要及时发现、严肃纠治、彻底整改,下决心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5.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查处节日期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办婚丧喜庆等”旧病”复发的享乐奢靡问题,深查不吃公款吃老板、收受私企老板礼品礼金、私车公养等变色隐匿问题。严肃整治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公务接待中”吃公函”、虚列开支项目违规报销费用问题。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表现新动向,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精准查处电子礼品卡、快递送礼等翻新送礼送物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

6.持续查纠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聚焦社保基金、义务教育”双减”、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楼盘化解处置等领域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围绕助推创造高品质生活,严肃查处在就业创业、优抚补助、减税降费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关党组织、纪检组织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建立信访问题受理处置机制,切实关注关心民声民意,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三、聚焦拒腐防变,强化反腐信心,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不动摇

7.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不敢腐”。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紧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方面,紧盯金融、国企、政法、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零容忍、出重拳,强高压、长震慑。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坚决防范和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对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坚持苍蝇蚊子一起打,在职退休一样严,行贿受贿一起查,形成源头震慑,不断强化“不敢腐”。

8.织密扎牢制度笼子,不断强化“不能腐”。积极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开化,不断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坚持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及时查纠舆情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正确对待权力,提高拒腐免疫力。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半篇”和”后半篇”文章,用好纪律监督。积极协助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四种形态”科学运用,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9.深化党性廉洁教育,不断强化“不想腐”。深化党风教育、廉洁教育、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质量,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拒腐防贪的廉洁文化、干净清新的社会文化。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自我革命,带头廉洁修身齐家,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守牢纪律底线。切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强化正面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风教育,不断巩固知廉敬廉崇尚廉洁的思想基础,做到“不想腐”。年内将部署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进开展系列廉政教育活动。

四、聚焦健全组织,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发挥机关纪检组织职能作用

10.建立健全纪检组织,配强人员建强队伍。依据《党章》《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机关纪委建设的意见》以及市委将要出台的《关于加强市直机关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机关基层纪检组织,配齐配强纪检干部。市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将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11.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在市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和机关党组织领导下,机关纪检组织要切实履行监督执纪专责,协助同级机关党组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强化对党组(党委)部署的中心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提出监督工作意见和建议,经常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保障党员权利。准确把握协助的内容和方式,坚持在协助中强化监督,做深做细做实职责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1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监督执纪实施。纪检监察工委加强对机关纪检组织处置问题线索、查办违纪案件等工作的领导,定期开展机关纪检组织执纪审查工作专项检查和评估考核。主动为机关纪检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执纪审查等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推动机关纪检组织协同联合办案,破解办案力量不足等难题。今年将试行组织机关纪检组织联合办案新模式,在实践中锻炼人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和成效。

五、聚焦建强队伍,强化培养锻炼,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铁军

13.注重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办案能力。着重学习党章、纪委工作条例、宪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党内外有关法律法规,达到熟知精通、熟练运用。加强经济、法律、财会和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学习,锤炼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综合素质。要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勇于实践,发现违纪问题线索要积极处置,把握程序要求,确保办案质量。深化检举举报平台应用,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水平。纪检监察工委着力抓好纪检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年内组织两次集中培训。

14.深化审查审理培训,打造两支过硬队伍。根据市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2022-2026工作规划,在市直机关纪检干部中,逐步推进审查、审理两支队伍培训,通过两至三年的专业及综合培训,使基层纪检干部能够达到审查处理党员一般违纪问题的能力。计划建立市直机关审查、审理人才库,审查人才库人员不少于50人,审理人才库人员不少于30人,统筹使用人才库管理人员,有序推进基层纪检工作顺利开展。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2

2016 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和红线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管控,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狠抓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和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安防工程、防控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着力提升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努力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遏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十三五”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1) 精心编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工作。2) 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3) 围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安全监管能力。5) 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6)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7 ) 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8)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3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4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大排查大执法大整治为主线,以持续深化落实”十条措施”和”一线岗位责任制”为抓手,推动安全责任、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基层基础、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打好聚焦”两个根本”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和收官战,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水平,坚决防控生产安全事故,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生产安全事故防控。全区机械等工贸八行业和工商贸其他(以下简称”工贸行业”)杜绝较大以上亡人事故,整体事故指标在前三年平均数的基础上下降10%。

--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解决”根本问题”,持续巩固”关、搬、改” 成效,控制园区外分散企业”新生”数量,确保已有的城乡接合部区域100%的整治率保持不变;消除”根本隐患”,保持涉爆粉尘重点企业6项重大事故隐患销号率1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全区涉及粉尘爆炸、高温熔融金属、煤气(天然气)、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燃爆毒危化品使用(以下简称”四涉一有限一使用”)的规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7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1.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一是统筹协调,区安委会工贸安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厘清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的职责边界,强化行业主管、应急专项监管、属事和属地监管的安全监管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格局;二是互通共享,建立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执法共建工作机制,原则上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安全风险研判,落实管控措施;三是挂牌履职,分级分类持续推动”四涉一有限一使用”的规上工业企业行政区域负责人、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单位负责人”三个责任人”挂牌履职,统一上墙公示,明确履职标准、考核规则、奖惩办法,公开接受监督。

2.坚决压实主体责任。一是责任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做到责任、投入、培训、管理、救援”五到位”;二是提升安全水平,坚持长期抓标准化创建,全面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完善符合生产经营实际的企业管理体系,分级分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三是做实隐患排查,坚持平常抓”日周月”隐患排查,按照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厂长经理月排查的要求,抓好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特别是重大(重点)风险隐患”三个层级”责任管控必须到位;四是控好关键环节,坚持关键环节抓”总工程师”制度,在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重大技术改造和特殊作业等环节,强化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论证、决策、实施和监督。

3.做实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按照《全市工贸行业推行”两单两卡”强化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工作方案》(x安办〔2021〕107号)要求,强化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以”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为要求,建立工贸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两单两卡”(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打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米”,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到2022年底全区规(限)上工贸企业全面推行”两单两卡”。

(二)严格执法推进依法治安

4.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统筹科学编制应急管理部门执法计划,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法规标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确保执法案例报送质量。全面推广运用”互联网+执法”系统,聚焦工贸行业25项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施行执法全过程”上线入网”,持续规范执法流程,提高全区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水平。

5.强化监管执法问责问效。推行”三位一体”执法模式,坚持”一级标准化企业三年覆盖、二级标准化企业二年覆盖、三级标准化企业一年覆盖

”的原则,按照”市级负责一、二级标准化企业,区县负责三级标准化企业”的分级分类监管执法要求,严格开展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开展”执法清零”和”执法零提升”行动;xx高新区、各镇街要切实履行属事、属地监管责任,加大对未达标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回头看”工作机制,按照”市级负责较大事故,区县负责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评估要求,对2021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结案后一年内组成事故评估组,对事故责任追究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评估,评估报告报上级安委办备案。

(三)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6.攻坚城乡接合部三年行动。对分散在产业园区外的规划不合规、布局不合理的中小微企业的”根本问题”,实施”关、搬、改”,打好城乡结合部中小微企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环境污染可控、安全生产合规、职业病防治可控、消防安全达标且不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分散企业,搬迁入园实现集聚发展。对于符合所在地产业政策,可在园区外继续生产的,暂不具备搬迁条件的分散企业,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安全发展。对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使用”两违”建筑从事生产经营,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分散企业,进行淘汰性关闭改善生态环境。

7.持续三类重点企业专项整治。按照《关于开展钢铁等三类重点企业重大安全隐患销号管理工作的通知》(x应急发〔2021〕4号)要求,持续对全区粉尘涉爆重点企业重大隐患开展专项整治,采取季度调度、定向督导、执法检查、交叉验收等方式,对粉尘涉爆6项、有限空间作业4项重点执法事项实施精准销号。

8.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在涉及粉尘涉爆、高温熔融、有限空间等行业企业,邀请专家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可燃性粉尘管理制度上墙、粉尘清扫、除尘系统合规、规范运行管理;加强高温熔融吊索具、盛装容器、起重机械等规范管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管控、安全警示标识、危险作业方案论证审批、外包单位统一协调管理、现场旁站监护、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应急处置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坚决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有限空间作业规定,未经审批严禁作业,严禁盲目施救。

9.做实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专项整治。按照《全市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x安办〔2021〕87号)要求,在安全责任制、危险作业管控、采购溯源管理、分区分类储存、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危险废物储存、应急预案及演练、重大危险源管控等方面进行重点整治,切实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减少因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夯实基层基础能力

10.配合建立园区安全评价地方标准。总结工业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工作经验,持续深化工业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工作,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降低工业园区系统安全风险,增强工业园区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工业园区与社会协调发展,配合市应急局完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评价地方标准。

1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应急〔2021〕83号),进一步规范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执法检查”一体化”工作,分级分类推进工贸行业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2.提高宣传教育培训质量。贯彻”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按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x应急发〔2021〕96号),重点整治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等10项”走过场”情形。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检查等方式,对相关安全监管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监管执法能力。

1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严格执行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和法规标准规定,配合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涉及相关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和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淘汰退出。

(五)提升社会共治水平

14.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工贸其他行业领域积极投保,提高事故风险防控能力。支持保险机构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示范教学等方式,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15.提高社会群防群治能力。以安全生产”12350”举报投诉中心为载体,广泛宣传全区工贸行业的12个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有关内容,畅通举报渠道,落实奖励资金,发挥人民群众力量。以专家技术支撑为依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聚焦重大隐患、重大风险和突出违法行为,深入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对纳入联合惩戒或不良记录

”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在”信用xx”网站予以公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齐配强监管队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严格目标管理。

依照市、区两级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和考核评分细则,完善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办法,严格对标对表,将事故指标、三年行动、安全标准化、执法处罚、专项整治等纳入目标管理,进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实施挂图作战。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5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两个至上”,服务“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排查整治建筑施工、燃气、城镇房屋、农村住房等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严格防控较大事故,有效减少事故总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篇章贡献住建力量,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1.广泛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通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专题学习、系统性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

2.持续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

全面推进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XX安字〔2021〕14号)、《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XX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安字〔2021〕15号)以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XX住建字〔2020〕129号)等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阶段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治理能力。

3.深化“两违”专项清查工作。按照《关于印发XX市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X住建字〔2021〕4

号)要求,持续推进违法建设和违法违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结合全市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在建房屋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结合城市危险房屋安全排查整治,推动既有房屋建筑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排查整治,定期形成清查数据,建立问题台账,细化整改措施,督促整改落实。

二、强化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控

4.加强施工安全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制度,推动房屋市政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5.强化危险性较大工程管控。严格落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XX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狠抓辨识、公告、方案、验收等环节控制,重点加大深基坑、高大模板及支撑体系、钢结构及网架安装工程、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和暗挖工程等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加大事故处罚问责力度。严格执行《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责任企业人员处罚的意见的通知》(赣建安〔2020〕3

号),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将防范高处坠落事故全面纳入施工现场风险辨识、查找隐患、落实整改管理中,重点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作业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7.开展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依法依规查处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无资质、超越资质承揽工程以及层层转包、违法发包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建立市场清出机制,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8.定期上报“百差工地”名单。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差工地”认定活动,定期上报全市“百差工地”的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9.开展标准化示范工地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观摩活动,以示范样板为抓手,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强化燃气安全风险防控

10.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认真抓好以燃气管道、餐饮业场所燃气设施、重大危险源等安全隐患为重点的城镇燃气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完成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作。

11.强化燃气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按照燃气工程建设审查审批程序,加强燃气工程设计、设计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对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市政、建筑、拆迁等施工作业行为的管理,保障燃气管道设施安全运行。

12.提升燃气安全本质水平。加快燃气管道的安全检测和管网监测、重大危险源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瓶装燃气的可追溯系统建设,提升

物防技防水平。实施非居民燃气用户全部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和紧急截断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燃气事故的发生。全面推进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燃气经营企业的本质安全。

四、强化房屋安全风险防控

13.强化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坚持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排查建设年代久远、年久失修、违法改建加层、非法开挖地下空间、擅自改变用途、聚集性经营场所的安全问题。结合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中的房屋建筑普查工作成果,全面摸清既有房屋建筑底数,排查出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房屋建筑并对危险等级进行鉴定。根据房屋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妥善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14.加强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做好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物业服务区域内的消防车通道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按规定要求处理。

15.发挥维修资金保障房屋住用安全作用。贯彻落实《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XX省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及《XX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精神,确保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维修和更新、改造,鼓励公房单位积极申请公房出售资金用于公房住宅共用部位维修,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公房出售资金对于保障房屋住用安全的积极作用。

16.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落实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安全保障作为长期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农村房屋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房屋质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五、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17.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工作。高标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长效机制,以体检评估发现城市问题。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底数,突出城市发展定位和群众满意度,将安全韧性作为重要内容,制定符合实际、可评价能考核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城市问题短板和安全隐患。

18.完善城市更新举措。立足城市体检成果,定期评价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定期发布城市健康指数,及时预警,及时定向,及时展开相关工作。结合城市体检成果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研判城市发展问题,完善基于城市体检诊疗方案的动态城市更新政策,加大体检成果在解决城市人口、产业、交通、设施、住房和环境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六.加强消防审验管理

19.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管理。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和备案工作,不断理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终身责任制度。督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技术服务机构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施工图审查、消防设施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情况常态化抽查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定期通报有重大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消防中介服务机构单位名称,列入“黑名单”管理。

七、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

20.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切实提高执法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在“双随机”抽查基础上,指导服务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治、早消除。

21.落实安全隐患防控工作。针对重大活动、岁末年初等关键节点,强化工作部署,防范安全风险。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为酒店、饭店、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以及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的行为。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模式,坚定不移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执法监督模式“保”、“推”、“教”、“引”、“帮”作用,推进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15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工作目标

(一)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建设工程五方主体责任落实,坚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确保实现全年安全质量目标。

(二)推行执法监督程序化和标准化,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确保“三位一体”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模式有效落实。

(三)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

(四)围绕现场安全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继续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模式,提高测评结果在差别化监管、评标及评优评奖中的应用性,有效实现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两场”联动。

三、重点工作

2015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照法定的质量安全执法监督职责,在全面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等工作的同时,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以质量通病治理和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建质[2014]153号)的要求。

1.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执法监督行为。

一是完善执法监督机构组织体系,明确施工安全监督岗位职责。二是健全施工安全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状况评估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三是建立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手册,规范安全执法监督程序。四是建设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安全执法监督队伍。

2.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执法监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抽查建设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督促各方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二是依托安全质量状况评估平台,以参建单位隐患排查为基础,对企业和项目开展差别化安全执法监督工作。三是对发现安全隐患,责令责任单位整改,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二)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执法监督程序化和标准化。

1.统筹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形成执法监督合力。

一是完成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管理信息平台、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评估信息平台、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执法工作平台的系统整合工作。二是完成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一体化体系建设,解决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分离、数据对接困难等难题。三是推动本市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本市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目标。

2.推动区县执法监督机构转变执法监督方式,全面推行程序化和标准化执法监督新模式。

一是组织全市质量监督人员进行新版监督信息系统使用功能的业务培训。二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以科学制定执法监督抽查计划为核心的标准化执法监督新模式,使执法监督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三是以推动执行标准化执法监督为途径,带动区县积极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推进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活动,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

3.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构建市区两级监督机构有效的长效联动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检测工作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管控优势,充分发挥7天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项目对把控混凝土实体质量的预警作用。二是推动全市执法监督机构落实《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执法监督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本市工程质量执法监督档案工作制度和体系,提高执法监督机构档案管理意识,提升执法监督档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区县执法监督机构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逐步完善考核评价相关指标,推动区县执法监督机构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规范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以及检测管理等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合力。

1.实现重点工程执法监督标准化、程序化,提高执法监督效能。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监督程序,加强与属地安全执法监督部门的协同联动,实现执法监督工作从经验型执法向制度化、程序化执法的转变。二是以日常质量执法监督抽查及质量专项执法检查等方式有效构筑起质量网络化执法监督体系。三是继续坚持执法监督工作程序,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用制度破解重点工程执法监督难题。

2.筑牢长效机制,推进轨道交通工程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规范标准,夯实执法监督基础,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课题研究,做好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法规规定申报相关工作,组织制定《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规程》、《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等地方标准。二是继续开展质量安全状况评估,促进状况评估与执法监督深度融合,提升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评估项目续报和预算申报工作。三是建立轨道交通工程执法监督、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督导、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三位一体执法监督。四是逐步推行落实“四不两直” 执法监督抽查方式,探索建立轨道交通工程监督抽查和行政执法相对分离、过程质量执法监督和竣工验收执法监督相对分离、“两监”(监理和监督)联动等工作机制。五是督促参建单位做好轨道交通全国迎检、质量安全月、岗位技能竞赛、节假日及重要时点安全保障等活动。

3.多形式多方法有效推进检测管理执法监督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对检测过程的执法监督,从委托、试验、检测报告以及不合格结果上报等方面加强对7天试块见证检测的监督执法。二是对检测机构进行能力验证工作,采取检测结果核查和集中比对的方式考核检测机构试验能力,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有效。三是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有效差别化监管。四是建立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驻厂监理动态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驻厂监理的质量行为和主体责任落实的执法监督。五是加大对《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预拌混凝土承包商推荐名录》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六是逐步建立取消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资质管理新常态下对其质量行为的执法监督方式。七是对生产轨道交通工程盾构管片,尤其是市政预制大梁的企业进行有重点、多频次、全覆盖的执法检查。八是组织针对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企业的专项执法检查,促进产业化住宅健康发展。

(四)明确执法定位,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1.明确执法定位,突出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核心工作。

一是以落实新《安全法》和《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地方立法为契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机遇,有效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改革的大形势下,充分利用市区两级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量,整合行政执法资源,统一执法监督人员身份,明确行政执法定位,建立执法监督长效机制。二是在我委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市、区(县)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执法部门的定位。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和机制。

一是严格案卷审查制度,提高案卷审查质量,保证执法案卷合法合规。二是继续完善专题执法会、执法培训等制度,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执法案件部门间移送工作制度。四是完善定期职责梳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修订及部门职能变化及时梳理,使执法行为依法有据、适用法律准确。

3.进一步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执法程序,重点在双人执法、权利告知、回避等方面规范执法行为。二是继续坚持并规范录像监控约谈制度,确保执法行为具有可追溯性。三是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及时告知当事人。四是合理行使处罚裁量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五是进一步严格要求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统一登录执法信息平台完成行政处罚行为。

4.全面实现差别化监管,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继续完善以测评为基础、以抽查为主要方式、以执法为基本特征,通过测评覆盖住面,通过测评基础上的差别化执法突出点的网格化执法模式。二是定期组织开展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高大脚手架、临时用电工程及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专项执法抽查。三是落实市区两级执法监督机构联动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市区两级联合执法检查。四是加大对伪造检测数据的处罚力度,对伪造检测数据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公示一起。五是加大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六是积极采取第三方检测、实体回弹等检查手段,加大现场施工养护防护不到位执法力度。七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通报会制度,加大执法公示力度,有效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八是加大执法监督相关公共服务购买力度,运用社会资源弥补CBD区域中国尊、北京新机场工程、通州新城核心区市政隧道工程等重点工程执法监督专业力量的不足,加强质量安全共同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五)深入推行“三位一体”执法监督模式,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进一步发挥测评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督促各参建主体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参建各方提高自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二是不断完成测评工作改革创新,夯实测评数据基础,强化数据统计分析,提高测评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三是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信息平台功能,改进工程执法检查、测评检查抽选原则,及时更新细化测评指标。

2.带动区县深入推进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形成市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合力。

一是尝试建立市区联合执法检查、测评检查工作机制,统筹质量安全监督及网格执法检查、测评检查各项工作,加大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全市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季度通报制度,形成本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良性竞争局面。三是研究制定区县质量安全状况测评工作考核指标,督促区县全面开展测评工作,有效应用测评结果开展差别化执法监督。

3.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大对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的执法检查,将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竣工后永久性标牌上传等要求纳入测评工作。二是结合本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管理办法及记分标准,研究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安全质量责任十项规定具体实施细则。三是深入统计分析全市质量安全状况测评数据,为建立本市建筑市场监管及诚信信息系统提供基础。

4.全面落实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

一是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参建各方及时完成隐患排查并及时进行消除。二是完善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信息平台功能,更加注重隐患排查及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实现闭合管理。三是申请专项课题研究,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测评工作的有效对接。四是加大对漏、裂、沉等质量通病和现场多发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5.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测评与评标、评优评奖对接机制与施工现场、建筑市场“两场”联动工作机制。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篇7

2007年,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信安标委) 在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 围绕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 和《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将基础类、管理类、系统类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作为工作重点, 坚持委员会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工作组和成员单位的积极性, 制定了一批基础的、急需的、关键的信息安全标准, 为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的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 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1.1 制定一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和关键的标准

2007年, 信安标委以抓紧制定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的、关键的标准为重点, 积极开展了标准制定工作, 共完成21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各工作组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标准制定和提高标准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正在研制的标准项目, 各工作组均多次组织专家对相关标准项目进行分阶段检查;多次召开工作组及专家审查会议, 广泛征求科研单位、企业、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的意见。这些工作对进一步提升标准质量和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1) 为全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推广提供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等标准;

(2) 为开展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产品和系统的测评规范;

(3) 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试点和推广工作, 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标准;

(4) 为《电子签名法》顺利实施提供了《数字证书格式》、《时间戳规范》以及“鉴别与授权”相关系列标准。

1.2 落实2006年专项任务, 提出2007年专项计划

2007年, 在落实《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工作的同时, 完成了《2007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的申报工作。

各工作组主动承担了《2006年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专项》研究项目, 并配合秘书处开展了专项项目的检查工作。目前, 2006年专项项目进展顺利, 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2006年11月, 秘书处开始部署2007年信息安全专项申报工作, 2007年2月底共征集到专项项目提案150多项, 经各工作组研究、遴选后确定了119项。针对这些提案, WG1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评议项目提案, 秘书处积极组织工作组组长联席会议、专家会议逐项研究论证, 最终形成了《信息安全标准制定专项》计划建议, 并于2007年9月底形成《2007年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专项计划》, 其中包括标准制定项目25项, 标准预编制项目3 0项, 标准基础研究项目29项。2007年10月,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审批后, 信息产业部将计划下达到承担单位。

1.3 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

2007年5月, 信安标委秘书处组织7名专家参加了在俄罗斯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成员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了两个技术报告, 其中W G 7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被列入新工作项目, WG4提出的《三元对等实体鉴别》被列入研究项目, 中国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实现了突破。

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 秘书处还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了2007年10月在瑞士召开的ISO/IECJTC1/SC27工作组会议。通过积极努力, 这次会议将中国提出的《三元实体鉴别》提案作为ISO/IEC 9798-3的补篇列入了新的工作项目, 《基于三元对等实体鉴别的访问控制方法》列入新的研究项目, 同时还争取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新工作项目的编辑,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已正式向ISO/IECJTC1/SC27秘书处成功申请了承办2009年ISO/IEC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

1.4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宣传和服务

为加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2007年1月29日, 召开了《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和《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三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的新闻发布会, 扩大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影响。

2007年12月6~7日, 信安标委秘书处与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在福州举办了第一期信息安全标准宣贯培训会, 重点对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进行了宣贯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地方部门对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的了解, 促进了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在地方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贯彻实施。

信安标委各成员单位也特别注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的应用和宣贯。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要求,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测评中要执行已有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推动了相关标准的实施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安标委有关领导、专家在参加有关部委和北京市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等工作中, 也都加强了信息安全标准的宣讲, 促进了标准的宣传贯彻。

1.5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 全面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2007年第一、二次主任办公会的要求, 由秘书处牵头, 组成“十一五”规划工作组和编写组, 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编写组两次召开全体会议, 集中研究编制规划实施意见文本, 六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修改文本, 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委员会、秘书处有关领导和WG1专家的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2007年8月底形成《规划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 1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发函向16个部委征求意见, 修改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正式下发。

2 2008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08年, 信安标委仍将继续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的精神, 落实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任务, 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以抓紧制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标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专项项目研究与管理, 加强沟通协调和标准宣贯工作, 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进程。

(1) 落实“十一五”规划及实施意见, 做好专项组织工作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部署, 认真落实规划实施意见, 尽快提出2008年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并有计划地开展好相关研究工作。要依据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研究提出2008专项申报指南, 认真组织好专项的申报审查工作, 及早确定2008年专项计划项目;按照程序对2007年专项进行严格管理, 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确保项目质量。各工作组要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需求, 依据“十一五”规划工作重点和2008年专项申报指南, 研究提出2008年信息安全标准工作专项计划项目。

(2) 加强重点标准研制, 完善标准体系

围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和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点, 认真做好标准需求的调研, 以需求为导向, 重点抓好基础类、管理类和系统类标准的研究制定。抓紧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密码技术和网络信任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服务、信息安全测评与认证等重点标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互联网安全、基础网络接口安全、多网融合安全、政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等标准的研究。

密切跟踪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 认真研究梳理标准间的关系, 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3) 加强标准宣贯与服务工作

2008年是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发布的第五年, 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深化年, 信安标委要率先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等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 保证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要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 编制信息安全宣贯培训教材,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培训机制, 配合相关部门, 开展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与标准管理部门沟通, 疏通标准获取渠道, 做好标准服务支撑, 促进标准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要结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等重点工作, 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召开标准宣贯会议, 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结合互联网信息安全试点工作, 设立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试点, 加强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指南》的深入研究, 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实施应用。

(4) 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进一步提高标准质量

加强标准验证和模拟仿真平台建设, 积极建立信息安全标准评价机制, 探索和研究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 从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应用效果等多方面对现有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 加强网站工作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文本在制定、报批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促进标准质量的全面提升。

(5) 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2007年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技术研究和准备工作, 落实专人长期跟踪和负责提案相关工作, 认真研究国际标准规则, 按照国际标准工作程序, 加强国际交流, 认真做好提案的后续推进工作, 保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继续组织国内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骨干参加ISO/IEC相关工作组及全体成员等国际会议, 鼓励各工作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发展动态, 加强国际先进标准研究, 消化、分析和利用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认真组织国际标准提案的研究与答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 认真做好2009年ISO/IEC JTC1/SC27工作组及全体会议的筹备工作;积极作好参加2008年中英信息安全论坛的准备工作。

(6) 加强沟通协调

海关2022年工作要点 篇8

2022年我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海关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落实”六稳”“六保”部署,全面落实总署党委部署,完善监管优化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提升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迈出新步伐,服务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把党对海关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增强历史定力、强化历史担当,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员轮训和党员干部系统培训,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引导和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等领域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二、坚决维护国门安全

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效能。强化完善重大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深化”风控+”模式,统筹关区风险布控,提升精准布控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优化指令生成、下达、执行、反馈闭合回路。持续推进”智慧风控”建设。

科学精准做好口岸疫情防控。保持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不断完善防控策略,严格规范执行防控措施,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规定动作100%落实到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疫情高风险人员精准布控处置。贯彻落实总署关于交通工具消毒处理监督工作总体要求。加大进口冷链食品、农产品源头管控力度,严格实施进口冷链食品、农产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监测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稳妥做好后续处置。从严就高做好人员安全防护,加强免疫接种,严格执行一线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岗位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封闭管理。同步做好其他重大传染病口岸防控。积极参与地方联防联控,协助推进地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大力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持续开展珠港澳三地病媒生物联合监测和”一带一路”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加强抗疫人财物保障,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有效应对处置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善国门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监测和预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总署授权的国际动植物疫情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推动智慧动植检边建设边使用,继续开展动物感染新冠病毒信息搜集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信息预警服务。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加强入境检疫,严防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强化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强化源头监管,加强离境查验,保障供港澳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

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完善关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两部规章宣贯及实施工作。严格执行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强化供港澳食品风险管理、质量监控及疫情防控,严防食品安全输入输出风险。扎实推进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试点实施工作,持续开展葡语系国家食品体系研究及准入评估工作。

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持续完善关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持续推进关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商检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国门安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大局,做好重点敏感商品检验监管。推进落实总署商品检验模式改革。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坚持依法科学征管,推进综合治税,应收尽收,全力以赴完成税收预算目标。完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协同总署税管局做好错位防控。优化税收征管机制,细化属地纳税人管理工作。聚焦国家战略开展税政调研。加强原产地管理,推动RCEP协定实施首年平稳运行,努力提升关区企业协定利用率。持续优化非贸渠道税收征管。

切实加强口岸监管。完善口岸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口岸检查作业,创新检查模式,大力推进智能审图工作,提高检查指令的执行力和现场主动查发能力。加强口岸环节监管查缉,强化反恐应急演练等工作。落实贸易领域禁限管控措施。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完善监控指挥体系,深化监管装备智能化应用,加强监管作业场所运行管理。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安全高效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等重大赛事活动监管服务保障。

加强进出境运输工具口岸监管。不断提升跨境车辆监管效能,做好环澳口岸”一站式”统一验放平台上线应用;探索对粤港跨境客车备案跨关区协同管理。支持”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配合地方政府,加强与澳门海关合作,推进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查验模式创新。深入开展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及”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推进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试点。

强化企业管理和后续监管。贯彻落实总署关于推进海关信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信用培育,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程序实施企业认证,开展认证监督检查,提高认证质量。完善关区落实高级证企业便利措施责任清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优化完善关区报关单位注销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多证合一”推广力度。深入推进稽查改革,牢固树立查发主导理念,加强贸易调查和大数据应用,提升精准打击能力。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查发率和办案水平。深入推进核查分类改革,全面实施管理类核查

”双随机”管理,抓好风险类核查工作的研究和组织实施,加大重点领域核查力度,提升核查执法效能。强化属地查检,规范执法作业。统筹推进”多查合一”。

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深化全员打私,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巩固深化打击治理”水客”走私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保持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洋垃圾、冻品、成品油、武器弹药、毒品、反宣品等走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涉检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智慧缉私。

三、全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践行”三智”国际合作理念。深化”三智”理念内涵研究和推介,立足关区区位,推动更多”三智”合作项目落地。推动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跨境合作模式,高水平推进AEO国际互认合作,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享受同等便利。

积极促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监管模式、监管方案研究,配合总署研究制定海关监管办法。加强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和复制推广,优化关区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制度创新质量,推动合作区与横琴自贸片区协同发展。协调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进一步推动完善关区特殊区域布局。加强特殊区域事中、事后监督,强化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持续优化特殊区域保税监管,全面提升规范发展水平。

大力支持外贸促稳提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紧紧围绕服务进出口企业,按照总署部署出台外贸促稳提质支持措施。积极对接关区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业务需求,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大宗商品保税仓储业务,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持续推进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工作。推广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按总署部署推进落实单耗管理等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关区邮件、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改革,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全链条监管,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健康有序发展。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对标总署2022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支持做好口岸营商环境评估。严格执行进出口环节收费各项政策,配合地方主管部门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单一窗口”应用。提升电子口岸业务服务水平。落实口岸标准化体系建设及综合绩效评估要求,促进口岸布局优化。

提高政策研究及统计工作水平。认真履行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海关统计新闻发布等分析研究机制工作职责,加强进出口监测分析,深入开展贸易统计分析研究。组织实施好”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实施。积极参与署级课题研究,开展关级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政策研究质量。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统计制度及方法研究。加强数据质量综合管控,优化统计数据审核作业模式,积极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统筹推进数据治理。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抓好关区”八五”普法各项任务的推动落实。积极参与《海关法》等重大立法研究工作。配合做好海关规章立法后评估相关工作。加强关区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提高业务制度文件管理质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许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清理证明事项”工作。统筹推进关区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优化完善关区”双随机”辅助程序应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权力归属更加清晰、运行流程更加规范。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全面推进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按照总署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措施研究,协同推进重点业务领域跨关区协同管理。强化系统集成,深化应用项目互联互通。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系统整合共享。大力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等规划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实验室技术保障能力。加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升级扩容。强化网络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探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做好重点敏感时期的网络安全保障。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建设,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五、不断提升综合保障效能

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坚持求真务实,落实精文简会部署。强化督促检查,将作决策、抓督查、保落实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值班应急、机要保密、档案管理、信息报送、新闻宣传、政务公开等工作。

提高财务保障水平。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保障和管理质效。持续规范政府采购、涉案财物管理。整合优化闲置资产,持续推进闲置房地产整合利用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按照总署相关工作部署,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提高督察审计水平。持续做好配合国家、总署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加大任中审计力度。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倒逼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执法,扎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跟踪督察,拓宽督察业务领域覆盖面,提升督察质效。完善关级内控节点,健全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推进内控标准化科室建设。围绕重点业务领域改革开展执法评估,加大指标创设力度,深化评估成果运用。

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强基提质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合规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巩固合格支部动态管理机制。深化”四强”支部建设和党建品牌创建,实现党建品牌梯次进阶。细化模范机关评选指标,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综合施治抓好分类指导。发挥党建协作区作用,固化”书记项目”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好关史项目研究,加强海关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好对封闭管理人员等心理疏导。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选树宣传新时代海关榜样,讲好海关故事、激发队伍士气、凝聚海关力量。严格队伍管理,持续整肃关容风纪,强化纪律日常养成,抓好经常性、实战性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深化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做好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政治标准,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着力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执法一线科长队伍建设。完善职级晋升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关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持续关爱激励防疫一线人员担当作为。持续提升教育培训质效,坚持分级分类精准施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优化培训资源供给,充分发挥旅检业务实训体系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业务领域开展务实管用的业务培训。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上一篇:乡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下一篇: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