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bim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

bim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四天的集中学习结束了,我受益良多。培训前我对于BIM软件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层面,并没有深刻了解。通过这几天的revit软件的学习,我学会了模型的构建,虽然还是有些不熟练,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在学习BIM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对轨道交通的建设从宏观上也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也是一种个人专业技术的提高。虽然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消退,纷纷表示培训的时间太短了。

建议:主办方在举办培训的时候对学员进行分程度开班教学,适当调整授课方式,让零基础的同学能够快速学习。比如大屏授课方式,同学们纷纷表示很多时候看不清,是否可以改成远程联网等其他模式,使同学们在自己屏幕前就能看清老师演示,这样既提高了授课质量也节省了授课时间。

最后,感谢主办方和培训机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轨道公司及各单位公司领导为我们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的平台。在这里,预祝咱们轨道交通系统的BIM培训越办越好!

2020bim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本有虽从事施工多年,但接触BI还是比较晚的,今年10月接触到一家叫中国BI培训网的BI培训机构,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培训。感到中国BI培训网的老师相当负责,无论从课程的安排,老师的讲解都想到了学员前面,尤其是像我这种属于BI零基础的人,更是细心讲解,随时询问上课情况,及时了解需求,适时的对讲解内容进行调整,在此非常感谢中国BI培训网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主要是结合我的实际工作来谈谈通过此次BI培训之后认识。

首先,BI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可视化,所看即所得。当我们碰到大型、复杂的项目时,刚拿到图纸时,就很难根据二维图纸想象到整个项目的样貌,若是有了BI的三维模型,则我们一看就能知道该建筑长什么样了,并且可以全方位的看到整个建筑各个部位,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我们的项目有一项软膜天花吊顶,其造型就比较奇特,虽然有二维图纸和效果图,但我们根据这些仍然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怎样的,亦很难去跟施工人员详细的描述它,施工的时候也特别的困难,如果是在BI模型里的话,就会简单许多,只需要找到这个构件,就可以上下左右的全方位来观察它了,对指导施工也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就是BI可以对模型的效果进行检验。我们可以利用此功能来检测建筑的结构是否符合负载条件、室内散热器的散热量以及灯具照明的照度是否满足业主的要求,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即使不满足,到时候发现问题了再改不迟,可是偌大的一个项目,势必会造成材料的损失,返工量必然也是相当的可观,从而增加了大量的不必要成本。

最后,是BI的碰撞检查功能也是非常强大,在BI里,我们可以将各个专业的模型整合到一块去,利用碰撞检测命令对整个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碰撞检测功能既可以做硬碰撞的检测,也可以做间隙碰撞,比如热水管与线管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20,则设置好以后它就会将间距在20以内的热水管与线管找出来,方便我们修改。不仅可以做静态的碰撞检测,也可以做动态的碰撞检测,比如,同一个位置有两跟管道交叉穿过,但如果它们不是同时出项在那里的话就不会被检测出来。这个特点不仅提高了前期出图的效率,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后期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从而大幅度的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以上是本人参加过中国BI培训网的BI培训后对BI的认识,当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是结合了本人所负责的项目而谈的,然而,因为即使BI再强大,计算机和软件也都是死的,不可能自己来做这些事情,最后还是需要人来操控,所以,BI的推广还是需要大家的积极学习、研究和摸索。

2020bim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一、BIM技术不是一款软件

之前没有接触过BIM的时候,总是听说BIM软件、BIM软件认为BIM就是一款软件。经过这次学习之后才知道,这是对BIM的一知半解。在笔者认为,BIM就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参数化将建筑项目中的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数据信息纳入BIM系统之中,然后进行整合、集成、分析、判断,最后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项目品质、缩短项目工期、节约工程的成本。而这个信息纳入与整合、分析是需要借助BIM软件来实现的。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所以说,BIM不是一款软件。

二、BIM技术可以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

从国内外应用的成果来看,BIM将为整个建筑产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它可以改善传统的工作流程,打破信息孤岛的壁垒,将设计、施工、运维乃至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得到大幅提升。BIM技术可以可以在设计阶段让我们通过3D可视化模型的建立,避免传统多图纸会审时发生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并且将传统的点线面的2D图纸,改变成为门、柱、梁、天花板等直观的3D模型。如此一来,就大大提高了项目中参与各方的沟通效率。施工阶段的施工模拟、碰撞检查、3D模型的拓展可以对施工中重点、难点进行提前预演,减少施工返工,对施工中的进度、成本以及物料使用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施工企业改善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实现精细化施工。

三、BIM技术协同各方

bim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技术研修学院乂铁路BIIVI人方掊训铁道技术研修学院秉承“行业服务”的理念, 遵循“面向需求、突出重点、优质服务、科学评估、铸就品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 致力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培养;高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幵发项目的培训。在路内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授予:‘丨叫歸科獨舰继续M培舯心.全丨1IBIM技能等级考试BIM培训相关资质建设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正式命名的铁路行业唯一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2013年, 获得全国B I M技能考级考评工作指导委员会 (中国图学学会) 授予的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培训点资质:3.Pearson VUE授权国际考试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二零一一年十-中国图学P E A R S O NBIM培训师资相关资质继续教育基地继续教育培训中|Continuing Educatia U E-A u I h o r i s e d「T e s Ls M J11PEARSON考尤研修学院已有8名专业人员取得全国BIM培训师资证书。与中国图学学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师资渠道, 保证在幵展BIM相关培训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全国BIM等级考试考评员证书

广告移动考场设备铁路工地试验室及拌和站负责人考试现场对三个机房、90台台式机进行了全面升级。专门购置专业制图中心服务站, 满足小型设计模型组建需求。自2013年起, 陆续开展铁路行业BIM从业人员培训及考试建设方面的工作, 为满足BIM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更新和补充的实际需求, 确保铁路行业BIM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作出贡献。BIM培训教学环境建设BIM培训考试信息化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系统

培训之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培训 ;转变;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改革。可怎样做才是改革?我们做的只能在网上搜索学习其他省市的新课程改革资料,学校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只能靠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去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样做了就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嗎?很难想象,没有转变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学校指导者会真的把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没有学校骨干教师对新课程相关资料和实施环节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究竟能够推进多远,更可能的是跟着感觉走,随着文件转。

这样的摸索就像在黑夜艰难地跋涉,多希望有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培训”就是那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培训”更是一场及时雨,对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必要组织准备和理论准备。就像干涸已久的土地终于等来了雨水的滋润,这样才能孕育无限的生命。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了解新课改改了什么——认清新形势;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明确新要求;该怎么办——采取新途径。加强对教育部立德树人文件的理解并合理、逐渐地、有计划地改变自己教学方式,方法,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是我在2015年11月14日,参加旗党校举行的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校长关于《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的讲座中的深切体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支瑶校长的讲座依次列出了关于新课改相应的国家文件,并从近几年的国家文件中,对比、总结出国家近几年形势的变化,提出“育人为本、问题导向。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国家形势为系统推进、环环紧扣。面向学生而是素养的提升与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支校长提出了当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段割裂、重叠、交叉的知识,大部分教师掌握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当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断层。所以,支校长提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清自己所教年级的知识,也应该“向下看,向上看”。同时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示“如何做好学段统筹”,要准确、全面定位目标。这些内容是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迫切需要的,也是我们意识却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支校长也做出了指导性建议:教师应在设计教学中,从关注活动形式到关注活动功能价值的落实,从关注活动任务设计到关注教学问题设计,从关注活动结果到关注基于活动的反思、概括、提炼,从关注素材的丰富到关注素材的使用。这些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通过培训,我的教育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转变,同时更深感肩上的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只有不断地思索,不停地探讨,永不停止地实践,才能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教学能力,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只有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力争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三)做一个勤奋学习的教师

针对支瑶教授讲到中小学教师教学内容割裂现象,导致教学内容的割裂与交叉的问题。我们要应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小学、初中教材。全面了解之后,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

bim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一)BI技术在设计方面的应用:在设计阶段采用BI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优化,确保设计的可施工性。首先要建立相关建筑项目的3D设计模型,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其次,基于建立的3D设计模型,可进行设计检测、协同修改。设计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关参数,确定检测范围,从而检测设计冲突问题,可施工性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的施工图。

通过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工程的三维设计。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通过建立模型,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实现各专业的之该对象会随之更新。通过建立模型,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通过对结构上的分析,利用工具软件建立3D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通过对能耗进行分析,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对节能、经济、绿色进行更优化的设计;

(二)BI技术在施工方面的应用:在施工中,采用BI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系数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BI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将建筑物由2D变化到nD的表达模式,将2D的传统建模发展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增加了发展时间上、造价控制上的模拟),解决了对缩短工期的要求和控制造价的压力。

在施工中通过采用BI技术,对现场施工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业主资金的效益;通过工序的分析,BI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实时调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通过对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个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

BIM深化培训学习总结 篇5

2016年12月21日至25日集团公司举办项目级BIM技术应用深化培训,借助在这次培训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Navisworks Manage这两款软件,并通过这两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5天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Navisworks Manage这两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次BIM技术应用深化培训学习。

1、对BIM技术的认识总结:

BIM是创建Revit、Navisworks Manage、Civil3D、CATIA、广联达5D、Rhino、Lumion、Tekla等软件的根本目的,是相对于二维设计的一次变革。它是将所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都集中在一份文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不管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将来运营阶段,这些信息都能根据任何情况进行修改调整,保持持续更新。传统设计中的蓝图和洽商分离的状态可以得以整合,而建筑的改造也会直接以最新一版图纸作为设计的基础,而不用花大量时间重新核对错误百出的老图与无数张洽商单。这对于所有相关行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理论上就要求B I M模型应最大可能地包括所有信息,换句话说,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将全部内容表达出来,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洽商都需要在同一模型中修改。

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CAD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材料浪费,又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工费用。

然后,BIM系列软件也可以方便预算计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

对于施工图设计来讲,三维模型可以关联所有的平、立、剖图纸,能避免传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改了这儿,忘了那儿的现象,大大提高出图效率,这是Revit作为三维设计软件的优势。有较强的曲线建模能力,通过方法的探索能生成复杂形体,但是曲面建模尚需改进。就参数化设计的使用程度而言,Revit能方便地对建筑构件的尺寸进行改变,也可以通过族文件对局部构件进行参数驱动控制,对于形体较为简单的建筑,它的表现应该不错。

2、Revit、Navisworks Manage软件掌握知识点及掌握情况总结:

(1)2016年12月21日至2016年12月24日我们学习了Revit软件相关知识点包括Revit使用五种元素类、Revit基础操作设置、Revit基础知识、Revit实践应用等。

①Revit使用五种元素类包括:主体、构件、注释、视图、基准面。

②Revit基础操作设置包括:管理、捕捉、视图、用户界面、管理其他设置、插入(链接CAD、链接Revit)、标高轴网设置及基本操作、导入图时应(注意导入单位、定位)、设族(编辑类型、结构名称、厚度、材质)、墙体(族类型、高度、定位线、外墙绘制时从左开始到右边结束按顺时针操作、内墙不限、)门窗(墙体掏洞的设置及门窗添加)、楼板(边缘的选取、坡度的设置、编辑类型、添加边缘装饰线条的设置)、屋顶与楼板创建相似等。

③Revit基础知识

项目:单个设计信息数据库模型。

族:组成项目的构件,同时是参数信息的载体。族在Revit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说一个项目中有无数个构件组成,而无数个构件可以分成几类,这几类组合起来要比每个构件都手工绘制出来要方便的多。而且同一类型我们只画一个放在族中,用到这个构件时只需调出来就可以了。

族分为:系统族、可载入族和内建族。

参照线:和参照平面的功能基本相同,主要用于实现角度参变。类型参数:如果有同一个族的多个相同的类型被载入到项目中,类型参数的值一旦被修改,所有的类型个体都会相应变化。

实例参数:如果有同一个族的多个相同的类型被载入到项目中,其中一个类型的实例参数的值一旦被修改,只有当前被修改的这个类型的实体会相应变化,该族其他类型的这个实例参数的值仍然保持不变。

与连接件关联的实例型参数不能有公式。通常基于“公制常规模型”样板新建文件。

常用:拉伸、融合、旋转、放样、放样融合、空心形状。

载入族:系统-构件-放置构件;项目浏览器选择后直接拖至绘图区域;在族文件中选择创建-族编辑器-载入到项目中;插入-从库中载入-载入族等。

④Revit实践应用 A、创建标高轴网

“标高”命令必须在立面和剖面视图中才能使用,因此在正式开始项目设计前,必须事先打开一个立面视图。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一个立面,在刚创建项目时软件默认创建了两个标高,单击“建筑”选项卡 ➤“基准”面板 ➤“标高”,移动光标到视图中“2F”左侧标头上方,当出现绿色标头对齐虚线时,单击鼠标左键捕捉标高起点。从左向右移动光标到“2F”右侧标头上方,当出现绿色标头对齐虚线时,再次单击鼠标左键捕捉标高终点,创建标高“3F”。

绘制标高其间不必考虑标高尺寸,绘制完成后再修改。下面利用工具栏“复制”命令,创建地坪标高和-1F。选择标高“2F”,单击“修改|标高”选项卡 ➤“修改”面板 ➤“复制”,选项栏勾选多重复制选项“多个”。移动光标在标高“2F”上单击捕捉一点作为复制参考点,然后垂直向下移动光标,输入间距值后按“Enter”键确认后复制新的标高。

继续向下移动光标,分别输入间距值后按“Enter”键确认后复制另外2根新的标高。注意此时标高标头名称没有续接前面的“3F”排列。分别选择新复制的3根标高,单击蓝色的标头名称激活文本框,分别输入新的标高名称0F、-1F、-1F-1后按“Enter”键确认。

注意:在Revit中复制的标高是参照标高,因此新复制的标高标头都是黑色显示,而且在项目了浏览器中的“楼层平面”项下也没有创建新的平面视图。

编辑标高

假设两个标高之间的距离太近,那么这两个标高的标头之间有干涉。

按住“Ctrl”键单击拾取标高“0F”和“-1F-1”,从“属性”面板中的类型选择器下拉列表中选择“下标头”类型,两个标头自动向下翻转方向。

单击“视图”选项卡 ➤“创建”面板 ➤“平面视图”➤“楼层平面”,在打开的“新建楼层平面”对话框中选择复制得到的标高但未创建的视图,例如标高“-1F”,从下面列表中选择“-1F”,单击“确定”后,在项目浏览器中创建了新的楼层平面“-1F”,并自动打开“-1F”作为当前视图。

选择任意一根标高线,会显示临时尺寸、一些控制符号和复选框,可以编辑其尺寸值、单击并拖拽控制符号可整体或单独调整标高标头位置、控制标头隐藏或显示、标头偏移等操作。

轴网

轴网的创建只需要在任意一个平面视图中绘制一次,其他平面和立面、剖面视图中都将自动显示。单击“建筑”选项卡 ➤“基准”面板 ➤“轴网”,轴网的绘制方法和标高的绘制一样。

B、创建楼梯

第一步:单击“常用”选项卡“楼梯坡道”面板中的“楼梯”按钮;

第二步:此时程序将进入绘制楼梯草图模式,将自动激活“创建楼梯草图”选项卡;

第三部:单击“绘制”面板下的“梯段”按钮,就可以开始直接绘制楼梯。在绘制楼梯的过程中,可以单击“图元”面板下的“楼梯属性”按钮,弹出“楼梯实例”对话框,然后单击“编辑类型”按钮,弹出“类型属性”对话框,创建自己的楼梯,设置类型属性参数:踏板、踢面、梯边梁等的位置、高度、厚度尺寸、材质、文字等,单击“确定”按钮。在“实例属性”对话框中设置楼梯宽度、基准偏移等参数,系统自动计数实际的踏步高和踏步数,单击“确定”按钮。同时还可以单击“梯段”按钮,捕捉每跑的起点、终点位置绘制梯段。绘制梯段时以梯段中心为定位线来开始绘制的。根据不同的楼梯形式:单跑,双跑L型,双跑U型,三跑楼梯等。

C、创建窗族

自定义模型簇首先要了解簇的建模方式。在簇编辑器中,可以创建两种形式的模型:实心形式、空心形式。它们都有五种建模方式:拉伸、融合、融合放样、旋转、放样。族编辑器是 Revit中的一种图形编辑模式,使您能够创建并修改可引入到项目中的族。当开始创建族时,在编辑器中打开要使用的样板。该样板可以包括多个视图,如平面视图和立面视图。族编辑器与 Revit中的项目环境有相同的外观,但提供的工具不同。工具的可用性取决于要编辑的族的类型。工作平面在簇编辑中,有关工作平面的命令有绘制参照线;绘制参照平面;设置工作平面;显示工作平面;Revit中的每个视图都与工作平面相关联。在某些视图(如平面视图、三维视图和绘图视图)以及族编辑器的视图中,工作平面是自动设置的。

在其他视图(如立面视图和剖面视图)中,则必须设置工作平面。工作平面执行某些绘制操作(如创建拉伸屋顶)以及在特殊视图中启用某些工具(如在三维视图中启用“旋转”和“镜像”)时,必须使用工作平面。在视图中设置工作平面时,则工作平面与该视图一起保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工作平面。绘制时,可以捕捉工作平面网格,但不能相对于工作平面网格进行对齐或尺寸标注。设置工作平面,拾取一个平面Revit会创建与所选平面重合的平面。可以选择任何可以进行尺寸标注的面,包括墙面、链接 Revit 模型中的面、拉伸面、标高、网格和参照平面。拾取线使用绘制该线的工作平面 Revit可创建与选定线的工作平面共面的工作平面。

绘制参照平面参照平面主要用作设计准则。参照平面在创建族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参照平面会出现在为项目所创建的每个新平面视图中。绘制参照平面绘制线拾取线参照平面属性参照平面名称定义原点参照平面属性:是参照指定在族的创建期间绘制的参照平面是否为项目的一个参照,意味着可以对该族进行尺寸标注或对齐该族。如果将某参照平面设置为全部族类型的参照,则在族类型放置到项目中后,可以始终对此族类型进行尺寸标注。

在视觉样式设置为隐藏线或线框的视图中,绘制的线将以实线显示,平面范围以虚线显示。方法:绘制、拾取、新建簇、模板选取“基于墙的公制常规模型.rft”、默认图元包括:墙、墙的中心参照平面、中心(左/右)参照平面、放置边,表示墙的外面,设置簇属性类型选“窗”“总是垂直”打勾“共享”取消;设置“左”/“右”参照平面名称为“左”/“右”,是参照设为“左”/“右”,设置左右参照平面的约束,左右参照平面对称约束,设置EQ参数;设置窗洞的“宽度”参数,先标注,再在参数列表中选取“宽度”参数;设置“顶”/“底”参照平面;切换至“放置边”立面视图;分别设置“名称”和“是参照”为“顶”/“底“;设置簇参数,窗洞的”高度”;创建和设置窗台的“默认窗台高度”参数;用“墙洞”命令,画上墙洞线,并进行锁定操作;完成编辑模式,完成窗洞的创建。D、创建幕墙

单击“建筑”选项卡 ➤“构建”面板 ➤“墙”。从类型选择器下拉列表中,选择幕墙类型。要创建具有自动水平和垂直幕墙网格的墙,则应指定墙类型的“垂直布局”和“水平布局”属性。添加幕墙网格打开三维视图或立面视图。单击“建筑”选项卡 ➤“构建”面板 ➤ “幕墙网格”。单击“修改 | 放置幕墙网格”选项卡 ➤“放置”面板,然后选择放置类型。

放置竖梃创建幕墙网格后,可以在网格线上放置竖梃。将幕墙网格添加到幕墙或幕墙系统中。单击“建筑”选项卡 ➤“构建”面板 ➤“竖梃”。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所需的竖梃类型。幕墙类型属性

功能:指明墙的作用:外墙、内墙、挡土墙、基础墙、檐底板或核心竖井。功能可用在计划中并创建过滤器,过滤器可以在导出模型时简化模型。自动嵌入:指示幕墙是否自动嵌入墙中。幕墙嵌板:设置幕墙图元的幕墙嵌板族类型。间距:当“布局”设置为“固定距离”或“最大间距”时启用。如果将布局设置为固定距离,则 Revit将使用确切的“间距”值。如果将布局设置为最大间距,则 Revit将使用不大于指定值的值对网格进行布局。调整竖梃尺寸:调整类型从动网格线的位置,以确保幕墙嵌板的尺寸相等(如果可能)。有时,放置竖梃时,尤其放置在幕墙主体的边界处时,可能会导致嵌板的尺寸不相等;即使“布局”的设置为“固定距离”,也是如此。内部类型:指定内部垂直竖梃的竖梃族。(2)Navisworks Manage软件

够精确地再现设计意图,制定准确的四维施工进度表,超前实现施工项目的可视化。

Navisworks Manage软件是一款用于分析、仿真和项目信息交流的全面审阅解决方案。多领域设计数据可整合进单一集成的项目模型,以供冲突管理和碰撞检测使用。能够帮助设计和施工专家在施工前预测和避免潜在问题。

用于创建和编辑对象动画有两个功能块:

“Animator”窗口使用“Animator”窗口可在模型中创建动画对象,“Animator”树视图在分层的列表视图中列出所有场景和场景组件;使用它可以创建并管理动画场景。“Scripter”窗口使用“Scripter”窗口可向模型中的动画对象添加交互性。

分层列表:可以使用“Animator”树视图创建并管理动画场景。场景树以分层结构显示场景组件,如动画集、相机和剖面。

快捷菜单:对于树中的任何项目,可以通过在项目上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其快捷菜单。

图标菜单:打开一个快捷菜单,使用该快捷菜单可以向树视图中添加新项目,如“添加场景”、“添加相机”等。关键帧:可以通过在时间轴视图中向左或向右拖动黑色菱形来更改关键帧出现的时间。

随着关键帧的拖动,其颜色会从黑变为浅灰。在关键帧上单击鼠标左键会将时间滑块移动到该位置。在关键帧上单击鼠标右键会打开快捷菜单。

3、BIM应用点掌握情况总结:

现初步掌握Revit、Navisworks Manage操作,相关应用点正在积极准备、认真学习熟练掌握Revit、Navisworks Manage软件操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应用点用于试点项目。

4、学习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Revit、Navisworks Manage的基本操作以了解,但是未将Revit、Navisworks Manage软件在项目施工中如何具体操作实施应用未详细解说及操作,希望下次培训能够以一个实际施工的项目从开始至结束完整讲解Revit、Navisworks Manage等相关BIM软件操作步骤。

5、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及未来学习的诉求:

一开始,我对其知之甚少,只知道BIM是建筑三维建模,可进行施工模拟。当我真正接触到BIM后,深深的为其强大的功能所叹服。BIM软件是建筑软件发展的大趋势,它涵盖了设计、招投标、施工、装饰安装等工程的各个阶段,具有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越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我对BIM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纸的熟悉及检查

通过图纸建模,可以从三维的角度对建筑模型、材质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直观的查看;BIM根据建成的模型自动对其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和缺陷进行检查和提示。

2、工程计量计价

通过BIM模型可以导出所需的材料表明细表,里面包括各种材料、构件的型号、数量(包括:个数、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厂家等各项所需参数,不用计量,可直接套价,方便快捷。

3、施工组织设计

BIM技术的一项核心功能就是三维动画模拟和漫游,利用Navisworks Manage软件导入建筑模型,通过渲染达到真实再现的效果。通过制作动画模拟,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模拟和优化,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4、现场施工的管理和指导

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公司领导层可以随时了解现场信息,及时、准确的下达指令;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需求在平台上也能得到全面的体现,既减少了沟通成本,节约了管理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BIM技术在工程未开工建设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把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机管道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将搭接位置和管道布置精确定位,指导现场施工,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由此在BIM工程现场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一台智能手机走遍天下!

在此期间我基本掌握了Revit软件土建基础建模、Navisworks Manage漫游和动画的制作,软件的学习是一个练习和熟悉的过程,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我对BIM技术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工作和业余时间,我会要求自己不断练习和摸索,近一步熟悉软件,发掘其新的功能,并尽可能的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和指导我的工作。

诉求:

在培训施工专业技术课程时就附带BIM这门知识的讲解,让公司的员工在施工生产中就有BIM这个概念。

BIM研究心得体会 篇6

BIM应用及拓展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魏建明

从07年开始,BIM热潮逐渐席卷了中国建筑行业,在2014年麦克劳-希尔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2014中国BIM报告》中,中国BIM发展速度位列全球第4。但在近两年,由于BIM被过度“神化”以及各方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BIM在中国成为了“空中楼阁”。可谓大潮初起,泥沙俱下,很多人对BIM的热情开始锐减。BIM在中国发展存在着“水土不服”的情况,原因在于BIM影响的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技术,还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的方式流程,甚至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结构。这与目前国内政策体制,项目承发包模式,设计服务过于强调速度,人员能力碎片化,施工管理过于粗放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不是单纯依靠软件和执行团队便可以实现企业BIM的应用。

在热潮之后我们需要冷静的去思考:从企业层面上,需要制定什么样政策战略才能将BIM融入生产、管理、经营,完成信息化的建设;从项目层面上,如何使BIM技术可以落地,达到效率、效益上的提升。

中国正处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发展的时期,很多行业追求的是“短、平、快”,往往忽视了质量和长远的利益,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建筑行业,相比日本或台湾的精细化,我们的粗放型也是导致BIM寸步难行的原因之一。本文将从项目层面入手,带着“工匠精神”与读者探讨BIM技术发展方向。

一、摒弃眼高手低,回归本源------摒弃眼高手低,需回归本源。

目前,市场上的BIM应用点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诱引”客户买单,绞尽脑汁地为BIM穿上“高大上”的外衣,然而众多不成熟的应用点多次让BIM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针对BIM的发展,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BIM的基础是信息模型,所有的应用都要基于具有准确全面的信息模型上实现才有意义。在现阶段,BIM公司做的更多的是依据设计图去建模,通过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检讨和深化图纸。有的人认为这种工作流程相比传统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更多的时间,却没有带来多少效益。其实当前行业设计周期短,设计费用低下等问题导致设计质量偏低,很多施工图都无法很好的指导施工,设计图是传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施工图必须消化设计理念,以施工者的立场,把他加强表现出来。精细的BIM模型,可以完善施工图,考虑施工面,优化细节。

BIM的出现,使得施工方有了较为科学的改善工具,BIM产出的图纸可随时间改变而及时产出所需的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实时提供最正确的信息,大量减少人工校正的维护量,确保资料一致性;其次,三维可视化加强了各方对二维图纸的理解,减少了图纸的学习时间,让沟通更顺畅;同时,可更好的进行整合管理,输出更精确清晰的管线综合图、预埋预留孔洞图、施工协调计划图。相同的,我们利用BIM去完善设计图,输出精细化施工图协助精细化管理何尝不是一个既实用又可落地的应用? 施工过程中不改图纸,不因修改图纸而增加成本和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施工前图纸的理解及各方沟通效率,图纸的精细化程度,基础的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应用,很大程度影响项目成本。

BIM不能只停留于建模,但也不能只着眼于模型之外的拓展应用,模型是基础数据库,创建精确丰富的信息数据才能有效地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在还无法从应用BIM的方式(三维参数化)进行设计的阶段,BIM的工作流程更多的是依据图纸建模,我们需要更好的去规划在建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我们所需要的模型包含哪些构件,我们的构件需要到什么精度,逐步建立模型标准,这样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因为冗余的数据影响信息的提取。在如今BIM的应用受限于大环境,我们更需要从点滴做起,摒弃眼高手低,从模型的准确度入手,制定标准规范,在相应的阶段创建相应精度的模型,将模型的效益最大化。

二、避免浅尝辄止,需循序渐进

BIM是过程自动化的一种形式,很多想成为BIM定义者的人通常会从“软件”、“数字化”或“参数化”等词开始,并且很快就落入由现有软件工具所具备的特性而衍生出来的特定功能。而BIM并没有改变设计施工的本质,设计施工没有BIM,还是一样进行,它影响的是建筑信息的记录方式,影响的是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的方式,改变的是一个过程,并不改变结果。就像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把你正在做的描述成一个过程,那表示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在实施BIM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BIM在建筑革命中的角色,忽视了过程而只追求结果,那BIM的道路将举步维艰,甚至无法实现。

现在很多被抨击为“假BIM”的应用点通常是只关注结果,通过三维模型输出一份报告、输出一个视频等,便称之为BIM。BIM改变的不仅是工具和技术,通过软件生成的数据只能代表一种结果,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还需要生产方式,管理流程的改进。因此很多BIM应用点在推广时经常碰壁,这时我们不应浅尝辄止,要完善现有的过程,替换传统模式中薄弱的环节或提供缺少的环节,重新设计原有的过程。以工程量统计的应用为例,国内的清单工程量无法完整从BIM模型中提取,一是和模型精度有关;二是模型只能体现材料的净用量,无法表现损耗量和人工、机械台班量;三是软件功能不成熟,效率不高。对于通过BIM实现工程量统计,需要去判断工程实际工期和模型创建所需的时间,了解材料的权重,需求量大小,占用资金比例,备料的难易度和市场价格,对材料进行分级,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由于国外软件本地化功能不成熟,国内软件底层设计有缺陷,还需要判断国内外软件实现各材料工程量统计的准确与难易程度,才能更好的过渡传统模式与BIM间的转换。

当只着眼软件的功能时,往往会遇到瓶颈,软件只是工具,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专业知识,协同方式和管理模式等。

三、切勿削足适履,需因地制宜

国内的BIM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建筑业大多以市场化为主,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而我国是市场和政府监管并存,工程周期短,靠的多数是现场经验及应变能力。BIM之所以能在国外大受欢迎的原因是BIM的标准化、精确和协同能力,而在国内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费用和时间去实施。

工程编码作为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成本分析和数据积累的基础,国外有类似Uniformat、Masterformat、Omniclass等成熟的编码体系,而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独立存在的适合建筑工程各方面使用的编码体系,也因此对建筑项目各阶段的投资和费用划分及管控、数据积累等处于混乱状态,给有关参与方在理解和沟通上形成很大的障碍。想要更好的实现BIM价值,建立工程编码体系至关重要,而且编码必须本地化,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标准,需符合国内建筑业管理和发展要求,才能使价值更好的落地生根。

目前占领BIM市场仍是国外的软件,国内的软件在架构和功能暂时还不能与国外的软件抗衡,然而要使BIM更好的适应国内的行业大环境,还需要本土软件投入更多精力,注重软件细节和基础功能的研发,避免急功近利,停留于炒概念的阶段。

“工匠精神”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包含了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以及专业、敬业等主要内涵。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平快,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需求。传统的建筑业生产力改进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数据创建、计算、分析、管理和共享困难; 二是协同困难;

暑期培训心得 篇7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因此,在英语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具体感悟有下面几条:

1.听了肖老师的讲座,我明确了教学重点在于备课与讲课的技巧。上课前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学生自主观察、实践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2.听了庄力老师幽默的讲座,我认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3.张真老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4.杨萌老师的讲座使我一下子感到自己有了演讲的能力,有了自信,懂得了上课讲话的技巧;孙二军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说服学生的有效方法;张广友老师的讲座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同军咸老师解开了我对教学能手的迷茫。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英语课强调从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我通过认真学习《西外培训资料汇编》《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思考》等文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知识,但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1)养成单词发音准确的习惯

听了杨萌老师的语音课,我才知道自己许多英语发音还是错的。通过学习知道了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及连读与爆破。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

(2)养成上课积极参与、大胆提问的习惯

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因害羞发言逐渐减少,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学好外语就要脸皮厚一点,不怕出错,积极参与。

(3)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

(4)养成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

要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强化听、读、说的习惯。每天至少半小时读背英语,班级每星期确立一天为英语日,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通过培训,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产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

2.观摩、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在教学总体目标上应注意兴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

本次骨干教师培训在学校和教科所领导及其参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活动丰富多彩,培训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培训期间,我们分别听取了许多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老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听课秩序非常良好,与我最初想象的差乱截然不同,真是一次有效的培训,更是教育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我们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帮助,影响非常深远!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其中,深造自己。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上一篇:很难忘的元宵节作文下一篇:六年级下小学综合毕业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