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作文:在山的那边(推荐9篇)
这一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天晚上下课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书堆里写着作业,而是搬出一张椅子坐在走廊上,向家的方向眺望。视野被一座座山遮挡,但思绪早已飘到山的那边,那个在我眼里最温馨的地方——家。
山的那边,是我人生的起点。一个个可爱的词语,一句句优美的古诗,一段段生动的文字,无不是从那里开始学会的。我记得那一年,妈妈把我抱在怀里,坐在书桌前,一个个字,一句句话教我念《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回眸,忽然领悟到了太白当时心中的辛酸,现在的我不也如此吗?
山的那边,还是我最安全的避风港。一场场考试的失败,一次次名落孙山,一次次遭遇挫折,是家为我一次次抚平创伤,让我重拾信心。还记得小学的一个周末,那一周我几乎做什么垮什么,考试失败,班里排名一落千丈,奥数竞赛意外落榜;投稿屡屡被拒同学的嘲笑令我无法忍受,那时候是父亲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得起成功,更要受得起失败,挺一挺就过去了;那时母亲告诉我不要放弃,要懂得坚持,失败一次不算什么,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在那时起我懂得了那一个朴实,却极其重要的道理,还深刻地领悟到;原来,家,最温馨。
山的那边,是我永远的警钟。一次次的成功之后,是它告诉我:“满招损,谦受益”;一次次地登上山顶之后,是它教育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是出自著名的马克思之口,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读了《在山的那边》一文使我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重重困难与障碍,这时侯我们一定要牢记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拥有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不断地努力克服,信念凝成的钥匙将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这样才能实现自己那美好的理想,过新的生活,才会快乐。因为一直以来我始终相信稳重中所说的“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人生就好比群山,想要翻过它见到自己心中的大海,就必须要不停的翻越。不能抱有失望的心态,要用自己内心坚定的毅力与永恒的希望去战胜困难,这样你才会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我知道要实现它必须要付出代价,只有勇于踏上知识的巅峰,才有收获,才能美梦成真。然而,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任何理想都可望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及时理想不能实现,我们也无怨无悔。因为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山那边有什么?我问奶奶,奶奶说不知道;我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
山那边有什么?五六岁时,我坐在自家门前,望着大山,时常咬着手指头胡思乱想。我猜想,山那边有一个身高两丈的大魔鬼,它长有九颗头,十八只手,眼赛铜铃,口若虎洞,青面獠牙,脚趾如叉。它走一步,山一摇;呼一声,落叶飘。它与山妖为伴,与牛魔王为友,食飞禽走兽,喝琼浆玉液。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大魔鬼的厉害,所以谁也不敢到山上去。
山那边有什么?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小鸟在山顶上飞来飞去,于是,我猜想,山那边是一片大森林,有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桃树、李树……什么树都有。树上结满了果子;树下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微风吹来,香气扑鼻,引来一群群小蜜蜂、小蝴蝶。树林中,山雀、雉鸡、黄莺、画眉……它们呼朋引伴,你唱我和,热闹非凡。
山那边有什么?上三年级时,有个鱼贩子到我村卖鱼,奶奶问他从哪儿来,他指了指大山。于是,我便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山那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蓝蓝的海面上,一艘艘大船装满了货物,一只只小艇载着游人漂来漂去。岸边,妈妈领着光屁股的孩子掀开一块块石头,捞小虾、捉小蟹……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了解诗歌常识与象征手法。
二、能力目标
1.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1、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山”与“海”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教学准备】导学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检查学生的学案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是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他童年时一直没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善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三、检查字词、扫通障碍:
凝成、诱惑、隐秘、喧腾、痴想、一瞬间
教师强调:扎下,不读zā应该读zhā ,让学生动手查词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2)各自练习朗读(3)领读(4)齐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理由。或有哪句诗不理解,划下来一起探讨
六、小组展示,教师指点
参考:1、山的那边是海。大海象征理想、信念。 群山象征重重困难。 爬山象征坚持不懈奋斗。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运用。
2、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3、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就要历尽千辛万苦,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4、可能有以下问题
(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七、总结与提升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小组讨论交流几分钟,让学生围绕诗歌内涵,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更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教师寄语: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
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目标: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出示目标,学生看屏幕。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
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得到有益启示,帮助
自己成长。
三、检查预习: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扎下zhā漫湿màn一瞬间shùn
四、整体感知: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思考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讨论三个问题。明确:
1、在山的那边是海。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
2、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
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3、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研读赏析
诗人的这种感情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从诗中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
活不理解的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教师引导、组织、补充。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
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铁青着
脸”是我的主观感受,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见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就像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当理想实现的时候,诗人兴奋、惊喜,一个全新的世界光辉灿烂。
在边读边议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学生投入的齐读最后几句诗,让他成为自己成长中的动力。
七、作业练习:
一、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知识目标: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山”和“海”所蕴含的意思,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顺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海”和“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朗读、齐读,讨论第1节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情分析:人教版新课程改革教材,各个单元以专题形式出现,第一单元专题: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叙述,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导语设计1: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满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由同学的回答,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导语设计2:同学们回忆以下,你的童年有过怎样的幻想?导入新课。
3、作者简介和题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区---武当山下,一直到1978年读大学才走出大山。1982年毕业,到师专任教。后来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国,1994年回国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本诗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投影)
提出齐读课文的要求。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shùn间
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语气,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如何读出语气和感情)
同学回答,互相补充。
第1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中“山”和“海”;
第2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读、分析第1节
1、 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这一节.写作者什么时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同学们通过想象思考)
(4)这里“山”与“海”分别指什么?
讨论明确:(1)童年时。 (2)山外世界,爬到山顶看海,没看见海,看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哭着回来了。 (3)“我”没看见大海,看见的依然是山,非常沮丧、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铁青着脸”嘲笑“我”。拟人手法。 (4)现实中的山,也是一种阻碍他们想实现的实际生活的世界。大海,一个想象中世界。
四、作业:读一读写一写 每个词一行,每行5遍。
第2课时:重点是讨论第2节诗,感知全诗内容,感悟人生。
教学过程:
一、字词擂台赛,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略
二、朗读第2节,思考、分析:
1、 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问题,分组讨论:
编写:陈玉龙审核:宓军
教学目标:①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② 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几幅山画面,谈谈感想。(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这么美的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么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出示课件,重点字正音)
三、整体感知
1.诵读---感悟
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同学们课前都很好的朗诵过这首诗吗?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的朗诵,感受一下你们对这首诗的初步感悟。(学生齐读,读完点评,指导朗诵要点)
下面老师想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朗读一下,请同学们指点。(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请学生点评)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精彩点评,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那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们自己再试着朗读一遍好不好?(学生自由朗读)
好,随着朗读的深入,相信一定有同学跃跃欲试,那么哪个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鼓励男女生各一名朗读,集体点评,通过点评,感受出诗的两节的不同:
男生女生分节朗读。点评
指导:第一小节有童年的好奇,妈妈的回答,失望和沮丧,语气轻柔平缓,适合女生朗读,第二节“飘”“扎”“一次又一次”“又一次次”等字眼应重读,所以语气要高昂更加铿锵有力,适合男生朗读,下面就请男生女生分别齐声朗读。
(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2.整体感悟(合作探究)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山—重重艰难险阻海—理想世界
“爬山”象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艰苦奋斗的过程。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写了——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节写了——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就终将会实现。
该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引领学生把握“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并感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展示引导问题)
四、研读与赏析(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共享)
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示例: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
赏析出内涵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人生信念的感悟越来越深;后来“我”不懈努力: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飘”和“扎”作重音处理。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诱惑: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灰心丧气。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朗读诗句)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朗读这句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用高昂声调和喜悦来读。(学生齐声朗读,读得很好。)
环节小节:教师当堂示范背诵,并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背诵。
五、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我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拓展阅读
山民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还是山”
“山那边是什么”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父亲说“是山”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那边的那边呢?”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3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儿子也会有老婆
他只能活几十年 儿子也会有儿子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他不再想了
死在山中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他只是遗憾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到他死的时候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儿子就长大了
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三个主要形象?
2、在这两首诗中,“山民”和“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梦想相同吗?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①“知识目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②“情感,价值,能力目标”: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3、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体会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4、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讨论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体会“无数座山”的含义。
三、说学法:
1、朗读法:整体感知文意,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自主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讨论法:在欣赏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课文:
联系福州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福州市区,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
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导入:美文需要美读。今天我们从“美”的角度来学习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用探求的眼光来发现课文中的美。
第一个教学板块:读美文。
1.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下面请同学们从“美词、美句、美段”的角度,自由选择内容朗读。
第二个教学板块:品味美点。
第一层次的活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课文中的美词:(略)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的课文中的美句: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3.请同学们推选课文中的美段:(略)
教师略作点拨:(略)
第二层次的活动:
1.请同学们品味课文中的美点,每人自选内容,只要言之成理,各个角度的内容都可以说。
2.同学们准备,同学们活动,老师的评点穿插其中。
·美在叠词的运用。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美在短句的运用。好读,不拗口。如“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美在按句排列。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美在句意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美在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美在画面、意境。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
第三个教学板块:背美句。
1.学生在书上用笔勾画出美句。
【1000字作文:在山的那边】推荐阅读: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06-24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10-12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10-28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07-18
看那边的世界作文800字06-06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200字06-10
深山的那边散文随笔10-14
山的话题作文06-15
写拜山的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