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高二作文(推荐16篇)
一抹斜阳把她的余晖洒过来,早已没了夏日的凌厉,倒是多了几许慵懒,照在人身上酥酥的。
一阵轻风拂面而来,早已没了夏日的惬意,倒是多了春寒的料峭,令人不禁打了个寒战。
枯黄的小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树上的黄叶簌簌落下,似蝴蝶翩翩起舞,慢慢地、慢慢地……好像极不情愿似的,在最后融入大地怀抱的`一刻,向大树母亲投去凄婉的一瞥。
这正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哦,这就是秋吗?
可怜的肃杀的秋!
夕阳渐渐在群山背后隐匿,只从云遮雾障中露出一小半边脸。
我极目远望,只见:田野一片朦胧,白茫茫的,好似碧波万顷;群山含黛,若隐若现,恰似娥眉弄影,又像佳人含羞。近处,湖泊里,水面如镜,帆影婆娑,渔舟唱晚,机器马达隆隆作响——渔民满载而归。
我不禁沉醉了!好一幅人间仙境图!
猛然间,我又被西山坡上的吵闹声惊醒,原来,人们正在收获橘子。那硕大的果实金黄滚圆,挂在枝头像娃娃的笑脸,盛在筐里像璀璨的黄金。一群姑娘小伙正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大家欢声笑语,连汗也舍不得擦一下,越摘越起劲。那五彩斑斓的丽影,就像一只只彩蝶翻飞,穿梭于林木之间。
我真的看得眼花缭乱了!
哦,这就是秋!
可爱的希望的秋!
可爱的丰收的秋!
我恋恋不舍地朝岭上望去,秋色更浓了!
一、作文中的“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倘若一篇作文中没有一处色彩描写,那么作文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加上适当的色彩描写,一定会锦上添花。例如,《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对草塘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作者既向读者展示了草塘景色的层次美、静态美、动态美,还向读者展示了草塘的色彩美。“翠绿翠绿的、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作者次第写出了草塘“色”的变幻,向读者勾勒出一幅草塘美景图。假设没有“色”的描写,那么这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许多。
二、作文中的“声”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家里有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在学校里有琅琅的读书声,快乐的欢笑声,悦耳的琴声和歌声,上下学的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各种叫卖声……声音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作文缺少了“声”的描写,就好像一部无声电影,令读者兴味索然。如果恰当地用好拟声词,表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文章更加生动。譬如:春天来了,他常常到小河边玩。青蛙“呱呱”地叫着,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木,甲虫“嗡嗡”地飞着。三个拟声词,让无形之声变得真实可触,读者也会被这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所陶醉、所迷恋。
三、作文中的“味”
在我们的生活中,“味”无处不在。例如,一个学生的习作《烤洋芋》:“爸爸把烤熟的洋芋掰成两半,分给我和妹妹。我摸了摸,热乎乎的,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孔里,那冒着热气的黄亮的瓤,就像金瓜的瓤似的。我一边吃一边细细品尝其中的美味,真是又香又甜,又沙又面。”小作者对洋芋烤熟之后浓墨重彩的描写,简直令读者馋涎欲滴,多么想亲自品尝一下烤洋芋的美味啊!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先写了荷花开放之后的“味”(清香),又联想到了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恰当准确,为文章营造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1)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2)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3)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①畏惧心理,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②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可能把作文写好;③无所谓心理,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不好也罢,觉得都无所谓;④自我满足心理,认为自己作文还行,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培养他们讲真话,抒真情,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慢慢看,细细听,静静想,感受秋天的气息,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投影)
我略作指导,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做到实地观察,切身感悟。
2.观察时,留心身边一草一木,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记下写作素材,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毛毛细雨啊,轻轻薄雾啊,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还是乡下孩子,均有佳作佳句出现,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城区)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城区)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结构全篇,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农村):“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一瞬间,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农村):“……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你看,家里忙起来,学校闹起来,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我精心准备,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我很满意,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①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②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③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笑容挂在脸上,听得认真,议得投入,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表达,才能写出好文章,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只有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为学生所喜爱,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没留心观察,不善于观察。因此,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而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咀嚼。积累呢,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感悟,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我将调整指导方案:(1)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2)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再让学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去感悟,效果一定会更好。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的课题,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个课例能解决的,我将对它作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我爱看中秋节夜晚那皎洁的明月,我爱看公园里美丽的秋菊,我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我爱看清澈的河水,辉映蓝天,更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像金黄色的宝石,圆墩墩的,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点点金光。
我来到郊外,走在田间小道上一边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微风,一边欣赏起田野的美丽景色来。微风把天空中的雾吹跑了。这时,远处连绵起伏的险峻山峰像一条巨龙在空中飞舞。突然一群大雁飞上了蓝蓝的天空,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山上的白色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伸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风中抖颤,这些景象,勾起人们的秋思。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阴的夏天处处充满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人们。山下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风把田野刮成了斑斓的颜色。稻谷已经变成了黄色,放眼望去,稻田就像一块金色的绒毛地毯。高粱被刮红了,像一个喝醉了酒的小伙子。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着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稻谷也会弯下腰为你的到来而欢迎,此时此刻,它们正像穿着黄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田的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太阳的照耀下小河就像一面镜子,把蓝天、白云、天空中的太阳都映在了水里。
小河的边缘种了一些树。枫树阿姨已经脱掉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柳树和梧桐树婶婶也换上了黄外套,但它们仍然昂首挺胸地站立着。它们的叶子快要落光了,落叶落下时的声音,好像是落叶们在窃窃私语。秋风吹来,,落叶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跳着秋天的圆舞曲。踩在树叶上,“嘎吱嘎吱”地响。松树爷爷却还穿着绿罩衫。
初秋的颜色,是明朗的黄色。当绿叶刚刚从夏季中醒来,就换了它非常喜欢的那件金黄的衣服,看起来它已经决心要和蝴蝶一决高下。在它飘落的那一刻,我想,它赢了。它的姿态比蝴蝶更轻盈,颜色要更耀眼。而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诉说完了它的一生,正要奔向泥土,化做春泥,去守护这个曾经养育它的大自然。我想说的是:万物皆有情。如果你喜爱户外活动,那我建议你出门去看看初秋的天——遥远而深邃。时间变得悠久漫长,天空是广阔而无边无际。你会感到世界的坦荡,在初秋,更是如此。
仲秋的颜色,是思念的颜色,是充满深情的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红色是喜庆,热烈,是斗志昂扬,也是充满热血的颜色。而一直有红豆引相思,因为红豆自古以来便为爱情、思念的象征,所以我认为红色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它可以称为最浪漫,最深情的颜色。在这浪漫的仲秋,你随处可见深情的红色树叶,时而如诗如画,时而因风而动,无论哪一种姿态,都是最富有诗意的。我以为每一片红叶都表达了一个人对心中之人的思念,愿仲秋的红叶可永远鲜艳,保存最美好的思念。
晚秋的颜色,是灰色,可那是希望的颜色。到了晚秋,叶子落下,候鸟也完成迁徙,万物似乎变得空荡荡的,世间也突然宁静了。很多人说晚秋意味着冬天的到来,意味着冷清,孤寂,凄凉,也意味着繁华消尽,更意味着逝去。可他们并没有想过,冬天过后就是春天,是希望。就像人生,每次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心灰意冷,因为春天总会来的。我一直都以为,你的春天已经在路上了,因为秋天已经来了。
春天的美,美在万物复苏、植物竞相生长的生机勃勃之美;夏天的美,美在由太阳所制造的热情四溢之美;冬天的美,美在白雪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貂皮做的大衣般的宁静之美。而秋天之美,却远远不止这些。
秋天的美,美在丰收。当第一阵秋风从田野轻轻拂过时,那些原本黄绿相间的稻谷,“哗”的一声就变成了金黄色,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拿着一大瓶的黄色彩漆将它们都涂黄了,是那么的神奇。当第二阵秋风再次从田野路过时,那麦穗们、那稻子们、那玉米们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清脆悦耳了,那是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过的人们,长达几十、几百年的笑声积累的,由历史的沧桑融合着丰收喜悦的声音了。这正是秋天独特美的体现。
秋天的美,美在苍凉。丰收过后所留下的是凋零的一切。原本枝叶繁茂的大树,在成熟的果实被摘完后,那些象征勃勃生机的绿叶们就纷纷“下岗”了。此时的大树虽然失去了威武雄壮的大绿伞,但多了几分秋天造就的苍凉美,就像赵飞燕那般的清瘦,美得让人心痛,美得让人惋惜。
秋天的美,美在忧伤。当丰收的喜悦过后,深秋时节的大地虽然说不上是满目疮痍,但当一阵秋风迎面吹来时,那瞬间的刺骨的寒意会让你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忧伤之感。是啊!一个独自飘零在异地他乡,在寒意浓浓的秋夜里会让你想起在故乡的亲人,想起那温暖的家,想起关于家乡的一切。那一生一世也忘不了的乡愁时刻萦绕在心头。
这都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啊!不论是丰收还是苍凉,又或是忧伤,都是独特的秋天给我们的特别感受,都是秋天美的体现啊!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秋天是个大画家,把芦苇花画白了,把枫叶染红了,再加上枫叶舞秋风,飘落的叶子,宛如是一只只蝴蝶般的翩翩飞舞着,真是美妙!树爷爷的头也渐渐秃了,等着换上更鲜绿的帽子;还有顽皮的秋风,偷偷地抹红了小孩的鼻子和白皙的脸蛋,也把我爱吃的柿子变红了。秋天也是位面包大师,把稻田烤得一片金黄,黄澄澄的稻穗,一眼望去,真的好美!在秋风的吹拂下,飘散着阵阵稻香,也飘散着农夫的喜悦。我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丰收的喜悦是最美的吧!
浓厚的秋天“好味道”,更是弥漫在大街小巷,一股“秋香”唤起了我对中秋的感觉,不知不觉中似乎闻到烤肉的香味。心动不如赶快行动,大家一起来开一场盛大、特别的烤肉派对吧!我带着愉悦的心、饥肠辘辘的肚子来参加这个烤肉派对,准备享受在秋天阖家团圆,欢乐烤肉的香味道中。
我摩拳擦掌、食指大动,夹起一片美味的烤肉片,在明亮的月光下,肉片的光泽,让我垂涎三尺,放入口中,那种咸而不腻的好滋味,由我的味蕾往四周蔓延,掉进我万丈深渊的肚子里,好幸福的味道啊!拿出了象征团圆,味道一级棒的月饼、绿豆椪,剖着那应景的柚子,剥出鲜嫩欲滴的果肉,大家的眼睛都为之一亮,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些秋天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好滋味,立刻先下手为强,伸手把这些美食塞进嘴里,好吃得令人心花怒放,那种甜中带酸的美味,像磁铁般的吸引了我,想要一口接着一口品味!肉包裹着柚肉,哇!真是人间美味!每个人无不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对这样的美食好味道都赞不绝口!
看着每个人停不下来的嘴巴,这秋天的味道,就是幸福的滋味!吃着吃着,我抬头仰头望着夜空,黑暗中挂着皎洁的月亮,伴着像钻石般闪烁的繁星,热闹了这漆黑的舞台,把夜空点缀得美不胜收,令我沉醉在这美丽的当下,甚至还舍不得眨一下眼睛呢!
还记得许多年前那个相似的季节,你佝偻着身躯在落日余晖中被拉长的身影,单薄而寂寞。你肩上那个大大的袋子里满满的塞进你唯一的希望,听说那是生活。
出于好奇也出于同情,我抑制不了想要解你的冲动。于是我悄然跟着你蹒跚的脚步来到那处破败的院落,生满铁锈的大锁,爬满藤蔓微微发绿的墙壁,前脚高后脚低的简易木桌……这都是些什么呀?竟然还有一院子的破烂!这样的地方怎么会住人?我不由得皱起眉头,打量着这颇具时代感的“古宅”。
“小姑娘,你到底还是跟来了,说吧,想知道些什么。”你苍老而和蔼的声音传入耳际。我消除了怕被赶出去的顾虑,小心翼翼地问道:“听说您是孤身一人,我只是建议您去老年救助站寻求帮助,我奶奶说过,你们那代人不容易,您何苦这样劳累?我不忍心看到与我奶奶有相似经历的人受苦。他苦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也劳累了一辈子,但尽管这样,他却没享过一天福就先走了,也许那是解脱吧,但我不希望再有遗憾,我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够晚年幸福,您也一样。”
我一口气说完了此行的目的,眼里收不住的雾气在弥漫,我一仰头,还好眼泪没掉下来。“小姑娘,谢谢你的在乎,我也曾像你一样失去至亲,失去幸福,但逝者已逝,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不该是难过更不该是脆弱。虽然我已步入人生的秋天,但我过的不苦,我有他走后带给我的信念,我要活的坚强而不是活的懦弱。”
“信念?什么信念?““我的丈夫是军人,前几十年他在一场战役中牺牲,听他战友的转达,他在闭眼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雅子,我爱她,好好活着。我也曾伤心欲绝,但他给的信念却让我不能放弃。现在的我,老了,只能靠捡破烂维系生活,但我却从来未曾觉得生活很苦,相反,为他活着的我,很幸福!”这一刻,没有眼泪。
奶奶像落叶那样飞走了,她的他亦是如此,但正如那凋败的水仙所散发的余香,他们留下的信念也是熠熠生辉的,满是幸福的味道。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
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论述, 恩格斯曾经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据我看来,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进行此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若要想让学生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 就应先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 尤其是指导和训练他们观察和筛选关于人物 个性特征 的有效信息。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曾指出的那样: 教师要能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聚焦在信息呈现的关键部分, 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可以说, 成功刻画人物, 让其个性突出的写作技法多如繁星, 由于篇幅所限, 笔者在此仅想对用微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加以详细地论述。
一、何谓“微动作描写”
生动传神的微动作描写使所绘之人千姿百态、个性鲜明。何为微动作描写? 它就是指对能够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看似多余的细小动作进行及时地捕捉和描绘 , 以此凸显典型个性特征的描写方法。这些看似多余的细微举动, 却能一针见血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正如作家刘真所说:“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 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一个出色的作家之所以能让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 是他们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来描摹人物, 用精妙的雕刀雕琢形象。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里到处是用微动作刻画人物的例子: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在其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用一个“攥”字和一个 “缩”字既刻画出胡屠户嗜钱如命、唯利是图的性格, 又让我们揣测出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鲁迅先生在其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用一个“排”字和一个“摸”字成功地描画出孔乙己有钱时摆阔炫耀的性格和穷困潦倒时的寒酸形象;著名作家孙犁在其短篇小说《荷花淀》中是这样描写“水生嫂”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个“震 ”字和一个 “吮”字使“水生嫂” 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其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用“扑”、“抢 ”、“撬”等一系列表示细微动作的词语将老葛朗台贪婪、嗜钱如命的性格写“活”了。
然而, 让我们老师感到沮丧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漠视这些展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动作, 更不要说用精当的微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了。因此, 笔者认为,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体味生活, 学会运用微动作刻画人物。
二、微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
微动作描写确实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逼真、典型, 使情节可信度增强。然而, 学生在用微动作的方法来描写人物时要力求做到妥帖, 不盲目。具体注意以下事项:
( 一 ) 真实可信 , 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且高于现实生活
作文就要从真实生活细节中取材, 书写现实。因此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微动作描写时一定要能够精确、逼真地反映现实中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其实, 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真实”虽然并非要求“真”的人, 但也决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必须符合生活实际书写“食人间烟火”的人。
(二) 典型
用微动作描写人时, 要能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并非不加选择、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地全部描绘。可以说, 人物个性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各异。
(三) 能凸显主题
微动作描写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形 象和表现 主题思想的, 因此要精心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主旨和人物特有品质的细微动作加以描写。
(四) 要传神
鉴于微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特殊的作用, 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务必反复推敲以传其神韵。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细小的动作镌刻于纸, 铭刻于心。
三、 微动作描写的提高训练方法
要使学生扎实掌握微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写作中熟练运用, 仅靠观察生活和品读有关写人的经 典语段是 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让其灵活巧妙地运用微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一) 精于观察, 善于积累
俗话说: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我们要想用微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就少不了平时的深厚积累, 其中多读勤思是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让他们用独特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体悟生活, 让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成为微动作描写的源泉。
(二) 专项训练, 逐层提升
梅里尔的教学理 论指出 :教师只有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辅导, 依循从“扶”到“放”、渐进“独立”的原则 , 不断尝试应用才能收到实效。教师可通过专题训练授之以技法, 给学生提供细节描写训练的平台, 通过有梯度的训练, 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做好铺垫。具体可进行以下尝试训练:
1.选词训练
进行有关 精当动词 的填 ( 选 ) 词训练 , 反复推敲用哪一个动词更贴切、更巧妙。说起对精当动词的填 (选) 词训练, 让我们不禁 想起后人 对贾岛的“ 推敲”典故的争论 , 很多人都和韩愈一样认为“敲”字要比“推”字更精妙。 但是, “韩愈的评判并非就是终审性的结论。此后许多文人墨客对‘推’字还是‘敲’字运用的孰优孰劣, 多次展开过激烈的论辨, 于是推敲的历史公案就产生了。到现在仍争持不下。有人觉得这二字各有妙处, 强说其中的一字胜于另一 字有失公 允 , 似乎‘敲’字从声形合一的方面确如韩愈所说的胜过‘推’字;但如果从音韵 读来 , ‘推’字 要比‘敲’ 字悦耳些 , 并且还认为‘推’ 字更合当时的静谧的气氛。” (摘自吴礼明的“研文的余屑”中的《关于“推敲”公案:深处见诗心》) 。还有学者认为, 到底是用“推”好, 还是“敲”贴切要看当时的具体情景, 僧人要进的“门”是自家的, 还是别人家的, 自己家的门当然用“推”合乎情理, 若是别人家“门”, 用“敲”更合理些。可见, 到底用哪一个动词或是用哪些一连串的动词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境。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时常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作者运用动词的精妙之处并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的片段训练。
2.人物“写生”的训练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情境, 降低人物描写的难度, 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词可写, 在平时的具体作文教学时, 笔者曾进行两种教学的尝试:第一, 让一位模仿能力强、善表演的同学进行现场表演, 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后进行讨论点评表演的情况, 最后再进行文字描述。这样做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 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还是很有效的;第二, 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来确定一个人物的特有性格, 学生进行讨论后扩写。比如, 请用至少5个动词来描写一位“慈祥”老人的细微动作。
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天高云淡,景色宜人,大雁南飞……
今天,我和妈妈去西湖美术博物馆看《沙孟海书法展》。看,白堤上的柳树还像个夏姑娘一样碧绿碧绿的,而北山路上的梧桐树却一道金黄色,只见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远处的宝石山上,相间着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银杏树,绿色的常青树,层林尽染,景色迷人。断桥边上的游客来来往往,有的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相机“喀嚓”一声拍下这一道美丽的风景。草坪上的小草也已经穿上一层白白的衣服,那是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
秋天的西湖真美呀!我爱秋天。
说再见不该在秋天,片片落叶是多么伤感……秋天秋叶落片片,心也碎成一点点,秋天秋风吹得心儿也心酸……说再见真的不该在秋天。最近几天,特别喜欢听栗雅馨、王子月的《说再见不该在秋天》,只要有时间,就反复地听。听着伤感的声音,看着伤感的歌词,就越发伤感。难道秋天真是伤感的季节?不知不觉,中秋已至,脚步将迈向深秋,秋天给人带来一种凄然的愁绪,也给人带来一种孤独的沉思。一场细雨,带走夏的余温,带来秋的缠绵。近几天秋风瑟瑟,秋雨淅沥,吹着凉凉的秋风,淋着微微细雨,心中时常有种莫名其妙的伤感。家门口,有几棵春华秋实、枝繁叶茂的核桃、柿子、石榴树。原本长着饱满丰硕果实,皮一半红一半黄,两三个挤在一起,压弯了枝条的柿子没有了,核桃也没有了,只剩下几个石榴被秋风吹得瑟瑟发抖,显得那么孤单与无奈。一阵凉风吹过,片片黄叶在风中婆娑起舞,自由自在,轻轻落下。看看周围的树木,看看地上的落叶,看看前后,看看左右,再仰望天空,止不住泪水滴下。其实,不想滴下这颗泪,知道哭泣无济于事,只是想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发泄自己。秋天是浪漫的季节,浪漫中却带着淡淡的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人们钟情于秋;秋天是伤感的季节,心头总有丝丝的忧。我不想做个伤感的人,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季节里,不由得触景生情,注定要伤感。我喜欢听伤感的歌曲,静静地听着,沉浸在其中,也喜欢看伤感的文字,细细品味,慢慢感受,感觉只有淡淡的伤感,才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也不失一种美,只是要用心去感受秋,只是要用心去体会愁,只是要学会释放忧。
秋天秋叶落片片,心也碎成一点点,秋天秋风吹得心儿也心酸,分手分离分不断,对你思念的情感,说再见真的不该在秋天。
一、人物细节描写类型
1. 语言细节描写: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 当葛朗台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 要把不动产“拍卖”时, 他说:“那简直是在抹自己的脖子。”一句话充分暴露了葛朗台的专制、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
2. 行动细节描写: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 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 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 身轻如燕, 姿态优美, 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 闪电般地冲过了终点……这是把奥运飞人刘翔在奔跑之时的英姿给我们展现出来。
3. 神态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 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 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 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的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二、景物细节描写类型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 山乡的秋风和煦轻柔, 蓝天白云飘逸悠扬。九月一到, 就有了秋意, 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 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 染红几片叶子, 然后乘着一簇飞扬的枯草飞掠过山谷离开。再过一两夜, 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 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 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雾气翻腾, 被九月的月色冲破, 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一幅秋天的美景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生活细节描写类型
他脸红了, 笑了一下, 扔掉行李, 大步流星地向母亲奔过来, 他弯下魁梧的身躯, 半跑着, 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母亲, 在母亲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的, 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 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手帕, 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读者在此感受的是温暖的情义, 自然会为之动容。
1.细节描写手段技巧, 既然细节描写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展开。 (1) 修辞方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 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这种修辞手法体现的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 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这一细节, 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 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比喻生动形象, 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 人们却无动于衷, 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闹剧一样, 令人痛心悲愤。而且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 也通过这一细节,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 标点符号: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 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 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见到“我”时, “闰土态度恭敬起来, 分明的叫道‘:老爷!’……”写闰土的变化, 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素朴的友谊, 在他们情感交流之间, “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 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 (3) 词语选用:文学大师福楼拜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 要说明它,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 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 不能逃避困难, 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而细节描写往往采用的词语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
2.细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选用典型细节, 典型细节要具有代表性、概括性, 能深刻反映主题。 (2) 细致观察事物, 细节描写用于写人时, 要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 所以说话、做事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我们要做的, 就是认真地去观察, 积累。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 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 服从中心需要,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 容量却大, 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 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 要体现真实, 所谓真实, 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与全貌, 由现象揭示本质。
总之, 细节虽小, 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 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小环节, 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是情节中的一粒粒闪亮的珍珠, 失去它, 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参考文献
[1] (法)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鲁迅.药[M].//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天空无边无际,白云密布,有的像兔子,有的像羊。他们在空中悠闲地玩耍。
在学校里,几棵结实的银杏树耸立在云端,它们的落叶像小扇子一样飘落在空中。挺拔的松树依然是那么绿。它就像学校永远的“保护者”。枫叶变红了。从远处看像是一场火灾。
在学校西面的荷塘里,荷叶已经枯萎,草也不像夏天那样绿了。去年夏天听到的虫鸣声已经消失了。孩子们也穿上了厚外套。
在这所令人愉快的秋季学校里散步和参观,你怎么能感到轻松和快乐呢!在这所风景如画的学校学习是多么快乐啊!在我看来,秋天象征着收获和欢乐。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季节,秋天的学校更为复杂和神圣。
当黎明驱散黑暗时,忙碌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洗完衣服,我们走上了回学校的路。今天雾蒙蒙的,开车的人小心地在路上慢慢地走着。虽然我对黄桥并不陌生,但今天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关注。不时消失的高层建筑让我想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很想看看今天的学校。
我带着一种紧迫感来到学校。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无论语言多么完美,我都无法表达我激动的心情。我在学校前面犹豫了一会儿才走进学校。笼罩在雾中的学校对我来说太陌生了。这使得本已神圣不可磨灭的知识殿堂蒙上了一层薄纱。
几分钟后,初升的太阳发出了第一束光。雾渐渐散去,学校呈现出熟悉的一面:课堂上如此安静,课堂上如此嘈杂。花坛里的常绿树木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但最让我着迷的桂花树却藏在角落里,静静地绽放。每当我看到它,我的心就怦怦直跳,我的思绪就飞向一年级helliphellip
我记得在一年级的一个班上,老师建议我们收养一棵小树。全班一致通过。第二天,老师拿着学生们省下的零用钱买了一棵小树苗。在老师的帮助下,全班同学种下了这棵小树,和我们一起成长。当你高兴的时候给它浇水,当你不高兴的时候和它说话。当时是秋天。
今天的小树郁郁葱葱,我们也充满了青春的魅力。
秋天到了,天气不再像夏天那么炎热,天空更加蔚蓝。树上的叶子有的变成了金黄色,像黄蝴蝶一样飘了下来。还有的变成了红色。它们不愿意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所以想过一段时间再飘下来。一座座高山似起伏的波浪,从远望去,好像一副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进入田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一串红的叶子并不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花。那鲜艳的小花开得娇巧别致,一簇足有数十朵,长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起来的小铃铛。它们一朵朵紧密排列着。整齐划一,组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大集体。仔细一看,呀!花儿里头还藏着像头发一样的花蕊。微风拂过,玲珑别致的花朵轻轻摇曳着,向你点头,好像一个个小朋友正仰着脸朝你笑呢。田野深处,树,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落在地上,慢慢堆积,踏上去软绵绵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回到公园,野菊竞相开放,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它们似乎在争奇斗艳,比比谁更加漂亮。
一、多角度体察生活, 全身心观照思考
细节描写重在一个“细”字, 它要求我们能够抓住生活中最细微、最具体可感的细枝末节, 把它们融入到文本中, 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要想有出彩的细节描写, 我们就必须拥有一双“慧”眼、一颗“细”心, 多角度观察生活, 全身心感悟思考。
首先, 我们要深入到生活内部, 对我们平常熟视无睹的人、事、物换一个角度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获得新的认识。下面两段《春》《骆驼祥子》中描写雨的片段就很有特色:
1. 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 风过去了, 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地垂落, 看不清一条条的, 只是那么一片, 一阵,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同样是写雨, 但春天的细雨和夏天的急雨是不同的, 而这一不同正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的: 春天的雨是细的, 像“牛毛”“花针”“细丝”“青烟”, 夏天的雨像“箭头”, “扯天扯地”, 是“一片”“一阵”的“瀑布”。
其次, 调动起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受, 并把这种感受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作文时, 再把这种感受重新组合、润色, 力求立体、真实但又不失生动地呈现在文章中。
再次, 融入感情, 用心感知联想, 使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具象自然融合。我们来看看《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精彩场面:
扑的只一拳, 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 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 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 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打得眼角棱缝裂, 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 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 讨饶。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 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 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 太阳上正着,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 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 只见郑屠挺在地上, 口里只有出的气, 没了入的气, 动弹不得。
对这三段文字金圣叹赞其“真正奇文”“三段, 一段奇似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打得有板有眼, 很有节奏感, 并不是流氓无赖一般毫无章法乱打一通。结果镇关西的鼻子“开了个酱油铺”, 眼睛“开了个彩帛铺”, 太阳穴像个“道场”, 综合运用了嗅觉、视觉和听觉去描写, 文章戏谑的笔法融于细节描写之中, 表达出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该片段描写的本应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血腥场面, 但是却被作者以“酱油铺”“彩帛铺”“全堂水陆的道场”幽默诙谐地展现出来, 在多角度, 多层次, 形象、生动、细腻的描写中, 让郑屠下场很惨很惨, 人们惩恶扬善、恶人有恶报的善良思想也得以实现, 具象与情感融为一体, 感染力也就显得强大了。
二、扩大阅读, 积极积累、模仿、借鉴
我们不能在观照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排斥在书籍中获取的前人及今人的知识精华。试问, 王羲之之后, 有哪个成功的书法家没有临摹过《兰亭集序》? 不少精品甚至也并不排斥借鉴, 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据说就模仿了俄国小说的某些成分。同理, 训练细节描写不能也不该拒绝模仿、借鉴前人及前人作品。例如, 《最后一课》中描写小弗朗士联想出的一个滑稽的问题: “他们 ( 普鲁士兵) 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细节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不满, 嘲笑普鲁士的愚蠢做法。倘领悟了内容, 记下了这句子, 写作文写到郁闷处不满时, 灵活点地模仿着写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发发牢骚是非常可能的。记下了朱自清《春》里的“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 梨儿。”尝试着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同样会很精彩。这么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 文章里的细节描写也就丰富起来了、精彩起来了, 文章也就写活了。
需要指出的是, 材料的来源虽然重要, 然细节描写的具体过程中也不能有任何含糊,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摄取细小动作, 进行动作细节描写。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没有经过刻意雕琢, 是离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及修养距离最近的一处, 即如我们常说的“细节无小事”“细节处见精神”一样。如《背影》中: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 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 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拣定”就是反复比较挑选才定下来的;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有身体上的关心, 也有有关财物安全的提醒;而“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走南闯北的父亲自知“他们 ( 茶房) 只认得钱, 托他们只是白托”, 但却依旧“嘱托”, 这就是一个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父亲。一个“拣定”, 一个“嘱我”, 一个“嘱托茶房”, 就把人物举动、心思全绘出来了。
2. 描摹个性神态, 进行神情细节描写。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 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个性渗透于人物全身每一处, 人物穿的衣服、脸上的线条、声调、语言、思想都是它潜伏的地方。我们可以看看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两个“愈”字, 更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求知的虔诚与恭恭敬敬———贫寒却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求学者的个性特征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3. 捕捉语言细节, 进行语言细节描写。
常言道: “听其言, 观其行。”表面看, “行”较“言”来得重要。但言语中, 也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里面, 在父亲被别人吃牡蛎的高贵举动打动, 要请女儿女婿吃牡蛎时有这么一个情节: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多吃, 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 又说: ‘至于若瑟夫, 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 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在这特定的场合, 母亲的话表面上是对自己的爱惜、对儿子身体和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但背后隐含的却是虚伪、吝啬的一面: 好面子, 却又想节省开支。如果写好语言细节, 三言两语就能勾画出一个生动的人物。
4. 揣摩心理细节, 进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精神世界进行揣摩的描写方法。与其他描写手法相比, 心理活动的描写更能直接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样还是《最后一课》的开头部分: “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 急忙向学校跑去。”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被路旁的景物所吸引, 特别想停下来玩耍, 但是上学马上要迟到了, 又不得不“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一段描写景物的同时, 又直接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描绘。小弗朗士此时的矛盾纠结, 让我们感同身受。
5. 抓住外貌特征, 进行肖像服饰细节描写。
俗话说“人靠衣服, 马靠鞍”, 一个人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他的外貌、体态和服饰。我们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时, 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是非常必要的。如《列夫·托尔斯泰》中“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的外貌细节描写, 让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把握其脸庞多毛胡髭浓密的脸部轮廓。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富家子弟华美的衣饰与作者粗劣衣服的鲜明对比。而《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更是揭示了孔乙己的身份与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 预示了其悲惨命运。
【描写秋天的高二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秋天的美景06-03
描写秋天的作文:愉快的秋游_秋天作文07-15
描写秋天的郊外作文12-15
小学描写秋天作文300字:我眼中的秋天09-23
描写秋天的色彩的作文07-23
描写校园美丽的秋天作文05-25
描写秋天的作文350字06-17
初三描写秋天的作文经典07-06
描写秋天的初一满分作文09-19
描写秋天桂花的作文550字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