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自我管理活动计划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病自我管理活动计划(精选10篇)

慢病自我管理活动计划 篇1

训活动,来自社区的慢性病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首先由邢楼镇卫生院高院长向居民们介绍高血压、糖尿病等性病自

我管理方法,如何进行目标设定及制订行动计划等有关知识。接着居民们与医生进行互动交

流 社区卫生中心分管慢病医生强调开展慢病工作要以高血压及糖尿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与促进,引导广大朋友注重自我保护,提高健康知识。

然后依次对慢病患病自身患病情况、目前状况、生活调理方式进行介绍,从患者介绍中

总结出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血压及血糖的监测意识不够强,饮食习惯不合理、嗜油及盐,运动过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尚欠缺等。

现场教会患者监测自身血糖、血压等的基本技能,指导患者正确膳食和运动。根据成员

个体差异,制定出每个患者的下次计划,下次活动时要求每位患者对上次计划实施情况进行

总结,并针对性地调整和制定下次计划。此次活动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效果。邢楼镇防保站

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2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为依据和标准,全力做好慢性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的工作落实。20xx年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100%(纸质和电子),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率达到60%及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及以上,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45%及以上。

(二)重点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为支撑,积极探索以人群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方法与途径。

(三)积极开展慢性病控制工作。促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及肿瘤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实施。督导乡镇卫生院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数据质量。

(四)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示范创建工作为重心,指导全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健康宣传、健康促进活动。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落实居民健康档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工作。

1、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慢性病健康教育为重点,探索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公共卫生开展慢病防治的方法与模式。

2、做好业务指导与培训,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湖北省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技术,举办慢性病综合防治培训班,加强慢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

3、每季度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情况的督导、统计和评估,并在全县进行信息通报。每月及时上报、审核公共卫生信息报表。

(二)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死因监测、肿瘤监测工作。

(1)在县直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监测、肿瘤监测工作,做好常规死因网报审核及分析工作。

(2)加强死因、肿瘤监测工作督导,提高死因、肿瘤监测工作质量。

(3)举办死因监测培训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 慢性病人随访管理

1、通过居民健康体检对发现的慢性病进行登记、管理,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积极推广患者自我管理模式。

2、督促落实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的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进行一年不低于四次面对面随访工作,落实对老年人进行一年一次健康体检和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按要求做好相关项目检查,做好随访记录、填写存档备查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做好服务券的督导、管理工作。

(四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慢性病人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

(五 )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按照省卫生厅《湖北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重点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活动,有计划地在全县建立

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示范超市等,进一步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2、在城关、红塔、军店、化龙等重点乡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试点。规范和完善健康促进活动内容,为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探索和经验收集,并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信息上报工作。

三、工作进度

1、指导各乡镇制定本年度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制定完成每季度督导计划和方案

2、制定完成“5、31”世界无烟日、“9、20”全国爱牙日、“10、8”全国高血压日、“11、14”世界糖尿病日等相关慢性病宣传日计划、方案,指导开展好宣传活动,并完成宣传总结工作。。

3、全年开展“肿瘤监测”、“死因监测”、“全民健康行动”工作,并做好报表、年报分析、统计总结工作。

慢病工作计划 篇3

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在基本卫生服务,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以指派专人管理,成立慢性病工作领导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规范管理,并将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2011版)》及上级要求,特制定201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工作目标

1、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通过电话指导、入户访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门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加强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高血压患者。

2、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随访不少于4次,并且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高血压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价;

4、继续施行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并做好登记。

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6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规范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以上。

三、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糖尿病患者。

2、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随访不少于4次,并且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糖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价。

4、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45%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规范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60%以上。

四、实施计划

建立并健全慢性病工作制度,成立慢性病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综合防治机制。

(一)、建立慢性病工作报告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今年新增的65岁以上老年人,新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

登记建档和管理。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利用健康体检、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诊疗、首诊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一般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慢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4

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防治

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恶

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

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

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

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要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

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

防为主”的道路。根据萧县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利用居民健康档

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

期发现高血压、糖

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2、建立居民35岁

以上首诊量血压制度。

3、加强村级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

尿病的规范管理率

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基础,

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

萧县赵庄镇卫生院

管理、评价,村卫生室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我院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

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

识讲座及大众宣传,

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

各种危险因素,提

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

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体系。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

康档案,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5%;

2、建立高血压、糖

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

记录及健康教育记

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

1、发现及筛查登记

高血压患者;

2、对高血压患者进

行规范化管理,管理率>60%,`其血压控制

率≥60%;

3、居民高血压防治

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

1、发现并登记糖尿

病患者;

2、对糖尿病患者进

行规范化管理,管理率>30%,血糖控制率

到>50%;

五、实施计划建立

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

群、高血压和糖尿

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

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镇卫生院

创建慢病示范区计划 篇5

创建慢病示范区工作计划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为推动我区创建慢病示范区的建设,推动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知识知晓率: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不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二)具体措施

1.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5、无烟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

6、工间操制度建立,落实实施。

7、开展职工慢病知识培训

8、完成肿瘤检查、心脑血管监测、死因检查、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的登记上报工作。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10、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11、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林州市振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慢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篇6

慢病综合防控培训计划

根据《江西省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提出的工作目标,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我院慢性病防控工作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2013年在对公卫人员及辖区村医人员慢病防控工作培训中,重点进行《创建慢病示范县方案及有关要求解读》、《死因检测工作规范、死亡证明书的填写指导》、《肿瘤登记项目技术方案》的培训。通过培训,以期达到下列目的:

(一)进一步完善覆盖渡头片区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

(二)使本辖区村医人员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开展路径,按照《创建慢病示范县方案及相关要求》有序开展工作,按照《创建慢病示范县方案及相关要求》有序开展工作,减少我县慢性病的负担,全面推动慢病防控工作。有效的服务于我辖区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降低

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疾病控制率。

二、培训对象

防保工作人员及辖区村医。

三、培训活动具体安排

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另行通知。

慢病管理规范(更新) 篇7

一、健康档案规范管理要求

1. 每人按照规范化要求管理病例,并每月随访,接受考核。2. 慢性病病例按照《慢性病规范管理指导》要求内容书写。3. 每月考核慢性病健康档案,对不合规范的病例,限期整改。4. 规范化管理病例做到按时随访,电话随访时可确认。5. 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病例。6. 每人管理的慢性档案进行电子化登记。

二、书写要求:

1、病人首次就诊必须填写家庭医生协议书

2、病人病情变化,如药品品种变化、出现输液情况,新做体检等,应作分析。病人病情平稳时,可记录随访表而不在病程中记录。

3、病情平稳2-3个月写一次,病情控制不佳时,高血压每月写、糖尿病每两周写,随访表要求每月写)

三、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要求:

1、对高血压病人执行《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随访记录突出个性化管理、用药合理,监测指标记录完整。

2、评估内容包括:目前行为状况、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信念、近期要改变的问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咨询、指导(饮食、体力、活动、心理)。

3、首次随访时:1)、确定患者的血压分级。

2)、对初诊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3)、确定管理级别。4)、制定管理计划。

4、随访管理:

1)、按管理级别进行管理

2)、每次随访必有的内容:血压、症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5、评估:是否对管理对象进行了半年评估或评估。(新管理不到一年者,要求写半年评估;超过一年者,写评估)

四、糖尿病规范化管理要求:

1、对糖尿病病人执行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随访记录突出个性化管理、用药合理;监测指标记录详细。

2、监测要求:每次随访症状体征、体重、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3-6个月一次;微量白蛋白尿、眼底、血脂、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3、定期进行个体评估:干预一年或病情未控制者每2-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干预计划;病情已控制或干预成功的患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包括:慢性病人遵医嘱行为;综合(药物+非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目前行为状况、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信念、近期要改变的问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咨询、指导(饮食、体力、活动、心理)及下一步干预方案。

4、首次就诊记录:诊断正确、有管理计划。

5、随访管理:

1)、随访间隔符合要求:

①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7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一次)

②对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随访。

2)、每次随访必有内容:症状体征、血压、体重、血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6、评估:是否对管理对象进行了半年评估或评估。

(新管理不到一年者,要求写半年评估;超过一年者,写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病自我管理活动计划 篇8

慢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的实施《成都市锦江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工作计划文件》(锦卫指),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

现制定2015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慢病项目的月报工作,对上报的报表进行自我审核,并将慢病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

2、规范做好慢病筛查工作。

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义诊活动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主动开展各项干预服务工作。加强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定期监测危险因素水平,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每年检测空腹血糖1次,同时对其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不断调整干预强度,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每年定期随访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4次,以提高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分别不低于95%,血压、血糖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50%、40%,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完成2015年卫生局下达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指标数。本中心截止目前高血压患者管理1823名,糖尿病患者管理755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85人,2015年将加大筛查力度,高血压患者管理达到2000人,糖尿病患者达900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筛查登记人数达120人。

4、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

加强慢病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健康主题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意识。

5、扎实做好评估诊断工作。

社区应完成慢病防治的报告工作,做好自我评估,并上报区疾控中心。

二、居家养老工作

1、中心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等机构进行沟通协商,组织辖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2015年将根据“养老计划”为辖区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及时转诊,发现其他可疑病情建议到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2、2015年继续收集完善和更新老年人群基础资料,争取得到街道办事处、社管中心、低保所等单位的积极配合,收集60岁以上老人名单,六种特殊老年人低保人员名单,残疾人名单,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名单。

3、老年人慢病健康教育工作:2015年将与社区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真完成绩效考核细则中对居家养老健康宣教部分的工作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

三、家庭医生式服务

根据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全科医生团队里的每个团队要完成卫生局下达的签约数量和指标,并纳入中心的绩效考核中。及时完成每个月的报表统计上传工作,完成网络专报工作,并加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

四、强化慢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

为了加强我市慢病防控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要求,建立定期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参加上次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会议。

五、组织开展工作督导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辖区慢病防控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心应配合区疾控中心对慢病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督导检查工作,积极接受和采纳督导意见和建议。在完成慢病防治工作的同时,继续完成疾控中心等上次机构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双桂路五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管理办法 篇9

一、选择适宜的慢病管理规范 选择原则:

1、符合三级预防原则;

2、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工作流程简便易行。

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制定的《社区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规范 》 特点:

1、专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范,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现状;

2、流程清晰,随访、转诊标准明确,易于操作;

3、兼顾了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现患管理;

4、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便于管理、统计工作量和进行效果评价。

二、合理安排慢病管理经费预算 预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本地当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

2、慢病管理对象数量(包括慢病筛查对象和病例管理对象);

3、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及项目执行标准;

如何测算慢病管理对象?

1、筛查对象:60岁以上居民筛查人数=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筛查率

2、病例管理对象:60岁以上居民慢病管理人数= 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慢病患病率×慢病管理率;(天津5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56.7%,糖尿病患病率为13%)

如何确定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

1、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一级预防)

高危人群---慢病筛查(二级预防)

疾病人群---病例管理(三级预防)

2、可行性原则

根据财力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服务能力,量力而行。

3、效益最大化原则

三、建立慢病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一)前馈控制

明确慢病管理工作规范;

制定慢病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广泛开展慢病管理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模式。

(组建团队,划片负责,责任到户)(二)现场控制 抓住关键点:建档、筛查、随访、转诊

(三)后馈控制

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总结教训、推广经验。

四、营造良好的慢病管理环境

1、以政府名义通告慢病管理项目对象及内容;

2、通过新闻媒体对社区慢病管理项目及实施情况进行连续报道。

3、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教。

一、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

全体护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为本,以情为本,以和为本”的四本原则,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同时也开展心理护理。把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充分尊重每位服务对象,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其家庭及个人隐私,这是取得社区居民信任的最重要的保证。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方便。

1.建立健康档案册 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册,一年一次定期检查,筛选重点人群另册管理。2.开展咨询服务,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3.建立慢性病管理手册,定期进行家庭访视。4.开展居家护理 5.转诊服务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7.社区慢性病网络化管理:U1000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款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开展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系统,为辉瑞公司中国第一个社区疾病管理项目的指定疾病管理软件。

二、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施指导

(一)社区慢性病管理操作指导探讨

1.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开展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如同临床医生采集患者病史一样。临床医生足以病人疾病为中心,一切围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慢性病的管理应采用全科医学思维,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面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除了对慢性病患者疾病进行明确诊断,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影响病人健康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吸烟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变,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紧张或过多食盐易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家庭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引发疾病或使慢性病发作和加重。因此,应对慢性病患者全面采集存在的问题,具体格式如下: ①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单位、职业、住址和联系方式。②疾病诊断依据;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每例慢性病患者应详细记录慢性病的诊断结果,如:何时何院诊断何疾病,记录诊断依据,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结果、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意见。③引发健康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居住环境和性格等。

2.健康评估

根据个体情况,首先确认疾病所处阶段和病人的需求,再评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兼症与疾病的关系,具体要求:①诊断疾病、分级、分型和并发症;②健康风险因素评估是借客观数据来警示患者,激励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缓慢(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是机体在遗传和环境多因素的作用下,生物指标逐步改变的结果。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时,医生常难以确定病情,个人也不会主动去预防,就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因此,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观察生物医学指标的变化,预防慢性病发生和发展,是维护健康最重要的事情。

开展健康评估工作 首先作个体化健康体检和基本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再根据测得的数据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并追踪效果。

评估程序全科医生评估,然后集体研究慢性病防治措施,最后专家签订评估意见,制定健康干预和分类指导实施计划。根据个体健康体检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实行“交通信号灯式”的分类管理。例如,将慢性病人分为病情稳定、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和严重并发症,以绿灯、黄灯和红灯区域表示,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进行临床分级预防管理。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无病防病,是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此阶段预防措施将消除致病因素,使身体状况逆转,恢复健康。具体措施: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婚姻咨询、生长发育评估、高危人群保护、职业病预防及立法、改善环境卫生等。

二级预防 即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应对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为取得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具体措施:从人群中筛选疾病、病例发现、年度体检和个体自我检查等。

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即既病防残,是疾病的“临床期”实施的措施。此期患者已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积极治疗可减少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已发病患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具体措施:采用有效的治疗干预和功能训练。如脑卒中的抢救和肢体功能训练,智能低下儿童的干预等。3.阶段评估

根据病情分类进行定时随访和健康指导,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健康指导计划和效果评估;设立预警机制,指导检测,保证健康指导效果。一般病人,每季度随访1 次,半年小结,年终评估;高危病人(重点人群),根据个体病情,定期或不定时随访,最少每月随访1次,季度阶段小结,半年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干预计划。

4.社区参与

社区家庭是开展慢病管理工作点,社区参与是慢病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之一。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及社区居委会组织协调为居民接受慢病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利于加强医患间的联系,社区居民在逐步提高对慢病管理的认可、认同度的情况下,会更为积极地参与和接受慢病管理。

(二)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模式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一项巨大的工程,政府的指导与社区的配合对卫生服务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紧密相连。首先需要与各社区协调配合好工作。目前,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居民区人口数量众多,人员居住分散,而慢性病以老年居民占多数,他们的文化程度又普遍较低,因此家庭随访相对费时,收集家庭档案资料难度大,社区医师护士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但是也存在优势,如居住在过渡房或农民公寓内的老年居民,相互之间关系较为融洽,而每个社区均有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老年茶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也为我们的社区工作提供场所。

全体护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为本,以情为本,以和为本”的四本原则,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同时也开展心理护理。把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充分尊重每位服务对象,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其家庭及个人隐私,这是取得社区居民信任的最重要的保证。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方便。

我们在前二年的社区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经验,主要在于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收集社区服务对象慢性病资料,分析需求与需要;全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落实社区护理措施

1.1

搜集信息资料

根据我中心处于城乡结合地带、所属社区居民人口数量较大、居住地域分散的特点,社区护士首先要对各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居民活动集聚地(如老年活动中心、菜场、小店、过渡房等)所在位臵,每个站点寻找1~2个居民活动的集聚点作为义诊点。

1.2制订社区护士工作职责、社区护理工作计划

(1)医院每月在此安排医护人员义诊半天,具体时间以通知的形式贴在义诊点,因为既要安排好中心的工作,又要考虑天气的原因,一般提前2~3天出通知,同一地点每月义诊时间前后不超过1周。(2)中心护士每月确定一天安排社区护士去站点检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包括规范护理操作、协助做好院感工作、检查各类登记记录本,定期提供分管社区的重点人群管理情况的信息。中心护士长在安排好中心护理的前提下,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安排,与社区医生配合、协调,到社区各点进行义诊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患者每月进行包括服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和指导。按要求对常年病卧在床、瘫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进行家庭随访。

(3)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配合医生全面摸底调查,核实各社区对应的服务人口、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数量并将统计结果提交中心,要求每月如实提供工作量报表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1.3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1)中心要求每个执业护士报名参加全科护士培训,限期获得全科护士证书。(2)每月安排一次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学习,要求社区护士将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书写书面材料提交护理部,每月组织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实施落实,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2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质量标准

2.1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

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阻肺、乙肝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努力促进慢性病检出率、管理率、控制率的明显提高,管理率>95%,规范管理率>85%, 治疗控制率>55%, 随访次数至少按下列要求进行,且每次随访必须有时间,地点,血压或血糖测量及病人一般情况及社区团队成员的健康宣教、对疾病干预或用药简要指导用书面记录并录入电脑管理。

2.1.1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三级进行管理

一级管理:每3个月随访1次;二级管理:每2个月随访1次;三级管理:每1个月随访1次。

2.1.2糖尿病患者按要求每月提供免费检测血糖1次并进行服药指导。

2.1.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每月随访1次。

2.1.4脑卒中患者:每月随访1次, 中风偏瘫康复保健指导率达到85%以上。

2.1.5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季度随访1次。

2.1.6

恶性肿瘤患者:每季度随访1次。

2.2

重点人群管理

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管理。

(1)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专案管理, 60岁以上老年人按要求及时上门访视保健指导达到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随访1次;70岁以上老年人每半年随访1次;80岁以上老年人每3个月随访1次;90岁以上老年人每随访1次;

(2)重大疾病患者(出院病人)至少访视1次,访视率要求达到30%以上。

(3)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开设家庭病床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每季度随访1次, 残疾人访视指导率按残联要求达到100%,体检建档率达到80%以上。

(4)社区护士要对社区内老弱病逝的居民及家庭成员实施临终关怀,尤其是易受伤者如配偶提供广泛的服务,死因访视100%。

(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居民的信任,可在门诊医疗实践中根据个别病人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特殊的健康教育措施,与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增加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6)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与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协助做好政策宣传、费用报销等便民服务。

(7)上门服务纪录、家庭病床病历资料、转诊会诊纪录以及门诊日志、健康教育等各类台帐规范、完整、有序,方便查核。

2.3积极配合协助完成二年一度的全民体检任务,按要求反馈体检信息及电脑管理。

2.4社区站点护理规范操作及做好院感控制的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提出整改措施。

3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与绩效考核

3.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订责任医师团队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社区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量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团队联合站点医护人员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其所对应的服务人口、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重点人群等管理数量、服务半径及家庭病床数等因素核定工作当量,中心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分配绩效工资,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关系到工作质量与群众的满意度。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中心要制订相应的奖励政策,以激励先进,影响、带动全体成员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2建立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健全考评体系

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前提与必要保证。实行以下三级质量管理网络:

3.2.1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根据中心对社区护士的考核要求,由中心护理部拟订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社区群众满意度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考核细则及绩效分配方案(内部的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公正、合理,要注意各成员间的平衡,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团队的团结和凝聚)。由全体护理人员签名通过提交中心备案。对于弄虚作假、服务态度恶劣等违反制度的护理人员必须要予以加强处罚力度,造成不良影响的还要给予警告处分,甚至辞退。

3.2.2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级的质量管理小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成立社区护理工作考核小组对社区护士实行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小组主要负责人拟订考核制度,主要职责是建立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社区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量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团队医护人员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其所对应的服务人口、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重点管理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管理情况、服务半径及家庭病床数等因素核定工作当量,中心根据核定工作当量分配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作为中心拨款补助经费和考核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在考核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有弄虚作假的,视情节轻重,将给予警告处分并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3.2.3中心主要负责人对考核小组的工作制订相应的制度

每次考核均应在院周会上汇报考核结果,这样既能接受大家的监督,也能使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考核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措施,使社区卫生工作做得更好,对于没有真正按照要求行使考核职责的小组成员或负责人,中心也应该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考核工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以及时效性。

本中心认真落实以上各项措施,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服务对象能较为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居民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对服药的依从性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使得中心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1.社区慢性疾病的管理内容: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目标、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性病的社区综合管理

2.慢性疾病的特点: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对卫生服务利用需求高;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性化特点 3.WHO慢性病防治策略:健康促进;以人群为基础的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社区综合防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 篇10

慢性病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溪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发言。

一、溪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本情况溪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服务溪北社区服务中心和明珠社区服务中心,辖区人口54000余人,其中包含在校大学生25000余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中心今年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模式,组建由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3人责任医生团队,积极开展“卫生进社区”活动,彻底的改变过去以坐堂为主的模式。以团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和坐堂门诊相结合的模式,定期或不定期派人下到社区和村,主动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巡诊、慢性病随访等服务。针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讲座,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制定慢病干预措施,以团队服务模式开展指导,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同时督促慢病患者进行每年一次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及必要的体格检查。

截止到2012年6月,共建立健康档案30000余份,并进行计算机管理,今年来中心通过开展门诊35岁以上患者

首诊测血压制度(今年1-6月份门诊共测血压700人次)健康体检和上门建立健康档案等方法,共进行慢病登记87人,目前共建立慢病健康档案1600余份,并进行了计算机管理,其中高血压管理1150人,管理率达100%,规范管理人数888人,规范管理率80%,血压控制率54%。糖尿病管理人数450人,管理率达100%,规范管理人数204人,规范管理率91%,血糖控制率60%,同时进行个人慢性病风险、危险因素评估,进行个体化干预,开展生活、心理、用药指导服务,通过门诊随访、电话和上门随访(每年不少于4次)等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慢性病病人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慢性病病人的慢性病复发率和致残程度,提高了慢性病病人的病后生活质量,实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优质、方便、廉价”的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为了加强对辖区内慢性病的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制定《溪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先是将管理流程量化,把慢病管理的“数量”抓起来,对慢病的发现率、管理率、随访次数等数量指标适度提高考核权重。

1、健全网络

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培训,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支点,组建责任医生团队,团队有一名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组成,并公示到社区、行政村。

2、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辖区内慢性病人的管理,及时发现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中心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血糖仪、血压计和听诊器,建立门诊测血压制度,对35岁以上初诊病人进行首诊测量血压,筛出慢性病高危人群。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体验逐步形成常规化工作,通过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管理病人逐年增加。

3、强化对慢性病管理

由于慢性病人健康档案使用率较高,中心配备一名专职慢性病管理人员,对慢性病人健康档案进行一人一档管理模式,并将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监管。每季度对慢性病管理病人进行一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加强对饮食、运动等行为干预。

4、定期宣传,培训慢病知识

我们通过图片、多媒体、影像等多维方式加强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居民健康状况,定期组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广大居民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滥用抗生

素危害等影像专题资料定期播放,一定程度上带领居民对慢性病的管理和认识走出“误区”和“盲区”,给社区的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一定程度上的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谢谢大家

上一篇:责任重于泰山案例下一篇:2024年愚人节经典爆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