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作品要求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毕业作品要求(精选9篇)

毕业作品要求 篇1

1、毕业作品的形式包括: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栏目短片、DV短剧、动画短片等,但电视散文或者MTV不予认可。具体要求如下:

电视新闻报道可以是新闻调查、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但不包括简单的消息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片长不少于30分钟;

电视栏目短片可以是纪录短片、科教短片或一般电视栏目短片,片长不少于15分钟;

DV短剧题材、表现手法不限,片长不少于30分钟;

动画短片可以是动画故事短片或片头动画,但不包括MTV动画,其中动画故事短片片长不少于3分钟,片头动画不少于1分钟;

2、毕业作品最终需要提交的内容: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提交一份完整的毕业作品(成品)。此外,各毕业作品形式还需提交以下文字内容:

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提交记者手记(或者编导手记),以及相关的采访提纲,其中记者手记(或者编导手记)不少于3000字;

电视栏目短片需要提交相应的编导阐述、编辑台本和一份创作谈,其中创作谈不少于3000字;

DV短剧需要提交相应的导演阐述、分镜头稿本和一份创作谈,其中创作谈不少于3000字;

动画短片需要提交相应的编导阐述、制作脚本和一份创作谈,其中创作谈不少于3000字;

毕业作品要求 篇2

调查性报道是西方新闻界经常采用的报道体裁,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最早产生于美国新闻界。揭丑是美国商业性报纸的传统。19世纪末叶,调查性报道在美国诞生, 其倡导者是当时的报业大王普利策。1883年前后普利策在经办《圣路易快讯报》《纽约世界报》时 ,就主张通过报纸来揭露社会黑暗和贪官污吏的丑行促进社会进步。他说:“什么是报纸的特色? 就是斗争和揭露罪恶,为社会谋福利,发表独家新闻。”1883年5月11日,普利策在《纽约世界报》创刊号上发表《告读者书》,指出:“在这个日益发展的大都市里,这样的一份报纸是有用武之地的,它不仅便宜,而且明白易懂;不仅明白易懂,而且容量巨大;不仅容量巨大,而且真正有民主精神———忠于人民的事业,而不当有钱有势者的奴仆;……揭露丑恶的欺诈现象, 鞭挞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 真诚地、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和战斗。”

100多年来, 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大批经典、影响巨大的调查性报道。例如《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对“水门事件”的追踪报道,西摩·M·赭代对“美莱大屠杀”的揭露等;《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长达三年的调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对“渤海二号”事件的披露,《南方都市报》对“孙志刚事件”的揭露等等。

二、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从下述对它的定义略见一斑:

美国学者 大卫·安德生 和皮特·本杰 明早在1975年就提出 ,调查性报道就是“报道那些被掩盖的信息……是一种对国家官员行为的调查, 调查对象也包括腐化的政治家、政治组织、公司企业、慈善机构和对外机构以及经济领域中的欺骗活动”。

美国的另一位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学者皮特·戈拉博斯基和波尔·威尔森也认为调查性报道就是“揭露一种被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新闻”,而且这种报道“常聚焦于不义、丑闻和违法活动”。

《新闻日报》记者鲍伯·格林则说“调查报道是对某人或某集团力图保密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的事实必须是你自己挖掘出来的”。

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编写组的意见是:“调查性报道指的是一种更为详尽、更带有分析性、更要花费时间的报道。”“调查性报道的目的在于揭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调查性报道的: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此为西方新闻学术用语,中国新闻界类似的提法为“批评性报道”。因新闻事业的性质不同,中国的批评性报道不同于西方的“调查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的宗旨不在于“揭丑”,而在于“治病救人”,所以在进行批评报道时,记者应从正确的立场出发,客观地提出问题,全面分析,公正报道。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人某事进行的“单项揭丑式”,也称“传统揭丑式”;另一类是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式”,也称“新型调研式”。前者重在揭露政府和公共机关某些人的违法活动及腐化丑闻,最典型的如对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报道; 后者重在分析研究政府和公共机关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如果按照以上比较“正统”和权威的定义,调查性报道的全部宗旨就是关注社会上一切蓄意掩盖的丑恶和不道德的新闻并加以无情揭露。若仅以此来约束调查性报道, 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的调查性报道, 那么它的视阈和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限制,也与我们奉行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有所悖逆。更何况,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事件、人物和话题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新闻价值,同样需要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发掘和调查。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调查性报道是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它在表现非揭露性题材,即中性、正面题材方面同样可以大显身手, 这也是调查性报道中国特色的体现。

由上述对调查性报道定义的解释可见, 它的特点可概括为:(1)它的内容是以揭露性为主,旨在暴露政治、经济、司法领域的问题,揭露社会弊端;(2)它是一种更为详尽、更带有分析性、更有深度、更要花费时间的报道;(3)它不是依靠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材料, 而是依靠记者或编辑部发现新闻线索并进行调查而写成的报道;(4) 它是一种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报道,发表后往往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5)它是一种风险大的报道。在“中国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有时单独立项,如第24届,其余1-23届有时归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类,有时又归深度报道类。

三、调查性报道的采写要求

(一)选题的新闻价值要高

调查性报道的选题十分广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无不存在需要调查的问题,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那么,如何把握好调查性报道的选题关? 总的原则是要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从新闻规律上说,就是要遵循选择新闻价值高的题材来进行报道。

1.选择具有反常性的问题

这里的反常性并不是指在社会中常见的奇闻逸事,而是指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做了或没做什么,破坏了此人或此机构就其社会责任对社会的承诺———无论这种承诺是明确表示的还是不言而喻的, 都辜负了公众对其赋予的信任。所揭露的问题一定要有冲击性,事件波及面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高。“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绿色染料炒制全国名茶》(第16届三等奖)、《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是水货》(第17届三等奖)、《一篇帖子换来被囚八日》(第20届三等奖)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2.选择具有显著性的问题

它是指人物、地点、事件是著名的、突出的、重要的。记者往往会对造成轰动性影响的人或事进行调查,因为其具有显著性,也易引起受众的关注。“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西安市儿童医院医生收回扣现场被抓》(第17届三等奖)、《宋江明求职验血记》(第22届三等奖)、《别让网络水军成为网络打手》(第21届二等奖)等,都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3.选择具有时效性的问题

与日常新闻报道不同, 调查性报道往往是事件在前,调查在中,报道在后,因此报道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不能就此而降低调查性报道的时效性。所报道的人或事不能距现在太远,单纯地报道多年前的事情会让受众满腹疑云。增强时效性的一个方法就是说明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还存在什么影响,或暗示这种事情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千里追果蔬,只为探运价》(第15届三等奖)、《拎着凳子,打着手电,点着蚊香———这儿的人上厕所需全副武装》(第22届三等奖)、《社区电梯“生存”状况调查》(第20届三等奖)、《谁动了渔民们的救济大米? 》(第20届三等奖)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4.选择具有真相可以探寻的问题

无论是内幕调查还是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探究,都可进入调查性报道的选题范围。所谓真相就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有的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我们狭隘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所遮蔽。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真相往往呈现两种状态: 一种是属于通常所说的内幕和黑幕,那是被权力和利益遮蔽的真相;另一种是复杂事物的混沌状态, 那是被道德观念和认识水平所遮蔽的真相。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可以把第一种状态归结为对假象的揭露———揭露性题材; 把第二种状态理解为对真相的再现———非揭露性题材即属于这个范畴。中性、正面题材中,调查性报道更适合以下几类题材: 有曲折过程和复杂背景的重大事件,有被道德观念和认识水平遮蔽真相的题材,有被我们狭隘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遮蔽真相的题材。“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香蕉有毒谣言重创海南香蕉业》(第18届三等奖 )、《问诊“阳宗海污染事 件》 ( 第19届三等奖 )、《紫金 矿业污染 事件》(第21届三等奖 )等 , 都是以探寻事件真相而取胜。

(二)调查要深入

新闻的力 量来源于 事实。挖掘事实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力量来源。通过调查一步步深入推进, 不断呈现更深层次的事实, 就会产生“聚变”反应,形成威力。调查性报道采访的主要特点是在“调查” 二字上 , 其重点又在“查”字上 ,即要查清、证实事实的真相。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采访, 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性调查和社会调查。一般的新闻采访、 工作性调查与调查性报道的调查采访的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是获取内容的性质上存在不同。前者一般是要了解掌握正面或正反面都需要的事实情况,后者是要了解掌握隐藏的问题。采访一般性新闻和进行工作性调查, 与事实有关的人员一般都能积极配合并提供资料, 而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对象因利害关系,一般是不愿意主动配合、不肯提供真实情况的,甚至还要竭力隐瞒、掩盖真相,千方百计地给采访者设置困难,阻碍记者了解到真实情况。可见,一般的新闻采访、工作性调查与调查性报道的调查采访在获取事实的难易程度上差别极大。因此,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一定要深入深入再深入, 获取多源印证,要“素材链”,不要“单信源”,防止片面与孤证。

以第24届“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二等奖作品《学生午餐费,咋变成老师泡脚盆》(原载《新华日报》2013年1月31日)一稿为例,据作者陈道龙撰文介绍,开始,他在南京10余所学校门外观察、采访,还去了数名学生的家中, 很多学生和家长讲了学校午餐收费高却质量差的情况:“学校午餐七八元一份,还不如外面五六元一份的快餐。”在一些学校门口看到一种奇景,中午12时刚过,中学校门口就拥出大量学生,扑向周边小卖部、超市等购买食物。小学中午不允许学生出校门 ,奇景出现在下午放学后 :一群群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出校门, 拥进汉堡店、小吃铺……问他们对学校午餐的看法,也是怨声一片。

《新华日报》2013 年 1 月 31 日 A6 版

他把采访到的材料向报社编辑部汇报后, 部主任认为:“现在获得的仅是‘道听途说’范围,应该在学生吃午餐时到学校里观察采访 ,才算眼见为实。”

于是他进入4所学校暗访, 目睹了学生吃的午餐:7元1份的, 大荤是梅干菜烧肉, 仅有两三块拇指头大的肉块,小荤是雪菜炒干子,仅三四片干子, 都切得薄如纸片;冬瓜排骨汤,不仅见不到排骨,连冬瓜片都难见到。还发现上第四节课的老师不愿吃免费送的学生午餐, 看到许多没吃饱的中学生丢下餐盒就跑向校外买来包子、烧麦,回到教室里狼吞虎咽的情景。

他走出教室,又奔向学校食堂,并进入操作间,拍摄下仅供厨师掌握的一周食谱。以后又在其他学校拍下两周这样的食谱, 拿到了此次调查中最关键的证据之一。食谱上标明了学生就餐人数、每餐配料数量,有的还注明了给老师加菜的名称与数量。

作者向部主任提出进一步设想: 把获得的食谱送给食品专家分析,由此得出科学的分析结论,这样会更有说服力。由于采访调查深入, 文中的现场场景、账目数据、典型事例等都真实可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报道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随后,江苏省教育厅也向各市县教育局下发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通知, 严禁把学生伙食费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奖金,否则严肃查处;还将学生食堂水电气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降低伙食成本,保证学生饭菜质量。该报道一经见报就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叙事要完整

调查性报道要通过调查记者的采访和报道使一个被掩盖的事实展现在受众面前, 如果记者的报道相对零碎、散乱,这则调查性报道就不能客观、全面、真实地将被掩盖的事实呈现在受众面前, 有时候还会导致受众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所以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必须相对完整。一般来说,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包括:事情的开头或者起因,事情的发展,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哪些事实被掩盖或者忽视, 事实的真实面目怎样以及事情最后的结果。和一般新闻报道不同,调查性报道更注重那些事实被掩盖和记者对此的追踪与剖析。

以“中国新闻奖”作品《政府软件采购问题追踪》一稿为例,据推荐材料介绍:2004年底,在我国政府软件采购中出现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部分省、市的主管部门,置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于不顾,大规模采购国外软件, 不采购或只是象征性地采购部分国产软件。这些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政府采购法》,而且会对我国自主创新的软件产业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11月17日,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引发巨大争议。《科技日报》在第一时间开始了解事件真相,并通过快速和大量的采访调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及时披露,如文中写的:国产软件为何屡受冷落? 谁在阻碍国产软件的大规模使用,国家利益需要用政策和法律来保护。报道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起因、发展,并剖析了深层原因,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营造了发展民族软件产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发挥了正确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

(四)逻辑要缜密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带有分析性的报道, 通过分析调查的事件逐步逼近事实的真相。调查性报道的结论,就是分析的产物。因此,在写作调查性报道时,应该对事实进行缜密地分析。记者要运用逻辑思维考量采访对象,并且在文章中严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留有余地、埋伏笔,切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推理,否则容易引发新闻官司。

以“中国新闻奖”作品《橘子洲凭啥要收百元门票》(第20届二等奖)一稿为例,记者通过民间观点、官方观点、专家观点、网友观点的缜密论述,报道了这起“百元门票”事件。最终由于报道的逻辑缜密性,促使政府接受记者的观点和想法,宣布“橘子洲全面免票”。由于报道秉持了媒体的独立思考,还原了媒体的公共价值和舆论监督功能, 在政府和市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有效地传达了民意,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五)言辞要有度

拥有充足的采访证据和素材, 并不意味着写作就可以随意发挥。写作就像做菜,“过淡”可加盐,“过咸”则很难补救。调查性报道要多用事实及当事人的直接言辞,减少主观主义论,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绝。

调查性报道揭露的多数对象并不是犯罪分子,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改进工作,共同进步。像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逐步解决, 绝不能上纲上线地下结论,更不能使用“人渣”“贱货”“泼妇”“无赖”等侮辱性词汇。即便是犯罪分子,文章的写作也不能背离调查性报道启发、警示的主旨。

以第24届“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一等奖作品《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一稿为例,这篇报道内文小标题均为问题式标题。这类标题一般只问不答,因为常常答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而是蕴含在文中。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为:一问老百姓看病便宜了吗? 二问门诊急诊人次为何少了? 三问住院患者为何猛增? 四问医护人员积极性高了吗? 五问医院的收入少了吗? 这些小标题,言辞准确有度,让人读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报道没有过分渲染情感,记者只用对新闻事实全面、细致、准确的叙述,运用事实本身的力量去感染和打动受众。报道重塑了医患关系的新形象,承担起塑造和谐社会的责任,受到受众的普遍好评。

论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要求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欣赏美术;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生活。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是的,美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美不美就在于能不能调动人的情感、感受其中的美。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可以真切地体验到方方面面不同的美。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

一是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有蕴含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着等等的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直觉,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主体受到欣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转轴拔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无为重要。例如在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在逐步对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富有深情的介绍:在1888年的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画家在画室中全神贯注的创作,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诞生,整幅画犹如闪烁着熊熊烈火,艳丽、华美,同时又给人以厚重、细腻、和谐之感。如此讲授,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达到有效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二是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审美体验需经过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创作欲望的萌动和动机的生成三个阶段。一般来说,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早在其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生活时,就已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阶段和酝酿工作。这种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可能是创造主体为了进行艺术创作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也可能是创作主体的无意识、潜意识积淀下来的经验和心理感受,是艺术创造主体童年的记忆或平时并非有意识的创作积累。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正如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是杜甫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深切地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情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倾注了美术家满腔的感情,美术家一方面通过作品自内而外地宣泄与表露自我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在感动自己的同时还希望感动观众,通过作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观众又透过作品观想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与交流,在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的同时又产生了超越作者所表达含义之外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创作。在作者、作品、观众三者中,作品是连接其余两者的桥梁,这就是作品的第一任务和存在的价值意义。

另外,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对于美术作品教学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读者的欣赏就是创造,作品不过是读者阐释的蓝本而已。在美术欣赏中,关键在于营造情境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一句话,对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参考文献:

[1]吴琼.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34期

低碳环保创意大赛作品要求 篇4

作品包括科技模型、创意服装、手工艺品、艺术制品等。作品要求原创,主题有特色,具有创新性,制作加工精美,具有科学性或可收藏性。

第二类:低碳生活创意海报设计类

凡具手绘低碳图纸、艺术绘品、漫画海报均可参赛。作品要求具有原创性,构思和创作要求体现低碳艺术、绿色理念、校园生态。第三类:低碳文学艺术类

凡涉及低碳题材,包括低碳生活影视文学剧本、微电影、DV视频,以及低碳诗歌、戏剧小品、歌舞创作与表演等皆可。作品要求原创,既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又能体现低碳校园生活艺术文化。第四类:低碳项目类

各院学生在各地进行的各类低碳项目,具体形式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节能减排调查与实践、生态多样性调查等与本次大赛低碳生活主题相关的项目,均可参赛,要求项目具有调查方案、项目实施结果、总结报告、项目实施相关记录照片等。

原创农村环保科普作品形式和要求 篇5

1.图文类:包括但不限于小报、宣传画、手册等;

2.音视频类:包括但不限于歌曲、顺口溜、演示、表演视频等;

3.动画类:包括但不限于动画、游戏、flash等。

作品要求:

1.主题鲜明:作品要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当地特点,普及农村环保科学知识,倡导环保行为。

2.原创性:作品应是原创,严禁抄袭和版权不清的作品。作品一经参评即认定为原创作品,一切版权问题由作者负责。

3.科学性:作品反映的内容应科学、准确。

4.通俗性:反映的科学技术知识应通俗易懂,密切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

耶鲁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集要求 篇6

创艺典美国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了解到,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专业有平面设计,绘画/版画,摄影,雕塑等专业,每个专业对作品集有不同要求,下面是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留学申请详细的作品集要求:

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作品集要求

除作品集之外,所有平面设计申请者应上传一份简历,创艺典美国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认为简历的内容和排版形式都非常重要,所以要精心设计。简历应当不超过三页。文件格式

在线提交作品集是在线申请的一部分。作品集提交处会让你用标题,完成日期,所用材料,作品简短描述为每幅图片添加标签。请不要在作品标题中写自己的名字,把标题限制在30字之内。数字化文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作品集内容

上传20幅静图和/或动图文件。大部分图片应来自于最近两个月完成的作品。3D立体作品应当展现周围的空间和环境。不要在你的作品集里放入详图,除非你认为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包含超过两幅以上的详图。如果你要展示的既有静图也有动图,请分两组来展示,先是所有的静图,随后是所有的动图。在这些分组里面,将所有的静/动图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旧的在前,最近的在最后。我们的系统按照年代排序,你不能颠倒它。

静图的文件形式

为了符合我们的浏览格式,每幅静图的大小不能超过16MB。不要在任何展示程序(例如PPT, Keynote)中格式化图片,或包含合成图像(每个文件超过一个作品)。静图文件可以以jpeg, png, bmp, 或tiff形式发送。

录像和动图的文件格式

录像可接收QuickTime, AVI, FLV, MP4, 或 WMV形式。录像文件时长应当不超过两分钟,上传的录像文件大小应限制在64MB之内。如果你上传了长于两分钟的视频,在播放到两分钟处会自动停止。请注意录像是你所选择的二十个文件中的一部分,不应当作为展示其他静图作品的方式。不要在录像文件中加入标题或学分。

创艺典美国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了解到如果你更想成为一个录像艺术家,希望提交更长的视频,你可以把视频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并在申请材料的作品集部分提供链接。这样可以插入你的视频,以供之后的面试使用。

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版画复制作品集要求

文件格式

在线提交作品集是在线申请的一部分。作品集提交处会让你用标题,完成日期,所用材料,作品简短描述为每幅图片添加标签。请不要在作品标题中写自己的名字,把标题限制在30字之内。数字化文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作品内容

上传16幅静图和/或动图文件。只能放入最近三年完成的作品,而且至少一半(8副)作品是在过去两个月制作的。在评阅的过程中,招生委员会会考虑作品的比例和触知性。所以,在给油画或绘画照照片时必须显示作品的边框。油画和绘画作品的边缘不能以黑色掩盖。3D立体作品应当呈现周围的空间和环境。不要在你的作品集里放入详图,除非你认为它们

是必不可少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包含超过两幅以上的详图。如果你要展示的既有静图也有动图,请分两组来展示,先是所有的静图,随后是所有的动图。在这些分组里面,将所有的静/动图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旧的在前,最近的在最后。我们的系统按照年代排序,你不能颠倒。

静图的文件格式

为了符合我们的浏览格式,每幅静图的大小不能超过16MB。不要在任何展示程序(例如PPT, Keynote)中格式化图片,或包含合成图像(每个文件超过一个作品)。静图文件可以以jpeg, png, bmp, 或 tiff形式发送。

录像和动图的文件格式

录像可接收QuickTime, AVI, FLV, MP4, 或 WMV形式。录像文件时长应当不超过两分钟,上传的录像文件大小应限制在64MB之内。如果你上传了长于两分钟的视频,在播放到两分钟处会自动停止。请注意录像是你所选择的二十个文件中的一部分,不应当作为展示其他静图作品的方式。不要在录像文件中加入标题或学分。

如果你更想成为录像艺术家,希望提交更长的视频,你可以把视频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并在申请材料的作品集部分提供链接。这样可以插入你的视频,以供之后的面试使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作品集要求

文件格式

在线提交作品集是在线申请的一部分。作品集提交出会让你用标题,完成日期,所用材料,作品简短描述为每幅图片添加标签。请不要在作品标题中写自己的名字,把标题限制在30字之内。数字化文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作品内容

上传20幅静图和/或动图文件。绝大部分的作品应来自于你在过去十二个月完成的作品。如

果你要展示的既有静图也有动图,请分两组来展示,先是所有的静图,随后是所有的动图。在这些分组里面,将所有的静/动图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最旧的在前,最近的在最后。我们的系统按照年代排序,你不能颠倒它。

静图的文件格式

为了符合我们的浏览格式,每幅静图的大小不能超过16MB。不要在任何展示程序(例如PPT, Keynote)中格式化图片,或包含合成图像(每个文件超过一个作品)。静图文件可以以jpeg, png, bmp, 或 tiff形式发送。

录像和动图的文件格式

录像可接收QuickTime, AVI, FLV, MP4, 或 WMV形式。录像文件时长应当不超过两分钟,上传的录像文件大小应限制在64MB之内。如果你上传了长于两分钟的视频,在播放到两分钟处会自动停止。请注意录像是你所选择的二十个文件中的一部分,不应当作为展示其他静图作品的方式。不要在录像文件中加入标题或学分。

如果你更想成为一个录像艺术家,希望提交更长的视频,你可以把视频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并在申请材料的作品集部分提供链接。这样可以插入你的视频,以供之后的面试使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雕塑作品集要求

文件格式

在线提交作品集是在线申请的一部分。作品集提交处会让你用标题,完成日期,所用材料,作品简短描述为每幅图片添加标签。请不要在作品标题中写自己的名字,把标题限制在30字之内。数字化文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作品内容

上传20幅静图和/或动图文件。绝大部分的作品应来自于你在过去十二个月完成的作品。3D立体作品应当呈现周围的空间和环境。如果你要展示的既有静图也有动图,请分两组来展示,先是所有的静图,随后是所有的动图。在这些分组里面,将所有的静/动图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最旧的在前,最近的在最后。我们的系统按照年代排序,你不能颠倒顺序。静图的文件格式

为了符合我们的浏览格式,每幅静图的大小不能超过16MB。不要在任何展示程序(例如PPT, Keynote)中格式化图片,或包含合成图像(每个文件超过一个作品)。静图文件可以以jpeg, png, bmp, 或 tiff形式发送。

录像和动图的文件格式

录像可接收QuickTime, AVI, FLV, MP4, 或 WMV形式。录像文件时长应当不超过两分钟,上传的录像文件大小应限制在64MB之内。如果你上传了长于两分钟的视频,在播放到两分钟处会自动停止。请注意录像是你所选择的二十个文件中的一部分,不应当作为展示其他静图作品的方式。不要在录像文件中加入标题或学分。

毕业作品要求 篇7

●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 (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知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通知要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

小企业聘失业毕业生可获贷款扶持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鼓励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就业指导课成大学生必修课

通知还要求,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毕业作品要求 篇8

关键词: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91-02

一、前言

学科竞赛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制作满足某一特定功能的作品的一次极好的训练。因为是全国性或者至少是全省性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比赛,给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竞赛中,可以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多见一些世面,又可以多交结一些朋友——这些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学习及生活特点,大学生对此普遍都很感兴趣。凡是报名参赛者,都为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放弃寒暑假休息,放弃课余休息,来设计制作参赛作品、准备竞赛,已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科竞赛是有时限性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按规定的题目制作。大多数学生到提交作品参赛评奖完毕,就从此告一段落,停下来而干别的事情了。实际上,随着准备阶段对参赛作品制作要求的日益深化,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发现,参赛作品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完善之处,苦于参赛时间所限,无法全部完成;在参赛现场,经评审专家的提问、指点、讲评,对作品设计制作者——参赛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帮助,觉得作品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如果比赛结束,就此将参赛作品置之一旁,不再理会,实在有些可惜。尤其是那些参赛学生,仍在学校尚未毕业,适逢他们面临的新的学习任务即毕业设计。据此,笔者尝试将所在学校参与学科竞赛作品的深化研究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并动员参赛学生来深入和拓展研究自己的作品。

二、具体操作方法

1.再次动员

毕业设计一般仍然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向学生下达的设计任务书,都明确地提出设计课题的内容、工作量、要求等项规定。由于参赛学生已有前期的研究基础,做起这些项目来自然轻车熟路。当然,对他们提出的各项要求,自然要拔高一些、严格一些,希望他们能够完成更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作品。这批参赛学生的上进心和事业心相对而言较强,教师应重视这一特点,可对他们宣讲:一定要更加注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是大学阶段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好好抓紧,用心投入,认真制作出一件值得永久回味的作品(大学时代的主要成果)——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将来是进一步深造读研,还是就业从事技术工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设计要求

对参赛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是:①所完成的课题必须高于学科竞赛时提交作品的水平,一定要体现若干新意;②毕业设计说明书要体现一定的理论深度:有计算推导,有仿真分析;③所完成的设计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一定要制作出实物模型,而且要具备展示功能,能够现场演示;④在毕业答辩中,要先期介绍讲明:原先的参赛作品已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毕业设计的创新点是哪些?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学生做起来了自然就有了压力,也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此前,参赛学生在准备学科竞赛期间就已投入了1~3个月的时间,再加上一般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是4个月左右,完成较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作品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参赛作品与毕业设计的结合,的确使他们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和训练,是他们四年大学学习收获最大的黄金时期。

3.具体案例

2011届的毕业设计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2名学生做的是2010年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主题是灾害预防。学生们的作品是,破障救生逃逸设备中的救生探测蛇形机器人和高压线除冰小车(针对2008年的华南地区雪灾),毕业设计立足于这些装置的改进设计和改装设计。学生对原有作品都做了很大改进:对某些结构进行了修改,控制系统更加合理,选材也有改进,整体尺寸缩小,运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同时,所有设计图纸都做了更加规范化的修订,使作品从理论到实际都得到了显著的优化。自动化专业的多名学生将2010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和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的作品展开深化研究。如有一小组学生所参加的机器人大赛的课题的作品,历经了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三自由度机械手——到人形机器人游中国——到仿人形机器人设计——最后到自由体操机器人设计。通过了算法改进、舵机增加,自由度从6个增加到10个,并采用了光电隔离驱动技术等技术改革。另有一小组将原来的低效率的36伏开关电源的设计进行改进,成为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这样的研制改革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最后的机器人自由体操表演赢得了所有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胜过了不少硕士研究生。

参赛学生接受此类课题后,一如既往地认真投入设计改进工作,象前期的学科竞赛准备一样,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推动团队合作,相互讨论,认真设计,再制作,重调试,努力完成了下达的任务,大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学生的感言

毕业设计结束后,在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他们中有些是这样谈体会的:“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所发挥出的巨大效应。不论一个螺钉还是一块电路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当看到机器逐步成型,我们更加坚定了探索进取的决心,这是奠定成功的基石。这些日子,充满积极奋斗的气氛,困难无数,我们不曾畏惧,反而愈挫愈勇。”还有一位学生在这样写道:“当初参加比赛的目的单一: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多拿些奖状和证书会更有帮助。现在想想,当时有几分幼稚:奖状和证书并不能帮我赢得更多的机会,招聘官更希望了解我们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面宽广的程度。而我深切地感受到,正是参赛和毕业设计的经历,才让我们的能力有了质的改变,从购买制作所需的各种元件时,开始认识到机电产品市场,才对实际产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学着了解行业动态,扩大了知识面与眼界。也正是从那时起,动手能力真正开始得到锻炼。之前的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总是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次却不一样,作品怎样设计、如何加工,等等,都需要我们自己思考,然后自己动手实现,深切体会到三思而后行的涵义。”学生们都非常真切地谈出了自己的实在收获和内心感受。

四、改革的效果

1.为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这也正是广大毕业生就业求职、找工作的大忙时期。赶招聘会、接受面试、去企业先期实习等事情,使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打折扣,自然所能完成的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也受到不少影响。有的学生刚刚开始进入课题,或者刚刚启动了一些初期工作,马上就要面临答辩了,实在有些可惜。而这些参赛的学生把自己先期的课题继续往前做,就大不一样。由于他们在参赛准备阶段就已打好基础,对查阅资料、熟悉课题、分析计算、修改方案、设计图纸、采购元件、如何进一步往下做,等等,都是轻车熟路,工作效率较高,即使因就业找工作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也还是能完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这样的安排,对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

2.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事实上,通过最近2~3届学生的实施将学科竞赛作品的深化研究融入毕业设计的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布置任务,指明了方向,参赛学生都愿意继续下功夫,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设计。在全校的优秀毕业文答辩评审中,他们再次展示了新制作的作品,演示了这些作品的功能,较圆满地回答了教师们的各项提问,得到评委专家的一直赞扬,被评为学校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此后,在提交到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中,即使是跟985高校、211高校的学士学位论文PK,也不逊色,均被评为优秀论文。足见参赛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水平较高,得到了同行教师的一致认可。事实说明,这一工作在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方面是有很大意义的。尤为重要的是,参赛学生通过持续的设计、修改、完善、再优化、再完善过程的磨砺,对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实际工作能力大为提高,为将来很好地承担相应的技术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小结

这种将学科竞赛作品的深化研究融入毕业设计的作法,已初见成效,当然,由于目前只能在部分学生中推行,受益面还不大。如何将这一工作在较大范围推广,尤其是如何将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融为一体,更完整、系统地训练学生,让他们得到更为全面、深入的训练,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教学学时不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轻,但是却难以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工程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要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简化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这些实践环节,必须进一步改革,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機械类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徐盛林.日本大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论文[N].中国教育报,2001-10-29.

毕业作品要求 篇9

[论文关键词]巴赫复调钢琴风格

[论文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生活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是我们学习钢琴中始终都要研究的课题。“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弹好巴赫复调作品的八个方面,即速度、节奏、线条、声部、触键、力度变化、装饰音、踏板。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1.巴洛克的速度,相对的缓慢: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2.严谨的节奏,适当的自由: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3.存在的线条,自然的流动: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

4.清晰的声部,条理的展现: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也就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学习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

5.不同的触键,相同的典雅: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贯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6.分层次的力度,细致的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在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的同时,也要把力度总体放轻。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无论如何,强弱分明的格式决不能用到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上去。

7.柔和的装饰,自由的表现: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每种装饰音往往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弹,而且都是正确的,可以被接受的。巴洛克时期演奏家们在弹奏所标出的装饰音时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来发挥想象。今天我们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根据前人总结出的规则在一定范围有所变化,这取决于我们对特定时期的演奏风格和装饰音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切不可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8.节约的踏板,恰当的使用: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再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

掌握好以上八点,我想,对我们弹好巴赫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在我们学习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过程中,无论在速度、节奏还是触键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巴赫的风格来学习,在每一首曲子中都要通过刻苦、严谨、细致的训练。一定可以演奏出好的作品。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学习,我所知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定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先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生.时空重组.上海音乐出版社.

[2]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

[3]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周广仁,吴斌.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6]张式谷.钢琴艺术史.中央音乐学院.

上一篇:银行授权自查报告下一篇:寺庙消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