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精选10篇)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主要考察学生语法知识的运用、句子的理解应用能力、单词认读及对话的拓展运用能力。其中第一大题正确率为 88.1 % ,大多数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较好。第二大题正确率为91.9% ,可见学生句子的理解应用能力较强,第三大题正确率为95.8 % ,第四大题正确率为 92.8 %,说明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答题态度。
二、教学的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较扎实。从得分情况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都能得高分。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对句子关键词的理解。逐渐形成对句子整体结构的理解。2.书写习惯良好。书写都比以前明显规范,这反映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课改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本次答题的情况中看出这一理念已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行为中,因为学生的能力题得分明显地高于以往的得分。
三、发现的问题
1.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本教材知识多,信息量大,困难学生很难达到教材的要求。好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能力题的得分也高。而有的学生是双低,既基础知识得分低,能力题得分也低。
2.综合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在针对灵活题的运用上还需要教师加强训练。
3.部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有待强化,特别是在语速快的情况下,平时要多加练习。
4.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拼写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通过本次考试发现第四大题单词填空学生失分率较高,教师要加强落后生单词的默写训练。
5.学生答题时缺乏认真仔细的态度,如本次出现的单词看错、抄错单词字母等。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课改英语课程标准学习的广度,使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心中,并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上。2.在课堂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能力。平时加强对单词记忆,背诵方法的训练,如怎样用发音规律记单词。
3.加强平时英语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4.灵巧地讲解基本的语法知识渗透,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5.培优补差: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应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培养其对看、多读一些课外英语节目和书刊杂志。对于成绩欠佳的学生,由成绩优异的同学去帮助他们,既起到了补习提高的作用,又可以发扬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同时,对于中间段的学生也不容忽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pái huái qī fu qí qū duō chòu shàn gǎn
( ) ( ) ( ) ( )
jué jiàng cuò zhé kū wěi fèi f zhī yán
( ) ( ) ( ) ( )
2、用“√”画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露天(lòu lù) 兴奋(xīnɡ xìnɡ) 憎恶 ( è wù )
校(xiào jiào)对 歼(qiān jiān)灭 似(sì shì)的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5分)
( )( )玉立 ( )( )有礼 虎背( )腰
金刚( )目 目光( )利 风姿( )约
描写人物外貌的:
描写人物神态的:
4、词语接龙(4分)
(1)生命--→(生 存)--→(存 活)--→( )--→( )
(2)收藏--→(收 获)--→( )--→( )--→( )
(3)空虚--→( )--→(气体)--→( )--→( )
5、作者连线(2分)
《永远记住您,老师》 冰心
《匆匆》 海伦凯勒
《大海中的灯塔》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 朱自清
6、修改病句(2分)
(1)这几本故事书,我几乎全读过了。
(2)尽管我费了很大的劲,而且还是没有成功。
7、根据要求写句子:(7分)
(1)用“什么”造句(2分)
(陈述句) 。
(疑问句)
(2)这里人很多。(夸张句)(1分)。
(3)仿写(2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
仿写:。
(4)续写(2分)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友谊是
友谊是
二、口语交际(4分)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请你用三五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下你自己,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征呀!
三、阅读与分析(21分)
(一)古诗两首练习
(1)默写古文 。(4分)
《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2)(7分)《芙蓉楼送辛渐》作者 是 代诗人。这首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辛渐赴洛阳时所写的一首 。“平明”指 。这首诗前两句是说 。 连江的寒雨和孤独的楚山,写出了 。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也是 ,作者 ,是唐代诗人。后两句由写景转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收藏阳光》一课中,田鼠尼克分别收藏了 , , 。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储备同等重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2.《回家》中海子长大了却不太回家了是因为 最后又回家
了是因为他————————————————————(2分)
3.《韦德的心愿》写的是 的故事,韦
德是一个 孩子。(2分)
4 《匆匆》一文告诉我们———————————————————————————— (2分)
5.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运用哪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有个年轻人,特别喜欢写作,可写出来的稿子总也发表不了。他特别生气,
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埋怨编辑没有眼光。
他的母亲是个退休教师。一天上午,母亲把自己的同事请来几个,给儿子的作品会诊。那些老同志心直口快:文章虽然长,但是很空洞,没用的东西写得太多。年轻人听了很不服气,就和他们争论起来。大伙一看,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纷纷站起来走了。
送走了客人,年轻人觉得肚子饿了,就问母亲:“中午吃什么呀 ”母
亲说:“我给你蒸了一锅豆包。”年轻人高兴了,因为他特别爱吃豆包。拿过一个来,咬一口,咦,怎么没见馅呀又咬了一口,还是没馅,他掰开一看,这叫什么豆包呀一共才三四个豆。他就问:“妈,这么大的豆包,一共才这么几个豆,叫人怎么吃呀”他母亲微微一笑,说:“孩子,那么长的文章,才那么点儿有用的东西,叫人怎么看呀 ”年轻人听了脸一红,不再说什么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心直口快:
会诊:
3、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大伙“纷纷站起来走了”是因为 ;妈妈蒸豆包只放几个豆是因为 ;年轻人听了母亲的话,脸一红是因为 。(4分)
4、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写文章与做豆包的关系是
。(2分)
5、如果让你劝劝这个年轻人,你打算跟他说什么 (2分)
6、(2分)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四、习作百花园(30分)
我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教育、关心、教训、批评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ào mì wǎng luò yè mù xīn shǎng
tàn suǒ zhì liáo yù fáng xǐ chū wàng wài
二、比一比,组词语。(10分)
缓( ) 讯( ) 贺( ) 义( ) 渴 ( )
暖( ) 迅( ) 架( ) 议( ) 喝 ( )
三、补充词语。(12分)
( )口( )声 迫不及( ) ( )举( )得 如( )以 偿( )气( )足 ( )然无声 左( )右( ) 诚( )诚( )
七( )八( ) ( )( )不舍 寸草( )( ) 开( )见( )
四、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扩写句子。(3分)
①一群( )蝴蝶( )翩翩起舞。
②老师( )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4分)
①从“舒适” 、“纷纷” 、“滔滔不绝” 、“琳琅满目”中选一个词造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日积月累 (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盘。
2.今夜露水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来满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静碧云天。
5.久晴大雾必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有重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8.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26分)
(一)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1.用“____________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中心句。(2分)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 )、( )、( )。(6分)
3.“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 )”一词意思相近。(2分)
4. 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2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14分)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眼睛红红的,真像两颗闪闪的红宝石。高高竖起的两只耳朵,不时地转动着。小小的三瓣嘴,吃起草来可神气啦!它的尾巴,短短的总是向上翘着。它的前腿短后腿长,走路总是一蹦一蹦的,像是立定跳远。
1.这段话共有 ( )句话,是围绕第 ( )句来写小白兔的 ( )的。(3分) 2.作者写小白兔的特点是通过( )、( )、( )、( )、( )等几个部分的描写来表现的。(5分) 3.用 “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 )。(3分)
4.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百花园。(25分)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比如,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着走的房子…… 要求:题目自定,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字数不少于300。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考号:班级:姓名:
………………………………密………………………………封……………………………线………………………………
一、小小书法家,写一写。(6分)
男
鸟
飞
心
风
毛
二、看拼音、写词主。(8分)
mǎchē dàmǐ ěrmùchūrù
kāi shuǐ chǐ zi niúyáng xiǎo shǒu
三、我会数笔画。(9分)
云 它公山头也长 出 马
四、选字填空。(9分)
条个 只把朵 棵 双
一( )白云 一( )小猫 一( )尺子
一( )红花 一( )萝卜 一( )松鼠
一( )毛巾 一( )青菜 一( )眼睛
五、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6分)
黄牛杏子桃子 铅笔作业本小鸡
苹果鸭子花猫 橡皮梨子 尺子
文具
水果
动物
六、按笔顺写字,再填空。(9分)
出 共( )笔,第一笔是
心 共( )笔,第二笔是
头 共( )笔,第四笔是
七、给下列蔬菜选颜色。(填序号)(4分)
①红 ②绿③黄 ④紫
豆角( ) 辣椒( )黄瓜( )
南瓜( ) 茄子( ) 西红柿()
八、填写反义词(9分)
大——( ) 上——( ) 多——( )
黑——( ) 短——( ) 出——( )
晚——( ) 有——( ) 左——( )
九、我能按课文填写。(19分)
1、举()望()( ),低()思故乡。
2、弯弯的( )( ),( )( )的船。
3、影子( )( ),影子( )( ),影子常常陪着我,()是我的()()()。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
十、阅读部分(10分)
我会画
gōngwō
我会画大( )鸡,在我的画里,它会喔喔叫。
xiǎo niǎo fēi
我会画( )( ),在我的.画里,它快乐地( )
er
我会画鱼( ),在我的画里,它甩着尾巴游。
ha
我还会画奶奶,在我的画里,奶奶哈哈笑。
1、这首儿歌一共有( )句话。(2分)
2、读拼音,在( )里写字词。(4分)
3、我是小画家,我会画 、 、 、和 。
十一、写话(10分)
小朋友,你会画什么?请你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再写一两句通顺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jū shù huá xiáng wǔ rǔ yōng dài
()()()()
tuí què pò zhàn jǐ liang lóng zhòng
()()()()
二.下面三组词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咀嚼(jué)B.疙瘩(da)C.放肆(sì)
B.拒绝(jù)B.擂鼓(lèi)C.酥软(sū)
C.媳妇(xí)B.祷告(dǎo)C.挑着旗(tiǎo)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兴致()()操纵()()入木()()
健步()()()瞪()呆 姹()嫣()
负()请()扶()济()
含辛()苦 百折不()()尽脑汁()黄一体
四.选词填空。(6分)
只有……才……不管……总……之所以……是因为……
1.()河道怎么拥挤,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2.()“我为人人”,()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3.秦王()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A.尊严 B.尊重 C.尊敬 D.尊称
4.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她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她为老师。
5.他这种不()事实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6.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 污分子。
五.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难道我的手艺是徒有虚名的吗?
改为陈述句:
2.一进校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
缩句: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改为反问句:
4.他坚定地说:“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5.雨下得很大。
改为比喻句:
6.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晓明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衫。
(2)花园里,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鲜花竞相开放,真是百花齐放。
六.根据课文内容默写或填空。(11分)
1.有志不在年高。关公赴会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蕙。”句中的“甚”和“惠”的意思分别是
甚 蕙
3.曹操和武松分别是我国著名长篇小说 的人物。
4.《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
5.中儿正织鸡笼。,溪头卧剥莲蓬。。
6.,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七.阅读课文片段或短文,做后面的题目。(21分)
(一)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A)全村妇女,(B)打糕,(C)炮火,(D)硝烟,(E)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这句话是()。(1分)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2.把下列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原到文中A、B、C、D、E五处,正确的一组顺序是()(2分)
○1送到○2冒着○3穿过○4带着○5顶着
A.○1○2○3○4○5 B.○4○2○3○1○5 C.○4○5○2○3○
13.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是:(3分)
(1)
(2)
(3)
4.“唯一”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1+2=3分)
(二)林巧稚少年时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短文4、5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下面加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B.:“。”。“。” C.,?:“。”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简单()称赞()结束()灵敏()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异口同声:
胸有成竹:
4.本文主要叙述了,告诉我们(4分)
八、经典诵读积累(8分)
1、(连一连)(4分)
触来莫与竟,花无百日红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偶然值林叟,事过心清凉。
人无千日好,谈笑无还期。
2、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书中自有千钟粟,(),积钱积谷不如积德,()。
(),恶语伤人恨不消。疏懒人没吃,()
A、利剑割体疮犹合 B、书中自有颜如玉
C、勤俭粮满仓 D、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九.习作。(35分)
题目:我不再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贪玩”、“糊涂”、“自卑”、“相信眼泪”……
一.填空题。 ( 28’)
(1)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千位是第( )位。
(2) 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3) 8603读作( ),其中8在( )位上。
(4) 9999这个数从右起第三个9表示9个( ),第四个9表示9个( ),这是一个( )位数。
(5) 体育馆可以容纳一万人。写数( )
天空中有五百八十个气球。写数( )
(6) 最大能填几
(7) 4个8是( )。56里面有7个( )
(8) 在○里填上“ >、
4006 4060 8550 8505 7999 8000
(9) 收费站通过2897辆汽车,约是( )辆。
(10)有余数除法里,余数比除数( )。
(11)按规律写数字
1250、1260、1270、、、
397、398、、、、402、403
二、判断题。 ( 5’ )
(1) 把18根小棒分成9份,每份有2根。 ( )
(2) 29÷4=6……5 ( )
(3) “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4) 900是最大的三位数 ( )
(5) 7021大约是8000 ( )
三、选择题。 ( 10’ )
(1)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 )。
A. 3、2、1 B. 4、3、2、1 C. 4、3、2、1、0
(2) 看一看算盘上
面的数表示( )。
A. 9990
B. 5555
C. 9999
(3) 一支笔9元钱,小明有40元钱,最多能买( )支笔。
A. 6 B. 5 C. 4
(4) 56里面有多少个7 ? 列式是( )。
A. 56÷8=7 B. 56÷7=8 C. 7×8=56
(5) 最小的四位数是( )
A. 1000 B.1111 C.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 12’)
49÷7= 44÷5= 36÷4= 22÷3=
34÷4= 80÷9= 18÷2= 64÷8=
4+4×3= 32÷4×2=
2.用竖式计算。( 12’)
64÷9= 49÷6= 70÷8= 63÷7=
3.认计数器 按要求读写,并给第三个计数器画上珠子。 ( 6’)
读作: 读作: 读作:两千七百
写作: 写作: 写作:
4.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并用“
710 8542 3421 999 1032 1050
五.综合应用 ( 24’= 4’+4’+5’+5’+6’)
1.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2.三(1)48个同学去吃饭,每个桌子最多坐9人,至少需要几张圆桌?
3.小光的爸爸买来24个苹果,妈妈买来16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4. 包装一个礼品盒要用4张彩纸,30张彩纸最多可以包装多少个礼品盒?
5.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 请将长方形里丢失的图形画出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 、x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3、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x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进行变革
6、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7、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
10、明明暑假到南方去旅游,想看看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他不该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1、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12、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13、“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 )
A、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大陆的根本利益
C、台湾的根本利益 D、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14、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
A、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的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邓稼 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D、雷锋
17、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是( )
A、“星球大战”计划 B、“863”计划
C、“尤里卡”计划 D、“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D、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20、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
①持证上岗 ②就业培训 ③公开招聘 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 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举一例说明。(1分)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材料二 ……作为美国军事视察团的成员,我在原子弹轰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当中最可怕的时刻。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这里空空如野:没有鸟儿,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水泥墙壁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的轮廊,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像一股烟儿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材料三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此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教、推动 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
(1)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多少周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原子弹不仅能够将广岛夷为平地,也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为什么中国还要研制并拥有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什么意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一项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数。
材料二 1993年第一次申奥,与成功擦肩而过;2001年第二次申奥获得成功,十年奥运梦圆,那一夜何振梁喜极而泣。何振梁最深的就是“弱国无外交”, “1979年以前,我们实在太难了。从我个人感受上讲,两次申奥的变化更反映了国家的进步。2001年的北京底气更足”。
(1)结合材料一何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奥运会的金牌数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2)从中国申奥的曲折里程中,何振梁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近代的史实证明这一结论。(2分)
(3)材料二说“2001年的北京底气更足”。200 1年发生的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1分)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评试卷
我会把汉字和音节连起来。(6分)zhuō miàn zuì chén dōng dòu
最 捉 晨面豆 东
二、看拼音写汉字。(7分)
mù tóu huǒ chē shuǐ tián fēng lì
bái tiān chǐ zi ěr jiàn
朵 看
三、我会帮汉字找家。(8分)
云 长 文 中 羊 山 心 公
前鼻韵母的字:
后鼻韵母的字:
四、比一比,再组词。(8分)
日( ) 马( ) 手( ) 木( )
目( ) 鸟( ) 毛( ) 米( )
五、我会填。(10分)
“长”共( )笔,第一笔是 。
“心”共( )笔,第二笔是 。
“也”共( )笔,第二笔是 。
“鸟”共( )笔,第三笔是 。
“牙”的笔顺是 。
“出”的笔顺是 。
六、我会选。(6分)
条 面 只 朵
一( )小河 一( )红旗 三( )小鸡
五( )花 一( )红领巾 一( )小狗
七、把下面的词语按要求分类。(9分)
①黄牛 ②毛巾 ③牙刷 ④豆角 ⑤鸭子
⑥杏子 ⑦小羊 ⑧香皂 ⑨红枣
生活用品类: 动物类: 食物类:八、连一连。(8分)
豆角 尖尖嘴 一头 鸭子
黄瓜 打灯笼 一朵 黄牛
辣椒 细又长 一群 小船
茄子 穿绿衣 一条 白云
九、我会选,把词语前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①长②短 ③弯 ④扁
1、公鸡的尾巴( )。 2、兔子的尾巴( )。
3、鸭子的`尾巴( )。 4、猴子的尾巴( )。
①南 ②西 ③东 ④北
5、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十、在完整的句子后面打“√”。(6分)
1、是小学生。()2、我们爱老师。( )
3、它是我的好朋友。( ) 4、好像一把伞。( )
5、我在画画。( ) 6、买东西。( )
十一、我会补充完整。(2.5+4+2.5+4,共13分)
床前明( )光,疑是地( )霜。举( )望明( ),低( )思故乡。
2、( )( )灭,( )( )男,
( )( )休,( )( )看。
3、天越来越黑。
风越( )越( )。
( )越( )越( )。
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 )。
十二、阅读理解。(11分)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
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
我们小朋友,从小爱祖国。
儿歌共有()句话。(1分)根据儿歌,连一连。(8分)鸟儿 爱泥土
鱼儿 爱蓝天
蚯蚓 爱花朵
蜜蜂 爱江河
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2分)(三)八年级思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以下最能体现习主席观点的是
A.维护公平B.维护正义
C.明辨是非
A.宪法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B.宪法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
C.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3.对于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权利即义务,两者具有一致性
B.放弃享受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C.两者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D.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4.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反腐倡廉必须
①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使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
③赋予风俗习惯以法律效力
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刀具。这表明我国法律
A.维护公共秩序B.维护公共安全
C.维护经济秩序D.保护公共财产
6.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右图示表示的是道德的大于法律。
D.为人正直 2.从内容上看,能够体现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A.内容B.强制力
C.作用D.调整范围
7.中国有句古话“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能反映出有教养的人的一个特
征是
A.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
B.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
C.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
D.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8.下列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是
A.宋强在选举乡人大代表
B.小明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C.企业老板王军依法纳税
D.李小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星期天,小红、小丽两位同学到某商店买学习用品,在他们付完钱,准备离开的时候,营业员怀疑他们偷东西,并强行对他们搜身,结果一无所获。
据此回答9-10题。
9.商店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两位同学的A.人身自由权B.肖像权
C.政治权利D.经济权利
10.面对商店营业员的行为,两位同学的正确做法是
A.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认倒霉
B.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找几个朋友将商店营业员痛打一顿
D.反正我们没偷,随便你怎么搜
11.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都是所规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是
①小王出于好奇心未经许可偷看了同学的日记
②某公司职工冒充他人名义举报领导违法行为
③在高考考场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以及拾音器
④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购房客户的个人信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简要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
13.2013年4月8日,央视报道解放军军官沈星勇救落水学生,不幸牺牲。他用生命
激励官兵们自觉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在沈星吧留言板上我们看到: “你是我们心中最闪耀的恒星,照亮了社会,温暖了大家。”
“我们为沈星骄傲!我们要将爱传递!”„„
请问: 为什么人们称赞沈星是“心中最闪耀的恒星”?(多角度作答,6分)
14.从大米里我们看出了石蜡,在火腿里我们闻到了敌敌畏,而咸鸭蛋、辣椒酱却
让我们与苏丹红相逢,吃火锅躲不过福尔马林,蜜枣又捎上了硫磺,三鹿奶粉又让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1)材料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2分)
(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至少两部,2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4分)
三、实践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2013年4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新制定的《旅游法》对旅游行业中的“零负团费”、强迫购物、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社会上反映最为强烈的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都进行了必要的规范。有媒体认为,要使旅游行业的违法乱纪现象有所下降,还必须加强对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旅游法》的制定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此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小试牛刀】(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2分)其制订的法律依据和基础是什么?(2分)
【法理探意】(2)从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内容,说明了什么?(4分)
【我的行动】八年级(1)班同学参加活动后,觉得要将《旅游法》中的相关条款,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宣传进社区,进家庭,也要随时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
(3)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和两种活动形式。
宣传标语:(2分)活动形式:(2分)
八年级思品答案
一、选择题。(2分x12=24分)
1---5题ADDAB6――10 DBAAB11――12 DD
二 分析说明题(14分)
13、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明辨是非、见义勇为、维护正义;
③履行道德义务、法律义务;④具有良好的教养;
(言之有理,有三点即可,6分)
14、(1)安全权、知情权(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2分)。
(2)①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②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③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④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4分)
三、探究题(12分)
15、(1)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分)
宪法(2分)
(2)说明了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起来。
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而且能以主
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出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的披露和有力的抵制。(4分)
(3)标语:珍爱世界遗产共创旅游文明;
文明旅游 理性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命题人:徐志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钱穆先生说:“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西周分封制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废丞相D、清代军机处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4、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2011年11月27日落下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共有133万人报考,最终参考人数约为97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袭制B、魏晋南北朝暑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5、“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D、人民主权的观念
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公布C、责任内客制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
7、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8、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9、英国学者费纳在《政府史》中指出: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技术。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是()
①分权制衡思想②成文宪法
③联邦制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0、右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结合大事年表,下列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1、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万英镑,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2、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清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13、《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3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左”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好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14、若以诗句比喻1921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A、柳暗花明又一村B、横扫千军如卷席C、万马齐暗究可哀D、无可奈何花落去
15、为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瑞金B、南京C、遵义D、陕北
1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此役”是指()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7、1941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来华,路过香港时对宋庆龄说,他将警告蒋介石,如继续同共产党对立、玩弄手段是不成的。居里至重庆后,会见周恩来并表示:美国造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侵略。分析当时的历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居里上述言论其实是假反蒋B、当时美国赞同国共一致抗日 C、在对华政策上,美国把国共两党同等看待D、居里考虑总的出发点是蒋介石集团的利益
1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的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们创建于()
A、解放战争时期B、1949—1956年过渡时期C、十年探索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20、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1、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22、《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枫叶罢了”,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 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流
23、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西欧走向联合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在相互信赖的世界上,美国所能做的就是带头,但不能主宰。”出现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美国放弃了霸权思想B、中国对美国的挑战 C、多极化世界已经形成D、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二: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四: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患„„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大国崛起·美国》(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4分)
(3)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3分)
(5)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4分)
26、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3分)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5分)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分)
(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历史学家在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整体化和多视角思考后,可以将20世纪一百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战争、危机和革命”的年代。第二个阶段是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A”的年代。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1世纪的今天,这是“B”的年代。
材料二:几幅反映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图片资料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所示新中国外交活动与世界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想作解释。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7分)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答题卡
25、(1)(2分)
(2)(4分)
(3)(3分)
(4)(3分)
(5)(4分)
26、(1)(3分)
(2)(5分)
(3)(4分)
(4)(4分)
27、(1)(5分)
(2)(8分)
【四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09-24
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09-24
职高第三次月考英语考试成绩分析06-02
天津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生物09-28
四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07-25
四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09-28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10-0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12-13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