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区作业之我见(通用8篇)
【摘要】农机跨区作业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机手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机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机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中介组织服务形式转变不够灵活、组织化程度不高、散机扰乱农机作业市场、“拦机、截机”现象时有发生、出现纠纷得不到公平解决等问题。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规范跨区作业,建议政府重视,搞好协调;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拓宽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 ;搭建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大力开展农机保险,解除机手后顾之忧,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机跨区作业始于1996年,到现在已十多年时间了。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夏到秋、由省内到省外、由试点到全面推广再到辉煌发展的过程,已成为深受农民和农机手欢迎的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途径,对抢收、抢种、保农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跨区作业的重要作用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行政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由于跨区作业的开展,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缩短了机具的投资回收期,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改变了以往家家户户买农机的局面,推动了农业机械向大型复式联合方向发展。目前,我县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9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15台。
(二)提升了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的开展,使我县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了2倍以上,麦收时间由96年前的2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5-7天,秋季作业也缩短了10天以上。小麦生产已是全过程机械化,小麦联合收获率由96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98%。广大农民群众深有感受地说:“要想收得快,就得靠机械”,“机械到田头,收麦不用愁”。
(三)节本增效,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查表明,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比人工收获小麦提高100倍以上,作业收费与人工收割相比每亩节省支出25-30元。我县机收小麦面积达81万亩,按每亩节省支出25元计算,可节支2025万元。联合收割比人工收获减少粮食损失在3%以上,以小麦亩均400公斤单产计算,每亩减少损失12公斤,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972万公斤,折合价值1360万元。
采用机械收获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以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在农忙季节不必再赶回家中参加抢收,既节省了路费,又增加了收入。
(四)增加机手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率,作业时间由以前每季一周左右增加到20天甚至更长。一般情况下,一台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一年作业收入在3万元左右,比仅限于本地作业的增加2倍多。
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是推动农民增收就业的一条重要举措。据测算,一般一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需4-5人跟机作业、服务,因此,通过跨区作业可以实现农民季节性就业,直接带动全县农村劳动力约4500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推进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在生产方式上把小而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闯市场,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家庭小规模经营与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小农机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了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同时,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造就了一支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
二、农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
农机跨区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机部门对中介组织的管理还存在缺位现象、中介组织服务形式转变不够灵活、各地跨区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不平衡等等,阻碍了跨区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机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
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仅限于对其进行培训和备案管理,而不对其具体中介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在外出机车中,也存在着无行驶证、无驾驶证、无跨区作业证的现象。
(二)中介组织服务形式转变不够灵活,组织化程度不高
如:大规模组队形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它不仅给管理服务者带来困难,也给机手带来麻烦,一则是路途远、机车多,易发生交通事故;二则是队伍太大容易造成作业机械集中,作业价格不理想,想撤出时又易和当地领机人产生纠纷;三是到达某一个作业地点后机车分布广、地点多,不便联络沟通,不宜搞好服务与管理。
有的跨区作业中介从业人员中存在着文化和业务素质不高的现象,一些人还停留在凭经验办事或“跟风跑”的阶段,对作业期间出现的问题,如麦收纠纷、机械维修等处理能力差,对转移途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表现得束手无策,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散机扰乱了农机作业市场
有的临时合伙、有的单独外出,跨区作业地随机主主观而定,造成盲目流动,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产生农机与作业量配比不合理,单机作业效率降低,农机户收益减少,而且影响了作业市场秩序。这种散机形式的存在,主要是机手认为中介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在作业时间、地点和作业量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以及认为中介组织服务不好或不愿交纳中介服务费等。
(四)“拦机、截机”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群众用机心切,或因较为丰厚的中介服务费诱惑而出现截机倒卖,致使上路拦机截机、强迫机手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论是在去的路上还是在回来的途中,都令机手防不胜防。应对拦机截机事件,耗费了机手大量的精力,浪费了机手宝贵的时间,有时还会演变成欧斗事件,甚至造成人身伤害。拦机截机事件,大部分都发生在单机外出的收割机组身上,再加上拨打“110”后,警方出警不及时、无伤人行为就不过问、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致使农民拦机截机现象愈演愈烈。
(五)出现纠纷得不到公平解决
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机械及作业知识掌握不多,操作不熟练,处事能力不佳等原因,常与当地农民产生各种安全纠纷、经济纠纷、交通纠纷等,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往往得不到公平、公正地处理。
三、农机跨区作业的建议及对策
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应站到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尽快规范跨区作业,为跨区作业挡驾护航,为农民丰收、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一)政府重视,搞好协调
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跨区作业领导小组,抓好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分工和配合,针对以往发生的“拦机、截机”的现象,总结经验,制订出保障联合收割机顺利转移的工作预案。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教育群众不要上路拦截过境联合收割机,对“拦机、截机”的高发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力量重点防范,对上路截机行为要坚决制止,对砸机、打人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二)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农机部门要积极顺应市场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注重加强对跨区作业市场的宏观调控,由市场启动、促进发展逐步向出台政策、规范市场转变,把工作重心转到监督管理上来,并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使跨区作业中的大量具体市场行为由农机协会、中介服务组织、股份制或合作制的服务实体来完成。
农机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对跨区作业中介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全面培训,严格发放《中介组织资格证书》、《中介人资格证》及《跨区作业证》;作业期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农机执法检查力度,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同时,对散机加强管理,防止无序流动,维护正常的跨区作业秩序。
(三)拓宽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
以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机大户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引导他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搞好常规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服务内容。将十多年来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玉米机收跨区作业中去,努力探索和完善三秋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玉米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尽快将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
中介组织服务要上档次,积极做好作业市场调研,认真制定作业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强化跟踪服务,及时处理纠纷,做到处处为机手着想、为机手排忧解难。
(四)搭建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
尽快开发更易查询、信息全面的全国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分别以县、乡镇为查询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该区机械保有量、拟引拟派机械数量、种植面积、已收割面积、作业时间、中介组织联系方式、地图等信息。制定、完善跨区作业信息发布管理制度,信息搜集由基层农机站和合法中介组织上报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县级农机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后,方能上全国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发布,作业期间,要保证信息至少一天一更新,过时信息并要及时删除。
各地以县为单位,组建手机短信发送系统或与通信部门联合,将作业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在县内作业的中介组织者、机手,以方便他们做好计划。
(五)大力开展农机保险,解除机手后顾之忧
一、农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
1. 小麦机收作业效益降低。
据调查, 前些年跨区机手效益普遍较高, 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收入3万元以上。近年来, 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迅速增长, 客观上造成了机收市场空间的不断压缩。麦收时, 单机平均跨区作业时间6天, 收割小麦90亩/天, 作业费为60元/亩, 作业毛收入3.2万元, 除去人工、油料等费用, 单机纯收入不足2万元。与此同时, 随着联合收割机快速增加, 收割作业供需关系已基本平衡, 麦收高峰期机收作业价格基本稳定在50~60元/亩, 今年50元/亩的低价位也不在少数。因此, 受到机收作业成本上升和作业价格略有下滑的双重影响, 导致机收作业效益下降。
2. 中介服务市场不规范。
目前, 农机作业经纪人多为个体经营, 虽然他们对作业市场比较熟悉, 但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缺乏必要的机务常识、跨区作业管理知识, 在协调机具、联系作业市场时, 口头协议较多, 纠纷也多, 且不易解决, 在农机户或经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 难以得到法律的维护和帮助。
3. 单机外出作业效益下降明显。
调查中, 机手普遍反映, 没有签订跨区作业合同盲目外出“单打独斗”的联合收割机, 跨区作业经营效益下降尤为明显。去年就有少数独自跨省到河南、安徽作业的机手微利甚至亏损而归。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全国各地大都实现了联合收割机供需平衡, 对跨区作业机具需求减少。
4. 机手培训力度不够。
近年来联合收割机增长速度快, 而机手培训时间又短, 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学员一时难以掌握系统的驾驶操作知识, 复杂道路的驾驶和田间操作等维护保养都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又没有收割现场, 这就造成新机手参加跨区作业时由于操作不熟练, 作业面积少, 收入较低。
5. 外出具有盲目性。
由于机手没能及时、准确掌握小麦收割时间、收割面积等有关跨区作业信息就盲目外出, 增加了自身作业成本, 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
6. 作业市场不够规范。
调查中机手普遍反映, 农机外出跨区作业秩序、作业环境有待规范。一是作业秩序混乱, 有些地方只接机不管机, 机车工作无序, 机手之间相互压价;二是上路拦机、扣机, 村霸、路霸敲诈机手等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了机手的信誉和收益。
7. 油料价格增长过快。
近年来, 油料价格上升幅度远远大于机收价格增长幅度, 机收价格每亩增长5~10元, 刚能抵消油料增长部分, 人工、油料等作业成本却不断上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手跨区作业的收益和外出作业的积极性。
二、对农机跨区作业的几点认识
跨区作业已走过18年历程, 机手和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服务方与需求方的供求关系日益稳定, 机手应变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然而,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农机管理部门有许多方面还需要正视和改进。
1. 加强对跨区作业机手的培训力度。
在跨区作业前, 针对跨区作业市场形势、作业环境、作业时间、作业质量、作业技巧、纠纷处理、行走路线、集结转移、信息联络、跟踪服务、人身财产以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对机手进行细致的培训。通过培训, 使之对有关跨区作业各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 做到有的放矢, 为跨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2. 强化政府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
跨区作业能够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麦收进度、抗御自然灾害、有利农村稳定。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手段, 切实保障农用柴油供应, 开辟农机跨区作业加油绿色通道, 进一步探讨农机燃油补贴方式, 加强柴油价格管理。其次, “三夏”、“三秋”期间, 由政府出面, 农机部门牵头, 组织公安、交通等部门参与, 成立农机巡回110, 对上路拦截车辆、扰乱作业秩序的人员和行为严厉打击, 为跨区作业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小分队跨区作战, 增强灵活性。
由于近年来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增加, 相应的需求量大幅减小, 因此, 跨区作业队要从过去的大兵团主线作战向小分队分散作战转变。去年, 我省不少跨区作业队的规模就是10多台收割机编队出征, 主要活跃在县乡公路周边, 能相互照应, 信息共享, 既方便转移, 又能灵活分散作业。据调查, 合理的跨区半径应以250公里一站为宜, 因为每增加100公里, 小麦就晚成熟一天, 这样的距离, 几台车一个晚上就能到达, 也不影响跨区作业队的整体推进。
4. 准确把握跨区信息, 签订作业合同。
安排专人提前到作业地了解作业地区的地形、面积、成熟时间、价格及机械供求信息, 研究确定适宜的作业地点和作业线路, 签订农机跨区作业合同。结合农户需求, 科学规划、合理分流, 跨区机械分机型、分批次、分地域参与作业, 以提高跨区作业效益。
农机检修到田间
1. 跨区作业更加经济合理
2015年麦收期间,山东省莘县泰盛康粮食种植合作社的15万亩小麦,因为农机不足,合作社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只收割了其中5万亩。剩余的10万亩,合作社每亩给社员补贴了5元的肥料购买券,请他们自行联系社会上流动的收割机作业。这着实令人费解,有着15万亩土地,这个经营规模相当大了。按常理来说,该合作社应该大力购买联合收割机以保障生产所需,降低生产成本。“联合收割机不足会耽误收割,但收割机多了会占用过多资金,且麦收过后农机的长时间闲置会造成资源浪费。”泰盛康粮食种植合作社农机负责人庞学昌指出了问题所在。况且,联合收割机折损太快:一台收割机用上3年,再出手,2万元钱都没人要。而且随着收割机使用年限的增加,维修保养费用越来越高,反过来会成为合作社的负担。这些成为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大力购买联合收割机的关键因素。
即使有农业规模经营的优势,农民种田的比较收益仍然是比较低的,农民不会盲目投资联合收割机。那么,每年夏收时节,由南往北流动的外地联合收割机仍将是麦收市场最好的补充力量,这是实现农机资源最大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我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外作业,三四月份先到海南收水稻,接着到河南、安徽和老家收小麦。8月份再去海南收水稻,然后一路往北,沿途收割水稻最远到黑龙江。”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镇农机手于鹏飞说。
2. 农机跨区作业前景广阔
据统计,2015年“三夏”期间,各地共投入56万台联合收割机,其中参加跨区机收的收割机达到30万台,占到用机总量的54%,与2014年基本持平。由此可见,跨区作业市场依然广阔。随着夏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合作社成为“三夏”生产的主力军,未来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会逐步提高,盲目外出的散机会越来越少见,跨区作业市场会更加规范有序。
—— 一位物理老师对课后作业的思考
摘要: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新型课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要注重课后作业的目的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课后作业;新课程改革;题海战术;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相信大家对“课后作业”这个字眼再熟悉不过。教师在课堂上要完成知识的讲解,方法的传授,但高中物理很多知识点、公式、规律,不是四十分钟的讲解就能消化吸收的。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上一般没时间做充分的练习,学生为了把知识完全理解掌握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复习,以巩固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而培养物理思维。所以留作业是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同学完不成课后作业,一些同学为应付老师检查而抄作业,有些同学在抄作业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抄什么,只是机械的模仿,欺人欺己,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那么,课后作业到底该不该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型的课后作业又该怎样留?
一、新课改环境下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度大物理难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普遍
反映物理没有思路,或者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相信所有一线物理教师都有这个体会。其实物理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知识要求上,物理学把整个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必须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他们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能力要求上,要求学生要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而且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梯度太大,难度急剧增加,这让很多初上高中的学生们不知所措,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难?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我认为除了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外,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所以,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后作业依然很有必要。
二、优化课后作业
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认为:课后作业的功能有巩固、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担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后作业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物 理知识,培养物理思维,而不是例行任务。
2.课后作业不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巩固物理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是学生自己的探讨、挖掘,你能“挖”多深,有多少新的方法新的感悟,就看课后你如何去完成课后作业了。
3.课外作业不是强迫性的,学生不该愁眉苦脸地对着它,不该是被迫无奈地去完成,否则效果可想而知。
4.课后作业不是单一的,无法选择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在新型的课后作业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的单一化,坚持差异理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学习成绩。
5.课后作业要突出合作性,改变旧形式。《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的重要理念。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真正意义上优化课后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必须对作业的设计、方式、批阅、评价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改革。
三、新型课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特别是一些名牌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题海战术是指教学活动围绕着习题运转,学生做题、老师讲题占教学活动的百分之八九十。各个学校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理由是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分数,可谓一举多得。一些学校和家长还认为:多做题做难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人才,更有可能“伤”仲永。
题海战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新型的课后作业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把学生从传统的作业模式中解脱出来。
四、怎样留课后作业 1.加强课后作业的目的性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开发思维能力。一句话就是,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心中有数,选择的习题应该有代表性,对难度较大的内容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应该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分配重难点,逐步突破。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比如牛顿第二定律,不要认为学生做对就过关,教师应有计划的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加深
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2.加强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同。我们留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有选择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使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有所收获。3.加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课后作业应让学生乐于去做,在快乐中完成。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活”一点、“新”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掌握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时,可以布置大家做一个杂技:水流星试验。看看当到达最高点时水能不能不
洒下来,并找实验成功的同学说说成功的经验并演示,相信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总之,课后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巨大作用。教师应多花点精力设计课后作业,注重课后作业的质量,不搞题海战术,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课后作业之我见
—— 一位物理老师对课后作业的思考
鸡东县第二中学
作为一名在数学课堂成长了15年的教师,对数学课堂有着深深的眷恋。除了喜欢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与孩子们共同经历“质疑——自我思考——交流碰撞——达成共识(或新的质疑)”这样一个过程,也非常喜欢走进他人的课堂,感受另一个舞台的精彩。下面就我观课时的一些角度与大家交流。
我认为不同教龄的教师观课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初入职的教师应关注:
1.执教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对学生的评价及引导;
2.执教教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
3.学生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习惯养成训练的。
而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则应关注:
1.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推进课堂教学的;
2.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因势利导,让课堂的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3.学生是如何与教师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的。
4.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5.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及学生回答的准确度。
我在实际的观课过程中更加关注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生成的处理,但是在观课之前要做如下工作:
1.了解教师执教课题,研读教材及教参。
2.通过对教材及教参的研读形成自己对教材的构想,尤其是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形成自己的突破方案。
3.以上两个准备工作结束之后,跟执教教师要教学设计(教案)。
观课过程中:
1.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尤其是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答案。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如何处理的,做好记录。
3.对学生突发的思考、疑问、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的评价以引导进行详细的记录。
观课后:
尤溪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我见
作者:陈知树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摘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平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尤溪县农机安全生产现状,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机安全 问题 对策 建议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平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业机械数量大量增加,各级政府、农机部门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更加重视,但是,在广大农村,农业机械无牌无证行驶、不参加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超期服役、违章拉人等各种违法违章现象仍然存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尤溪县农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尤溪县农业机械拥有量逐年增加,201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38万千瓦。其中排灌机械动力5335千瓦,收获机械动力4003千瓦。拖拉机2119台、配套农机具2509台、耕整机3993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5454台(套)、农用运输车809台、手扶变型运输机1266台。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0970人,拖拉机驾驶人3174人。尤溪县农机监理站承担全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设立相应岗位,配备专人,依据各自职责完成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乡镇设立农机管理站,具体负责所在乡镇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二、尤溪县当前农机监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机数量多,农机监管力量不足。农业机械分布于全县农村干家万户,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而我县农机监理站仅有5名人员。
2、农机监理人员无上路检查权和违章处罚权,只能到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对纠正“黑车非驾”及逾期不检不审等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手段。
3、农机安全宣传不够深入,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现象严重,“无牌无证”行驶、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拼装和报废车辆、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违法现象时有所见。
4、拖拉机交强险的影响。由于拖拉机农事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且多是自用为主,作业的时间短,收入低,农闲时有些拖拉机从事些农村短途运输,运费收入也较低,而拖拉机的收费相对较高,影响农机正常业务开展。
三、关于加强尤溪县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农机安全生产的认识。以有关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农机方面的惠农政策为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或在农机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作业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对农机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安全教育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材料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2、协同作战,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农机、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动态管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和查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章载入等行为,农机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路面动态管控。农机部门要经常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安全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排除事故隐患。公安、安监等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同时要认真落实信息通报的规定,农机部门定期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拖拉机登记、检验以及证书、牌照、驾驶证件发放等情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向农机部门通报农机在道路上发生事故及处理情况。保险公司要执行国家有关办理农机交强险的规定,不得拒受拖拉机交强险,不得擅自提高费率标准,为机主优质快捷的服务。
3、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项目。把农机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及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到乡镇和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明确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农机安全工作,乡镇农机管理机构负责摸清所辖区域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入底数,登记造册,并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农机安全管理信息的统计和上报。乡镇农机管理机构逐一和车主及驾驶入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告知并督促车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注册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并按时接受年度检验和定期审验。县政府要定期考核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辖区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年检率及驾驶人持证率达到目标考核任务的要求。把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真正上升为政府行为。
4、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根据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和农业部“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牌证费、检验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要切实推进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能力”的要求,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农机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 西华县农机跨区作业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自1998年西华县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以来, 农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 参加机车由最初4台发展到目前的1 100台, 增加了近300倍。跨区作业区域由最初的省内1个地市, 逐步扩大到湖北、河南、安徽、河北、天津等5省29个市, 农机手收入连年增加。联合收割机拥有量也由1998年的96台猛增到1 272台, 增长1 225%。通过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确保了“三夏”麦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促进全县小麦增产增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机收进行有偿服务已成为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跨区作业, 使全县“三夏”农业生产赢得了农时, 提高了粮食产量, 机械作业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 麦收时间由1998年前的超过20 d缩短到现在的5~7 d, 秋季作业时间也缩短了10 d以上。小麦生产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小麦机收率由1998年的不足10%, 提高到目前的99.2%。二是减少了经济损失, 过去夏收一旦遇到雨季, 收割晾晒不及时, 造成小麦霉变, 跨区作业使收割时间提前, 损失减少。三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少农民支出, 增加农机户收入。开展小麦跨区机收前, 西华县机收小麦收割成本为750~900元/hm2, 开展小麦机收后收割成本为450~600元/hm2, 每年为农民减少机收支出近2 000万元。以2011年为例, 西华县组织跨区机收的每台收割机一般收入都在2.6万~3.8万元。
2 西华县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
西华县开展跨区机收初始阶段主要由县农机局组织, 随着经济发展和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长, 近几年该县农机局已逐步从跨区作业的直接组织工作中退出, 主要承担着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的管理职能, 取而代之的是与市场联系更紧密、对市场把握更好、可以使机手获得更高作业收入的农机合作社。目前, 西华县跨区作业队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三是机手自发组织或单机参与的跨区作业队[1,2]。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虽然有市场经济头脑, 但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缺乏必要的业务常识和管理知识, 在协调机具、联系作业市场时口头协议较多, 导致纠纷多发, 且不易解决。二是临时合伙、单独外出的跨区作业队没有明确的作业地点, 造成机械盲目流动, 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 影响了作业市场秩序。三是“拦机、截机”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群众用机心切, 致使上路拦机、截机, 强迫机手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跨区作业的发展[1,2,3,4]。四是跨区作业的项目较单一。农机跨区作业项目主要为小麦联合机收和机耕作业, 随着各地大型拖拉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逐渐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 跨区作业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这就需要向秋季作物及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4 对策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 出台相关文件, 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保障跨区作业顺利开展。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跨区作业领导小组, 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严厉打击上路截机行为, 为收割机保驾护航[5]。二是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管理, 严格执行《跨区作业证》发放制度。对散机要加强管理, 防止无序流动, 维护正常的跨区作业秩序。三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 组建形式多样的中介组织, 引导他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在搞好常规服务的同时, 积极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四是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或与通信部门联合, 将作业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在县内作业的机手, 以方便他们做好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斯华.我国跨区机收的发展现状、效益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4 (1) :1-8.
[2]杨玉林, 白人朴.我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6) :56-60.
[3]李二超.农机跨区作业规模与效益的经济分析[J].农业经济, 2010 (3) :80-82.
[4]郭景文, 隋士国.浅谈如何开展好跨区作业[J].现代化农业, 2011 (9) :37-38.
1 制约因素
1.1 柴油价格居高不下
多年来, 农机跨区作业一直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头戏”。但近年来柴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导致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农民收入明显下降。此外, 由于外出作业路途遥远, 沿途油耗成本增大, 大大挫伤了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为节约成本, 有些地区的农民不惜降低劳动效率, 使用人力进行农作物收获、运输等作业, 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从而使跨区作业的市场相对缩小。
1.2 跨区机械作业量明显减少
近几年, 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 全国各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明显增加, 许多市县明显处于保和状态, 有的地区已处更新换代时期, 对外来作业机械的依赖和需求明显减弱, 跨区作业效益不高, 且不均衡, 很多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亏本。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抵制外来机械的现象, 致使跨区机收越来越少, 收益下降幅度较大。
1.3 人员工资持续走高, 作业价格不升反降
外出跨区作业, 每台机械至少需雇佣2名驾驶员协作, 但人员工资支出明显增加, 从而使收益明显下降。
1.4 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亟需整顿
虽然各地都出台加强农机市场整顿相关政策, 但市场不太乐观, 有些地区仍有坑抬卡骗现象, 市场秩序茫然, 严重影响了农民跨区机收的积极性。
2 建议与对策
2.1 政府和农机服务部门全面协调工作, 尽可能为外出作业机手提供方便
跨区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机服务组织形式, 各级政府、农机部门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农机跨区作业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领导, 统一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工作, 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在跨区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并提前做好政策落实、机具检修、维护、供需和人员培训。二是要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促进跨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三是进一步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维护参与跨区作业各方的合法权益, 提高跨区作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 积极创新跨区作业组织形式和服务机制, 赋予时代新内涵。鼓励支持各种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此外,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调控, 如对农机田间作业、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用油实行补贴。
2.2 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
在外出作业实践中发现, 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因其作业质量好、效率高, 在各地颇受欢迎, 而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市场需求相对减少, 个别地区已不再认可。因此, 应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 鼓励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特别是玉米、大豆联合收获, 在大中型拖拉机跨区机耕、机播上鼓励早走出去, 实现跨区作业市场的新突破) , 加快机械升级换代步伐, 以适应市场需求。
2.3 切实做好信息服务, 搞好机械分流
切实做好信息服务, 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 信息服务是促进作业市场供需平衡, 保障作业秩序, 服务广大农机手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跨区作业信息的服务网络, 完善信息采集、传递、发布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并配备必要的信息处理设备, 向参加跨区作业的广大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跨区作业市场信息。二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发放明白纸、信息卡, 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 及时向社会发布跨区作业市场信息。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跨区服务直通车”系统, 及时更新当地的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 将跨区作业市场信息送到机手和农户手中。三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作业场所、作业路线、作业时间、作业面积、所需作业机车、作业环境等进行前期考察。在跨区作业组织上, 要提前做细致的考察调研, 针对各地实际情况, 搞好机械分流, 采取灵活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机械, 务求农机手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
2.4 加强跨区作业市场管理, 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农机跨区作业之我见】推荐阅读:
跨区域兼并06-28
跨区域经营管理办法09-08
公安局跨区域协作机制11-03
农机作业实施方案11-16
鱼台县农机局三夏农机工作情况汇报07-10
农机的总结11-24
农机培训教材06-06
农机安全自查报告10-20
农机使用操作规范12-04
农机战略合作协议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