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共2篇)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意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影片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了毛泽东伟大传奇的一生!该片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史料详尽,客观公正,叙述方式独特巧妙,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该片既是一部讲述毛泽东一生的优秀纪录片,也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志愿,所以他能为着自己的志愿而奋斗。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废寝忘食,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一生都是一个强者——爬过雪山,越过草地,踏过风腥雪雨,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这些成就_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红军撤出延安市,他给自己起了名字——李德胜,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必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又不被成功冲昏头脑。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作为一个伟人,他的坚韧不拔的人格,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更是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迈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俭朴勤苦的一生,他生活俭朴,情趣独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但毛泽东依然过着和革命期间一样艰苦朴素的生活。电影里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间简陋的屋,屋里光线很暗,他的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还有一双已是磨破了的拖鞋。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思想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等。讲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深财富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有他,一个山河秀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中国才屹立于东方。
对于中国人而言,毛泽东是一个炫目、伟大的的且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毛泽东本身却极其不喜欢这样的一种存在。因为自身的一种甘做人民公仆、甘为孺子牛的情结,毛泽东对不可或缺、伟人、炫目的存在这样的字眼是抱有极其大的反感的。其生前就很多次对身边的人们、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他的神化报不赞同态度,然而不管毛泽东愿不愿意,在他生前,乃至死后,他都被相当的一些人彻底地神化了。
毛泽东的逝世,为他辉煌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辉煌的终止符。借由死亡,人们完成了对他最后的神化,他成为了一些人们心中的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人们最初对毛泽东的认识来自战场,不败的游击战术家是世界上大多数人们对于毛泽东能力最好的评价,也是人们初步对毛神化的开始。不管是因为幸运,还是超越毛泽东的对手确实没有,毛泽东在战场上的不败纪录在人们心中构建起了一个英雄的轮廓。而且随着不败纪录的不断增加,轮廓也逐渐清晰了起来。然而仅仅只是这样,一个永存的英雄的塑造或者更确切地说对毛泽东的神化终究还是完成不了的,逐渐增高的大厦如果没有坚固的支撑和厚实的根基的话,完全有可能在小小失误的触动下,轰然倒塌。也既是说,一旦不败的纪录被终结,那么不败的英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没有了立足之地,成为了眩目但却短暂的存在。然而,毛泽东却不是这种短暂的存在。因为不败的纪录只是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真正在人们心中植根的是毛泽东伟大的革命者、领袖、为人民奉献终身的形象。】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会反驳说毛泽东是因为是一个勇敢地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苦难深重地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拯救了亿万中国人民,并重新建立了中国人的自尊,才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并被当作英雄崇拜。然而这却是对于毛泽东现象的最大且最严重的误解,偶像崇拜这种现象从来不以被崇拜的对象所持的思想为触发点,这一点的前例数不胜数。而且,与其认为毛泽东是因为他的伟大功绩才为人们所崇拜,不如说是因为其为时代的浪潮把他推向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从来,英雄是不可能创造时代的,只有时代才有可能把英雄当成代言人推上历史的舞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相信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阐述。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是什么使那个时代得以成为能出现英雄的时代?而时代为何选择毛泽东来成为其代言人?
众所周知,清末一百多年来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先进生产力的不断介入与落后的中国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外国殖民主义者伸向中国的肮脏黑手、统制阶层与普通百姓对个人权力的自由放任、和几乎没有间断过的战乱,使民众对现状极度的不满,进而导致了民众对现状(清政府、帝制等)的集体失望,最终爆发为渴求变革的力量。
那时候的启蒙者(或觉醒者)魏源、李鸿章、曾国藩、康有为以及后来的孙中山、鲁迅等,无不以国家图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并不断地把他们的这种思想通过不同的形式化为实实在在的努力。
满清政权里的洋务派,在朝的推李鸿章,封疆大吏里推张之洞、曾国藩,都曾试图自上而下地完成自强的这一过程。他们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这种仿效日本维新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在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想维持权力的结构,在不动摇权力根基的情况下,从金字塔的塔尖开始施工。来改造整个金字塔————可见他们对于中国的强国之路的思考,是在黑夜中进行的(历史局限性),最终也就变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个人悲剧,乃至于整个晚清的悲剧。
与他们同时代辉映的人物,还有以康有为等六君子为代表的维新派。维新派者没有实力,但是他们以较为进步一些的思想为武器,争取到了相当之多的知识分子和一些官吏的支持,最后甚至光绪皇帝也倒向了维新派。当然,他们失败的原因和洋务派在根本上相同————忽略了基础的力量,试图从金字塔尖开始施工。
孙中山的崛起,带给了当时大多数人憧憬和希望。比起效法日本的维新,不如痛定思痛,拆了旧屋(腐朽的清政权)、扔了板凳(帝制),建起新房(民主主义国家)、搬来沙发(宪法、普选、议院)。然而,孙中山的局限性也非常之大————他没有把他的思想真正带给最广大、最有力、最呼唤变革的中国人民,他的追随者以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商人、城市中产为主,而这些人恰恰是变革中最不可靠的一部分————他们一心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不断追求更大的利益,这是他们的最高目的,至于变革本身,反倒不那么重要了。于是,在最好的出发点上,诞生了最坏的结果————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夺取了最终夺取了革命成果,而最渴求变革的人民看到的只是“昨天的县太爷做了今天的县长”(《阿Q正传》等小说里对此有精妙的描写),一切换汤不换药,中国依旧战乱频频,人民依然受压迫、受剥削。孙中山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场“从金字塔中间开始改造”的悲剧——旧塔尖推倒了,然而另一个新的塔尖还要坏。
所以,不断变革的失败,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仿佛把中国放进高压的锅炉里煎熬,每一次试图突破,却又被压得更紧——新政也好,变法也好,革命也好(辛亥革命),最终人民得到的是集体失望。每一个可能成为时代代言人的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和最后恶劣结果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农民、工人等无产者,甚至包括一部分中产者和知识分子对现状的无限厌恶。
炼炉里的受难者,在黑暗中渴盼光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式的罗伯斯比尔,一个真正从腐败金字塔根基开始动手术的人,已经呼之欲出。他是天边的启明星,他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他是“最后的救赎”。
时代的因果律不能逆流。毛泽东——一个真正来自于金字塔低层的变革者,一个意识到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真正已经风烛残年,摇摇欲坠的思想者,一个果敢地振臂高呼,召唤金字塔最下层的人们拿起武器,向庙堂之上开火的战士,一个不顾一切、放弃一切、牺牲一切也要完成“罪业救赎”的圣徒(saint),出现在时代的舞台上。
胜利(成功)即目的,就是救赎者思想的最好的,最集中的表现。在现在这个时代,民众偏向于认为个人是所有一切的目的,政府和国家只不过是服务于个人的手段(从民告官、民告政府、国家赔偿法的出台以及越来越广的反腐败、反特权呼声中可见一斑),而那个年代的政府行为恰恰相反,把个人作为手段。康德曾认为,“一般说来,每个人都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他完全不是作为手段而任由这样或那样的意志随意使用。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其他理性的存在,都必须始终把他同时当作目的。”而在几千年封建道德、泊来的民主主义、改良的三民主义以及中国化的共产主义的交相碰撞、冲突下,对“主义与问题”越来越茫然的民众中认同这一思想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1927年反革命狂潮的掀起,这样的思想不断涌现,直到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时达到顶点。蒋介石政府彻底专制的战时政策和软弱的对外政策把原本就不断觉醒的人们的眼睛洗亮了。因此,共产主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不可阻挡,其发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因为毛泽东敏锐的大脑细胞捕捉到这场变革的深层次思想实质和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事实,他成为了革命的指导者和实施者(遵义会议)。
当导火索燃烧到最后一刻,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以及国家存亡危机的出现,中国人民走到了一个迷宫般的十字路口——到底何去何从?无论安于现状,继续走在国民党的旗帜下,还是醉生梦死,彻底失去意志,又或者奔向唯一还有光明的地方——延安(意指参加共产主义革命),其实在变革发生的那一刻谁都不明了的。然而作为时代的代言人,毛泽东却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一个时代已经决定好的选择。而在毛泽东背后控制的,则是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类社会主流思想的潜意识。(我认为,无意识的,一段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大部分民众的思想可能无意识地空前统一,可参照二战时日本和德国。顺带一提.一直认为,民众对战争的发生是时是负有很大责任的,特别是在一些“半民主国家”——日本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体制上战时的半民主色彩浓重,涌现军国主义者不足为奇。所以日本人民对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与其说毛泽东是一个思想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时代思想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毛泽东天才般的大脑和身体里流动着的无尽的爱国热情,是使他极其容易地和时代发生了共鸣,并最终走向时代弄潮者之路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人们眼里看到的却不是时代缔造了“毛泽东”(意指毛泽东所有的成就、功绩、荣誉、地位)。在变革前夕,处于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能动力(人往往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不能完全依意志行为,所以不同人间因权力、能力、智力等各方面因素,以意志行为的能力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这衡量的标准抽象为能动力)的限制,对于贯彻自己的意志是有限的。“一旦起事,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但如果没有目的地起事,任何思想都会遭受失败和挫折。”所以,在变革面前很多人都是无力的。然而他们却在毛泽东身上找到了力量,于是他们把贯彻自己的意志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毛泽东的身上。“伟人、救世主、红太阳”的形象与其说是毛泽东不经意间自己披上的,还不如说是炼炉里的受难者寄托自己的意志刻意强行为他穿上的。但不管怎么说,汇聚社会大部分人的革命理想和意志的毛泽东到此不管愿不愿意,都被戴上了神圣的王冠,进入了英雄的圣殿。
时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代言人英雄,而人类群体则制造了被寄托群体意志的人造英雄。然而既然是人造的,那也就是说中有那么一天也会被人为地毁去,而且其所经过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毕竟人类是一种健忘且多情的动物,难免不会有一天忘记自己过去的造物,移情别恋到新的造物上去,毛泽东当然也应该不可能能幸免。然而,毛泽东却被最终神化了,成为了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人物都无法比拟的神一般的存在。这又是为什么呢?
“化不可能为可能。”这句话道出了所有的实质。毛泽东一直到逝世,都一直在以他神话般的胜利(泛指他的各种成就,不仅仅止于军事)在吸引着众多的崇拜者。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抗日战争中的神来之笔,三年解放战争的大逆转,抗美援朝击败世界首席军事强国美国及其盟友,以及从一穷二白起家建设的国内重工业,国际封锁下怒射升空的氢弹原子弹和卫星、妙到纤毫的外交手腕、建国初期的纯净社会.........一切的一切宛如魔术般令所有的人为之惊奇。如果说,孙中山的神化是因为他把困难重重、艰险无比的辛亥革命完成的话,那毛泽东的被神化就是因为他把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事都完成了。(文革中毛泽东的出发点是好的,造成如此恶劣结果的原因完全出于他本人的一些局限性,和那个时代全体中国人的局限性,那也是时代的力量)。当他辉煌般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所有的一切都盖棺定论后,其人生就会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最后英雄因为死亡而得到永远。
当英雄得到永恒后,神化也就完成了。因超乎常人的能力被注视,因洞察力的敏锐,被时代赋予成为英雄的权力,同时被期望变革却无力变革的民众制造为革命英雄寄托意志,同时自身又以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能力不断创造奇迹,直到以“山河同哭”(唐山大地震,黄河水患等都被衍生到这一结论上)的悲壮死亡来为这一切盖棺定论,最终把属于一个时代的短暂、耀眼、炫目的辉煌化为永恒。时代英雄得以升上天空成为了不可替代的神一般的存在。
这就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实质,然而探究这种现象的最根源,我们将惊奇地发现,STAND ALONE COMPLEX再一次出现了。STAND ALONE COMPLEX是一个悖论,渴求孤立,却又无意识地在寻找融合。
毛泽东现象也是因此才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英雄其实是一个孤立体的最好代表,英雄的与众不同充分地显示出了自己的孤立。特别是文革后期,毛泽东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反对者大加挞伐,而赞同者往往别有用心,盲从者更加令毛泽东无所适从。原本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权力结构、社会形态的革命,最终化为灾劫,并受到无数别有用心者的恶毒攻击(如暴君等),毛泽东他的意志如泰山之坚而不可摇,毛泽东的悲痛又是如何的情何以堪!
人们崇拜英雄,有时甚至刻意模仿英雄的打扮、行为、举止等都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个人主义式偶像崇拜是把个人价值终极化,而终极化则代表着唯一。当英雄在生时,终极化的唯一是英雄本体,此时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只能显示出自己对独一无二的孤立体的渴求。当英雄死去后,人们把英雄的个人价值终极化,这时的唯一,因为英雄已经入土,也就没有了代表物。所以此时人们对英雄的模仿和崇拜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孤立体验。这也就能够揭示为何英雄都是在死后才被确认为永恒的价值的(毛泽东现象有些不同,毛泽东生前就基本被确定为永恒的价值了)。然而,英雄本身又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独特性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把他视为与自己相似的孤立体。也既是说,在他身上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又因为英雄的能动力大于普通人,所以普通人就把自己不能贯彻的意志寄托于看似与自己极为相似的英雄身上,把独一无二的英雄比同为自己。并且在英雄死后,以英雄的意志的继承者的身份去模仿英雄。从而英雄这个概念也成为了悖论,一方面英雄被视为独一无二的,成为人们追逐孤立的象征和方式,一方面英雄必须是能被社会大部分成员看作相似体的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无意识地成为一种孤立体的融合过程。人类追求从社会中脱离的孤立体验,然而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要让这种孤立体验得到社会的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就是孤立体再融合的过程,借由孤立体之间的融合,孤立体验被确认,同时孤立体的融合也使这样的体验失去了孤立的意义,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的本质,也是个人崇拜的神坛上的毛泽东的实质内容。
英雄存在的最终价值到底会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罢。毛泽东的精神不朽,毛泽东的意志不朽,毛泽东的豪气万古存。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观后感】推荐阅读: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读后感09-2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华西村》有感07-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06-30
《毛泽东调查文选》读后感05-25
毛泽东10-15
毛泽东诗词赏析07-15
毛泽东诗词练习07-27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