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篇1

七家子污水厂二车间 李东徽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主要就是将潜逃至国外的腐败分子捉拿归案,表达了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中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可以讲,境外不再是中国贪官避罪的天堂。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够踏实做人。

近年来职务腐败问题已成为有损党的形象,疏离党群关系的严重问题。一个“贪”字让一些党员干部冲昏了头脑,逐渐走上了堕落腐败、违法犯罪的道路。身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把“廉政”记载心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党员不能放松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要牢记廉洁从政,严以律己,不仅自己要堂堂正正为官,更要倡导家人清清白白做人,不为一己私利而丧失信念。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心得体会 篇2

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如果说《准则》是正面引导、高标准,那么《条例》就是负面清单、划底线。虽然《条例》的文本还未公开,但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自觉遵守《条例》《准则》要求,党员干部才不会去触雷、踩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会更加增强。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每一个党员,党的纪律就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就是生命线。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需要切实开展宣传教育,使《条例》和《规矩》印在全体党员的心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需要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力度,落实好《准则》和《条例》的各项要求,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哲人有言,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海。有约束才更自由,有纪律才更有力。《准则》和《条例》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明确了权利与责任,划定了行为空间,和纪律底线。加强《准则》和《条例》的执行,就会让党风进一步纯洁,让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党章》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真正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平“语”近人》第七集观后感 篇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告知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我们党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要不断以实践检验成果,认真履行职责,对待本职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善于思考,使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独当一面组织开展工作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自己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篇4

莲山《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以上率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单位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看到习主席一系列亲民、简洁作风,深深震撼了党员干部的内心。

作风建设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尤其是八项规定出台后,更是将其放在重中之重。

因此,党员干部要将为官贞节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契机,扎实推动作风建设。

树立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不变信仰。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正因为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绿洲,朝着心之所向竭力奔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信仰是党和国家赋予的。

对党忠诚,廉洁自律是入党之日立下的铮铮誓言,是历经春秋冬夏,承受风吹雨打依旧不改的最初信仰。

如今,社会发展愈发多元,林林总总的信息灌入思想,这其中不乏有迷人心智的糖果。

诱惑风暴前,党性是唯一的护林屏障。

党员干部要将党性修养和信念坚定视为内功心法,随时学、随地练,修成泰然处之的沉稳性格,练就宠辱不惊的过硬素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忠于信仰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要和自己内心私利意识做顽强斗争,以意志为土壤,滋养廉洁之花绚丽绽放。

强化官风不正,则民风必颓的为民情怀。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箴言一句,深刻阐明了权力和人民的藕丝关联,道出了为官一任的必须理念。

纵观历史长河,民风朴素的朝代,政治环境必然风清气正;落魄衰败的时代,社会风气也必定紊乱不正。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为官之要,要将为民观念牢牢圈在政治思维中。

有的干部嘴边挂着为民服务,却和人民保持一定距离,不近不远、不冷不热。

这样的形式主义不乏少数,其根源在于为民理念不深。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干群之间的鱼水情谊,坚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为公用权、依法用权、履责用权、刚直用权、阳光用权,领悟字权力真谛,聚其精髓,堆积成一座巍巍正向的权力丰碑。

注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细节把控。

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的实现是无数细节汇聚而成的。

忽略细节,病症必然出现。

单纯把控宏观是不符实际的为官论。

在新形势下、新常态中,把握环节的连贯和细节的拿捏尤其关键。

在自律中,少数党员干部往往忽视了细节,得过且过,对小错误不进脑、不入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蚁穴的忽视可能引发百里大坝瞬时坍塌。

在收礼这件事上,有些干部的确掌握了分寸,对于价值昂贵的礼品拒收门外,但价格平平的礼品却欣然接受,有人说这是礼尚往来,这样的说辞颇为可笑,如此的往来频繁了,昂贵的礼品估计也会笑纳。

因此,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让贪婪触角提早退化。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5

今晚,我们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永远在路上》,主要看了第一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这两集主要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严惩反腐,力度可谓之大。

第一集《人心向背》,讲了几位贪官的典型案例。白恩培,曾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说的当他看到那些商人可以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从他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得出他对于他当时思想转变的忏悔,现在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自己作为一名高官,是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着下属,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错误,和想要改正的决心。从他的例子可以看出当你手中握有的权力大了,刚好你身边又充斥着种种诱惑,又因为人的本性,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这时候能让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就是你的政治觉悟够高,思想够深,否则,自己不能抵制那强大的诱惑,反腐可能“永远在路上”

第二集《以上率下》则以总书记出京调研轻车简行,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力行一切从简、敢于直面一切的精神理念。万庆良,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经过调查,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出入私人会所。最终被判处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广州白云山上的品云厅本来是老百姓们喝茶聊天的地方,后来用于价格定位不是普通人能支付的,这就成为高官们休闲聊天的地方,这里也就是万庆良经常来的地方。通过这些经常见面吃饭的往来,互相帮着办事达成共同的利益。为什么说吃吃喝喝会带坏党风,带坏作风,就是如此。

这些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种种诱惑。对共产党员来说,对共产党的忠贞和矢志不渝是发自内心的,决不能是空想。一旦经不住诱惑,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一步错,便步步错,以至走向万丈深渊。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我记得《永远在路上》中,总书记的这段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6

近日,在单位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电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认识和感慨颇多。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为何党的作风如此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

“ 四风 ” 问题,是我党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危害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充分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一是 “ 四风 ” 违背党的 “ 执政宗旨 ”。

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四风 ” 的危害是什么?首先是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就是给党脸上抹黑。违背党的执政宗旨的领导干部,是和党背道而驰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党和人民都不满意,都不需要的领导干部。

反对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这在延安整风运动时,也有类似的内容。可以说,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正是挽救了党,挽救了干部,才使党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终才赢得了革命和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次群众路线的 “ 四风 ” 整顿,可以说正是来源于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个历史背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干部的 “ 四风 ” 问题,也是为了挽救干部,是党内自我看病,自我打针,自我吃药,自我医治,自我革新,为的就是:围绕党执政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二是 “ 四风 ” 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 实事求是 ”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 夺天下易,守天下难 ”。“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XX的消息。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广东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XX。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 “ 四风 ” 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四风 ” 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7

18日,区司法局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该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大老虎”现身说法,还首度公开了一些案件细节。司法局党员干部在观看该片时反响强烈,大家边看边交流。“刚看完《长征》,再看《永远在路上》,感到特别震撼,长征的胜利,正是人心向背的最好诠释。”司法局副局长孟庆武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观看结束后,区司法局纪检组要求,局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好收看和讨论,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写好感悟这篇文章。

17日,区城管局纪检组、监察室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收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知要求局党组成员要率先垂范,看深一步、学深一步;各直属大队、科室(办)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城管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深入进行讨论交流,谈感受、谈收获、谈目标,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筑牢思想信念的根基,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准则》和《条例》。同时,各支部还将结合10月份党课教育活动,开展《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专题交流,进一步深化警示教育的效果。

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8

最关键的客观原因是监管存在盲区。上级监管有疏忽。从专题片来看,涉案人员级别都不高,有的连股级干部都说不上,有的是村干部。正是因为其身份“不彰”,上级监管部门往往不易监管、不便监管,甚至不屑监管,从而出现监管盲区。如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者,而自治组织并不在国家机关之列,难进入监督部门的“法眼”。群众监督被拦截。专题片中被查处的贪官,一个共同特点,权力缺乏约束,内设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基本被自己的亲信所把持,旁人无插手的机会,要么就是打通关节,上面有人撑腰,导致群众的举报如石沉大海。监管制度有缺陷。不仅干部监管上有疏漏,政策执行监管上有漏洞,更有财经审批上的疏忽,这些因素叠加,给“小官巨腐”留下了操作空间、留下了回旋余地。

最重要的主观原因是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小权不易生”;有的对“雁过拔毛”的行为,甘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有的单位一把手,担心下属被查下级单位“东窗事发”,会影响单位形象,或碍于“人情关”“面子关”,顾虑较多。如宿州市埇桥区宋庙小学用捐资助学款请工作人员吃饭一事,记者采访后,有关部门不是去“补火”,而是去“灭火”,其对违纪违法事件的认识可见一斑。一些基层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高,有种“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心存侥幸,自以为“天上掉下的砖头,砸到谁还不一定”,从而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官不管好,小权不约束,必会导致基层不稳、事业不振、人心不齐。“小官巨贪”,敲响了基层治理警钟。只要有位,不管职务高低;只要有权,不管权力大小,都要管,更要真管、严管。

打好思想“免疫针”。扭转基层不正之风,思想引领是源头,是“总开关”。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事业观,真正明底线、知敬畏。要牢固树立讲规矩守纪律意识,克服模糊意识,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政治纪律、财经纪律。要开展警示教育,把业务学习教育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筑好制度“防火墙”。邓小平同志强调:“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大事。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要完善既有制度,立足实际,梳理汇总已有的制度规定,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更为严格、更有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将权力关进笼子,防止“牛栏关猫”。要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程清单,划出权力行使的“硬杠杠”。要严格执行制度,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杜绝制度“趟在文件夹、挂在墙头上”,特别是一些重点人、重点岗位和重点事项,必须全面覆盖、全过程执行。

念好监督“紧箍咒”。有权力的地方就要有监督,权力深入到哪里,监督就该扩及到哪里。要提高监督覆盖面,构建无缝监督,让监督的视线覆盖到每个角落和各个环节,避免职级较低的官员或不重要的岗位成为监督死角。要拓宽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批评监督举报,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保护并鼓励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突出重点监管,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基层干部,要重点配备、重点考核、重点监督、重点管理,对人财物权力集中、多发易发的岗位采取特殊防治措施。

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9

“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政府的权力较多属于行政审批权,深化改革是惩治腐败的重要路径,是促进源头防腐的“当头炮”,而廉政建设又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和屏障,二者相辅相成。行政审批管理机构肩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任,在廉政之路上要认清一个“理”,筑起一道“墙”。

以“安身立命,敢于担当”为理。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身处领导干部岗位,对人生哲理、从政至理和处世道理需内省外化之、深思笃行之,正确看待岗位和职责,做到面对权力荣辱不惊,面对非法之财淡然漠视。为官做人态度淡泊,谋事创业却需勇挑重担,改革工作触碰了很多既得利益,阻碍大、门槛多,如果碰到困难就回避,遇见障碍就掉头,无限期推后、拖延,不作为反成“软腐败”,更何谈推进改革,源头防腐了?

以“权责明晰、公开公平”为墙。这两年改革是洪流,要让这洪流按照既定的航道前进,省里提出的“四张清单一张网”都是航道,它主导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权力的边界和责任的所属,也保护了摇橹导航的改革参与者,如果借改革之名钻空挖洞,反而会让洪流泛滥成灾。今年,张鸿铭市长提出“把权力和政府办事放在公平透明的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固然给权力运行者施加了压力,但更是给领导干部筑起一道防护墙。

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 篇10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篇就以“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解读“永远在路上”的本源,以十八大以后落马的知名“老虎”“苍蝇”为例,形象深刻阐明了“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多位“老虎式腐败”代表,以及还有多位“苍蝇式腐败”代表,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那些曾经手握权利、春风得意的大官小官们,而如今在镜头前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把腐败的悲惨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对党员干部有震慑力和教育意义,这比发文件、开会宣讲更有效果,这表明中央反腐是全面坚决的,这部片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利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只是反腐败,而是要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靠纪律和规矩管住全党,防患于未然。《永远在路上》只是药引子,最终落到实处还需要党员干部从自身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防线,并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一篇:英语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感慨时间流逝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