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通用12篇)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1

核心提示:第一条 为了加强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及...第一条 为了加强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及其他饲养动物。

本条例所称动物产品是指未经加工熟制的肉、脂、脏器、血、蹄、角、乳、种蛋、皮张、毛、骨、精液、胚胎等。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加工、仓贮、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进出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贸易性动物产品的出境检疫和军马、军骡、军犬的检疫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和管理。

县以上畜牧(农牧)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其所属的动物检疫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实施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农村集市出售家畜的产地检疫。

贸易、供销、工商、公安、卫生、交通、铁路、航空、航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第五条 动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检验,出具检疫检验证明;

(二)制止检疫中发现的患病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销售及运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协助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检查;

(四)为动物防疫检疫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第六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状况实施监督、监测;

(二)对动物卫生标准、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技术监测和评价;

(三)对需采样检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按有关规定进行采样,发现问题有权封存、留验;对禁止经营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有权扣押、责令追回,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依法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处理动物卫生技术争议;

(五)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证、章、标志的核发和管理。第七条 上市出售的家畜,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的方可出售。

第八条 从县境外引进国家确认的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应经县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引进后经复检符合要求的,方可作为种用。第九条 从省外运进本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应有运出地的动物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未经检疫检验或者检疫检验证明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进行补检。第十条 长途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火车、汽车、船舶、飞机,应凭县以上动物检疫机构出具的运输检疫证明或产品检疫检验证明承运。装货前和卸货后对车厢、船舱、机舱进行清扫、洗刷,并由动物检疫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实施消毒,出具消毒证明。

运输途中病、死动物及其粪便、污物不得随意抛弃,必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十一条 屠宰加工出售的家畜,必须进行宰前检疫及宰后检验。在县城以上城市和较大的集镇屠宰出售的,应在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定点屠宰厂(点)屠宰。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由县以上畜牧(农牧)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进入农村集市或直接到饲养户收购屠宰的,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实施。经检疫合格的,开具检疫检验证明,加盖统一验讫印章或者加封检疫检验标志,方可出售。

第十二条 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具备检疫条件的,经所在地、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考核合格,可委托其负责自检。第十三条 禁止经营下列动物及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的;

(二)染疫、有害的;

(三)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四)其他不符合动物卫生规定的。

第十四条 具有一定规模的动物饲养场、屠宰厂(场)和动物产品加工、仓贮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冷藏间、检验室、消毒器具等基本设施;

(三)有污水、污物和病害动物及染疫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应先征求当地县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意见,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动物检疫员和动物卫生监督员由县以上畜牧(农牧)行政部门考核,按规定审批、发证、管理。

动物检疫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执行任务时,应当佩戴规定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六条 动物检疫机构实施检疫和消毒,按国家规定收取检疫费和消毒费。第十七条 对认真贯彻执行本条例,在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制止违反本条例行为有功的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畜牧(农牧)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自检的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不按规定履行自检职责的,由所在地、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或取消其委托自检资格。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予以行政处罚,罚款一律上缴财政并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票据。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处以相当于合格货值10%至30%的罚款;

(二)伪造动物检疫证、章、标志、封识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2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可以并处相当于合格货值的三倍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上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引起动物疫病爆发流行的,处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伤害、经济损失的,由直接责任者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拒绝、阻碍动物卫生检疫人员或者动物卫生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 动物检疫机构或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禁止经营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作出的控制或者无害化处理决定,当事人拒不执行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动物检疫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2

宕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是于2012年3月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核定编制13人, 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 组织机构代码、执法主体资格证、独立法人资格、独立银行账号。并在全县25个乡镇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作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 确认官方兽医资格数42人, 在全县25个乡镇设立动物检疫报检点225个, 为25个乡镇分所和5个规模养殖场制作了统一的动物检疫申报点公示牌。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办公经费太少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要求县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机构对规模养殖场 (大户) 的动物卫生监管和动物安全养殖监管每月不少于一次, 要求乡镇分所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大户) 的动物卫生监管和动物安全养殖监管每月不少于三次, 但是由于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县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机构一年不到四次, 乡镇分所一月不到一次。

2.2 人员编制相对不足

全县有规模养殖场 (大户) 72个,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25个, 乡镇农贸集市10个, 行政村336个, 对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和动物安全养殖监督监管以及产地检疫、定点屠宰场检疫、农贸集市动物产品监督监管等工作开展, 存在着人员匹配不当的问题。

2.3 没有定点屠宰场, 私屠滥宰现象比较严重,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宕昌县止今没有一家定点屠宰场, 私屠滥宰现象相当严重, 上市畜产品, 要么没有经过检疫, 要么直接从外地调运。主要表现在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市场监管力度不强。根据《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工商、卫生、农业、税务、环保、质监、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配合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

2.4 监督执法和检疫检验设备配套不完整

目前, 畜牧兽医部门虽已对规模养殖场开展安全生产监管, 但没有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的检测, 只能是通过查看养殖记录, 这一简易的监管方式远远达不到保障肉食品安全消费的要求, 致使肉食品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控。

2.5 产地检疫开展不力

一是群众居住分散, 产地检疫的申报、检疫、出证都由于交通不便开展不及时。二是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意识不强, 认为自己的东西想出售就出售, 申报不积极。因此只有少数出县境的动物申报检疫。

2.6 从业人员少且业务素质普遍低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3人, 专业技术人员不到50%, 乡镇监督分所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业务复杂且还要从事乡镇中心工作, 人员不足。近几年虽有60多名大学毕业生陆续安排到乡 (镇) 畜牧兽医站, 但部分大学生是非专业人员, 部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动物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宣传力度, 普及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 加强业务学习, 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广泛宣传畜产品安全生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 向广大群众和养殖场 (户) 宣传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相关法律法规, 广泛宣传屠宰法规和肉品科学消费常识, 逐步引导群众改变消费习惯, 培养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 让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使养殖场 (户) 安全生产的责任和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向社会各阶层, 涉及面广、难度大, 加强动物监督执法人员技术培训, 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学法、守法、懂法、文明执法, 树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形象。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 科学化。

3.2 认清形势, 部门协作, 各司其职, 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社会化, 制度化

充分认识畜产品产安全重要性, 兽医部门要加强动物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工商、税务、商务部门要严格执行产品上市准入制度, 严禁无合格证明的畜产品上市;食药监部门要加强在畜产品进入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的监管, 严格准入登记制度, 杜绝一切不合格畜禽产品进入产品加工和餐饮行业;各职能部门还要定期加强交流学习, 相互沟通, 总结经验, 紧密配合, 开展联合整治活动, 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

3.3 加大监督监管执法力度, 使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工作走向法制化, 依法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监管执法能力, 对违法犯罪行为一旦查出坚决制止, 涉嫌犯罪的, 及时移交公安部门, 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一是要让规模养殖场 (户) 业主清楚自己才是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让广大养殖场 (户) 认识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畜禽出栏、出售进行产地检疫是依法执行的。二是要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能, 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 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 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 对逃避检疫的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 开展对拒不接受防疫且影响恶劣的养殖场 (户) 的处罚, 提高养殖户主动防疫和自觉申报的法制意识, 三是要按照《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要求和《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办法》规定, 严格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和事故追究, 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尽其责,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 依据科学手段进行监测

遂平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篇3

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坚持四个面向宣传,即“面向领导,面向有关部门,面向社会,面向管理相对人”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公民知法懂法、经营者守法不违法,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经营者理解、社会拥护的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新局面。

2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动物检疫监督目标责任制

针对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对象复杂、不能出差错的情况。加强动物检疫执法队伍的领导尤为重要。因此。畜牧兽医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建立从上到下的目标责任约束机制,监督所长是第一责任人。再和监督员及各镇派驻检疫人员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做到工作有责任、有考核、有奖惩。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巧取豪夺、违法办案、执法枉法、买卖票证、不履行职责等违法行为者。一经发现或举报。查实后要从严处理。坚决清除这些害群之马。保持检疫监督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执法的权威性。真正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3 搞好检疫监督管理 提高“两员”素质

我县现有监督员8人,检疫员25人,新聘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5人。分布在14个镇中。针对检疫力度薄弱,基层检疫任务量大、面广。检疫设备落后,检疫人员素质差等问题。我县主要从“两员”的培训、考核、整顿人手,重点从业务技术、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继续录用上岗工作,对不合格的解聘待岗。对违法、违纪、玩忽职守的及时调换,形成人人自加压力、自觉学习、严格执法的氛围,提高整个检疫队伍的素质。

4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严格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我们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精神,对全县畜禽饲养场、屠宰场、经营加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仓储单位和个人、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诊疗场所进行一次清查摸底,组织管理相对入学习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从事畜禽饲养、屠宰、诊疗、仓储、经营加工者的动物防疫意识,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审核时,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按程序给予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顿,限期整改。凡是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又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动物防疫法》规定予以处罚。通过监督检查,树立执法权威性,促进了办证的自觉性、主动性,并逐步扩大了办证范围。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办证随意、无证生产加工的混乱局面。形成了先办证、后开业,主动申请办证的制度。凭证守法经营已蔚然成风。

5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促进检疫工作开展

经常定期不定期的对全县规模饲养场、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的检疫工作进行现场监督管理。要求活畜禽凭证运输、经营、屠宰加工比例达到100%。对猪、牛、羊出售、运输、屠宰等凭耳标及免疫证检疫率达100%。屠宰场合格产品凭证出场率100%。不合格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强屠宰管理和市场管理,打击私屠乱宰,严格控制未经检疫畜禽产品进入市场,从而使肉类市场达到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的监督管理,建立24h值班制度。严查过往畜禽运输车辆,逐车登记,严格消毒。通过实地查证验物和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产地检疫及运输检疫的开展。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促进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全县的检疫、监督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6 制定规章制度 建立执法办案程序 完备业务档案

我们制定了“考勤奖惩制度”、“检疫票证管理和审核制度”、“检疫员技术操作规范”、“动物防疫监督执法程序”、“稽查队工作职责”、“动物屠宰检疫规范”、“畜禽产地检疫

规范”等,通过制度程序,制约监督员和检疫员,强化监督管理,促进检疫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整个检疫监督队伍素质。

7 严格实施产地检疫 以监促检

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 篇4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11月28日

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

(2003年11月28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经检疫合格作为食品的动物产品,其卫生检验和监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做好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负责发布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动物防疫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乡级动物防疫机构在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可以在省际间通道口设立派出机构或者派出人员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可以在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设立派出机构或者派出人员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

公安、卫生、工商、环保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做好动物防疫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应当宣传动物防疫科学知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第六条

因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依法进行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封锁、强制扑杀、强制消毒等措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

第二章 动物疫病预防

第七条

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预防,由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提出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保证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的储备。

免疫所需疫(菌)苗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供应,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供应。

第九条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对动物疫病实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逐级上报;发现人畜共患疫病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动物疫病的监测办法由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条

动物疫病预防实行免疫证、卡、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在装前卸后,托运人或者承运人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消毒。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消毒后,应当出具消毒证明,并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收取消毒费。

托运人或者承运人发现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时,应当及时就近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其指定地点卸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弃置、剖检。

第三章 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

第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由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公布。

第十三条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或者二类、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当地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先行组织采取隔离、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紧急措施;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确定疫点、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

需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和通报毗邻地区。封锁令包括封锁的范围、时间、对象、措施等内容。

发布封锁令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封锁、控制、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第十四条

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应当对封锁区采取下列措施:

(一)将封锁令的内容公布告知封锁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禁止所有易感染的和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的交易;

(三)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封锁区;禁止非封锁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封锁区;

(四)对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隔离检疫,确诊后根据病种分类,采取扑杀或者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对役用动物限制在封锁区内使用;

(五)组织畜牧兽医、公安、卫生、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单位对染疫、病死动物及易感染同群动物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六)在进出封锁区的交通要道设立有明显标志的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点,并配备消毒设施;

(七)对进出封锁区的人员、运载工具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和采取其他限制措施;

(八)对封锁区内的动物运载工具、用具、圈舍、场地以及动物粪便、垫料和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对封锁区采取的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应当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

实施强制扑杀给动物饲养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

疫区内最后一头(只)染疫、疑似染疫的动物被扑杀或者死亡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再出现染疫动物,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合格后,报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解除封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和向毗邻地区通报。

第十七条

受威胁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密切监视疫情动态。

第四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

第十八条

动物、动物产品在运输、出售前,货主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产地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申报后,应当按照有关动物产地检疫的规定,及时派人到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或者加封验讫标志;检疫不合格的,由货主在动物检疫员监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没有免疫标识或者免疫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种用、乳用、役用、医用动物和运出县境的动物、动物产品除作临床健康检查外,必要时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行实验室检验。

第十九条

动物、动物产品在县内经营的,须有产地检疫证明;出县境批量运输的,须凭产地检疫证明到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换取出县境检疫证明。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中转出县境的,托运人必须提供始发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具的出县境检疫证明方可托运;承运人必须凭出县境检疫证明方可承运。

第二十条

跨省或者省内跨县引进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和种蛋的,应当经省或者引进地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并经输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启运;到达输入地后,应当向输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引进的种用动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输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隔离饲养,确定无传染病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动物的屠宰检疫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

进入屠宰场所、肉类加工厂屠宰的生猪等动物,应当具有合法的免疫标识、检疫证明,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动物检疫员验证查物和临床检查健康后,方可屠宰。

屠宰后的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或者加封验讫标志,准予运出屠宰场所,未经检疫的不准运出屠宰场所;检疫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

超市、宾馆、饭店及其他单位出售动物、动物产品时,应当出示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动物防疫监督

第二十三条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经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四条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执行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任务时,应当佩戴标志,出示执法证件,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第二十五条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隐瞒和延误疫情报告;

(二)不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行动物防疫监督、检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三)对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或者加盖(加封)验讫标志;

(四)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而不出具检疫证明、不加盖验讫印章或者不加封验讫标志;

(五)转让他人使用检疫证、章、标志;

(六)违反国家、省的规定收费和罚款。

第二十六条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进入饲养、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场所依法进行采样、留验、抽检以及查阅、复制、拍摄、摘录、登记保存相关资料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应当保护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七条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在依法检查动物、动物产品时,发现无合法的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免疫标识的,应当实施补充免疫、补充检疫或者补充消毒,并按照国家规定收费。

发现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时,应当立即隔离、封存、留验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转移、出售。

第二十八条

动物饲养场、屠宰厂、肉类加工厂和其他定点屠宰场(点)等单位,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放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并按照规定范围从事饲养、生产和经营活动,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从事动物诊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履行有关动物防疫义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未出售的免疫用疫(菌)苗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进行无害化处理;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不申报产地检疫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处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因违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由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补检,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引起动物疫情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疫情扩散的,责令承担处理疫情的直接费用,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动物防疫合格证》或者《动物诊疗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转让、涂改、伪造《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检疫验讫印章和标识的,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收缴证件、印章和标识;对涂改、转让证件、印章和标识的,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伪造证件、印章和标识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和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强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对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行为,乡级动物防疫机构可以实施警告、对公民给予一千元以下,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一万元以下的处罚。

乡级动物防疫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在七日内报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备案。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的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条例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鲜奶以及未经熟制的肉、脂、脏器、血液和未经加工的绒、骨、角、头、蹄、尾等。

本条例所称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免疫、监测、检验、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等综合性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以及对动物、动物产品生产、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检疫。

本条例所称经营,包括动物、动物产品的收购、屠宰、加工、仓贮、运输、出售和利用动物进行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5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兽医监管,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我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0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六个一”示范监管为抓手,重点做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动物交易场所监管,规范执法行为、证照管理、检疫操作程序、档案管理,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探索动物卫生监督状况评估模型和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全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我市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1、继续推进示范点建设

2009年示范点建设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在2009年“六个一”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数量,2010年每个县市区新建立两个猪场、两个牛场、两个禽场、两处农贸(活禽)市场、两个冷鲜肉店、两个屠宰厂、一处检疫报检点示范点建设。各县市区对新建示范点要制订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管,同时2009年建设的“六个一”示范点要更加规范,档案更加齐全。

2、加强检疫区域责任制

落实检疫区域责任制。按照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明确每个动动物检疫报检点和检疫人员的工作区域,落实检疫范围、项目、内容、目标、奖惩,严格考核标准,保证检疫到位。各县市区的动检所和检疫员要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检疫监管力度,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谁检疫、谁出证、谁负责。

3、着力推进产地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产地检疫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检疫执法工作的成效。2009年农业部召开了产地检疫现场会,对推进产地检疫提出了具体要求。2010年各县市区要以推进产地检疫为工作重点,做好养殖场的监管和备案,克服畏难思想,着力推进产地检疫,提高检疫率和用证率。

4、加强屠宰企业监管

2010年是上海有世博会,广州有亚运会,保证两会食品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的肉蛋奶是2010年的工作目标。凡申请进京入沪的企业,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必须对其资格进行审查,现场验收合格并签署验收意见后报市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局验收合格方办理上报手续。同时加强对屠宰的抽样监测,以保证调出产品安全。各屠宰企业同时做好进京入沪企业的调运数据统计备案工作,此项工作将作为今后申报准入的依据。

2010年鼓励屠宰企业建立自有的备案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建立健全企业化验室建设,自检记录要齐全,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建立起屠宰养殖一体化体系。

建立企业诚信责任体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市动物卫

生监督所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对进京入沪企业进行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步申报的依据。

5、完善信息报送系统

为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各种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信息,保证传输的高效畅通。各县市区畜牧局(办)结合农业部县级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配备的仪器设备,逐步健全完善检疫监督信息报送体系,做到专人、专机、专密钥。指定的人员要有责任心、熟练微机的基本操作,也是信息上报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信息报送及时,对所报送的信息要保存完整。对农业部配备的微机要作为信息报收的专用机,不得挪作他用。省局所配给的密钥要专人保管,不得随便交给他人。市监督所将对报送人员进行备案。报送的数据必须真实有效。

6、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

各县市区2010年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到报检点建设标准化、制度标准化、档案建设标准化、执法程序标准化。报检点建设要按照省局要求建设,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借鉴北京官方兽医室来建设,做到醒目、规范。制度标准化就是各项工作要制度,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档案标准化就是各种档案要规范、齐全,档案建设直接记录了执法工作程序。执法程序化就是执法要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7、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业务素质

内部管理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电子档案齐全,有完善的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内部管理严格。对执法人员要定期进行理

论和操作知识培训,熟知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够较好地完成动物卫生检疫监管工作。

8、强化检疫证照管理

各县市区制订检疫证照管理制度,健全证照管理台账,严格实行各种证、章、标志逐级定购、领用、登记、保管、回收、销毁等制度,实行专人、专账、专库管理,对领用、发放记录要齐全、完整。指定专人负责来市所领取检疫证照、其他人一律不予发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有指定人员书面证明,分管领导签字后方能领取。在领取新证时,必须及时把旧证送到市所注销。

9、完善各项监管记录

2009年省局和市局先后印发了《饲养日志》、《动物卫生监管日志》、《现场动物检疫记录表》、《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管记录》、《准予屠宰通知单》等各项监管表格发放到县里,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规范表格进行记录执法过程,省局和市局将把表格使用规范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10、加强宣传工作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6

武汉市开展动物防疫监督员、动物检疫员考核、换证工作

为了全面清理和整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落实我市现有动物防疫监督员、动物检疫员(两员)证书的换发和新增申报,根据《湖北省动物防疫监督员、动物检疫员考核、换证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动物防疫监督员、动物检疫员考核、换证工作的通知》,利用2个月时间开展“两员”资格审核、培训及考试换证工作。

要求各区按照通知精神,严格审核所有在编、在岗取得《动物防疫监督员证》或《动物检疫员证》的、有具体工作区域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严格控制申报人数,不得随意增加,确因工作需要新增人员,应提前与市动监所联系沟通,并做好把关工作。按照突出实践、注重实效的要求,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在岗“两员”及新增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四个部分:一是《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动物检疫、动物疫病临床检查等专业知识,三是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样品采集等检疫监督技能;四是执法办案及文书制作。

对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7

1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1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与该部门的工作进展和成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整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出现问题之后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造成检疫监督工作水平低、效率差。

1.2 申报率低,违法成本低

根据目前我国实施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从养殖产地转运动物的所有货主,都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动物进行申报检疫。相关的动物检验检疫管理机构在接到申报以后,要派工作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检疫检验。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地方没有设立固定的检疫检验地点,而动物转运时间又不固定,从而给检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漏洞。不少货主抱着侥幸心理,不作检疫申报或少报、漏报,而动物检验检疫管理机构不能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不依法进行动物检疫检验申报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罚和惩戒,使不作检疫申报或少报、漏报申报检疫的货主的违法成本太低。

1.3 动物检疫监督设备落后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成果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检测检验设备的更新也非常迅速。但是,在目前的动物检疫检验管理工作中,基层大部分检疫人员还是依靠肉眼观察和经验来进行检疫检验,新型检疫检验设备和科技手段缺乏,使检疫检验科学性差,主观性强。

2 动物检疫监督改进建议

2.1 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尽快提高动物检疫监督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应从制度上进行完善。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合理选择相关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增加收入和晋升的渠道,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吸纳年轻有活力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检疫队伍工作队伍,为检疫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觉悟,增强责任心,做到有法必依,为做好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进一步完善检疫申报机制

动物检疫监督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养殖密度和运输频率,合理设置检疫地点。还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例如在高速或者主要交通运输干道附近设置活动检疫点,以利于工作的灵活开展。要依法依规严格地进行检疫,对存在侥幸心理,不按规定进行检疫申报的当事人要进行依法依规处理,增大其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2.3 加大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好微信等多种方式做好法律法规和安全检疫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动物检疫观念深入人心[3],让动物运输从业者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打消侥幸心理,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2.4加快新型动物检疫监督设备的应用

高科技的新型检疫检验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动物检疫检验的效率和质量,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肉眼和经验的落后状态,同时改变人为的主观性,提高检验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动物检疫监督相关机构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入,适时更新或购置新型动物检疫监督设备,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促进现代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摘要:动物检疫工作作为防控动物疫情跨域流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措施,旨在为动物的检疫监督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检疫,问题,建议,改进

参考文献

[1]勤格勒,乌同格拉格.浅谈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74-275.

[2]吴文发.浅析如何提高监督检疫工作的水平.农民致富之友,2013(08:)174-175.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8

【发布文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 【发布日期】2007-07-27 【生效日期】2007-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2007年7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7年7月27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公布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四条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协助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工作。

卫生、教育、农业、林业、环保、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实验动物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级,四级为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第二章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第六条第六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设立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和对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第七条第七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经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规定。

第八条第八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加实验动物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特点和专业水平评定、晋升其专业技术职务;组织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核。

第九条第九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对从事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每年组织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三章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

第十条第十条 从事实验动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并在许可范围内进行相关活动。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引种、繁育、供应、运输和经营。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者国家认可的保种单位、种源单位;

(二)实验动物的生产环境设施符合国家对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标准要求,具有保证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质量的基本检测手段;

(三)实验动物饲料、笼具、垫料、饮水等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四)具有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正常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国际、国家认可的品种、品系和标准的繁育方法,其生产的产品应当取得质量合格证或者品质鉴定证书。

鼓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单位申请建立保种或者种源基地,培育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动物实验需要使用野生动物的,应当经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实验动物的建设项目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动物实验,应当依法进行环境评价。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不同来源、品种、品系,不同实验目的及其他可能相互影响的实验动物,应当分开饲养。

实验动物饲育室和实验室应当分开设立。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营养学的要求和饲育环境的国家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操作过程和监测数据应当具有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从事实验动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供应、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应当出示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提供质量合格证或者品质鉴定证书。

质量合格证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名称、等级、数量、质量检测情况、购买单位名称、出售日期等内容,由出售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运输实验动物的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输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环境控制标准。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器具内混合装运。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使用实验动物从事科学研究、检定、检验以及利用实验动物生产的药品和相关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并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申请《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动物的饲育、实验、观察及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生产的环境及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二)实验动物饲料、笼具、垫料、饮用水等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三)有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五)从事感染性、化学染毒、放射性实验及基因修饰研究、饲育、使用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动物实验应当选用相应等级要求的实验动物,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应当来自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并且质量合格。

同一间实验室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验收、鉴定、评奖,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的,应当把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和具备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作为基本条件。

第四章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与防疫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从事实验动物质量及相关环境设施条件检测工作的质量检测机构,应当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合格。

检验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检测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依法出具检验结果。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应当结合实验动物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

使用野生动物的,应当采取隔离检疫措施。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或者人畜共患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并报当地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五章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与实验动物福利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防止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实验动物及病原体流出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发生流出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开展病原体感染、化学染毒和放射性动物实验等工作,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涉及动物实验伦理问题和物种安全的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善待实验动物,维护动物福利,不得虐待实验动物;逐步开展动物实验替代、优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尽量减少动物使用量。对不再使用的实验动物活体,应当采取尽量减轻痛苦的方式妥善处置。

第六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申请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向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在3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书面决定。不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答复申请人;受理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45日内进行现场检查核验和组织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合格的,应当在15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予以公示,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省、州(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与使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示监督检查结果。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聘请实验动物质量义务监督员,协助对实验动物的生产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违法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示实验动物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不按照许可证的许可范围生产或者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未取得许可证,擅自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等活动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暂扣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

(一)安排未经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

(二)从事实验动物工作未采取防护措施的;

(三)对不同来源、品种、品系和不同实验目的实验动物不分开饲养或者实验动物饲育室和动物实验室不分开设立的;

(四)操作过程和监测数据的记录和统计报告不完整、不准确的;

(五)供应、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不出示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提供质量合格证的;

(六)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在同一笼器具内混合装运的;

(七)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饲料、笼具、垫料、饮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八)在同一间实验室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的;

(九)虐待实验动物的。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检验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或者伪造检验报告的,按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或者人畜共患疾病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或者未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动物防疫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其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其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其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其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实验动物及病原体流出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未向有关部门报告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其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其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许可理由的;

(六)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实施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实施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八)在办理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9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管理,我部决定组织开展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专项整治行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以加强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管理为重点,严厉打击伪造、变造、买卖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秩序,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二、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时间为6-10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6月)

1.强化宣传。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介作用,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动物检疫、畜禽标识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守法意识。

2.加强培训。要以县为单位,面向基层官方兽医开展一次专题培训,重点包括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订购、发放、领用程序,动物检疫证明填写规范,畜禽标识佩戴要求,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升官方兽医能力素质。

3.完善制度。要健全完善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专人管理、专账登记、专库存放,统一订购、按需领取、逐级发放、及时回收、定期销毁等制度,实行定期盘点、定期汇总、定期报告、定期督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7-9月)

全面掌握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生产、发放、使用等基本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办理一批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处理一批违规人员,切实规范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管理。

1.清查核实,摸清底数。对动物检疫证明出具人员官方兽医资格情况,动物检疫证明生产企业中标和备案情况,动物检疫证明订购、发放、库存和遗失情况,畜禽标识库存以及遗失等情况进行清查核实,摸清底数。

2.严厉打击,规范秩序。严厉打击管理相对人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未持有效动物检疫证明出售、运输、屠宰动物行为;未对出栏牲畜佩戴畜禽标识行为;屠宰企业屠宰未附有效动物检疫证明和佩戴畜禽标识动物行为;非法印刷、买卖、伪造、变造、转让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等行为,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买卖动物检疫证明的违法行为。

3.严查违规,整顿队伍。严查官方兽医违规违纪行为,重点查处违规购买和倒卖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行为,不检疫就出证、为不合格动物出证等违规出证行为,动物检疫证明上下联不一致、填写不完整不规范行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秩序,避免“灯下黑”。

(三)总结整改阶段(2017年10月)

结合专项行动,对本地区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清查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坚持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该纠正的事立即纠正,该处理的人立即处理,尽早消除风险隐患。对于无法及时整改完成的问题,要抓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三、有关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加大对市、县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实行现场指导、跟踪督办,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行动总结及相关表格(见附件)于2017年11月20日前报我部兽医局。

联 系 人:张志远

联系电话:010-59191407

传 真:010-59191855

电子邮箱:shyjjdch@agri.gov.cn

附件:1. -动物检疫证明订购签收情况

2.动物检疫证明库存数量

3.畜禽标识库存数量

农业部办公厅

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的工作要点 篇10

1 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执法水平, 能够有效的保证动物产品的质量, 也能够保证人民的健康。在动物检疫单位中, 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执法体系。动物制品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安全, 而人民的安全是社会能够稳定发展的保证。各个地区的动物检疫单位, 都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科学合理的设置监督执法部门, 强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监督执法意识。动物检疫单位要积极的联合诸如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等, 做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普及。

2 明确经营者的责任

动物制品的经营者, 是影响动物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给了动物饲养多种多样的方法, 有的经营者为了短时间内得到发育成熟的动物, 就会购买激素或者其他药品进行注射, 这些激素在动物死亡后仍然会残存在动物体内, 被购买者使用后, 会产生很大的健康问题。做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 也要经营者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给经营者普及健康养殖的概念, 严禁在养殖中使用激素, 保证饲养环境的干净整洁, 做好动物的健康保障工作。如果在生产中出现问题产品, 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应该禁止这些产品走向市场。

3 提高监督执法队伍的素质水平

监督执法人员是工作中的中流砥柱, 一些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 对于养殖户的非法行为, 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造成不健康的动物制品流向市场。所以, 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和法律方面的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更好的进行监督执法工作。

4 结束语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11

1 检疫监管现状

我国畜禽养殖量大, 交通发达, 活畜禽长途调运频繁, 很难解决“动物移动监管”这个世界性难题。活畜禽长距离调运导致动物应激、体质下降, 疫病频发。

1.1 基础设施不健全

我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监管职责不明晰, 办公场所条件简陋;现有检疫、监督、检验等设施设备缺乏、落后;仪器设备老化, 检疫手段单一,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主要靠感官判断, 健康带毒的动物仅通过肉眼观察发现疫病的几率很低, 不仅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而且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道路检查站设置数量有限, 很多地方没有动物隔离场所和动物产品处置场所, 隔离、留验、补检等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1.2 监管体制不完善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监管体系不健全, 执法队伍力量薄弱, 经费没有保障, 特别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相当多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有执法主体资格, 执法人员 (多为协检员) 没有执法资格, 执法人员数量、素质、能力水平与面临的监管任务和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 随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 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职能不断增多, 工作量成倍增加。承担检疫监管工作的官方兽医编制有限, 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需要, 人员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

1.3 监管措施不到位

对许多环节检疫监管不到位, 存在“隔山开证”和只收费不检疫现象;存在逃避检疫现象;对动物标识的加施及落地报检管理不严格;个别不法分子收购、加工、出售病死畜禽;活禽交易市场“现宰现卖”现象屡禁不止;对养殖场和活畜禽交易市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不严格等。

2 工作思路

2.1 建立和完善兽医卫生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动物卫生检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国家兽医卫生监督机构, 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研究,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强化动物流通、跨区域调运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强制隔离、扑杀等方面规定, 让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依靠现代设施设备实现信息化监管, 全面推进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工作, 将《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中的相关信息并入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养殖、监管等基础信息记录, 促进检疫监管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

2.2 明确监管对象

对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及市场交易等情况有充分了解和掌握,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底数清楚的基础上, 利用风险分析的方法确定风险点, 划定动物卫生监管重点。根据监管重点实行分类指导, 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确定监管内容和程序。认真分析和评估监管结果, 适时调整监管内容和方式。

2.4 健全体系, 完善设施设备

各级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兽医管理体制, 确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 解决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问题, 明晰职责, 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执法人员应当有办公场所, 执法有车辆, 取证有设备;统一服装, 统一执法标识;建立长效、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 保障执法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工作经费。

2.5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逐步完善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加快推进官方兽医资格认证, 争取为基层官方兽医增编设岗, 组建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人员足、纪律严”的官方兽医队伍, 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织培训, 使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满足检疫监管工作需要, 建议明确协检员身份, 赋予其执法资格, 将其纳入基层兽医站管理, 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财政出资为其发放定额劳动补贴, 为其购买养老、医疗保险, 解决后顾之忧, 稳定队伍。

2.6 严格检疫程序, 强化监管措施

云南省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督条例 篇12

1 动物检疫必须严格执法, 责任重大

1.1 严格把好产地检疫关

动物产地检疫是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 通过这道环节, 能及时地防控动物传染病的流行, 能够切断其传播途径, 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做好屠宰检疫, 确保肉类产品安全上市。目前, 产地检疫在整个检疫中分布最广, 工作量最大, 需要检疫人员最多, 交通工具要先进。特别是最基层的检疫工作人员若坚持原则, 秉公执法, 能极大地提高产地检疫的质量, 若不坚持原则, 不认真负责, 以权谋私, 加收或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经济指标进行乱处罚, 则会引起检疫工作的混乱, 容易造成疫病流行。为此,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并随时加强对产地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 以保障产地检疫的顺利开展及把好质量关。

1.2 建立健全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 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随着动物及产品价格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 养殖者及商贩说卖就卖, 说买就买, 法律意识薄弱, 不按规定进行申报, 动物疫病难以控制, 货主不进行申报或申报在后, 是一种违法行为,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卫生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依法对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 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 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不仅如此, 货主同时还要接受行政处罚, 根据《防疫法》第七十八条规定,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 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10%以上、50%以下罚款, 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以及检疫员 (官方兽医) 不到现场检疫, 无法保证检疫质量等违法案件,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决不姑息迁就, 心慈手软, 必须及时处理到位, 严格监管, 同时既教育了货主, 又告诫了广大检疫工作人员。

1.3 加大《动物卫生法》的宣传力度, 确保人人皆知

正确处理知道《动物卫生法》和不懂《动物卫生法》的矛盾。2008年初, 武冈市湾头桥动物检疫站印发《告动物经营者书》、《告动物饲养者书》各5 000份, 根据《动物卫生法》的规定和经营者及饲养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发至各经营者和饲养者, 使他们懂得《动物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若有违反, 执法人员按照《动物卫生法》规定执行, 大大减轻执法人员的难度。以往在处理过程中, 违法人总说不知道有什么《动物卫生法》, 这样, 大大提高了对动物检疫的严肃性, 使货主自觉申报检疫, 检疫人员到现场实施产地检疫, 经检疫合格的签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 不合格的进行相应的处罚, 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出县境的质量安全性。

1.4 强化检疫监管, 不断提高动物检疫的水平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任务重, 工作时间长, 条件艰苦, 导致工作上的不协调、不统一, 各自为政和互相推诿的现象, 对控制动物疫病和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十分不利, 同时动物检疫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出现“收钱为重”或人心浮动、队伍不稳等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人们对餐桌污染问题的担心越来越强烈, 加强动物、动物产品安全的管理, 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应当建立和健全统一协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监督管理的安全体系, 建立相应的保障体制, 加强从饲养到出栏、加工到产品上市各个环节中的严格监管,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来提高本地区动物及产品的信誉, 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不断提高检疫水平。

1.5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 确保动物、动物产品质量关

市场是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消费者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入口, 把好市场准入关, 可以有效防止不合格的动物产品摆上消费者的餐桌, 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 在本地市场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进入市场, 对不符合的动物及其产品拒之市场之外。保证进入市场的卫生安全, 特别农村各乡镇的集贸市场及以贮藏、加工的批发市场, 防止有害动物或产品通过这些渠道流入城乡居民餐桌。

1.6 狠抓源头, 加大打击非法行为的力度

病害动物及产品是病疫的传染源, 一些畜禽养殖户, 特别是农民家庭散养户出现疫情不报告, 自己进行乱治疗、病死的畜禽乱处理, 不法分子趁机可图, 进行收购、加工, 造成疫情扩散。严重危害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违反了《动物卫生法》第二十五条, 必须依照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应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采取补救措施, 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 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坚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则, 要发动群众进行举报, 对举报人给予必要的法律保密和奖励。

1.7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动物检疫与监督执法人员, 大多数是基层工作人员, 在艰苦的环境中, 走千家进万户, 日夜坚守工作岗位,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与执法队伍从弱到强, 工作条件逐步改善, 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逐步完善, 创建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基础, 市场监督与流通监督为保障, 形成了以监促检, 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机制, 人才是第一要素, 必须以人为本, 选定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特长, 热爱本职工作、秉公执法的人员, 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动物卫生监督员、检疫员专心执法, 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 把当前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与动物检疫工作结合起来, 准确运用动物卫生的法律、法规, 做到文明执法, 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素质, 更好地规范动物检疫工作。

1.8 严格引种审批手续, 做好调运前和启运时及到达后的检疫工作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 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严防外来疫源进入。

1.9 认真做好检疫工作记录与报表

做好动物检疫工作记录与报表, 是动物检疫的基础工作和总结性工作, 能客观反映动物检疫实施范围、工作质量、社会效果, 能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危害程度、消长规律, 可为动物卫生的宏观决策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证明、处理、处罚决定书等法律凭证的佐证材料。因此, 按日作好工作记录, 按月、按季、按年度填报工作报表很有必要。

1.10 建立相应保障体制

1.10.1 经费保障

动物检疫需要收取费用, 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不得加收其他费用和重复收费, 进行收支两条线, 动物检疫的工作用品、交通工具、办公场地建设、基础设施、监督执法的监测、诊断, 紧急所需物质均需要储备和投入。为此, 应急储备资金与财政支持对于动物疫情监控、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要及时足额保障到位。一旦疫情流行, 发生疫情后的巨额扑杀、控制费用, 给养殖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可能会人财两空或劳命伤财, 用一笔相对小的成本来加强对动物的疫情监控, 更早发现疫情, 更早控制, 能大大缩小疫情危害面, 也避免了疫情大范围暴发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1.10.2 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武冈市的动物卫生监督站是2006年8月1日才建立, 动物检疫人员大多数都是经考试考核从原乡镇畜牧水产站公开招聘而来, 按片区划分成立7个动物检疫站, 负责全市的动物检疫工作, 经过一年多努力, 工作效益明显, 随着目前检疫工作的高要求、高责任感、高诊断水平, 今仍靠肉眼、体温表、临床经验诊断疫病, 应大力加强动物疫情监控体系的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室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培训, 落实标准化的诊断试剂与诊断方法, 使他们有办公场所, 有必要的办公设备, 安心工作, 战斗在第一线, 培养好他们的业务能力, 提高其业务素质, 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疫情监控体系,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投入一定量的经费, 作用显著。

2 搞好监督执法制度建设, 确保动物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2.1 建立健全监督执法制度, 以制度进行约束各项动物卫生工作

运用督查方式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才能保证动物卫生正常秩序的活动。

2.2 建设法定的机构和人员, 开展监督检查

《动物卫生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动物卫生和动物卫生监督”, 法定的机构也就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称动物卫生监督员, 《动物卫生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卫生工作进行监督”, 根据规定开展监督执法检查, 可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和执法的准确性, 也是保障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顺利实行的重要手段。

2.3 严肃查处阻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为开展执法工作保驾护航

《动物卫生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阻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理”。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这项规定列为年度检查内容, 县级以上要设立专项执法大队, 真正体现《动物卫生法》的严肃性。

2.4 监督执法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上一篇:寨乐中学第二课堂安排下一篇:珠宝促销活动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