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所在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电商1131班
学 号:1118053118
社会实践地点:湖南省株洲市步步高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富华店)实践时间: 2012年1月15至2012年2月1共 16天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目的:今年寒假我来到步步高超市打工,始创于1995年的步步高集团,致力于成长为中国第一的多业态零售商,其控股子公司——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51,被誉为“中国民营超市第一股”。公司位列全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30强,属于中国建设银行授予的“AAA信用客户单位”。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二、实践内容:
(一)、了解挣钱的辛苦 :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体会人际关系
在此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服从管理者的管理
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培养自立自强的个性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十多天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
(五)、专业性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 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和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三、实践结果: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
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此次实践中,我了解和掌握最多的还是人际沟通,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帮顾客解决问题遇麻烦,细心帮助顾客,电子商务专业也少不了处理人际问题,我相信在此次实践后,我能够更加大胆的与人交流,善于与他人沟通,共同处理问题。每天9点钟-下午2点或者从下午的2点到晚上9.30,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让我明白了对事应该抱有积极性和热情,要不然是做不好的。
四、实践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逐渐深化。近几年来, 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校实行并轨制后收费标准的大幅度提高, 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大比例增加, 学校为实现“只要分数够, 决不让学生辍学”的承诺, 从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特困生补助和勤工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而最广泛的 途径还是勤工助学。助学活动作为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早已为社会和各高校所共识。
1 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 对甘肃农业大学14个院系的本科生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 所取样基本覆盖了全校各本科专业, 具有普遍性。根据调查数据, 综合分析了勤工助学的情况。
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50份, 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以及个别访谈20余次。调查范围涉及不同院系,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2 勤工助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2.1 勤工助学的调查分析
总体来说,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的勤工助学意识很强, 有93%的同学表示愿意勤工助学, 只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勤工助学。说明勤工助学已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
2.2 学生得到勤工助学岗位的途径
勤工助学的学生中有22%的学生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得到助学岗位, 73%的大学生是自己通过中介找到岗位, 仅有5%的学生是自己亲自找到的岗位而没有通过中介, 也就是说78%的学生是自主打工。
2.3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家庭情况
在甘肃农业大学勤工助学中, 家在农村的占93%, 家在城市的大学生仅占7%。打工学生中, 家庭经济困难者居多, 通过走访了解这些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的占83%, 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占9%, 家庭年收入达10000元, 占打工学生的8%。可以说, 家庭经济状况越好, 大学生打工所占的比例越低。
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打工学生中独生子女很少。打工大学生中间, 大都是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位大学生说, 来自农村的学生, 父母在家务农, 如果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上学, 爷爷、奶奶长辈中有个患病的, 那么这个学生暑假无论如何都会找一份工作, 减轻家里的负担。
2.4 学生选择勤工助学岗位的主要标准
为了解甘肃农业大学学生选择勤工助学岗位的主要标准情况, 以下列出了多项选项供被调查者选答, 其结果:排在前三项的依次是“能锻炼能力”, “报酬高”, “能扩大知识面”。这说明学生勤工助学主要为了增加收入, 锻炼自己。
2.5 学生愿意从事勤工助学的岗位
调查中, 列出六项岗位供调查对象选答, 多数同学选择了在“公司打工”、“家教”, 在公司打工可以认识不同的人学习一些东西锻炼自己, 可见学生勤工助学注重锻炼自己和得到高薪。从侧面可以看出勤工助学的学生希望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不像餐厅的工作没有挑战性。
2.6 学生对从事勤工助学可能产生效果的看法
对从事勤工助学可能产生效果来看, “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有助于提高能力”和“可以解决生活困难”比例较高。其他四种情况的认同率明显较低, 其中“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锻炼自己”的标准符合不少大学生感到自己直接了解社会太少, 希望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前能较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多数人的观点, 表明达到数的学生感到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生活困难”与大学生把“报酬高”作为主要标准第二位并不矛盾, 前者更强调结果, 即从事勤工助学的效应, 也是大学生最直接感觉到的, 而后者更突出的是主要标准, 是出发点。当然也有同学觉得勤工助学会影响学习, 或被骗或怕被同学看不起, 的确因为勤工助学有一些同学耽误了学习, 这就要求勤工助学的同学要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应以学习为本。
3 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勤工助学岗位不足
目前学校能提供的助学岗位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 各高校与校外的联系多局限于介绍家教, 开展代理业务, 几乎没有和校外公司或企业联手为贫困生的勤工助学提供机会大多数学生在校外的的工作都是自己找的或中介介绍的, 岗位不固定大多为临时性的或一次性的。
3.2 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度不够
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虽然得到社会的逐步认可, 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很不够。社会对勤工助学的资助力度不够, 目前尽管很多有识之士在各高校设立了各种奖学金, 并建立了基金会, 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个人或单位在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
3.3 学生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大学生勤工助学一般在校内进行, 校内勤工助学由高校自主设置, 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照顾和扶持作用, 比较容易管理, 其合法权益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 但毕竟“外面的时间真精彩”, 校外的工作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 也更有挑战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目光转向校外, 但是“外面的世间很无奈”大学生在校外勤工助学, 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勤工助学者用人单位在博弈中处劣势地位。
大学生涉世不深, 书生气十足, 经验、意识准备不足, 在遭遇不公正待遇后, 往往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这有两个原因:首先, 大学生找工作只关心薪金待遇, 很少提及假期、工作时长等;其次, 国家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的法律保障制度并不完善。
3.4 勤工俭学的秩序混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 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 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有极个别学生在校期间误入非法传销圈套, 成天东奔西跑, 身在曹营心在汉, 荒废学业, 不能如期毕业, 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给学校带来不必要负担。另外, 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 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 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 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 私自从事一些活动, 也容易出现问题, 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 不少劳务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3.5 勤工助学的内容不够丰富, 形式过于单一、呆板
大学生打工专业对口者寥寥无几对于大学生来说, 找到高薪体面的兼职岗位难度很大, 高强度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令人伤神, 勤工助学的岗位涉及家教、推销员、发传单等, 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通过对学校的抽样检查显示, 勤工助学基本是以家教、推销员、发传单工作岗位为主。
打什么工与所学专业有关系吗?调查显示, 大学生打工的盲目性非常强, 干什么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性, 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可以忽略不计。数据显示:有47%的学生所做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几乎没有联系, 31%的联系不大, 13%的联系很大, 仅有9%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是对口自己所学的专业。
4 推进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建议
1) 学校要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助学体制, 明确管理部门及相应责任。学生工作主管明确勤工助学的办公场所, 配备专职人员, 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负责该项目工作的组织, 各用工单位也应确定专门人员, 负责学生勤工助学的资质管理考核。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 积极合作, 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学校要严格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规定。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明确规定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及其活动范围。对于那些不熟悉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的学生, 上岗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培训, 告诉他们该怎么干。
3) 立足校园, 加强外联, 开发校内外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在勤工助学岗位的开发拓展上, 要紧密结合专业学科特点, 做到校内和校外并重, 使活动内容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 岗位类型由普通型向专业型、知识型、技术型发展。首先, 积极拓宽校外渠道, 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固定或临时勤工助学岗位, 努力实现勤工助学岗位基地化建设。如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出任家庭教师、修理服务等;其次, 立足校内, 开辟勤工助学劳务资源,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 安排适当的岗位。劳动方式既有脑力劳动, 也有体力劳动, 在劳动时间上, 既要考虑短期服务, 如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假期值班等, 实行工时计酬;也要考虑长期兼职, 如校园治安、宿舍管理、报刊阅览室管理、教学楼值班、教学科研辅助工作等。
4) 学生坚持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原则, 摆正学业和勤工助学的位置。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大学生必须把学业放在首位, 勤工助学活动以学有余力为前提,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
5) 学生要坚持以锻炼能力为主要原则。明确勤工助学的目的, 要教育广大学生克服“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赚钱”的认识, 提高他们应对市场的能力, 将勤工俭学与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成才主动权相结合。对于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第一目的当然是为了有一份比较固定的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同时不应忽视勤工助学作为一种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功能。因此我们应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校园, 勇敢的参加社会上的勤工助学活动, 把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作为第一目的。
6) 学生要坚持诚信原则。端正勤工助学的态度。参加勤工助学, 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要讲究职业道德, 诚信无欺。对于每一份工作, 都应认真对待, 符合质量要求。不要因为工作比较容易而马马虎虎, 也不要因为工作难度较大, 知难而退, 更不能在工作中滥竽充数, 注意维护勤工助学的信誉。
参考文献
[1]李志军.高校勤工俭学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5) :17-18.
[2]占伟.浅谈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J].科教导刊, 2011, 15 (12) :19-20.
[3]梁小云.浅议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22 (6) :25-27.
[4]施璇.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探讨[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0, 13 (1) :18-19.
[5]郭静, 王宗霞, 秦宗阳, 等.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9 (29) :50-51.
[关键词]勤工俭学 赣州市 大学生 高校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邓小平、周恩来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留法时,就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来支付学费和维持生活。近年来,学校教育体制的改善,使得呼声最高的“素质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为大学生兼职作了向导,特别是家长老师观念的改变,更鼓励了大学生勤工俭学。那么,现在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对此我们对赣州3所高校学生进行了勤工俭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结果与分析
1.参加勤工俭学情况及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赣州市3所高校65.9%的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都是锻炼能力,而以钱为主要目的的占25.8%左右,其他的占8.3%。这说明赣州市高校大多数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能力,为自己以后的择业增加一些经验。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政策,全国上下大学生数量剧增,造成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等于失业,如果仅仅掌握校园里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社会上许多大型招聘会可以看到,文凭证书仅仅是敲门砖,而要想升迁就必须凭借实力。许多大学生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早早地走进社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去,通过提前接触社会,学习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熟悉社会“潜规则”,扩大接触面,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时间观念。
2.勤工俭学择业方式。择业前愿意选择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62%)占多数,而实际参与的工作与专业无关的学生(74.0%)占多数。说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择业方式在实际参与前后有显著差异。
高校校内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如宿舍、教学楼的看守员,图书馆的整理员等,但由于校内勤工俭学工作存在工作岗位少、工资较少、工作机械,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校外勤工俭学。
3.勤工俭学的择业时间。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其中43.7%的学生选择放长假的时间去参加勤工俭学,38.7%的学生选择周末去参加勤工俭学,仅1.75%的学生选择不定时的勤工俭学方式,说明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的时间尽量不影响学习。从大学生的择业时间来看,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把学习放在首位,其次才是锻炼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假期无课业的负担,时间也较长,有更多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掌握和灵活支配,且在假期工作机会也更多。
二、讨论
勤工俭学普遍被高校在校大学生接受,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市场,由于勤工俭学正逐渐走进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老师父母由以前的反对到中立直至现在的鼓励,大学生对勤工俭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大学生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勤工俭学工作,勤工俭学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并且逐渐得到社会的全力支持和保障。我们要紧跟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新观念。
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勤工俭学对社会不但没有危害反倒有一定的好处,应当摆正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态度。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加大工商管理部门对勤工俭学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取缔非法的中介机构应,成立更多的专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机构或场所,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从父母角度来看,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尊重子女的决定,同时可以帮子女做参谋,把把关,出出主意等。因为当代大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参加勤工俭学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学校角度来看,正确对待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學生。比如:学校可以宣传勤工俭学方面的有关政策,召开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等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勤工俭学、参与勤工俭学。另外,学校也应提供明确的勤工俭学岗位信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规范校园内粘贴的各类招聘广告,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扮演的主要角色,在勤工俭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自己要有明确的意识。首先,端正目的。当代大学生生存意识明显增强,适当地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功利化的心态过于严重便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仅仅是因为好奇而参加勤工俭学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锻炼。其次,选择合适的、真正能锻炼自己的职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因为勤工俭学荒废了学业那时得不偿失。第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第四,最好与亲人老师朋友商议,广泛征求建议。第五,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要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学生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您好,现在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参加勤工俭学与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于这其中的利与弊也受到社会的关注,我想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观点。对于您的参与,我表示真诚的感谢!
1. 您曾经或现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吗?()
A.参加过B.想参加却没有找到合适的C.没参加过
2.您身边的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多吗?()
A.很多B.一般C.很少
3.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是为了什么?()
A.挣钱B.锻炼能力C.二者均有
4.您认为参加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吗?
()
A.能B.不能C.多少会锻炼点
5.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吗?()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看学生个人
6.您认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与大学生的学习冲突吗?
()
A.冲突B.不冲突C.一般不冲突
7.您认为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可以占用上课时间吗?()
A.可以B.不可以C.可以占用不重要的课
8.您对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和兼职持什么样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9.您通过何种方式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
A.学校介绍B.中介介绍C.自己寻找
10.学校有没有向学生提供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机会?()
A.有B.没有C.有,但不多
11.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工资怎么算?()
A.按小时计算,当天结清B.按天结算C.按月结算
12.您认为现在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工资怎么样?()
A.高B.低C.一般
13.您曾遇到过拖欠勤工俭学和兼职者工资的事情吗?()
A.有B.没有C.听说过,没经历过
二简答
1.通过勤工俭学和兼职您做过哪些工作?
2.您做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平均工资是多少?您认为什么样的工
资水平最合理?
3.您认为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4.在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是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5.您认为你目前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做的怎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就业渠道的增加,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增加,随之而来也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持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加勤工俭学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认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获得学生勤工俭学的原因、目的和动机等信息,了解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整体认知。
很多人都知道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谁都会对此产生疑问。因此,我就这个话题对长沙电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共发放问卷50份,发放对象涵盖多个专业、多个年级,最后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我这次做的是抽样调查.在本次抽样调查中,有84%的同学来自农村,16%同学来自城市;就他们对勤工俭学的必要性的调查中,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47%的人认为有必要,27%的认为很有必要,而12%的人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的人大多数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
一、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34%的人是为了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29%的人是为了赚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勤工俭学的收入用于生活费,22%的人是为了适应社会,10%的人是为了结识朋友,合计有5%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其他的原因,由此看来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还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分析个种缘由,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实行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们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调查表明,在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学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工作,这样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二、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地点的分析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被调查者中,86%的人参加过校外勤工,其它的人在校内及校内兼校外参加勤工。就校内勤工的好处大多数人认为岗位比较安全,较固定,工作舒适,并且劳动报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且收入稳定,但对校内岗位的态度上认为一般的占55%,满意的占36%,很满意的只有很少数,不满意的则没有。说明校内勤工的安全及报酬保障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就校外勤工的好处,44%的人认为校外环境复杂,更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28%的人认为能够得到比校内更多的劳动报酬,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校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又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三、对大学生勤工俭学途径选择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勤工俭学的途径选择方面,56%的人是通过自己找的,34%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很少人是通过中介公司和校内勤工中心来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在被调查者所参加过的工作中,有37%的人做过促销,34%的人发过传单,20%的人做其他的工作,而只有9%的人做过家教。关于每周勤工俭学的时间的调查中,不足10小时的占67%,而28%的人工作10-20个小时,工作在20小时以上的则占很小一部分;37%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36%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以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每周最高收入在600元以上,由此可见,这与被调查者参加的工作的种类及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家教一般工资比较高,而本次调查中做过家教的人比较少,对最高收入的数据统计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的分析
(一)勤工俭学岗位短缺且层次偏低,由于社会缺少对勤工助学岗位有信誉保障的中介机构,学校一般不愿意承担校外岗位的风险,担心产生不可预见的劳动纠纷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岗位的校外拓展。而高校能提供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且临时性、一次性岗位多,岗位层次较低,多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性岗位上,如搞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宿舍管理,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书籍上架,校园报亭销售等,这种勤工助学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 2
很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助学功能不大,只是定位在应急解困上,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勤工俭学管理规范性不够,且观念陈旧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多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且该项工作专项经费少,内容形式单一,体制落后,功能简单,由于社会失业率上升,勤工助学缺乏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再加上部分学生观念陈旧,认为勤工俭学有失自己身份,并不积极参与和配合勤工俭学活动,导致勤工俭学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较大,影响此项工作的深入、健康、持久地发展。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勤工俭学的体制极不健全、规范,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曾有报道,在某省举办的一个大型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与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
(四)大多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勤工俭学
根据调查显示,有54.21%的大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有必要的。认为没必要的只有4.96%,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是积极的。能的训练
(五)社会不予勤工俭学重视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接近社会有助于拓展自身见识面。但是必须看到,社会能够容纳在校大学生的“空间”很少。很多在校大学生难以涉足其内。其次,社会上很多中介机构依靠欺骗大学生,收了费就“石沉大海”,使得很多大学生“遇黑”。调查显示,有38.84%的大学生上过此类的当。
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大部分人还是参加过勤工俭学的,但他们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和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所以多数人选择校外勤工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为自己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鉴于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及精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太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工作的时间和收入还是很有限的。
大家好!请允许我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表达最深的敬意和谢意,并申请辞职。辞职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我觉得该为我两年的图书馆生活划上完整的句号了。
截止到昨天的最后一班,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并在心中默默地向图书馆惜别。当然,这种离别只是一种工作关系的改变而已,我的心依然深深地维系着图书馆。今后,图书馆出现更多的将是我学习和求索的身影,我以同样的执着与热情期待我们的图书馆越建越好,能为学生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图书馆为我提供了这份工作,并感激阅览部老师两年来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可以说,图书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恰到好处的帮助,使我渐渐地在惠大适应过来,并不断地学习成长。图书馆简直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这不仅是生活上的,还有学习上和精神上的。最后,无论多么不舍得,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他必须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而我,也终究要学会面对离别。
各位老师,可能有点辜负你们的期待了,你们都希望我能做完这个学期,但我却在此时退出,为此我深感歉意。实因一张张新的面孔的出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离开,图书馆学生工已经顺利地实现了级际替换,我也应该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此致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奖、贷、助、免、减”以及入学“绿色通道”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勤工助学, 特别是校内勤工助学非常受学生欢迎。校内勤工助学是指高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劳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 学生从中取得相应报酬的助学活动。近年来, 我国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研究逐渐增多, 例如, 薛浩探讨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1]段徐等对杭州市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2]袁琦分析归纳了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3]但总的看来, 关于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关于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现状的全面调查也相对较少。广州不少高校比较早开展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工作, 但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相关研究。为全面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工作, 我们选择广州地区对两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广州地区两所公立高校 (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 省属高校1所) 正在参与或曾经参与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2010年4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546份, 回收率为91%, 其中有效问卷为544份。调查对象所学专业分布比较广泛, 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 我们还通过访谈来拓展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与其他学生资助的方式相比, 勤工助学最受学生欢迎
调查显示, 38.9%的学生最希望的资助方式是勤工助学, 32.2%的学生最希望的资助方式是奖学金, 分别有15.6%和11.2%的学生最希望的资助方式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 仅有0.7%的学生选择了最希望的资助方式是社会捐助。关于最有效的资助方式, 选择勤工助学的学生比例也最高, 占38.8%, 其次是助学贷款, 占20.4%, 选择社会捐助的也有18.0% (图2-1) 。无论是最希望的资助方式还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 排在首位的都是勤工助学。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这就需要高校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对于目前所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方式, 被调查的学生还比较认可。70.7%的学生认为现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学生属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 77.2%的学生认为学校评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是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非其他, 但也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也发挥重要作用, 认为部分学生获得认定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而是与老师的关系好或与同学的关系好等原因。可见, 两所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虽得到多数学生的肯定,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与一般的勤工助学相比, 校内勤工助学更受欢迎, 而且男女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调查表明, 勤工助学虽整体上是大学生最喜欢的资助方式, 但校内勤工助学更受学生欢迎。在本次调查中, 期望勤工助学地点在校内和期望勤工助学地点在校外的学生分别占58.3%和15.0%, 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26.8%。目前勤工助学地点在校内的学生占50.1%, 在校外的学生占23.1%, 校内校外都有的学生占18.8%。41.7%的学生喜欢的勤工助学形式是校内岗位, 29.9%的学生喜欢企业兼职的勤工助学形式, 24.7%的学生喜欢的勤工助学形式是家教。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时, 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差别较大 (表2-1) 。女生对于勤工助学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的重视程度远高于男生, 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女生还比较看重能否从工作中获取经验, 且男女差异显著。而对于工资发放状况、工作复杂程度, 女生的总体重视程度也高于男生, 但是男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对于男生, 女生更加看重校内勤工助学。原因是她们比男生更看重人身安全、上班近不误学习等因素, 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女生还比男生更看重工作环境状况和占用时间的多少, 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分别是比较显著和显著。女生也比男生更认同校内勤工助学的工资发放及时且不无故克扣, 但二者的差异不明显。
注:*表示p<0.005, **p<0.01, ***p<0.001, 以下各表同。
至于不选择校内勤工助学的原因, 两者存在性别差异。较多的女生认为“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太少且难于申请”, 其次是“校内勤工助学多为劳务型工作锻炼性不强” (表2-2) 。相比之下, 较多的男生认为“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没面子”, 男生的均值明显高于女生, 且差异显著。虽然多数男女生都认为“校内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占用时间影响了学习, 合适的岗位较少并且报酬偏低” (均值都高于中值2.5) , 且女生的这种态度更加强烈 (女生均值大于男生) , 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三)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普遍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 同时, 这些岗位与学生专业脱节难以满足“以工促学, 学以致用”的期望
校内勤工助学虽然很受学生欢迎, 但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能否满足学生需要?调查显示, 有60.1%的学生认为目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只满足了小部分同学的愿望或认为目前校内勤工助学工作难申请, 39.9%的学生认为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至少满足了半数以上学生勤工助学的愿望。学生是如何获得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呢?调查显示, 51.6%的学生是通过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获得勤工助学岗位, 19.0%的学生是通过老师同学介绍, 13.5%的学生是通过专门的学生中介组织获得勤工助学岗位。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情况如何?调查显示, 43.2%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从事的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毫无联系, 25.3%的人认为与所学专业有些联系, 仅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从事勤工助学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和非常紧密。女生更认为自己目前从事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但与男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学生所在的岗位性质有关。调查显示, 54.6%的学生所在的岗位是服务型岗位, 32.1%的学生所在的岗位是劳务型岗位, 12.6%的学生所在的岗位是智力型岗位。这可能还与学生从事勤工助学的目的有关。关于勤工助学最重要的目的, 在本项调查中, 42.9%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经济困难, 35.1%的学生是为了培养能力, 16.1%的学生是为了接触社会。
(四) 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实际收入普遍偏低, 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校内勤工助学酬劳情况如何?调查显示, 48.2%的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月酬劳在300元以下, 41.5%的学生在300~400元之间, 8%的学生在400~600元之间, 600元以上的仅占2%。可见, 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收入并不高, 89.7%的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的月酬劳都在400元以下。也有一些同学既从事校内勤工助学也从事校外勤工助学, 但收入也不高。调查显示, 90.5%的学生校内外勤工助学月酬劳总额在600元以下, 6%左右的学生在600~800元之间, 在800~1000元之间和1000元以上的均占1%左右。总的看来, 广州高校学生依靠勤工助学获取的收入不高, 校外勤工助学获得的酬劳在整个勤工助学月酬劳中所占的份额度也比较低。
广州高校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取的收入起什么作用呢?调查显示, 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数据表明, 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目前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就业以及各种开销, 分别占57.2%、54.9%和51.5%。勤工助学的收入主要是弥补生活费的不足, 难以用来缴纳学费。在本次调查的从事勤工俭学的学生中, 有61.2%的学生的学费来自家庭, 19%的学生学费来自助学贷款, 仅有1.8%的学生学费来自勤工助学。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其生活费用来源于家庭的占66.7%, 来自勤工助学的占20.3% (图2-2) 。
(五) 学生对勤工助学相关政策并不熟悉, 但女生的熟悉程度要高于男生
对勤工助学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 目前高校中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勤工助学的相关政策和制度都不是非常了解, 相对而言, 女生对勤工助学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远高于男生, 并且与男生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从事勤工助学工作, 有些学者建议高校可采用“弹性学制”, 但学生对这一建议的认可度如何?调查显示, 男女生对于这一建议都持否定态度 (男女生均值都大于中间值2.5) , 相比之下女生对此观点否定的程度更高, 且男女生在此问题上的差异十分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通过上述5个方面的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 校内勤工助学最受学生欢迎, 但目前高校所提供的岗位并不能满足需要。在所有的资助方式中, 被调查学生最欢迎勤工助学这种资助方式。相对校外勤工助学, 校内勤工助学由于具有上班近不误学习、能保障人身安全等优点更受到学生欢迎, 女生尤其看重校内勤工助学。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部分原因是学校所提供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不足;部分原因则是学校所提供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质量不高。由于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大多是服务型和劳务型岗位, 智力型岗位较少, 致使部分学生由于得到锻炼的机会少而不愿选择校内勤工助学。
第二, 校内勤工助学的收入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有限, 只能部分弥补学生生活费用的不足。广州两所高校大学生通过校内勤工助学获得的月酬劳大多在400元以下 (占调查总数的89.7%) , 通过校内外勤工助学获得的月酬劳总额大多在600元以下 (占调查总数的90.5%) 。在生活费用高昂的广州, 这些收入满足勤工助学学生的日常消费都非常困难, 即使多数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消费水平处于中低水平, 也很难用来缴纳学费。除少数学生外, 大多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的收入只能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 部分缓解其经济压力, 学费及生活费用还需通过其他途径 (最主要的还是家庭) 解决。因此,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 仅靠勤工助学, 特别是校内勤工助学还是不够的, 还有必要结合其他资助方式, 例如, 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以及社会捐助。高校在努力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 还要完善其他资助方式。
第三, 部分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广州两所高校贫困大学生最希望的资助方式和认为最有效的资助方式, 都是勤工助学, 但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不愿进行勤工助学, 包括校内勤工助学。他们不愿勤工助学的原因主要是, 有的学生认为进行校内勤工助学, 特别是从事劳务型岗位工作会使自己没有面子, 容易被人看出是贫困生, 因而不愿进行校内勤工助学。男生比女生更看重“面子”。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多为劳务型岗位而得不到“锻炼”, 因而不愿进行校内勤工助学, 其中, 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能否从中获取经验。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所得的经济收入不如助学贷款、困难补贴等方式来得快和多, 因而不愿参与勤工助学活动;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担心勤工助学占用时间影响学习而不愿进行勤工助学。
(二) 建议
针对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高校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以更好地完善校内勤工助学工作。
第一, 重视勤工助学工作, 提升管理水平。近年来, 高校贫困生数量的迅速增加给不少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减轻经济压力, 高校也日益重视勤工助学工作, 如设立勤工助学管理机构,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有的高校虽付出不少努力, 但学生对其工作满意度并不高。我们认为,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勤工助学工作。高校首先应结合自身的特点, 对现有的有关勤工助学的规章制度查漏补缺, 使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还应根据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部分贫困生由于对勤工助学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积极性不高, 不愿进行勤工助学, 包括校内勤工助学, 即使参与勤工助学, 工作也不积极主动, 甚至敷衍了事。高校除对他们进行教育, 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外, 还要加强管理, 以提升他们参与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查还显示, 学生对勤工助学的相关政策并不熟悉, 在获取勤工助学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 高校应加强勤工助学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及信息的发布工作, 除通过传统渠道外, 还可充分利用网络。
第二, 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方式, 首先确保贫困生得到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照国家的要求,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应优先安排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以体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但怎样才算是贫困生, 还需要进行认定。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一般是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学费交纳情况以及在校的月消费情况等。具体的程序主要是:学生自己提交申请或由班干部推荐, 之后由辅导员了解情况上报学校, 由学校审批。如果辅导员工作不深入或班干部有私心, 就会出现部分贫困生得不到认定而非贫困生却骗取资格等问题。我们的调查发现, 虽然广州两所高校的贫困生认定比较规范, 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学生也多属于贫困生, 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也认为学校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 但也有部分学生 (占调查学生的20%以上) 认为认定的依据主要是人际关系等。因此, 在目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足的情况下,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方式, 首先确保贫困生得到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第三, 进一步挖掘校内勤工助学的潜力, 增加岗位数量并提升质量。当前高校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压力, 除了学习紧张、就业难外, 就是各种开销增大带来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状态及精神状态。通过勤工助学, 包括校内勤工助学获取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他们的经济压力。但目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实际上, 不少高校还是有不少勤工助学的潜力待挖掘。如高校可以将学生能够完成的临时性、突击性的校内工作优先安排给有勤工助学意愿的贫困生;将部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转化为可由学生承担和完成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将专业性要求不是很高的秘书、助理等岗位转化为勤工助学岗位;将学生可以承担的校园、宿舍保洁等工作优先安排给勤工助学的学生等, 以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高校还应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多设立一些助教、助研等既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能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岗位等, 以提升勤工助学岗位的质量, 增加吸引力。
注释
1[1]薛浩.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工作[J].江苏高教, 2004, (2) :113.
2[2]段徐, 等.杭州市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 :79.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勤工助学岗位的调查报告10-22
关于勤工俭学的论文07-14
关于征集勤工俭学论文的通知12-03
关于大学生活动课外调查的报告12-12
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的调查报告09-23
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报告11-06
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报告11-15
关于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12-08
关于大学生电脑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