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共8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篇1

观察有趣的昆虫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5.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价值取向:

6.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7.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二、活动的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三、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篇2

活动前的课题研究和确定、如何确保活动成功开展,以及活动后的成果展示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那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依据兴趣能力,进行内容指导

所谓内容的指导即学生探究内容的选择、理解和展开等方面的指导。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1. 考虑周全,确定内容

探究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探究的结果,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易完成的内容,其探究的结果也较理想。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前沿信息,关注教育最新动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合理的指导意见,以供学生参考,从而在考虑周全的基础上,确定最有研究价值的内容。

我校的“绿源生态园”创建于2000年3月,经过几次规划和调整,于2005年11月建成了一个以果树、花草、蔬菜种植和小动物饲养为主的总面积达两千五百余平方米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要全面了解基地的所有事物,所需时间太长,而且学生一时间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点。根据当时所处的季节和学生所在的不同学段,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我们一起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最终确定了果树和小动物作为研究的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喜好,又能突出这个基地存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基地的活力。

2. 扩大广度,挖掘深度。

探究内容的广度是指探究内容的范围,深度是指其质量和水平。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适当拓展广度和深度,因材施教,层阶梯上升,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对于“枇杷”的研究,不同学段研究的范畴不同,如三年级的研究内容是《枇杷熟了我品赏》,四年级的研究内容是《欢乐枇杷行》,五年级的研究内容是《枇杷妙用我来颂》,六年级的研究内容是《五月枇杷大丰收》。随着学段的上升,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而且在一个研究课题中,广度和深度也是不断扩展的。比如《欢乐枇杷行》这一主题,从了解枇杷的营养价值到药用价值,再到它的美中不足,其研究深度不断扩大,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枇杷知识。从优缺点的研究到制作枇杷膏、枇杷粥、枇杷果酱、枇杷水果拼盘、枇杷树叶贴画、枇杷核工艺画等等,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研究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二、遵循探究规律,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的引导,探究效果肯定差强人意。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探究起来比较盲目,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多种探究方法,并能在特殊的环境中熟练地运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从而深刻明白,只有掌握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使探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1. 循序渐进,了解方法

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观察、提问、撰写调查报告等方法。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使探究行动水到渠成。在初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常见的探究方法。并举出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方法的了解。再通过实践,巩固对这些方法的运用。

比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问卷调查法的了解,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问卷调查法,然后出示了相关样稿,让学生逐步了解熟悉起来。最后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加以巩固:根据以下提供的三个调查内容———早餐情况调查、零用钱使调查、用眼情况调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内容,根据给出的格式,进行调查记录。经过了这一系列环节,学生对问卷调查法就比较清晰了。

2. 资料搜集,筛选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少不了资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差事,实际上它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它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成败。如何利用工具书、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资料?搜集哪些资料?如何取其经典和精华?如何筛选?如何记录和整理?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让学生冷静面对繁杂的信息,有条不紊地进行归类整理,为我所用,促使探究活动更有条理地进行,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高。

比如开展《柑橘类别我来分》这一活动,学生们根据活动主题和我给出的要求进行了有关柑橘资料的搜集,我的要求如下:到水果市场、到网络中去查一查、找一找,了解一下我们这里常见的柑橘品种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与南方所产柑橘有何不同?柑橘在我国哪些地区分布最广?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根据柑橘主要产地、品种名和主要特征进行筛选和整理,有了明确的目标,散乱的资料就整理成了一个小小的档案库,不仅培养了学生归类整理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活动中的学习和积累。

3. 真实体验,学会记录

活动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将点滴过程及时记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活动中的困惑、失败、成功、惊喜等,这些最真实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记录的方法,将这些感受和体验真实及时地保存下来,为以后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如《动物福利也需要》这一探究活动中,有“我是小小饲养员”这一实践环节,学生们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饲养基地中的小动物,真实体验了当一名饲养员的酸甜苦辣。同时,我教给学生及时记录真实感受的方法,以表格、写日记的方式捕捉每一天的体验。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设计了“饲养记录表”,按动物名称、观察日期、饮食、睡眠、活动、生长情况、一天总结等类目,及时进行了记录,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笔诠释了自己的探究经历和心得体会。以后翻阅,回忆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呈现,记忆又变得鲜活起来。

三、加强沟通合作,进行小组指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小组合作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小组成员们,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小组团结一心,为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个成员的特点,对小组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比如表达能力好的可安排采访工作,文笔好但性格比较内向的可安排记录工作,做事比较细心的可安排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擅长电脑的可安排查找资料的工作,等等。总之,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学会沟通和合作,不仅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圆满完成探究任务做好充分的铺垫。

总之,教师的有效指导决定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自己胸有成竹,适时、适度、适当地进行指导,才能确保指导的有效。所以,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身上担负的责任重大,只有正确定位,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虽然其本质是学生自主教育行为,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实践能力,思维不够全面和成熟,要真正参与实践,有效探究,提高综合能力,关键还得靠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围绕教师有效指导的前提,从内容、方法和小组合作三方面具体谈了教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值得借鉴。

关键词:有效指导,内容,方法,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教育研究》,2002年第06期。

[2]何志军,徐保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黑龙江教育,2004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篇3

一、延伸教材感受趣味语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遵循语文教材,依纲据本,又不能以书教书。要跳出书本的束缚,由单元主题延伸到课外生活,让学生带着书本的知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检验实践知识,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以“礼物”为主题的第九单元后,笔者与学生畅谈礼物,从几元的贺卡鲜花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手表钢琴,无不让学生津津乐道,喜形于色。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其实名字是父母为了庆贺孩子的出生而准备的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这礼物准备的时间之久、寓意之深是所有的礼物所不能企及的,也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这份礼物比任何礼物更值得我们珍视。为此,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笔者策划了“走近名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 搜集趣名激发兴趣。通过书本、网上查找有关名人名家名字的来历故事,了解其意,激发学生探索名字的兴趣。例如,李白:源于一段故事中的“李花怒放一树白”的诗句。莫言:原名管谟业,“谟”拆开就是“莫”“言”。郭沫若:家乡有两条河一条是沫河一条是渃河,怀念家乡取而名之……

2. 采访来历体会亲情。让学生回家采访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及故事。学生搜集整理,这将近70人的学生名字凝聚着几百个人的智慧,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曾舟晓:出生于2003年10月15日,那一天刚好是神舟五号升天,为了纪念这一航天大事而取名。陈克凡: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克服凡人的一切陋习,发愤图强。张耘天:春耕夏耘,天道酬勤。王泽鑫:一生有很多金银财宝,不是据为己有,而是用于惠泽百姓……

3. 自取趣名寄托希冀。让学生自己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学生兴致勃勃,取的新名字也韵味深远。吴三强:原名吴伟源,崇拜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故与之同名。张耿烈:原名张超,同学取外号“超脏”,故改名,希望自己性格耿直,生活像烈焰一样激情。林毅:原名林小林,告诫自己要果敢,坚毅,不优柔寡断……

二、融合学科演绎鲜活语文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主要任务。例如,3月是学习雷锋月,笔者策划了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讨论交流合作,让他们在这一阶段一同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语文课上,笔者让学生读魏钢焰的现代诗《你,浪花的一滴水》,读纪实文章《雷锋日记》;信息课教师带领学生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图片,观看雷锋的影片,制作有关雷锋的PPT;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合作设计以雷锋为主题的手抄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雷锋精神的感受,并写出体会,举办了“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作品展示活动(作文、手抄报、摄影、歌咏等)。学科的融合,带给学生丰富多样的信息,学生加深了对雷锋的了解,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雷锋精神的信念,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挖掘特色享受异彩语文

本土资源是语文综合性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结合语文单元主题,挖掘地方资源,将语文综合学习与地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名人逸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惠安是个临海小县城,这里有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的崇武古城旖旎海景,享有“登科造极”之韵的科山秀峰,有被誉为“中华名小吃”的崇武鱼卷,尤其是惠安女的服饰享誉海内外。为此,笔者设计了以“惠安——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 多形式展示特色产品。在“家乡特色产品”汇报会上,全班分四个小组开展活动。第一组是紫山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该镇素有“庵摩勒果”之称的田船皇帝余甘,并介绍了余甘的来历、盛誉及营养价值。让大家明白余甘虽入口酸苦回味却甘甜良久,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好食材。第二组是辋川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走马埭的地瓜,还介绍了地瓜的种植及营养价值。《惠安县志》曾有记载“惠安人,地瓜肚”。可见地瓜为惠安人的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三组是崇武镇代表队。他们展示的是“长圆条,头圆尾圆,全家团圆”的崇武鱼卷。崇武鱼卷以其美好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美好圆满的心理追求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华十大名小吃”之一。第四组是螺城镇代表队。他们展示了惠安栩栩如生的石雕图片,还通过视频展示石雕的精湛技法以及海内外惠安石雕展播。

2. 多角度彰显特色服饰。“黄斗笠,花头巾,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乃惠女服饰之精髓,随着艺术作品中惠女形象的传播展示,惠女的形象名扬四海,已成为惠安的名片之一。惠女服饰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独特和最有视觉冲击力的服饰,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了解和研究惠女服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惠安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①设计造型。组织学生走进惠女服饰加工厂,采访设计师,了解惠女服饰的造型特点,尝试设计。②描绘色彩。惠女服饰的色彩是她们劳动和生活环境的象征体现,让学生拿起画笔,走进乡村写生。③编织纹样。惠女服饰的纹样简洁有寓意,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古厝与阿婆一起穿针走线,编织具有地方特色的纹样图案。④体验腰饰。惠女服饰中的腰饰,闪亮的银光在腰间不断流淌,呈现出动静相结合的视觉效果。让女学生穿一穿传统的惠女服装。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入乡村古厝走街串巷调查、采访、交流、讨论、搜集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的能力,语文综合素养也不同程度提高了。

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若能结合时事、时令、地方特色,开发并实施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学生定能享受到这本“大书”之精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篇4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王肖

一、主体的产生

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即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情感目标(快乐教育),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前的准备很重要,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有关环保资料的准备和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只有谁备好这一切,才能成功。因此,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之美。随即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相,形成一种反差,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请出活动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是参与者,适时得当参与其中,点拨指导。这样做既重视儿童的认知心理及认知特点,又符合教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课的教学。在活动中让学生做自由组合,团结协作、展示自我等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的环保问题,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同时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快乐。活动中,把一切权利交给学生——学生汇报,学生当评委、学生出点子这一环节的设计经历知识获得过程,经历深思熟虑的思维形成过程,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重新撞击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去获取新知,体验运用知识的快乐。学生能在活动中交流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充分地体验到爱护环境的快乐。

本课教学力求做到: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切合实际,易操作)

2、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自由组合小组,选出组长,分配任务)

3、制订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调查采访、问卷)

4、展示活动成果。(手抄报、三字半、书法、宣传标语、摄影等)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环保知识。

2、训练目标:通过采访、拍摄、书法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环境污染和优美的风景图片等。)

2、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录音《上学歌》录音等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地球妈妈的美。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配《上学歌》录音

2、师配乐描述:我们生活在这蔚蓝色的地球上,是地球妈妈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们的周围多美!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小朋友们在欢快地上学,他们多幸福呀,这一切都得感谢地球妈妈。(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直观、生动的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光片并配上轻快的歌,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动物、植物之美,生活的幸福,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情也生了。同时,我还让他们跟随音乐哼哼唱唱,充分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有些人只顾着为自己的谋私利,不顾对地球妈妈的保护,导致出现了这些画面。

(二)导语引入,激起对环境污染的恨意。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并配上只有一个地球录音

2、师描述:河流干枯,荒芜土地,垃级成堆,浓烟滚滚.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破碎的地球妈妈在伤心地哭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离开地球我们别无所去,我们怎能看到她备受摧残而不管呢?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课上,我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世界当前有关环境的信息一图片,让他们观看,并听录音激起他们对所关注的环保问题获得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参与品质的形成。)

(三)组织活动。

(根据小学生爱表现,喜欢各种文娱活动的特点,在课前,我就让他们事先自由组合小组—信息组、采访组、摄影组、问卷组;编写环保小报、制作环保宣传牌、拍照等节目,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演,既对教学内容作了补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师生在欣赏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升华。)

1、确立四个自由组合的环保行动小组:

a.信息组 b.采访组 c.摄影 d.问卷组。

2、准备活动:

a.信息组(小组讨论准备怎样收集资料。)-------师:适时问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任务。(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积极的评价,正面的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

b.采访组(小组讨论怎样去进行采访的方式。)——师:采访时遇到困难该怎么做?怎么解决?

c.摄影组(小组讨论准备拍摄哪些照片。)——师:一定要是感受深刻的,触目惊心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d.问卷组(小组讨论出问卷内容。)——师:调查的人群要有针对性,要注意态度和方式。

3、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是我们亲爱的妈妈。但当前的污染情况太严重了。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地球妈妈,保卫家园!让我们为环保出出金点子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做面条 篇5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面条的制作技术;

能力目标:能够合理地、有条不紊地安排操作的顺序,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擀面。

教学难点:切面。

教学准备:面板.擀面杖、菜刀、和好的面若干块、干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北方人的主食大都是面食,面条就是其中之一,面条有各

种风味,吃起来方便顺口,是人们非常喜欢的面食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做面条》。(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生能够阅读课文,同时出示思考题。

(1)、做面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2)、做面条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3)、做面条时怎能样统筹合理地安排时间?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步骤:和面

擀面

切面

煮面

3、分组实践操作。

师:第一步和面课前已经完成,本节课我们完成擀面和切面。现在教师演示,请同学仔细观察:

(1)擀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擀面分三种擀法:分擀、卷擀、叠擀。

分擀——就是把一大块面分成若干份,分别来擀,技术要求不高,初学者比

较适用这种方法。

卷擀——就是把面团擀成圆饼后,在卷到擀面棍上擀的方法。这种擀法要求

有足够的干面作间隔层,以防粘连。还要不断变换方向,使面擀的均匀。

叠擀——是解决面板小,面棍短的问题,这种擀法技术要求高,初学者不易

掌握。

注意:不管用那种方法擀面,要处理好两个矛盾:

一是既不粘连,也不要用太多的干面。

二是既要擀薄,又不能破。

(2)学生实践操作擀面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3)师:面擀好后,就要切面,切面要用刀,一定要注意安全,面条的宽。

窄由此来决定。(教师边讲边演切面分为两步)

第一步:折叠------就是把干好的面铺好,对折,再对折,最后把面折

叠成6---7厘米宽为止,注意,每次折叠时用干面做间隔层,不然切时会粘在一起。

第二步:切面------面条的宽窄由面的质量和个人的口味确定。切法和

切菜相似,注意,一要稳,二要匀,防止宽窄不一,切完后要

一绺绺地提起来,抖去干面,待煮。

(4)、学生实践操作切面,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的切面。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做出了面条,由于时间的关系课上不能完

成第四环节------煮面。课后同学们按小组把做好的面条按书中的煮法煮面,品尝。

手擀面比方便面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次面

条,让他们感受快乐。

四、板书设计:

步骤: 和面(课前)

擀面

切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篇6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3.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2.组织实施阶段:

a.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3.整理总结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2.实施阶段:

a.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b.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c.请父母一期参与,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d.拍摄一系列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搜集有关新型的家庭绿化的图片。3.整理阶段

a.填写固定的设计表,完成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四活动总结。

1.将个人的绿化调查手抄报、小组的整理稿、设计的绿化方案拍摄的照片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2.写一篇家庭绿化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向各类报刊投稿。3.以优秀的设计方案为内容,出一期"新型的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4.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什么叫家庭绿化?

2、家庭绿化情况的调查。

家庭绿色植物 盆栽 花艺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油漆 木材 瓷砖 洁具 灯具 家

居生活的绿化 饮食

垃圾的分类处理

3、家庭绿化有什么意义。附

(二)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曹家小学三年级调查表

1、搜集、拍摄新型的家庭绿化的照片、图片。2、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方案。

家庭绿色植物

家庭装潢绿色材料的选择

家居生活的绿化

设计者

曹家小学

勾勒校园外部布置图的活动方案 四年级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自己是学校主人的意识,了解学校规划的要求,增加规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规划中,既有助于建设一所学生喜欢的新学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学校规划的条件。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

3、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规划图。

三、活动过程:

1、搜集校园规划知识,明白新校园设计的理念。

2、邀请市规划局专家作报告。认识规划图的设计方法。

3、请校长谈新校园的设想。

4、上网了解其他校园外部布置图,有条件去新实验小学参观。

4、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校园。

5、小组绘制校园设计图。

6、在小星宇电视中展出优秀作品,广泛征求学校师生意见。

7、活动成果展(优秀设计、活动体验习作)。对新校舍文化环境的研究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使少先队员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我们学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了解我们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仍存在许多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根据我校的实际,设计出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图,培养队员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设计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走出校园,对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做一番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存哪些严重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思索是什么原因,也可请教大人或老师。

2、参观其他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设置。

3、有可能的话,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

4、准备画图的工具,设计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图。活动步骤:

1、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任务——设计新校舍的文化环境布置。

2、观察社会,了解现实。

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上的文化环境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作一番调查,发现了哪些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哪些想法。

3、在充分了解、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交流,把问题和自己的感想归纳一下。

4、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常熟教育界的专家作一次关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讲座,了解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文化环境布置上需要体现出哪些特色和专长。

6、用手中的笔勾勒出我校的文化环境布置草图。

7、请校领导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提出建议。

8、对文化环境布置草图进行修改,体现我校的特点。

9、将文化环境布置图制成效果图。

10、展示作品,交流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并写成体验文章。

新校园绿化布置的设计

曹家小学 四年级

一、设计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尤其对身边的生活环境尤为关注。就我们小学生而言,校园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化校园出谋划策。因此搞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很有必要。

二、活动目的1、通过校园绿地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植物识别、面积量算、记录绘图等能力。通过绿化设计过程,学习环境规划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直接参与学校的绿化、美化的活动,切实了解和深刻体会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设计新校园环境献技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环境的规划。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活动形式

我想综合活动课学生应该自主、开放地学习。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活动形式主要采用以小组活动为主,分组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活动基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就是说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可利用一切自己支配的时间,深入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活动。

四、活动环节

本项活动不可能一节课或依次活动就能完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动员培训

动员培训是搞好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中思想动员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学校是我家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本项活动不是作业而是利人利己的本份工作。

另外业务培训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活动中学生应具备常见植物的识别、上网搜阅资料的能力、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比例知识及绘图能力。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活动前进行或活动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

(二)调查分析

1、校园绿地现状调查,这是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活动时教师将把学校的绿地划分成若干块并标出序号。学生对绿地逐块进行调查,对绿地的大小、植被覆盖、生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最终将调查结果在校平面图上表现出来,绘制一张学校绿地现状分布图。

2、学校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价是搞好活动的关键。

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绿化、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等信息或是校外看到的一些绿化情况,再与我校绿化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学校绿化,肯定好的方面,分析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学校今后绿化方向和措施。

(三)讨论

严格讲,为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效果,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组织学生讨论。在调查分析后安排一次集中讨论也可以看作是阶段性的小结。可以讨论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的手段、调查分析的结果,集思广益,为搞好下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四)设计评比

1、完成“校园绿化设计”是活动的难点。要求学生在校园整体布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想和计划学校绿化,要遵循整体性、经济性、艺术性、可行性原则。最后将设计内容以校平面图为基础绘成校园绿化设计图,并写出文字说民明。鉴于校绿地较多的情况,可安排各组集中设计某些区域的绿化,然后以招标的形式,选拔最优秀的设计合制成校园绿化设计。

2、成果展示与评比

主要让学生交流各自绿化设计的依据、特点、理念。对优胜组给予表彰。

(五)总结延伸

以上设计都以学校为基础。那么延伸活动可让学生抛开现有学校布局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我设计了“我为义庄绘蓝图”、“我为社区绘蓝图”的活动,将学生心中理想的学校、社区展现出来。有条件的可实际立体模型,甚至是沙盘。

四、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综合性强,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要发挥活动综合优势多方面做好教育工作。

2、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创新精神。

3、活动重成果的同时更应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感悟。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 生态家园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班级中开展“生态教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共建绿色教室,以此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二、活动情感:

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实践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对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4、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三.活动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四、活动内容:

(1)开展“生态教室”活动。

①以雏鹰假日小队为主要组织形式,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科技读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各类资料,如:逛图书室、图书馆、读书阅报;上因特网查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调查实践活动。②采访园林艺人或环保局技术人员,了解什么是生态环境,怎样的教室是生态教室。向学生讲解和宣传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用黑板报、墙报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环保基础知识和绿色产品。

③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把教室中有特色的地方画下来;同时,也把教室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画下来或写下来。④开展教室绿化设计展评活动。小小教室绿化,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选取生物角绿化较佳的学生,让他们提供绿化设计的图纸、照片和文字等资料参加展示评比。

(2)开展“红领中献草添绿色”活动。①

动员广大少先队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购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买草籽,然后自己亲手种植、养护一方草,观察并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每个少先队员献出自己种植的小草,为教室添一份绿,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美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② 重点研究花草的生长特点,对它们的喜好有大概的了解(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哪些爱喝水、哪些喜欢干燥„„)(3)总结活动:

①举办一次成果汇报展示会,展示分三大块内容: ⑴调查研究成果展示 ⑵生态教室的设计平面展;

⑶小植物科技作品展评(包括:小植物标本制作,种植的小植物„„)②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以多种形成讨论、交流活动的发现收获和体会,写好活动寄语,并评出此次活动的先进活动小组和组员。③写好活动总结或反思。④举办一次活动花絮摄影展。

⑤提出“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倡议书;并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予以承诺。

.对生态校园的畅想与设计

小课题:对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 ——曹家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背景:

我校准备创建成为一所"生态校园"。生态校园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创建"生态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意义?我校现在的生态情况如何?作为校园的的小主人,我们能为学校在创建"生态校园"的活动中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对新校舍用水、用电、垃圾处理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活动形式:

以班为单位,按调查对象自愿组成四小组,(采访组、宣传组、水电调查组、垃圾处理调查组),组内分工协作。活动准备:

一、召开班会,综合实践课的总动员,探讨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目的。

1、了解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学校的用水、用电、垃圾处理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4、初步学会调查、测量方法,上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统计归纳方法;交流询问技巧;倡议书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二、办好以"节水、节电"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同学们认识节水、节电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制定调查计划以及时间安排。

四、课题组长的培训:如何确定小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以及如何整理材料及调查报告的完成。学科综合:

一、采访组:

1、采访学校领导对节水、节电、垃圾处理的重视情况:措施、成绩、加强。

2、采访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3、问卷调查:师生的节水、节电、垃圾处理意识情况。

二、水调查组:

1、收集水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水情况。

3、如何节约用水。

三、电调查组:

1、收集电资源材料。

2、调查学校用电情况。

3、如何节约用电。

三、垃圾调查组:

1、上网收集、处理有关垃圾的资料。

2、调查校园垃圾的处理情况。

3、调查同学垃圾分类意识和实地暗访学生垃圾处理情况。

4、就垃圾处理问题给校长写建议信。

四、宣传组:

1、通过"节水、节电"手抄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2、调查师生的环保意识。

成果总结、交流、展示:

1、举办展览:刊出各组调查的资料、图片、心得体会等。

2、各组把成果制作成幻灯,进行展示、交流。

3、大家为创建"生态校园"出谋献策。

总结评定:

评定以鼓励为主,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导师评定。

.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方案

曹家小学 四年级 刘聿展 魏慧琳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研究,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志趣,增长学生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 查研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对光合细菌净化污水的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活动准备:

1、请专家老师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2、组织学生对淄川区主要河流水源以及工厂附近的河道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水污染以及光合细菌净水作用的资料,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原理:

光合细菌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生化方法。在自然光和白炽灯电光源间断光照下,可以培养驯化出一种光合细菌,用于降解有机废水(例如制革废水)。CODcr 去除率很高,但光合细菌只需微量溶解氧,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可节省很多动力,处理成本低。而且生成的光合菌菌体本身(有的呈红色),还可以作为食用色素,属于天然色素,无毒性无副作用。这样,光合细菌生化法,便没有难于解决的剩余活性污泥问题。实验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

二、组织学生到染厂,化肥厂附近收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

三、组织学生测量搜集到的污水的PH值,与悬浮固体浓度(SS),并记录下来。

四、组织学生用收集来污水饲养金鱼,观察并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五、在搜集来的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并仿照自然状态给予日间光照(日光灯),定时记录水温,一直持续到实验完全结束。

六、5天后再取一定量的加入光合细菌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记录金鱼存活时间。

七、10天后继续取一定量的污水养金鱼,同样仿照自然状态给予光照,并记录水温,观察记录金鱼的存活时间。

八、再次测量并记录放入光合细菌的原始污水的PH值与SS。

九、组织学生比较实验活动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变化以及金鱼的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交流讨论光合细菌的净水作用。

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写调查报告。

十一、学生撰写体验文章。

十二、提出推广倡议。.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 曹家小学

五年级 活动前提:

上学期我们班对蚯蚓的研究非常成功。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并且无论是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是搜寻资料,还是交流总结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是,同学们总觉得遗憾,没能把蚯蚓蚯蚓再生实验做成功。

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决定还是研究蚯蚓。但是专门来研究蚯蚓的再生能力,从而完善我们对蚯蚓的研究,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对蚯蚓的了解。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科学兴趣,并具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和探究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把自己在蚯蚓实验的取得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一定结论。教具、学具:

一个培养蚯蚓的场地、蚯蚓、相关泥土、小刀、培养皿、记录本。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挖足够多的蚯蚓,泥土,准备很多培养皿。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二)具体活动实验: 1. 材料 与方法 1. 1实验材料

取材地点:曹家小学校园里

选取地表比较潮湿,蚯蚓粪堆多而新鲜,孔洞密的地方,用铁锹挖土采集蚯蚓,采集到的蚯蚓经鉴定为环毛蚓(Pheretima)。采集地的土壤PH为7.0,土壤湿度约为35%。1. 2研究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环毛蚓的形态学观察:体长约100毫米,宽约4毫米,总体节数为85—125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XIV—XVI节,生殖环后约100节。

1.2 1把蚯蚓切成2段后的再生情况(1)取10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

(2)取10条蚯蚓,分别在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的地方切成头尾2段

(3)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

(4)取10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有环带。

(5)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2 2把蚯蚓切成三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3蚯蚓切成四段后的再生情况

取10条蚯蚓,把其等分成四段,在把各段分别放入培养皿中饲养并编号。

1.2 4选取蚯蚓采集地的土壤作为培养土,每只培养皿中放置20毫米厚的培养土,注意保湿,放实验黑暗处,室温培养,每三天观察一次,详细地记载蚯蚓存活率,伤口愈合程度,再生情况等。2. 结果与分析 表格

保留度 10天后再生情况 20天后

30天后

60天后 前3/4

伤口愈合 完全再生 前1/2

6条愈合 2条完全再生,2条长尾

不明显,且再生端比

其余同前 较粗大 前1/3

1条愈合 部分再生 前1/4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12体节前 至第四日全死

同前 16体节前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长出尾部 再生明显,接近原长

且再生端细小,随后

长粗

全部愈合,2条再生明显,其余

部分再生

部分再生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3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后1/2

伤口未愈合,且 伤口基本愈 有微弱再生现象,有微弱再生现象

活力很低

合 活力很低,且再生 12体节后 伤口未愈合 2条愈合 4条愈合,有微弱

有微弱再生现象

再生现象 16体节后 至第七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1/3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前1/4 至第三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中后1/4 至第六日全死

同前

同前

同前

2. 1同体段的蚯蚓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

剪切后蚯蚓存活率的变化如图,该图显示随着剪切后时间的推移,蚯蚓的存活率因体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有头无尾型的存活率最高,无头有尾型的存活率较低,无头无尾型存活率为0。2.2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

对蚯蚓各体段的存活率进行分析,蚯蚓存活率最高的是一组:为60%;次高的是2组,为50%;较低的是10组,为20%;很低的是3组和9组,为10%,其余各组存活率为0。2.3体节数与存活率的关系

把蚯蚓平均切成2段,3段,4段,它们的存活率依次下降 2.3.1有头无尾型

蚯蚓的存活率随着体节数减少而降低。2.3.2无头有尾型 蚯蚓存活率随体 节减少而降低。3. 小结与讨论

自然情况下,蚯蚓具再生能力。3.1再生时间

损伤后,蚯蚓能再生的体节几乎都在头30天内完成,30天后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2切除部位对再生的影响

蚯蚓身体后端的再生能力不一,在相同条件下,切除后端的蚯蚓其伤口愈合和再生能力明显地强于切除前端的蚯蚓,而且,其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切除前端的蚯蚓。3.3损伤长度对再生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切除段的长短与蚯蚓伤口再生能力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切除后端的蚯蚓来说,虽然再生不十分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切除部位靠前,即切除部分越短,其再生的能力也就越短,反之则越弱。

3.4切除部位与长度对再生程度的影响

蚯蚓虽然具有再生能力,但蚯蚓的全部体节数不是能经常再生的,再生的体节数取决于剩下身体的长度和切除的部位。

实验中可知,切除后端的蚯蚓,当切除长度小于或等于1/2时,损伤的蚯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30天内能恢复到原体长,但当切除段长度大于全长的1/2时,损伤的蚯蚓一般难以完全再生,而只有部分再生。此外,当后端的体节过多地被切除后,会造成不再生现象,甚至引起蚯蚓的死亡。

切除前端或同时切除前后端的蚯蚓,将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死亡。

剪切后蚯蚓的存活率随体节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即体段越短,死亡率越高,这可能是蚯蚓体节长其抗逆能力强及所储存的营养物质有关。.对动植物的研究

-------《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研究》实践活动方案 五年级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土壤中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生物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生物残体的分解,改变土壤的性质,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及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土壤动物的多少已成为土壤那感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农药对土

壤中小型动物作用,可以导致它们的死亡,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的质量下降。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二、活动目的

引导少先队员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组织这种探索自然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对弹尾目和蜱螨目进行毒力测定来研究农药对土壤中小型动物弹尾目和蜱螨目的影响,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土壤质量的好坏。

2、通过搜集资料、实验操作,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探究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相关科学小论文。科学小

四、活动形式

搜集资料;科学实验;撰写论文。

五、活动准备

1、做好调查、实践的组织落实(分小组落实相应任务)。

2、准备实验器材。

六、活动过程

(一)搜集资料

1、组织学生从网上或课外书籍中搜集农药、土壤、土壤中小动物及农药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的相关资料,还要了解实验的常识。

2、将相关资料进行积累、整理。

(二)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采集土壤,称重光照。

2、取标本制作切片,并观察切片、画图。

3、鉴定、了解微型动物的种类。

4、配置农药滴液,观察微型动物对农药的反应,并统计成活率,制作图表。

(三)撰写论文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根据活动小组进行分小组撰写论文。五年级同学生长发育及视力情况的追踪调查报告

(2006年---2012年五年)

曹家小学

五年级 辅导老师:翟慎洲 刘业勤

一、提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少年儿童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我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个子在长高,体重在增加,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小时侯的照片,真想了解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于是我们开始了对自己的身高、体重、营养、视力等方面的调查。

二、实施过程:

1、积累资料,从档案室查阅有关数据(身高、体重、营养情况、视力不良率);

2、资料的归类、整理,将有关数据分类、列表、评价(参照“全国学生7-22岁身高、体重、营养评价表),观察个体差异及动态变化;

3、数据跟踪分析,探讨生长发育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

4、向有关专家请教;

5、交流、探讨、反思,对自己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价;

6、集体讨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7、全面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后,纠正自己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

8、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在全校作出推广。

三、情况实施结果:

1、学生各项指标:

(1)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生长发育总体趋势比良好。身高上等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4.63%上升到2012年的26.83%.体重上等检出率较高,在39.02%-43.90%之间波动.身高体重均未出现下等情况.(2)在2006年-2012年间我们班学生营养状况有喜有忧。营养正常率总体水平较高,最高峰达73.17%,但呈略下降趋势,2012年达到最低点为58.54%,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逐年上升。

(3)2006年-2012年间,学生视力不良人数较多,视力不良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9.51上升到2012年的39.02%。前景不容乐观,希望能够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心,让我们拥有明亮的眼睛。

2、个案分析:

我们对班里肥胖、营养不良、近视的小朋友作了调查分析,作出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以下是我们经讨论作出的分析结果)

1、营养不良的原因:

(1)摄食不足:孩子挑食、偏食必然导致营养失衡。

(2)需要量的增加:如生长发育期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疾病造成的消耗量增加或影响消化吸收;药物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2、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不少肥胖者有家族史,往往双亲肥胖者其下一代肥胖发生率较高。

(2)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习惯吃细软食物,不爱吃纤维素类;常暴饮暴食,吃零食等。

(3)生活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欢运动,缺少体育锻炼,睡眠过多等。

3、视力不良的原因:

(1)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使眼睛处于经常调节的紧张状态,使之成为近视的关键因素。

(2)学习环境条件因素。如课桌椅高度不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书本字体过小等。

(3)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度近视患者往往与遗传有关。

(4)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近视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患急慢性传染疾病等

另外,近年来由于电视的普及,电脑的使用,还有游戏机等等都给我们的不同程度的伤害。

四、收获、体会:

1、了解近年来我班儿童的生长发育动态;

2、观察学习了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各种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认识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挑食偏食的危害性;

4、懂得了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的迫切性;

5、初步掌握了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方法,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6、在这次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7、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五、活动的延伸:

1、将数据保存、继续个人跟踪观察;

2、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校,让全校学生一起来研究自己的成长过程。

3、进行学生营养餐的设计;安排身体锻炼计划。

2012年9月 菊花的观察与研究 四年级

一、活动背景:

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校内、社区、家庭资源),落实活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实施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增加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生活实践机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生活探究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感受、体验生活中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实践意识,熏陶人格意志,强化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讲座、网上查资料,看菊展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 菊花的起源、种类、特点等相关知识,认识常见菊花的生长特点,知道菊花掐头、扦插、浇水、施肥、嫁接、打苞的一般过程,获取栽培知识。

2、通过栽菊花、记观察日记,举办班级菊花展,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意志。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宣传,让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与要求,邀请校外辅导员作讲座,了解菊花种类、生长、特点等知识,了解栽培菊花来美化生活、陶冶心房,培养实践与写作能力于一身,鼓励学生化心动为行动;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学生、观察、研究活动(1)

在网上与阅读中学习研究,学生与家长购买、收集菊花的相关书籍,将阅读书籍与上网收集相结合,整理、选择有关菊花的史话、节令、起源、传说、花语等材料。

(2)在家庭栽培管理中观察研究:学生家里每人种1~2盆菊花,学生每天进行管理、观察,每日记观察日记。(3)

在学校栽培中观察研究:班上每5~6人为一组,(每组讲座确实研究课),每组栽培1~2盆菊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栽培,教师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与本课程的结合里,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及时进行事例研究。(4)

赴校外考察研究:赴公园观菊展,研究菊花的观赏价值(开启人的想象力,陶冶美的心灵),经济价值(推动胶卷、门票销售,推动门票提价);赴柳仁仁药房研究菊花 的药用价值(当茶喝、清热解毒,明目润肺等)

3、开展小组课题研讨:(1)校园、班内菊花生长过程及管理(扦插、嫁接、打苞等)的观察与研究;

(2)观察、研究水、土、肥、药、环境等因素对菊花生长的影响;(3)

开展菊花摄影、图片等的收藏,收集菊花的诗歌、散文、歌曲,说说菊花的谜语、传说、故事等;说说菊花的品质特点及给人的启发;举办菊花观察日记展览,举行以《菊花》为题的作文竞赛;

(4)编辑手抄报,撰写小论文,小考察报告,进行图文资料展等,并进行小组评比。

四、活动评价:

1、谈谈栽培菊花过程中的经验、收获和启发、并结合个人收集整理的活动成果(归入成果资料袋)进行综合评比;

2、进行班级菊花展览,举行图片、摄影展览,评比表彰优秀个人与小组。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普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其实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一样,处处留心,时时思考,生活周围很多题材就会跃然纸上。怎样正确认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 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执着于新课程改革实验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和升学为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追求短期效应的选拔性救育。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应试教育弊端百出,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其重要性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教育的本身,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应对这一需要的重要举措。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的社会问题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走出认识误区,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程改革实验。

2. 以活动为线索,切实加强结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作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变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大量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以活动为线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采样,去工厂、田间走访、调查; 到社区去服务、体验等。从而使他们养成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财富的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品质。这样,他们对学以致用的理解才会更深记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才会得到提高,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因此,加强该课程的理论研讨、师资培训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3. 开发利用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校要因地制宣、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掠,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教育资源泉的开发利用大致包括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不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而且注重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这种指导既不能“教”,也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更不能推卸引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该课程实施提供一切方便,如学生可在学校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同学、老师们讨论问题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管理过程中,跨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如社会调查、校外访问等,可以外出到大中院校、机关单位访问请教,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

二、积极实践,主动反思

1. 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起步阶段可以帮助学生选定课题( 所选课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生取得一定经验以后,再由其自主选择。在新课程体系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教为平均每周3谋时。各校可根据实践课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弹性课时制,以确保该程的正常开展。

2. 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反思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应将关注的视角从获得的结果转移到实践过程上来,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重点应是学生对课题自主参与程度、知识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小制作、小发明等方式,教师应给予全面公正地评价。同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主动地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篇8

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的思维特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又要结合每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实现学生和教材的和谐统一。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化策略。教材中提供的活动素材是“两盒糖果”和“四盒磁带”。“磁带”这个学具学生非常陌生。笔者将其稍作调整后,创设了以下活动情境:班里某同学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准备送给他两盒糖果作为生日礼物,老师准备送给他四本课外书作为生日礼物,请大家为这两份生日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包装(尽量节约包装纸)。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教材的意图,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提前计划,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某一个特定的生活事件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用数学知识描述该事件的活动,是一个“发现数学”的过程。

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时,跳出45分钟的限制,进行时空的延展。内容设计如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第一周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我国人均淡水量和“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第二周调查本地水价,了解各自家庭及学校每月用水情况,组内交流。第三周统计学校水龙头数量,通过观察记录下学生用水的浪费现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滴水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或家里一只滴水(或流水)的水龙头的滴水(或流水)速度,完成实验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反思,完成教材中第89页提出的相关问题,逐步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丰富形式,注重课堂延伸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除了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落实之外,还应该对课内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滴水实验》活动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如节约用水、有趣的实验、滴水中的数学、节水妙计等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可以把他们的实验方案、实验活动记录、日记等张贴出来或者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四、强调过程,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对比评价。评价内容应多关注情感、方法和态度,如学生活动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否与他人很好地合作,是否有成功感等。其次,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元化,评价的标准要以学生过去的“自我”为参照。

例如,笔者在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后均设置了下面两张评价表:

五、创设情境,增强情感渗透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和完善需要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不断地感受、体验与内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好可以给学生搭建通往现实世界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寻找一家人共同的休息日。学生可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计划什么时间和父母共同休息,实现陪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愿望。

(作者单位:宜昌市点军区教研室)

上一篇:关于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工程造价的实习报告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