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精选8篇)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1

大树坳中学 参赛教师: 薛辉 执教时间:9月17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四,教材介绍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安排在液体压强、大气压之后,浮力之前,在单纯对压力、压强认识的基础上向压强差、合力的层面过渡,为后面浮力的学习进行铺垫。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中实验存在如下弊端:气流产生要人用口吹气,因此,实验气流不平稳,干扰因素多;进行实验时,无法进行实验和现象解释进行即时分析;实验进行时间短,现象不明显。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电吹风替代口吹,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平稳气流;实验在进行时能同时对实验进行分析,更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实验的进行可以人为控制,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仪器:光碟、矿泉水瓶、电吹风、硬纸板、泡沫板、泡沫盒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装置如图:

6、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制备阶段

①取空矿泉水瓶一个,从瓶身中间割开;

②取光碟一张,用剪刀刮碟片中央,使得碟片中央刚好可容纳刚刚取的矿泉水瓶瓶口,套紧备用;

实验阶段

实验1:碟片吸纸板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纸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碟片吸薄泡沫板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薄泡沫板板,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碟片吸薄泡沫盒实验

【演示】 将电吹风套在矿泉水瓶身中,左手握住矿泉水瓶瓶身,使底部碟片靠近泡沫盒,打开电吹风,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实验准备过程中硬纸片、薄泡沫片、泡沫盒的的面积和质量不宜过大。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

实验

1、实验

2、实验3现象:硬纸片、薄泡沫片、薄膜盒被吸到空中不掉下来。

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中,物体顶部的流速大,物体底部的流速小,物体在空中没有掉下来,表明物体受一个向上的力,表明物体底部压强大于物体顶部压强。因此,得出结论,气体中,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8、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的停止时间可以随时控制; ②实验的同时可进行实验分析,更适合课堂教学; ③实验现象明显,说服能力强;

9、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可以推广的,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2

2014年11月3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生产装备处承办的2014年全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在长沙举行。经各市州层层选拔的14名小学科学教师和28名中学物理教师参加了竞赛,700余名一线教师、实验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装备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现场观摩。经过激烈的角逐,小学科学组将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4名;中学物理组将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8名。

举办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是湖南省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如今它不仅是湖南省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展示、交流、创新”的平台,也是湖南省培训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装备应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3

每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成千上万的创新想法诞生,而最终能够产生真正影响力的创新项目却寥寥无几。所以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精彩的点子,真正稀缺的是从点子到金子的行动力。8月12日,“2016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正式在京启动。今年,奥迪创新实验室全新升级,将以商业发展为核心,不仅发掘,更会用心扶持具有潜力的项目,将创想化为切实的行动,全程助力创新想法强势转身。

此次大赛面向汽车领域潜力初创公司和先锋创业者,联合一线创业投资机构共同遴选出优质项目,帮助其加速成长。获胜的项目团队不仅能得到国际创新项目交流机会,更有可能获得知名创业投资机构的直接投资,并与奥迪品牌进行战略合作。

本次大赛希望寻找敢于打破局面,勇于创新,把创意和想法付诸实践的创业者,这与奥迪品牌“汽车工业和技术引领者”的定位、“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此次大赛,奥迪品牌将以最大诚意欢迎汽车相关领域创新团队报名参赛,并为创客们鼓劲加油。

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活动影响力持续攀升,共吸引3500多家初创企业参加,深入到北京、南京、西安、武汉、深圳等创新活跃地带,与累计6万多位粉丝亲密互动。

汽车产业变局对创新提出迫切要求

社会进步,能源稀缺,以及人们对于新鲜空气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对于未来的汽车,电动化、电商化和智能化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5年,中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一年,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和牌照补贴,各大汽车品牌在此方面的尝试也相当活跃。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先进技术持续变革,新技术加速推动了汽车产业变局。

2016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力,奥迪作为汽车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品牌,如何在这一风口下抓住机会保持领先?除了在营销模式、商业模式上的各种尝试和创新外,硬件升级、电池研发、芯片等技术的持续更新也不可或缺。

聚焦三大热点方向

本次大赛聚焦三大热门领域——“数字化+”、“车生活”、人工智能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汽车技术创新领域最有潜力和代表未来方向的领域。

“数字化+”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改进现有汽车营销和销售领域业务的模式,以及以多种形式呈现出对数据的挖掘及应用,细分领域包括:利用创新的工具和多样化渠道收集数据,补充汽车行业内的数据空白,加深数据积累;基于大数据打造精准而创新的线上线下营销、销售模式,提高市场营销、销售效率。该主题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大数据营销及销售、汽车数据应用、汽车金融等。

“车生活”指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培养和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具体涵盖:围绕移动出行的新兴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以车为中心,为车辆提供一体化服务;以乘客或驾驶员为中心,提供生活相关服务。该主题包括智能出行、智能泊车、二手车交易、新型售后服务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指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冲击传统汽车市场的新型智能汽车配件或者服务,具体包括:利用高科技智能配件提高车辆本身价值,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创新的智能配件衍生出更多新兴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该主题包括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方向。

首场招募沟通会于8月12日在北京启动

大赛于8月12日正式开放线上及线下渠道进行项目招募,参赛者可通过官方平台www.audiinnovation.cn注册并投递方案。

在线下招募沟通会现场,创客们不仅可分享投资界大佬的心得,还可现场投递BP商业计划书。首场招募沟通会于8月12日在北京纳什空间SPACE中关村与观众见面,IDG资本副总裁王辛、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将与创业者面对面,聊聊汽车产业及创业领域的投资经历及心得。此次活动将转战杭州、上海、深圳共举办三场,预计将吸引上千名创业者来到现场。

奥迪创新实验室升级为2.0

过去三年获得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的优秀创新商业模式及成果有:拥有200万中国用户的P2P租用平台宝驾租车,InvisMat充电器,组装于车内的智能无线充电器,以及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云马电动车。

2016年,奥迪创新实验室演变升级为以商业发展为核心的“2.0版”,并在持续进化中。奥迪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发现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创新商业模式,给创业投资公司与初创公司提供交流平台以及来自奥迪品牌的支持,从而建立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知名创投机构全程助力大赛

多年来,奥迪品牌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创新创业事业,并持续深化与国内优秀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今年奥迪品牌将邀请包括创新工场、IDG资本、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戈壁创投、峰瑞资本以及线性资本在内的知名创投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奖励诱人

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名次的三个项目将获得丰厚奖励,包括出国交流参访,获得与奥迪品牌合作的机会,成为奥迪创新汇一员,成为奥迪创新人物,获得奥迪e-tron新车型使用权等。同时,创业邦也将为优胜者提供各大活动VIP门票、创业邦会员资格等权益。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4

01 张刚耀 加速度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为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教师对DIS实验系统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实验操作指导、示范比较熟练和规范,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特色。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较为沉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实效不高,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思维难度不高,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流畅,如在得到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后,没有及时揭示其物理意义,而是匆忙地就引入加速度,在得出加速度定义式后,漏讲了单位;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也不够合理,表现为前松后紧,从而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完成。

02 耿西宇 加速度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较为关注物理情景的创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有比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思考和对策。教学时从实例中引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到生活中,然后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了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再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了对比,层次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过渡比较自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和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题的选择不错,处理也很细腻。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语言比较规范,教态大方,思维严谨,板书比较工整。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引入时层次比较清晰,但稍显平铺直叙,学生探究比较少,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有些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充分展示,教师的语速比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另外,在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新课标、新理念相悖的地方,如未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未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强,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以至于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积极性。

03 范小虎 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整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非常显著,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较准确。在化解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视频和数据,由此说明概念在现实中的意义。整节课的容量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有梯度,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的亮点在于情景导入采用了刘翔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激动人心的场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激情与本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同时在概念教学方面注意了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使用了在学校亲自拍摄的录像,真实性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引导学生应用于本节课,学生既学习了概念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也注意了人文与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刘翔的视频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来说,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标准而流畅,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能恰到好处地导引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露痕迹,概念和实验的引入自然而贴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电门的介绍略显不足;a、ΔV、V关系的强调不够;语速过快,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04 贾福东 加速度 山东省东营济军生产基地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为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充分、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还能主动提供各自的体验,供其他同学分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实际,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问符合学生实际,有层次感,如“神六”升空、汽车超车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沉稳随和,控制课堂能力强。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能够通过类比引入速度的方法突破引入加速度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没有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科特点不够突出;教师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评价;板书过于简单且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一般,如视频导入不当,主要体现为较粗糙且播出处理不好;有的地方老师不去测量而仅提供数据,缺乏可信度。05 张惠波 加速度 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努力落实三维目标;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情景创设有新意,影像资料丰富,剪辑得当,并能与要讨论的问题恰当地结合,如用机器小汽车和足球赛视频来创设速度变化大小及变化快慢的情景来引入新课,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用三个表格归纳出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如比值法、比较的方法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较为流畅、准确,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理念较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数字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语言略显平淡、缺乏激情、缺少感染力;板书不够规范,内容安排过多,知识点落实略显不足,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仅测出斜面倾角一定时的一组数据就得出了加速度的值,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也有待加强。06 贾 双 自由落体运动 天津市南开中学

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验与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与过程的评价,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师生互动好。本节课知识目标设计合理,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实验设计新颖且贴近生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合作探究排除生活中的假象,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师自拍的不同质量的球从教学楼同时落地的录像非常具有说服力,还有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对学生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富有情趣,由此而非常自然地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使人感到很有新意。作为情景创设的长、短尺相结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创意,之后教师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反应尺,做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思维较严谨,逻辑性强,步步有伏笔,语言高潮迭起、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多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课的缺憾之处是没有体现伽利略思想与科学人文教育;板书规范性有待加强;整节课虎头蛇尾,光电门的介绍耗时过多,导致结尾匆忙;牛顿管实验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不管怎样,本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07 李凌云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渗透,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构思巧妙、有效、适切;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表现为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合理而清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将激情、智慧和方法融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引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提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均较高。其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再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练,有启发性,而问题设计又显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尽管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因此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限,教师在时间把握上火候还不够;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08 许 春 自由落体运动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较为贴切的,目标中非常注重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力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明确,注重探究式学习。本节课设计严谨,引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种观点,一正一误,又通过相互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思索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再到学生实验及数据处理、教师演示(频闪照片)现场拍摄照片的数据处理,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次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遵从物理学的发现过程:现象--猜想--实验,使学生自然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好,特别是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语言表达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板书规范,有艺术性。

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设问设计不到位,课题引入较快,缺乏必要的铺垫,所提问题常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各知识点连接不够自然,尤其在分析学生实验数据时,用匀变速中间时刻公式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由于缺乏经验,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较为遗憾。

09 姜 泓 自由落体运动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较多的实验,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设计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从三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中,学生主动找出产生区别的原因,消除了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问题设计准确,指向性强。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来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亲切自然。设问有层次,条理清晰,启发性强。思维流畅,不露痕迹。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本节课的亮点是频闪照相的设计有创新之处,用半波氖管作光源,并利用3D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整个实验系统。频闪照片的拍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体现了真实、可信性。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花费时间过长,内容太多,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后面的内容仓促讲完,反映了教师临堂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了一点。大屏幕出现错误的数据后,没有及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严密,以至于未能得出结果。王仕新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

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上,能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新课开始时,通过教师与两位学生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既简捷地引入了课题,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注重实验设计,自制的牛顿管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现场拍摄的频闪照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程序,展开师生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关注物理文化,恰当地利用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良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力比较强,多媒体运用得当。教学语言准确,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良好,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写美观。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实验安排偏多,两个探究自由落体性质的实验功能相同,过多地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造成了整堂课前松后紧的局面。也因为同样理由,后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机会,致使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11 范益民 自由落体运动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制定的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教学中能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始时师生互相致意后一句“同学们辛苦了”出人意料,同学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稍后才回答“为人民服务”,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引出了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后又用“吉祥三宝”的曲调演唱了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顺口溜,使同学们精神一振,一堂课的辛苦也随之化解,体现了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通过小纸片等实验,从看似矛盾的结果中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是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规律的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推理思想方法的威力,同时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整个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提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激情,因而也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教学设计不够紧凑,教学过程拖沓,导致没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而拖堂。铃响后应及时调整,可把分析改为课外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反映出应变能力不够强。课堂效率稍低。12 王小锁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本节课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目标制定全面而合理。在新课引入部分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对学生活动情况有恰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师生平等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还能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展现物理过程,处理实验数据。教师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自由落体性质的猜想环节中有些啰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评价不够准确。教师的语言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最后阶段显得匆忙,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初中组)■01严小玲光的反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02吴聪毅光的反射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置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5

《弹力 力的测量》

2012年12月22日下午1点30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第十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初中组比赛正在风华中学如火如荼的进行。经过2011年四川省赛课的激烈竞争,在金牛区物理教研员李跃旗等老师呕心沥血的指导下,在七中育才杨光荣校长,成都市物理教研员卢山、郑其武老师的悉心栽培下,在曾品中校长等领导和同事的全力支持下,我最终代表四川省站在了全国赛课的舞台上,两年的艰辛历程、多少个难眠的夜晚、几十节课的千锤百炼此时都化作短短的四十分钟,展现在全国同行面前,一任世人评议,此时此刻难掩内心激动,这一段牵肠挂肚、百转千回、心绪万千竟与何人说!

下面是现场赛课的课题实录,一作几年艰辛赛课历程的最终总结,二作全体同仁批评指正的现身说法,三作内心为了忘却却不敢忘却的珍贵纪念!引入:美丽的黑龙江有一支奇特的少数民族——鄂伦春人,他们世代以弹弓、弓箭狩猎为生,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弹弓,虽然不能狩猎,但是可以给大家派送一个小礼物!(教师用大弹弓给学生派送礼物)

(派送礼物后提问)

师:力有哪两种作用效果? 生: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

师:刚才的玩具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运动状态

师:玩具受了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弹力(引出新课课题)

师:弹弓上面有橡皮筋,橡皮筋到底有什么特性可以制成弹弓?请学生拿出橡皮筋,拉一拉看橡皮筋形状的变化?(学生活动:发现橡皮筋受力和撤去力后形状的变化)

生:橡皮筋受力形变,撤去力恢复原状

师:除了橡皮筋,还有哪些物体也有这样的特性?从你们身边找出这些物体。(学生活动:找出和橡皮筋有相同特性的物体)

生1:有弹簧,还有气球 生2:塑料尺 生3:橡皮泥

生4:我觉得橡皮泥不是。橡皮泥随着手的捏发生了形状的改变,但是它不能恢复形状。

师:大家找出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什么相同特点呢?

生:我们在给它们施加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力后恢复形状。师:回答的很好!你的回答就是老师想要的答案。

师:正是利用这种特性,橡皮筋制成弹弓可以给大家派送礼物。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使用弹弓的过程。首先把玩具和弹弓接触,下一步怎么办? 生:往后拉橡皮筋

师:看,玩具受力飞了出去!这个力是哪个物体给玩具的? 生:橡皮筋

师: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橡皮筋? 生:发生了形变的橡皮筋

师:是的,拉长的橡皮筋为了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玩具产生了力。

前面我们发现塑料尺和橡皮筋具有相同的特性,塑料尺和橡皮筋为什么能给其他物体施加力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这里有一把塑料尺和一个气球(实物投影),演示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尺和气球的接触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师:气球发生形变,说明气球„„ 生:受了力

师:那个物体给气球这个力? 生:塑料尺

师:怎样的塑料尺? 生:发生形变的塑料尺

师:回顾一下刚才的两个小实验,橡皮筋和塑料尺都发生了什么?(点评:归纳法)生:形变

师:它们发生形变时,就对和它们接触的物体怎样呀? 生:施加力的作用

师:我们发现这个力就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生:形变

师:我们就把物体发生形变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建立弹力概念、板书)

师:我们发现,弹力是物体在什么时产生的力? 生:形变

师:既然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力,那么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吗?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跳水

师:跳水运动员向上挑起,受到了什么力? 生:弹力

师:这个弹力是哪个物体给她的? 生:跳板

师:怎样的跳板? 生:发生形变的跳板

师:这是跳水时的两段视频,观察跳板形状的变化回答屏幕上的问题看一下

生:左边的跳板弹起的幅度比较小,运动员挑起的也比较低。右边的运用员使劲压了跳板几次。

我们归纳一下可以得出:同一物体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师:除了跳水,你还能指出弹力的运用吗? 生1:撑杆跳高 生2;弹簧测力计 生3:蹦蹦床

师:老师来到哈尔滨,外面很冷,屋里很暖和,门上面有一个小装置,可以让屋里很暖和。这个装置是什么?(当时学生没有很快的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这里提问应该改为:门上有一个小装置,可以把门自动关上。这样的问题就更具体了,学生也就更容易回答了。)

生:在门和门框上装了一个小弹簧,当人开门的弹力没有之后,弹簧的弹力就可以让门自动关上。

师:我们女生的头上也有弹力的应用 生:橡皮筋

师:如果把橡皮筋放在西瓜上会怎么样? 播放视频:带紧箍咒的西瓜

师:我们最后看到西瓜悲催了

这是刚才看到视频的四副图片,请你观察橡皮筋的变化情况,解释一下西瓜悲催的原因?

生:橡皮筋本来是绑在西瓜上的,向西瓜施加力,如果西瓜承受不了,西瓜就爆炸了,然后橡皮筋就缩短,施加的力就小了。师:你观察到橡皮筋在逐渐„„? 生:逐渐恢复原状

师:同时橡皮筋就给了西瓜什么力? 生:弹力

师:对,弹力。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弹力还很大 我们知道力有大小,力可以测量吗?

事物投影展示,家庭用测力计、握力计、盒状弹簧测力计、圆柱状弹簧测力、条状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弹簧测力计

我们可以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件是? 生:弹簧测力计

师:像这样的一根弹簧为什么能测出弹力大小呢?请同学在书上找出答案。生: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收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也就越长。

师: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用弹簧、木板、铁架台等验证弹簧的特性。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你们是一次加五个钩码,还是一个一个加的?

生:一个一个加的。我们小组发现,挂的钩码越多,弹簧受的力越大,弹簧伸长的也就越长

师:很好,我们就是利用弹簧的这种特性,制成了弹簧测力计。现在请学生自主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阅读书本 知识抢答: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哪几部分?生:„„

2.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先观察什么?生1:量程和分度值和单位,看指针是否和零刻度线对齐

生2:要使拉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3.屏幕上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4.现在屏幕上的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测量力了吗?生:不行,因为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

5.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受力方向应于什么一致?生:„

请大家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笔袋的拉力是多大,并记录下来。每个小组最大的拉力是多少?

生1:2.5N 生2:2.9N 生3:2.3N 生4:3.9N„„„„ 师:谁的笔袋拉力最大?3.9牛!老师决定为你颁发“最牛奖”!

师:刚才有同学在测力时,测力计指针还在跳动时就读数了,应该等指针静止后再读数。刚才同学们都是测量笔袋竖直方向上的拉力,测力计也可以在水平面上测力,下课后可以自己测量一下。现在老师也来露一手,听话的测力计: 这个测力计很听你的话,你想让它是几N,它就是几N。你想让它是几N?

生1,我想让它是4N。

生2,我想让它是5N。„

刚才这个测力计使用时有什么问题?

生:只有沿弹簧伸长方向施力才能反映拉力的大小。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要在一定范围内,为什么呢?

生,可能当受完力之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我这里有几根弹簧,你们用力拉一下,看受力后是否能恢复原状。学生实验:

师:恢复原状没有? 生:没有

师:因此我们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怎样? 生:超过量程

师:弹簧测力计可以方便的测量力,但是手里没有弹簧测力计,你能测出这个神秘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吗? 学生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

学生汇报:我们先用0.5N的钩码,看弹簧伸长多长,然后再把神秘物体挂上,看弹簧伸长多长,然后根据倍数进行计算。

师:课后继续完善请自制弹簧测力计。刚才的什么物体是发条玩具,发条也是弹力的应用,请大家课后研究发条玩具能跑能跳的奥秘 课堂总结:形变产生弹力了

西瓜被勒悲催了 弹簧可以测力了 该和大家再见了

关于这节课,我还想说的是,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是不够,面临不够活跃、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难以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留下了很多的遗憾。然而生活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就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中慢慢成长。

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活动策划书 篇6

活动目的:为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创新能力,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优秀教师后备队伍。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能力。因此,我院将举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活动对象:2008级、2009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

2008级、20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 活动时间:3月到4月中旬

活动内容:分为教案设计、模拟授课、即席演讲、现场提问四个环节。

(一)、教案设计

1、写2000字左右;

2、所选的课题与模拟授课的题目保持一致;

3、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具有创新性,可以附加其他参考资料;

4、授课使用的教材要具体说明,并将教材封面及讲授内容复印,装订成册附在教案后边。

(二)、即席演讲

每位参赛选手在模拟授课前现场抽题后进行演讲,每位选手准备时间3分钟,演讲时间3分钟。

(三)、模拟授课

物理学(师范)专业授课题目:

1、液体的压强

2、力的分解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授课题目:

1、基尔霍夫定律(KCL与KVL)

2、运算放大器

3、单级运算放大器

4、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注:参赛选手根据已选题目的教案进行授课,每位选手规定的时间为12到15分钟。

(四)、现场提问

授课结束后,评委现场提问(根据学生教案设计、模拟授课和即席演讲的相关内容),每位选手时间为2分钟。

活动流程:预赛、初赛、复赛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1、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出讲课题目和即席演讲的题目

2、邀请初赛、复赛的评委和嘉宾

3、申请教室

4、相关物质准备

(二)预赛:

时间:3月18日到22日

负责人:每班学习委员和师能素质委员

活动形式:在2008、2009级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

教)专业各个班举行教学技能比赛,分为教案设计(和模拟授课的题目保持一致)和模拟授课两个环节

活动要求:

1、2008级选择师范方向的同学全部参加,2009级师范专业全部参加,并且需将学生报名情况、参赛学生比例、预赛照片、预赛总结报告的纸质档和电子档交到学习部;

2、每个参赛者认真撰写教案,将作为复赛评分的一部分;

3、赛后推选出2008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各班各选出8名,2009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各班和2008、20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各班选出4名进入初赛。

(三)初赛:

时间:3月23到28日

负责人: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和各班学习委员

活动形式:将各个年级相同专业分为一组,每个组再进行比赛。分为教案设计、模拟授课、即席演讲、现场提问四个环节。

活动要求:

1、每个组都要写一份具体活动策划书,并将初赛策划、照片、总结报告的纸质档和电子档交到学习部;

2、评委由物理学(师范)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的骨干老师组成;

3、赛后推选2008级物理学(师范)专业4名,2009级物理学(师范)专业2名,2008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2名,2009

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1名,一共9名进入学院决赛。

注:初赛相关细节工作由各班学习委员在初赛策划书中具体安排。

(四)复赛:

时间:4月2日

负责人: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

活动形式:分为教案设计、模拟授课、即席演讲、现场提问四个环节。活动要求:

1、学习部做好相关总结工作;

2、2009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全体学生参与;

3、赛后将推选2008级物理学(师范)专业2名,2008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教)专业1名,一共3名同学进入学校决赛;

注:决赛相关细节工作将由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在决赛策划书中具体安排。

比赛评分:

比赛总分数为200分,教案满分30,模拟授课满分100分,即席演讲满分40分、提问30分。

部门协作:

1、学习部:

(1)总体负责本次比赛策划及其他问题的应急处理

(2)说明比赛流程及安排

(3)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打分表格等

2、宣传部:

宣传海报的制作,负责学院决赛时黑板的书写和美化

3、办公室:

买请柬、奖状、奖品、矿泉水、气球、4、礼仪队:

安排礼仪

5、通讯部:

跟踪报道全部比赛流程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3名 资金预算:

一等奖奖品80*1元二等奖奖品50*2元

三等奖奖品 30*3元优胜奖奖品20*3元

矿泉水10瓶10元给评委老师买纪念品60元大小气球各一袋 20元奖状10张10元

总计:430元

学习部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篇7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 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 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通过观摩这次展评活动, 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我们应着力找出本次展评暴露出的问题, 并寻找解决策略。

一、主要问题

1. 初中物理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对初中物理知识熟练掌握, 进行教材研究, 还应对高中物理有所了解, 熟悉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从展评的情况来看, 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 对物理学史缺乏了解

物理是一门创造性、继承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成就是众多物理学家献身科学事业、代代传承的结果。通过学习从古到今众多物理学家的贡献、生平和他们的物理思想, 他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激发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教师理应对物理学史比较熟悉, 但是事实不容乐观。

例如, 本次展评第一道共答题:关于物理学史中的实验, 以下事实中正确的是 () (答题时间:15 s)

A.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通过解剖青蛙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生物电”

B.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无关

C.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无意中利用澡盆实验鉴定王冠真伪的过程中建立了“密度”的概念

D.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发现了“天电”与“地电”是统一的

只有6个代表队回答正确, 有5个代表队选择了A选项, 把伽伐尼做过的解剖青蛙发现生物电当成了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

(2) 不熟悉高中物理主干知识

一名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前提下, 对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基本内容也比较熟悉, 并能了解普通物理的有关内容, 这是关系到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展评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已经完全忘记。

例如, 本次展评中有一道共答题: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千分尺) 测量小球直径的调节过程中, 当螺杆开始与小球接触时, 应旋动图1a中___ (B/C轮) , 听到“咔嚓”声后, 示数如图1b所示, 这时读出的数值是____ (答题时间:30 s) 。

第一个空有2个队回答错误;第二个空有3个队回答错误。

关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是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 它上面有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两部分。固定刻度上显示整毫米或半毫米, 螺纹间距是0.5 mm, 即螺杆在尺身旋转一周前进或后退0.5 mm, 可动刻度上分成50等份, 每一份是0.01 mm, 再加上估读, 最后应读到0.001 mm, 所以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读数时应先读固定刻度为8.00 mm, 可动刻度可读为0.474 mm, 最后结果可以记为8.474 mm。

又如在基本技能题中有这样一道共答题:黑盒子内部元件的判断 (3号选手答题) 。

实验器材:黑盒子 (面板上有1, 2, 3, 4四个接线柱) , 多用电表。

要求:黑盒子内有3个电学元件 (可能是电阻、电池、二极管、大电容) , 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可能接一个电学元件或不接电学元件。请利用多用电表判断电学元件的种类, 按顺序记录你选用电表的功能挡, 并把判断结果标在图中 (答题时间:6 min) 。

结果6 min时间内满分40分的试题只有1位选手得满分, 3位选手得30分, 6位选手得20分, 1位选手得10分, 还有2位选手没有得分。

在使用万用表时, 首先要进行机械调零 (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线左端0位置, 若不指0, 调整调零螺丝, 使指针指0) ;在不知黑盒子中有无电池时, 要先用大量程电压挡探测有无电源, 在确定无电源时, 才能使用欧姆表探测 (本试题没有电源) 。探测电阻和二极管都用欧姆表,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欧姆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 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 此时二极管加的是正向电压, 它的电阻值很小, 就像一个接通的开关一样;当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 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 此时二极管加的是反向电压, 它的电阻值很大, 就像断开的开关一样。

电压为零有下述可能: (1) 任意两接线柱之间电压均为零, 则盒内无电源。 (2) 有的接线柱之间电压为零, 可能是两接线柱中至少有一个与电源断路或两接线柱间短路。

电压最大:两接线柱间有电源。

正向和反向电阻值相差很大:两接线柱间有二极管。

有充放电现象 (欧姆表指针先偏转, 然后又回到“∞”刻度) :两接线柱之间有电容。

电阻为零:两接线柱由无阻导线短接。

(3) 平时对教材研究不够

目前初中物理课标教材全国公开发行的有6个版本 (上海除外) ,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说, 平时备课时应研究3个以上版本教材, 尤其是对人教版教材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应注意实验教学的一些细节, 比如一些初、高中衔接的内容。

在本次展评基础实验题中, 有这样一道试题:用实验演示浸没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杠杆, 塑料可乐瓶2只 (其中1只装有压缩空气, 瓶塞中装有自行车胎打气阀) , 支架, 细绳, 气球。

要求:装配好器材, 向评委演示说明 (答题时间6min) 。

满分40分的操作题, 只有5个队得满分, 2个队得30分, 3个队得20分, 2个队得10分, 1个队没有得分。

本实验沪科版教材是把它作为一个探究性实验 (如图2所示, 8下170页) , 粤教沪科版是作为一个课外活动 (8下89页)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备课时多研究几个版本教材的话, 一定看过这幅图, 组装器材完成实验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

在基础实验题中还有一道演示光传播现象的试题。

实验器材:激光几何光学实验仪器 (附说明书) , 烧杯 (内装水) 。

要求:装置好实验器材, (1) 演示光从水传播到空气介质所产生的现象, 显示出入射角变化时的特点。 (2) 将光源分束, 演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的会聚现象, 再演示从焦点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

本题应该是很简单的操作题, 但是得分率也只有75%。从教师的操作可以发现, 在演示显示出入射角由小变大的特点时, 有教师没有演示出全反射现象, 也有教师演示出了全反射现象但是没有交代现象的名称。这反映了我们教师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 对于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没有认真进行研究。

2. 教师对实验设计的原理认识不够深刻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知道实验怎么设计, 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本次展评第四项抢答题第10个问题:用图3所示器材设计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演示并说明主要操作步骤 (答题时间2 min) 。

实验教师在把溢水杯装满水后, 就急于测量物体重力和读出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当小桶中接水后才意识到忘记测量空小桶重力了, 于是向学生解释, 我们之前应测空小桶重力, 最后也没有完成全部操作步骤。主持人判倒扣10分。其实该教师重点应分析实验如何测量F浮 (用称重法) 和G排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和盛水后桶和水的总重力) 。至于先测空桶的重力还是先测桶和水的总重力, 笔者认为都可以。即使教师意识到忘记先测量空桶重力, 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 问学生此时有没有补救的办法, 这是很好的课堂生成。笔者相信一定有学生可以想到让教师满意的办法, 教师随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先测桶重和后测桶重有没有本质区别, 学生会发现这不是一个是非问题, 而是一个方法的优劣问题。

拓展实验题第2题是:设计并连接行人从斑马线过马路的模拟交通灯电路。

实验器材:红灯泡 (2.5 V) 2只, 绿灯泡 (2.5 V) 2只, 双刀双掷开关2个, 电池4节, 导线。

要求:指示灯由行人控制, 过马路前控制开关使人行绿灯亮, 车行红灯亮, 过马路后再控制另一个开关, 使人行红灯亮, 车行绿灯亮。画出电路图并连接模拟电路, 再演示行人过马路的情况 (答题时间:10 min) 。

满分60分的试题, 只有2个队得到40分, 4个队得20分, 2个队得10分, 有5个队没有得分。苏科版教材 (9上) 综合实践活动后的习题中有用2个单刀双掷开关设计楼道灯的电路,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想到设计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先控制一红一绿两个灯, 再设计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另一组一红一绿两个灯 (如图4所示电路图) 。最后把其中一组单刀双掷开关接线柱之间的连线交叉一下就可以得到连接图 (如图5所示) 。

3. 一些教师动手能力需要提高

虽然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分组实验20个, 苏科版教材还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但许多一线教师平时不做实验, 靠讲实验、做实验习题来代替做实验, 甚者一些大城市的名校初中物理教师竟然两年中不让学生做一个分组实验。这就使得教师实验操作技能退化萎缩, 不知道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也无法关注。

苏科版8下第五章有一个实验“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被搬上这次展评: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号选手答题) 。

器材:有机玻璃管 (管中充水) , 细橡皮筋, 米刻度尺, 手机, 烧杯, 注射器。

要求:在塑料管壁上标上刻度, 设法使气泡以较小速度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测量管内气泡在管中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

提示:测量时间用手机中的秒表, 可打开手机的“应用程序”, 再选择“时钟”中的秒表 (答题时间6 min) 。

在6 min的操作时间内, 满分40分的实验题13个市代表队的均分是18.46分。平时用的教学器材大多是装备站准备好的“气泡管”, 如今让教师自己去注入液体制作器材, 就有教师不会, 有的不知道应留多大的气泡比较合适, 有的不会设计实验步骤。

本题有这样几个细节: (1) 要求“在塑料管壁上标上刻度”, 那么标多长的刻度比较合适呢?本次给的玻璃管是100 cm, 要求记录4段路程长度和所用时间, 有的教师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的每段10 cm设计, 导致有较长的玻璃管没有用到, 而且路程短时间也短, 实验的误差就会加大。该实验每段路程为15~20 cm比较合适。 (2) 气泡的大小要合适。 (3) 如何使气泡以较小的速度运动?研究发现, 大约45°倾角的时候速度最大, 该实验倾角设计在10°以内比较方便记录时间。 (4) 表格要填写完整。一个完整的表格要有表头, 里面应写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很多教师忙于实验操作而忽略了表格的填写,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考虑实验步骤, 然后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头写好, 最后才是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又如上届考过的一个题目“演示焦耳定律”。

实验器材:焦耳定律演示器, 教学电源, 滑动变阻器, 开关, 导线, 装有红墨水的注射器。

要求:装置好焦耳定律演示器, 连接电路, 向评委定性演示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本次把答题时间从上届的3 min延长到6 min, 结果满分40分的操作试题的均分才11.9分。焦耳定律定性实验中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来显示电热的多少, 可以用电热来加热煤油, 也可以用电热来加热气体 (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程度较大的特性) 。

4. 教师缺乏创新精神

教师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 还需要探索实验的创新设计, 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规律的实验, 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积极的努力。

在展评第六项拓展实验中有这样一道操作题:测量细棉线的抗断拉力。

实验器材:细棉线, 米刻度尺, 支架, 钩码一盒, 弹簧秤, 绘图板, 铅笔, 白纸。

要求: (1) 用所给器材设计一种方案, 测量细棉线的抗断拉力, 并进行操作。 (2) 除了你设计的方案之外, 还有哪些能在实验室完成的方法可以估测细棉线的抗断拉力?请在答题板上写出方案名称, 并向评委简单说明原理 (答题时间:10 min) 。

满分60分的试题, 只有2个队得满分, 有3个队没有得分, 13个队的均分是24.62分。

有的教师用测力计直接去测, 发现无法记录测力计拉断细棉线时的拉力, 其实只需要设计一个“可记忆”的测力计即可: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细棉线, 在测力计指针右侧放一片白纸做记号, 拉的时候纸片随指针一起动, 一旦细棉线拉断纸片就固定在那里。还有的教师发现测力计量程太小时束手无策。只有少数队想到用钩码代替测力计去拉, 最后测钩码的重力即可。也有的队设计利用米刻度尺作为杠杆, 利用杠杆原理测算拉力。

在下半场每队5 min的趣味物理实验展示中, 有3个队都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系列覆杯实验, 有2个队做了电动机系列实验。当然也有创新的实验, 如苏州队用魔棒吸引很多物体,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竟然能吸引支撑在横杆上的大拖把, 给广大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获得了趣味实验展示的最高分。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改变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在中考中加强实验的考查, 重点考查实验的过程, 对苏科版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考查。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要只看均分, 还要看分数是怎么得来的, 分数的背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寻找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进行教学。

3.加强实验研究

在平时的备课中要认真研究实验, 教师上课前要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亲自做一遍。还可以研究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实验, 选取可用之处。

4.改革教师培训制度

一些城市的教师继续教育采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教研活动, 形式有公开课、听讲座等, 广大农村学校则采用寒暑假集体培训的方式。这些传统的培训方式效率低, 教师不感兴趣, 是一种行政化的“被培训”。如果能激励教师进行自由组合, 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这种非行政化的民间组织, 教师自愿参加, 采用沙龙的形式进行教学研讨, 一起观摩全国大赛的课, 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来进行交流等形式, 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南京初中物理教师成长共同体成立4年以来, 利用周四晚上2个小时时间活动达130次, 有的教师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也赶来交流。

5. 激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教学贯穿教学的全部, 支撑着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会做实验, 更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 还有哪些其他的方案也能完成实验。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花时间去研究, 时间哪里来, 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给教师减负, 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 加大备课的力度, 尤其是加大备实验的力度。可以利用区、市级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实验专题研究, 也可以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 在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奖励!

三.展评的启示

本次展评虽然结束了, 但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开足开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不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 都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20个分组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应创造条件努力去完成,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还应开发一些小实验, 创新一些实验设计。

2.熟练操作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 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都应十分熟练地操作和演示, 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熟悉每一个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参加比赛的教师应该在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有难度的实验要反复练习。

3.准备多组趣味物理实验演示素材, 避免重复

趣味实验的展示反映了每个市的教研氛围和智慧, 考虑到可能会和其他代表队重复, 所以应准备3套以上不同的实验方案去应对。实验的准备要注重有趣, 容易被观众理解、模仿, 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 尤其是给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案例。

参考文献

[1]刘炳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册) [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2.

[2]廖伯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 (8年级)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

[3]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册)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2.

[4]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方法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提出几点看法,意在抛砖引玉,成教于方家。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二、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教学

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五、小结

上一篇:彩色的翅膀读书笔记500字下一篇: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