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8篇)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1

二本以上达标率为260%,达标率与超标人数皆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这是我校在上一届高考历史性突破的高原上实现的新的腾越。兹就12届高三年级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12届高三具体做法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管理与指导

进入高三,学校便成立了毕业班领导组,由校长***为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由“校长—毕业班工作领导组—班主任”、“校长—教导处—年级组—教师”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具体落实高三工作,对12届高三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协调。一年来,领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多次组织召开了各类会议,了解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商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落实管理办法。几乎每次会议都有校长、年级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师作专题的发言,对高三的师生作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12届高三毕业班始终是一个团结协作、分工明确、高瞻远瞩、奋进有力的集体。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本届高三取得胜利的前提。

2、增加研究交流,提高教学的效率

学校形成了高考科研组,分别是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文综组、理综组。每组以一名行政人员或有经验且责任心强的老师为负责人。考虑到高考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高考科研组成员主要为本校资深教师和本届高三教师,协助高三,备战高考。

科研组平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高三听课组,每周循环听课,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纠偏;

(2)收集和整理高考的信息,交流资源,对高考作有价值的判断;

(3)对高三的月考命题、选题进行指导与监控,并对月考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比对,提出考后教学的安排;

(4)为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略。

为了提高全体高三教师的水平,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县局教研室的帮助下,请全县知名教师、专家领导对我校高三教师进行教学视导。组织老师到合肥、芜湖、繁昌、南陵、无为等地参加了12届高考教学研讨会,取他山之石以攻璞玉。

3、教学辅导考试并重,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⑴提高校本教研,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年级组工作。高三备课组活动突破常规,形式多样,教师经常在一起,集体评议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这样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潜力,又有利于青年集体成长,有利于高三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⑵适应新形势,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自已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新教育理念完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特别在复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师生双边活动,注重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控,避免了中看不中用的美形式。加强了试题研究,关注中等生,多做中档题;

⑶加强教学检查与反馈。对高三教师计划、教案和作业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周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安排周循环听课,抽调有经验教师与行政人员听课、评课。不时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及时掌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⑷加强个性化辅导。在平时教学中,学校对高三学生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采用了紧逼盯人的措施。年级组两次发放了学生多次月考各学科平均成绩比对表,让老师对学生的短腿科目有具体的量化了解,将短腿学科的学科落实到相关的教师;

⑸实行月考与周考制度。月考,每次考试重新编号,单人单行,严肃考纪。每次考试后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反馈,实时监控学生成长情况。召开老师有时是学生的月考分析会,分析前一阶段的得与失,提出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每次月考要求老师认真书写试卷分析,对自己的教学作理性的有条理的总结与规划。下学期,周六、周日下午与晚上,分别进行英语、综合与数学的周周考,精选试卷,及时批改,及时评讲;

⑹加强答题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高考是考水平,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考分数。如果因为答题的规范等方面而影响得分,我们输不起。我们多次提醒教师对学生的答题进行含有本学科特点的具体的针对性强调与指导。

4、生活学习心理兼顾,彰显管理的人性化

⑴班主任对高三学生学习生活、住宿实行人性化管理。不定期地学生的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调适。学校全天候值班巡视处理偶发事件,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由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住宿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干扰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良因素。

⑵充分挖掘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学校于第二学期之初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商讨学生以后学习生活的办法,指导家长如果正确地教育孩子。

⑶稳定学生情绪,鼓足学生干劲。进入高三之初,学校对高三年级组与各个班级举行了授旗仪式,用“今朝此一搏,不负十年心”来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校长还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下学期,学校开辟了“我强故我在”的学子风采榜,让优秀的高三学子展示自我,既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也引领着其他的学生奋力向上。在离高考仅有七十天时,学校召开了誓师大会,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昂扬了师生的斗志。

二、xx届高三工作反思

三年走来,阳光与风雨兼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难免有些许的遗憾,

我们觉得本届高三成功的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的危机意识与务实态度,我校一以贯之的精心化过程管理;

2、学校的“大高三”战略,三年一贯、分工到人、职责明确的制度;

3、全体高三教师高尚的师德,团结协作、科学认真,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与一大批老师过硬的专业水平与扎实的教学能力;

4、学校领导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与因时而变的方法措施。

同时,xx届高三工作也给我们几点启示:

1、高三是学校的生命线。在目前农村中学发展举步日趋艰难的背景下,高考还是学校的窗口。高考成功也许不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但是是我们学校发展必须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输不起。学校之重在教学,教学之重在高三。高三不是声光特技的演练地,而是没有销烟的真战场。要让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去服务高三。为了学校的命运,高三教师的微调可以有强硬的行政干预。

但是每年一到高三,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也并非上策。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毕业班老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启动对不负责任老师的惩戒;另方面成立务实高效的考研组,倾学校精英之力,聚每届高三老师的智慧,共享每届高三老师特别是上一届老师的经验与教训。保证高考教育教学资源的连续性,不要让每个老师到再教高三时,自己上一届的收获成了明日黄花;

2、重视班主任的选评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班主任要责任心强,有时间投入,有牺牲精神。如果说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付出,那么,选择班主任就是选择更大的付出。当然作为学校,要增加班主任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来竞选班主任。当物质成为考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之一时,待遇的分配要以能调动一线教师、特别是一线那些德才双馨的教师积极性为上;

3、对高三老师实行“增减法”,减是减负,减负是为了增压,让高三教师在更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多些更切实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从而更充分发挥、利用骨干教师的聪明才智。老师之间要有协作意识。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单打独斗,费时而低效,是不明智;同学科老师要资源共享,能力共享,最大限度地克服因授课老师的不同而造成的班级间学科成绩的差异;

4、不要忽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的种子,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只要我们能提供给他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能作辛勤的浇灌。过早地主观地将学生明晰分成某种等次,现实会给你开个善意或恶意的玩笑,甚至给你一个响亮的耳光。在平行分班的情况下,各班学生学科成绩不均衡,具体到某个学生也有学科成绩悬殊的情况。如何保证高考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与有序化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难题;

5、简化、优化高考复习的各个环节。重视对考试的研究,包括考试时机的安排,试卷的选用,阅卷的管理与指导,考后的分析与对策等,也包括对学生应试的知能性、技术性的即时指导等。杜绝阅卷的随意性,让阅卷组长起到应有的作用;

6、听课要反馈及时、指导到位,对被听课教师曾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复查。听课教师不好意思主动指导、被听课教师不好意思主动请教,轰轰烈烈的听课就变得没有意思了。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2

一、阅读的要求

所有文科对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 就是认真研读教材。历史学科更是如此, 阅读历史教材是切实打牢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阅读, 不能因为历史教材版本多样, 高考试题难度加大而放松对教材知识的阅读和记忆。教师应该在学生牢固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逐渐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怎样阅读历史教材呢?第一, 放声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培养大声阅读的良好习惯, 不是随便翻一翻教材, 看一看书本, 就可以达到牢固记忆教材内容的要求。学生应该放声阅读, 充满激情去阅读, 全身心投入, 用一颗沸腾的“心”去阅读、去领悟。第二, 边读边写。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 进行必要的书写。学生对教材进行逐段逐段的阅读, 读完一子目, 就要对这一子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不要急于把整个一节读完。例如, 我们阅读《新航路开辟》这一节, 第一子目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包括三个段落, 读完一段, 就要分析一段, 写出最关键的知识点。完成这一子目后, 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它包括原因和条件两部分, 原因有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和精神动力等, 条件又有造船技术、航海水平、地理知识等因素。这些最关键的核心知识要素, 在阅读的同时必须写下来。第三, 进行反思。读完一节后, 应该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如这一节有几个子目, 每个子目包括几个段落, 各个段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每一个段落有哪些核心知识要素等。通过这种反思一方面可以起到及时巩固复习效果, 纠正错误, 消除知识盲点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探究、整合,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 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学生把握整个一节知识结构的前提下, 可以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进行思考:这一节知识要素跟本单元其他各节有何内在联系, 这一节跟其他单元有什么联系的地方。如学习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时, 思考他们的思想跟本单元其他儒家学者的思想有何内在联系, 即既批判旧儒学的封建伦理道德, 又汲取传统儒学的民本思想, 构建体现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还可以整合必修教材三本书的结构, 打通历史发展的“时空隧道”延伸学生思维空间, 如思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有什么内在联系;与必修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之间有何关联;与必修三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有何异同;甚至可以同西方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作一个简单的对比。这种通过阅读教材, 掌握基础知识, 然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对比、联系, 有利于学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质, 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规律总结, 以培养必备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二、练习的要求

跟基础年级相比, 高三阶段学生的练习特别多, 又特别重要, 学生的应试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提升。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 那该怎样进行有效的练习?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要求。第一, 坚持高效的课堂训练。课堂训练的习题要精心设计, 所选的题目要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展开。多参照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 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 增强高考信心。特别是高考试题, 它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 不同地区的高考试题命题角度往往非常相似, 如出一辙。因此, 在课堂练习的选题中, 应注意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 可按照题型或者专题内容进行分类汇编, 让学生加以练习, 也可以让师生共同解答相同的一些题目, 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开阔思维。习题的训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找“题眼”, 领会试题的“立意”所在。训练时要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 提高解题技巧, 尤其是要加强对材料题解题步骤的训练, 引领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有层次地阐述结论。训练中还应注意规范学生答题语言, 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紧扣得分点, 减少失分。

第二, 坚持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高三学生的练习, 我们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 练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 练习就是考试, 考试就是练习。只要条件许可, 我们让学生到阶梯教室等场所比较宽敞的地方, 单人单座, 独立完成。这样做的目的, 不是不信任学生, 而是要学生在不受同桌任何干扰的情况下, 反馈给老师一个最真实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用来惩罚学生, 是用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充分利用这个教学信息, 对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帮助。首先, 对学生而言, 要把个人的分数跟班级平均分对照, 百分制情况下, 平均分以上10分是A等级起点, 平均分以下10分是B等级起点, 你属于哪一个等级, 学生自己对照。如果没有达到B等级, 学生就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一份试卷中, 有些题目绝大多数同学都正确, 只有几个同学做错, 这类题目, 老师要做好统计, 课后必须告诉学生。这些学生在最近上课时肯定出了问题, 老师对他们应该进行善意提醒, 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了解情况,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 对老师而言, 要认真分析各题的得分情况, 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老师可以把相同试卷与其他班级学生的成绩作比较, 如果有一个班某个题目正确率为80℅, 而自己班该题正确率只有55%, 两者相比, 正确率相差超过20%, 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反思, 这里面肯定有老师的过错, 如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上出了问题, 就要把它找出来, 以改正。当老师看到一些题目的正确率在40%—70%之间, 就要对这类题目进行精讲, 讲出重点, 突破难点, 解释疑点, 引导学生思索研讨, 探究新知, 讲评要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讲解完成后,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如试卷中出现一些题目的正确率不到40%, 对这类题目, 教师不仅要精心讲评, 而且要组织错题再练, 老师要围绕那些错误的知识要素, 从不同的角度, 设计相应的变题, 让学生进行再次训练, 通过这种典型性、针对性的练习, 最终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夯实砸牢坚实基础的作用。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 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 寻找学生知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源头在哪里?这些问题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程序,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高三年级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一种模式下进行的,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寻找真理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给老师一个最真实的信息, 千万不能骗自己、骗老师, 老师更要充分重视对试卷结果的分析, 修改、调整教学的进程和方向。

三、听课的要求

高三年级, 老师的讲评课比较多, 严格规范上课要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上, 我们要求学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学生听老师讲解与及时巩固、消化相结合。老师通过讲解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来带动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复习。老师把试卷中发现的问题, 如学生不能理解的、不能归纳的、不会灵活运用的知识元素, 进行总结、归纳, 分解到教材的相关考点, 明确告诉学生这些知识要素, 提出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时间,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及时巩固和消化相关考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要走下讲台, 深入学生中间, 指导、督促学生学习, 解答一些学生的相关疑点。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 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抽查, 既可以让学生直接背诵考点的核心知识, 又可以提一些问题、出一些题目来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第二, 学生听老师讲评与整理、记录相结合。老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 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学会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整合, 将知识要素进行纵向、横向的多方位延伸和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老师指导学生把一些在审题、读题和答题技巧方面对自己有启发作用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老师将一份试卷讲评结束, 学生对试卷的整理、记录也要基本完成。对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 教师要利用一个统一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回顾, 集中纠错, 消除知识盲点。对于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 老师要定期检查, 反馈上课内容是否落实到位。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落实是关键, 贵在坚持。上课+不落实=0;布置作业+不检查=0;100—1≠99=0;抓住不落实的内容+追究不落实的学生=落实。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检查和督促, 不仅是需要, 更是必须, 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学习兴趣, 吸纳最新史观, 关注时政热点

近年来, 文明史模式、现代化模式、社会史模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影响较大, 高考命题人员多数来自高等院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 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具有深入的研究, 在命题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因此, 历史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科特点, 关注学科前沿, 把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老师可以在教材分析、习题讲解中渗透学术成果, 也可以在习题卷子上开辟一个专门栏目, 集中介绍一些史学观点, 引导学生关注史学前沿, 了解史学新成果,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历史小辩论, 辩论题目的设计可以参照以往的一些高考试题, 如洋务运动的评价、对隋炀帝功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利弊。教师对辩论的技巧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进行多方面发散性思维。辩论结束, 教师要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 其学科特点决定其必然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历年的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 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 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在复习中, 应探索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 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引领学生强化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认识, 思考大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世界各国采取哪些反危机手段?在世界呼唤金融体制改革的声音中, 引导学生关注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趋势下, 我们必须重温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规则;面对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的遗憾, 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历史上的救灾、抗灾和科技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把历史教学和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3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历史概念,不管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还是对促进学生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如2013年上海高考卷19题: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 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题考查了现代化概念。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了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历史概念具有层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层次性是指它包括时间、空间、人物等要素,同时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各种历史概念上下左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络;概括性指它反映的内容是概括的、特征是抽象的。现代化这一历史概念从层次上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从概括性上指出了不同层次的特征,如果教师在复习中把握这一概念的层次性和概括性进行讲解,学生会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历史概念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关键概念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探讨各种历史结论和评价。很多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还是主要关注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从背景到原因,然后过程、结果,最后意义,缺乏足够的功底把学科概念讲清楚、讲透彻。例如很多历史教师甚至历史教辅书都把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这一对概念等同起来,这是有误的。首先,特征不同。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规模小。自然经济却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表现为自给自足、排斥社会分工等特点。其次,两者产生的时间也不同。小农经济产生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普及后,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小农经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小农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小农经济,以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最为持久,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依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因为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以生存为目的的经济生活方式是自然经济的充分表现。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但不能完全画等号。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加注重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突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当教学中遇到学生难懂的概念时,很多教师通常仅通过现象的列举,或用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或仅从一个方面单向解释了事,这样历史概念只是变成了教师灌输学生死背就能掌握的东西。但是,如果学生难以同化真正适度的概念,历史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如2012年福州市质检3题: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A.民营作坊兴盛,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实行工官制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此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选了D项。根据材料“皆工织作”“比户相闻”,学生联想到机户和机工,所以判断出是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工”指手工生产,“比户”指一家挨着一家,形容较多。判断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标准是雇佣关系,在明末江南丝织行业出现“机户”与“机工”“计日受值”这种经济现象,我们把它归纳成资本主义萌芽,而不是简单的“工”和“户”。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偏差直接导致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在高三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同类型或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往往容易混淆,如果我们用比较的方法予以鉴别,相互参照,对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准确地形成历史概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3年福建高考题38题(节选):材料一,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问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此题考查资本主义英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苏联工业化条件和途径、特点之比较,包含的历史概念有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在进行比较时,要指导学生把比较的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后再加以类比。这种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时光荏苒,转眼20xx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新课改区的高考和我省的考试说明。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06届的学生是福建课改的第一年。我们本省没有历史可供我们回头借鉴。所以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已经课改省份的高考,以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首先认真研究了宁夏、海南、广东、山东、江苏等课改地区的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总结试卷的结构,难易,题型和考查的能力。其次是寻找那些在课改中脱颖而出的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教训,如广东省的汕头地区在最近几年高考中历史成绩非常好,我们便尽量寻找汕头地区的模拟卷,他们的复习安排等。再次是研读我省的考试说明,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中解读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二、全面规划科学安排各轮次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由于高一高二年存在的一些条件限制,这一届学生到了高三年复习时历史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所以我们放慢了一轮的进度,力求学生建构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托教材,对教材的文字(尤其是关键字),图片进行深挖。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教材目录,章节引言部分,注意历史事件经济、政治、文化相互的渗透和影响,以及不同时间或者不同空间历史事件的对比。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还要渗透一些历史史观,比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来解读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在这二抡复习过程中,辅之以适当的训练。练习贵精不贵多,比如选择题我们精选这些年比较常见的一些题型,如材料型选择题,时间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等。主观材料题注意一些解题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如审题时注意题目的指向是依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获取信息时注意一些关键句词的把握甚至借助一些符号;答题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语言的规范性等。

在这些练习或考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特别注重学生在答题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别学生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比较有实效。

三、配合年段的安排,落实培优和辅差。

由于课时教紧,我们最后把辅差的工作和整个年段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提纲练习是整个文科班印发,然后错误率较多的同学集中解疑。

此外,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苏老师在政教处主任和日常的教学之外,还额外承担了艺术班的教学。我和付老师分别承担每周练习卷的挑选命制。我们在重大问题上要协商取得一致意见。集体合作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

最后,感谢赖校长和教务口在我们困难时当机立断的支持,也感谢李老师对我们年级历史教学无私的援助。如果我们有取得一定的成绩,和他们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再次谢谢大家。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高三已经走完一半了,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所以要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始,必须把这一铺垫工作做好做实。

二、认真备课。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首先备好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这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入到了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同时也要求老师要系统的备课,为了上好我所教的历史课,我在我们高三年级历史组其他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既包括备教学内容,也包括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每天必须翻阅十几种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学辅导资料,从中汲取养分,以期把每节新课备得更加完美,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超前听课。

作为年轻的老师,由于自己教学实践比较短,经验就显得明显不足,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基本上是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超前听我们历史组其他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目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评课,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缩短了自己的工作适应期,使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信心十足,游刃有余。超前听课,备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在我的成长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四、提前试讲。

在做好其他的教学准备环节之后,因为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必须自己找一个空教室或别的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多次的试讲,通过试讲,我可以发现我的板书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逐一进行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进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自信。

五、系统讲题。

要想搞好历史教学工作,除了搞好常规教学以外,还必须对学生辅之以练习,以达到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期间学生必定会出现不少错误,这就牵涉到如何跟学生讲题的问题。我觉得试题就是一种工具,我们就是要通过试题教给学生一种模式,一种套路,一种普遍的规律,对于试题本身倒是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因为高考是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原题的,至多是把我们平时的试题进行改编,变种,重新进行整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有限的试题来掌握应付考试的所有技能。为此,我在讲题的时候,逢做必讲,每道题都讲,很简单的试题我可以把它进行改编,进而把周边的知识也可以带一下,这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较难的试题就必须讲精讲透,要从各种角度跟学生进行分析,你要跟学生明确的指出来,不能含糊,并不是简单的讲一下答案就可以了。讲完一道试题,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一个小结,以期把这一种类型的试题的规律分析给学生看,让他们自己去琢磨,这样的效果蛮好的,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六、网络复习。

学习是不断的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在学习完一节,一单元乃至一整本教材之后,一定要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知识点多且庞杂,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恰当的方法来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我采取的是一种点,线,面,体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来统领所学的庞杂和混乱的历史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一种复习方法的确值得向很多文科生推广。以上就是我高三年级上学期的所有的历史教学心得,其中有做得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学效果不太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丰厚,经验的累积,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

忙忙碌碌的半学期过去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半年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高考。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尤其是20xx年、20xx年高考试卷,今年高考虽然会有所调整,但肯定是稳中有变。我们从前两年高考试卷中解读这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等。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2、仔细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最终高考的参加者,高考试卷的解答者。不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进行的教学肯定是空对空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经过接触,我们基本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正。教学上我们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检查、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注意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和纪律观念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和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有一个计划,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我们根据对高三教学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当然计划制订以后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使之更完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

4、本学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时间为顺序,对同一时间段内横向知识,即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内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揭示其间的关系,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解释。时间安排主要是在一模以前,这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的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形势决定我们必须注重基础,而且主要打基础。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用原始的笨办法——“默写”,主要目的是逼学生去看书,背书,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难度大的练习我们也不用,有的学生自己找了些难题做,我们也劝他不要做,立足于基础题,立足于基本能力要求题,像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对学生概括、评价、启示类历史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5、积极参加研讨会,汲取信息,学习经验。

积极参加顺义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并通过校友录与同样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大学时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我们获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信息,对我们今年 高三历史教学大有帮助。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能考高分上大学继续深造,为了我们的学校能完成指标考出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争取更好的成绩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

一、优点

1、计划详细具体,突出分层教学。计划能够具体到天,具体到课题。尤其注意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分层教学,对实验班、普通班和艺术班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复习内容及题目均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2、加强对热点专题的关注及设计。针对XX高考文综试题关注XX地方史的特点,设计XX历史专题,专题由“复习目标”、“知识梳理”、“热点聚焦”、“能力训练”四个板块构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

3、注意多版本内容的整合。以课程标准中的 “内容标准”为准绳,坚持求同去异的原则,整合人教版、岳麓版和人民版教材,整合内容以表格呈现,作为学生回扣教材的依据,大大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注重对高考的感悟和体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感悟高考”环节,加深学生对高考的切身体验,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5、训练讲评的实效性强。注意广泛搜罗各地试题,精选重组习题;注意用答题纸进行规范化训练;教师全批全改、认真记录,学生及时修改矫正;注意答题方法的指导。

二、建议

1、要有时间意识和环节意识。记忆——检查 ——拓展——训练四个环节要清晰,每个环节用多少时间要清楚,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2、要有课内落实意识。不能采用一对一提问、让多数学生陪听的的形式,应注意检查方式的多样化。应通过板演、默写、互相检查、互相提问等多种检查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课内帮扶。注意对边缘生和尖子生的课内指导与督促;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内心理帮扶。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6

一、优点

1、复习计划和措施充分考虑学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在知识层面学生“知道但不理解,记住了但不明白”这一学情,制定“要么不讲,讲就讲透,要么不练,练就练会”的策略;针对在心理层面学生二轮复习时“什么都不会了”的学情,制定加强引导和调控的策略。

2、训练的实效性强。首先,题目选得好。题源广,题量足,题目精选重组。其次,学生做得好。体现为答题的规范化好,题目改得好(有错必改,用不同颜色的笔改)。再次,教师批得好。题目批得全、批得细、有批语。

3、注意加强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4、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每节课有20分钟左右自主记忆、自主思考的时间;处理具体问题时,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或合作解决。

5、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互动积极。教师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减压。

二、建议

1、注意内容拓展的广度与深度。要加强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要注意拓展内容的题目化,不要一讲了之。

2、注意优化检查方式。通过板演、默写、互相检查、互相提问等多种检查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7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实际情况,阅读了大量有关教学教育的文章,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变革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教学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编排,并和学科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其次,认真备课,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高考考试说明,认真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去粗取精,取我所用。

第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做好培优扶中辅差工作。

第四,加强练习,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做到课课小测,及时批改。

第五,对学生严格要求,本学期是高考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在本学期我积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开展培优工作,提升他们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下学期的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第六,积极开展备课组和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求教,与学科老师交流、探讨教学问题。

以上是我对这学期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总结,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和努力。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8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新形势下出台的“3+x”高考方案,正是为适应培养综合型、竞争型人才的举措之一、它必将对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今年是我省实行综合考试以来的第三年,在工作中我不断地总结、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文科综合考试与高三历史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所谓“综合”大致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等。其中选择题以若干中心论题为主线,牵连、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问题,如“罗斯福新政”从基本内容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松江棉纺织业”从兴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后果,明显体现出从基础知识到历史概念,从古代到近代的综合性和跨时代性,学科能力的特点十分明显。什么是学科能力要求呢?“历史学科能力是我们要求人们所能达到的对历史认识的某种水准”。①高三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所以,我们过去强调重视学科能力培养作为教改和教学的主要方向。

历史学科从本质上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人类社会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政治、地理、语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学血肉相连、密不可分。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历史教学深层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应该有目的地选择新材料和设置新情景,有目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知识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等等。这些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基础知识、侧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可把复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横向的单元是局部的‘面’。纵向的单元是‘线’,‘线’的交织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②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体系基础上,教师应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历史的启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思考和辩论,应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使历史呈现出它的阶段性特征,这特征将导向对历史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如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隋、唐;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同一历史现象在上述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而各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同历史现象也各具特色,如农民起义,表面上看,他们都成了封建王朝换代的工具,实质上其口号和纲领,也就是斗争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4%,考试时间也大为缩短,这种客观条件使考试对知识的覆盖面降低。我认为要解决这点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为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对待高考覆盖面降低这一新问题。其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不能因覆盖面降低而漠视全面复习,也不能无视新情况的出现而照搬原来一套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应建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原有的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仍可沿袭,但教学计划应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四、正确处理高考复习中的标高问题

当前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趋势日益明显,高考招生矛盾渐趋缓和,这可能导致高考试题难度降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高三复习的标高问题。应该依据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在这里,我认为以下三点必须注意:第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为前提,恰恰相反,应以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三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二,不能放弃全面复习而去猜题、押题,对基础知识中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可不作统一要求,而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重在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第三,高考中整体难度的降低,并不排除个别学科难度的增强。高小扩招并未改变高考的选拔性考试性质,其考试成绩区分度的高低对高校新生质量仍将起着重要的影响,故寄希望于该靠大幅度降低难度不太现实。应该看到,实施3+x高考后,应该是有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与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难度,是要适当考试题历史思维水平要符合中学生特点,但减低难度并不意味着改变方向。”③也不等于放弃过去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9

20xx学年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感觉既辛苦又充实。在高三开学伊始我就根据高考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全学年的教学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对三本教材进行全面、系统、仔细地复习,重点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轮是综合复习,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按照时间、空间、国家等各种角度整理线索,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以练习为主,对各区的模拟卷进行整理,有选择、有重点的练习、讲解,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第一轮:20xx年9~11月上高三教材,20xx年12月~20xx年3月复习高一教材。第二轮:20xx年3月~5月初。第三轮:5月初~放假。

在作业的安排方面,我坚持的原则是适度、有效,每天都布置作业,作业量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第一轮作业内容是复习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作业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

本学年除学校安排的周练、月考、联考、统考外,本人没有额外安排考试。每周练习由于时间较短,考试内容基本是单元练习,主要目标是巩固前一阶段学过的知识。月考、联考、统考结合教学进度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型仿照20xx年高考试题。

总结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今年的两个历史班的学生,总体来说,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班风、学风比较好,对于我布置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近几年上海历史试题,虽然题目比较活,能力要求也较高,但基础知识还是占相当比重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扎实,透彻,这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看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的学生学习负担重,时间紧,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课前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二,严格要求学生,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绝对不允许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全神贯注听课记笔记。一年来,两个历史班的课堂纪律很好,因此,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二、作业练习要适量、有效。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三、试卷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题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师生的关系角度看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年来,我和两个班级的同学相处融洽,学生对我的工作给与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总之,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1

09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这一年里可谓风风雨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由于努力、付出与合作,可以说我们历史学科在各级的考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全面规划,科学安排各轮次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

时间:第一轮复习,08年8月——09年3月理念: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思路:

(一)按照新课标去整合基础知识:

1、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整体把握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根据构成要素掌握历史事件,整合基础知识

3、对同类重要历史事物发展线索的整合4、对同一阶段中外历史知识的整合(二)日常应对新高考的一些具体做法

3、精选习题、精讲精炼和解题方法的训练

(三)、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二)第二轮复习

时间:09年月3月份——07年5月份

理念: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从问题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将知识专题化,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纵横关系)

二、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参与,提高实战能力。

课改下的高考更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能力,学以致用。

1、指导学生如何寻找关键词,2、强化实战训练,以考代练,学以致用。每周阶段、综合各考练一次,规范答题。

3、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克服急躁情绪。

4、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要求学生答题要规范化、序号化、专业化。

5、精选习题,精练精讲,避免题海战术,盲目做题

同时在个人的教研方面,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机构召开的历史会议,并且把这些会议的精神回到组内传达。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备课组长,组织本组的老师积极探讨高考的有关问题,探寻高考的方向,通过一年的努力,高三年的历史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级一个文化班(308班历政化/生专业)和一个音乐班(312班音乐专业政史地班)历史教学,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学期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点: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重难点,写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从不上没有教案的课。努力把重点难点讲清楚,让同学们能够自己知道重难点在哪里,再利用中午或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方式选择,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花一两个小时去查资料去构思。可以说,课外花在准备教材及钻研题目上的.时间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用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上40分钟的课,通常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四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我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2、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消化和接受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每一课结束以后,把“课课练”落实到位;每一周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周周练”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判定等级和批改分数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导师制。对我负责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来说,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知识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们应接不暇。所以我尽量去了解和鼓励后进生,在课外的时间辅导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一些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问我。

每当看到他们拿着练习什么的来到办公室,我就特别的开心并耐心解答。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差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历史渐渐有个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努力抓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每次我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我都要求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尽量做好自己的练习题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开学初,同学们还没有上高三的紧张气氛,也许是暑假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教室里有一段时间安静不下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反复地强调,学生又逐渐学会了静下心来学习,在学习时间保持安静。

虽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觉得历史很难学习,要理解和记忆东西太多,但是我尽量宽慰他们,培养他们的信心,当我看到他们取得成绩时那眉飞色舞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他们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个和谐团结的科组,为了能够把科组建设的更好,为了能够让新老师更快的成长,我们历史组科组活动比较多。对于每一周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我都一次不落的参加,对于集体备课活动也是积极参与。除此以外,我还尽量多的听备课组其它教师的课,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的课,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听一下。

这些活动让我在上课时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不足之处:

在有些时候的教学活动没又能够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说练习的效果,有时候由于自习课时间太短而题量过大,有些学生为了能在下课的时候把作业交上来,就出现了“赶作业”的情况。

所以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尽量能够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针对重难点进行练习。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3

忙忙碌碌的一学年过去了。今年我是担任高三(10)、(11)班历史教学任务,现在对一年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这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高考。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我们首先认真研究了前两年的高考试卷,特别是宁夏、海南、广东等课改地区的高考试卷。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中解读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二)、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和详细的教学计划。

我们根据对高三教学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就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作出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注意几点:

1、进行二轮复习,第一轮单元复习,以通史为复习导向,对同一时间段内横向知识,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揭示其间的关系,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解释。第二轮复习是前进行专题复习,即从某一个角度从纵向进行专题知识的梳理,寻找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第二轮复习时,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通过两轮复习,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对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对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的横向联系。

2、注重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用原始的笨办法——“默写”,主要目的是逼学生去看书,背书,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

(三)、备课组团结合作,步调一致,资源共享。

作为备课组长,加强备课组成员之间的联络和沟通,组织集体备课。我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调整修改,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历史问题;相互听课,诚恳地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做到教学步调一致,教学设计共享,练习和资料一致。

(四)、在个人学习方面,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历史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本人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反思我们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有限。我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争取更好的成绩。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4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2、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5

半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半学期以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感触做一回顾。

一、搞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的情实,早在暑期补课前制订了较周密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平行班班又有十几个艺术、美术、体育专业生,专业训练会耽误大量的复习时间,使得有限的复习时间更加吃紧,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科内知识系统归纳、综合的同时,随时加强文科综合知识的相关连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三、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效,实现高考目标最大化。

质效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是学校整体教学资源整合优势的竞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是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潜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综合性、阶段性和规律性,学生对历史学科既感到有兴趣,更觉得难学,正是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有关。因此,我们高三历史教学组针对本届高三学情的普遍特点,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和学情特点,加强第一轮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辅导方案和有关训练资料,做到经验共有,资源共享,整体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效果,稳步推向高考目标最大化。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政治、地理教师的交流,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有机地连接,把文科综合题型训练分解到具体的学科知识中,培养学生综合答题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 篇5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部张力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瞬间已是期末。回首2011——2012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些许的遗憾。为了在下学期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深入学习六步教学法理论和生态大课堂理念,用课改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与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在教学方面,努力践行生态大课堂的教育观。

1、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通过听专家讲座、外出考察学习和自修等方式,对我校倡导的六步教学法和生态大课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不断领悟这种教学法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课改的理论水平。

2、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去,做课改的积极实践者。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制、集体教研、听评课还是上示范课我都积极的参加,并力图有所创新和收获。进入高三以来,我更加注重发挥六步教学的精髓,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同时又高对重视教师的点拨提质,防止课堂的无效性,能做到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历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3、根据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一个是最好的文科小班,另一个是文科普班-------差异很大的现实情况,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两个班级的教学进度稍微差开一些,一小班学生的剩余时间补充一些有难度的习题,普班注重抓好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目前看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很好。

4、扎实做好配有补差和学法指导工作。根据年级部安排,对历史偏科生进行点式辅导,从教材知识、解题指导和学法归纳等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辅导,学生的成绩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

5、做好导学案检查和习题讲评工作。对下发的习题和导学案我基本上能够全批全改,奖罚分明,让学生利用好导学案和习题。同时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检测,如课前提问、课时小测、单元检测等。在习题讲评课时侧重对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现在学生的答题能力已有明显的进步。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最终版) 篇6

XX民族中学 XXX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积极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特别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老师集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

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

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法初探 篇7

所谓三轮复习法, 就是将整个高三历史复习划分为三段时间。第一阶段大约四个月, 称之为单元复习。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 以单元复习形式为主, 理清单元重点、难点, 夯实基础, 为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把握高考要求中的教材知识。第二阶段大约两个月, 又叫专题复习。在原有单元复习和对教材知识熟悉的基础上, 对高考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归类、归纳、整理、整合, 使学生对同类或相似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组块。第三阶段大致一个半月, 这一阶段称综合复习阶段或冲刺阶段。针对高考, 强化训练, 同时注重学科综合和热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第一阶段复习是三轮复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 以后的所有复习及效果都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 作为教师一定要十分重视这一阶段复习。在具体复习中, 以一个单元为例, 我把它归纳为五个环节或步骤:

第一、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事先可拟出单元教材的纲要和要求,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教师为学生安排出一定的课堂或课外时间, 每天三十分钟, 以保证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教师可给学生布置相应作业, 规定学生在看完教材后完成, 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检查。这样做一方面对学生看书起到督促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作业强化, 加深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印象。所有布置作业紧扣教材基础主干知识, 难度不宜大。

第二、教师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讲解。对我们的学生而言,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在讲解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单元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总体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这个体系之上归纳该阶段特征, 使学生对知识既有点又有面的把握;二是对重点知识、难点的题要单独分析、引导、比较, 力求让学生通过这一轮复习有所突破;三是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要求, 使学生明白要掌握什么, 掌握到什么程度。

第三、练习。教师根据单元教材知识和考纲要求, 精选一定量的练习题, 让学生训练已巩固知识。练习时间可安排在课堂上, 与相应讲解同步进行, 做到讲练结合。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单独进行, 这当中要注意的是选题要新颖, 特别是近期高考典型题和与热点相联系的题, 让学生训练更有针对性。

第四、单元检测。在单元复习中,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检测可以达到三个方面:一是以考代练, 弥补学生练习量少, 或者学生根本就未认真练习的缺陷;二是以考促学, 通过考试给学生施加一定压力促使学生去复习;三是从考试中反馈复习效果, 以利教师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以便更有针对性。

第五、做好检测评讲和弥补。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检测中的倾向性问题:知识性的或方法性的, 对这些问题要在评讲中解决, 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同时关注个体, 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起伏大的学生要注意分析,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这一轮复习做好做实, 对后面整个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提高复习效果, 必须要很抓落实。在看书, 练习, 检测, 评价这一系列环节中学生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督促, 检查, 特别是对一部分要求记忆又有一定量的知识, 学生往往会偷懒或应付敷衍了事, 这会使复习质量大打折扣, 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我在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采取教师个别抽查、学生分组过关、课堂限时完成等措施, 效果较好。

第二轮复习。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 依据确立的某一主专题, 将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这一轮复习是形成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轮复习我认为主要是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抓好常规主题复习。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高中历史专题进行系统划分, 这些专题对知识的整合比较合理, 反映历史主干和基础, 教师依据这些资料稍做处理。通过这些专题复习之后, 可以说对整个历史知识又从另一角度进行了一次全新复习。

第二是抓小专题复习。小专题反映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是近几年高考主要形式。小专题的确立和相关知识整理需要我们教师下工夫, 动脑筋, 确立好专题, 同时所复习的内容要全面系统反映专题。比如土地问题这一小专题, 含盖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土地问题, 也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土地问题的处理, 从中找出土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是抓好热点专题复习。热点问题可以说是高考关注的永恒主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我们在热点专题复习中首先是要对热点进行筛选, 确立热点复习的重点, 确立之后去找热点和历史的链结点和关系, 从而构建热点专题知识网络。比如说2005—2006年, 国共关系问题, 这就是一个热点, 我在复习中, 引导学生回忆国民党发展的历史, 国共关系在20世纪20、30、40年代和现在关系的演变, 从演变中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两党关系与两岸关系联系起来, 再将这一问题引到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下去思考, 从而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复杂性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这样一个热点构建出相关知识网络, 通过一个点而复习了一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着重围绕综合模拟训练进行, 围绕这一问题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问题:

第一、训练要适量。所谓适量, 我认为在这一个半月中至少要有十次以上完整的综合模拟训练, 这十次训练基本上能覆盖主干知识和主要热点。同时用模拟训练让学生寻找解题的灵感, 所以量太少达不到目的。

第二、注意训练学生解题的速度。高考中文综150分钟, 分配到各学科即为50分钟, 考虑到预留10分钟作机动, 在历史模拟训练中就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就完成考题。由于在定时内完成任务, 迫使学生必须提高解题速度, 通过一段时间训练, 学生解题速度大大提高。

第三、抓做题的规范训练。这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格式的规范和书写的规范。教师在训练中专门提出要求。卷面规范专门作为评卷依据之一, 对做得不好的批评, 重作等强化训练, 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习惯。

第四, 对模拟训练中反映出的问题, 教师及时分析, 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弥补。

在三轮复习做完之后, 应该说整个历史复习也随之结束, 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及各种各样特殊情况, 最后应安排大约一周时间让学生自由安排。这一时段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安排学生复习什么而不复习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复习状况而作出安排, 教师可引导学生最后再回归教材, 对教材主干知识, 重要知识再看一看, 以避免部分内容因时间过久而生疏或遗忘。

浅谈高三历史课的教学与复习 篇8

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从事高三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正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但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这就要求高三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基础,抓住主干,谨记每个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总觉得教材学完了,该记的知识点也已经记住了,然后就不断买各种参考书,做模拟题,苦于题海战术,总觉得做的习题越多掌握得就越全面,越可能在考试中遇到原题,然而在考试成绩出来后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成绩相当不理想,有的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是会出错,在高考中遇到原题的几率就更小了。我们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们怎样遇到考试原题,而是教给学生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言,历史知识的学习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且复习的课程有很多,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应该重视对课程标准、《广西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历年高考的命题依据,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方向,找准高考的侧重点,对每年都考查的知识点要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剖析,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属于课外阅读的部分,可以大胆舍去,以便节省时间。做每年的高考题也是学生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金钥匙。学生在对历年考试真题研究的同时,要注重对命题切入点的思考,注意所考查的知识点间的衔接和考查方式,分析是考查探究能力还是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是体现学术发展方向还是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查等等,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制定计划和目标。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复习

再强的理论也要落到实处,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对学生来讲,就是要学会阅读教材。教材是其他一切参考书的基础,要先认识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习价值,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阅读课文目录,形成专题框架结构;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和学习重点;阅读课前提示,明确知识要点和重点;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积极思考,拓展历史思维;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阅读历史图片、表格,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学生看书方法的掌握和落实,要靠教师的指导和督促。要将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阶段指导与日常指导相结合,注意示范性和连续性。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教师课堂复习而言,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对学生而言,仔仔细细地“深”看一遍,也同样比浮光掠影看十遍强十倍。在备考中“实”是基础,“活”是能力,怎样把教材中的内容掌握的灵活,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需要对不同专题的模块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教材学完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基础知识网,把每章的概念、定义、历史事件、时间等像线一样串下来,然后再章与章间进行连接,把相关的知识点也都罗列下来,使之成为巨大的知识网,这样在回答问答题时就不至于漏掉知识点。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还要加上相关的习题练习,用于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强化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进入高三,习题铺天盖地,务必从严科学训练。要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和要求对学生们进行模拟考试,考试中所选的题目要“精”,要求能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知识点间的衔接,符合考试说明中四项能力考核目标。考试后要注意对试卷进行规范讲评,要给学生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体现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注意试题讲评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坚持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明,陈虹.历史教学情境设置的时机选择[J].中学历史教学,2010(10).

[2] 陈杰.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10(5).

上一篇:怎样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下一篇:会议后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