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学生主体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教育理念首先是由美国使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认为教育就是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己,提高能力;我国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将生活教育完善为,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扩展知识巩固的方式,将化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化学知识不只是简单的化学公式、化学计算等的机械学习。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多样化地引入生活中的资源,形成系统的学习
化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高中阶段的很多化学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教师要通过充分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从生活中筛选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思考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中国的能源结构出发,了解中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消耗的结构图,了解到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耗是煤,石油、天然气也占据着一定的成分,学生根据尝试都知道这些燃料燃烧都会产生热量,但这些热量从何而来,激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集合本国能源浪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经过不断的实验了解到,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接下来,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开始探索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进而思考化学能在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怎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污染。这个问题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接触或者思考过,教师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主题与整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
(2)营造真实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反对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要求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和交流权,而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问题情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情境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良的问题情境有时甚至会遭到学生的反感,从主观上放弃了对新内容的学习。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情境的真实性,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台湾一个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经过验尸界定女孩因砒霜中毒而死,砒霜从何而来?经教授研究发现,女孩不是源于他杀,也不是源于自杀,不是源于砒霜这种毒品,而是源于“它”杀。女孩在死亡前吃了大量的虾,同时服用了vc,是这两种物质导致了死亡。这个情景是真实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也听到过很多案例,因为食物相克而出现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新知识的学习。
三、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过程,而且包括知识的巩固过程,巩固方式决定着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试题的巩固方式,教师结合内容给学生试题练习,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完成知识的巩固,这样的方式使得很多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机械的,但是当遇到真实性的问题,学生仍然不能够解决。生活教育提出,生活既是化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化学知识最终实践和运用的基地,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灵活性任务的组织,增加学生知识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垃圾资源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中,了解目前垃圾利用的一些新型的方式,包括垃圾回收站的利用,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实施过程,建立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了解不同国家垃圾分类的方式,建立自己在生活中的翻译习惯;同时,教师发动一个主题“垃圾的资源化”,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小的发明的尝试,并在校园中进行展示,增加垃圾资源化意识的渗透。在这样的生活化运用,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的扩展,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
1. 课前提炼教材中的化学“生活化”元素, 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条件,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 而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进行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生活化”元素, 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 即在进行教学时尽量由教材回归于生活, 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习惯。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1) 利用日常生活实际 (如新闻、经历、科技、社会热点等) 来创设“生活化”情境; (2) 利用化学故事 (如化学史或生活故事等) 创设“生活化”情境; (3) 利用化学实验 (如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开放性实验) 创设“生活化”情境; (4) 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5) 利用认知冲突 (学生直觉与生活客观事实的冲突) 创设“生活化”情境。
对氯气一节的教学, 我通过一则新闻报导材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课, 并配有记者专访上海一化工厂氯气泄露事故的视频, 然后结合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驱动性问题 (如: (1) 为何发生氯气泄露时, 人应往高处逃生? (2) 为什么可以用钢瓶来储运液氯? (3) 氯气泄露后, 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 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思考状态, 同时也激发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 课堂上启发学生要善于联想生活, 进行化学“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题之间的交往 (对话、合作、沟通) 关系, 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教师要与学生充分地互动, 从而激发更多的生成资源。在课堂中, 时常会碰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讨论的范围超出教学预设, 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这时教师应把握好时机, 及时把学生的问题转变成课堂大家共同探讨或课后进行探究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启发学生可以联想生活来进行探讨这个问题, 让化学课堂教学从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进行, 回到生活中去, 从而让学生由发现生活进入理解生活状态。
如我在进行氯气的性质教学时, 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氯气有毒, 为何还要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我就把这个问题应交给学生小组讨论, 并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杀菌消毒来讨论, 最终发现学生的思维果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 由动态生成的问题进一步动态生成新的理解、新的体验。
3. 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学生要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哲学已论证实践才是硬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因此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常让学生处于“空想”或“苦想”状态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 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 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实践活动。
如我在讲完氯气的用途后, 就学生关心氯气杀菌消毒的问题, 及时布置学生一道课后作业, 让学生通过上网、参观自来水厂、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写一篇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 内容要比较不同杀菌消毒剂功效和成分,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深、更广的化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
通过上述“三阶段”的实施, 化学“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到理解生活, 最后到参与生活;让化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进行, 到生活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施良方著.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新基础教育网.
关键词:化学 教学 生活化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呢?
一、教学氛围生活化
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为此,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多用商讨、对话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师生间的辩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等。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时,教师可以从如何选购“优质银耳”的生活小常识引入,看似“白洁如玉”的银耳却是SO2的漂白产物导出新课题;可以直接划燃一根火柴,引导学生闻气味,发现SO2的产生;也可以播放一段“酸雨的形成和对人类危害”的资料片,从环境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还可以从SO2气体泄露造成人员中毒的社会新闻切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辨析熟知诗词和谚语引入,如学习《葡萄糖》时,引用泰戈尔的诗“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它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学习氮的化合时时,引用谚语“雷雨发庄稼”等等。现实生活能帮助我们的教学简化、解决很多问题,所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視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时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四、学生作业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
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再比如,我们可以变实验习题为课后小实验。提纯含有MgSO4和CaSO4的粗盐(多种设计方案的实际比较);在《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设计实验检验红砖中含有Fe2O3成份。在这些课后的小实验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及实验设计的优劣,的确是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化学中学”的理念。
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化学。
五、进行化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要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哲学已论证实践才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因此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常让学生处于“空想”或“苦想”状态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在“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实践活动。
如在讲完氯气的用途后,可就学生关心氯气杀菌消毒的问题,及时布置学生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参观自来水厂、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写一篇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内容要比较不同杀菌消毒剂功效和成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深、更广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美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被重视的地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即是美术。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美感的养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问题;策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是生活,因此将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能更充分地发挥高中教育的美育功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让生活充满更多的艺术气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对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一些学校一直把美术课当做一门副课,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课,一些学校只是在高中的前两年开设这门课程,高三时,迫于高考的压力,美术课往往变成了主课教师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见到美术教师的机会很少。在这种“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往往被无情地打入冷宫。
2.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提到美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往往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无异,教师拿着教材,向学生讲述美术的历史、美术作品的人物、绘画的基本要领以及如何欣赏一幅艺术品。而学生期待的美术课则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是教师带着学生,拿起画笔,真刀真枪地进行绘画、雕刻等。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针对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美术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美术课堂的教学远离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但是一些高中美术课堂却与高中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与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的,同时,它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中必须讲解的内容。而在现实中,一些高中生的生活往往为试卷和考试所占据,美术书上的那些艺术品在他们看来,都是摆放在博物馆和展览室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如此陌生的东西,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美术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只能成为口号。
4.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方面,一些学校对高中教师的美术教学缺乏一种科学的、具有执行性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标准。这样美术教师工作时便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以往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美术教育的弊病,即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的能力。那些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梦想的美术生,只能先将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因此被扭曲,甚至埋没,这就是单一的、片面化的评价标准的负面影响。
二、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学习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的创作方法、技巧以及如何鉴赏这些艺术品。殊不知,学生在学习如何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从中学习了这些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艺术品不仅带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正是人生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创作艺术作品,不仅是对艺术品的创作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高中生若能在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实践,久而久之,必能将自己的个性、风格融入艺术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美术教育以情和美去感动人,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其道德素质也一并得到了提升。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是一个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课堂,也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课堂。
三、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高中美术教育
1.选择紧密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美术素材进行教学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如果美术教师能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并且能将学习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艺术化,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素材时,一定要紧贴高中生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将美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生活这个大环境。没有生活,艺术从无谈起,美术教育更是无本之木。因此,谈教育就不能不说生活,教育最终必须回归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高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3.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数学教学注重现实性。从客观上讲,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或教学的指导,借助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譬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在参观本县的博物馆的课外活动中,有同学就问:“老师,博物馆中的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都有注明它们所处的年代,考古学家是如何测算它们所处的年代呢?”他这一问,同学们也都随声附和:“对呀,老师,这是怎样推测出来呀?”我笑着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回去可以先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当一回考古学家。”回来后,我就顺着学生的问题进入指数函数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下,学生带着好奇与兴奋,顺利进入了新课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修筑数学学习的“跑道”,将文本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本之间有了一个斜坡。这样更能促进课堂对话,形成课堂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具有吸引力。
在已知的基础上建构未知才能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注重从已知建构未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感受构建求知的兴趣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认知内驱力。
利用开放题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
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充分的习题;条件有余需选择或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有多种正确答案,结果是开放的问题;问题不必有解,答案不必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习题。这样的数学题我们称为开放题。开放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信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数学提供素质保证。与一般数学问题相比,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更强调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克服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从而产生大量学困生的现状,对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数学生活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而开放题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利用数学开放题开展生活化也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疑问是思维的来源和催化剂,也是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会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只有主动观察、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发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数学问题,因为观察是发现的重要前提,而不是基础。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学生才能把生活现象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结合,找到解决的方法,并提出自己创造性的建议和想法。
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数学教学内容应联系生活具有实用性
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切忌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而应注重教学实效,落实教学目标。生活化数学教学所选择的实例应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那些与生活实际毫不相干的内容应杜绝出现。例如,课前所进行的长时间的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花样繁多的图片、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模糊了学生对目标的把握,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数学教师,千万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就可以通过列举短信拜年这一实例来实施教学
例如班内46名学生在过年期间发送问候短信,每两个人互相发送一条短信,那么一共发送多少条短信?又如,高三某班毕业生53人,在聚会时互相握手,每两个人相互握手,那么一共需要握手多少次?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切忌为了生活化教学而引入,更不能因为单纯的引入而引入。实践证明,这种生活化实例的引入,有效促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转化为能力过程,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创建高规格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本来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漫长的,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精神不够集中,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创建情境的时候努力创建高规格的生活情境。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计算,当教师把生活的情境模式带入到学习中的时候,学生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一定兴趣
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把古代劳动人民使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故事加进去,肯定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总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这就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慢慢增强了。 数学课堂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课堂,然后在实际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越来越好,所以说创造生活的情境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这种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活动场景或生活原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正态分布”时,教师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情景:由于学生数学成绩通常呈现出的状态都是高分和低分人数相对偏少,而中等分数的学生一般占多数,所以数学成绩的分布密度曲线与两头低、中间高的对称曲线近似,那么如果你是数学教师,学校要求你按成绩把200名高一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进行数学竞赛,请问:如何分配?每个小组分多少人?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便会议论纷纷,跃跃欲试,但学生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于是教师就顺势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正态分布。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要求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贴近生活, 并要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和实践性学习活动, 这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在化学学习中掌握知识运用规律有着重要作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 并通过多样化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化学知识有效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 这对达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概念简述
我国义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而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表现出其根本作用, 因此,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便是要求其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社会现象去掌握化学知识, 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高中化学生活教学模式是我国现代高中化学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其在实际应用中强调高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深层关系, 其应用原理是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化学知识, 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可以通过良好的课堂设计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化学知识回归到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这对加强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更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兴趣及态度, 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将高中化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生活中, 去探析、去理解、去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并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的基本道理。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而很多科学现象只要我们深入观察便可以认识到其与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科学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所以在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掌握、去认知更多的高中化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中发现更多生活的影子。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认知高中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化学现象积极自主的展开思考和探究。例如, 高中化学在臭氧性质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雷雨过后人们对空气、对自然环境的感觉, 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研究后, 教师可以将雷电将氧气转化成臭氧这一科学现象引出, 并详细阐述臭氧具有净化空气、消毒等功能, 这也是人们在雷雨天气后感觉空气清新的化学原因。
2. 充分利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取多样化的科技信息, 而在这些信息中有很多都与高中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 教师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要将这类信息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高中化学知识的新鲜感。例如, 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铝锅使用说明书, 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铝锅在生活中不能盛放酱、油以及醋等酸性或碱性食物? 为什么铝锅在遇到顽固污渍时不能使用钢丝球对其进行直接清洗? 教师在提出这些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后, 要引导学生站在化学角度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思考结束后要使其明白酸、碱可以与铝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这对加深学生对铝化学性质知识的理解深度有着重要作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学视角去分析各种生活现象,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去感知、去认识、去思考实际问题。
3. 积极拓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活动, 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更多的只是生长点, 通过生活化的学习主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主题来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 从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生活主题素材, 教师在对这些生活主题素材提炼后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拓展,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感知、认识、掌握化学知识。例如, 在有机化学基础乙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白酒进行研究, 并提出问题, 白酒的主要成分都有什么? 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到高中化学的魅力, 对加深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4. 结合化学课程内容布置生活化作业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活动中要结合生活经验给学生布置作业, 作业生活化对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思考能力、运用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因此, 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作业, 利用小调查等作业方式让学生去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例如,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重金属回收的调查作业,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并对调查活动进行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更多的化学知识, 同时也对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环保意识以及卫生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优秀, 不仅可以对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及优化, 同时也对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课堂设计加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引导、指导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 并要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
摘要: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设计, 将高中化学知识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所以生活化教学在事件中强调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 这对加强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了解、认知深度有着重要作用, 并可以培养学生将高中化学质量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浅要分析, 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经[J].化学教育, 2013, (4) .
[2]陈春芳.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治学之法, 2014, (5) .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12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这些内在的教育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高中化学的有效实施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旧的教学思维、教学做法与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目标任务更为迫切。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更好的发挥好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是当下高中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
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生活化教学进入我们的视线,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是突破高中化学教学发展瓶颈的一项有效举措,是高中化学教学在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配套措施的积极尝试,可以广泛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非常明显的促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生活中来
学习和生活之间本就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学习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和促进生活来开展,我们学习的很多材料、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是大家必须正视的现实。同时,学习也是我们了解和提高生活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学习我们对复杂的生活能够加以总结和凝练,掌握了更多规律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重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从生活中来,既更加生动的印证了高中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的学科地位,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其有用,加强了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来源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现象导入,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化学现象,结合课本内容、课程目标和教学需求加以有效加工,形成有趣的素材,并通过问题导入式教学、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和手段将生活中的化学引进到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等方法和途径,增强学生的真实感、体验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生活素材和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到生活中去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体现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的服务性和促进作用,直接体现着学习的实际效用,使得结果更为明显、更为广泛、更为深远,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提倡知识和能力并重、提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背景下更要重视。到生活中去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丰富化,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学习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到生活中去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实现化学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不仅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社会的更好结合,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也是大有裨益的。当课本上所学到的客观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学生身边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是极有说服力的,当学生习惯于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化学学习的热爱也会更近一层,其学习的能力会更强,学习的结果也更为突出。
三、高中化学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脱离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生活化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做法,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不能脱离整体的教学过程,不能脱离既定的教学目标,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而是必须围绕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开展,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和实效性。
其次,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实验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还是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应当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生活化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还要加强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
最后,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客体的挖掘,需要教学方法的完善,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主体的积极性。教学的主体不仅包含教师,还包含学生,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顺利进行,也谈不上教学成效。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在目标和考核上都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活化教学为坚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开展生活中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转变主导者的角色,做好的引导者、合作者,发挥出师生合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网络的普及扩大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范围,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挑战。高中生思维尚未成熟,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被不良信息侵害。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许多学者尝试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高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思想政治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俗话说:“育人先育德。”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在思想上存在问题,缺乏正确的道德观、社会观、政治观,就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概述
近几年,我国的高中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追求升学率、注重理论教学、看重学生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过程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无法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自己为中心,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当今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往往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感兴趣。
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近些年,许多学者提出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贴近生活。对此,教师要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摆脱对教材的依赖,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认同度更高。因此,教师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思路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情境生活化。
情境能够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思路,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解答问题、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降低教学活动对教材的依赖性,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悟道理、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作业形式生活化。
作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几乎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对思想政治作业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作业形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生活化作业形式则大不相同,不仅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崔联华 孙中强
联系电话 ***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于教学实践活动,列举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常见的四个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 生活化课堂 对策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为此,思想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研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提升思想品德觉悟。因此,政治课生活化也就成了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但从实践上看,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值得我们关注。
误区一: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生活,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教师课上先列举了几个生活例子: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打扫卫生活动,猴子移动箱子等。然后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实践活动?为什么?由此教师引出了实践的概念。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分析完这些材料后,教师开始放手。先是让学生回答实践的特征,再让学生读教材,讨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整个课堂老师共讲了不到十分钟,而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都停留在课本的内容上。让人感到整节课没深度,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允许学生说说自己,谈谈生活,尤其是对生活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些老师在理解这点上出现了偏差,认为只有让学生讲才符合要求,放弃了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
对策分析:教师主动让出舞台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实际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教材把握理论。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体地位旁落,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低效的。
误区二:过分注重素材的数量,缺乏去粗取精。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从“生活”情景入手。专家指出:“我们在新课设置情景时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贴近,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并从不同的回答中寻找共性,从而引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生活化课堂中展示更多更丰富的资源,片面地贪大求全,结果学生无暇顾及素材全貌,资源占有了,但因缺乏去粗取精而造成实效非常低。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展示了海尔集团的素材,苹果公司的素材,还有西门子公司的素材。尽管素材都能体现公司经营成功,但是素材庞大,学生在有限的的时间难以提取有效信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新课程强调“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素材选择上就出现了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素材眼花缭乱,结果却收效甚微的情形。对策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收集有效素材,更重要的是整合素材和提纯素材。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雕细琢,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案例,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归生活又引导生活,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能找到应用知识的价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误区三:过分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担心“跑题”,设计问题时过分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出现假探究和无效探究的情况。如某老师在讲货币职能时,先选取生活中几个情景,内容贴近学2
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①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职能的?然后组织学生看书并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是进行了自主探究,但其实答案都是书中现成的内容,学生无需动脑,照本宣科搬来即可,根本没有探究过程,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实际上是假探究。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问题设置简单化;有的老师不精心思考设置问题缺乏科学性,最终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对策分析:高中学生大多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以小品、漫画或情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探索活动。如上面提到的课例,教师可以分层设计几个问题:①以上情境中分别体现了货币的哪项职能?② 你是如何判断的? ③如何区分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误区四:过分注重知识的落实,忽视了情感教育。
新课程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是高考对教师们的压力仍在。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难以捉摸,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常常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政治生活化课堂演化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应试能力的工具。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高考压力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结果就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对策分析: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新课程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途径是:第一,选定的生活案例要有特定的思想教育价值。第二,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又成为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第三,创设、选3
用的情景要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以利于以情动人。第四,要注重导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案例,提升思想情感,促进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做生活和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敢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推进政治生活化教学。我们也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张志红:《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在情景中体验感悟》 2008
3、刘艳春:《政治课问题教学法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作者简介:
崔联华,男,196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任教,现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高中教育教学。邮编273500。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浅析07-14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07-14
免费高中化学教学案例09-16
高中化学新授课教学流程10-30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论文06-11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09-13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问题探讨11-02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07-27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