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学习心得(共11篇)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老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的,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使命”二字牢记心中。新时期,思政老师的使命是什么?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且要赢得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伟大斗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思政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之于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二、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一个思政老师,我们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便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实现“传道、授业、明德、敬业”。自己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阐析社会问题,真正搞懂面临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用理论阐释能力、实践阐述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征服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三、秉仁心提升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高尚的人格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到自己人格健全,人格尚美。自觉做为学、为人之表率。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社会、放眼世界、聚焦前沿、亲近学生,有创新意识,紧跟新媒体发展的速度,谙熟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鉴别力。
如何才能成为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 叫“思路决定出路”。如果缺乏一种终身学习的信念, 那又怎么可能有动力和热情花时间在学习上呢?古人孔子和近代伟人毛泽东可以说是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孔子说,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又云“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毛泽东更是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终身学习的信条:他从小就爱博览群书, 即使在长征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读书, 甚至在临终前一小时, 仍然在读书。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和“革命导师”的毛泽东, 可以说是给每位立志于教书育人的思政教师上了终身学习的生动的“精彩一课”。
二、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高校思政课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 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对涉及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 即使不能成为专家, 至少应该有超出一般人的知识储备。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如何把自己有限的学术生命运用好, 这则是一个大课题。因此, 要求我们既要有主攻方向, 又要有全面的知识架构。这方面, 管理大师德鲁克可以说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他除了进行自己的专业管理学著作的写作外, 每三年时间集中学习一门学科。三年的专注学习能确保自己学得深入全面, 又可以提醒自己不断涉猎新学科、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 需要在成为教师之前, 就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学术规划。
三、丰富学习手段
要真正构建好自己的学习资本, 除了看书外, 其他的方式, 比如观看视频、听讲座、参观实践、参加理论提高班、短期进修和较长期的学位学习都是必要的。这些手段可以互为补充, 因时、因地而宜, 选择适合自己客观情况的方式来学习, 以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应特别注重通过科研来促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本来就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 而进行科学研究时, 我们能通过带着问题思考的办法, 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 如此不但能多出科研成果, 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1) 将自己的课程全部制作成型, 并制作电子文档。每一课以课时命名, 分别存作一个文件夹, 并在其中建立子文件夹, 其中应包括Word文档讲稿、PPT展示稿以及参考资料文件夹。
(2)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知识进行管理。思维导图,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是提高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提倡手绘思维导图, 这样可以激发思维, 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来绘制思维导图, 并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打印出来, 这样在更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知识的索引, 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
成为学习型教师是必然的要求, 我们要从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学习手段和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打造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 不负自己岗位的职责和人生的使命。
摘要:成为学习型思政课教师是由课程的性质、教师的角色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等决定的。笔者认为, 可以从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学习手段和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打造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
关键词:学习型,思政理论课,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3.
[2]彼得.圣吉, 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 等译. (出版地不详) :东方出版社, 2001.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
8月13日,**县教科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思政教师赴运城盐化中学参加全市组织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培训,**市教科局教研室主任张艳琴主任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亲历者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所感所悟。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提出就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时代思政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国强之势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
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县**中心校
五天,五场讲座,两节现场教学课例,一天的实地参观教学干货满满。专家淋漓尽致,听课教师兴致勃勃,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参与者——王小翠老师的讲座。
王小翠老师的讲座内容是《走向有魅力的道德课堂》,王老师谈到思是关键,政是重点,课为依托。思政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就如何讲好思政课,王小翠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思政教师心中要始终装有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的思想高度,以此为轴心,精心设计适宜小学学段的课程模式,以教材为依据,整合教材与地域资源,凸显教材价值取向。润物细无声,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里。
––我学思政课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从小学开始《思想品德》就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儿童时期,到了大学之后,《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将陪我们度过两年的大学时光。不得不说,思想政治课所蕴含的知识在思想上以及生活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更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向前迈进。
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它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到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与初高中所学的历史不同,它更注重于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以史为鉴,读史可以明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不足。
大一下学期,我们又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旨在引导我们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有智慧的优秀人才。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要想获得成功,不是只要有能力、有机遇,还要我们本身具有一个良好的操守和诚挚的心,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才能真正地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大二上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门引人深思的课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深深为先人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对发展方向极具敏锐力折服,更从中深刻体会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应该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勇于挑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人格魅力与思政课教学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是教师智慧和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 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成功的教师, 无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
曾有调查表明: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思政课, 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思政课, 这说明了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作用。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 教师队伍如果不行, 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思想政治理论吸引力如何、说服力如何,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 具有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 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必须注重人格魅力的养成, 贾凤姿、方永刚教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现状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而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度不高有其自身的原因, 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 教师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现成的理论成果, 这种灌输方法剥夺了大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 与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产生了冲突,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即使教师再三强调其重要也无济于事, 有的照样心不在焉, 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致使正面引导难以产生效果。此外, 有的思政课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 无形中破坏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气质和风度, 影响了教育效果。
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思考。思政教学需要一种良好的氛围, 需要师生的情感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感染力和影响力。情感共鸣的契合点就是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教学气氛, 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丰富, 是靠后天努力形成的。笔者通过学习贾凤姿、方永刚教授的先进事迹后, 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塑造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
(一) 加强高校教育理念的学习
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 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有的基础性人格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新时期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教育作风、科学的教育方法, 要眼光向外, 转变教学观念, 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 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 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说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使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得到最大地发挥,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二) 思想先进, 师德高尚
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 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坚定理想信仰, 提高自身理论素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严谨笃学, 树立先进思想意识, 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自觉性, 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组织纪律观念, 从严自律, 修正身心, 表里如一, 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 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 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以实际行动恪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尚的思想品质、高尚的生活情趣, 以及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从而保证对大学生思想持久影响的主动权。
(三) 注重内涵, 创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对教育内容赋予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实践。进一步转变观念, 开阔视野, 注重内涵, 创新工作,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研究, 钻研并创新教学方法, 以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 融“教、学、做”为一体, 突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自教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当前, 社会正加速发展,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创新教学方法, 方能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如果不求创新、照本宣科, 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一个有魅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节奏, 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 这也是贾凤姿、方永刚教授的思政课为什么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四) 以学生为本, 加强服务意识
教育植根于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具体教育教学中, 要热爱、关心学生,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学生, 学会欣赏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热情鼓励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 从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思想认识, 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五) 走进学生, 激发其内在动力
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 就是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观念等众多因素内化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个“内因”, 那么这个内化过程就不可能实现, 学生的基本素质就难以得到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 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拉近与大学生的情感距离, 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里, 体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平时要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 针对少数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是以往学过的、读过的, 出现厌倦情绪, 产生“多此一举”等模糊认识, 及时加强引导。防止思政教育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 注重启发理性思考, 既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又要帮助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做人, 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思政课教师除了对自己的教学业务精通之外, 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和了解, 甚至对学生感兴趣的新潮话题、时尚语言、网络游戏等都要能略知一二, 如果一味地老生常谈, 对学生津津乐道的东西一无所知或不屑一顾, 必定会受到学生的轻视和抵触, 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 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开展。
三结语
高校思政课有无吸引力, 或吸引力的大小, 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而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 其人格魅力如何, 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政课的吸引力。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授业、解惑, 还需要教师具有融知识、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的强烈的人格魅力,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如果思政课教师都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 孜孜不倦、无私奉献、潜心教书育人, 一定能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冯海珍.刍议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06) .
[2]彭军林.高职思政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 2009 (11) .
[3]彭洁.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政课吸引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
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关键在于思政课的教师,因为他们是这一历史重任的实际担负者和具体操作者。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变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探讨。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与表现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把它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作为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马斯拉池则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思政课教师处于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和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产生的一种疲惫不堪的消极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根据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其表现主要有三种:
1、情绪衰竭。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失去创新与活力,减少工作投入与参与,缺乏教学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极大地降低了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人格的解体。思政课教师面对过大的压力,易焦虑、恐慌、性急易怒;拒绝社会交往,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消极地对待学生和同事,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和敏感,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个人成就感较低。现阶段,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普遍较低,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社会作用与地位的价值肯定相对偏低,并有自我贬损的趋势,习惯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知识欠缺,产生了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离职倾向,这都是个人成就感较低所导致的。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近年来出现的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表现主要有三:
1、有损教师个体身心健康。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会比较疲劳、不安、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与热情,害怕交往,人际关系紧张,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就会产生衰竭、无助感,严重损害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
2、不利学生健康成长。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冷漠、麻木,备课不充分,课堂沉闷,内容陈旧,教法传统单一,势必会影响到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号召力,不但不能使思政课为大学生所真心喜爱,更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达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美国学者德沃肯(Dworkin,1987年)慨叹: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3、不利社会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和西方“和平演变”的环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站稳立场,明辨是非,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职业倦怠使思政课教师队伍里的人力资源遭到损失,制造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增加了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的费用支出。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学生及教师个体等因素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1、过高的社会期望。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界和家长对我国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都希望学生成绩好、品德高、能力强,一旦学生表现不佳,尤其是大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因为社会习惯地把所有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责任都记在了思政课教师的账里。同时,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思政课老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在这种不恰当的过高的社会期望下,思政课教师的压力感与紧张感与日俱增。
2、组织支持不足。首先,高校领导不重视,缺乏民主管理与激励机制;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解、关爱与支持。其次,与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相比,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待遇、设备与经费的投入、进行深造与培训的投资明显偏低与不足。第三,领导、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以及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普遍较低甚至产生排斥和歧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思政课教师没有形成对思政课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与自豪感,反而逐渐出现了职业倦怠的不良现象。
3、学生的复杂性增强。今天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差异性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独立性越来越强的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而且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每班上课人数多,师生比过高,在1:20以上,甚至更高,大大增加了思政课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和紧张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速度极大提高,使思政课教师在掌握信息方面的优势削弱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往往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选择了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等资格考证上,忽视思想道德的提升与修养。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日益严重,教师必须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弗瑞德曼与法伯在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这些都易使思政课教师产生倦怠心理。此外,学生理论水平参差不齐,过多的测试与纸上工作,在大大增加教师工作负荷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4、思政课教师的个体因素。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既看不清思政课的历史使命,也看不到自己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
完善,缺乏工作热情;教学工作量大,科研压力大,职业稳定性下降,与学生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师生情感淡薄,因此思政课教师没有形成对思政课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自我评价低等不良反应,造成了思政课教师心理紧张、压抑,失去进取的驱动力,长期以往就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甚至转行的心理与行为。
5、家庭的压力。“两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较低,国家和高校对“两课”的重视与投入相对不足,从而造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与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不成比例、高期望并未使得他们获得相应的高社会地位的困境。这种尴尬情境,在注重物质追求的社会里,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来自家庭方面抱怨、不满的强大压力。另外,思政课教师往往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致使其体力与精力消耗很大,因此,很难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照顾,这势必会增加他们内心的愧疚与不安。这种莫名的压力,也是思政课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最主要的塑造者和承担者,因此,面对这一群体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1、社会方面。首先,政府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住房条件,医疗、保险等待遇;在人员选聘配用、职称评定、激励制度、经费投入等政策方面应有所倾斜,并大力维护思政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为培养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奠定坚实的物质与制度的基础。其次,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应对思政课教师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理解他们,热爱、尊重他们,给他们一个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减少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压力,让他们心情舒畅,满怀激情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表明,公共信任与理解,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选择与工作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
2、学校方面。第一,高校领导在情感上要尊重、关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在物质上要给予必要合理的设备、经费等的支持;在制度上要实行民主管理、科学评估、合理激励、必要培训,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满足感和创造性、积极性。第二,其他专业课的老师,要尽快改变对思政课教师的偏见,正确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不可替代的地位。理解、悦纳思政课教师,创造和谐的大学校园人际关系,共同为祖国培养优秀英才和合格接班人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3、思政课教师个人方面。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应尽量做到以下方面: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对思政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要求,激发自己工作的热情,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不快与挫折,不断开拓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保持一种恒久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培养自己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做到干这行、爱这行。我们常对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都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更不用说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了。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第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学生,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达到共鸣;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快乐从教,让职业倦怠无影踪。
4、家庭方面。家是人们经历风雨后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受伤后疗养的净土,是人们受挫后扬帆的起点。改变人的思想是难度最大、最复杂也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思政课的教师正是做这件事的。因此,来自家庭真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尤其是来自父母、妻子(丈夫)的安慰,会使从事思政课的教师们轻松愉快地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永无职业倦怠感。
一是不注重学习国家出台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这些文件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离开了相关文件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可能会与国家发展的需要不一致。
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的认识和开展仍然不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说教性比较强,仅仅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远远达不到实际效果,缺乏实效性,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必修课。
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处理不妥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都必须使用的统一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把教材与本校学生实际、与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但是我们在使用中对教材的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把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
四是对国家政策解读要准确。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和概念,应该掌握全面、解读准确,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但是在很多问题上我们把握地很模糊,这就不利于明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其实效性的关键。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决定因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教师的政治立场、从业态度、学科背景、教学和科研、阅历无不影响着思政课教学效果,而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待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提高。
一是及时学习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紧跟国家的步伐,引领社会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05新方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201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即59号文件、2015年7月27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上是我们高校思政教师应知应会应用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会认真学习并贯彻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并形成一系列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去年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比赛和展示,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高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学院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表扬和肯定。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一种固定实践教学模式继续下去。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也将会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他的实践教学形式,形成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真正受益的实践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中,我们将更鲜明地把思政教育与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学生的利益需求相结合,在与他们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课终身受益、终身受用。
三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我校的专科层次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用、重在实践。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和面临的疑难困惑,不留痕迹地进行引领和疏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认同,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面对偏重形象思维的高职学生,只进行理论的讲解容易产生厌恶之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即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的话,就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思政理论是国家、党、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真正感染高职学生的不仅仅是这些理论,更具吸引力的是为这些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总之,一定把让思政课教材服务于学生。
四是准确解读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全面准确地解读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切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台都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在领会和解读时,不应该只一味地套用西方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本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身体力行我们的方针和政策。
提高思想认识,畅通信访渠道。一是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好学习讨论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学习辅导会、交流会等等多种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二是丰富学习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注重将学习过程与发挥职能、服务发展的过程相互融合,及时将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三是学做结合。在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开门接访、主动下访、信访平台完善,让老百姓进得了门、办得了事,让群众反映的诉求有回应。
组织专题讨论,提升工作效能。在学习上,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和亮点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年”以及“聚焦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专题大讨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好、落实好,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支持和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工作上,要进一步强化属地和部门责任落实,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对待群众诉求要做到“听清楚、问清楚、讲清楚、办清楚”四个清楚。
积极撰写体会,营造赶超氛围。在认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撰写学习体会,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围绕信访部门职能发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善始善终抓好“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全力推进“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妥善解决到位”。进一步发挥“窗口服务”职能,着力提升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办理水平,搞好中央、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要将各个领域的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树立信访干部良好形象,为建设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谋划来年思路,下移工作重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认真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狠抓工作推进和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做好年度总结,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深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追赶超越等重点领域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的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落实,把群众吸附住、把矛盾化解好,确保矛盾不上交、不出村、不上行。对个别缠访、闹访、无理访、恶意访的人员要进行依法处置,切实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有效推动来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青年思政教师 职业幸福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3-02
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是指青年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青年思政教师实现幸福的主体条件或能力,其本质上是青年思政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在求真求善求美上有着独特的一面。
一、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职业理想上的求真
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理想是青年思政教师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是其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理想让其有清晰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带来的使命感使其在职业活动中获取存在感和意义感,从而带来职业幸福感。但当前,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生活方式变化等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和斗争等问题,给青年思政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思政教师对其职业理想的认同,从而降低了其对职业幸福感的感知程度。
面对当今的种种诱惑,青年思政教师职业理想确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其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真做,才能使教学工作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幸福感。为此,青年思政教师必须不断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世界是以辩证的方式存在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反映的观点以及唯物史观等内容,而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就是指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所获得的或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辩证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等。
青年思政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更不是只学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找到方法来解决中国实践问题。马克思指出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青年思政教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追求,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坚信自己的职业理想,从思想认识的本质上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不斷自我完善,达到预期职业目标,收获到职业幸福感。
二、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职业道德上的求善
教师职业幸福是其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职业道德的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对职业幸福的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能力、智慧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对该课程教师的品德、智慧、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的青年思政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从而获得愉悦感和欣慰感。为此,在职业幸福上,青年思政教师要在职业道德上不断去追求善的生活。
首先,青年思政教师要不断追求精神幸福。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青年思政教师也是社会人,其生存离不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一个终日为生存而奔波的青年思政教师很难获得较高的职业幸福感,抛开生存条件来谈职业幸福是不现实的,为此必须重视青年思政教师的物质幸福感。但青年思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更需要他们把教学实践活动当做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把精神幸福作为终极的幸福追求,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完满、知足、快乐,只有这样,青年思政教师才能获得持久的、深层次的职业幸福感。
其次,青年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道德素养。一个人品行如何,直接影响着周边人对他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品德高尚,则会对教育活动充满热情,对职业生活充满信心,将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感。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首要目的就是育人,而其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如果教师自身品行不正,又怎能寄希望其教育出高尚情操的学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味着提高道德修养对青年思政教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青年思政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幸福能力,就需要不懈追求善,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保持一颗高尚的心灵,以高尚的情操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尊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取幸福感。
最后,青年思政教师要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迄今为止,人们对幸福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幸福是个体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经过伦理道德的规约。作为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就是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具体表现就是一种乐教的职业境界。青年思政教师只有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视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保持一颗乐教的心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把教学使命内化为自我信念,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天命”所在,真正体验到教学工作中的职业乐趣,真正体味到思政教学的职业幸福。
三、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学能力上的求美
幸福有多重维度,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是其中一对重要的维度。创造幸福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因为高超的教学技能让教师能进行创造性的职业活动,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青年思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需要青年思政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杂糅的相关领域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性知识,只有不断完善这三方面的知识结构,青年思政教师才能真正地享受课堂。只有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義的魅力;只有拥有杂糅的相关领域知识,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信手拈来,课堂才会生动活跃;只有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性知识,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课堂才会有条不紊。
二是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是青年思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先导和支撑。导向性是指教育理念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指明方向。前瞻性是指教育理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确立理想,使其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规范性是指通过教育理念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指导。青年思政教师应自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为什么会有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目的而教育、以什么东西来教育、怎样进行教育、教育谁和由谁来教育五大问题为中心,不断转变过时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建立与时代需求相一致的创新型的教育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获取职业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劳动实践活动是幸福的唯一来源,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终究来源于其教学实践活动,来源于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等。但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课程较枯燥,有些时候课堂上教师夸夸其谈、学生不厌其烦,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很难从教学实践中获得幸福感。为此,思政教学要求青年思政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要求青年思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摈弃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要求青年思政教师努力研究学生,科学取舍内容,推行差异性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青年思政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求青年思政教师注重教学双向互动,力求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共识、共鸣、共志,师生共同成长。
总之,青年思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青年思政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都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其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青年思政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思政教学工作,以坚定的信念、愉悦的心态、进取的精神投入到思政教学工作中,才能收获到真实的职业幸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湖北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15Z196)
【作者简介】储昭海(1975— ),男,安徽岳西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师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辅导资料06-09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07-21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勿忘九一八学习及心得09-20
大学生学习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心得体会09-18
同上一堂思政课观看心得11-09
有关2020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笔记06-02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心得体会06-16
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直播有感个人心得06-17
勿忘九一八思政大课直播心得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