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基本估价

(一)强基固本“出实招”。一是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基层业务用房、装备得到加强,办公设备不断完备,经费保障、基层司法所长副科级待遇基本得到落实,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全市137个基层司法所完成业务用房建设,其中独建88个,占64.2%。二是矛盾化解工作取得新发展。构筑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机制和工作交流机制不断丰富,“以奖代补、以案定补”机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09年以来,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51021件,调解成功率97.6%。三是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四是扎实推进“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建设,有效拓宽了普法领域,提高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升了“依法治市”水平。

(二)关口前移“见实效”。一是法律援助渠道不断拓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县区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置和规范化建设任务。2009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97件,提供法律咨询20300人次。二是以“管理规范、业务规范、服务规范”为目标,加强律师公证工作的基础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继续加大了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力度。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1849人,实施帮教11330人,占95.62%,安置9480人,占80%。四是强化法律服务队伍自身建设,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执业行为,法律服务公信力不断提高。

(三)发挥职能“见真章”。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市143个乡镇(办事处)综治维稳中心大部分设在基层司法所,基层司法所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理清法律关系,制定合法有效的调处方案,矛盾纠纷分类、化解、调处中枢作用突出。

(四)自身建设“求创新”。一是继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创新工作方式,盘活普法载体,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及时启动“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理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县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一法治三和谐”创建活动,把开展“法治县区”、“规范化司法所”、“规范化人民调解组织”三项创建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二是继续深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实现收归上划基础上,积极推广外地经验,大胆探索和创新特殊人群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

(五)打造队伍“树新风”。按照“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扎实、纪律上严明、业务上精通”队伍建设标准:一是抓灵魂,促进面貌向“奋发型”转变。二是抓作为,促进作风向“实干型”转变。三是抓创新,促进管理向“规范型”转变。四是抓团结,促进氛围向“和谐型”转变。近年来,法律援助管理局等14个集体先后被司法部、省委表彰为“先进集体”、18名干部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县区司法局承担着对乡镇司法所管理、检查、指导和帮助职能,但在调研中发现,县区司法局职能发挥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头重脚轻、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和一人所现象尤为突出。法制宣传、矛盾化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县区司法局领导班子思想不解放,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重点不突出,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畅,创新能力不足,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539人(含市劳教强戒所)、地方行政编制167人、地方事业编制174人,共88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009%,实有823人。144个基层司法所实有工作人员268名,其中一人所57个,占39.58%,二人所44个,占30.56%,三人以上的37个,占25.69%。威信县10个乡镇仅有扎西镇司法所有3名工作人员,其余9个司法所均为一人所。

(三)保障不到位。11县区司法行政机关的公用经费、办案业务费、装备费均未达到省财政厅、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

印发〈云南省州(市)级和县级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标准〉的通知》(云财行〔2009〕464号)规定的每人每年25000元标准,高的21300元、低的18600元,且包括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经费,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经费的紧张,给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

高。特别是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专业化水平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全市144个司法所268名工作人员中,非法律专业研究生1人、占0.37%,法律专业大学35人、占13.06%,其它专业20人、占7.46%,法律专业专科68人、占25.37%,其它专业68人、占25.37%,中专及以下76人、占28.36%。50周岁以上65人、占24.25%。镇雄县司法局仅50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就达12人、占18.46%。

(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当前,部分干部群众不了解社区矫正工作,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法院宣判、监狱释放就没事了,不愿参加社区矫正。二是社区矫正队伍力量薄弱。我市司法所一般只有1-4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学识单一。三是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与司法行政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规范的执行交付制度,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四是经费保障严重不足,影响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思考

司法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对司法工作进行行政管理的专门机关,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围绕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保障民生,充分发挥“前端性、窗口性、服务性”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在法制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攻坚期、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作为政府工作一部分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加快观念转变、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作为,理念创新乃工作创新之源。正确把握和认识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在新形势下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与时俱进、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贴紧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求司法行政工作新的发展点;贴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寻求司法行政工作的着眼点;贴近群众法律需求,寻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落脚点。要从传统矛盾纠纷化解转变为矛盾纠纷发生的预防,突出“预防性”,真正体现“前端性”、“服务性”,向社会管理创新转变,主动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

二是由配合型向主导型转变。《人民调解法》、《律师法》、《公证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法律支撑,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而为、主动而为,正确认识县区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主阵地;是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实践的主渠道;是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的主战场,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理念,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依法办事,大胆实践、主动实践。

三是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首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舍我其谁”的观念。第一力戒消极懒散,树立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司法行政精神,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第二力戒满足现状,树立迎难而上、时不我待、座不住、等不得的紧迫感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气魄、开拓进取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三力戒漂浮作风,树立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力戒急于求成、精神萎靡不振,坚持深入到工作落实的终端跟踪问效,以求实扎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的落实。

四是由试点型向常态型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是国家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崭新的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大大加强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认真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相应的机构,搭建工作平台,构建相关制度,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办案经费,切实履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职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教育有方法,管理有制度,从而实现矫正工作的常态化。

五是由基础型向规范型转变。要从过去重基层基础建设向重管理、重规范转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司法行政工作管理体制,以制度的规范化来促进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经常性督查,实行层级问责制,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提高工作质量。

六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加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切实根除封闭思想,变只干不说为既干又说,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一方面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典型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力度,推动精品司法建设。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率和群众知晓率。再一方面,要加强调研工作,针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透,搞明白,找到问题的根结,提出解决的办法,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由口号型向实干型转变。要认真研究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把知晓法律法规、树立法治理念、创建法治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营造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好的法律、政策关键在于落实,面对当前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业务量大、要求高的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统筹运用好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以“高效率、快节奏、大跨越、大发展”的昭通速度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纵深发展。

八是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司法行政机关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观念和理念,建立法律大服务的司法行政工作的理念,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和“实战”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前端性”,把管理遇于服务之中,自觉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要跳出司法抓司法,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角度来谋划司法行政工作。要以普法宣传为基础,以法律援助为窗口,以大调解为依托,以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整合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平台建设。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2

1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开展难度大

按照国家兽医体制改革政策, 吕梁市乡镇兽医站动物防疫人员全部为事业单位编制, 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但缺编严重。根据吕梁市编办下达乡镇兽医站人员编制800人, 但是在编人员不到600人, 同时人员老龄化严重, 2~3年内到了退休高峰, 导导致致许许多多基基层层兽兽医医站站为为11~~22人人站站。。近近年年来来, , 国国内内动动物疫病呈高发态势, 动物免疫的病种相应增多, 因此人员的缺乏导致疫病监管、防疫不到位成为疫情的隐患。

1.2群众动物防疫意识不强, 主动配合不到位

吕梁市地处吕梁山区, 养殖户为了缩减饲养成本黄牛在山林散养, 对强制免疫往往存在认识不足, 在进行牛口蹄疫强制免疫时不积极主动配合, 从而导致口蹄疫免疫密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 同时隐性感染带毒的牛群成为疫情传播的媒介。

1.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

目前我市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60个, 50%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 修建标准低, 现在成为危房。 基层乡镇兽医站的基础设施的滞后, 影响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 综合防治效果差

由于养殖场 (户) 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同时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散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由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力量不足, 养殖场 (户) 未经批准存擅自调运, 从历年发生的疫情看这是外疫传入的重要通道。

1.5专业队伍不稳定

基层防疫人员开展工作难度大, 工作脏、苦、 累, 和同级别的其他部门相比待遇有差距, 职称晋升难度大, 缺乏卫生保健津贴等劳动保障。近年来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基层兽医站配备了摩托车, 但是由于动物防疫处于乡村最偏僻边远地区开展工作, 到场到户需要携带冷藏包等基本防疫设施, 摩托车安全系数低, 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012年山西省长治市基层防疫人员就是开展防疫工作中不幸导致车祸发生。

1.6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 专业素质低

按照山西省农业厅规定, 村级防疫员每人每月仅发放200元的补贴, 而据调查卫生部门的村医每人也能达到800多元, 因此微薄的补贴对年轻人员无任何吸引力, 导致我市村级防疫员年龄老化、人员频繁更换、队伍不稳定, 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1.7 《动物防疫法》贯彻落实不到位

一是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 严重的造成畜禽死亡, 由于各级政府补贴资金难以落实, 造成部分群众对强制免疫工作有抵触情绪;二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拒绝免疫、逃避检疫以及违法调运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由于对违法当事人打击不力, 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2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加强政府对动物防疫的管理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 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加以落实。

2.2加强基层防疫体系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县、乡 (镇) 、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 努力改善乡镇兽医站的工作环境,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 强化对乡镇兽医站防疫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

2.3加强《动物防疫法》的宣传

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动物饲养者、经营者宣传《动物防疫法》, 强化养殖场的防疫主体责任意识, 这样才能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2.4搞好防疫监管

要强化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封锁、等综合防制措施, 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 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能够“早、快、严、小”处置。

2.5保障防疫资金

基层兽医站是最接“地气”的动物防疫机构, 承担着强制免疫、疫情巡查排查、疫病监测、畜产品安全等重任,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落实防控经费, 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保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行政调解;存在问题;对策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作为三大调解之一的行政调解,以其成本低、效率高、专业性强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纠纷解决方式。但从目前我国基层行政调解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基层行政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行政调解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统一。虽然省市县都先后出台了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或办法,也成立了领导小组,但有少数行政机关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执行、服务,且主管领域纠纷不多,因此行政调解只是摆设。有些行政领域纠纷多,涉及面广,处理起来棘手,因此对一些与行政职权有关、应该调解的争议却不愿出面调解,倾向于让当事人走诉讼渠道解决。有的抽不出人力、物力、精力,诸多原因导致行政调解效果不好、成功率低、当事人不满,知难而退。

2行政调解适用范围模糊。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中“与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和自由裁量的行政争议”的界定,在实践中很难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区分开,导致工作人员认识模糊、思路不清晰,工作无特色,难见效,甚至消极对待。另外,由于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广泛,群众对行政调解还缺乏认知,致使其缺乏群众基础。同时调解主体激励问责机制也不健全、主动调解流于形式。

3行政调解队伍建设薄弱。目前从事行政调解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是其内设的职能部门或者由该职能部门组织、召集而临时成立的行政调解小组,成员绝大多数也是来自该行政机关,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精通法律、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人才较少,行政调解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4行政调解制度不够完善。对基层而言,行政调解是一项新兴制度,调解人员的行为准则、调解工作流程、联席会议、联合调解、督查督办以及调解员的培训、责任追究等行政调解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对调解范圍管辖、人员选拔、岗位职责、任用等方面缺少规范。工作中难免发生调解无时限、随意性较大、工作人员草率行事、工作相互推诿等调解不规范现象发生。

5行政调解协议欠缺法律效力。目前我国尚未出台行政调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调解协议的效力有待强化。行政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主要依靠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结束后,当事人反悔或者拒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只能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调解机关对调解协议不能强制执行,且当事人违反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无需负任何法律责任。这种调解效力的缺失造成当事人对行政调解信心不足,不愿在行政调解上过多浪费时间。

二、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对策

1扩大行政调解范围。行政调解的开放性特征要求其范围应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与人身、财产有关的民事纠纷、部分行政纠纷(如行政赔偿引起的纠纷),还应将因行政自由裁量行为而引起的纠纷纳入其调解范围。除与法律规定相抵触,或者涉及第三人利益而该第三人又不同意调解的以外,一般的社会纠纷均可纳入行政调解范围。

2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水平。行政调解队伍工作能力,决定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效率,因此行政调解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法律知识或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乡镇调解员应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培训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等相关知识和内容。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对行政调解工作内容、程序和实践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掌握、运用行政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方式,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调解意识,增强群众对行政调解的信赖。

3积极探索行政调解方式。将行政调解贯穿于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及监管、服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按行政调解诉求的类别、难易程度、区域管辖等进行分类,采取分类式、前沿式、主动式、立体式等多种调解方式,促进行政调解工作快速、有序推进。一是当场调解。对一般性矛盾纠纷,由调解员进行当场疏导、分析、调解、化解。二是联合调解。对矛盾纠纷复杂,需要多个行业专业技术分析或法律专家研判的,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一起协商讨论、会诊调解。三是诉讼调解。涉及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重大、特殊事项暂不适宜调解的,引导当事人提起诉讼调解。

市司法局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篇4

20**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法治温州”为目标,以保障公民权益为根本,以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和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巩固、创新、提高”这一主线,围绕中心,着眼全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我市转型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效的制度保障。现就一年来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促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既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更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坚持以着眼全局、服务转型发展为导向,把促进依法行政与转型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转型发展中找准定位,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让依法行政真正体现、渗透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用法治的思路和办法化解难题、助推发展、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效。

(一)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我市进一步深化了市县两级公共部门机构改革,推进部门机构和职能结构性调整,强化部门内部职能整合,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深化了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功能区设置,理顺县(市、区)与镇(街)、功能区的职责关系,开展中心镇扩权与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人力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加快建立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市级26个职能部门共366项职能下放到位,287项原本由县(市、区)办理的事权调整为乡镇(街道)办理,80项原本由县(市、区)办理的权限调整为社区(村)办理,完XX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调整。

二是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建立四级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简化、规范审批环节和程序,归并审批职能,健全审批运行、管理、监督等机制,严格落实“五个凡是”要求,建立“三制联动”的服务机制,实行“四查”倒逼的审批责任追究问责,强化基层的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全市上下贯通、横向协同、信息共享、规范便民的四级联网审批平台,实行网上全程代办、同城办理、村级代办服务电子化,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全市131乡镇规范化建成率为 80.2%,789个城乡社区规范化建成率为98.7%。XX县推行市场准入六证联办、重大项目五联审批、私人建房一表通等,实现“行政效能提速、优化审批服务”。

三是加强中介机构改革,制定《进一步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出台《市本级首批部门管理中介机构清理规范实施方案》,明确中介机构脱钩改制要求,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构建中介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运作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首批市本级部门管理的25家中介机构按照保留、过渡、脱钩改企重组3种处置方式进行清理,组建了“XX市中介机构服务管理中心”,推行以公平、公开、规范、高效为目标的中介一条龙服务。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基层组织“转、并、联”的设置改革,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区、社团、社工“三社”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机制,促进政社分开,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和社会自治功能,改变了社会管理低小散、结构不均衡、服务不到位的现状。市民政局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其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及7个配套文件被国家民政部称为迄今为止全国社会组织建设最先进、最完善、最有意义的一套文件,并在全国推广。

(二)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障。我市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政府依法决策的又一重要手段。20××年我市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范围、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及工作要求等。同时,聘请了20位律师作为市政府的法律顾问。至20××年底,全市所有市、县两级政府领导都配备法律顾问,实行对口服务。80%以上的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70%以上的乡镇、街道XX县(市、区)功能区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平阳、文成等县90%以上的村已聘请法律顾问,XX市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底。全市计划至底前基本建成政府法律顾问网络,实现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

(三)落实行政决策各项制度。

保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题内容事前须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把关,在重大行政决策特别是在“两海两改”、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招商引资、“六城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等事关温州转型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了法律审核把关力度,并制定出台了《XX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加大了对重大行政决策的风险评估,确保行政决策的有效施行。在处理世贸大厦违法建筑、新亚文具有限公司和温州特产场产权等“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都要求市政府法制办参与审查,提出法律意见,确保了行政决策合法有效。XX县、XX县法制机构对政府招商引资协议、民商事合同审核等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由临时交办向全程参与转变,服务由单一向多元拓展,法制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健全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制度。各地、各部门在制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坚持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广泛听取民意,充分集聚民智,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XX市安阳c区房屋征收补偿政策问题处理、XX市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出租车运价调整、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市发改委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等决策事项都进行听证,并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吸纳到行政决策中来。XX县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廊桥文化园设置建设等,多次邀请省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论证。XX县在瓯北商务中心1号区块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乌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104国道温州西过境永嘉段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等重大事项均经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项目方案予以公示,让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决策,引领政府决策向依法、科学、民主转变。

(四)提高政策文件制定质量。

20**年我市以服务大局、服务金改、服务民生为重点,切实提高政策文件的制定质量。

一是制定年度计划,充实“十二五” 行政规范性文件项目库。年初,市政府向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公众征集20××年度制定项目和“十二五”项目库项目,并从申报年度计划的64件中筛选 12件社会关注、实践急需、条件成熟的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列入市政府年度制定计划,同时,将“十二五”项目库调整充实为39件。

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制定政策文件。为了做好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加大金融方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调查研究,出台了《XX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等系列金融类文件,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市地方金融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并就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进行研讨,加快建立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保障体系,确保我市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依法有序顺利推进。加快农村“三分三改”工作,探索农房集聚建设补偿、宅基地权属流转、农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制度设置和政策文件的制定,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两海”战略,实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创新瓯飞工程建设、瓯江口新区与XX县“区县一体化”体制改革、空港新区建设、沿海产业功能区建设等机制以及解决对台合作平台的涉法问题。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的指导意见》,授权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权,做好其它市级功能区行政执法委托的相关工作,理顺功能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关系。

三是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根据《X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切实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关口前移,实行提前介入,事前监控,全程参与,跟踪反馈,及时修正的手段,保证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五)重视金融仲裁机构建设。

根据我市经济金融形势,市政府为切实满足金融改革创新的需要,以建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和建立符合温州区域需求的专业化金融仲裁和审理机制,及时建立金融仲裁院,制定出台《关于为XX市金融综合改革提供仲裁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XX市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规则》,进一步简化、优化金融仲裁程序,发挥仲裁法律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建立仲裁服务金融综合改革快捷绿色通道,仲裁效率提高50%以上。同时,邀请法学界、金融界、司法界专业人士设立XX市仲裁委专家咨询委员会金融专业工作组,对金融仲裁中的疑难问题或技术性、专业性问题以及金融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专业支持,确保金融仲裁质量。在此基础上,聘请了250多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专业人士、资深律师和学者、教授担任仲裁员,全力服务金融综合改革,维护我市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XX区在成立仲裁分会的基础上,组建鹿城金融仲裁院,发挥了仲裁机构在协调解决民商事经济纠纷中的积极作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同志批示肯定了温州仲裁委在化解经济纠纷、服务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并勉励仲裁委要认真总结,使其在金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副省长朱从玖就此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第1437期)》上批示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全省各地学习借鉴温州的做法。

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复杂,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我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在“解民忧、促和谐、保稳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专业的服务和保障,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依法办理复议应诉案件。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层级监督的重要制度,也是解决行政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更是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措施。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把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做为及时化解行政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政府威信和形象的大事来抓。每个应诉案件都撰写答辩意见,向法院提供有关证据、依据,积极出庭应诉,尊重和支持法院的行政判决裁定等,以实际行动化解群众的疑虑,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有力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市政府复议机构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注重结合案件的特点,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违法行政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或建议,以《行政复议意见书》和《行政复议监督书》的形式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对不及时进行自纠整改的单位,定期向监察部门通报备案,对化解矛盾纠纷起到了促进作用。20××年市本级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9件(上年结转13件),办结57件,按期办结率100%。

(二)推行仲裁和解调解制度。

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经济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具有灵活、高效、简约、专业、保密等特点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运用仲裁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市仲裁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信誉”的工作方针和“公正、廉洁、高效、务实”的行为准则,依法仲裁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并积极推行仲裁案件调解制度,加强了经济金融纠纷的调解和解工作,专门成立仲裁调解中心,制定《仲裁调解规则》,引导双方以和解、调解方式结案,并将调解工作向案前、案外延伸,积极探索仲裁调解新举措,特别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规定了具体的仲裁调解解决方案,一旦发生纠纷可直接以此为据向法院申请执行,这一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降低了救济成本,受到各方当事人的广泛赞誉,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加强对仲裁工作的管理、指导力度,有效发挥仲裁工作在维护温州社会稳定,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保障和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健康发展。20××年共受理仲裁案件917件(截止11月30日),总标的额为14.27亿元,其中金融案件118件,占总标的额的 40.15%,办结943件(含上年结转)。仲裁调解中心受理462件,已全部结案。

(三)深化行政调解工作。

市政府积极发挥行政调解、和解功能,努力把矛盾争议化解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基层。市政府在20××年制定出台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20××年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通知》,对行政调解的相关任务进行再部署、再明确、再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指导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行政调解项目的梳理界定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运用行政调解的柔性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使群众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同时,对行政调解工作流程、文书台帐做了进一步的统一规范,建立案件归档制度和行政调解信息报告分析制度,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深化行政调解工作。XX市建立“分类治理、以外调外、链式延伸、网格覆盖、联动联调”的多元调解机制,柳市镇政府的“乡音调解”工作经验被省委办公厅录用并全面推广。XX区在镇街和部门配备不少于2名行政调解员。XX县在各部门、乡镇成立48个行政调解工作室。市旅游局建立解决矛盾纠纷 “一线工作法”。市科技局中国(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受市中院委托开展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在成立市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推行导诉服务、“速审庭”办案、弱势群体“绿色通道”、基层一线调解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提高了调解效率。市司法局在建立健全全市人民调解网络的同时,开展经常性的“人民调解专项攻坚活动”、“大排查、大调处”等专项活动,加强深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实现诉调、警调、检调、医调和交调衔接在县级区域的全覆盖,并针对濒海县的特点,在XX县、XX县与宁波海事法庭合作建立海渔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方便渔民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受到好评。市林业局专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林业局工作站,为林区群众的涉林纠纷提供法律援助。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也建立各自的行政调解机构。各地、各部门十分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拓展调解领域,创新调解机制,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避免了群体性的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行政司法互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政府与法院的互动,更好地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市政府与市中院共同组织召开了依法行政暨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和全市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情况,部署了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法律服务进政府”工作。联合市中院召开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第六次联席会议,对我市行政执法中的共性问题和卫生执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起草了“联席会议综述”。与此同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研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构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等的违法犯罪。此外,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探索开展行政与司法高层对话机制,对苍南、龙湾等地工作经验进行调研总结,成立市级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联席会议,打造政府和法院共同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良性互动平台,不断加大行政争议化解力度。XX区加强府检互动,联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XX市及时联系法院,实行“一案一跟踪”制度。

(五)加强行政复议与信访互动。

实现行政复议和信访工作的互动和有效衔接,是构建一体化高效、便民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政府积极畅通复议渠道,克服行政复议和信访工作的制度性差异,完善行政复议机构设置和运行程序,增设行政复议受理点,加强行政复议和信访工作的协作配合,将符合行政复议、诉讼条件的信访案件引导至复议、诉讼途径上来,积极倡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建立行政复议和信访工作的联系衔接机制,依法解决陈年旧案,及时化解行政争议。

三、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全力服务法治温州建设

依法行政是法治温州建设的核心,依法行政就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避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从而达到维权的目的,为法治温州建设服务。

(一)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规划部署年度工作。我市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十二五”规划,结合市委的中心工作,总结分析了前几年工作的得失成败,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起草了《20××年XX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20××年度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六大目标二十二项工作任务,并实行时间倒逼,责任到人,分阶段、有重点稳步推进。全市11个县(市、区)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药监局等也制定了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是修订完善年度考评体系。为确保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根据《XX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结合实际,起草了《20××年县(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和《20××年度市直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评分标准》,突出了年度重点工作及政府与部门考核的不同侧重点,操作性更强。同时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指标同县(市、区)政府考绩指标相衔接,完善了考核评价制度。各县(市、区)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年初均制定出台了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标准,XX区、XX市、XX县还将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纳入考绩法。市住建委将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任务进行分解,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市人力社保局和市烟草专卖局还逐级签订《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状》,把依法行政工作分解到处室、所(队),并制定评议考核评分标准。各地、各部门通过探索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载体,在巩固中提高,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完善依法行政考评体系。省领导葛慧君在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上就《XX市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实现“五大转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政府法制办做好调研分析。

三是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相关部署精神,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典型示范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年来,我市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根据安排,我市以“起步早、基础好、决心大”为前期筛选条件,经过初步调研审查,确定了XX市公安局等13家单位为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培育对象。通过近一年的指导和创建,在单位申报、县(市、区)政府推荐的基础上,我市抽调各地精干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培育对象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并本着“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选取了XX市公安局、XX市工商局、XX区文广新局、XX市工商局、XX市工商局、XX县工商局6家单位为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候选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已经成为我市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共识,在全市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创建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是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20×× 年我市在XX市、XX市、XX区、市国土局、环保局、运管处等六个单位开展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年初我市出台了《XX市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行政许可裁量权的运用范围、行使条件、实施程序等的全面梳理和科学规范,构筑了畅通、便捷、高效的行政许可运行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滥用行政许可裁量权行为,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和廉洁政府建设。目前,全市28个部门完成了26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的裁量权量化、细化工作,各县(市、区)在各地法制机构的指导下正在有序展开。20**年我市还被省政府法制办列为全省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试点城市。

二是督查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提升执法水平,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根据《XX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市政府第106号令)和《XX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20××年我市开展了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依据梳理、行政处罚事项梳理、细化量化标准公布和执行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对20××年“回头看”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切实巩固前阶段的工作成果。通过建立对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内外结合的监控体系,合理压缩权力行使的弹性空间,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使行政处罚操作更规范,裁量定位更准确,从源头上防止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0××年,我市根据《XX市 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在继续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行政许可案卷定期评查的同时,重点抓好行政强制案卷的评查。各行政执法单位按照评查工作部署,严格对照《XX市行政强制案卷评查标准(试行)》,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市政府抽调公安、人力社保、食品药品、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城管执法、文广新、卫生等部门法制处长组成评查组对实施行政强制行为相对较多的公安、食品药品、水利及文广新等部门进行重点抽查,组织了现场观摩和经验介绍,并就实施行政强制行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逐个逐项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评查结果向全市通报。市公路管理处、市环保局在系统内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互评、互学,并请专家现场评点,XX县的行政执法案卷质量受到省政府评查组的充分肯定。各地、各部门通过各种技能比武竞赛,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执法案件的质量和水平,真正达到“检查一类、规范一类、提高一类”的目的。

四是清理执法主体和强制事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行政强制实施主体清理及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全市52个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强制主体和强制事项的清理工作,并对各行政执法部门上报的行政强制主体和行政强制事项进行审核确认,分别作出废止、调整或保留等处理意见。共审核确认行政强制措施157项,行政强制执行50项。

(三)建立社会公众维权体系。

一是制定公民权益行动计划。建设法治政府即是控制行政权力和维护公民权益。我市根据浙江省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的年度要求和精神,结合温州实际,紧紧抓住公民“人身财产权、社会权益、经济生活权益以及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等基本权益,制定出台了《XX市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20××年度实施计划》,并对公民各项权益进行细化,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单位,逐个予以推进。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有力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根据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的统一部署,市政府组织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大排查、大清理,通过典型示范、取缔打击、整顿规范等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基本控制,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20××年,我市畅通行政执法投诉渠道,及时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加大对行政执法的查办力度,并要求有关部门耐心做好投诉人的思想工作,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各县(市、区)政府都开通县(市、区)长信箱和热线,设立行政领导接待日,市属各部门领导轮流接听市长热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市环保、工商、规划、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开通24小时投诉热线并通过门户网站,受理群众投诉,处理结果网上公开,通过与网民互动,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提高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聘请行政执法监督员。为了拓展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我市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市政府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等组织中聘请了10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并应邀参与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政府所属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和绩效评估活动。为了确保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有据可依,能正常、有序、规范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市政府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这对提高我市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XX市组织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会同监察局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国土资源、公安交警等27个行政许可窗口单位进行执法监督检查,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四、强化行政监督职能,建设公正清廉高效政府

为了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严明行政执法纪律,明确行政执法责任,改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监督成效,督促行政权力运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人性化,在行政执法领域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筑反腐倡廉的屏障,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20××年,市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推进全市行政执法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20××年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发生了较大调整,各单位的执法依据、执法流程和岗位责任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以及法律规范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原因,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亟需修改完善,因此20××年下发了《XX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通知》,各行政执法单位根据要求,开展了行政执法主体、职能依据的梳理,列明权力清单,并将职权分解到岗,优化岗位流程,进一步完善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做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权力来源有据、运行有序、制约有方,岗位责任明确,执法高效便民,考核赏罚严明。

二是建立行政登记自纠制度。20××年,我市通过对行政登记案件较多的房管部门和土地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对全市行政登记类诉讼案件的败诉原因进行分析和全面梳理,并在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行政登记案件自纠机制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XX市不动产行政登记自纠工作规定》,探索建立切实可行、合法规范的自纠机制,从而降低行政案件的败诉率。同时,以《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有关规定为抓手,对市房管局未按《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颁发产权证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执法监督,并责成其在30日内自行纠正。XX县法制办联合法院行政庭开展“上门问诊”服务,商讨解决国土部门在土地行政登记中存在的问题。XX市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发出监督建议函,督促有关单位自行纠正。

三是落实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认定制度。2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败诉责任追究工作,先后有十几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0××年,为了更好落实行政败诉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出台了《XX市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认定与追究办法》,对责任认定主体、责任认定程序及责任认定标准等作出规定,使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有据可依,更加规范。

四是推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制度。及时公开行政处罚结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市政府以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通过充分试点,出台了《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各部门在各自门户网站上依法、合理、有序地向社会公众公开行政处罚主体、违法事实、法律依据、自由裁量情形、行政处罚措施等行政处罚信息,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五是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了实现政府行政权力透明、规范、廉洁、高效运行,各地、各部门以电子政务建设为载体,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推行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特别是涉及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教育卫生医疗改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及农村集聚改造等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扩大权力阳光运行的广度和深度,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XX区建立了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系统。XX区实行全区统一的行政执法网络运行管理平台,行政处罚网上实时监控。XX县法制办、监察局与公、检、法共同建立全省首个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市环保局行政处罚案件的每个流程实行网上全程公开,过程规范、运行透明。市统计局数管中心经过近3个月的研发,成功开发了网上案件监督系统。市国土局开展“阳光征地工程建设”、市卫生局全面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市国税局推行网上“阳光办案”、法制、监察等处室实现实时监控。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行行政执法阳光工程,逐步实现电子平台全覆盖,大大提高了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20××年底,XX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第四届网站绩效评估暨第七届特色网站评选结果发布会”荣获“20××政府透明度领先奖”。

五、加强宣教培训工作,提高法制机构人员素质

随着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法行政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转型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精通法律、素质过硬,拉得动、打得响的法制机构队伍,才能担负起政府日益繁重的法律事务,才能适应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因此,市政府十分重视法制机构建设,着力提高人员的能力素质。

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机构和人员素质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我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通过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科学谋划,合理调配,配齐配强机构和人员。市政府法制办成立法律事务中心,市县两级法制部门机关编制稳中有增,达到69人;下属事业单位迅速发展壮大,总数达到18家,人员编制79人,新招录人员80%以上都具有法律研究生以上学历。XX区搭建了“三科室、两中心、一院”的机构框架,增加编制7人。XX县山门镇、鳌江镇分别成立了法制办和法制科。XX县乡镇均配备了法制办主任或法制员。除鹿城、龙湾、瓯海法制机构外,其余各县(市、区)法制机构都配备了正、副主任,副职专门负责政府法制工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法制科升格为法制办,市教育局、市林业局成立了法制处。机构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全市政府法制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省政府法制办孙志丹主任批示肯定了我市的做法,并要求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加强能力素质培训。20××年市政府下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意见》,明确了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方案,建立了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并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开办两期依法行政高级研修班,全市11个县(市、区)和43个市属部门的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研修。20××年全市60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行政执法知识更新轮训,1800 多人参加了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乐清、龙湾分别举行了两期科(局)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XX县组织行政机关和镇(街道)干部代表及司法、人大代表、中青班学员参加庭审观摩。市行政执法局在XX市委党校设立培训基地进行封闭式训练。市审计局在武汉大学举办审计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市烟草专卖局全年分六期在华东政法大学对全市系统内446名专卖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市人力资源社保局与浙江大学联办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研修班,对全市人力社保系统的中层干部进行了素质提升培训。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报道。20××年我市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强了政府法制工作的宣传报道,并对政府法制网站进行全面改版,使其成为宣传政府法制工作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平台,让政府法制工作成果和动态与社会公众共享,让社会公众了解、支持政府法制工作,拓宽了政府法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年上报国法办、省法制办的宣传报道360篇,在全省名列前茅。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法制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仍然不够;三是行政执法监督的方法和手段有待创新、拓展;四是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法制机构队伍建设与其承担的职能不相称、不适应。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5

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就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工作。

一、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效能管理制度执行力还有待提高。效能管理制度已日趋健全,但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不执行、不认真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各项制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有些制度停留在纸上,柔而不刚,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惠州一再重申会场纪律,某些县个别同志因在会议上违反会场纪律而被全市通报批评;再如上班纪律问题,今年纪律教育月期间,经暗访发生仍有人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睡觉、态度欠佳等8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效能管理创新力度亟需加大。行政审批流程仍有简化潜力,时限要求仍有压缩空间。目前的行政审批仍以传统的串联审批为主,并联审批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审批、电子签章服务等进展比较缓慢。

二是效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单位效能建设抓得比较严格,但有的单位比较松散,这导致单位之间的干部职工相互心理不平衡。例如上下班时间,同在行政中心上班的单位,看到其他单位可以迟到早退,自己单位却得按时上下班,不少干部职工觉得自己单位领导不近人情,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效能监督力量有待整合。现在受理效能投诉的机构较为分散,纪检监察机关设立有效能监察专门机构;市直工委(市效能办、市落实办)也承担了效能监督的部分功能,且也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办以及信访部门等都附带有处理效能投诉的职能;派驻各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是一线效能监督主体。当前,效能监督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缺少应有的协调配合。同时,投诉渠道多,有群众来访、书面来信、电话投诉、电子邮件来信、网络论坛发帖投诉等多种形式。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民网、奥一网等各类网站纷纷开设网络问政平台,导致重复投诉、越级投诉增多,而且疲于应付回复,影响到投诉事件的实际处理质量和效果。

四是效能建设问责力度有待加强。少数干部对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认识不深,意识不强,总感到不违法,不违纪,总不能因为自己工作效率不高而受处分;还有干部认为,机关效能建设不像违法违纪,对干部难以问责;少数干部还存在着等待、观望心理。针对效能投诉类问题,各单位存在应付心理,回复率比较高,但解决率偏低。自去年8月开展“网络问政”活动,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收到网民意见、建议、投诉等15407个(件),回复率83.6%,但是问题解决率却不高,一些部门还对一些网民问题随意回复,不回复或“踢皮球”。同时,面对机关中存在的纪律松弛、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不协同协作等问题,各单位的处理力度有待加强。一般自己单位发生的效能问题,内部处理多轻描淡写。即使被纪委监察机关发现,也多以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等处理方式为主。而且,目前效能投诉的处理结果不公开,不追求领导责任,导致严肃性、威慑力不够。例如,今年暗访发现,惠州市卫生局办事窗口1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利用网络看漫画,而在上次暗访中,该工作人员就被发现带着耳机看电影。

二、深化效能建设的建议

提高效能管理制度执行力。一是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执行力强不强,首先就看制度本身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倘若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往往徒有虚名,流于形式,这些制度越多,越会使人厌烦和麻木,给执行者增加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影响到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必须重新梳理现有效能管理制度,尽可能具体化、实量化,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度。二是建立效能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对制度制定这个环节比较重视,而对执行过程重视不够,检查不到位,考核力度不够,考核机制不健全,也缺乏奖惩机制,执行好与坏一个样,长此以往,使得执行者丧失积极性。因此,必须像重视制度制定那样重视制度执行过程。

继续深化效能管理创新改革。一是逐步广泛推行并联审批(指针对办理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置部门,实行“统一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等方法,建立行政许可超时默认制(指实行承诺办理的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办事程序,在承诺时限内办结,超过承诺时限视为默认办结,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及相关责任由审批单位承担)、行政许可联合审批缺席默认制等。二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电子签章等新型服务,将以往“面对面”工作方式变为“网对网”,将办事群众的路途奔波变为网上事项的快速申请和审批。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一年来,我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戮力同心,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xx年7月,我市被授予“全省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40亿元,同比增长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8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11元,分别增长11.1%和10.7%。

一、切实提高站位,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作为“第一责任人”,我始终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注重学习明方向。带头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组织学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了解新形势新任务,掌握新部署新要求。扎实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深入调研摸实情。坚持定期深入乡村、企业调研指导,全面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第一手资料。责成组织部、农工部会同乡镇党委,就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统筹城乡发展等27个党建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组织开展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大调研活动,围绕强党建、促发展、保稳定,逐村摸情况、找问题、定措施,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结合实际定思路。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及时召开基层党建工作务虚会,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完善一项机制(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激励约束机制),突出四个重点(抓好创优转后、抓实一定三有、抓深规范管理、抓强党员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总体思路。

二、健全责任体系,积极构筑基层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格局

在负总责、带好头的同时,我注重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具体责任,积极发挥各个层面的作用。一是抓责任分解,发挥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例会、常委分工负责和联系点制度,把基层党建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班子成员。一年来,先后组织召开6次常委会、5次调度会,专题研究部署、指导检查基层党建工作。二是抓制度落实,发挥乡镇党委的主角作用。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党建工作联系点、专项调研、动态监控、工作日志、专项述职、专项考核等6项制度。年内两次组织基层党委书记进行党建专项述职,年底对各乡镇党委抓党建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专项考核和综合排位,对6个“五个好”乡镇党委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抓城乡统筹,发挥市直部门的帮扶作用。坚持和完善市级领导、乡镇党委、包村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市直职能部门“五位一体”抓党建工作机制,把整顿转化后进村、创建文明生态村等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把帮扶任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一并检查和考核。一年来,各部门包扶的21个后进村、34个文明生态村都有了较大变化。

三、坚持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线长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中,坚持在“点”上下功夫,在“面”上求突破。一是抓好联系点,推动后进转化。我先后20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后进村进行调研指导,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查症结、挖原因、解难题,使该村实现了转化升级。同时,其他常委也积极深入联系点进行具体指导,推动了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把握着力点,构筑坚强堡垒。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能人型”干部,搭“发展型”班子,一大批“一好双强”干部充实进村级班子。换届结束后,及时举办了农村干部培训班,我以“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发展”为题作了辅导报告。围绕推进农村“双基建设”,研究制定了村务管理和农村干部管理两个《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代会三个《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村级组织职责、村务决策程序和村干部选育管办法。三是找准突破点,激发干部活力。投入余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村干部补贴标准,扩大了发放范围。把实施“双向承诺”制度作为农村干部“定职责目标”的有效载体,指导各村“两委”班子谋划确定兴村利民的好事实事1523件,分别向乡镇党委政府和本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组织双向述职,开展双向评议,进行考核奖惩,促使农村干部积极干事创业、扎实为民服务,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这一做法被作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登载,被《河北组工通讯》、河北党建网刊发推广。

四、注重求实创新,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工作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努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动态考核机制,对乡科级班子和干部进行动态管理,让能抓发展的干部有地位,为善解难题的干部搭平台,使干成事的干部受褒奖,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一批富民兴市的骨干项目签约上马,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圆满解决,这一经验被省、市肯定推广;建立了信息化服务监督机制,创设信息化服务监督平台,构建市乡联网的审批服务网络,大幅度提升了行政效能,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建立了信访工作机制,设立村级“一干两员”,推行信访案件评审制,实现了信访阵线前移,有效杜绝了“不作为”案件的发生。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在农村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和“党员述责”活动,在市直机关窗口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使广大党员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履职尽责,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石化基地建设2个村整体搬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会战道区片4个村整体改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集中征缴,以及国庆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面前,各级干部发扬敢打硬仗、连续作战的作风,推进了各项工作的稳步、顺利开展。三是创新工作领域。指导企业党组织按照“七个有”要求和“五个好”目标,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点建设,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7

一、当前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执法力量不断加强、对执法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等。然而, 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 依法行政观念较为淡薄

一些基层执法人员不规范执法的行为时有发生, 缺少忧患意识, 在工作中表现出没有紧迫感和“精品”意识。

(二) 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 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

(三) 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交叉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由于体制、立法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一些执法部门职能相互交叉, 权责划分不明, 导致执法中扯皮或撞车现象时有发生。

(四) 行政执法力量较为单薄

行政执法人员由于受编制限制, 普遍人员紧缺, 力量薄弱, 导致一些执法任务较重的部门聘请一些临时人员参与行政执法的现象时常存在。

(五) 行政自由裁量权把握不准

不少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 仅考虑到其行为的合法性, 而对其行为的合理性没有引起重视甚或根本不重视。

二、规范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

(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执法工作直接关系民生, 其是否规范, 能否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 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否惠及人民。

(二) 依法行政, 建立法治国家的要求

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 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 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基层执法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其是否规范, 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工作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三) 基层执法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

基层执法工作的成效需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如果基层执法工作不够规范, 社会管理杂乱无章, 其自身的职能就得不到实现。所以, 规范基层执法工作, 体现行政工作的科学高效, 也是基层执法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规范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为规范基层执法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对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培训, 并形成经常化、制度化, 以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 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增强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丰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 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水平, 确保办案质量, 保证法律正确实施, 管理科学到位, 为规范基层执法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二)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保证行政执法权的合法行使和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必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内容, 拓宽行政执法监督的领域,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的体系。”对于违法行政的行政执法人员, 一定要严格责任追究, 绝不姑息迁就, 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坚持依法办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大力推进行政执法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将行政执法活动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防止“暗箱操作”, 提高行政执法活动透明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 准确把握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要求, 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部门间行政职能争议实质是部门之间在实施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矛盾和争议。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方面的参谋、助手, 应该而且能够在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 协调部门职能争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界定部门之间的法律职责, 从源头上避免职能交叉。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使其强化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尽量避免在行政执行中出现缺位和越位的现象, 进而解决行政职能交叉和行政执法争议, 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执行力。

(四) 立足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 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行政执法的能力

基于执法力量薄弱的客观现实, 除了申请人员和经费的支持外, 更应努力加强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其行政执法的水平。通过对临时执法人员运用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岗前培训、资格培训和业务提升培训, 结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性训练, 使其学习掌握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操作规程, 熟悉有关的法律条文和行政执法中的有关程序, 提升行政执法实践能力,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增强行政执法的能力。

(五) 深刻理解行政执法的内涵要求, 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促进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 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行政行为在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 应该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平等、公正地适用法律规范, 努力做到自由裁量权的细化、具体化, 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只有在具体行政管理活动中秉承公正与善意, 做到合法、合理, 公共管理行为才能实现它的效益, 才能提高政府信用, 巩固政府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双向沟通的渠道, 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为规范基层执法工作提供严格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守宽, 金红磊.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行政与法, 2002, (05) .

[2]李伟.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3, (06) .

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 基层学院 行政管理 制度建设

关于如何做好高等学校基层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和摸索,笔者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 和谐、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后来加上服务社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为这些中心工作提供高效率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教育事业发展不是仅仅体现在教学成果日渐丰厚,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还应体现在更多的方面,比如建立并逐步完善培养人才的科学的、长效的机制,建设适应这个机制的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形成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等等。在这些方面,行政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因此,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协助完成中心工作的过程中,还有责任让每个人都心情舒畅,个性张扬。内部和谐与服务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 主管院长是关键

行政主管院长是学院决策层与日常管理人员之间的重要枢纽,是全院管理干部的工作表率,是上行下效的效仿对象。行政主管院长在塑造学院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把握制度执行、推动管理改革、维护公平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称职的行政副院长,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广泛的工作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要把持好工作理念,心术要正。心术不正,处事不公。不牟取私利,不徇私舞弊,不搞小团体。工作中要从全局考虑多方利益平衡,力求公平公正。要当好“管家”角色,维护学校学院利益,坚决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虚心做人,善于学习。要尊重前辈,尊重师长,尊重普通工作人员,先听取意见后做事,努力熟悉业务工作。受学识水平和工作经验能力所限,不能做出决策时,及时向上级请示或尽快提交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对不了解内情,提出不合适建议和意见的,要耐心进行解释,不能置之不理,一笑了之。

第三要以身作则,踏实肯干。领导干部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一是来自权力,第二是来在威信。要从严从小要求自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干的工作,自己先熟悉。有荣誉,让与他人,有工作,自己承担最苦最累最难的部分。处世清廉,不谋私利,不占公家便宜,不慕浮华虚荣。

第四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用心用行动来体现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和工作的能力远远比用语言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他人感动和效仿。

第五要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处理好几大关系。做管理工作,群众基础非常重要,与教授、同事、同学等各种身份的人,都要相处,都要共事,人事关系上的任何障碍都可能成为工作中的不利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视与其他人的关系。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关键是,大原则大是非决不含糊,小动作小恩怨难得糊涂。

首先要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要维护正职权威,充分尊重和理解正职,虚心向党政一把手请教。在工作中不但要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

其次,处理好与其他副职的关系。行政主管要多与其他副职沟通,加强相互了解,在荣誉功劳面前,保持平常心,不争不抢,在错误批评面前,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反省失误之处,主动维护集体的团结。

再次,处理好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多与广大师生接触,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千方百计地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与人为善,不传闲话,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注意观察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让他们从事尽专长有兴趣的工作,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最后,还要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就学院建设而言,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干部,都是发展事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对教师要热心敬重,对管理干部要真心关爱。在学校工作中,教师处于强势地位,管理干部处于从属地位,这是由学校的中心工作决定的。由于教师的强势,在平衡处理干部与教师利益关系时,要注意维护管理干部的尊严,为他们争取合理的权益。另外,过激的改革会造成人心离散,对管理工作是严重的打击。在这个消解过程中,要协调好这些群体的利益关系,一方面坚持原则,敢于对不当利益要求说不,另一方面通过学术、健身、娱乐等各种活动,创造机会,加强沟通,使大家和平相处,强化共同利益。

三、制度建设是龙头

推动制度建设,首先要形成制度。制订制度的指导原则大体上有四个:一是依法办学、按章办事原则;二是服务社会、服务师生原则;三是注重效率、增进工作绩效原则;四是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拟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制度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实行。要认真研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财务、人事、学生管理、成人教育等高校工作的规律,在多方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制订一系列工作制度,编辑成册,利于大家学习交流。规章制度确立后,如何执行也极为关键,只有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切实改善工作机制,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工作逐步形成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局面,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制度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长远有规划,近期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各方面工作。发现不合理或不适应现状的制度,应当积极思索创造支持新思想新方法,不失时机进行改革。

四、队伍建设是根本

当前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三流的管理是很多高校的真实写照,本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有三大原因。一是缺乏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机制。二是对管理人员发展空间重视不够。三是管理人员工作素质整体来说比较低。

在现有人事管理体制下,高校涉及管理人员进口与发展空间的相关政策制订解释执行在学校人事处,学校决策层应认真考虑以上所提前两个问题,这是关系管理队伍能否建设好的大事。从二级学院角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在第三个问题上做好文章。第一要科学调整岗位,进一步理顺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张弛有度的岗位职责,建立简洁、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系统;第二要贯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敬业爱岗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政策水平,把微笑服务、满意服务的工作作风落在实处;第三要提高干部政治素养,提倡讲精神、讲觉悟、讲奉献,商品物质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力量的地位和需要,制度法律的完善也不能掩盖觉悟的可贵与强大,有位学者讲的好,制度保基础,觉悟上水平。觉悟是更高一层次的东西,是我们追求高层次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素质。有了高素质的管理干部,才可能做好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才可能形成干部良性培养模式,建设出专业化的生生不息的队伍。推动通过实践,努力锻炼基本素质高、服务意识好、工作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水平发展提高的根本所在。

五、思想工作是保证

充分有力的思想工作是开展各项事业的保证。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都不会有尽善尽美合人心意的人际关系,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甚至是斗争。怎么办?做好思想工作,促进和谐发展。

上一篇:女王节快乐杂文随笔下一篇:规划项目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