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竞赛(精选11篇)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24分)1、307900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万。
2、一个数由3个十亿、7个千万、4个百万、5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亿。
3、用5、6、7、8和三个0组成的七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三个零都要读出的最大的数是()。4、630000=()万,42000000000=()亿。
5、()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可以度量出它的长度。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183 58×()< 421 480÷()>7
7、小明12分钟步行900米,他的速度是()米/分。
8、一个数除以60的商是35,余数是13,这个数是()。
9、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4,商是()。
10、张山向南走160米记作+160米,那么他向北走280米记作()。
11、甲数比乙数多324,如果乙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后,乙数正好与甲数相等,乙数是(),甲数是()。
12、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36看成63来计算,得到的商是14,余数是18,正确的商是()。
13、一列数:1,4,9,16,25,……,这列数中,第25个数是(),第60个数是()。
二、判断题。(5分)
1、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商不变。()
2、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3、钝角一定是大于90°的角。()
4、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5、120除一个数的商是4,这个数是30。()
三、选择题。(5分)1、144÷36=4,如果除数减去3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必须()。
A、减去30
B、减去24
C、减去120 2、250×4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A、2
B、3
C、4
D、5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度的角。
A、25
B、135
C、110
D、1604、23×(100+4)=23×100+23×4是运用了()。
A、乘法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分配律 D、商不变规律
5、根据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AD∥BC B、CD∥AB C、DE⊥CE D、AE⊥DE
四、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600-900= 624+376= 80×70= 342×0= 420÷60= 3672÷18= 8400÷210= 56000÷8000=
2、用竖式计算。(6分)
35×18 304×68 1092÷31
3、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125×25)×(8×6)46×72+46×128
328×29-128×29(368+1287)+234
826-369-231 6666×32+3333×36
五、操作题。(4分)
1、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过点B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六、应用题。(30分)
1、某校买了12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36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2、一批货物重93吨,用一辆载重量为12吨的大卡车运,需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3、水果店运来5车苹果,每车装36筐,每筐苹果重3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4、小明原有119张卡片,小华原有61张卡片。要使小明的卡片是小华的3倍,小华必须给小明多少张卡片?
【 教学写真】
(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首先呈现“ 水龙头滴水”动画情境,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 ”的数学问题。
( 二) 小组讨论, 制定方案
通过提问“ 想要收集实验数据, 真的能让水龙头滴一年吗? ”引导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利用小组合作形式,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实验具体需要哪些实验工具? 怎样进行实验? 实验的名称是什么? 实验人员如何分配? ”并最终将实验方案填入表格中。
( 三) 动手实践, 收集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选择纸杯插洞做实验, 有的小组选择水龙头滴水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一次性就做好了实验, 有的则反复调整实验方案, 最后也成功了;在收集实验数据时, 负责数的同学不知该什么时候开始数, 小组内就反复讨论;计时的同学和数的同学配合不当, 数据产生了偏差等等。
( 四) 交流反思, 分享成果
首先学生汇报实验的过程:1 分钟漏掉的水有多少? 如何推测出一年浪费了多少水? 等等;然后引导相互评价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讨论“ 各组数据为什么不一样呢?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数据更具说服力呢? ”最后启发学生将一年的漏水量转化为一年浪费掉了几瓶矿泉水。 于是, 学生需要推算出一时、一天、一个月直至一年浪费了多少瓶。
( 五) 自我评价, 积累经验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说一说自己每个项目都能得几个星, 理由是什么。 帮助学生回顾探索活动的过程, 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要积累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就要让学生全程亲身参与数学活动。
1.明确探究问题, 为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下基础
明确探究问题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 去理解某一现实的情境, 并根据情境提出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所以, 我觉得要明确探究问题有两个难题我们需要攻克:一是, 如何唤醒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二是, 如何帮助学生自己提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 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水龙头漏水的短片, 以直观的方式唤醒学生对浪费水资源这一现象的思考。 这个时候, 我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虽然学生可能无法一时半会提出老师想要的问题, 我就在旁仔细聆听, 适时进行指导, 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明确提出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后我就再次强调本节课的课题。 所以关键是要直观和言语指导相结合, 在明确活动任务后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2.亲历学习过程, 在思考和操作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经验和操作经验, 只是这些活动经验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学习需求。所以, 学生必须亲历思考和操作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中改组和内化自身的活动经验, 去适应更高一级的学习。 本节课中, 学生已经知道水是如何滴下来的, 也知道应该如何来记录水滴下的情况。 但是, 如果没有水龙头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实验? 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 我会引起学生对着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最后得出用纸杯或者矿泉水瓶扎洞来模拟水龙头。
3.改变学习方式, 在合作交流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合作交流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 一言堂”、“ 学生以个体学习”的学习模式。 合作交流就是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在课上, 我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制定滴水实验的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想办法;在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得出我们的结论等等。 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都能在小组产生不一样的火花, 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实验的理解, 加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4.注重自我评价, 在梳理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自我评价是学生主动的对自身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完滴水实验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你是否积极参与实验;你们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吗;你们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吗等等。 学生的回答过程, 其实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头脑中回忆着整个实验的过程, 回顾和梳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全过程。 最后, 在评价中总结出成败的经验。 而这一成败的经验就是已内化的了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1、小珊的妈妈为她买了两件上衣,三条裤子,她最多有( )种不同穿着。
2、红花、黄花一共有9朵,猜一猜,红花最多有( )朵。
3、在捉迷藏游戏中,被遮住眼睛的小朋友知道有10个男同学和5个女同学需要找到并捉住,问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共有( )个。
4、小红和同学做游戏,她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左面有3个人,右面有4个人,做游戏一共有( )个人。
5、一棵苹果树上有5只小鸟在高声歌唱,一个猎人开了一枪,“嘣”,打死了一只小鸟,现在这棵苹果树上还有( )只小鸟在欢唱。
6、华华走向公园的时候,迎面来了三个大人三个小孩,那么到公园去一共有( )人
7、客厅里有8根日光灯,全亮着,如果关了三根,现在客厅里还有( )根日光灯。
8、把4本本子分给小方和小兰,小方最多可以分( )本,最少分( )本。
9、一根绳子有2个头,三根半绳子有( )个头。
一、填 一 填(30分)
1、从右往左数 是第()个,第()个是。
2、画画填填。
△△△________ 3+()=9
○○○○○______ 5+()=8 3、6前面第二个数是(),后面第三个数是()。
4、(1)小青排队做操,从前面数他在第3个,从后面数他排在第6个,小青这队一共有()人。
(2)小青排队做操,他前面有7个同学,他后面有6个同学,小青这
队一共有()人。
(3)有一队小朋友排队做操,做操人数不足10人,不止1人,而且能
排成一个正方形。请问这队小朋友一共有()人。
5、○○○○○○○○○○ △△△△△△△
○比△多()个,△比○少()个。
6、在○里填<、>或=
5+4○10
10-3○8
7-3○2+3
6+3○7+3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6+3<□
9-2>□ □>8>□
8、写出四道得数是5的算式:
□○□=□ □○□=□ □○□=□ □○□=□
9、把9个○分成两堆,写出4道算式
○○○○○○○○○ □○□=□ □○□=□
□○□=□ □○□=□
二、直 接 写 出 得 数(20分)4+2= 9-3= 4+5= 6-3= 7+0= 4-4= 6+4= 7-6= 10-5= 2+8= 3+5= 0+9= 4+4= 10-8= 8-4= 7-2= 5+5= 10-2= 6-1= 4+4=
三、每 次 画 5 个○,分 成 不 同 的 四 堆(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数一数,填一填。(4分)
--------------座号:
4、○△★○△★○△★○--下面应画哪一个图形,在正确答案的□里打√。
--------线----------:---校---学-----------------装--------------------
五、比一比。(18
分)
1、小白猫和小花猫钓了同样多的鱼,送给奶奶一些后,小白猫还剩2条,小花猫还剩1条,()送给奶奶的鱼多。(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小白猫□
小花猫□
2、大的画“√”,小的画“○”。3、2、高大的画“√”,矮的画“○”
4、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 △ ★
□ □ □
七、列 式 计 算(24分)
1、把0.1.2.3.4.5.6.7.8.9十个数字填在()内使等式成立。(10)
()-()=()-()=()-()=()-()=()-()=1
2、又飞来了5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
3、同学们排队,小华说:我前面有3个同学,小明在小华的后面中间有两个同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我会填。(23分,其中11至14题每空2分)
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8,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缩小10倍,商是()。3、11÷7的商小数点后第50位是()。
4、在0.978、0.978、0.978、0.978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是()。
5、一条彩带长6.4米,每1.6米剪一段,需要剪()次才能完成。6、60升的油装入容量为6.5升的油桶中,需要()只这样的油桶才够装。
7、用一杯子向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重()克,空瓶重()克。
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增加了267.3,原数是()。
9、a去除一个数商7余5,这个数可表示为()。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0.95×2.34()2.34 0.98×0.87()0.87÷0.98 4.85×99+4.85()4.85×100
11、甲对乙说:“我的年龄是你的3倍,”,乙队甲说;“我5年后的年龄和你去年的年龄一样”,乙今年()岁。
12、一个停车场停一次车至少要交0.5元的停车费,如果停车超时1小时,每多停0.5小时就要多交0.5元,这辆车一共交了5.5元,这辆车一共停了()小时。
13、小东奶奶今年的年龄减去15后,缩小4倍,再减去6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东的奶奶今年()岁。
14、右图中有()个三角形。
二、判断题。(5分)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一定小于另一个因数。()
3、观察一个物体时,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4、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5、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一定是方程。()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天灾括号里)。(5分)
1、如果a2=2a,那么a=()。
A、1 B、4 C、2 或 O D、无法确定
2、小刚今年(a-4)岁,小林今年a岁,再过x年后,他们相差()。A、4岁 B、x岁 C、(a+4)岁 D、(x+4)岁
3、如果甲×1.1=乙÷1.1(甲、乙不为0),那么()。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4、a÷b =c„„7,若a 和 b 同时缩小10倍,则余数是()。A、70 B、7 C、0.7 D、0.07 5、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
D、少6
四、我会算。
1、我会灵活的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15分)
7.42—2.83+1.58—0.7
1.28×28+12.8×2.5+128×0.47
3.12+3.12×99 9.75+99.75+999.75+9999.75
777×9+111×37
2、探索与发现,你能发现下面几道算式的规律吗?请填一填。(4分)⑴ 1×1=0×2+1 3×3=2×4+1 5×5=4×6+1 99×99=()×()+()=()101×101=()×()+()=()
⑵ 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 37037×12=()37037× 18=()
3、列式计算。(8分)(1)一个数乘上0.32的积比3的5倍少12.44,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2)4.2与4.1的差除4.2与4.1的和,商是多少?
五、连一连。(6分)
六、解决问题。(30分)
1、某车间九月份和十月份共生产发电机350台,其中十月份比九月份的3倍少10台,该车间九月份和十月份各生产发电机多少台?(用方程解)
2、学校买来600本课外读物,分别装在2个铁箱和6个纸箱里,已知2个纸箱装的本数和一个铁箱装的一样多,想一想,每个铁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本?
3、敏敏的妈妈比敏敏大27岁,当妈妈的年龄是敏敏的2.5倍时,妈妈和敏敏各是多少岁?(用方程解)
4、两村相距0.59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走了1分钟后又返回原地取东西,然后立即返回,又经过3分钟与乙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走70米,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5、丹丹走一步的距离是0.7米,她每分钟能走120步,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丹丹从家到学校往返一次10分钟够吗?
七、智力博击(4分)
1、小明和小亮一共有99元,小明拿出25元给小亮后,小明比小亮还多9元,小明原有()元,小亮原有()元。
师:老师有个发现, 无论电影、电视剧, 还是小说、童话, 以及其他艺术作品, 大都在表现同样的内容。你们知道这个内容是什么吗? (生思考) 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爱”。我们学习过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 也学习过列宁的故事《灰雀》, 这两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 故事不同, 却表达了相同的主题——爱。当巨人把自己的花园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时, 花园里立刻迎来了春天。当列宁和颜悦色地启发引导抓走灰雀的孩子时, 孩子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不都是爱的力量吗?
师: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救青蛙的文章吗?炎炎夏日, 妈妈给“我”一元钱, 让“我”去买雪糕。“我”遇到一个正在杀青蛙、卖青蛙的小贩, “我”用买雪糕的钱, 救了一只青蛙, 把它送回了大自然。你们说, 小贩的心里有爱吗?
生: (异口同声) 没有!
师:没有?他不爱青蛙吗?
生:他也爱青蛙, 青蛙可以帮他换来钱。
师:小贩爱青蛙, 因为青蛙可以卖钱。“我”也爱青蛙, 我把青蛙送回了大自然。你们说, 两者都是爱, 有什么区别呢?
生:小贩爱青蛙, 可是他想把青蛙占为己有。
师:小贩的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你能说出来吗?
生:自私!
师:小贩的爱是自私的爱, “我”的爱是无私的爱。自私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这也是好人和坏人的区别。
生:小贩是一个自私的人, 他卖青蛙是为了赚钱, 也不管青蛙的生死, 他也有爱, 爱的是钱, 他是自私的, 所以他是坏人。“我”为了救青蛙, 放弃了买雪糕, 把救下的青蛙送回了大自然, “我”是一个无私的好人。
师:其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爱, 可是, 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遇到自私的行为。有一次, 我组织同学们举行夏令营活动, 每个同学都由一名家长陪同。路边的梨树上挂着很多的梨。那时候, 梨子还没有成熟, 只有大拇指那么大。但依然有家长带领孩子去摘, 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家的果园。如果这是自己种下的果树, 他们一定会天天盼望果实长大, 不会舍得摘下一个还未成熟的梨子。损人利己, 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 都是因为心中缺少真正的爱。很多艺术作品都在呼唤爱, 所以, 如果给今天这堂课取一个名字, 就叫它“爱的呼唤”吧!
A、爱的发现
师:只要同学们用一颗爱心去发现, 一定会看到数不清的爱。今天, 我们就来寻找大自然中的爱。你们想想, 大自然中的哪些情景蕴含着爱呢?
生:蜜蜂喜欢采蜜, 所以花儿是爱蜜蜂的, 它给蜜蜂提供了甜甜的蜜。
师:蜜蜂爱不爱花儿呢?
生:也爱!它传播花粉, 花儿才会开放。
师:大自然中的任何动植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链。许多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如果你用心去欣赏它们, 就会发现它们在互相关爱。我也见过大自然中的爱, 我在一片大森林里, 看到过与手掌一样大的蝴蝶。我走近去观察它, 它并不飞走。蝴蝶的嘴像吸管一样, 贴在花蕊上吸食花粉, 蝴蝶不时地快乐地扇动着翅膀。我见到这样的画面, 感到很幸福。自然界中的爱, 是我们自己体会出来的呀。你们知道荷叶与树叶有什么区别吗?
生:荷叶很大, 树叶很小。
生:荷叶的上面有小绒毛, 但是树叶上没有。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你知道水落在荷叶上, 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像珍珠一样, 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小水珠。
师:水是很难控制的, 但它在荷叶上却变成一颗颗美丽的水珠, 快乐地在荷叶上玩耍, 这就是荷叶上的小绒毛的作用。绒毛很软, 它却能让调皮的水变得如此乖顺, 你们说, 这是什么力量呀?
生:爱的力量!
师:有了爱, 不听话的水珠也变得听话了;有了爱, 犯错误的孩子会主动改正错误;有了爱, 北风呼啸的花园也会春暖花开。这就是爱的力量。但是, 如果你不仔细观察, 不动脑思考, 是很难发现这种爱的。
B、爱的感悟
师:这堂课, 我从课外选了一篇散文, 题目叫《谢谢虫》, 它是台湾作家刘墉的作品。 (师朗读, 并逐句分析) “教女儿唱‘西风的话’, ‘花少不愁没颜色, 我把树叶都染红。’‘西风真好!’女儿说, ‘他会画画!’”你们知道西风爱的是什么吗?
生:树叶!
师:只是爱树叶吗?那还是真正的爱吗?秋风装扮的不只是树叶吧……
生: (恍然大悟) 大自然!
师:对!秋天到了, 花儿凋谢, 大自然没了颜色, 于是秋风吹过枫叶, 让大自然又有了缤纷的色彩。 (师继续朗读) “带女儿看童话书:‘一棵光秃秃的树, 伸着枝子向天, 哭着说:‘我一贫如洗了!’老天就落下白花花的银子。’‘老天真好!’女儿说, ‘他好慷慨!’”你们看, 只要用心观察, 在寒冷的季节也可以发现爱。 (师继续朗读) “给女儿讲故事:从前有个人上京赶考, 住在旅馆里, 看到有只蚂蚁掉到油灯里要淹死了, 他就用牙签把蚂蚁救了出来。那人接着进考场, 慌慌张张把个重要的字少写了一点。当主考官批卷子的时候, 发现有只蚂蚁硬是爬到考卷上, 站在那个“点子”的位置不下来, 把蚂蚁拂开, 它跟着又爬回去。‘蚂蚁真好!’女儿说, ‘它会谢谢!’”这种传说经常出现在宗教故事里, 宣传万物都有爱。如果把蚂蚁换成其它动物, 你们认为可以吗?
生:不可以!蚂蚁是黑色的, 只有蚂蚁像字的一点。
师:有点儿道理, 但是我觉得还另有原因。
生:蚂蚁几乎是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的最小的生物。这样小小的生物都知道感恩, 何况是我们人呢!如果这个考生救了一条狗, 狗懂得感恩, 那就没什么稀奇了。
师:好, 这就是编故事的技巧, 以小见大, 更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师继续朗读) “女儿走到花园里。暮秋了, 春光灿烂的芍药, 只剩下干枯的茎, 在风里摇摆。令人惊讶的是, 在那已经焦黄泛着黑斑的茎上, 居然新生了几片嫩芽。多么翠啊!仿佛早春的新绿。问题是秋风已经肃杀, 这新绿是不可能的啊!走到花前细看。是嫩叶!有叶脉, 还有小小的叶柄。探手过去, 叶芽突然从枝头跳起来, 飞走不见了。守在不远处, 隔一阵, 那几只绿翼的小虫, 又飞回原来的枯枝, 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站着, 好像负有使命, 去扮演小小的叶子。‘小虫真好!’女儿说, ‘它来谢谢了!’从那天起, 我们便管那翠绿翅膀的小虫叫:‘谢谢虫!’”最后写到的这个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夏天, 芍药花给小虫子提供了营养, 当秋天来临, 万物都失去生机时, 小虫子却为枯黄的花添了一抹可爱的绿色。它要把干枯的芍药花装扮得依然美丽。同学们, 读了这篇散文, 你明白了什么?
生: (纷纷回答)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知道感恩!有了爱, 就有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上至老天、西风, 下至蚂蚁、小虫, 都有感情, 我们更应该懂得互相关爱了!……
师:这些自然景物中隐藏的爱, 是作家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到的感悟。所以, 看到眼前的一草一木, 我们只要学会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 就会有无限的收获, 不仅收获了作文素材, 还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C、爱的表达
师:今天, 请大家也来写一写自然界中的一处景物, 希望你写出的内容是你亲眼看过的。我相信, 只要你多想一想, 一定能从它们的形态中体会到爱。写作之前, 我问大家一个关于人生的大问题,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
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为祖国做贡献!
师:没错, 但这更像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不像你的真感受。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师:你这么小, 就记住了雷锋叔叔的话, 真了不起。但是, 这个道理离我们小学生太远了。
生:人活着是为了学习!妈妈告诉我要“活到老, 学到老”。
师:一辈子都在学习, 学那么多知识有什么用呢?
生:为祖国做贡献!
师:哈哈, 这不是又说回去了吗?看来, 大家没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最近我读到一个小猪麦兜的故事, 很受感动, 故事的题目就起得特别好, 这个题目就很好地回答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板书:我来, 是要给大家幸福)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想, 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美好。这个小故事讲的是, 快过圣诞节了, 麦兜的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 它是一只火鸡。课间, 麦兜问火鸡叫什么名字, 火鸡说:“我们火鸡全都没有名字, 都叫火鸡。”麦兜从妈妈的口中得知, 每年的圣诞节, 人们都要吃火鸡, 这是学校为你们准备的圣诞大餐。于是, 麦兜就想帮助火鸡逃走。但是火鸡并不想逃跑, 它告诉麦兜:“我认识了你们, 还学会了几个单词, 我已经很幸福了。我来, 是要给大家幸福。”圣诞节那天, 班里举行联欢会, 麦兜和火鸡一起跳舞, 就在这时, 食堂的阿姨把火鸡叫了出去, 火鸡和同学们挥手告别……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但我却深深地记住了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我来, 是要给大家幸福”。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写进今天的作文, 当作中心句。
(生写作, 师指导, 三十分钟后)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作文?
生:冬天到了, 花园里的花都凋谢了, 树枝上光秃秃的, 整个花园里寂静得让人害怕。这天早上, 一滴露水落在了树枝上, 它很漂亮, 就像一颗钻石一样, 发出灿烂的光辉。小露珠没有投进河水里, 而是挂在一根树枝上, 好像为大树带上了一颗钻石。风呼呼地吹着, 好像在告诉小露珠, 快回到河水里吧, 否则就要被冻死了。小露珠在寒风中晃动着身子, 不肯离开, 好像在说:“没关系, 大树没有了生机, 我要帮助它。我来, 是要给大家幸福。”
师:表达了爱的主题, 写得不错, 但忽视了一个常识, 冬天有露珠吗?露珠应该出现在夏天的清晨。我们写文章, 应该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呀。
生:秋风吹来了, 五彩缤纷的花瓣都变得枯黄, 树枝上也没有了绿色的生气。有一片叶子始终挂在枝头上, 尽管它已经不再是绿色。秋风吹过, 它晃晃身子, 却没有落下, 似乎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秋风更猛烈地吹着, 好像在大声地告诉叶子, 快点离开枝头吧。树叶像在枝头跳舞, 不停地晃动身体, 也像在回答秋风:“春天里, 大树为我提供养分, 让我长得翠绿。夏天里, 天气炎热, 大树给了我一个生存的家。现在, 我不能离开大树, 我要陪着它。我来, 是为了让大家幸福。”秋风似乎听懂了落叶的话, 它开心地笑着, 却刮得更猛了。终于, 这片叶子落了下来, 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为大地送去了最后一分养料。
师:你写得真好, 我感受到了大树对树叶的爱, 也体会到了树叶回报给大树的爱。在你文章的结尾, 还巧妙地写了树叶给予大地的爱, 真是一篇好文章。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作文题材, 有些同学却很少在它们身上花费心思。想要写出好作文, 不必走出多远的路, 去欣赏多么漂亮的景色, 蹲在小区的草地, 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语文书第13课《麻雀》, 就是作者在打猎归来的途中遇到的一件小事, 作者把它写成了一曲爱的赞歌。请同学们课后细读《麻雀》, 并阅读第四单元的其他课文, 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我们睁大发现的眼睛, 怀着一颗爱心, 准备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下课!
备课笔记 我的地盘很小又很大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听到这句朴实的话, 我的眼前就猛然一亮。
一个懵懂的孩童, 怀揣着一颗兴奋与好奇的心, 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本, 走进书声琅琅的校园。也许因为幼小, 他还意识不到这一步是他人生腾飞的起点, 他捧在手里的书本就是他飞翔的翅膀, 但身为人师的我们, 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地飞翔, 是每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
在网络阅读普及、电子图书时髦的今天, 我依然难舍纸质书本。当我轻轻地翻开书页的时候, 我忽然觉得它不只是我捧在手里的饭碗, 更是一双展开的翅膀。当我站在讲台上, 告诉同学们把书翻到某某页的时候, 我看到那么多双可爱的翅膀同时展开, 这是一幅怎样迷人的画面啊!
有这样一副对联:“三尺讲台, 三寸笔, 三寸舌, 三千桃李遍天下;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满神州。”讲台虽小, 孕育的却是天下的未来。如果我们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个谋生的职业, 实在低估了它的价值。“三尺讲台”与“三千桃李”, 这是鲜明的对比, 也蕴含着无穷的深意。三尺讲台, 我的地盘很小;三千桃李, 我的地盘很大。要实现“小中寓大”的理想, 就要认识到“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心灵, 先要解放自己的心灵。在准备教学屠格涅夫的《麻雀》时, 我便经历了一次挣脱束缚、解放心灵的过程。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细读课文, 品味语句, 感受母爱, 就像课后练习中要求的“读下面的句子, 注意带点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我相信, 没有哪个学生理解不到这是母爱的力量。如果一个问题失去了一定的难度, 就像唾手可得的果实, 已经失去了香甜的味道。为了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新意, 独具特色, 我开始寻找突破口。当我把视野扩大, 分析整个单元的课文时, 突然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爱的主旋律贯穿了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幼鸟, 是伟大的母爱;日内瓦人让小鸟自由生息, 是无私的博爱;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蒲公英在梦中呼唤着爱;台湾宝岛美丽的花蝴蝶为游人送来了爱……大爱无疆, 大语文也是没有疆界的, 只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 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操的养成, 有助于学生贴近作家的思想情感, 有助于唤醒孩子们因为麻木而沉睡的心灵, 任何方式, 皆可为我所用。于是, 有了这堂“预热课”。
有效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下面以李健老师执教的《直线 射线 线段》(直线、射线、线段以下合称为“三线”)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概念教学。
一、注重对“三线”概念本质的体悟,通过想象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一个数学内容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抓住本质,才算抓住了数学概念教学的“牛鼻子”。
李老师紧紧把握直线、射线的无限性(线段具有有限性是已学内容),着力在无限性上做文章。首先,她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线时,从学生的话语中获得直线、线段两个名词。对于同一条直直的边,一个学生说是直线,一个学生说是线段,学生认知上产生了困惑,在不知所措时,教师巧妙通过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展示了神奇无比、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是直线。我们知道:许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它们的原型,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它们只是存在于人的理性的头脑中。这样的数学概念比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数学概念更增添了一层抽象的面纱。只有想象能帮助形成概念。孩子们早已熟知的金箍棒很早以前就存在于孩子们的头脑里,它的魔力足以激活孩子的想象,无需教师做过多解释就能理解直线了。概念形成的同时,孩子们自然对直线与线段做出了区别,分清了二者一个无限长,一个有限长。同理,射线概念的形成,也着力于对其本质——无限性的把握。李老师是通过手电筒的光先射到黑板上形成线段,再想象射向无穷无尽的宇宙,不遇到任何障碍物畅通无阻时,就形成了一条射线。
二、注重对“三线”概念体系的建构,通过整理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深入认识
数学概念通过整理把新旧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归纳,形成完整有序的概念体系,才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深入认识概念本质。
李老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逛“三线”城,一方面让学生见识数学中书面上不同样子的直线、射线、线段,加强对“三线”的去形式化的本质把握。另一方面用填表的方式,从作图、曲直、端点、长度上对“三线”做一完整的系统的比较(见下表)。这样学生不仅从视觉的表象上,还从概括的抽象上加深了对“三线”的认识。逛“三线”城整理概念时,学生动眼看图形、动口说特征、动手画图形、动脑想理由,多感官参与活动能有效加深对三线概念的理解掌握。
接着是图上作图。如果说填表是着眼于对“三线”的区别上,那图上作图则是对“三线”概念内在联系的探究。首先是师生同时操作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一个点,就可以得到两条射线。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两条射线,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然后是师生再在直线上点一个点,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线段,也可以看到射线。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对这种联系的把握,使“三线”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更为丰满,也更为真实起来。
三、注重对“三线”概念知识的巩固,通过练习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提升认识
数学概念的掌握除了在体验中形成,在整理中完善,还得在练习中、运用中巩固与提升。李老师通过以下五个环节使学生对概念获得巩固提升。
首先是听一听,让学生听故事回顾了三线的本质特征。其次是判一判,通过辨图形发现了书面形式下判断“三线”的方法——根据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即端点的个数来判断。再次是画一画,通过过一点画直线的操作活动,类推过一点画射线、画线段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然后是说一说,说说哪些数学图形是由线段或射线或直线构成的。师生共同例举,发现线段构成多边形,射线组成角,数轴、坐标系、平行线等由直线组成,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使“三线”概念具有了生长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三线”的内在目的性,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后是比一比,教师打比方:“一愿烦恼是线段,有起点有终点;二愿智慧是射线,有起点没终点;三愿快乐是直线,没起点没终点,快乐到永远。”从人性的角度赋予数学概念新的内涵,把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三线”概念的意义。
一、选择题,(3′×10=30分)
1.如图1是一个长为a,宽为b的矩形,两个阴影图形都是
一对以c为底,边在矩形对边上的平行四边形,
则矩形中未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
CD.
2.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状的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1,现将两个正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字如图2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的数的和等于()
A.—21B.—19
C.—5D.—1
3.如图3,a,b为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有理数,在,,中,负数的个数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4.若=,则等于()
A.或B.C.D.零
5.若,则一定是()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6.…=()
A.153B.150C.155D.160
7.奶奶说:“如果不算星期天的话,我84岁了”她实际上有多少岁?
()
A.90B.91C.96D.98
8.、都是钝角,甲、乙、丙、丁计算的结果依次为:50°,26°,72°,90°.其中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已知a是任意有理数,在下面各题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方程的解是,(2)方程的解是,
(3)方程的解是,(4)方程的解是。
A.0B.1C.2D.3
10.甲、乙两人沿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A→B→C→D→A…方向,甲从A以65米/分的速度,乙从B以下72米/分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
A.AB边上B.DA边上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甲、乙、丙、丁四个数之和等于-90,甲数减-4,乙数加-4,丙数乘-4,丁数除-4彼比相等,则四个数中的最大的一个数比最小的一个数大__
2.计算(-2124 +7113 ÷24113 -38 )÷1512 =___。
3. 已知 与 是同类项,则 =__。
4. 有理数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化简
5.某班学生去参加义务劳动,其中一组到一果园去摘梨子,第一个进园的学生摘了1个梨子,第二个学生摘了2个,第三个学生摘了3个,……以此类推,后来的学生都比前面的学生多摘1个梨子,这样恰好平均每个学生摘了6个梨子,请问这组学生的人数为____.
6. 小明骑车自甲地经乙地,先上坡后下坡,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共用34分钟,已知上坡速度是400米/分,下坡速度是450米/分,则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__米。
7. 学校开运动会,班长想分批买汽水给全班50名师生喝,喝完的空瓶根据商店规定每5个
空瓶又可换一瓶汽水,则至少要买 瓶汽水,才能保证每人喝上一瓶汽水.
8. 有这样一个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简单算法。一个男生的标准体重(以公斤为单位)是其身高(以厘米为单位)减去110。正常体重在标准体重减 标准体重的10%和加标准体重的10之间。已知甲同学身高161厘米,体重为W,如果他的体重正常,则W的公斤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
9. m、n、l 都是二位的正整楼,已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85,则m+n+l的最大值是__。
10. 已知x=5时,代数式ax +bx-5的值是10,当x=-5时,代数式ax +bx+5=__。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的相反数的负倒数是( )
(A)-13 (B)13 (C)-3 (D)3
2. 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中,AE=B=BF= AD= AB=2,
E、H、G在同一条直线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A)8. (B)12. (C)16. (D)20.
3. 十月一日亲朋聚会,小明统计大家的平均年龄恰是38岁,老爷爷说,两年前的十月一日也是这些人相聚,那么两年前相聚时大家的平均年龄是( )岁。
(A)38 (B)37 (C)36 (D)35
4.探险队要达到目的地需要坐船逆流而上,途中不小心把地图掉入水中,当有人发现后,船立即掉头追这张地图,已知,船从掉头到追上地图共用了5分钟,那么,这个人发现地图掉到水中是 ( ).
(A)4分钟后 (B)5分钟后 (C)6分钟后 (D)7分钟后
5. 秋季运动会上,七年级(1)班的萌萌、路佳、王玉三人一起进行百米赛跑(假定三人
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当萌萌到达终点时,路佳距终点还有 米,王玉距终点还有
米.那么当路佳到达终点时,王玉距终点还有( )
A. 米 B. 米 C. 米 D.无法确定
6.已知a≤2,b≥-3,c≤5,且a-b+c=10,则a+b+c的.值等于( )。
(A)10 (B)8 (C)6 (D)4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一根长度为1米的木棍,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2 ,第二次截去余下的13 ,第三次截去第二次截后余下的14 ,……,第n次截去第(n-1)次截后余下的1n+1 。若连续截次,共截去多少米?
2.在5时到6时之间,某人看表时,由于不慎将时针看成分针,造成他看到的时间比正确的时间早了57分钟。试问正确时间是几时几分?
3. 冬季将至,甲、乙、丙三家商场为争夺市场,对羽绒服的销售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式.一种标价为 元的羽绒服,甲商场的销售方法为买 送 ,乙商场的销售方法为一律 折销售,丙商场的销售方法为买够 件羽绒服则 折优惠.如果现在有 元人民币,要你去买 件羽绒服,你认为去哪个商场买最合算?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与提示
一.1. 204 2. -.32 3.-8 4.-2 5. 11 6. 7200 7. 40 8. 45.9~56.1 9. 167 10. -20
二. 1. A 2.B 3. C 4. B 5. C 6. D
三.1. 2007 2. 5时24分
3. (1) 300×8=2400(元)
(2) 2700×8.5=2295(元)
(3)300×10×0.8=2400(元)
8.5×300=280(元)
2400-280=2120(元)
所以去丙店购买最合算
C.BC边上D.CD边上
二、填空题(4′×10=40分)
1.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A、B之间距离为1,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B与原点O的距离和等于.
2.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距离为5,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
3.已知,且,那么.
4.若有理数m,n,p满足,则.
5.设,则.
6.已知和满足,则当时,代数式.
7.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余角的6倍,那么这个角等于.
8.方程的解为.
9.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4,则.
10.一般轮船从A港到B港顺水航行需6小时,从B港到A港逆水行进需8小时,若在静水条件下,从A港到B港需小时.
三、大题.(10′×3=30分)
1.如果,
求……的值.
2.已知∠1和∠2互补,∠3和∠2互余.
求证:∠3=(∠1—∠2).
一、简便运算
1212-1111+1010-909+808-707+606
1+2+3+....+100
2+4+6+....+20
20-19+18-17+....+4-3+2-1
二、解决问题
1.甲数除以乙数商为4,甲数比乙数多276,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妈妈要买橙汁,甲乙两家超市正在做活动,甲超市买10瓶送一瓶,已超市买满10瓶每瓶便宜2元,已知每瓶橙汁要12元,妈妈有120元,在哪里买便宜?
3.甲乙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24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一只狗和自己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后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狗才停下来,请问这条狗跑了多少千米?
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每分钟行驶200米,15分钟到校,到校后发现作业忘记在家里了,他马上以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的速度返回家取,他几分钟后到家?
5.用卡车运来一批救灾物资,每次运25吨,5次后还有35吨没运完,这批救灾物资共有多少吨?
6.10月1日到10日长途汽车站一共运送旅客28400人,照这样计算,这个月共运送多少旅客?
7.花店有菊花240朵,是百合花的2倍,玫瑰花的朵数比百合花的三倍还多20朵,玫瑰花有多少朵?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如同一个双响爆竹,“噼啪”震天,清脆响亮,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是“平静”的,这是一种静态描写,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逐渐拉长”,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一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一动一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生动形象,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气韵贯通,如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给它的特定称号,是说它枝条繁多,浓荫密布,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非常快活,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乌,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是太夸张了,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造出了“倾斜的隧道”,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
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而“唯”则是说“只”,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要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细细品读,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是热情,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老师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是理解,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如果不“沉思”,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如果不“沉思”,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以至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巧妙地呼应开头,显得圆活自如,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使“我”心驰神往,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色彩各异,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谁也没见过,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年级数学上册竞赛】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竞赛06-14
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05-31
四年级上册数学附加题06-21
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07-08
四年级数学上册月考卷09-27
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数学答案09-2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10-05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06-15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6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