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精选7篇)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1

各中小学、幼儿园、直属单位团组织:

为认真落实团市委2016年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研究,提高各级团组织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团工委决定在本系统开展2016年度共青团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各团组织可参考申报课题指南(见附件1)范围内的课题。也可以围绕“共青团改革”这一核心命题,以教育引导、团的建设、服务青年为重点领域,结合青年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来拟定题目,撰写报告。

二、调研方式

各基层团组织要按照团工委的统一部署,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调研论文,并于9月9日前按规定格式(见附件2)上传至FTP团委专用—“课题调研”文件夹中。在开展调研过程中,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工作中的求实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组织开展好调研活动。教育局团工委将对上交的调研论文进行汇总、整理、评比。

三、调研要求

一要突出研究重点,不搞面面俱到,要就某一重点或专题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以客观、全面反映或解决问题为目的;二要体现 特色,结合区情和本单位共青团的工作实际,突出特色工作,为了解决问题,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三要有可操作性,要着眼于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把研究重点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放在提出有针对、可操作的工作对策上,做到既有实践总结,又有理论分析;既有详实的材料支持,又有鲜明的结论统领;既有调查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又有思考得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充分体现调查研究对现实工作发展的指导意义。四要形成合力,要面向基层,广泛发动,以团干部为骨干,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调研活动,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

本次调研工作将纳入团工委对各基层团组织工作考核及评选工作。

附件:

1、课 题 指 南

2、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工作调研课题格式样本

共青团嘉定区学校工作委员会

2016年6月23日

附件1:

课 题 指 南

1、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团的组织制度、机制如何设计,比如,团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等等;

2、青年统战对象思想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比如,在沪港、澳、台籍青年群体,新疆和西藏籍学生,等等;

3、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研究,比如,区域团建联盟建设,青年教师联合会(共同体)建设,等等;

4、中学中职团的工作、团员群体研究,比如,学生团员意识研究,等等;

5、普教系统师生思想状况研究,比如,青年教师思想状况研究,等等;

6、共青团开展青少年服务工作的体系、机制研究;

7、团队一体化工作的实践研究;

8、网上共青团改革建设对团组织发展影响的研究。附件2:

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工作调研课题格式样本

题 目(小

二、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小

三、楷体)

内容摘要(小

四、楷体)关键词(小

四、楷体)正文(小

四、仿宋)

正文中结构层次序数分别表示为:

一、(第一层)(小

四、黑体)

(一)(第二层)(小

四、楷体加粗)

1、(第三层)(小

四、仿宋加粗)(1)(第四层)(小

四、楷体)

如果内容只有两层时,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青团

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养, 而且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和加速发展时期, 在学习、生活、就业和适应社会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高校共青团作为一个“领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组织, 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学生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支持。一方面要普及高校共青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 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新方式, 灵活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促使大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符合时代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团中央《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中, 都明确指出了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见》中, 更是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是个人的需要, 更是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二)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大、家庭贫困等原因, 造成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 甚至有时还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 进而出现了相关的心理障碍, 影响到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他们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 还会因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机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

(三)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直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一要求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 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以及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更明确地指出,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因此, 一个人要想成为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人才, 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 大学生的成长, 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增强等, 还包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并且, 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所以说,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他很难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是制约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年人是国家发展和改革的希望, 我国的领导人对青年人都给予了很高的希望:毛泽东同志生动地把青年比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指出, 青年一代的成长, 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有希望, 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而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因此, 在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然要发挥出其领导和团结青年的作用, 带领和组织青年人更好、更有效的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 近年来, 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北京16所高校统计, 293位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者, 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南京4所高校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 约有1∕4的人有心理卫生问题, 有11.7%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不少人有过自杀的念头①。通过对本校的部分团员学生进行的调查也表明, 40%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 23%的学生还有过敏倾向。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疏导或解决, 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以致今后的发展。

而现如今, 承担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共青团往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注重活动的开展, 却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导致部分团员学生在接受团的教育时, 不仅思想政治意识没有提高, 还会增添一些盲目感;在参加团内活动时, 不仅没有积极性, 反而会产生厌倦。从而使团的教育和活动流于形式, 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 共青团的工作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只是在工作开展中要充分的认识和分析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而不是简单的将两者相加, 导致课程化倾向或德育化倾向。

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有效的开展共青团活动

共青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一致的, 通过工作的开展而使人发生转变,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获得全面发展。但是, 两者在方法上是有区别的, 共青团工作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树立典型来影响和启发青少年,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也就是说, 团的工作更多的是注重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无产阶级的政治信仰。而心理健康教育, 则是利用感情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己, 确立学习和生活目标, 进而在人格、人际关系、意志、情感等方面健康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那么,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团的工作, 使团的工作更富有实效性, 我们就应该了解工作的对象——大学生。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中期,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来看, 较早期已有较大发展, 在身高、体重和性生理等方面已基本成熟, 大脑皮层结构和机能的发育完成, 也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完善。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独立性、发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②而且,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学生又各具特色。

因此, 共青团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开展工作, 简单点说就是“以人为本”。

(一) 教育方式要以人为本

作为青年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 它在青年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且两者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来实现。因为,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语言、情境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发展。共青团作为学校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与方法,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跃, 具有发散性和求异性, 并且重自我, 重实用。所以,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改变以往“我说你听”, 单向灌输, 强迫接受的做法, 而要找准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贴近大学生的爱好, 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同时, 还要尊重大学生的想法, 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 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不能把不同看法一棍子打死。在立场上, 要以“平等、坦诚、宽容”的态度与大学生沟通, 不要以教育者自居, 而且语言切忌简单生硬, 说些不着边际、过分拔高的大道理, 要改“训”为“劝”,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 双方都有所获,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 活动内容和方式要以人为本

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活动

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每一个学生都将经历从新生到毕业生这一角色的转变, 各个阶段,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大一新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适应问题, 对环境的适应、学习的适应、角色的适应等。因此, 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指导”, 以团体咨询或讲座、交流的方式进行, 可以请教师、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同学共同参加。

大二的学生基本完成了对大学环境、人际的适应, 但在学习上却会出现盲目性, 失去目标, 感觉空虚。因此, 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多开展一些以学习为主体的活动, 如:四六级英语讲座、专业知识讲座、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以充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大三, 有不少学生开始会感觉困惑, 面对考研和工作不知如何取舍, 而且, 就业的压力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因此, 可以多开展经验交流会, 请教师或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参加, 对他们进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创业, 举办创业技能大赛, 而且还可以进行一些求职培训, 模拟求职等。

大四已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的主题是“就业”, 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用在了求职和面试等环节, 在学校的时间比较有限, 而且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难免要遇到挫折, 因此, 在毕业前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⒉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活动

在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 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同时还有其特定群体的心理特点, 因此, 我们需要准确的区分并了解他们特定的心理特点,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女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她们作为知识女性, 既有自己的骄傲和自信, 但由于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有时又会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 在活动中要针对她们的特点开展活动, 比如女生节系列活动:健与美比赛——瑜伽、拉丁、健美操等, 以展览、讲座、现场展示等方式, 展现当代女性的健康之美;手工编织创作比赛, 展现女性的灵巧双手和心灵之美;“我型我秀”化妆、发型设计等, 充分展示青春之美等。通过这些活动, 让女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认识女性的优点, 克服自卑心理。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据统计, 一般高校中, 贫困生要占学生总人数的10%~20%, 其中特困生占5%~10%。③由于家庭负担较重, 他们较一般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性格内向、冷漠压力大、自卑、敏感、自我封闭等。针对贫困生容易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 在开展活动时, 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 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另外,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多为特困生设置一些勤工俭学的职位, 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从而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在大学群体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群体——网络沉迷大学生, 因为大学生中约有84%的人在上网。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习, 满足学生的部分需要:人际交往、归属、自我接受等。但如果过分沉迷于此, 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冷漠、自私、无情、无责任感, 并且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对于这样一群人, 共青团要积极履行自己的“领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责任, 发起倡议, 号召学生健康上网:签字活动、征文比赛、网络创作大赛、知识竞赛、公益大使选拔等, 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网络资源;同时还要注意在现实世界给予他们一定支持, 主动地邀请他们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的各种活动, 对于问题较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支持, 让专家或教师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让他们逐渐的戒除网瘾、远离虚拟世界, 更快更好地进入社团或学校的现实世界中。

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活动

在对本校的部分同学的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 有40%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23%的学生有过敏倾向, 11%的学生出现身体症状。因此, 针对这些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 我们要格外给予关注, 在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中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从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提高心理素质。

在以上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要密切联系社团, 充分发挥社团的力量, 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协会, 我们可以在其开展的一些活动中, 比如:5·25系列活动、心理健康测试、心理情景剧等, 给予一定的指导, 充分发挥共青团的领导作用, 使这些活动开展的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 也更好地去发挥该社团的作用。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为共青团建设开创新的局面

“高校团组织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职责。”“高校团组织必须主动顺应新形势的要求, 找准新的工作定位, 拓展新的工作领域, 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开创新的工作局面。”④因此, 如何开展好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就成为一个必须长期思考的课题, 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而在这一课题当中,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一个创新的切入点。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 我们需要将心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工作当中,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技巧, “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 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④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务实, 更有活力, 从而走出一条更新更好更强的共青之路。

注释

1贺淑曼.大学生心理优化辅导[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3王传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6.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3

【关键词】新媒体 廉洁教育 对策 共青团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开展廉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SZ0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3-02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异月新,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和普及对我们日常教学的影响也越发明显。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价值观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基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校的廉洁教育如果脱离了新媒体将很难取得实效。所以,高校共青团要正面直视新媒体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把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来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有效策略,这也是当代高校共青团廉洁教育研究的时代任务。

一、高校共青团廉洁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所遇到的机遇

新媒体顾名思义,它有别于传统的旧媒体时代的载体,它是基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通讯和网络等新技术,是不同与以往时代的新媒体形态。其具体的载体包括:TV、微信、QQ、手机和微博等等。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它具有超时空性、广泛性、虚拟化等特性,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中使用最广泛的媒体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本身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1.充分发挥主体性

在新媒体开放、自由和超时空等特性的依托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体性是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它是人类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种特性,是人之为人的主要特征,也是人追求主动发展的重要前提。”[1] 所以,如果希望教育可以达到最有效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展现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开展廉洁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新媒体不仅仅只是前文所提到的微博、微信、QQ、手机等形式,还有飞信、邮箱、贴吧、论坛等。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廉洁教育开展主要是依托学院下的系部运作,以及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实施,还有党委、团委进行廉洁教育。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廉洁教育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模式,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进行教育,教育手段更加多元化。

3.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新媒体的使用能将课堂现实教育和网络虚拟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拓展廉洁教育的内容并加强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廉洁教育来说,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急需拓展廉洁教育的内容并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正好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

新媒体可以增强教育开展的交流性和信息互动性,这可以弥补传统封闭课堂的不足,把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延伸廉洁教育的内容,强化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发挥彼此的优势达到最好的教育合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廉洁教育开展所面临的挑战

1.信息量大,媒介素养缺失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突增,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媒介素养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解读和赛选出有意义的信息。媒介素养是指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和素质。在面对大量信息时要具有选择和筛选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2.学生廉洁信心的冲击

新媒体大大加强了信息的透明性,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和知情,但是这也对他们的廉洁信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廉洁教育的课堂上对现实情况不能够得以正面回应,如果老师不及时纠正和引导,会造成其廉洁信念的动摇,造成不好的结果。

3.学生道德自律问题

“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具有了充分的话语表达权,但其虚拟性的特征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道德自律问题。大学生群体成为新时期话语表达的踊跃的参与者,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心理发育也不够成熟,在使用新媒体表达意见时容易产生偏误,更严重的是产生一些道德自律问题。”[3]在作者一个关于高校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课题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普遍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廉洁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如何有效开展廉洁教育是社会、大学和家庭所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

1.发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弘扬主流价值观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中之重。”[3]如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开展廉洁教育的重心在于如何引导大学生认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因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廉洁教育体系融合在一起,贯穿始终,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能力。其次,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力量和氛围,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形成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用。

2.加强反腐力度,创造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根本是要为教育本身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所谓正人先正己。高校大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正义感的,对社会的腐败问题也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就会使得高校的廉洁教育失去说服力,教育本身让学生失去了信心。因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现实有力的论据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根本。创造洁净、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加大校园和社会的反腐力度,才能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现实有力的论据支持。

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课堂学习和虚拟空间学习的合力作用。前文我们提到了,高校大学生这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成长阶段,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对信息的过滤性不强,整合性能力普遍低下,媒介素养缺失,道德自律不足,廉洁信念不坚定现象突出,因此,高校在进行新媒体廉洁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要加强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引导。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有高媒介素养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熟练的使用新媒体,还要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多样性来监督和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

4.廉洁教育方式多元化

新媒体的形态是多元化的,因此,采用形式多变的方式来对高校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新媒体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长和优势,有的放矢的利用它们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QQ,在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建立QQ群,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现实的一些问题设定一些讨论的主题,和同学在群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同学无障碍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的良好互动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还进一步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QQ群“短、明、快”的互动式教学相比,电子邮箱则体现了细致深入交流的优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廉洁教育更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

5.强化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使高校学生正确的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就要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使得新媒体下的廉洁教育能够正确的有效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建构大学生新的媒介知识结构,学会新媒体传播技术。第二,学会理解传播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运作方式,并且掌握运用媒介与他人交流的技能。第三,学会分析、批判性反思。第四,学会创作媒介文本,以一个成熟公民的姿态参与社会建构。在这几点中,第三点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媒体提供的信息之中,都是通过相应的媒介进行传播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是社会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取得的结果,它并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人所设置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性的分析,学会批判就变得格外重要。

总体上来说,无论是何种媒体方式它都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价值理念。因此,我们要构建大学生的理性批判思维,就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分别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然后,要使大学生受众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在这个层面就包括了,“第一,对大众传媒实现公民权利、建设民主政治作用的认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这些又是人民参政议政、实施民主权利的基础。第二,对大众传媒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社会控制和管理、主办者、广告商、消费者的认识。”要了解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些媒体的报道是这样,有些则是另外一种解释,有强调这一方面的内容,也有强调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我们队新媒体了解的越多,我们才能做出越正确的判断,才可以从多种渠道中得到正确的印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在对大众传媒和大众关系的认识上要充分,不仅仅要看到大众传媒创造了大众问题,又要看到大众文化对传媒的制约作用,利用好有益的方面,摒弃消极的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人们日报评论员.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论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15-12-20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4

研究课题的通知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中少部)、各有关学校和单位: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研究,努力推进新常态下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学校战线形成“全团抓研究”的生动局面,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拟开展2015年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2015年度申报课题分为战略课题、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三个类别。

战略课题集中围绕对青年学生成长和学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创新性。该类课题拟设3-6项,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研究周期为1-2年。

重点课题集中围绕当前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类课题拟设10-15项,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

一般课题集中围绕学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或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该类课题拟设100项,每项资助经费0.5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同时,将针对年度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设置若干专项课题,由研究中心专项发布或委托实施。

二、申报对象

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和县级团委的学校战线部门,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委及相关青年研究机构均可申报。

课题申报应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可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邀请长期关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有关专家、学者牵头或参与。战略、重点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校副高级、中学一级、中职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征得本人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

三、参考题目

参见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附件1)。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研究应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既要在研究意义上有论述,也要在理论上有建树,在对策上有建议,在实施效果上有论证,能够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课题申请人填写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附件2),打印成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寄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215房间,邮编:100083。电子申报材料同时发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邮箱,邮箱xxgqtyjzx@126.com。

3.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以寄送申报材料的邮戳 日期为准。

课题评审工作拟于4月下旬进行,评审结果将在中国共青团网站和“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上公布。

五、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按《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附件3)管理。

联 系 人:王丽莉 秦 涛 办公电话:010-62333385 手机号码:***(王丽莉)

***(秦 涛)

附件1: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2: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3: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秘书处

2015年3月13日 附件1: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和《2015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围绕破解团的两大战略课题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南。

对于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申报人可以在所列研究方向内选题,也可针对列举题目或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自行拟题。

一、战略课题

1.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分层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媒体环境下,大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3.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 4.中学中职共青团巩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6.提升大中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认同率和参与率的对策研究

二、重点课题

1.“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生历史责任研究

2.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化创新实证研究 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模式研究 4.高校基层团组织建构方式方法、基本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5.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学共青团与国民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6.提升中学生团员意识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7.中学团委书记能力素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实证研究 8.中学团队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9.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及特点研究

10.新时期中职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定位与具体路径载体研究 11.中职学校团委书记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研究 12.不同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共青团工作比较研究 13.学校共青团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与载体研究

14.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研究

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学联学生会组织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16.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17.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团学组织促进学生权益维护的机制和载体研究 19.大中学生“出国热”现象分析与工作对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 申报人可以结合团学工作某方面的实践问题选择一个中观、微观角度进行选题,题目自拟。一般课题研究侧重于工作实际,题目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乏。附件2: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推动和支持各申报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团中央学校部(以下简称学校部)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申报、评审、立项、检查、结题等工作,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并向学校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三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对申报选题、申报材料、研究能力进行审议的基础上,确定立项课题。中心对立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承担立项课题的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课题立项实行课题责任人制度。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并按中心要求及时报告情况。

第五条凡立项的课题,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课题研究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六条凡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不得擅自对其加以变更。如确实有转题必要,负责人必须向中心提交申请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对私自改变课题或研究方向者,其研究成果将不予鉴定验收。

第七条凡立项的研究课题原则上须按期结题,因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不能按时结题,或结题未通过者,经学校部和中心同意后,可顺延 一定时间。

第八条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实行中期报告制。中心负责在课题立项半年之后召开中期课题进展汇报会,并重点按照以下事项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课题主持人及参加者是否按计划投入了力量; 2.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项目计划的要求;

3.主持人所在部门是否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4.资助经费是否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开支是否合理。第九条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专著或调查报告。课题结题时须填写《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结题表》。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中心撤销课题,并追回已拨付的经费。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学校共青团新课题。

1.研究成果与国家法律、政策相违,存在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课题研究; 6.违反财务制度;

7.违反其他相关规定。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5

课题的申报能否获得有关部门立项,取决于评审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评价的好坏。因此,课题申请书的填写是课题申请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填写要掌握“精心设计、科学论证、规范填写”三个原则。其中,核心部分就是课题的设计论证。下面就课题的设计及申报谈一些经验方法。

一、关于选题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课题的选择,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题要有“校本”意识。选题应根植于学校实际,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即选题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工作实际,为教学服务。研究时在教学中开展,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选题要有新意。能引起同行专家的注意,要关注学科发展中的最新问题,尽量避免“扎堆”和“撞车”。不要步人后尘,搞重复研究,成果要有新知。可以是新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老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总之,课题研究起码要有认识问题的新角度、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最后选题要参考指南。需要注意的是“课题指南”并非课题本身,它只是选题的方向和参考,绝大多数不能直接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的研究课题,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研究方向具体化,即把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细化或分解,通常把大的方面进一步缩小,直到适合自己进行研究。

二、关于设计

课题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必要性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两大部分。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价值

问题的提出一是时代背景(如国家政策有何要求、课程标准有何要求等);二是针对现实问题,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要求联系本区域或本校实际。总体上说,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应写明是在什么因素促成下研究的,为什么要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本校的研究基础要分析得略为详尽一些。同时为了让课题的评审者阅读的方便,在书写研究背景的时候一是要做到分层分段要点明确,段首最好都要有个简短的中心句;二是各层意思之间要讲究逻辑的顺序,各意思不交叉重复;三是在最后部分尽量能点明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及亮点,而且不妨借机界定一下题目中的概念。另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要写得具体一点,要结合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去写,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生发展了等都不可取)。不要说得过分、过满(不宜出现填补空白,国际一流等字眼);不要将前人的成果全盘否定,不要将自己的研究水平拔得过高。

2.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献情况及综述

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资料,了解别人研究了哪些内容?研究的广度、深度如何?已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研究?需进一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平台、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创新程度以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

具体要求:①把查阅到与本课题相关研究内容的学术专家主流观点进行罗列;②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出现已有研究的方面、侧重点,并找出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③文献陈述顺序一般先国外,再国内最后是省内。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得出什么东西,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可以写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研究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较大的课题的研究目标,要适当分解,以便建立子课题,进行分工操作。

课题研究的目标应突出:通过研究将得到什么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新认识、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新对策等。

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其拟定的研究目标为:

(1)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研究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一致。

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3)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4)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有关规律。

(5)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6)构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含各学科)。

3.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一明确;二新颖;三合理;四可测。

创新之处指的是本课题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创新的地方是什么,如能形成新的观点、有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或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实践上有操作借鉴等。

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为: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评价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就是告诉他人我的课题研究打算怎样做。包括概括介绍自己研究的程序、每一步的预期目标和措施等。研究思路的表述可采用文字叙述或简单的图示表示等。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教育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文献法等。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方法,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

3.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步骤要与研究内容一致。研究步骤一般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来。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研究基础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两个方面。

进行课题研究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应对前期积累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做出必要的说明(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以反映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情况,让他们了解课题申报者的实力。另外还需对课题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擅长、欠缺和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作出分析,课题组成员主要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具体承担方案制定、理论研究、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任务的人员。一般应保持在5—8人之间,成员梯队要搭配合理,既要有课题的设计与指导者,又要有科学研究的主要操纵者或实施者。同时对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参考文献要突出,还要注意

格式规范。

从总体上讲,课题设计方案撰写的质量,主要不在于文词的华美,研究目标的宏大,而是看课题研究的意义是否表述得充分、清晰,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研究的内容是否充实,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的操作步骤是否切实可行以及研究的条件是否具备等。

三、关于申报

申报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为增加立项砝码,可将申请书草表送交本校教科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请求给予审阅、指导。

2.课题申请人应具备一定的学术职称和任职资格,原则上须具有副高级(如中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以上职称、职务者,须有两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业、学科)专家书面推荐。青年专项课题的申报者及课题组成员,年龄都有一定的限制。

3.填表不要马虎,填写内容不能太虚;填表应符合中国人的书写习惯;填表时字号不要太小。

4.填表后要进行认真检查,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等现象。文字表述要尽可能通畅,标点符号使用要尽可能准确、规范。填写时打印要尽可能清晰,在形式上尽可能保证课题设计的美观、大方,给人以一种艺术的美的享受。

5.课题论证活页不得出现与申报者有关姓名、单位等有关信息,注意第一页右下角的签名(签章)。

6.正式上报的申请书应一式多份,经申请人所在单位认真审核,写出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相关课题审批部门。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6

一、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现状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广,群众基础扎实,组织体系完备,是青年学生最信任的学校职能部门。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直接决定着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力。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领域,实现从“有限覆盖”向“全面覆盖”的转变。在“众创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活动平台宽广,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资源、载体丰富。他们长年奋斗在团学工作的第一线,通过直接、广泛、密切地联系大学生,掌握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创业需求,是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共青团作为基层团组织通过直接领导、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等学生组织来紧密联系学生。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团委通过实施“魅力校园育英才”行动计划,采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联系和动员青年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

二、“众创时代”制约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短板”及原因分析

(一)意识层面的“短板”

过度的成功学教育让当代的高职学生把创业看成成功的捷径,而部分高职院校的团委则忽视学生的创业自驱力、商机的洞察力、创业风险的评估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把举办一些创业比赛的获奖情况,或者个别学生开公司、办企业的创业行为定位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教育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全程性和全员性。

(二)实践层面的“短板”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社团,由团委指导开展工作。而目前学校创协的主要服务部门是招生就业处,社团职能被削弱。而社团也因为经费、活动场地受限等问题,导致举办的活动缺乏内涵、层次不高,从而削弱了创业类社团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综合效果。可见,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决断力、执行力、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的锻炼在共青团开展的载体活动中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仍存在“重数量增长、轻日常管理”的现象。此外,部分高校忽略了如何从政策、技术、资金和人才四个方面去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大学生面对机遇的创新创业激情。

三、“众创时代”解决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短板”的途径

(一)依托活动载体改进教育体系,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创新学生社团培育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可以成立一些和知名IT企业联系新型学生社团,搭建学生接触社会的体制化平台。其次,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社会化功能,引导学生做好担当社会角色的各种准备。共青团可以通过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社会实践的外延,从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二)依托政策扶持改进工作方法,拓宽高职学生的创新思路

首先,针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没有设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的情况,学校应加大对共青团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健全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首先,高职院校共青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开放的形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保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够得到社会、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和关注,及时做好高校与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良好沟通。

参考文献

[1]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44-46.

共青团与德育教育课题 篇7

笔者认为赵老师这个课题成功之处是在于他新的教育理念,而我们部分中职教师对这个课题实验提出质疑,也是因为教育理念在做怪。同样半杯水,有人悲哀地说水不够喝了,而有人却在庆幸还有半杯水,这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对学生,对教学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我们的教育要发展,不是要看有多高深的教育思想的指导,而是要看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有多深的理解和执行。换句话说,就是教育要前进,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如果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任何先进的教育思想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师才是教育的“魔术师”,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他也可以是历史车轮前进中的绊脚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学生,教育观念的推行最终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内化、实践、推广、完善。那么赵谦翔老师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课题实验,对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又有什么启示呢?

1.这个课题对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几个倾向:“一是以知识为中心;二是以教师为中心;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衡量传统的课堂教育,无论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都存在某些缺陷。最起码,它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忽视了人的生存,忽视了人的精神境界。从主体性教育的本质出发,这两种思想都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我们的课堂教育一直以知识传授为大一统,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课本知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语言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大搞题海战术,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严重受挫。而赵谦翔老师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实验,提出了“语文教育是人的发展”这一新的观念。他站在人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的高度,从根本上全方位地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符合新时期以人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而语文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在这个课题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个人就是学生。学生在这个课题中以一个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这个课题中,教师把学生看成全方位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爱好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氛围是紧张热烈愉快活泼的民主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学生个性不受限制,思维得到了最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探求能力得到提高。整堂课都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它从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出发,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这一人的潜能中最精髓的部分,这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实在是个很好的借鉴。

2.这个课题对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他又强调“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不能做人”。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还是作为学生将来从事各项工作应该首先掌握的基础工具,语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如果违背了促进人的发展的这一根本目标,语文工具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但是我们在看到语文是一门工具的同时,也应看到语文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也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文化精髓。所以说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习的工具,它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和构成。语文学习具有人文教育性,通过语文内容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过程等去感化教育学生,使之探索真、追求美、崇尚美,达到净化灵魂、升华情感、完善人格的作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赵谦翔老师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实验的成功探索,为我们寻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模式提供了新的理念。长期以来文学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地位一直被弱化。我们对文学教育抱有一种狭隘的看法,对文学教育对整个语文教育的激活渗透熏陶的作用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文学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藴的巨大功效。而该课题就把文学教育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这个课题实验思路上可以看出,赵老师在实验中大胆打破了当前观念中普遍存在的语文教育模式,他把生活感悟和文学熏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情感培养与灵性启迪作为语文教育目标的两条主线,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终极目的。

3.这个课题对我们的启示是扩大语文学习资源的问题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该课题将语文引向生活,充分利用“东方时空”电视节目,校外专家、课外推荐篇目开展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多元开放、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动态课程,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工具。赵谦翔老师的教改实验提出:“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这一重要理念,打通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了起来,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创造空间,他们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因而获得了成功。刘国正先生为《中学语文》创刊二十五周年题词:“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黄初先生也说:“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远离了生活。我们仅仅把学生固定在课堂上,学生缺乏和生活的交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经验理解语文,用语文中获取的语用规则去理解生活,唯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学生只是固定在课堂中,学生渐渐就会对书本知识失去兴趣,而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失去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才是语文的真正源头。

4.这个课题对我们的启示是如何提高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语文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职语文新教材,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从赵谦翔这个课题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我们常说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笔者认为赵谦翔老师给予学生的何止是一桶水,应该是一个宽阔的海洋才对。苏霍姆林斯基把“熟知学科内容并且绰绰有余”作为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并说达到这种程度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读书是广义的备课。想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注水,不断地拓展知识的积累,构建有深度广度的T型知识结构。而这一点我们从赵谦翔老师的课题实验中可以看到累累硕果。“何以解愚,惟有读书”,这是赵谦翔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的一句话,赵老师说:“我读《论语》,读《孟子》,读《庄子》,读《古文观止》……读唐诗宋词,读元曲,读大师鉴赏……读梁漱溟,读李敖,读余秋雨,读余光中,读王小波,读《文学是什么》、读《哲学是什么》、读《美学是什么》,这才发现,文学原来如此多彩,思想原来如此多元,精神原来如此多姿—这才悟得:语文教学本该千姿百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我们许多教师需要努力追求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家。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归为文科,因为它是文学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进行现象性思维,故而认为,只要能读、能写便可,对于其它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识,可以不去理会。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语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强的记叙文外,还有一些有关科学的说明文,如果语文教师不懂得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势必会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这样又何以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况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有时候他们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懂得的还多,不要抱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态度教学,而应抱着“他们懂得的很多”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才不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语文教学与人的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1999,(5).

[2]张法正.谈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赵谦翔.实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统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0,(24).

上一篇:艺术素质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