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九课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①市场与计划
②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
③市场配置资源
④规范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宏观调控
二、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主要立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考查市场调节及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措施类和体现类为主,集中于市场的缺陷和宏观调控措施。材料题多以措施类为主,立足经济发展形势,具体考查资源配置方式,重点考查宏观调控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三、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主线,明确了资源配置中市场与计划两种 手段的运用。复习本课时要把握一对关系,明确两项保障和三个特点。一对关系就是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两项保障,即从市场秩序维护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认识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三个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立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复习中必须明确资源配置两种手段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资源配置方式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立足整个教材,必须认识宏观调控与物价、消费、就业、分配、生产的关系。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主线,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2015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特别要关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注意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与国家经济发展走势,认识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这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②结合我国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促进就业,发展生产,维护公平等措施,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特点。
③结合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认识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宏观调 控的必要性,〖名师点睛〗:
一 个 关
系 →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一个治本之策 →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个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
种 手 段 → 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及其运用
四、考点分析
考点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
(1)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①资源----拓展知识
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包括技术、信息、人才、文化、环境、信用等资源。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②资源优化配置 ※ 必要性: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
※ 内容: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一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①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②计划即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一只“有形的手”,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③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商品经济
④仅由市场调节,一方面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市场经济要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计划:优点——能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缺点——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动力、活力。
市场:优点——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缺点——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3)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特别提示】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只是辅助手段。B、不能将国家的计划调节和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割裂开来,国家的计划调节是建立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之上的,同时又弥补了市场调节的弊端,二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C、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思维拓展】 学习时要注意几种重要的资源:
①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③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④大力发展文化资源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思维拓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B、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C、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提示】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因此经济生活中的归因类试题常围绕资源配置展开,要么是考查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要么是考查国家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注意主体的重要性,如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意义;二是注意必要性,如市场调节的缺陷、我国国情或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经济规律等;三是注意客体的重要性,如资源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根据材料考虑做某件事情的条件性,如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
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 ⑴市场配置资源的“三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学案P39)
⑵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⑶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不能、不让、调不好)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产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麻醉品等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结论一: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Pk81)结论二: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
【特别提示】 市场存在的弊端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是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的,只能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和预防。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规范市场秩序
⑴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⑵如何维护市场秩序(也可以从主体角度分析——见《学案》P40)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 市场规则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①含义: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凡是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坚持合法竞争原则,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垄断及其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内容: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2)为什么: 必要性: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③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要性: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措施:怎么办?
国家:要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任务)。
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特别提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
市场秩序的维护不但要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还需要经济活动参与者保证自身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k82—83)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Pk82—83)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Pk82—83)2.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1)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客体:对国民经济。(2)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特别提示】
(1)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市场调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让国家宏观调控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把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必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材料题中,如何回答宏观调控的的必要性: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本课时的提到的两个原因,还应结合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等相关知识,结合具体材料去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思维拓展】 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5)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特别提示〗宏观调控是高考必考的考点,而且经常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因此复习时应注意本考点与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的内在联系。具体如下:
经济生活: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财政税收与银行、三大产业、外贸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调控的目标→劳动者的就业权、国际收支、生产与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生活与哲学: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一分为二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宏观调控的目标→主次矛盾。
政治生活: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怎么办?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怎么办)(Pk84)【特别提示】注意抓住关键词区分三种手段:(《学案》Px41—方法技巧)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
【特别提示】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市场调节指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宏观 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实现方式不同:市场调节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宏观调控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实现。
地位不同: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优势不同:市场调节中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资源有效利用;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局限性不同: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预,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关键词:新史观,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背景下, 历史作为文科的必选科目, 看似重要, 实则地位尴尬。 许多学校打出了“全力决胜语数外、有效匹配两选修”等的口号,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出台的“五严”规定, 迫使学校、教师改变了之前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传统做法, 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 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做了思考和探索。
课堂上, 我首先问学生, 这课在必修二中所处位置? 学生都回答是第三单元第一课。 之后我提问:本课要探究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学讲究源流, 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状态学生马上发现, 原来必修二第一单元就是探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学生回答: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 但是这个仅仅是古代经济间的内容,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少部分学生回答出来了:古代农业是占主导地位的。 我问:古代手工业和商业是什么地位呢? 引导学生注意与农业的关系, 得出是农业的补充。 探究完古代经济结构, 我接着提问:这种超稳定的经济结构为什么到了近代会发生变动? 学生联系到时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在近代爆发鸦片战争? 学生回答: 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对外寻求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我说这个是在哪里讲述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这样通过 “瞻前”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了必修二前三单元之间的联系, 对中国古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了很好的衔接, 也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放入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影响下的一个具体表现, 运用了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看待这段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近代化的一个过程。
接着, 我请学生探究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诸多因素, 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本因素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性、侵略性所导致的。 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后, 中国国门打开,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主观上说, 也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没有能够阻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这样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 我提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找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我做了适当的补充, 结合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要求学生探究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及近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
我要求他们思考这些新经济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归宿, 学生反映:联想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这个就是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所要讲述的内容, 得出:对自然经济, 我们先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 接着在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走集体化道路, 在1958年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78年在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整个中国农村主要生产关系的变革都理顺了。 而对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我们采取没收的办法;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这些经济都融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我接着问: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马上想到这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所讲述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源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变动引发的。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中西合璧, 土洋结合”的特征正是因为近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所导致的。 这样就把必修二前五个单元联系起来, 让学生站在世界整体角度, 用整体史观考察经济发展的历程。
将经济瞻前顾后之后, 我引导学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是决定政治与思想文化的, 那么, 近代我国多元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时还不能忘记“左顾右盼”。
学生的回答角度许多, 我对这些回答进行了概括: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的因素, 导致近代中国在政治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了: 近代社会性质特殊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 近代阶级成分的多元化———有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 还有就是近代民主革命历程的长期化。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近代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仅仅依靠其中的一个阶级就很难完成, 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运动无一不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 正是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才要不断地推动建立各种统一战线, 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正是因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特征, 使得近代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体现了层次阶段分明的特征。 学生马上想到了, 近代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也是有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即: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和思想解放。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并会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重难点: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过程:
(A级)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1)奉行“”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面向世界、面向、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重要提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先进文化的含义从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培育“四有”公民,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是坚持了“三个面向”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四是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坚持的指导地位。
①这是由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② 这是由决定的。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这是应对当今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要求(补充)
【注意】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因为:
①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③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④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新教材填充内容,注意整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又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注意】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推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就难以搞好。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全局性作用。
(2)要求: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要求:教材102页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途径。
(2)要求: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
(1)重要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活动中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充当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B级)二【点击误区】
1、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一回事。
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3、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实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吗?
一方面需要指导思想,一方面还需要立足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的,因此,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C级)
三、【真题再现】
1、(2009合肥二模)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7山东卷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009·广东惠州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激发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这有助于()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4、(2007·广东汕头模拟)不用塑料袋不是一件大事,但展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新理念。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这告诉我们()
A.要开辟新时期公共道德建设的新途径B.要创造多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C.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创建精神文明D.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5.为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人民日报》举办“和谐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举办“和谐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①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④会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09海南卷17)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08宁夏卷20)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 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四、【习题检测】具体见练习册(利用学科自习当堂做完)
★学习反思:
第九课答案
1、【精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意义的理解,使用排除法,不难排除④。
【答案】B
2.【答案】C
【解析】本题巧妙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的主张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①正确;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方向,②正确;文化多样性不是决定自由化,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反,可能会背离,④错误。
3、【剖析】D。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名师指引】该考点主要包括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教材增加的部分,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要能结合现实社会生活问题加以分析、理解。
4、【剖析】D。抓住题干“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可知选D。
【名师指引】该考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重点考查对象。备考时,要注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要能结合“五个一工程”、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同一首歌等活动,分析发展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联系创新型国家、“神舟”七号分析发展科技的意义等。
5、【剖析】A。③明显错误,④说法太绝对,均应排除。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差距只能缩小不能消除,故①的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①④的选项,本题选B项。
7.【答案】A
课堂学习案
【重点问题探究】
1.行政手段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过去我国政府管得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经济的活力。深化改革,必须简政放权。
②在经济生活中,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3.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政府要转变职能,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弥补。加强宏观调控,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不意味着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该管的事务要管住管好。政府工作重点要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课后巩固案
一.选择题
1-5.DBABB6-8.CCB
二.非选择题
9.判断:200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逐季加快,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得到扭转,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保八’目标已无悬念。(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论十大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
B.是为中共准备召开八大,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并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C.提出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答案:C 2.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答案:B 3.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制 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 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4.邓小平说,1957年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 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答案:C 5.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答案:B 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D 7.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答案:A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它
A.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C.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过去长期实行的经济体制 答案:C 9.下列各项,未能正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答案:D
用心
爱心
专心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改革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
D.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 答案:A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主要在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A.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 B.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 C.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D.促使农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答案:A 14.在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农村中的生产关系 ②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形式 ③使农民获得土地独立使用权 ④劳动产品全归农民自己支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15.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D.中共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16.在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用心
爱心
专心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答案:B 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答案:C 18.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发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答案:C 19.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D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答案:A 迁移应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共七千余人„„(会议)报告着重指出„„在人民公社工作中,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急于过渡,违反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当时还没有改变从原则上肯定“三面红旗”这个前提(注:“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样就不可能彻底改正并从指导思想上清理“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七千人大会以后„„在农业生产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方面从下到上进
用心
爱心
专心
行了相当规模的大胆探索。
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以后,农民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同时,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又在许多地方自发搞了起来。„„1961年安徽省委主张对这些形式加以支持和引导,在保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和生产计划等几个“统一”的条件下,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到1962年7月,全国已有不止20%的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效果大都较好,很受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邓小平1962年7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农村广大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他认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材料三:自从合作化以来,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的时候,总有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制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
材料四:(1962年底)这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00亿斤,比上年增产250亿斤。农业总产值也比上年增长6.2%,结束了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62年的“包产到户”。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包产到户”的历史背景、目的、实质、意义及其评价。表述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200字以内。
答案:背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目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实质: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开始回升。评价:包产到户在未能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开始局部地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它实际上适合中国农村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状况,符合中国农民的实际愿望,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大胆探索,是1978年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
22.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现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用心
爱心
专心
对立起来。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深远影响?
(2)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3)谈谈对“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认识。
答案:(1)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
(2)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①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②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依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加以克服。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切不可在强调一个方面的时候忽视甚至放松另一个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的某些缺陷,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用心
爱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综合应用各种工具
2)掌握综合应用图块操作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及课上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及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干净整洁、遵守交通的个人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工具的综合运用
难点:应用图块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任务一:
老师和同学一起来画小熊爸爸的照片。综合运用了椭圆工具、直线工具、多边形工具、刷子工具和曲线工具,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来画小熊的不同部位。出示任务二:
怎么帮助小熊找回家庭成员(就用复制功能完成),小熊的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特点,怎样通过体现他们的特点(用画图中的拉伸和扭曲功能实现)利用小熊爸爸来制作小熊的其他家庭成员,教师讲解小熊妈妈的作法,同学自己来制作其他的家庭成员。操作步骤:
1、选取小熊爸爸,单击菜单条中的“编辑”,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复制”
2、单击菜单条中的“编辑”,在下拉菜单中单击“粘贴”,复制它到小熊爸爸到下方。
3、调整大小,改变图像的高矮。
4、用以上的方法制用小熊的其他家人。小结:
左上包围的字
教材:鄂教版《写字》第三册第九课 例字:讲解的例字:原、灰、座、店
练习的字:原、灰、辰、座、店、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会从例字中归纳书写的要领。
3、知道左上包围的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并能正确规范书写出左上包围的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例子中归纳书写要领。教学重点:左上半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
训练难点:掌握书写要领,书写“原、灰、座、店”。教学准备:PPT、范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好这个传统文化,作为小学生,把字写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写字。
2、齐读写字歌
动笔之前仔细瞧,间架结构很重要,关键笔画要写好,姿势端正不可少,笔顺规则要记牢
二、新课
(一)看几个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PPT展示四个字:边、区、座、包)
师: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师:其实半包围结构的字可以分为左上半包围结构和左下半包围结构,那么我们今天学的字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左上半包围的字”
(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左上半包围的字)
(二)讲授生字例字
1、“原”
(1)PPT出示“原”,指名读。师:谁认识这个字?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学生读)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原”字的字形结构,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又该怎样摆放呢?
生:被包围的部分写丰满。
师:真会观察!现在你们就认真观察下老师是怎样写的。
(2)师讲授书写要领,并范写。
“厂”字横短撇长,呈长方形,被包围部分较丰满,字整体位置偏右,上长形。
(3)比较2个“原”字(一个书写规范,一个问题字),让学生评价。
师:你认为哪个字更美观?不美观的字,它的缺点在哪?(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并临写“原”字。
2、“灰”
(1)课件出示“灰”
师:我们已经会写“原”字了,它的好朋友也来
了,瞧瞧它是谁?(指名读)
师:认真观察“灰”字,怎样写才能把它写美观
端正呢?
(学生举手回答)
师:其实“灰”字和“原”字是有相似之处的,被包围的部分都较丰满,但要注意的是“灰”字捺略长、舒展。
师:观察字形结构是学习写字的好办法呢!现在你们把“原”字写一写吧!
(2)生试写,评价指出问题,师范写。
(三)教师过渡
师:刚刚的写字歌说得很好(动笔之前仔细瞧,间架结
构很重要),认真观察字形结构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2个字,你们看看,觉得写得写得
美不美观?
(1)PPT出示2个“座”和2个“店”(2个规范字,两个问题字)
师:这几个字都美观吗?
说说不美观在哪里?你觉得关键笔画是什么?先说“座”字。(学生举手回答)
师:很好!“座”字,“广”字头横短撇长,呈长方形,被包围部分偏右,较丰满。
(2)师范写“座”。(3)生试写,评价。
师:写完了“座”字,我们再来看看“店”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好呢?它与“座”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 生:都是“广”字头。
师:说得很对,但“店”字里的“占”的竖对正字头的点。(3)师范写“店”,学生描红临写。
三、手部执笔操。
师:小朋友,写字啦!小手动一动,跟我一起做做手部执笔操!
四、完成课堂作业
写一写,临写,再默写本课的四个生字及“辰”和“庆”(注意“辰”字的写法,不要加笔画)师:请大家把字工整地写下来。
(老师再次强调书写的要求,做到“三个一”,师巡视,表扬坐姿正确的学生)
五、赏评学生作品
(1)小组交换评价,请代表评价(2)请小老师点评(3)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第九课 左上包围的字
原 灰
横短撇长,被包围部分较丰满,被包围部分较丰满 偏右 捺写长
座 店 “广”横短撇长 竖对正点 被包围部分丰满、偏右
【经济生活第九课教学案】推荐阅读:
2019届政治生活第九课11-07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07-13
三联生活周刊策划案12-31
苏荣案余毒组织生活会05-29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07-08
经济生活知识提纲09-16
高中经济生活答题09-29
经济生活答案详解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