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共12篇)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1

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5的乘法口诀,同时能够自己发现口诀的规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熟练的记忆口诀,能够用所学口诀解决问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在玩儿对口令游戏时,不能够很快对出口诀的下句,在做课后练一练时,仍有把口诀用错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口诀掌握不牢,另一方面,学生对口诀不理解;说到不理解口诀,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原因,比如,教师再问学生口诀有哪些规律时就应该讲透,让学生明白当乘数每增加1时积就会增加5,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锲机,这才是一堂好课,在本堂课中,我就没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比如:学生在做练习时又一道乘法算式时4×5=?学生给出的是4×5=24,而我当时只是问学生有四五二十四这句口诀吗?在学生回答没有的一瞬就走马观花的过去了,如果当时我要问学生,请你想一想3个5是多少?他就可能知道了4×5=20了,一次多么好的机会呀,就这样被我错过,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研究学生,把握好每一个教学锲机,让自己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优秀向导!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2

1. (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怎样列式?

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

生:4个5相加和是20.

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 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揭示并板书课题.

2. 了解学习起点

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生说师板书口诀)

师:会说、会背了, 那你对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我想知道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

生:乘法口诀有什么用?

生:口诀是怎么来的?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我们就对照小猴图, 理解口诀的含义.

3. 理解“四五二十” (出示小猴图)

师:你觉得这幅图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解决?为什么?

生:用“四五二十”, 因为小猴图表示的是4个5相加.

生:第一行有5只小猴, 表示1个5, 2行就表示2个5相加, 3行就表示3个5相加, 4行就表示4个5相加, 和是20.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如果写成乘法算式, 可以怎么写?

师:“四五二十”这句口诀与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二、解读品味, 感悟口诀

1. 老师把这些乘法算式的得数藏起来, 请你想一句口诀, 快速地说出这些乘法算式的得数.

2. 探讨口诀的规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 一边读一边想, 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 可以让我们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

生: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 从小到大.

生: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生: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

师: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多了5. (引导学生从口诀的意义说.)

师:如果突然忘记四五是多少, 怎么办?

3. 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 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 把这五句口诀记住. (指名背、全班背)

三、数形结合, 深化口诀

1. 花果山上摘桃.

反馈:4+5, 有没有不同意见?3×5=15你是根据哪句口诀算的?说一说3×5+5=用的是哪句口诀?

比较5×3= 4×5-5= 3×5+5= 三道不同的算式用的是哪句口诀?

2. 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让大家了解哪些物体或事物与数字5有关, 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 拓展应用

你们知道吗?早在2000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编出了乘法口诀. (课件演示) 今天我们学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他的口诀我们以后继续来研究.课后请小朋友们找找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首先要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平衡, 成了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课的设计所追求的是, 让课堂变得简洁而有效.

1. 情境创设、追求简洁有效

情景创设的目的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而并非课堂教学的“摆设”, 在教学过程中, 导入部分以情境、激趣导入为主.

2.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 班中有很多学生已会背乘法口诀了, 但是学生不知道口诀的意义, 也不会运用口诀.因此在教学设计上, 首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四五二十”这句口诀的意义及其作用.我采用的是先扶后放这一教学手段, 让学生选择一句喜欢的口诀通过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猜一猜、说一说的学习过程加深口诀含义的理解.引发学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 沟通乘法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

3. 巩固提升,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数学课堂中的练习设计, 应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以加深学生对口诀的理解.

4. 联系生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处不在.课中为学生展示的“钟面、古诗、统计、课表”等应用口诀环节,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数学的美,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3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对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本单元在教学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穿插安排了乘、除法的竖式教学,这样给熟练掌握口诀留下了更充足的时间。乘法竖式的列式方法和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竖式形式类似,差别不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注意乘得的积要和乘数要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乘数没有出现两位数,也要注意积的十位要对着乘数十位的空位置写。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示范、规范书写,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规范的概念。教学中再结合计算过程说明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其中被除数是两位数的要让学生明确商是个位数,要写在个位上。

典型课例分析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七巧板)

师:数一数,一副七巧板有几块?(7块)

师:(出示1只小船)数一数,拼1只小船需要几块呢?(7块)出示表格。

师:拼2只小船呢?3只呢?你是怎么很快知道的?(学生说,教师点结果)你能把练习纸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2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成。

3交流算法。

师:咱们把得到的这些数读一读。(7、14、21、28、35、42、49)

4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7 42里面有几个77 49里面有几个77

看着表格说一说,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呢?……7个7相加是多少?(独立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齐说)

5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呢?

生:和“7”有关。(师随学生回答板书“7”)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完成板书:7的乘法口诀。)

[评析]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在现实情景中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学习编制口诀作铺垫。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师:1个7是多少?(7)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1×7)

师:2个7相加是多少?(14)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2×7)

师:3个7相加呢?(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剩下的乘法算式会写吗?师生齐写。

2师:看着乘法算式,你能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

请你把编的口诀写在书P62上。

3师: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编的口诀?指名说口诀。(教师贴口诀)

师:大家真了不起!数一数,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

师:让我们自己先自豪地读一读。

(同桌互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评析]本环节设计先引导学生列出1×7、2×7、3×7……的乘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结果算出积,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出7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考虑的。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再经过本课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制口诀,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师:读完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口诀的前半部分,第二个字都是(7)。

师:那第一个字呢?后半部分是什么?

生:……

师:4个7比3个7多()?5个7比6个7少()?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生:4个7比3个7多1个7,就是多7。

2记口诀。

师:7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那现在在能不能把这7句口诀记住?自己先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生先自由读、记)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句口诀特别好记?怎么记的?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这儿有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这句话中,能帮你记住哪几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然后换一换。

同桌两人会不会这样说。说说看。

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是多少呢?

生:用五个七减去一个七就行了。

师:有没有觉得哪些口诀不太好记?有没有好办法记住?

生:六七四十二有点难记。

生:想到七七四十九,减七就行了。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记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对口令吧!(师生对口令)检查一下,你的

口诀都写对、记牢了吗?

3比比谁算得快。

师: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吗?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呢?

4想一想,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提问:看到算式,你立即想到哪句口诀?

师:7×4和4×7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5看口诀写算式。

师:根据一句口诀,你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根据“一七得七”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

师: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能写一道算式呢?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评析]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的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原本枯燥、抽象的记忆过程设计得充满趣味。

(四)实际应用

1(师出示七星瓢虫图片)

师:为什么叫七星瓢虫?

师: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点?

2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我们来看一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村居》)

师:这是一首“七言诗”,你知道这首诗除题目外共有多少字吗?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3师:小明的爸爸已经出差3个星期了,你知道小明有多少天没看到爸爸了吗?

师:医生说:人每天要喝6杯水,那么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

4师:还记得7个小矮人吗?

(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呈现“一个矮人一张床,七个矮人七张床;一个矮人两个碗,七个矮人十四个碗。”)

你能把这首儿歌编下去吗?

5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呢?

[评析]七星瓢虫、古诗、星期、小矮人这些题材都是学生身边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习题分析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形式丰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是识记口诀,以及相应的口算练习题(包括混合运算);第二类是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第三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在本单元练习指导中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多种形式熟记口诀,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单纯的背诵、记忆口诀是枯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练习帮助学生熟记口诀。如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l题、第2题,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学会通过已经记熟的口诀推想出相邻口诀。

再如第63页第3题,第66页第2题,第68页第2题等这些形式的练习,我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练习,比如对口令、开火车、小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记口诀的效率。

2重视题目性对比练习,便于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在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题组性的对比练习,如计算题组第6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73页第8题等。这样的练习要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再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如第73页第11题,这是几组乘、除法的对比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每道题时分别要用哪句口诀,通过交流体会到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的重要性。再如第81页第2题这组对比题,每组题中上面的两道一步计算是下面一题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分解,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本单元的练习中还出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对比练习,如第66页第4题,第69页第8题,第70页第12题,第78页第6题等。这些练习可以先让学生逐个解决题中出现的问题,再讨论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以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3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如第74页第6题,第80页第3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写乘、除法算式的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口诀的熟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4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4

学科:小学数学

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想)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好的,掌声起。)(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后,昏了过去。七个小矮人商量,每人照顾她一周,一周有几天?(7天)第二个小矮人照顾完白雪公主后,说明她已经昏睡了几天了?(14)第三个……

第六个小矮人照顾她后,已过去了几天?

生1:41天(许多学生喊:不对)

生2:42天。

师:你能给这个同学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2:用前面的35+7就可以了。

师:第七个小矮人照顾她后,一共过去了几天?

全班齐:49天。

(课件依次显示7、14、21、28、35、42、49)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探究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里面有没有藏着数学知识?

生齐:有。

师:想一想,这里面藏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表扬:大多数同学都在动脑筋噢。)

生3:有七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我发现其中有7+7=14,14+7=21……每一次加的都是7.

师:原来每一个数都可以用几个7连加算出来,所以每个数都可以用一个数乘7得到的,是吗?(是)

师:我们已经学过几的乘法口诀?

生齐:1~6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猜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

生齐:7的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

师:7的乘法口诀老师现在不教,你们自己能不能总结出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1到6的乘法口诀,考虑到他们已对总结口诀的方法已比较熟悉,根据学生的迁移能力,应该能自主探究,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做到的,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来做。]

生齐:能。

师:请你们试一试,把总结出来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师巡视:都佳钥已经开始写了,其他同学正在思考。等一会儿,咱们把写得好的放在展台上,让大家学习。袁凌云同学知道,写乘法口诀时要用什么字呀?

生齐:汉字。

师:我们要先思考,想好了再写,不要急着动笔。

学生自主总结7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认为7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应该是什么?

生:一七得七。

师:一七得七是什么意思?

生:1个7相加等于7.

师:应该说是1个7还是7

师:最后一句应该是--

生:七七四十九。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5的,6的乘法口诀。

展示另一个学生的探究结果,师:这个总结的是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他没有想以前学过的6的乘法口诀。

师:对呀,同学们在探究新知识时,可以想一想前面学过的和它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师: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总结口诀时,有的同学遇到了,他想不到“四七()”是多少了,怎么办?谁来帮在他?

生1:如果知道三七得几,用它的答案再加7就可以了。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呀?(行)那咱们知不知道三七得几?(21)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个7的答案再加一个7,就是几个7了?(4个7)(师板书:3×7+7=)

生2:用4个7相加。

师:对呀,有时我们也可用加法来帮助我们算乘法。(师板书:7+7+7+7=)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从中体会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生3:5乘7再减7.

师:是呀,我们可以用3个7的答案加一个7。假如知道了5个7的答案,从中再去掉一个7,也可以得到4个7的答案。(师板书:5×7-7=)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4:用14+14来算。

师:这种方法能算出4乘7的答案吗?(能)老师怎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5:一个14里面有两个7,两个14里面就有4个7.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呀?(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他们用得方法都很巧妙。这说明如果我们哪一句口诀想不出来,还有--

生:很多方法可能帮助我们找到作案。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生5:还有一种,就是21+7.

师:是呀,如果我们知道三七二十一,就可以直接用21+7来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7的乘法口诀。(根据课件,师指名说每一句口诀的下半句)

师:马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你认为哪一句最好记?

生1:一七得七。

生2:二七十四。

师:为什么呀?

生2:用7+7算就可以了。

[活动二]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师:谁已经会背这些口诀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一背)

师:谁能把自己背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多背几遍,晚上睡觉前背一背,早上起来再背一背就背得更熟了。

师:都佳钥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生2:大声地读,多读几遍,就可以背得很熟。

生3:一遍生,两遍熟,三遍更熟。

师: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都是记忆的好方法。

生4:我有一句口诀记不好,就是“三七得几”,我爷爷说:管它三七十一,咱不背这一句了。所以我就记住了。

生5:有一句广告中也有这一句口诀。

师:噢,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原来生活中的话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乘法口诀呀!

师: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好的背乘法口诀的方法,那就是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背就能背得又快又熟。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七句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1:它们的第一个因数的排列是从一到七。

生2:第二个因数都是7.

生3:积每一次都多7.

师:这个规律的作用大不大呀!(大)它可能帮助我们--

生齐:更快、更准地背会7的乘法口诀。

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掌握声起)如果我们有一句的答案想不出来,可以用上一句的答案--

生齐:加7来算。

师:现在大家都闭上眼睛来背一背。(生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用到乘法口诀,请大家看。

屏显小资料: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学生看时兴趣很高,七嘴八舌地边读边讨论。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我们一定要背得非常-----(熟练)。背会乘法口诀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生1:快速计算简单的乘法题。

生2:帮我们算难的加法题。

生3:正确计算难一点的乘法、除法题。

师:用乘法口诀除了可以帮我们算乘法题,还可以帮我们算以后将要学习的除法题。别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近一段时间学生一直在学习、背诵乘法口诀,可能会感觉到枯燥。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口诀的重要作用后,视野开阔了,应该对学习乘法口诀更感兴趣。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举例说明了乘法口诀的作用,所以这里没有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它的作用。]

师:既然乘法口诀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可不能把它记错了噢。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记好它,好不好?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件显示下面的练习题)

1.对口令,并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七()三七()六七()

二七()七七()一七()

2.看算式,说口诀,算答案。

7×2= 5×7= 7×7= 7×3= 6×7= 7×4=

3.算一算,想一想。

7×2+5= 5×7+6= 7×7+3=

7×3+4= 6×7+8= 7×4+4=

[设计意图: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笔算乘、除法的错误率较高。探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单独背乘法口诀时很熟练,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进位的现象。这样学生在笔算时多位数乘法时,每一步的运算实际上常常是一个乘加的两步运算,如果这样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就会造成计算正确的可能性更低。所以在这里设计的乘加计算题,目标在于想让学生看到乘加的两步算式,脑子里呈现的是一步计算,也就是说让学生达到看到一个表内乘法的算式,脑子里出现的不再是一个算式,然后再计算得出答案,而直接就是它的答案。]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呢?

4.解决问题

(1)出示一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兴趣盎然地大声读。(因学生在语文中刚学过这首诗)

师:数学老师为什么要教一首诗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最后一句有一个“二”字。

师:是吗,这是一个表面上的数学问题。再认真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

生2:一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几个字?

生齐:28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3:一行7个字,四行就有4个7,所以我们用4乘7算出来有28个字。。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样的诗有很多噢,下去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好不好。

(2)出示一幅七巧板。

师:这是什么?

生齐:拼图。

[反思:课前没有预料到学生不认识七巧板,当然,他们对七巧板有七块就不会太了解。所以在这里需要介绍这种智力玩具,这样就占用了后面的练习时间。]

四幅七巧板一共有几块?

生:28块。

师:怎样列式呢?

生:4×7=28(块)

[反思: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练习中要注意变式,所以在课堂探究与解决问题时,多次练习了“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虽然这是一个学生的易错点,但对同样容易出错的“六七四十二”却明显练习不足,并且课堂上学生在背诵和运用口诀时有几次都在这一句上卡壳,但没能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教师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一是课前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足,二是不注重课堂的生成,还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不够。]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猜一猜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8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5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述的发展

2.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 学 目 标 基 本 目 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弹性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得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编织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具准备 情境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一)观察情境图,引出课题 1.说出数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堆、两堆、三堆 3..摆一摆,同桌合作填出表格

4..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表格里数字 的规律

(二)列出乘法算式 1.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2.黑板演示 3.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

(三)教师介绍如何编制乘法口诀 板书:一五得五

师: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里采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松果,今天我们就和小松鼠、松鼠妈妈一起来探索乘法口诀的奥秘吧!师:秋天到了,它们收集了这么多松果,你想帮它们数一数吗?那么你想怎么数?你的想法和小松鼠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师: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3堆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将表格填写完整。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填。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这个表格,那么仔细观察,同学们数的那么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每一个数比前面多5,那10堆松果呢?)师:通过摆一摆,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数出了松果的个数,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堆松果有几个?为了看着更方便,老师把它们移到黑板上,这样的我们用一个5表示,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贴出第二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贴出第三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解决了问题。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特别聪明,他们发明了又快又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小松鼠为我们带来的小知识吧!(出示ppt上的介绍)师:一五得五就是1×5=5的口

1.说出各部分代表的意思 2.读一读

3.总结积大于十时候的书写形式 4.独立编制乘法口诀

(四)游戏:对口令

(五)总结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小结

三、巩固提升

1.看图列式 诀,一起来读一读。

师:1表示哪个数,5呢?第二句呢?二五一十,当积大于十的时候,得字省略,写成一十(齐读)

第三句谁来试一试。我们已经帮助小松鼠用乘法算出了三堆的算式,那么这两排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5的乘法口诀。师:你想帮助松鼠求出几堆松果呢?学习前有个小提示1、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下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你最喜欢的那句,这就是五的乘法口诀,男同学读算式,女同学读口诀。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五,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两只呢?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记住乘法口诀? 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和笑笑发现的记忆规律,笑笑的方法是由上一句口诀推出下一句口诀,淘气关注了乘积末尾的特点,口诀最后一个数不是五就是十。师:今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数松果,也学会了五的乘法口诀,感受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师:小松鼠和他的妈妈准备了一些果汁,请你帮它们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呢? 请你帮小松鼠解决下一个问题 2.填一填

学生观察情境图 独立列式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4.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

四、收获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淘气的小松鼠跳到了尺子上,请你根据它跳的规律看看它跳了多远。师:填好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五七三十五,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圈一圈说一说。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6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了解到乘法的基本意义,也有了五个五个数数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能较好地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已经比较熟悉,一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通过乘法的意义轻松的将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另一方面5的乘法比较容易记,编口诀也不难。为了让学生学的更有趣一些,我对“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适当的更改。

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为了吸引学生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用了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手。在简单的复习之后使学生们动手画自己的小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恰当的引入了课题。而手掌每个同学都有,一只手掌有五个手指就是1个5,两只手就有10个手指,也就是2个5,并列出加法算式。以此类推,一直到5只手,也就是5个5,写出加法算式。让学生根据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引导学生从1个5开始编出口诀,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编口诀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先让学生说说意图,然后引导学生想到此处有几只手也就是有几个5,再让学生据此编口诀,通过乘法的意义理解口诀的意思,在这整个环节中,我很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老师传授给他们。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效果也很好编完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背过5的乘法口诀。

作为一节课的承担者,在没有走进课堂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满意的,但是当你真正课堂去实施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足:

首先此次课是赛课内容之一,赛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成效的一个考察,虽然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求不是很高,但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在此次课程的表现中还是不够好,虽然他们所有的小组成员是簇拥到了一起,但是有的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大胆的说出来,让组员们进行商讨,有的甚至是自己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写写画画,已到达思考的效果,这就使得小组合作成效度有所降低,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在积极的思考讨论。

其次,自己没有把5的连加示意图画的仔细,以至于没能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再次是板书没有安排恰当,以至于显得杂乱及没能达到更好的服务本节课知识的讲解。

最后是上课时间的把握上有一些误差,尤其是在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不够大胆,不敢站起来直接说出思考结果,这就的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这种同学多加训练。

当然作为一个才走上讲台的新老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希望以后在教学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7

第一,钻研教材要研究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关系,前面已经讲了1~6的口诀,按照教材呈现的方式教学后发现虽然学生已经熟记了口诀,但在计算的时候还是不够熟练或者出错,可见学生对于口诀是为了方便计算的作用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我们老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生到熟逐步发现口诀的妙处,以此为动力和兴趣来自主探究和学习口诀。

第二,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今天做课的一位老师很巧妙的整合了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作用,将摆七巧板、填统计表、列式、编口诀设计在一起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经历口诀的形成的完整过程,再利用口诀解决问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可见教材研究之透彻,不得不让我敬佩。

第三,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要联系学情。如在老师第一次问书上表格中的2个图案用几块七巧板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已经列出2乘7、7乘2,表示2个7相加等于14了,就说明他们能一次完成根据乘法含义列式的过程,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用把填表和列式当做2个教学环节来设计反复的说,显得有些重复了。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8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作为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本节课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乘法算式去经历1-4的乘法口诀的编拟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并能初步应用乘法口诀去计算乘法。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清楚图意,然后根据几个几相加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最后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完口诀后,我都会让学生弄清口诀中各数代表的是乘法算式中的什么数,明确各数含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因为说实话,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很多是已经能够背出口诀的,但是对于口诀的理解孩子的认识是并不深刻的,于是本节课我将让孩子明确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之间的一种统一性作为重点。

本节课我预设到了学生在口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也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

预设解决的问题1:口诀的书写:,之前会出现部分学生用数字写口诀,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在书本上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编制四四时,学生汇报时,我故意这样写四四(16),这时课堂上学生炸开了锅,于是等待教室安静下来,我请不同意的学生发表意见,没想到学生们说得有理有据,乘法口诀是中国人发明的,应该用中国汉字。瞧,说得多好呀!

预设解决的问题2:口诀中得字使用,:积大于等于10的时候就不要得,在教学中我重点拿出错例进行辨析,以一句:为了够整齐,只好牺牲得的打油诗的形式给孩子加深认识。

通过作业和练习,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譬如:43=12,使用的乘法口诀是(),部分学生总会写成四三十二。在乘法口诀中有这样一个编制要求:乘数小的.在前面,大的在后面。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呢?课后思量为何不用对比的方法?即出示34=12,明确各数含义编制口诀三四十二。接着就出示 43=12,让孩子尝试去编织口诀,学生肯定会编制口诀四三十二,于是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句口诀,明确这两句口诀乘数一样,积一样,说清数学上规定只需要记忆一句三四十二,,让学生知道口诀中小的乘数在前。由于没有实践,也不知这个方法学生能不能接受。

2、在计算时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应用灵活度较为差,需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对学生记忆口诀和应用口诀的训练,以使他们能熟能生巧。

本节课我在教学上的疏漏点:没有给出孩子一个明确的课堂总结:乘法口诀有什么用?概括性的总结也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升。明确: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乘法算式,我们根据乘法算式可以编制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教学反思(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篇9

(1)3+3+3+3+3+2=1

1(2)3×3+2=11

(3)4×3-1=11

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 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 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老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1×4+7=11 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0

岳村小学 二年级

刘国年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用好道具、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景、兴趣导入为主。选自《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段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道具(手指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手指图,以及教师引导,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如何让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得生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对“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创新处理,在本课教学尽量能够体现以下几点:

1、在上课期间充分的利用了道具,较好的运用了直观教学法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还可以把数学课与美术课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中紧贴主题,尽量地简化教学思路,使同学更准确、迅速的接受新课的学习内容。

3、在探究中交流,经历口诀编写的过程。把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理解乘法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体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4、通过各种形式的的记忆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记住口诀,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5、在练习中升华,深化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教师为学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老师的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你很会思考,与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来,所握个手吧!

2.你今天学习很认真,回答的很好,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3.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既具体又完整,语言也很美。

4.你真棒!你比以前进步多了。你的答案虽然和我的不同,但你的办法也很好。

5.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把这种好的学习态度发扬下去。

总评: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活动注 重丰富有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

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教学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收获很多,下面就谈谈我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

1、学习材料的现实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中陈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小手”为材料,依据“小手”编口诀,通过玩“数小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了1个5—5个5的意义,让学生突然感觉到: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学数学是这么的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

2、有效迁移,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通过出示手指图,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含义。考虑到学生胆小,发言少,老师能尽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1 和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和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在总结出口诀后,又让学生看口诀说口诀的意义,并列出乘法算式。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如:将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自己的双手联系起来。一只手有几个手指?表示几个5?2只手有几个手指。表示几个5。

4、精心设计练习,有基础,有坡度,而且利于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是,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评课意见: 优点:

1、刘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教学环节完整流畅,最后学生都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根据口诀计算和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学目标已达成。

2、吴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以看出老师在努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比较配合,可能是很多同学对于5的乘法口诀比较熟悉了,所以很多同学在老师还没有出示口诀时就已经回答出来了,教师欠缺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建议:

1、课堂导入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或者在课前将自己的手画下来,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也易于教师控制课堂,不会出现混乱现象。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1

一、复习导入:

看图列式(一道加法算式,两道乘法算式)

二、传授新知:

5根小棒摆一个(两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一五得五,二五一 十”教师引导编出,并且强调三点:

1、为什么要不编成“五一得五,五二一十”?(不顺口,习惯将小数写在前面大数写在后面)。

2、口诀都是先说因数再说得数。

3、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后三句口诀小组摆图形讨论,编写完成。

观察口诀,找出规律。

朗读口诀,背诵口诀,同桌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手)

课件展示同学们的相片有用一只手摆动作的,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个人伸出手摆姿势的,根据图列式子,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自己上电视了!)

三、巩固练习:

口算练习,与语文学科整合,奖励大家一首古诗,每行有5个字……

欣赏学生自己画的图画,看图列式。做书上习题。

教学反思:

“手里握着再多至理名言的钥匙,能够开启自己的那一把却永远不会是现成的”,的确,有再多的观摩课,再多的示范,再好的师傅,轮到自己上课时,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听别人的课总是很敏感的发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且能够将原因分析的头头是道,可是轮到自己上课时,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自知。

我是第三节上的课,前两节也听了两位教师的课,也感受到了,对于本节课,口诀的记忆与熟练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清楚的明白要多练习,多练习。但是自己在练习时,题型单一,把目光放在了中等难度的题上面,反而忽视了基础的题,我缺少的题型有:

1、补全口诀,( )五一十,三五( )。

2、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练习的不够多。

对口诀的拓展不到位,孩子们很优秀,怎样很好的开发对于我来说是个课题,在教学上我承认自己有点“蹑手蹑脚”,总是担心落下后进生,往往忽视了对于优秀学生的开发,本节课“0×5=?”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可是由于我的不敏感,将这样好的一个资源白白浪费了。

提问和问题设计不够技巧,整节课下来给大家的感觉是总是集中提问几个人,而自己想想,每个孩子几乎都提问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终于被我想到可能是因为,问题设计的过多、过细,即使每个孩子都问到了,但是有的孩子回答了1个问题,有的孩子回答了3个问题,整体感觉就会觉得提问集中到了回答问题多的几个同学身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一个学生全部说出答案?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分部提问呢?我想如果将简单问题让一个学生痛痛快快的说完,稍微难一点的问题有层次的提问是不是能好一点呢?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实践一下。

词语匮乏,虽然身为一个数学教师,但是文学素养也不能轻视,“书到用时方恨少”,小学低年级教师鼓励语言一定要丰富,而我显然不够,整节课都是“你真棒,你们真棒,非常好……”难免让学生觉得麻木,再大一点会觉得老师说这话只是应付,没诚意。

补救措施: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我先是复习了5的乘法口诀

游 戏:

1、老师说前半句,你来补充后半句。(开火车)

2、男生说前半句,女生说后半句。再变换角色练习

3、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

拓 展:0×5=?(生:等于0,等于5)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生: 5个0或者0个5)先来看看5个0,该怎样列式?0+0+0+0+0=0,再看看0个5,每组5个,有0组,就是0个。综上0×5=0。继续拓展0×6=?0×10=?0×100=?0×1000=?0×10000=?……。结论:0乘任何数都等于0

青蛙跳格子,每次跳过5个数字,跳两次呢?三次呢?……

在优秀学生开发上,我想试着每天给他们出一道奥数题,让大家一起做,然后集体讲解,看看效果怎么样。

搜集表扬语言,多看多说,多思考,思考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特点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表扬就是针对我的,不是老师应付我的。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新教材对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作了较大的改进,由于学生已经有五个五个数数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能较好地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思维过程的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在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小组交流想法,最后全班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体现了主体意识,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上一篇:小班美工《新年帽》教案下一篇:树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