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大赛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排舞大赛(共6篇)

排舞大赛 篇1

2014年6月18日,安吉县“珍硒杯”排舞电视大赛总决赛暨浙江省第二届全民体育节在龙山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比赛共有18各参赛单位。我校排舞队作为教育局的代表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排舞队表演的舞蹈《推动》在18多个群舞中获得二等奖。回首一次次的训练、走台、彩排到正式比赛,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师生的关心下,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刻苦训练,才获此佳绩。愿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勤奋耕耘,力争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排舞教学 篇2

关键词: 排舞 教学方法 对比

1.引言

排舞简单地说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源自美国西部,至今已经发展到3000多支舞曲。

它的特点是每一只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

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

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体验以舞会友的乐趣。

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已风靡世界多年,但作为体育课的一项内容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思考和研究,使这一新引进中国学校体育的项目能蓬勃发展,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快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排舞中“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舞蹈,特别是排舞教学方法的资料,对材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撰写论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2.2对比分析法。

对三种排舞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别。

2.2.3归纳分析法。

以排舞教学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对此三种教学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三种排舞教学方法的教学原理及其特点

3.1.1“多感官表象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多感官表象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觉、听觉、思维和本位感觉等信息接受器官,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有意识地利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术的方法和过程。

“多感官表象训练教学法”对比传统的“示讲法”,更强调充分利用学生的身体感官功能,结合排舞技术动作的特点、风格和规律,突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学沟通,并借助观察、思考、评议、识辨、记忆、演练、自述等手段进行教学,即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发挥多感官功能,以观、评、识、记、练为手段,逐步完成排舞技术动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可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优点,让学生观看后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在头脑中回放。

当人进行运动动作的表象演练时,与动作有关的神经和肌肉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反应在模式上与实际完成动作的情况一致,表现的过程还能产生相应动作的肌电活动。

虽然肌电活动很轻微,却足以激发和打通技术动作的神经通道,多次激发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快技术动作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1.2“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排舞运动项目的特点是风格多样,吸收和利用的舞蹈种类和元素众多,有健美操风格,有拉丁风格,有爵士街舞风格,有民族舞风格,等等。

在如此多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如何提高排舞套路教学中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采取一种“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所谓“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是对较简单或已掌握的动作进行不间断的递进叠加式组合练习,假定一套舞由32个动作组成,我们在教学中可将32个动作分成4个小节,每小节8个动作,拟定第一小节8个动作名称分别为ABCDEFGH,在进行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时,则A―B―(A+B)―C―(A+B+C)―D……当学完第一小节后,以同样方法学习第二小节,当第二小节学完后,则练习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然后学习第三小节……实践证明,用“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进行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新动作全部教完再从头复习的效果好得多,它避免先学后忘这种常见的问题,边学边巩固,充分利用遗忘曲线的特点,在有效时间内连续重复,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还利用此法进行有氧练习,对提高学生心血管功能、发展体能有良好的作用。

3.1.3“程序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严格按照心理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教学方法。

它是把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顺序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

在进行程序教学时,其重要特点是运用强化的方法进行行为调整。

强化正确动作,排除错误动作,确保最好最快地达到目的,增强学习效果。

由于每个小步骤任务具体明确,因而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按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特点是严格控制反馈教学过程,如果发现学不好前一个动作,就必须返回重新学习。

这样经常得到强化和及时反馈,能使学生获得较大的练习强度,增强学习动力,减少学生产生错误动作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时间,因为一旦错误动作动力定型后,不花长时间是难以纠正的。

整个程序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即在练习前自我强化、练习后自我评价等。

3.2教学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3.2.1排舞教学和其他术科教学一样,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动用的器官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某一动作技术的掌握。

在“多感官表象教学法”具有教学时数少、效果明显等特点。

本“多感官表象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能增强教学效果。

但“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条件作为辅助手段。

3.2.2排舞成套动作一般由若干节组成,少则十节左右,多则几十节,由于具有节数多、拍数多、动作变化复杂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感到要熟练掌握成套动作有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练习时间短,重复次数少,识记困难。

我们利用叠加递进组合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让学生靠多次重复来加深记忆,提高动作的熟练性,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在进行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步练习时要降低要求,确保体育课的安全和谐。

3.2.3在排舞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程序化教学方法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练习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机能。

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程序教学中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练习,比较死板,灵活性差,对于人数较多和场地器材不丰富的学校实施起来难度就很大。

总之,程序化教学引入到排舞教学中,必须辅以其他教学法,切不可以程序教学代替其他教学法。

4.结语

4.1在排舞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综合运用“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其实效性。

在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

排舞比赛活动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学生常规管理,提高晨间活动的质量,锻炼学生的体

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展示学生形体美与青春活力,体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经部门研究决定:幼教部全体学生于201X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举行《昆力奔驰》《人生如歌》排舞比赛。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二、领导机构

组 长:倪彩菊

副组长:XX、XXX、XX、XXX

组 员:XX、XXX、XX

三、比赛时间、地点及顺序

时间:10月13日—15日6:20—7:00 地点:南篮球场(下)

顺序:抽签决定顺序,两组同时进行

四、比赛内容: 《昆力奔驰》《人生如歌》

五、比赛场地布置:张克让 柳振民 赵乘奔

六、奖励:一等奖:2名(300元/名) ,二等奖:3名(200元/名) ,

三等奖:4--5名(100元/名) 八、统 分:张克让、学生两名

201X/10/8 幼教部

附件

全国排舞比赛规则 篇4

排舞是根据一段完整的歌曲或音乐,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身体练习和多变的步伐为基本手段,编者编排好的一套完整的动作,使练习者达到塑造形体、舒缓压力、改善气质、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健康素质的一项运动。排舞旨在增强团队精神、促进和谐关系和反映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特殊的意义。1.2 目的

制定本规则的目的是保证全国排舞比赛评分的客观性、规范性和公正性。1.3 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

1.3.1 团体赛每队的参赛人数最低为16 人,上不封顶。1.3.2 男女比例至少要达到1:4 或4:1。

序号 比赛项目 参赛人数 年龄要求 组别 排舞难度 1 团体 16人以上 按组别 按组别 初级以上 2 青年混双 2 18-34 青年组 中级以上 3 中年混双 2 35-49 中年组 中级以上 4 男、女单人18-34 不分组别 中级以上 1.4 比赛分组

序号 组别 年龄要求 组队形式 备注 1 儿童 组学龄前 2 小学组 6-12 3 中学组 13-17(含中专、中技、职高)4 大学组 18-30(含大专、高职)5 青年组 18-34 6 中年组 35-49 7 老年组 50以上 8 国际友人组 不分组 1.5 组队名称规范 地区+队名:

社会组:××省××市(自定义名称)排舞队 单位组:××省××市(单位、学校简称)排舞队 1.6 出场顺序

比赛的出场顺序在赛前领队会时由各领队抽签确定。1.7 比赛方法

1.7.1 规定曲目:相同曲目可以一个队或几个队一起上场比赛。1.7.2 自选曲目:每队单独表演。1.8 入场与退场

1.8.1 可以选择动态入场接开始,也可以选择立定造型开始。1.8.2 入、退场必须迅速。

1.8.3 退场必须包括向裁判员及观众行礼致意。1.9 成套动作时间 根据比赛规程而定。1.10 比赛成绩与奖励

1.10.1 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比赛最后成绩由决赛产生。1.10.2 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按比赛规程执行。1.11 服装与装饰

1.11.1 比赛用服装、服饰、鞋、帽等要求符合舞蹈风格。参赛鞋要求与服装服饰搭配相适宜,带跟鞋要求安全,鞋跟高度不得超过3 公分。1.11.2 比赛时选手可化妆、彩绘、花纹图案贴纸均可。1.11.3 可以佩带与表演相关的饰物。

1.12 对手持道具的规定:可以使用轻型道具,但不鼓励使用道具。1.13 有关安全规定

1.13.1 编排的动作中不能出现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动作(不安全动作)。1.13.2 动作的难度适合参赛者的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1.13.3 适合参赛者的年龄特点。

1.13.4 在编排的动作中不得出现抛接、翻腾、叠罗汉等危险动作或类似竞技健美操或啦啦操中的难度动作,如出现类似的动作,要进行扣分。1.14 场地与设备

1.14.1 比赛场地不小于16×16平方米,场地应该为木制地板或地胶,但是保证平坦、适于跳舞、不涩不滑;后有特定标志的背景板。1.14.2 比赛应有专业的放音设备,还可以有舞台灯光。1.14.3 裁判席设在比赛场地的正前方。1.15 广告标贴规定

1.15.1 组委会有赞助商统一广告贴标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

1.15.2 选手赞助厂商的广告标贴,允许缝制在选手的服装上,约4平方公分。1.15.3 臂贴可以是方形或环绕手臂,但宽度不得超过4 公分。

1.15.4 印制在选手背号上的广告,则以长21 公分、高5 公分,成一线排列,大小不得超过号码之20%。

第二章 动作、编排及音乐

2.1 成套动作要求

成套动作必须是大会组委会指定排舞舞码版本及配套音乐,必须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

2.2 编排要求

2.2.1 根据表演的需要、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曲目的理解,在不改变原舞码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和音乐节奏的前提下,编导者可以对原排舞曲目的前奏、上肢动作、队形变化以及入场、退场等进行编排。编排部分不能离开音乐的整体风格。

2.2.2 单首曲目编排

在一首完整的排舞音乐伴奏下,全体选手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方向循环。其余可做队形或方向的变化。结尾可以有不超过2个8 拍脱离原舞码的编排。2.2.3 串烧曲目编排

几首排舞串联表演称为串烧表演。每首曲目全体选手必须要 面对评委完成原舞码规定的一个方向的完整动作;其中组与组之间的重复动作可进行编排。每首排舞之间要衔接流畅、过渡自然。2.3 排舞伴奏音乐的统一和规范 2.3.1 所有表演过程中所用的音乐,必须是本队所选表演曲目的排舞音乐。2.3.2 在上、下场以及每首曲目衔接的过程中,不允许添加表演曲目以外的音乐。2.3.3 规定曲目必须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或乐曲,未经剪辑、组合、拼接。2.3.4 串烧曲目可以根据情绪需要对原表演曲目音乐剪辑、组合、拼接,但不得改变原曲音乐风格。2.4 排舞音乐的准备

2.4.1 排舞曲目的名称必须是国内排舞管理机构公布的统一中文翻译名称。2.4.2 规定曲目音乐光盘由大会组委会准备,自选曲目音乐光盘由参赛者自备。2.4.3 自选曲目表演音乐由参赛者自备两份,载体必须是高质量的CD,光盘里只有参赛表演音乐,其中1 份报到时交大会放音组。2.4.4 光盘盘面必须标明单位、比赛项目和出场顺序。

2.4.5 参赛者必须提前30 个工作日将《参赛曲目报表》电子版、以及完整的自选音乐伴奏mp3 格式发邮至组委会。2.4.6 填报《参赛曲目报表》

填报单位:比赛项目 规定曲目 自选曲目 串烧曲目 难度 拍数方向 时长 2.4.7 串烧曲目必须将所选曲目名称依次列出。

第三章 排舞裁判法 3.1 大会组委会

由主办与承办单位的相关领导、行政人员及各参赛队领队组成。负责大会的组织、宣传、竞赛及后勤保障作。3.2 仲裁委员会

由熟悉本项目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担任,负责按规则对比赛中发生的争议、申诉做出仲裁决定,需要申诉的单位,在递交申诉报告的同时需缴纳申诉费500 元人民币,败诉者不退还申诉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3.3 裁判委员会

3.3.1 裁判委员会分工(可根据比赛规模的大小适当增减裁判人员)。3.3.1.1 临场裁判:裁判长1 人,副裁判长1 人,裁判员5-7 人。

3.3.1.2 辅助裁判:记录员1-2 人,检录员2 人,现场广播1人,放音1 人。3.4 裁判员资格

3.4.1 担任全国比赛的裁判员必须参加过由相关全国排舞管理机构举办的排舞裁判员学习班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拥有与比赛相适应的裁判等级,具有一定比赛临场经验者。

3.4.2 裁判员须精通评分规则,熟悉竞赛规程,遵守裁判纪律。在评判过程中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准确”的方针,做到独立评分、果断出分。3.5 裁判工作职责 3.5.1 裁判长职责

3.5.1.1 全面负责竞赛裁判工作。检查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参与处理比赛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5.1.2 管理裁判队伍。组织裁判学习,确定裁判员分工,指导裁判员观看赛前训练。

3.5.1.3 主持技术会议,安排竞赛事宜,与参赛队沟通,按规则解释比赛中出现的相关问题。3.5.1.4 调控比赛进程。发出运动员入场信号(举绿旗)。

3.5.1.5 监督、检查裁判员整场评分情况,当评分出现严重偏差时,有权做适当调整。

3.5.1.6 对教练员、运动员干扰比赛进程的不正当行为,有批评、教育、警告和建议取消比赛资格的权力。

3.5.1.7 审核并宣布最终比赛成绩。3.5.1.8 做好竞赛工作总结。3.5.2 副裁判长职责

3.5.2.1 协助裁判长做好竞赛工作。

3.5.2.2 协助裁判长负责检查场地、宣告、组织编排和抽签等工作。3.5.2.3 兼任计时,执行裁判长减分。

3.5.2.4 检查记录员的成绩登记,审核最后得分。3.5.3 评分裁判员职责

3.5.3.1 参加赛前裁判员学习班。听从管理机构的指示,服从裁判长领导。3.5.3.2 按时出席赛前的全体裁判员会议。3.5.3.3 观看赛前训练。

3.5.3.4 严格按照规则准确、快速、客观、公正、合乎道德地评判。3.5.3.5 赛前全面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3.5.4 记录员职责

3.5.4.1 协助裁判长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备好出场顺序抽签表、比赛成绩记录表等竞赛用表,备好裁判组评分用具。

3.5.4.2 比赛中及时统计裁判评分,排出名次与等级。3.5.4.3 根据大会要求设计、制作成绩册。3.5.5 检录员职责

3.5.5.1 召集参赛队伍,做好人场前期准备,确保比赛按时、顺利进行。3.5.5.2 组织领奖队伍,做好人场前期准备,确保领奖工作有序进行。3.5.6 广播员职责

3.5.6.1 在裁判长指导下进行赛前准备。

3.5.6.2 临场介绍仲裁委员会人员、裁判委员会人员。

3.5.6.3 在裁判长示意下宣告出场队伍,宣读裁判员评分结果和最后得分。3.5.6.4 介绍与比赛相关的知识和组委会指定的宣传材料。

3.5.7 放音职责:收集各队比赛的音乐光盘或磁带,进行整理排序,准确播放各队音乐,并做好保管和退回工作。3.6 评分方法

3.6.1 采取公开示分的方法。

3.6.2 成套动作满分为10 分,裁判员的评分采用给分制,精确到0.05 分。3.6.3 去掉最高和最低分,裁判员评分相加的平均值再减去裁判长减分即为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位)。3.7 成套动作评分(10 分制)

3.7.1 评分因素与分值分为五部分:

动作的完成 3 分

编排设计部分 3 分

舞曲风格及表现力 2 分

服装服饰妆容 1 分

总体完整性 1 分 3.7.2 评分因素解释:

动作的完成:动作与标准舞码的一致性,动作与音乐节拍的吻合;

编排设计部分:创新性、流畅性、队形变化及音乐风格的把握;

舞曲风格及表现力:把握风格,面部表情自然、自信,融入音乐的感染力;

服装服饰妆容:风格吻合、色彩及整体视觉效果协调;

总体完整性:整齐度、团队精神、视觉效果、全部表演的整体总评价。3.8 评分标准与分值

3.9 裁判长减分裁判长对以下情况进行减分,每项减 0.2 分:

参赛人数不符合规定

出现超过安全规定的动作

出现违规广告标贴

暴露隐私部位、腋毛等

比赛中服装服饰头饰散落、道具掉落等

佩带眼镜、珠宝、首饰、手表等私用物品 3.10 纪律处罚 对检录三次未到者、拒绝领奖者、不服从裁判者和有意干扰比赛者将视情况给予下列处罚:

警告

取消比赛资格

取消成绩与名次 3.11 特殊情况

运动员在遇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做动作并向裁判长反映,在问题解决后重做,在成套动作结束后提出的要求将不被接受。

播放错音乐

由于音响设备而出现的音乐问题

由于设备问题而出现的干扰-灯光、舞台、会场 3.12 其他

上述情况以外的问题,将由仲裁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讨论解决,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四章 教练员、运动员行为准则 4.1 教练员行为准则

4.1.1 熟悉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

4.1.2 服从组委会领导,遵守大会的一切规定。

4.1.3 在大会规定时间内,带领队员准时检录、试场地、参赛。4.1.4 比赛时不得进入比赛场地,不允许在场外示意和喊叫。4.1.5 不得向裁判员询问有关评分问题。

4.1.6 比赛中若发生非本队原因造成的比赛中断,有权向裁判长申请重做。4.2 运动员行为准则

4.2.1 了解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

4.2.2 遵守大会的一切规定,服从大会的指挥。

4.2.3 参加并积极配合由组委会召集的开幕式演练活动。

学习排舞的心得体会专题 篇5

由于自己是转入法学院的新生,这学期才开始接触到排舞。对于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我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转眼本学期即将结束,我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关于排舞,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它的发展历史,以便我能够更好的学习排舞。全健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这种舞蹈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即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近年来,排舞逐渐在亚洲引起注意。在港台、日本、新加坡等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由于简单易学,因此被称作“能走路就能跳的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普及,排舞融和了国际上多种流行元素,如恰恰,伦巴,牛仔和摇滚等舞步。在如此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排舞有简单的,也有复杂高难度的,让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一些大的城市,跳排舞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排舞现在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因此,全健排舞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全世界的排舞爱好者听到同一首歌就可以翩翩起舞,欢乐祥和的气氛不言而喻。

排舞有一定的体育锻炼的价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身体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强健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和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等,有着良好的健身作用。除此之外,当我们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得到放松,所以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让我们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好的心理状态。

在这之前,我对于舞蹈并没有太多接触,因为我稍稍有些内向,参加的活动也较少,总觉得跳舞并不适合我。但是这次的排舞学习却或多或少的刺激我的新鲜感。,学习排舞刚开始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因为之前都没有怎么接触过,所以跳起来有些害羞,总是畏手畏脚的,很多动作也做不到位,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跳的都那么自然,我鼓励着自己向她们学习。很多时候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总是做了一步就忘记下一步该怎么做了。人太僵硬,扭动不起来,所以老跳不出那种美感。通常一节课下来,其他同学基本上学得差不多了,而我却只能学到三分之一左右,经常要下课后自己找同学教我。哎,谁让自己没有基础呢?通过几支排舞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接受能力比以前强多了。虽然和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我的确进步了。其实只要自己多练习练习,还是会有收获的。我知道自己的节拍一直踩不到点上,但是已经努力去做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提高自己的。

排舞大赛 篇6

一普通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的意义

“排舞(Line dance),从字面上理解可知,这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艺术有机结合,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牛仔舞,早期的排舞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排舞特点是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不需要舞伴,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舞的新型舞蹈。”[1]排舞最初源于国标舞。但是,在排舞的发展过程中,它又融入很多创新性元素,排舞既保留了传统民族舞的继承成分,又包含了时尚现代舞的借鉴因素;既融入了快节奏健身舞蹈的内容,也涵盖了健康性体育舞蹈的思考。总之,排舞是集众多舞蹈风格和舞蹈特性于一身,兼容并包的新生事物。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排舞的舞蹈元素呈现出多样性风格,进而从整体上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色彩。排舞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它持续的吸收先进事物,使舞者永远感受到艺术的进步性。全世界优美的音乐形式不胜枚举,而这些歌曲几乎都被排舞吸收成舞蹈曲目,并形成对应的排舞形式。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就有多少种风格不同的排舞。排舞的舞蹈难度要求较低,这更促进其迅速推广。排舞对舞蹈场地的要求几乎为零―――无论是正规的舞蹈场地,还是公园广场的开阔区域,甚至是临时性的空旷之地,这些皆可成为排舞的舞蹈场地。此外,排舞无需舞伴,其参与者的参与形式可以不受限制。无论是独舞,还是众人翩翩起舞,排舞均可将其包容和涵盖。另外,排舞对伴奏音乐的要求也很低。如果没有正规音响设备,吉他、手风琴等简单乐器也可以为排舞伴奏。“会走路就会跳排舞”,这是很多排舞爱好者对这种舞蹈形式的心得体会。排舞旨在保障舞者获得身体机能的开发和锻炼。因此,排舞的动作一般都比较简单易学,易于掌握。

排舞课程作为融肢体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精华于一身的舞蹈教育类型,对提升大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具有长足而深远的意义。排舞课程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单一性问题,而且由于其具有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于塑造学生优雅的型体和高贵的气质等优势,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排舞在高校的适用前景乐观,但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使排舞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推广仍是困扰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首要问题。

二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学生自教自学,考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竞技技能教育的局限性,将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提升到一定高度,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一种教育形式的普及和推广首先需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正是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出发,充分顾及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从排舞的舞蹈内涵和舞蹈形式本身诠释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体育教育过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体育课程成绩。因此,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程度往往会因体育达标的存在而大打折扣,甚至是被全然扼杀。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实质上改变以往机械单调的教学形式,促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更加人性化。

(二)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促使课堂内外的同步性和一体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实现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多样化和健康化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每周一歌”形式―――高校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形式”的体育教学。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否则很难达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的体育教学内容自然延伸到课外,促进大学生自觉的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延伸至课外业余时间的练习,久而久之形成大学生课堂内外的同步性和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总之,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而且也能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多样化和健康化。

(三)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优势,从整体上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自教自学和教师课堂辅导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优势,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在高校,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需内容的体育课。如果将当前单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改变为“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双方面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紧张,从物质方面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

(一)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

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一切新生事物,其兴趣爱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当下,很多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昔日扣人心弦的篮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的吸引,其兴趣爱好已经悄无声息的转向于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等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可见,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会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兴利除弊的利用好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特征,促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盲从性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其看待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具有盲从性特征。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如果一个班级几个学生对同一运动项目发生兴趣,那么很可能会影响班内其他学生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排除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

(三)高校选课系统和场地设施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高校课程的开设都是通过选课系统进行的。在选课系统中,每门功课的选修人数是系统预设的,不允许超额选课。这导致一些学生会因选课系统的人数限制无法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此外,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扩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现有公共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匮乏。这些物质因素也是影响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推广的桎梏所在。

四对排舞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激发高校师生主观能动性,从主体方面推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

高校应当完善相关机制措施,激发师生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同和兴趣倾向,从主体上保障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进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先一步认识到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益处,增强自身对此种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同和兴趣倾向。此外,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体育知识和竞技技能的传授以及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的宣讲,强化大学生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观认同和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通过高校内部宣传,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避免学生选择的盲从

高校应当采取适当的内部宣传手段,引导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更加理性化,避免盲目跟风。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慎重选择,才能确保学生在自身选择的运动项目方面保持长久的兴奋度和热爱程度。这样,在避免学生盲目性选择的基础上,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进才能扫除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短期性所带来的干扰和阻滞。

(三)通过高校人事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校应该通过适当措施的人事改革,确保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教师日常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专业结构应当突破传统的专业局限,合理化配给多方面稀缺专业和边缘新兴专业。只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才能使学生开展各种各类的俱乐部都能得到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专业指点。此外,高校还应当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促使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教学手段不断进步,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基本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

(四)通过丰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增加舞蹈俱乐部的多样化形式

高校应当丰富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因为排舞课程的教学从本质上也属于体育舞蹈教学的一种。只有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才能为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提供肥沃的教育土壤,为排舞课程教学模式的普及不断输送营养成分,促进其发展过程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五)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协同努力,提高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物质保障

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场地设施等物质方面的匮乏。只有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协同努力,从经费和政策等方面保障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才能真正打破过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校学生公寓党建下一篇:烟草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