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集体备课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精选13篇)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 篇1

时间:3月11日(第二周 星期四)下午2:30

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教学楼四楼(学生阅览室)人物:陈恒庆、刘晓芳、傅本贤、赵玉兰、田燕喃 议题: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合物授课 中心发言人:陈恒庆

发言内容:

一、复习内容

有机化合物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除选择题外,第二卷中有一道题,占分约15分左右。其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类,有机反应的类型,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重要有机物的检验,有机实验及计算等,常以综合推断方式呈现。在复习备课时,突出对每一种重要有机物乃至一类有机物的复习,重点从结构特点、组成规律、性质规律、检验制法及用途方面着手,第一轮复习要把每个知识点落实到,并适当进行发散,既要抓牢基础知识,以要培养发散思维。尽量紧扣教材和大纲,不超纲,结合复习资料,对资料中偏、难、怪题应舍弃,不要学生去做,陈旧题型不必讲,必要的话可自编适量专题练习,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

二、复习课时

第一、二周:常见有机化合物

第三、四周:有机化学基础

三、复习重点

1、有机物的分类、命名、组成和结构的确定,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2、烃、烷烃、不饱和烃的结构、性质;

3、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5、有机合成和推断方法。

三、复习难点

1、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种数判断;

2、有机反应的规律和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

3、应用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有机推断和设计合成路线的技巧;

4、对有机化学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用迁移应用能力。

四、主要措施

1、重基础,抓落实。对每一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必须过关,对重要官能团如羟基、醛基、羧基、氨基、酯键、肽键等结构和性质都要熟悉;

2、重实验,抓规律。如:对有机反应,复习时要总结出规律,书写起来就不会出错,比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

3、重实践,抓方法。如复习有机物的命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练习书写并找出正确方法;

4、重迁移,促能力。有机化合物共3千多万种,对我们来说,很多都是陌生物质,如何判断它们的性质特点,必须让学生对熟悉有机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应用,养成分析判断的能力;

5、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巩固练习并督促检查。

五、其他发言人

1、傅老师:

今年高考理综分值?是否化学分数减少?化学复习课时减少,会影响考试平均分下降!

第二轮复习时间不够,不能再订复习资料,组内分工编写第二轮复习资料,抓重点,精编以练习为主的复习资料。

2、赵老师:

本学期各种考试会增加,会影响复习进度

3、田老师:

编写的第二轮复习资料要在下次集体备课时定稿,互相讨论内容的增减。

六、其他安排

1、下次月考命题安排,命题人:赵老师,内容:有机化合物知识。

2、第二轮复习教案及学案编写:

傅老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陈老师:化学反应原理

刘老师:化学实验

田老师:元素化合物、无机推断

赵老师: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合成与推断

3、第四周集体备课安排 中心发言人:傅老师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 篇2

1. 提高思想认识, 营造教研氛围。

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是整合教育资源, 共享劳动成果, 提升教师群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学科博大精深, 高三复习时间紧迫, 任务繁重, 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备课必须做到活泼而不失严谨, 民主而不忘集中, 探究而洋溢着和谐。通过集体备课, 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集体备课, 决不是可有可无, 更不能流于形式, 名存实亡, 陷入主讲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 因为它有助于教师增强个人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 发扬团队精神, 培养协作能力,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 潜心研究高考, 把握理论依据。

高考是高三教学的风向标、指挥棒, 而考点是考纲的具体化, 是命题的依据。高三教学必须重视每年的考点变化, 必须潜心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试题, 广泛收集高考信息, 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意图, 深入探究解题规律, 为高三备考把脉定向。

3. 制定科学计划, 构建合理序列。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强化基础, 注重能力;全面提升, 重点突破。未雨绸缪, 开学之初, 就通过集体备课, 对高三整个学年的复习内容全面把握, 整体安排, 制定出内容详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并责任到人,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

该计划包括四块内容: (1) 晨钟晚练。根据学生需要, 搜集有关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练习题, 荟萃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经典时文、美文, 让学生充分利用晨读课、晚自习时间强化语言积累意识, 加大阅读涵养力度, 养成自觉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2) 专题复习。拉网式落实所有高考考点, 明确考点性质和学习目标, 强化能力层级和解题规范, 坚决做到“考点无遗漏, 知识无偏差”。在此过程中, 我们充分重视考点与课本的有机联系, 完成新授课后, 首先把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作为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以五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为依托, 引导学生回扣课本, 唤醒记忆, 温故而知新, 争取高三一轮复习的主动权。 (3) 作文训练。突出文体特征, 注重训练的序列化、规范性。先让学生欣赏范文, 形成理论;再让学生自行模拟, 寻找差距;最后经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化, 修改升格。 (4) 综合模拟。丰富学生做题体验, 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增强答题规范意识, 总结审题解题规律, 提高临场心理素质。这四块内容, 相互补充, 有机结合, 整体推进。

4. 集体备课日常化, 学案设计规范化。

我们坚持“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五备” (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 、“四统一” (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的集体备课原则。集体备课或集中或分散, 或固定或机动, 或学习新知, 或研讨旧学, 或“奇文共欣赏”, 或“疑义相与析”, 已经由制度化走向日常化、规范化。

还是以专题复习为例, 我们以考点为单位, 以主讲人为主导, 带领互助小组, 提前两周准备一份符合学生实际、适应高考要求的教案, 利用周二晨读、周三课外活动、周五晚自习时间在备课组内宣讲, 经广泛交流、热烈讨论, 整合生成凝聚集体智慧的学案。学案编制严格遵循考点阐释 (帮助学生了解考点内容、能力层级、命题方式、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 ———知识梳理 (围绕考查重点, 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梳理, 有机整合) ———典题例析 (选用近年特别是近三年全国卷及地方卷相关试题, 让学生与高考亲密接触) ———新题演练 (荟萃全国各地最新模拟题进行专项、集中训练, 巩固复习成果, 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查缺补漏 (“绝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错题再练, 熟能生巧) 的“五步走”程式, 提前一周印制出来, 提前三天发给学生督促完成。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反馈信息,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5. 多措并举, 强化落实。

落实是硬道理, 落实是真功夫, 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落实措施:

(1) 确保学案质量, 严格操作规范, 做到有发必收, 有收必改, 有改必评, 有评必补。

(2) 注重课堂实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细化过程管理, 切实完善课前预习、课堂小结和课后巩固等学习环节, 深入把握专题复习程序, 启发诱导, 师生互动, 爱心点评, 耐心辅导, 及时检测, 扎实巩固。

(3) 规范模拟训练。坚持流水阅卷, 集体诊断, 精心讲评, 及时查补。妥善处理好试卷讲评中先与后、主与次、难与易、快与慢、讲与练、放与收的关系。

(4) 坚持“课前三分钟”活动。或知识讲解, 或美文美读, 或素材共享, 或个性演讲, 提高学生参与度、互动感、表现力,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 重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对尖子生的重点培养,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坚持师生恳谈、作业面批制度等, 完善学生成长档案管理。

事实证明, 通过集体备课, 教师统一了思想, 焕发了活力, 解决了疑难, 优化了资源, 提高了效益, 也形成了师生合奏、共鸣。总之, 集体备课让教师有抓手, 学生有学头, 使高三一轮复习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顺风顺水, 卓有成效, 成绩斐然:教师的教轻车熟路, 循序渐进;学生的学兴趣盎然, 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学习成绩更是稳步提高。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集思就能广益, 有“备”才能无患, 苦尽定能甘来。只要教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 篇3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高三物理组集体备课、高效课堂 篇4

1、要有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

2、要有全局意识: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要有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高效课堂方面:

1、自主学习: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自主梳理和自我检测,在预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夯实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

3、精讲点拨:构建知识结构过程中,同步处理重难点问题和学生不知道的问题,点拨规律方法。

4、巩固检测:进行针对性当堂训练,巩固拓展相关知识与能力。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5

王瑞

2013-04-01

一、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重难点

课题1内容主要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盐的命名、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制碱先驱-----候德榜,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应用。本节重点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认识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熟练溶解、过滤操作;认识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2、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 反应、NaCl与AgNO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建立起盐的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认识蒸发这一实验操作;第三课时继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掌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

高三化学备课组简介 篇6

湖北省荆州中学优秀团队介绍------2011届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四名教师正值年富力强,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四名教师均是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或各种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他们团结向上,互相激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1这支优秀的团队在化学教学、教研、竞赛中全面开花:高考喜获丰收,备课组获荆州市优胜学科奖;教研论文多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奥林匹克竞赛中三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等。

发挥集体优势强化集体备课 篇7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是由校长牵头, 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集体备课组, 按科目分成语文和数学两组。对二、三、五年级语文、数学教材进行解读, 作出语文、数学课程教案的整体规划。整体优化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整体优化是对年级课程从全册教材到单元章节的整体目标设计, 注重团队智慧和经验的聚合与消化, 是集体智慧“合”的过程。

分工编写

在年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指导下, 学区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工编写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标准,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然后学区将分工编写好的教学设计刊发在学区自办的《教苑论坛报》上, 分发各校。在整体优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提纲和学生学情撰写教案。

每位分工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 提前一周研究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求同存异

各校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教苑论坛报》上刊发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度取舍, 合理加减, 进行二次备课,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使个人的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合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 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鼓励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是一个“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过程, 是资源共享, 但资源共享不等于相互“克隆”, 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 集体备课的理想结果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突出自己的个性。

课后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 通过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活动, 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的过程。课后反思一要及时, 二要有效, 反思不是空洞的客套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课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论集体备课 篇8

1研究教材,人人初备

(1)理解“三点”——知能点、重难点、注意点。地理教材由众多知识和能力点组成,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需要教师准确全面地予以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具有生长性;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能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注意点是指各知能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教师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毕业班还要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其它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中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是教学重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是教学难点,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是注意点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则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

(2)把握“三个认知层次”——了解、理解、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三个认知层次”,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和识别。如必修三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西北地区和其它自然区划的界线、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等知识均属此类。理解(或初步学会)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如必修三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联系图、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地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等知识。运用(或学会)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迁移。如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灌溉与次生盐渍化、种植业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等。这三个认知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使整体教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在每节课时教案中,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尺度。特别是复习阶段,拟出双向细目表,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研讨,攻克难点。

2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1)探讨“三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和考(练)的恰当时间及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考(练)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际效果。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学生)”;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就是遵循课程标准,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如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因果联系、递进关系;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关键字句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备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心智水平、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施之以有效的教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不同地区的考题,从中找出考练重点,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研究“三结合”——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結合。知能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现象,工业、农业、城市形成与分布等现象,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技结合,就是把认识与地理活动、动手技能相结合,如进行热力环流、简易傅科摆设计实验等。知行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知情转化,、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如由环保理念上升为环保行动等。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环境观的教育。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域,知技结合属于操作技能领域,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3管理创新,撰写教案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充分利用好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科学制定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多质疑: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合作研讨?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备课资料,使之适合当前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的前三天把已经备好的教案,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箱,让其他教师思考并提出不足、拿出修改文稿,集体备课时人人发言,大家讨论、形成共识,捕捉讨论中有价值的创新思维火花。备课组应经常邀请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参与集体备课,请其提出上一学年度在教学本课题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借鉴。最后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方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集体备课方案形成以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紧扣自备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捕捉感悟点,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开展自己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上课的正式教案。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后分析并及时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教学得与失,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应树立的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根据个人的长处,备课组进行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纵览全局,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周的课。高中地理教材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对整体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安排好教学计划,确定每一单元的主备人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即教后分析。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后分析,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9

威宁四中王世才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现在就高三化学备课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成员由我和刘荣勋、刘荣福、王霞四位老师组成。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三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全备课组共用。每周检查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安排了老师的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10

依市、区、学校对学科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强化化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大面积提升高三化学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与语数外的匹配率。

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三年级本地班共有8个班,其中选修两个,分别为高三(3)、(4)班;新疆班4个班,其中选修化学为3个,分别为9、10、11班。

学情分析:苏州市一模考试,苏州市均分69.92,我校均分62.89。全市达B率66.91%,我校达B率:42.35%,达B 分数66分(4市5区线),目前形势严峻,匹配度低。

教材分析:高三一轮复习基本复习完,下阶段基本以南方凤凰台二轮复习资料为主,辅以自编微专题、模拟试卷;

其次,从目前学习状态看,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意识到,学习选修态度不端正,抱有侥幸心理,内驱力不足。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务处的工作计划,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提高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好,中,差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作好分层教学工作。

(4)针对学情,坚持自编教学案,以“微专题”微切口习题训练为主,立足课堂,不占用课外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也说“集体备课” 篇11

集体备课就是教学中同一教研组集体讨论教学目标、教材情况,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研究活动。由一人主备,集体讨论并修正。每位教师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帮助彼此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订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可以说,集体备课的优点就是通过共享的形式,把一些多余的时间减掉,让大家在集体讨论中把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并丰富和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也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然而,笔者跟踪了将近三年的集体备课的现场,在充分认识集备优势的同时,集体备课的背后,却也隐藏着种种弊端……

一、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当前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某些主备教师耗费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参考书上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不动脑”——只是照抄教材和参考书上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上课是有教案的,主备时我有内容可讲。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更有甚者,成为电脑集体备课的得益者。继承上届集体备课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转载名师教案,连抄写的过程都省去了。像上述这些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主备作用,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从何谈起!

集体备课成果是众人的智慧结晶,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内容已十分详尽,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甚至连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都安排的十分妥当。有些教师稍有怠惰拿来就可以用,照本宣科,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养成了惰性。还有些教师存在“等、靠”思想,等学科主备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甚至有很多教师并不考虑班级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情况,完全照搬,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课堂创新。因此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少数人备,多数人用,实质上加重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负担,又养成了一些教师的惰性,这样看来,这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二、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发挥

课堂应该是师生学习新知的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真诚对话。教师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在瞬间会有怎样的灵光闪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充分调动教学机智,去激发学生思考、升华学生的智慧上。而从目前的集体备课看来,教师获得更多的是教案而不是教学机智。再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往往都是统一教案、统一教学方法、统一学生作业。把大家往一个胡同里撵,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创新精神。

三、追求集体备课的形式而忽视实质性内容

集体备课是有内容指向、目标引领的,所有活动、对话都必须要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和备课目标进行。可大多数的集体备课却只有集中、合作的“壳”,没有互动、碰撞的“魂”。几位教师围坐在一起,表面上像煞有介事,议论纷纷,实际上却是无关宏旨、泛泛而谈,更有甚者,集体备课大部分对话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完全无关,集体备课成了纯粹的走过场似的时髦形式。务虚不务实,没有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从而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为了追求集体备课的时髦形式,有些学校甚至把没有同一进度的学科,甚至只是相关学科也安排了集体备课,然而,不是同一进度的教师没有备课准备,试想他又能给备课者提供什么有效的方式方法呢?那些相关学科参与集体备课,只能是跟着掺和掺和罢了,其作用可想而知。所以,没有同一进度的学科或相关学科不宜进行集体备课。形式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形式还是不要的好。

总之,要真正落实好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具有实效性,教师的敬业精神还需要再提高,学校的管理者还要多深入,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尚需再深入学习和探究。

如何完善集体备课 篇12

一、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是全员参与的原则。集体备课中, 由于有其他活动经常有老师被安排做其他事情, 他们认为缺一两次集体备课无所谓。所以, 在集体备课中, 我们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分工明确, 职责到人, 全程参与, 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其次是各抒己见的原则。集体备课是一个学术研讨的时间, 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老中青“传帮带”的平台, 是点燃思维火花产生思维碰撞的火种。所以, 在集体备课中, 我们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言, 而且都要有亮点、有可取之处, 坚决反对华而不实、不痛不痒的集体备课。

再次是效益优先的原则。在争论难决上下、观点各不相让的情形下, 我们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 谁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谁的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就坚持谁的观点。一句话, 只求实效。

二、落实三个统一

首先是统一进度。其次是统一本周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内容, 其三维目标也应是相同的, 我们都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再次是统一重点、难点。有些“新手上路”, 教学过程容易产生偏差,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因此统一重难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做好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教学理论。我们要做智慧型的教师, 不能凭经验教学, 不能只顾埋头教书而不抬头看路。我们要在集体备课期间交流本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教育教学的最新动向、理论、观点, 汲取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研究学情。我们面对的是学生,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教给了学生什么, 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 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因此, 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研究班级学生的结构、特点, 要用最适合的方法实施教学。

再次是研究策略。这是教学的核心, 也是集体备课的主要部分, 它包括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实施有效训练,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等, 这些都是要研究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四、完善三项制度

首先是完善备课制度。备课要实现三步走:第一步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备课, 理顺一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二步个人备课, 根据班情、学情再次加工和创新, 提前一周制定适合自己班级学生认知水平, 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预案;第三步课后反思, 只有反思才能知不足, 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所以教学反思一定要写, 要认真写。

其次是完善用人制度。一个备课组,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这个组长不仅要能在学科上引领, 而且要能组织富有实效的学术交流, 因此, 组长必须是学科业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在组内是最高的, 这样在集体备课中才能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再次是完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具有方向性的作用, 如何评价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心态, 关系着教师备课的质量。我们认为, 检查备课应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组织考核, 凡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教案, 没有认真研究学法的教案, 要求在备课组的帮助下进一步强化。对于同一备课组教师的学科考试成绩, 采用“捆绑式”考评的方式, 如备课组内成绩差距较大, 说明组内存在着问题, 年终只能认定为末等备课组, 组长的绩效也要降级评定。反之, 则说明备课组长的协调管理能力较强, 是优等的备课组。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 篇13

高三这一年是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本备课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比较圆满完成任务的完成任务。回顾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订阶段复习计划

《考试大纲》是高考试题的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第一轮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段先复习化学实验;第二段完成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之后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第三段复习《有机化学》。在这三段复习中穿插《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章节内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2016年3月中旬—4月中旬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培养综合能力。重点进行专题练习和课堂限时练习,每周一套综合练习,主要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2016年5月上旬旬—5月下旬套题训练,巩固应用,总结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每天保证40分钟的练习量。在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如下两点: 1.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密度合理、节奏明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理念,把这些理念贯穿到高三的教学和复习中去。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一个“理解——应用——创新”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来巩固积累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的形成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包含理解过程。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凸现理解的程度,理解程度层次越高,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应用自如。

2.认真执行集体备课 认真研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近五年来全国卷高考试题,特别是理综高考试题的化学部分试题,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的生长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务必要强化基础、淡化热点,全面、深入复习。如果仅仅抓住热点不放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就会在面的方面失去更多的分。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和讲评,即习题的讲评一定要讲清来龙去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关键要讲清思路、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做高考复习的主人

在高三复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是化学备课组几位老师的共识,因为高考是学生的高考。复习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课前的预习,因为复习的时间较短,每节课的基本知识较多,如果对要复习的内容没有基本的了解,听课时收效就不会太大,基础差的学生更可能听不懂。

(2)强调听课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三上学期,要求学生一定要跟老师走。老师上课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例题是经过各位老师精心筛选的,针对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课堂例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方法、步骤、技巧等要领会。

(3)做好典型错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上一篇:过程作文评讲下一篇:乡野的秋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