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概要之考试简介(通用9篇)
“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 是其常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在“申论”试卷中,是要求考生就所给定的背景材料,通过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述,从而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国家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情况下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与策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比一般作文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测评要素,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写作水平,但与传统的作文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议论,侧重考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爱好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议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者的写作水平,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考试则不同,它不仅仅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考查,而更侧重考查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申论的载体是文字,在应试者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定的约1500字的文字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试者应该仔细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与传统的作文相比,申论考试要求应试者摒弃套话、空话,而要立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因此更能让应试者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第一次把申论列为考试内容。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不≈丁贰ⅰ缎姓耙的芰η阆虿庋椤泛汀渡曷邸啡糠止钩伞f渲械纳曷鄄糠质切略黾拥哪谌荩虼艘哺愦笥κ哉咚刈ⅰ?00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仍然出现。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大类,b类不参加申论考试,而大多数考生都需要参加a类的申论考试,而且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根据人事部对今后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安排,申论将继续作为今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固定内容。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与特点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也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申论考试的试题,没有倾向性,适合于各类考生。公务员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的命题思路,即所给的背景材料虽然涉及面很广,但绝对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有:
1内容涉及广泛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选拔国家公务员主要途径的录用考试,就更加注重国家公务员的实际能力。为反映这一现实要求,其测试内容一般都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出于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申论》所给定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这恰恰最能考查出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2形式灵活多样
与传统作文相比,申论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申论由概括内容部分、提出对策部分、论述问题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内容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还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提出对策部分,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论述问题部分是议论文写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
3考查目的明确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样,但其考查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申论主要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抓住主要问题,认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考虑特定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抽象化、超越现实的对策。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而应当统筹兼顾,前后衔接。概括内容的过程既是熟悉文字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对策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且彼此照应。
三、申论考试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申论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和测评要素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基础和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试,无论如何不可能
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从召开调查会开始着手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一股脑儿摆在考生面前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所面对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但反映的问题需要考生进行分析、概括。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背景资料,一般都社会性、现实性较强,对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科技、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试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注意事项部分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材料部分
给出约1500字的材料,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的诸多方面。
3.申论要求部分
(1)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50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一定的篇幅(大约350字),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200字),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要求部分近几年每年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大致是相同的。
四、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从申论考试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材料、概括内容、提出对策、进行论述四个环节分别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与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对合格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
(1)公务员应有综合能力和全局观念,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2)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剖析能力。在通过对大量的文字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小事情着手,洞察到大问题,从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作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3)申论考试注重测查考生平时掌握的信息量的多少,包括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
(4)申论考试形式灵活,能有效地测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考生灵活掌握,分析、论证要透彻、全面、清晰,文字简洁,语言流畅。
五、申论考试的发展趋势
1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致强调的话题,公务员考试命题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2出题思路更加灵活。前些年的考题难度相对要低,一般都是直接考作文,考查内容单一化。从20开始,作文考试的传统题型逐渐被淘汰,考生很难直接答题,而需要结合背景资料作出判断和归纳。
我们的语文教学承当着怎样的任务,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教什么、怎样教?当我们拘泥于学科特点, 过分强调学科性质, 拘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套路, 争论着是体现工具性还是体现人文性的时候, 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圈子”, 可能会一直在“语文王国的象牙塔”里津津乐道, 沉浸于些许创新的得意之中。最近听人聊起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 又翻阅了一批蓝本, 不禁大吃一惊: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方向似乎有点偏, 我们日常语文教学的功夫花得似乎有点偏, 我们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似乎有点偏。我们注重了文学性, 轻视了应用性;注重了鉴赏, 轻视了实用;注重了选材的新颖、构思的精巧、结构的出奇, 轻视了准确性、应对性、逻辑性、思辨性;注重了发散性思维, 轻视了聚敛性能力;注重了文采, 轻视了平实、中的、有效……在有了些豁然的启示之后, 想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并有所行动。
以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为例。全卷一共提供了十篇阅读材料, 全是涉及“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 卷面一共10000多字, 要求考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以后, 做四道题目:1.假如你是“给定材料6”中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 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观点的发言提纲。要求概述全面, 条理清楚, 语言准确, 篇幅为350-400字。2.“给定材料5”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对“中国制造”产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请您对这则资料所蕴涵的“中国制造”的有关现象与问题, 作出必要的分析 (内容不少于四个) , 要求观点明确, 分析贴切, 语言简洁, 篇幅不少于200字。3.针对“给定资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个“落后”效应, 请你结合给定资料, 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针对性强, 方法可行, 篇幅不少于200字。4.结合给定资料, 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 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 观点明晰, 说理充分, 结构完整, 篇幅不少于1000字。整个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我们的考生就是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 不仅要阅读完给定材料, 还要写出大小四篇文章;不仅要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产生出自己的思想, 并把这种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对考生来说, 确实是勉为其难的。要想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 我想, 考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基本素质:一是快速阅读能力, 要具备一目十行的功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读长篇大论, 并能将条理梳理清晰;二是概括分辨能力, 要能准确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分辨出材料的重点与非重点、真观点与伪观点;三是统揽材料的能力, 要沉入材料又能跳出材料, 将材料的文思、脉络很圆活的前后勾联, 悟出“文气”和“文路”, 保证使用材料时能信手拈来, 组合自如;四是善于将阅读材料和文章写作要求粘合起来的能力, 把握了文章的精髓以后, 要认真研究写作要求, 找到写作要求和材料的结合点, 从而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五是全面高超的写作能力, 不仅语言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要过关, 不仅写作的速度要快, 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还要能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 特别是各类应用文体, 并写出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六是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 提供的材料要引起我们的共鸣才能有感而发, 而产生共鸣的前提是对生活有积极的参与、充分的了解和习惯的思考;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只有具有独特、深刻的视角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慨叹, 而这种慨叹的前提是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综合、过滤、抽象, 进行由个别而普遍、由表象而实质、由呈现而趋势的分析、思考、提炼。
由公务员申论考试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们感到, 语文教学不能老是被自己的所谓性质和特点所拘束, 被固有的思维和习惯的做法所限制, 而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 与时俱进, 勇于改革, 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效应来。这里, 除了要继续发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以外, 是不是应该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行动:
1. 关于教学的进度问题。
我们习惯于每学期教一本书, 高中进入课改后是一学期两个模块, 学生一学期读二三十篇文章, 一篇课文要教两到三课时。这样教学, 对课文的分析是细致、精到的, 但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不到提高, 阅读水平的培养比较单一, 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是太高。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提高, 主要取决于学科的“悟性”, 这种“悟性”是靠大量的阅读积淀起来的, 不是靠几十篇文章的条分缕析就能形成的, 所以, 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 速度决定高度。有的课文可以花几节课教完, 有的则一堂课可以教几篇课文, 让学生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的文字量,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为基础, 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进度上有大的变革, 课文教学速度要加快, 每学期花一半左右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 多余的时间就让学生把阅读视角伸向课外, 扑入课外阅读的海洋, 接触更多的作品, 这就既考虑到了阅读速度的培养, 也注意到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比较全面了。勿庸怀疑, 一个阅读量很大、阅读速度很快的学生, 他的语文水平肯定是很高的。
2.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现行的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 选择了各种文体的课文。但事实上, 学生只读这样一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并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建构, 自然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再加上教材编写者虽然兼顾到各种文体, 但总体上仍然是重欣赏类, 轻实用类, 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集中在文学类作品上, 碰到应用性作品几乎都是要回避, 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严重失衡, 阅读应用性文章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为此, 语文教师不能被教材所限制, 要从培养学生全面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类的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尤其要注意提供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应用类作品, 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3. 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 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健康的阅读观。然而, 光喜欢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借助阅读, 我们要培养学生多元的阅读能力。一是阅读的概括性, 无论是跳跃性阅读还是细致性阅读, 都要善于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 凝练出材料的轮廓和重要信息, 为自己阅读后的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二是阅读的准确性, 对全篇内容的中心, 对各个段落的中心, 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对句子蕴含的深意等, 理解要准确, 不能不到位, 甚至理解有偏差, 那样会严重影响发表意见的正确性;三是联系性, 要善于将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综合思考, 更要善于将材料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联系, 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同时, 阅读后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这样才能发表出真知灼见;四是效益性, 学生的阅读除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 还有一种创造功能, 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以后要回答卷面上的问题, 这就要求阅读的效益要高, 这种高效益自然需要老师去培养。比如如何使思考既有一定的高度, 又有一定的深度, 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4. 关于立体化课堂的构建问题。
语文世界是个庞大的世界, 语文课堂应该是立体的课堂。细想想, 那么多的作品、文献, 每天又发表那么多的文章, 课本上几篇文章几乎算不上“沧海一粟”, 再加上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要读一些文章, 还要借此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所以我们必须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这种立体性应该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 在使用教材时, 要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 主动联系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活内容, 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由课本而联想生活, 由生活而想到课本, 把教材读厚, 变丰富, 不把课本当作静止的东西;二是把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材料, 它肯定有许多联系点, 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材料、延伸性阅读的材料等, 把这些引进课堂, 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宽广的阅读世界, 他们的视野会更加丰富, 他们的思维空间会更加辽阔;三是把课堂拉到车间、田头、海边、军营, 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关注身边世界, 关心社会问题, 把学习和了解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通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 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那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五是阅读和写作要形成良性互动。通过阅读, 学生要养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 写作的方法、技巧等要有潜移默化的提高。而通过写作上的感悟, 又会在阅读的能力上有长进, 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益。
5. 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结构的培养问题。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中国式扶贫”这艘巨轮驶至今日,取得了骄人成就。然而,扶贫步入最后攻坚“关口”,阻力陡增,难度加大。一是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更散,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社会发展程度极低,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无疑是场硬仗;二是刚刚脱贫的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尚弱,稍有闪失便有“返贫”之虞。在这一大背景下,河北省承德市趟出的以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为特色的扶贫新路,颇具现实启迪意义。
其一,在“造血”上下大气力。众所周知,我国采取的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输血”容易“造血”难,有的扶贫就是给钱给物、临时救济,无法彻底铲除贫困根源。
承德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转移培训作为“脱贫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智力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多管齐下,变单纯“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掏钱就上学,培训完能就业”,承德市通过培训农民、输出农民,实现“脱困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最终目标,形成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其二,让贫困农民自己做主。贫困农民需要资金、技术的扶持,更渴求获取改变自身命运的决策权。过去我们搞扶贫开发,往往是政府部门指定项目,干部指挥甚至强迫农民去干,非但效果难如人意,部分农民还会误认为扶贫就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
承德扶贫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扶贫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搞“一厢情愿”,更不搞“拉郎配”。其实,干什么,学什么,老百姓心里最清楚。多年外出打工的经历使贫困农民都有学习技能、提高本领的期盼。正如该市平泉县的姜氏兄弟所讲:当保安是青春饭,趁年轻我们想学点技术。而农民最放心不下的“培训后能否就业”的疑虑,也在当地政府的庄重承诺和具体实践中悄然消释。
其三,瞄准市场下“订单”。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招工扶贫”、“劳务输出”等扶贫模式,然而却不乏种种尴尬:人培训了,却输不出去;输出去了,却找不到“饭碗”。失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培训内容若不与市场对接,学员素质若达不到用工要求,“招工扶贫”、“劳务输出”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看到,承德市解决贫困农民就业的制胜法宝是“订单培训”,培训机构设有市场部,专门负责在劳动力市场上跑“订单”,只有接到“订单”并接受政府审核后方能招生。显然,“订单培训”对培训机构形成了“倒逼机制”,逼迫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取舍专业,修正教学
课程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创出了品牌,赢得了市场,取得“走出去,有收入,留得住”的显著成效。
其四,吸引社会参与获“双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是“中国式扶贫”最大的特色。承德市在扶贫进程中恰好借助社会“这只手”搭建起培训平台,既解决了师资、场所等诸多问题,又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培训资金的拨付还是订单质量的审核,政府部门都对培训机构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如对那些不具技能含量、不需要培训的农民也能干的活,再大的订单也要坚决顶回去;对招不到学员的技校,即使被列为培训基地,政府也分毫不拨培训资金。这些做法迫使技校主动对接市场、开拓市场,真正变成转化农民、服务“三农”的基地。
其五,打造就业保障长效机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在于“转”,更重要的是“留”,不能一转了之,甩手不管。承德对转移出去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全程跟踪,并摸索出了一套“回访制”、“招回制”和“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政府与学校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想方设法维护学员的正当权益;对不合格的学员重新“回炉铸造”;鼓励已就业的学员继续提高素质。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外输劳动力的“高就业率、高稳定率、高就业待遇”。
其实,承德扶贫新模式不仅仅是“穷人经济学”的生动实践,也对各地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承德模式的成功探索告诉我们,各级政府应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劳务输出由纯体力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化。当然,造就“品牌民工”,光有技能也不行,综合素质不高,再热的劳务品牌也长久不了。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法律常识、社会公德、择业观念、竞争意识、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都需要得到相应提高
尽管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根据目前提高后的扶贫标准计算,中国的扶贫对象绝对量仍高达上亿,扶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或许正基于此点考虑,在12月6日举行的农村扶贫开发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扶贫办的有关官员表示,将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组织力量参与扶贫,并将为此立法。
如上所述,就中国的贫困状况而言,的确需要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政府还未强到可以单独包揽贫困问题的解决程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随着我国农村绝大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今后扶贫的重点,将转到重视贫困人口的非
生存需求、培养他们自我发展能力上来,包括普及义务教育,改变社区环境,改善生活设施等条件。而这些,正是各类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比如,民间的支教、支医可以代替政府的部分功能,使政府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那些最需要扶贫的人身上。
其次,也是财政扶贫政策自身转向的需要。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由保生存向求发展阶段的转变,财政扶贫政策也经历了从支持农业生产、解决农民温饱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扶贫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虽一再增加,例如明年财政直接用于扶贫的资金将比今年增加20%,总额将达到2000多亿元,但相对于贫困人口的数量及对资金的需求,总有些捉襟见肘。所以,财政扶贫政策如何发挥以一带十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补贴等,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形成合力,就至关重要。
30年改革发展为民间社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财富和资源,客观而言,民间组织参与扶贫潜力很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扶贫力量。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和扶持,包括立法保障民间组织的各项权利,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参与扶贫开发的舆论导向和政策、法律、社会环境。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参与扶贫的同时,政府仍然要最大努力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因为,当前扶贫的主力还是政府,民间扶贫不过起辅助作用,远未到政府可以松懈的时候。扶贫和其他事情一样,存在一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即越到后来,剩下的贫困人口问题越难解决,或者解决的成本越大。在我国,迄今未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农村“五保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以及居住地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不适宜人类居住的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沿用所谓开发性扶贫方式,基本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开发式扶贫针对的是有一定脱贫能力的人,通过一定的项目,帮助他们利用当地资源自我发展。但对于这部分人,无论是提供贷款,还是技术支持,都没有用处。所以,必须用“输血”的方式,也即“救济式扶贫”,直接发给他们现金进行救助。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存在通胀,即使同样解决温饱,其成本也比前些年有很大提高。如投入相同的资金,过去可以救助5个贫困人口,现在也许只能救助一人。这说明,若不增加政府扶贫力度,贫困尤其是绝对贫困是随时存在反弹可能的。
另外,扶贫效果的递减,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政府在一系列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公。如近年来农村因教返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增加很多,这反映我们在教育和医疗体制的设计上有着不合理的因素。类似这样不公的制度设计还有税收和土地制度等。要纠正此类错误的制度设计,只能靠政府,民间组织是无法提供这方面公共服务的。
克强经典语录
【导语】
贵州公务员考试网:以下为“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冲刺之李克强经典语录",打算报考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备考了,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
作文的部分,如果能出现引用,并且是引用大政方针和名言警句,一定会给文章添砖加瓦,而李克强的讲话,更能够切中要害,风趣接地气,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介绍李克强的好词金句,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写作中:
一、关于全民阅读: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应该让老百姓、尤其是孩子们亲眼目睹感受一下这些典籍。网上看与现场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原物就是原物,网络、视频替代不了。
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将终身受益。
二、关于廉政:
坚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为发展增力。狠抓督查问责,有力促进了干部勤政有为。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
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以减权限权促源头反腐,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紧紧看住和管好用好扶贫、低保、棚改、医保资金等群众的“生存钱”、“救命钱”,使惠民资金和项目真正发挥效用。
廉洁是从政者的本色,勤政是公务员的本分。
三、关于全民健康: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是健康促进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望各国加强政策对话,搭建健康治理合作平台,提高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包容联动,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动创新合作,增强健康供给和服务能力,集中力量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难题;倡导互学互鉴,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发挥人文交流在推动健康合作中的独特作用。
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促进健康公平可及。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工问题
主流观点指导:
农业部部长文章:农民工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的一支新生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其中进城务工1.45亿人,这个规模,在国际上,只比印度、美国人口少,与印度尼西亚人口相当。农民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农民工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第一,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增长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农民务工收入大体占农民收入四项主要来源的40%。2009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实际增速为 10.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达47.9%。
第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压力,有利于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外出打工是实现土地规模效益的前提条件,农民讲“走出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了一垧地”,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农民工进城打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村建房、创业和农村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2亿农民工,人均每年攒 5000元,大数每年应在 1万亿元左右。这笔钱是任何投资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社会带回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也带回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
第四,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近年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人比重一路下降,只有3000万人左右,而农民工已达 2亿多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长率很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新增人口主要靠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80后、90后农民工或者叫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出来打工,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而无论是从城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农村。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民工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去年,“千千万万背井离乡、在中国繁荣的沿海城市工作的工人群体”因为创造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入选 2009年《时代》人物,这个赞誉一点儿都不为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今年的中央 1号文件对农民工工作作了重要部署。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2008年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阶段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针对农民工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和强化进城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拆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樊篱。
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素质。这项工作,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都在做,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要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要加强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就业生活条件和环境。要研究制定一整套政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加强劳务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农民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
四要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转化。发达国家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一个同步过程,我国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两个过程,这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农民工转移的复杂程度。农民工进城,既是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又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巨大的贡献,解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城市的文化教育以及公共服务等资源要向农民工开放,不能在城市里再搞一个二元结构。要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相关素材:
1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珠三角招工难——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工徘徊在外出与返乡之间
“现在招工很难。”9月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一个工厂区,阿香和她的老板异口同声地说。
阿香的制衣厂从年初就缺工人,老板发动员工帮忙招人,找到一个工人奖励100元。阿香说,当时以为很容易,打了好多个电话到老家贵州省凤冈县后,她才发现,在老家,能开出包吃包住上千元的招工条件的企业不少,这和广州普工的工资相差无几。
在东莞生活了10年的重庆人陈清丽已经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先生和她是老乡,在一家电子厂做基层管理人员,陈清丽在东莞南城一家鞋厂工作,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4000多元,除去房租、水电、生活费、孩子幼儿园的费用,所剩无几。陈清丽说:“每天在掰着钱过日子。睡觉都在算计生活费,头疼!”先生因为有技术,已经在厂里的帮助下通过积分制申请办理当地户口。但她说,即使有了户口,没有钱买房,没有宽裕的收入,日子过得还是很憋屈。
在陈清丽的家乡,已经有不少珠三角企业迁过去,也有不少企业需要她这样的熟练工,回去工作工资少不了,但先生就不一定能够找到现在这样3000多元工资的稳定工作了。走还是留,要不要放弃正在申请的东莞户口,对陈清丽来讲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和阿香的感觉相同的是,陈清丽也发现家乡新出来的打工者越来越少了,倒是厂长、餐厅老板们时常托自己帮忙找工人。“在家门口能够拿到同样的工资,干嘛要跑那么远?” 陈清丽说,这和前两年不少农村年轻人单纯为了见见世面就跑到珠三角的情况有些不同,家乡越来越发达,开始留得住人了。
“并不是农民工没有就业意向,而是企业工资报酬缺少足够吸引力。”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甘文传表示,企业的招工难,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全国各地快速发展、惠农政策力度加大等。但其中,企业提供的薪酬对农民工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厉以宁教授今年初曾到珠三角地区调研用工荒现象,他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双方的“让步”,农民工个人要考虑时间、路程等成本问题,而企业则需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简单依靠廉价工资进行市场竞争。
2
承接地积极想办法——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留得下、住得安、有发展
初秋的山城,天高云淡,适逢周末,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蓝之托”小区的居民纷纷来到户外享受假日闲暇:老人们悠闲地散步聊天,运动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这里并不是城市高档住宅小区,而是建桥工业园为农民工修建的“蓝领公寓”。近年来,许多在东部沿海打工的重庆籍农民工返乡,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如何接纳农民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重庆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让农民工留得下来、住得安稳、能有发展。
建桥工业园区目前有84家企业入驻,园区企业的工人80%以上是农民工。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袁光灿说:“作为重庆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要率先破解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难题。为农民工营造在城市中的„家‟,蓝领公寓总规划50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名农民工居住。”
蓝领公寓不仅样式别致,而且每户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水、电、气和电视电话等设备齐全。小区1栋1单元6—2号是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唐建华的家。这位来自四川乐至县的农民工说,过去他和妻子在广东打工,两年才能回老家一次,现在在重庆打工,离家近,今年就回去了两次。他说:“夫妻俩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跟在广东打工时差不多,但这里消费水平相对低一些,除去每月房租水电、孩子上学等各种费用,还能剩不少。”
“让农民工享受高品质城市社区资源,也帮了企业的大忙。”重庆宝丰线缆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白志国说,公司2008年落户建桥园区,计划招工200人,但目前只有130多人,今年该公司已经买下了24套蓝领公寓住房,优先租给外地来渝的双职工家庭和技术骨干,其他本地工人的宿舍也改善了环境,同时在工人工资、就餐、劳保等方面提高待遇,对稳定一线工人队伍起到了有效作用。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建桥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为解决“农民工怎么办”的问题提供了借鉴,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能够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市民的生活待遇,这对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形成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加强培训、稳定就业、提高待遇
农民工徘徊于走留之间,政府、企业都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
“以前是工人跟着老板跑,现在变成老板跟着工人跑。”粤西的罗定市农民林诚说,20多年前他到珠三角打工,从学技术到借钱自己开厂,现在他已是广州一家电器厂老板了。去年他的电器厂在家乡开张,一直跟随他的一批同乡员工也开心地返乡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和老人,乡里乡亲在一起干活,抬头就是自己田地和房屋,200多个员工,人均工资1500元以上,不比在珠三角打工少,工人们说比漂浮在外开心多了。从广州带来的老员工将技术和工厂制度教给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乡情、亲情交结,短短两年不到,厂里的效益已经赶上广州的总厂。
“现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农业,农民工回到家乡,自己搞点差异化或者深加工的农产品一样生活得有滋有味。”林诚说,只有工资吸引人、工作环境好,才留得住人。
在珠三角,近几年,广东省系统推出全民职业技能提升、一户一技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三大计划,引导粤东西北地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或者到珠三角就业。从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普惠制度。其用意就是要通过培训让本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通过提升培训外省农民工普工,留下有技术的工人。
今年7月广东推出新政策:农民工积够60分就有申请入户城镇资格。到目前,全省已经有1万多农民工靠积分入户,计划3年内入户180万人左右。目前全省最多的惠州市有1699位入户,该市政府副秘书长郭葆明说,让外来工融入当地,对其今后的发展、企业发展都有好处。广东今后三年内,计划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全省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百万人,就业率不低于90%,稳定就业达到八成以上。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甘文传说:“要形成一种缺工对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企业如果再靠单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型产业,你就很难吸引到合适的劳动力了。加强培训、稳定就业、提高待遇很关键。”
随着一批批林诚这样的企业搬离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本地就业,对于农民工本身、对于产业发展等问题将带来新的影响。暨南大学教授冯邦彦分析说,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东部企业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搬迁,否则只能等待淘汰。因为劳动力廉价、密集供应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
题型例举: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既有在农村出生长大后进城务工的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又有在城市成长、学习,长大成人后留在城市务工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有专家认为,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入市”进程亟需迈过五道坎:户籍坎、心理坎、社保坎、素质坎、政策坎。你认为,哪一个是其中最难点并说明理由?指出方向?
社会保险制度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农民工中实行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中,当务之急是工伤险。由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采掘等行业,从事“脏累差”的体力劳动,面临巨大的劳动安全风险;而且不断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故、不容忽视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劳资纠纷,都表明全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急需和必要。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方面虽然有新农合与新农保,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况且,金融危机之后,又出现了农民工中断参保现象,农民工不能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相应的保险就会中断。特别是工伤保险由雇主缴费,保证当期支付,一旦农民工离开这个岗位,企业也就不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此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方面的缺失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住房福利或补贴、在职培训或进修、各种劳动保护及保健费、子女教育、入托、社区服务、生活救助、失业救助等方面,无法与城镇职工相比,与城镇职工存在明显差别。
要迈过这道坎,第一,要从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根据他们职业特点、收入状况、流动程度及定居城镇意愿等标准,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采取分类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有效运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
要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要改进考核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合理安排,相互补充,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
来源:http://xuancheng.offcn.com/ 宣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2014两会关键词之扶贫创新
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的“市民梦”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面授)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网校)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341433548
2014年安徽省考网校OAO线下辅导4月4日开课,2880包食宿
【报告摘要】
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OOO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报告解读】
当前农村扶贫进入了新的攻坚期,扶贫工作存在着扶贫退出机制缺失、扶贫手段单
一、扶贫资金监管弱化、现行的贫困地区考核机制对减贫的正向激励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资源精确瞄准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标准表述】
[内容]
所谓精准扶贫主要包括3个内容:
一是精准识别。对于谁是贫困人口,将制定一个识别办法,通过有效的程序识别出来。二是精准帮扶。针对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确定帮扶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把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录入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用。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扶真贫”,“真扶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首先,精准扶贫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其次,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熏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后,要将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
第二,要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将金融服务和职业培训拓展到贫困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第三,要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点帮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重视贫困地区的“硬件”开发的同时,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等“软环境”建设和人才开发,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第四,要改变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碎片化现象,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整合扶贫资金,尽可能“打捆”统筹使用,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治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问题。
第五,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低保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将低保和扶贫政策相衔接,着眼于消除和预防贫困,使极端贫困、一般贫困和贫困边缘群体,都能享受低保和各类公共支持项目的阳光。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写作题型之讲话稿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演讲稿的分类
演讲稿按照体裁分为叙述式、议论式、说明式;按照内容分政治演讲稿、学术演讲稿、社会生活演讲稿和课堂演讲稿。应试者只需有大致了解即可,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二、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2.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3.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三、演讲稿的格式
对演讲的主题和材料进行组织安排,就是演讲稿的结构,它是演讲稿的外在表现形式。演讲稿一般由标题、称谓、导语、主题、结尾这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
有的演讲稿需要拟标题,有的则不需要,应试者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然,拟定一个好的标题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标题的拟定往往要与演讲内容相联系,或直接揭示主题,或提出问题。2.称谓
称谓也即点名演讲稿的受众,与自己的听众打招呼,引起听众注意。称谓有泛称的:“同志们”、“朋友们”、“各位来宾”等,也有特指的:“各位领导”、“各位职工”等。特定场合也可以省略。3.导语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导语是演讲者导入正题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情感的第一道桥梁。演讲稿的导语有多种写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直接揭示主题,以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以使听众警觉,从而调动听众思考的积极性,自然而巧妙地引入正题;引用名言、警句等富有哲理性的话题开头,以引起听众的兴趣。4.主题
主题是演讲稿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写法犹如议论文,要紧扣演讲的主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为了让听众心服口服,还必须大量引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由于听众是被动的,为了时时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演讲稿的语言要真挚感人,篇幅也要适中。5.结尾
演讲稿的结尾要简短有力。好的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让听众回味无穷。结尾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演讲的主旨。
(2)鼓动人心、展示前景。这种结尾方式鼓动性极强,容易使演讲进入高潮。(3)用风趣幽默的话语结构。这种结尾方式能给人轻松愉快之感,也容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以哲理性的语言结尾。哲理性的语言往往深刻、精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启示。(5)以提出愿望的方式结尾。
四、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1.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2.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3.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4.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总而言之,考生在平日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应用文的写做方法,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套路。这样在考试中才能胸有成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南昌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4392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公务员申论考试概要之考试简介】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10-11
公务员申论考试07-26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学习申论06-12
公务员申论考试技巧10-15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型10-30
公务员考试申论:温暖中国梦06-16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09-28
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1-03
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1-06
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四大民生热点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