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额贷款问题(精选8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措施
一、西安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趋势强劲。2007 年7月,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从启动三年多的情况来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小额贷款公司运转良好,小额贷款也获得长足进展。据西安市政府金融办显示,截至2009 年末,全市已注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2家,共增加贷款16.4亿元。有效扶持了西安市中小企业及三农建设。
2.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手续简便。目前,西安市已经正式挂牌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基本上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主。贷款金额单笔最大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信用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担保抵押贷款最长期限为五年,可以灵活安排。还款方式主要采取整贷整还、等额本息、按期还息、到期还本等多种形式。发放的小额贷款主要是采取联保、抵押、质押、信用和保证的担保方式。贷款年利率平均为15%~22%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借款者的资信条件,执行适当优惠的利率。贷款的办理效率非常高,正常情况下,2~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贷款。
3.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规模较大。目前,在西安地区各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的贷款业务主要以中小型工商企业、个人为主要贷款对象,对市二环以内的个体工商户提供2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及500万元以下的抵押担保贷款。
4.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环境逐渐在好转。从目前经营情况来看,西安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贷款利息,并且各小额贷款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盈利。但由于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为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4倍,使其盈利空间受到限制。在试点过程中,工作进展顺利,资金运营状况良好,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不到1%。充分发挥了其“草根金融”的独特优势,以“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有效规避了金融风险,贷款手续简便灵活,资金周转速度快,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支持。
二、小额贷款公司现存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虽然就目前西安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来看,后续资金不足问题并未凸显出来,原因在于小额贷款公司仍处在起步阶段,社会认识度不够,靠自有资金借贷足以维持公司的经营。但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性质,必会成为制约其日后发展规模壮大的一大隐患。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股东自有资本,捐赠资金,以及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然而,向银行融资成本较高,且比例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另外,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再加上政府文件中所规定的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三条红线”十分严厉,尤其是对非法募集公众存款的监督。这使得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处境正如小额信贷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所说的那样,只贷不存,等于 “锯掉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
2.缺乏有效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据调查,西安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大多是调查、审查、发放三个环节,效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贷前详细调查,贷时跟踪审查和贷后检查的操作规范。业务人员对贷款客户进行考察主要是凭借自身经验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并未有一个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缺乏有效的决策程序和内审机制,这就对控制信贷风险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
3.定位不明确。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形势下的新产物,它能否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更好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尚未可知。政府对其身份界定并不明确,介于慈善机构和工商企业之间,提供金融服务又非金融机构,税收歧视更是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税务负担,如银行业的所得税是存贷利率之差来征收的,而对小额贷款公司却是对贷款的全部利息收税;国家给予农信社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公司却无法享受相同待遇。这同时也导致监管机构缺少明确的监管指标。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安市小额贷款公司由市金融办同工商、公安、当地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组成监管组,容易形成多头监管、推卸责任或无人监管的局面。
4.专业的金融人才匮乏。通过对西安小额贷款公司的调研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较晚,经营品种单一,各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吸引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充分。业务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34岁,缺乏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员工在对贷款客户进行分析判断时,大多凭借其社会经验或“明察暗访”来了解客户的品质、还款意愿等。其理
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金融创新意识薄弱,内控管理不完善,风险防控滞后。对于一个金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无疑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严重阻力。根据调研的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员工人数为13人,规模较小,这就更加凸显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5.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未发挥实际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据小额贷款公司经理反映,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名存实亡。该协会成立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小额贷款公司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良好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策建议
1.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机制。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金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而专业的人才是公司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公司员工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对公司的信任。其次,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公司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信贷员的激励。公司应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将信贷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2.明确落实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分支机构应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任何形式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其次,银监会应协助省市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的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或其他业务合作,要及时查处双方发违法交易,避免任何形式的对公众存款的吸收。
3.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座谈会,可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在行业内部建立沟通平台,以便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帮助与支持。
4.加强信贷风险控制。控制贷款风险,首先,要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尽量避免操作风险。其次,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审核,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借款人的未来现金流情况和盈利能力,确认贷款限额。最后,确保贷款资金的流向和用途,随时掌握借款人的资金运作状况,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5.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首先,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数量的限制。股东投资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其次,建议政府鼓励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开发资金业务,间接地通过金融机构的存款业
务来弥补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功能缺陷,从而满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需求。
[1]侯建波.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措施
一、石家庄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1.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趋势强劲。
2007年7月,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从启动三年多的情况来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小额贷款公司运转良好,小额贷款也获得长足进展。据石家庄市政府金融办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市已注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2家,共增加贷款16.4亿元。有效扶持了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及三农建设。
2.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手续简便。
目前,石家庄市已经正式挂牌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基本上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主。贷款金额单笔最大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信用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担保抵押贷款最长期限为五年,可以灵活安排。还款方式主要采取整贷整还、等额本息、按期还息、到期还本等多种形式。发放的小额贷款主要是采取联保、抵押、质押、信用和保证的担保方式。贷款年利率平均为15%~22%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借款者的资信条件,执行适当优惠的利率。贷款的办理效率非常高,正常情况下,2~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贷款。
3.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规模较大。
目前,在石家庄地区各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的贷款业务主要以中小型工商企业、个人为主要贷款对象,对市二环以内的个体工商户提供2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及500万元以下的抵押担保贷款。
4.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环境逐渐在好转。
从目前经营情况来看,石家庄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贷款利息,并且各小额贷款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盈利。但由于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为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4倍,使其盈利空间受到限制。在试点过程中,工作进展顺利,资金运营状况良好,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不到1%。充分发挥了其“草根金融”的独特优势,以“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有效规避了金融风险,贷款手续简便灵活,资金周转速度快,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支持。
二、小额贷款公司现存问题
1. 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就目前石家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来看,后续资金不足问题并未凸显出来,原因在于小额贷款公司仍处在起步阶段,社会认识度不够,靠自有资金借贷足以维持公司的经营。但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性质,必会成为制约其日后发展规模壮大的一大隐患。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股东自有资本,捐赠资金,以及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然而,向银行融资成本较高,且比例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另外,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再加上政府文件中所规定的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三条红线”十分严厉,尤其是对非法募集公众存款的监督。这使得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处境正如小额信贷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所说的那样,只贷不存,等于“锯掉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
2. 缺乏有效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
据调查,石家庄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大多是调查、审查、发放三个环节,效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贷前详细调查,贷时跟踪审查和贷后检查的操作规范。业务人员对贷款客户进行考察主要是凭借自身经验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并未有一个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缺乏有效的决策程序和内审机制,这就对控制信贷风险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
3. 定位不明确。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形势下的新产物,它能否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而更好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尚未可知。政府对其身份界定并不明确,介于慈善机构和工商企业之间,提供金融服务又非金融机构,税收歧视更是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税务负担,如银行业的所得税是存贷利率之差来征收的,而对小额贷款公司却是对贷款的全部利息收税;国家给予农信社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公司却无法享受相同待遇。这同时也导致监管机构缺少明确的监管指标。就目前情况来看,石家庄市小额贷款公司由市金融办同工商、公安、当地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组成监管组,容易形成多头监管、推卸责任或无人监管的局面。
4. 专业的金融人才匮乏。
通过对石家庄小额贷款公司的调研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较晚,经营品种单一,各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吸引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充分。业务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34岁,缺乏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员工在对贷款客户进行分析判断时,大多凭借其社会经验或“明察暗访”来了解客户的品质、还款意愿等。其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金融创新意识薄弱,内控管理不完善,风险防控滞后。对于一个金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无疑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严重阻力。根据调研的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员工人数为13人,规模较小,这就更加凸显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5. 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未发挥实际作用。
在调查过程中,据小额贷款公司经理反映,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名存实亡。该协会成立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小额贷款公司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良好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策建议
1. 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机制。
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金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而专业的人才是公司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公司员工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对公司的信任。其次,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公司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信贷员的激励。公司应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将信贷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2. 明确落实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分支机构应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任何形式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其次,银监会应协助省市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的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或其他业务合作,要及时查处双方发违法交易,避免任何形式的对公众存款的吸收。
3. 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通过定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座谈会,可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在行业内部建立沟通平台,以便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帮助与支持。
4.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
控制贷款风险,首先,要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尽量避免操作风险。其次,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审核,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借款人的未来现金流情况和盈利能力,确认贷款限额。最后,确保贷款资金的流向和用途,随时掌握借款人的资金运作状况,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5. 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与障碍;民间借贷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以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额度、持续性和制度化的信贷服务方式。在中国,小额贷款主要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地域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在农村,网点更是逐渐减少,大大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 特点及其本质
相比于银行贷款周期长,利率低的特点,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特点是:1、利率低于民间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高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2、贷款方式其主要采取信贷、担保或抵押、质押进行贷款。还款期限双方公平自愿协商尊重意思自治。3.贷款相对方多鼓励面相中小企业和农业用户,坚持“小、散”的原则,附和自身对资金的需求限额,避免多贷导致将来还贷不能的风险。但是从广义和本质上看,小额贷款仍属民间借贷。只不过民间借贷完全处于自由状态,除非纠纷进入法定程序,否则多遵从私法自治,没有专门组织和机构进行经营和监管。但是小额贷款以公司的名义发放,并且受到政府金融办,银监会,税务、工商等部门按照《指导意见》进行监管,放贷行为规范,借贷双方有充分的意思自治。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及现状
小额贷款模式引入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最早将孟加拉的“乡村银行(GB)”模式引入中国,首先在河北、河南、陕西建立了以GB模式为参考的小额信贷为贷款模式的小额信贷扶贫社。1995年试点数目和规模扩大,直到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小贷公司试点。标志着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有了政府文件的指导,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对于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规定进行设立,受到《公司法》的调整。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社会捐助的资金,以及不超过两家的合作银行融入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贷款、捐赠款,符合“只贷不存”的特点,不吸收公众存款,只是利用公司设立时的自有资本对外进行贷款活动。可以说,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缓解了社会上对于小额融资的需求,未封闭的民间资本打开了一条出路。从另一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的诞生,说明了政府的认可态度,预示着小额贷款的发展将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议
(一)制订与小额贷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随着新《公司法》的施行,《指导意见》必将不会满足将来小额贷款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个发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必要制订相关法律,例如《小额贷款法》、《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法》。可以彻底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特点、设立变更和取消、组织形式,风险处理,债权诉讼、破产管理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这样就不会造成多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冲突问题,让小额贷款公司有专门的法律规制。 鉴于很多的小额贷款基本上处于试点状态,对于新兴的业务,经验不算丰富,会有一些疏漏,加上新《公司法》施行在即,在没有专门规制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法规出台前,修改《指导意见》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在《指导意见》中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由各个省的政府金融办进行统一管理,各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工作展开,有效缓解各部门交叉管理的摩擦,规定小额贷款机构的准入、运营、退出等条款。第二,取消发起人承诺制度。以小额贷款公司自有财产对外承担责任,保护发起人利益,减少因需要他们承担风险二带来的不安。这样做有利于为新法的制订创造条件,使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二)适当增加银行在融资过程中的比例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可以扩大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打破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这一规定。2011年,浙江省在《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率先做出改变,《意见》规定,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金批发与零售业务的合作。对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其融资比例可以放宽到净资本的100%。增加银行业经融机构的资金融入,可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充实了公司资本,使贷款业务在数量、金额上都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暂不实行从“只贷不存”到“贷存兼营”的过渡
(转载,阅后请删除)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大量出现,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这就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自身造血”功能有限,甚至是缺失。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为自身持续发展寻找一条充足的资金来源,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信贷资产转让概述
(一)信贷资产转让概念
信贷资产转让是银行业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金融创新,兼具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性质。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其在经营范围内、自主合规发放但尚未到期的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
(二)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限于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三)主要模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1、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2、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
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四)监管政策
监管层对该类业务的监管分为准入监管和业务监管两个层次。
准入监管:各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需要向银监局申请业务资格。监管当局出于发展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开发的角度出发,启动和放开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具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
业务监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监管层没有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对该类业务进行规范。实际工作中,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因转出方对该笔资产并没有剥离报表,监管层对该笔业务作为融资业务来监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因该笔资产剥离了转出方报表进入受让方资产负债表,监管层对该笔业务界定为信贷业务,监管政策参照有关信贷业务的监管政策。
二、小额贷款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问题
(一)现实可能性
1、主体资格
前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主体限于金融机构。2009年12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了金融机构范围。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具备了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主体资格。
2、业务范围
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的部分同质性,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完全有可能模仿银行的做法,将经营范围内、合规发放但尚未到期的信贷资产予以转让。
3、价格优势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的过程中,根据对风险的评估,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交易价格确定后,信贷资产出让方获得的利益主要为该笔信贷资产的利息差,利息差以同期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为计算依据。而小额贷款公司如进行信贷资产转让,利息差最大程度则可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浮动为计算依据,这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具有先天的价格优势。
(二)涉及的法律风险及规避
1、信贷资产转让与公司其他外部融资的冲突问题
信贷资产转让属于一项融资业务。而目前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规定,小贷公司外部融资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50%,且仅限于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如公司能获得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在其他外部融资已饱和的情况下,再从事信贷转让业务,从融资角度讲,有可能涉及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
2、客户提前还款而引起的转让合同期限设定难问题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转让贷款的期限都是固定的(银行基本不允许客户提前还款),对银行来讲,无论是买断型还是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都可以解决转让合同中的期限设定问题。而小额贷款公司允许客户提前还款,信贷资产受让方考虑到此因素,可能会与转让方在转让合同的期限设定问题上费一番周折。
3、交易价格确定问题
目前,国家并未对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价格做出明确规定。囿于注册资本金限制,无论是单户还是打包出售,小贷公司进行信贷资产转让金额十分有限,再加上资金闲置、客户提前还款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大降低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资产转让的价格确定上,应考虑以上种种因素,合理确定其价格,避免信贷资产转让后出现盈利低甚至为负而充当“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角色。
4、资产转让而导致公司降低风险抵御能力的问题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转让方的风险抵御能力。从形式上看,信贷资产转让后,银行不再承担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责任(主要针对买断型)。而实质上,信贷资产受让方一般会要求转让方为该笔信贷资产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一旦发生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转让方还是要为该笔信贷资产“埋单”。因此,银行既无法继续对该笔信贷资产进行全程跟踪,又要对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无疑增加了信贷风险因素,降低风险抵御能力。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各种政策法规主要来自银监会和央行
下发的文件、各地方政府自行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性规章、小额贷款公司自行制定的各种内部规章制度。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审批权和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银监会、人民银行及公安部门也对小额贷款公司负有监管职责。由于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所以监管机构对其不需要进行审慎性监管,而是采取备案登记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只要定期将贷款发生额、贷款余额、客户户数、平均单户贷款余额、前十位最高贷款户、贷款利率分布等主要信息,报监管机构备案即可。
由于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和确定的监管主体,造成了监管上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界定模糊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描述为“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发起人和组织形式上合一般的公司相类似,但是贷款业务又是一般的公司所不能经营的业务。《指导意见》忽略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的属性,使其不需要申请金融许可证就可以经营部分金融业务,这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对确定监管的法律和监管的主体也造成了困难。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是金融机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规范对于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并不适用,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政策法规没有上升到严格的法律层面,最高的只是金融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在实践中对小额贷款公司活动的规范只是通过决定、通知和意见等形式进行的,这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各地的监管标准不一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各地方政府自行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例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安徽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申报审批登记工作指引(试行)》,等等,这就造成了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不一,难以对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统一的监管。
(四)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存在着多头管理
当前,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在实践中,大多由省(直辖市)政府指定省(直辖市)金融办组织并牵头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公安局、工商局等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但在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方面,银监会和公安部门负有监管的职责,人民银行则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踪监管。多头管理容易产生形式化,造成监管的虚拟化,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多头管理,苦不堪言,疲于应付,这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利率监管演变成了利率限制
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成本较高,其贷款利率的水平必须足以覆盖其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可以预见的信贷损失,并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和收入,这样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地发展,这也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实行较高利率的原因。但是贷款利率上限又必须遵循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即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根据其经营成本的科学计算来自由拟定利率,从而可能导致收入无法弥补成本,出现亏损并最终垮掉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际经验的借鉴
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有着明确的界定,有着较为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及确定的监管主体,并且国际上的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够发放贷款,同时也能吸收公众存款,这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几个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监管经验。
(一)孟加拉国
近期,通过对某市“稳促调惠防”相关金融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某市在扶贫小额贷款推进工作中坚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信贷资金为依托、以放大扶贫资金效益为手段、以建立有效风险防控和补偿机制为保障,创新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方式方法着力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困难,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主要作用,结合实际,笔者就县级扶贫小额贷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存在问题
(一)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性质定位不准,存在思想障碍。1.金融机构是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主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把扶贫贷款混同于一般商业贷款和以往推行的小额农贷,严评级、紧授信、少放贷,在实施过程中等待观望,怕担责,不积极、不主动,对精准扶贫的政治属性认识不足。
2.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帮扶主体,但一些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认识不足,将此特惠金融和信贷资金视同扶持资金,当成免息“救济款”,有一种“搞到手算数”的心态,没有认识到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惠农而是助农脱贫。
(二)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产品设计与政府要求不一致。1.个别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的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导致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背离了“特惠”扶贫的初衷,也就没有“精准”贯彻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精神。
2.各金融机构在扶贫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上,把握不一致,设定的停止发放,清收的警界线从10%-3%不等,致使扶贫支持力度不尽相同,存在随意性。
3.金融机构评级授信的门槛较高。经过从年龄、劳动力技能、信用、收入、经营条件到效益的条条框框筛评,导致的是评级偏低,授信偏少,贫困户得到扶贫小额贷款的普遍受惠力度不够。
(三)帮助贫困户、贫困人口制定的帮扶项目不清晰、不准确、不实在。
1.在推进扶贫贷款的过程中,宣传力度还不到位,一些贫困户直到评级授信时才开始了解扶贫小额农贷的基本政策,而工作的重点时常还停留在解释“贷款由政府贴息,农户只承担还贷”的层面,致使贫困户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把思考的重点放到如何结合自身条件更好地利用扶贫贷款到创业脱贫上来。
2.乡镇村组干部对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精神的理解也不够深刻,缺乏主动与承贷金融机构的对接,也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基层工作的经验和优势,参与到评级授信和制定贫困户生产经营的帮扶项目中来,导致工作目地性不强,目标不明确,没有把工作的重点深入到助贫脱贫的工作和思路中去。
(四)政府贴息、补偿机制还不细致和完善,不足于打消金融机构畏贷、惜贷、怕担责的思想顾虑。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虽多种多样,但都属于弱势群体,偿债能力十分有限,而各金融机构限于不同的经营规模,管理体制和政策约束,在不良贷款承受能力上也不尽相同。地方政府部门在贴息、补偿机制上的不细致、不完善必然无法解决承贷银行的后顾之忧,导致金融机构畏贷、惜贷和怕担责任。
二、对策建议
(一)统一和提高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性质、原则的认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特定时期,针对贫困农户这一特殊群体,而实行的特惠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基于这一性质,应自上而下统一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性质属性的定位和认识,对开办和实行这一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空间,并按照“农户自愿、项目支撑、精准发放、理性管理、政府保障”的原则,稳妥有序地推进。
(二)金融机构在提高容忍度的基础上,规范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具体内容。
各承办金融机构要按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在提高“容忍度”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这一金融产品制定特殊的考核办法和政策。按照“单独建帐、台帐管理、合理清收、风险共释”的原则,通过确定范围和对象,单独建立台帐,单独考核,统一利率优惠标准,优化贷款使用期限来明确和规范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实行相关免责,来打消承办行顾虑。
200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决定在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五省进行民间小额贷款的试点。2008年5月,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 央行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给小额贷款公司一个合法的地位, 对丰富农村金融市场, 改善融资困难的环境, 规范民间融资具有现实的标杆性意义。
1.1 发挥了草根金融的本土性优势
小额贷款公司被誉为草根金融, 而它的本土性优势体现在, 通过借款人的工作能力、借款人的经验和信誉, 左邻右舍之间的舆论压力等“软信息”, 确定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是否安全是基于本土化软信息的判断, 而这样的信息隐藏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 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将越来越充分。更为重要的是, 对草根金融机构而言, “软信息”的收集成本很低甚至为零。可以预期, 小额贷款公司一旦与现有的农业组织或农村最基层组织相结合, 对农民的金融需求、生产能力、产业流程特点和现金流有较好的了解, 积累比较客观的第一手原始信息, 而这些信息将起到替代“抵押品”的反担保作用。
1.2 为民间金融资本提供了出路
很多民间资本从传统产业退出后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 小额贷款公司刚好为产业资本的转型提供了机会。民间金融资本一旦获准入股小额贷款公司, 意味着它们朝着正规金融业迈出了一大步。而且, 根据国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规定, 经营较好的公司可以获得优先推荐, 进一步发展为村镇银行。
1.3 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以往政府对农村弱势群体的补贴和扶持贷款贴息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市场化利率, 资金的价格由市场资金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来决定。平均贷款利率水平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低于民间借贷利率, 不仅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覆盖能力, 同时也对周边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产生了平抑作用。只要市场定位准确、运行机制灵活、贷款方式简单便捷, 便可确保小额贷款公司深深扎根于农村, 在有效缓解广大农村“贷款难”, 带来了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 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2.1 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与银行相比, 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不是从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防范和控制风险, 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 对贷款风险认识不足, 防控意识淡薄。在人员构成方面, 普遍存在人员少、专业技能弱的问题。大部分人员均未从事过金融业务, 业务知识欠缺, 极易产生操作风险, 而且许多公司目前尚未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和配备相应的人员, 风险处置业务操作也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规章制度。
2.2 征信系统无法共享, 以高利率弥补高风险加大风险程度
小额贷款公司现行的运行模式大都是基于公司的员工, 尤其是高管人员均为本区域或同城人, 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比较了解, 因而对客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风险似乎可控。但此模式把公司服务的“客户群”限制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 制约公司的业务发展。相反, 如果将公司服务的“客户群”定位为比较陌生的广大市场, 却没有实际享受到一个完整征信系统的支持, 在信用体系缺乏的情况下, 小额贷款公司往往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作为弥补高风险的方法。利率的不断上涨, 风险程度上涨更快, 最后导致风险控制失效。
2.3 公司内部先天不足的管理缺陷潜伏着操作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因风险意识淡薄,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最主要的是大部分的公司不像银行那样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尽职调查制度、审保制度、反担保制度、防控风险的处置机制和贷后跟踪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足的控制系统或者控制失败没有得到及时处置与补救, 极易诱发风险。
2.4 反担保条件不充分与回报率不确定容易引发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目标客户的特点是规模小, 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报表, 贷款抵押物普遍不足。而且, 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较高, 一般都超过百分之二十几;如此一来, 贷款者需要超过20%甚至更高的收益才能承受如此高的贷款利率, 而高回报也一定蕴藏着高风险。一旦经济景气持续走低, 当高回报的行业难以保证高回报率的时候,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就难以避免了。
2.5 作为国家提倡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户, 因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其收益具有不确定的特点
按照“小额、分散”的方式以自有资金向“三农”发放贷款的原则, 农户将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 而他们获得贷款的资金大多是投入种植业、养殖业和土特产品生产等农村经济中。与非农产业不同, 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 从投入生产到获得产出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另外, 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风险, 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从播种、养殖到收获, 整个过程处于不确定的风险之中, 由此必然给小额贷款公司安全收回贷款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3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3.1 强化风险控制意识, 加大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
根据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省、自治区出台的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 县级以上的一级政府是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因此, 必须要发挥主管部门 (金融办或其他指定部门) 的牵头协调作用, 组织工商、公安、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职能部门, 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监控和风险预警, 向设立的一般企业法人和股东灌输风险防范意识。同时, 对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使员工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有实际的专业操作经验和技能。为防范贷款业务的人为道德风险, 还需要加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的教育, 培养他们成为诚实、可信、敬业的人, 使他们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合法合规经营。
3.2 切实解决征信系统数据的接口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因为客户的本地属性, 使得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是, 随着客户群体的不断扩张, 本地属性不断被打破,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行为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势必越来越突出。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接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 在放款前进行信用查询或报告, 则较容易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报告, 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3.3 完善内控机制, 严格贷款业务流程
第一, 按照“审保分离”原则合理配置业务管理部门。
根据风险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可设置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三个部门。业务部为开拓业务部门;风险部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部门之间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衡。
第二, 设置审保决策机构。
设立以公司领导、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外聘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贷款审保委员会, 对每一笔贷款业务的审批, 在综合分析之后作出最后决策。
第三, 严格贷款业务流程。
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贷款业务流程, 包括从项目受理、项目调查、反担保措施的设计和落实、项目评审、保后的动态跟踪监管、代偿的追偿、补偿措施等, 都要有相应的专项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细则, 把业务严格置于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操作, 提高业务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3.4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风险评价体系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 减少人为误差, 同时结合公司目标客户群的特色与业务开拓的需求, 建立体现公司经营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在建立审、保、监管、追偿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业务流程的前提下, 实施贷款全过程风险管理, 建立模型化的项目评估系统, 储备或聘请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人员, 加强对贷款业务的风险评估审查, 为贷款项目的最终评审提供决策的依据。
3.5 进行系统细致的贷前尽职调查
第一, 客户的基本情况、运作现状和前景。
小贷公司必须对借款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通过介入企业或项目的日常运营了解其运作现状, 横向调研行业特点, 从而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
第二, 诚信调查和评估。
通过贷款卡查询企业的征信记录, 通过最高法院查询系统了解企业的诉讼和被执行情况, 同时对企业 (项目) 创办人的个人征信记录、教育背景、社会交往信誉、道德品行、职业素养、家庭背景等做尽可能细致的调查, 从而对企业和创办人的诚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
第三, 贷款用途。
借款人从银行取得贷款, 目的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或者用于购买材料或者添置必备的设备, 或者用于支付其他的费用, 贷款最终将与一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因此尽职调查首要需考证的是, 借款人是不是把贷款用在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或用在其他合理合法的开支费用上。果真如此, 再根据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发展规划等决定与之匹配的贷款额度。
第四, 还款来源和能力。
通过对以往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了解企业或项目的赢利情况和还款来源, 再根据流 (速) 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 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综合评估, 对企业和客户的还款能力作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
3.6 实行有效可行的反担保措施
(1) 常规担保是指实践中经常以土地、房产、权利等作的抵 (质) 押担保。农民客户以农业的收益权和浮动抵押担保、以承包经营权做抵押担保等。
【关键词】小额担保贷款 经验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承德市自2003年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并受到相关部门协调难、按月还款方式、回收率偏低、贷款金额小、还款周期短等因素制约,贷款业务办办停停,至2007年底近五年时间只办理小额贷款1300余万元,平均每年办理贷款200-300万元,贷款扶持创业效果不太明显。
2008年,我市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较好的河南郑州、江西南昌两市工作经验进行研究总结,以专题调研形式上报市政府,经研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承德市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全民创业实施意见》,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近10个相关单位主管副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制定20余条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文件的下发,有力促进了承德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承德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我市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06万元,首次突破年发放贷款千万元大关,超过前5年贷款额度的总和;2009年,小额贷款额度猛增到5409万元,突破5千万元大关。至2009年底,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455万元,其中办理高校毕业生贷款330万元,农民创业贷款1507.5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020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1842人,带动吸纳就业7263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 取得的经验
1.1 健全相关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我市除了认真贯彻上级下发的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并适时制定本市具体政策之外,还制定了《承德市小额担保贷款跟踪问效办法》、《承德市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审核办法》、《承德市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全民创业实施意见》等文件,每年年初将小额担保贷款相关目标下发到各县,每季度进行通报,实行目标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1.2 打好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协调好部门关系。承德市就业服务局与市财政、经办银行签订了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协议,经办银行及时按政策要求的贷款放大倍数发放贷款,市财政部门及时审核并落实贷款贴息,经办银行也由原来的承德市建设银行1家,扩大到承德银行、各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二是健全机构。各县全部成立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专户,加快了贷款办理速度。到目前,我市担保基金规模已由2007年底前的600万元增加到3250万元,有力保证了贷款的及时发放。8个县的担保机构,共安排专(兼)职人员18人。其中平泉县促进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独立法人,还有5个县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市担保中心明确双桥区所辖街道、乡镇的52名协理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的贷前考察、项目跟踪、贷后回收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市区范围内小额贷款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强政策和创业典型宣传,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几年来,共在各种新闻媒体发表信息稿件30余篇,其中专供市领导参阅的《每日要情》和《承德快报》各1篇,通过省电视台、《承德晚报》、承德广播电台、承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小额贷款政策、推广创业典型的成功经验20余次。2009年1月份和6月份分别组织了市区小额担保贷款集中发放和兴隆县李家营乡农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现场发放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的社会影响。
1.3 扩大贷款范围,提高其普惠性
去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市经过细致调研,结合本市实际,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农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对农民创业者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共发放农民创业贷款429笔,1507.5万元。同时大力扶持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贷款业务,已办理贷款330万元。
1.4 加大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工作重点,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审核其吸纳就业及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报送市财政局和经办银行。累计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26家,贷款金额3020万元,吸纳就业2500余人。
1.5 创新工作机制,用活贷款政策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结合市、县具体情况,开拓性地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滦平县开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之初担保基金筹集比较困难,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采取了由借款人直接到经办银行办理抵(质)押、担保手续,县就业服务局和县财政负责贷款贴息的方式,2009年办理贷款892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1000余人。丰宁县对所有在规定经办银行中贷款的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贴息扶持,也就是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规定银行先期办理的贷款,只要符合条件就能享受贴息政策,至2009年年底共办理(审核)该类企业贷款项目14家,贷款额度达到1430万元。
2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贷款到期回收率偏低
截止2009年12月底,承德市贷款到期回收率已由2007年底的63.4%提高到88.9%,但仍低于90%,影响了贷款的持续发放和良性循环。
2.2 担保基金筹集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为了保障贷款工作的持续稳定,承德市就业服务局协调财政部门筹集担保基金1200万元,对已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县给予补助。但到目前,有的县已筹集担保基金达到百万元,但个别县自筹担保基金数额仍然为零。
2.3 贷款放大倍数应进一步提高
按照河北省相关文件规定,贷款发放金额至少应达到担保基金额度的3倍,但各县担保基金与贷款发放仍停留在1:1的水平上。
2.4 担保机构人员不稳定,政策水平偏低
承德市小额贷款担保机构22名工作人员中,兼职人员10人,接近总人数的一半,且大部分人员工作岗位不稳定,时常更换人员,导致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偏低。而担保机构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劳动保障政策水平,同时还须具备一定的财务、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可见目前的情况很难适应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抓好贷款回收。加强贷款发放基础工作,认真考察,据实推荐,落实“谁推荐、谁跟踪,谁签字、谁负责”的规定,保证小额贷款“贷得优、用得好、收得回”;加大贷款回收力度,注重强化担保人的责任,发挥经办银行征信系统作用,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回收逾期贷款;建立贷款回收奖励机制,对贷款到期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社区(乡镇)、担保机构给予奖励,调动相关部门回收欠款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使贷款到期回收率不断提高。
(2)加强协调督导,落实目标责任。市级相关部门协助各县对口部门处理好工作关系,尽最大努力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明确工作人员编制,打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基础;同时加大对各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督导力度,对年底前未完成贷款目标的县进行通报,并在年终考核时扣减相应分值。
【浅谈小额贷款问题】推荐阅读: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07-03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11-17
个人小额贷款的有关法律问题12-09
小额担保贷款创业05-23
小额贷款申请要求06-02
刚工作小额贷款06-16
小额贷款公司规定09-26
江西个人小额贷款10-15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程序06-01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