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推荐8篇)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辽中县粮食局粮食统计工作将继续以《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国家、省、市局各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以县局2012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为重心,本着指导与服务的态度,开展了全年的统计工作。

一、全年的月、(季)、年报表的填报工作

1、社会粮食流通企业。每月都认真收集、整理、审核粮食经营、转化用粮企业报送的粮食经营报表,并汇编上报市局粮食调控处,并按照《档案法》规定,装订存档。严格做到实事求是,数据清晰、准确。

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县粮食流通企业共收购粮食442,371吨,其中稻谷255,805吨,玉米172,376吨,其它粮食14,190吨;销售、转化粮食447,204吨,其中稻谷(含由稻谷加工成的大米)267,398吨,玉米(含由玉米转化成饲料)170,173吨,其它粮食9,633吨。

2、粮食仓储企业。

每月收集仓储企业(原粮库)粮油储藏报表,并分析、汇总上报市局储备安保处。截至11月末,企业库存如下:稻谷1,106吨,玉米1,530吨。

每季度末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至市局储备安保处。(7月份后,根据市局要求,将不再报送此表。)

展2012年调研、报送工作。

3、清仓查库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要求,指导并督查全县89户(此数据截至2012年3月25日)粮食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填写《2012年非国有粮食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库存调查工作表》工作底稿及汇总表的填写上报、统计账与会计账和保管账三角对账等业务内容。

4、认真完成了省局、市局及县其它部门的各种调研指标与数据的填报工作。

(1)、完成辽中县稻谷种植成本及利润调研工作。根据国家粮食局、省农委《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工作方案》精神及市粮食局相关工作布置与安排,我局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确立了被调研的20户农户,并于2012年3月初深入农户家中发放、讲解《工作手册》的填写有关事项。同时,通过不定期地到农户家中、电话沟通了解等方式,询问农户填写的进程及数据的质量。11月5日前,收回《工作手册》,认真核对、分析相关数据,对于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数据予以剔除。之后,进行了网上数据填报过程。

辽中县粮食局也继2011年被省农委授予“2010辽宁省粮食种植成本和利润调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后,2012年再次获此殊荣。

(2)、与县统计、农业、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完成2012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数据填报工作。

定时间内上报,只有主动给企业打电话,才能收集来数据,所以此项工作异常繁重。截至2012年11月30日,全县部分粮食经营企业、转化用粮企业共收购粮食75,688吨。其中稻谷41,761吨,玉米33,927吨。⑵、价格监测工作。

收集8户大米加工企业、1户饲料企业、1户油脂加工企业、1户粮油经销商店,计11户企业的稻谷、玉米、大豆购销价格;大米、豆油、面粉销售价格,分析、汇总后,通过电话、电讯和网络等方式于每周一上报至市局粮食调控处、每周二、周五上报至省农委工作。

截至12月3日,我县市场上粮油价格如下:稻谷收购价格:1.56元/斤,玉米1.21元/斤(等级为二等、水分为14.5),大豆2.30元/斤;企业大米批发价格为2.22元/斤(净米),豆油批发价格为5.00元/斤;零售价格:大米2.50元/斤、豆油5.50元/斤、面粉2.00元/斤(标准粉平均价格)。

7、农户手中余粮调研工作。

通过与县各镇沟通,收集2012年农户手中余粮数量,并分析、汇总后,上报市局粮食调控处。

由于我县大米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较多,稻谷、玉米需求量较大,根据近两年农户用中余粮调研情况来看,农户手中除了口粮与饲料粮外,将不会有更多的余粮,基本上不存在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而且这些商品粮满足不了本地企业需求,多数企业

流通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对统计工作较差企业给予了警告,并限期整改。经过复查,企业的统计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数据质量有了提升。

4、建立企业经营信息档案工作

根据省农委、市粮食局工作要求,收集粮油经营企业信息基本资料,并核实、录入微机,形成企业基本信息档案,并随时更新调整。截至11月末,共建立企业信息档案92户,其中国有企业1户,民营企业91户。

5、粮油信息员工作

继续完善粮油信息员联系工作。在2010年基础上,调整、增加粮油信息员数量,加强与信息员沟通联系,提高信息质量,及时反馈粮食流通政策,以使县粮食局及时掌握企业第一手信息资料,使企业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粮食流通政策等。至11月末,信息员人数达到81人。

五、存在的不足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篇2

本次调研时间为1987年~2012年, 调研样本涉及山西省所有地区, 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共调查953个样本户, 样本分布如图1.家庭常住人口3 628人,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人。

2 粮食作物出售状况分析

2.1 出售粮食数量状况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粮食数量状况在在2012年最高, 为1 927 376kg;其次是2011年的1 692 745kg;两个年度相差234 631kg。同时2002年最低, 为337 711kg;其次是1997年的511 328kg;两个年度相差173 617kg。分别低于2012年的1 589 665k和2011年的1 181 417kg;2004年和2006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2年的927 572kg和2011年的582 519kg, 高于2002年的662 093kg和1997年的598 898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粮食数量状况变化趋势符合y=83 012x-4.9E+5。

2.2 出售粮食金额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粮食金额在2011年最高, 为3 482 686元;其次是2010年的2 845 078元;两个年度相差637 608元。同时2012年最低, 为10401元;其次是2002年的392 644元;两个年度相差382 243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3 472 285元和2010年的2 452 434元;2005年和2004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1年的2 413 392元和2010年的1 538 866元, 高于2012年的1 058 893元和2011年的913 568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粮食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97369x-4.0E+5。

2.3 国家定购粮食数量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国家定购粮食数量在2012年最高, 为4 083 459kg;其次是1997年的277 263kg;两个年度相差3 806 196kg。同时2002年最低, 为473kg;其次是2004年的3 800kg;两个年度相差3 238kg。分别低于2012年的4 082 987kg和1997年的273 463kg;2007年和2003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2年的4075271kg和1997年的259495kg, 高于2002年的7716kg和1997年的13968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国家定购粮食数量变化趋势符合y=66 188x-8.9E+5。

2.4 国家定购粮食金额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国家定购粮食金额在1997年最高, 为370 810元;其次是1998年的351 624元;两个年度相差19 186元。同时2002年最低, 为472.5元;其次是2004年的5 580元;两个年度相差5 108元。分别低于1997年的370 338元和1998年的346 044元;2007年和2012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1997年的358 860元和1998年的337 374元, 高于2002年的11 478元和2004年的8 670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国家定购粮食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21 100x+4.9E+5。

2.4.1 出售小麦数量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小麦数量在1997年最高, 为136 066kg;其次是2003年的133 887kg;两个年度相差2 179kg。同时2010年最低, 为2 650kg;其次是2002年的7 800kg;两个年度相差5 150kg。分别低于1997年的133 416kg和2003年的126 087kg;2008年和2004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1997年的109 879kg和2003年的107 587kg, 高于2010年的23 537kg和2002年的18 500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收回借出粮收入变化趋势符合y=-125.80x+319.1。

2.4.2 出售小麦金额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小麦金额在1997年最高, 为20 240元;其次是1998年的187 892元;两个年度相差14 515元。同时2010年最低, 为4 980元;其次是2002年的7 867元;两个年度相差2 887元。分别低于1997年的197 427元和1998年的180 025元;2009年和2004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1997年的165 427元和1998年的150 157元, 高于2010年的32 000元和2002年的29 868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小麦变化趋势符合y=-11 092x+2.8E+5。

2.4.3 出售玉米数量情况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玉米数量在2012年最高, 为1 844 777kg;其次是2011年的1 609 296kg;两个年度相差23 5481kg。同时2002年最低, 为159 096kg;其次是1997年的245 470kg;两个年度相差86 374kg。分别低于2012年的1 685 681kg和2011年的1 363826kg;2004年和2006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2年的975 458kg和2011年的633 781kg, 高于2002年的710 223kg和1997年的730 045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玉米数量变化趋势符合y=95 264x-8.6E+5。

2.4.4 出售玉米金额情况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玉米金额在2012年最高, 为3 848 706元;其次是2011年的3276804元;两个年度相差571902元。同时2003年最低, 为154907元;其次是1997年的279346元;两个年度相差124439元。分别低于2012年的3 693 799元和2011年的2 997 458元;2004年和2006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2年的2 832 617元和2011年的2 133 681元, 高于2003年的861 182元和1997年的863 777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玉米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1.9E+5x-2.2E+6。

2.4.5 出售大豆数量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大豆数量在2004年最高, 为15 320kg;其次是201 1年的14 080kg;两个年度相差1240kg。同时2002年最低, 为4 078kg;其次是2008年的4 090kg;两个年度相差12kg。分别低于2004年的11 242kg和2011年的9 990kg;2012年和2010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04年的6 195kg和2011年的3 220kg, 高于2002年的5 047kg和2008年的6 770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大豆数量变化趋势符合y=230.90x+4 718.1。

2.4.6 出售大豆金额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大豆金额在2011年最高, 为58 145元;其次是2010年的47 920元;两个年度相差10225元。同时2002年最低, 为9375元;其次是1997年的11217元;两个年度相差1842元。分别低于2011年的48 770元和2010年的36 703元;2005年和2007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11年的33 387元和2010年的19 452元, 高于2002年的15 383元和1997年的17 251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大豆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2 021.3x-9 650.6。

2.4.7 出售薯类数量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薯类数量在2003年最高, 为125 930kg;其次是2004年的86 325kg;两个年度相差39 605kg。同时2010年最低, 为18165kg;其次是2012年的18 500kg;两个年度相差335kg。分别低于2003年的107 765kg和2004年的67 825kg;2011年和2007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03年的95 970kg和2004年的48 590kg, 高于2010年的11 795kg和2012年的19 235kg,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薯类数量变化趋势符合y=-9 784.9x+2.6E+5。

2.4.8 出售薯类金额指标分析。

在粮食作物出售情况分析中, 出售薯类金额在2003年最高, 为216 080元;其次是2004年的201 348元;两个年度相差14 732元。同时2011年最低, 为69 640元;其次是2010年的80 350元;两个年度相差10 710元。分别低于2003年的146 440元和2004年的120 998元;2009年和2005年处于中间水平, 分别低于2003年的119 675元和2004年的77 078元, 高于2011年的26 765元和2010年的43 920元, 表明山西省固定观察点“十村千户”出售薯类金额变化趋势符合y=-15 099x+4.5E+5。

结束语

粮食出售状况既可以反映农民收入状况的好坏, 也可以反映农民经营农作物理念的变化, 从调研结果来看, 出售粮食数量呈现出快速升高的变化, 这与粮食收获量的增加以及农民粮食消费意识的转变有直接的关系;出售粮食金额升高幅度较大, 特别是2011年, 相对于2010年来说升高幅度非常大, 这可能与粮食价格的快速升高有关, 这也反映了农民收入资金的升高;国家定购粮食数量不同年份差异较大, 仅在2012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余年份相对较少;国家定购粮食金额呈现出快速降低的变化, 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始终保持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从出售小麦数量上来看, 2003年之前数量较大, 2004年之后降低比较显著, 近8年始终处于较低状态, 证明了小麦出售量正在显著降低;由于小麦出售量的降低, 也导致了出售小麦金额的持续走低, 说明了在山西省种植小麦的收益正在快速下降;玉米出售量与小麦相反, 表现出快速升高的变化, 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 升高幅度逐年加大, 这与农民栽培农作物以吃饭为主正在转向获得资金收益为主;出售玉米金额升高幅度低于出售量, 这也反映了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从出售大豆数量上来看, 虽然不同年份出售量存在差异, 但是总体呈现出升高的变化, 同时, 大豆出售的资金收入也在升高, 升高幅度高于出售量, 说明大豆经济效益正在快速升高;从薯类出售数量上来看, 2003年之后表现出快速降低的变化趋势, 2012年降至最低, 说明农民栽培薯类的积极性在显著降低, 从薯类收益来看, 尽管销售数量降低显著, 但是收入降低并不显著, 说明薯类收益较高。综合分析认为, 山西省农民粮食经营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

摘要:粮食出售状况既可以反映农民收入状况的好坏, 也可以反映农民经营农作物理念的变化, 从调研结果来看, 出售粮食数量、出售粮食金额、国家定购粮食数量、出售玉米数量、出售玉米金额、出售大豆数量、出售大豆金额均呈现出快速升高的变化趋势, 而出售薯类金额、出售薯类数量、出售小麦金额、出售小麦数量、国家定购粮食金额表现出快速降低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 山西省农民粮食经营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粮食;调查统计;多种调查方法;综合应用

粮食产量统计的基本任务为: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获得尽可能的接近实际上粮食产量的值,并由此对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年成进行详细研究,为我国了解今年年景怎样,好就此调节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及制定来年粮食的生产指标提供依据。因此,我们要对粮食调查统计运用多种的调查方法就要先知道在粮食调查统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粮食调查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调查方法单一

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的方法过于单一,对调查统计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影响。在过去我们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通常都是运用经验估产的方法进而得到粮食产量的数据,基本都是以该方法为主少采用其它方法。到了现在又着重对村和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调查统计,不可以用其他方法。这样的过于呆板的做法,不单单是对调查统计工作进行有影响,还对得出粮食产量数据造成困扰。

2.调查人员素质低

对进行调查统计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完成调查统计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的调查统计办公室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再加上调查统计的工作人员兼职做的人增加,对调查统计的方法都不太熟悉。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由上一级调查统计部门所组织的专业知识讲座班,这些人员就不可能得到参加,这样也就导致了这些人没有办法体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好的掌握好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而影响他们完成调查统计任务。

3.政策规定调查提法不妥

政策硬性推广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有一些地方往往根本就不具备有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还要强调一律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粮食产量进行调查统计。众所周知的是,不论是谁在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都必定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在实际上条件不达标的情形下,如果硬是要求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效果会非常的不理想,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情绪消极畏难,上级拨款多一点,工作人员就多做一点,要是上级连款都不拨,工作人员就会索性连抽样调查都不会去进行,这样就使他们盗用虚假的数据来应付上级部门。从形式上来分析,虽说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数据都有,这实际上是根据国家计划规定的粮食产量进行推算出来的,有些领导人就是这多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是由于现实中没有办法解决下级的实际困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认可了。

对此,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不能再继续这样含糊下去。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中,由于粮食产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调查统计的难度也是随之增加,我们就更要学会各种调查统计的方法以便能很好的因地制宜,灵活巧妙的运用调查方法。

二、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1.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用经验估产法进行测产

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我们可以运用经验估产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而经验估产法它又可以分为逐户登记法以及田间目测法。逐户登记法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在实行按户经营而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调查统计的时候,进入到农户家了实际考察,向他们咨询粮食的产量多少,因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经营所得,就会对此非常熟悉,再由他们说出来的量就会相对的准确。由于逐户登记法的工作量非常的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住户不多的地方。而对于田间目测法,则需要工作人员要到田间,根据实际情况,凭借经验来判断粮食产量的多少。这是一种在种植户长期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种相对方便有效的测产的方法,这对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实事求是,得到调查统计数据就会接近真实值。

2.具备条件的地方,用抽样调查或查穗数粒法进行测产

在条件具备的区域,我们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或者是查穗数粒法进行调查统计。对于抽样调查法,我们可以通过相对不多的人力及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推算获得实际上的大体产量。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要大力的推广、广泛的运用,因为这是改革调查统计法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查穗数粒法,则是由工作人员对农作物的粒数、粒重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得出每个因素的实际量,再进行总的结合得出粮食产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计算容易、有道理、所得的数据很是接近,应当着重推广运用。

3.县市统计局,用重点调查方法对乡镇上报的测产数字进行验证

要求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对下面的乡镇所提交的产量运用重点调查法进行验证。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通过运用重点调查法获得粮食产量的数据之后,再用年景分析法对实际产量的准确度进行校对。而年景分析法是指把年景分为丰年、平年、欠年这三种。当县以上的调查统计局由重点调查法知道今年应该是丰年、平年、欠年这三种的某一种,而乡镇提交的产量数据显示跟重点调查法的相差甚远,就说明其是不正确的,反之正确。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粮食产量的调查统计是一项要求严谨、细心的调查统计工作。要想做好这样的工作就要我们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要懂得改进克服,还要得学会各种调查条件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调查统计的工作中要对工作人员灵活安排,不能强调非要运用某一种调查统计的方法,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巧妙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好的。此外也要对调查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知识要有所提高,要懂得根据相关的知识对实际调查统计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就要求对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教育。还有的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改进、发现粮食产量的调查统计方法,这就需要我国对此加以重视。我们只有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对粮食产量调查统计,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为我国来年粮食产量计划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抽样调查在我国粮食统计调查中的应用[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04:47-50.

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召开 篇4

为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1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2011年4月7日~8日,国家粮食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国家粮食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去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所做出的成绩,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时祥同志到会致辞。

会议全面总结了2010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情况和粮食调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并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认真分析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适时适度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二是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坚决维护市场稳定;四是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物质基础;五是扎实做好统计调查分析和监测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服务。

会议着重强调,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仍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为实现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目标,要进一步完善调控工作机制和方案,切实落实责任,积极充实地方成品粮油储备,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全面提高粮油应急能力,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统计指标解释 篇5

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统计指标解释

1.企业代码: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2.企业性质: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填报“国有”、“外资”和“民营”三类。其中,国有包括国有控股、国有独资和国有企业;外资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民营包括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个人合伙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等。

3.隶属关系:填报企业与上级管理机构的从属关系。填报上级主管部门或产权隶属单位、联系单位(部门)。如无主管单位和联系部门,则填写“无”。

4.经营范围:指企业目前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填报一项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5.统计对象: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对象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粮油储藏业务的各类所有制性质的粮油购销、储存、加工企业,且自有仓房容量大于1000吨或油罐罐容大于50吨的企业。

6.占地面积:指企业的仓储业务用地面积。填报企业为开展仓储业务投入的土地面积,包括仓房、地坪等生产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以及与仓储有关办公、检验等生产生活附属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以上土地含自有土地和租期10年以上的租用土地面积。— 7 —

7.库区数:指资产归属本企业、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粮食(油脂)存储库区个数。企业为管理方便而人为地将连成一片的工作区划分为几个管理区的,不作为独立的库区数进行统计。

8.从业人员:指在企业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数量。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和完全退休的职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反映了本企业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粮油加工企业仅填报从事粮油仓储工作的人员数量。

9.粮油保管员:指在粮油购销、储存、加工等企业中从事粮油保管工作的人员。

10.粮油质量检验员:指从事粮油购销、储存、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1.储粮药剂:指在粮食储藏中,用于防治危害储粮、储粮设施设备的害虫、螨类和有害生物的化学药剂,包括用于防治储粮害虫、霉菌及储粮扬尘的添加剂。填报本内使用储粮药剂总量。

12.铁路专用线:指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的铁路岔线。

13.有效长度:指能够停放车辆进行装卸作业的铁路专用线长度。

14.专用码头:指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且能够停放100吨及以上级—8 —

别船舶的码头。

15.接收能力:指企业通过卸粮坑等固定设施或吸粮机等固定及移动设备将粮食从运输车辆、船舶等卸载入仓的设计能力。

16.发放能力:指企业通过备载仓、吸粮机或装车(船)机等固定设备装载粮食至运输车辆、船舶等的设计能力。

17.有效仓容:指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仓容。

18.仓容:指仓房的设计能力。一般按以下方法计算:

散装平房仓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容重×93%。

包装平房仓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堆包高度×粮食容重×70%。

筒状粮仓仓容计算公式:[3.14×内径半径×装粮高度+漏斗锥体体积]×粮食容重。

粮食容重统一按中等质量小麦计算,750kg/m。

19.平房仓:指平面为矩形,能满足储藏功能的单层建筑物。

20.浅圆仓: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小于1.5的外型如筒状的粮仓。

21.立筒仓: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1.5的外型如筒状的粮仓。

22.地下仓:建于地下或三分之二储粮体积在地面以下的半地下的粮仓,如岩体地下粮仓(如平洞仓、立洞仓)和土体地下粮仓(如 32— 9 —

窑洞仓、喇叭仓)等。

23.低温仓房:指具有隔热密闭设施、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等),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仓房。

准低温仓房:指具有隔热密闭设施、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等),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

24.简易仓:指封闭式的用于储粮的简单建筑物,包括罩棚仓、拱棚仓、钢化玻璃仓、钢板PVC仓等。

25.需大修仓容:指需进行大面积防水或防潮、结构、地面、墙体、门窗等维修才能保证储粮安全的仓容。

26.待报废仓容:指超过使用年限,已经不能安全储粮且没有维修价值的仓房容量。

27.罩棚:指无墙身或无完整墙身,仅有防日晒雨淋功能的货棚,包括铁路罩棚。

28.地坪:指库区内已进行硬化处理的地面面积,包括库区道路、晒场、仓间地坪等。

29.烘干设备能力:指用于粮食烘干的设备的设计能力,折算成吨/小时填报。

30.其他移动式设备:包括清仓机、打包机、补仓机、吸粮机、扒粮机等各类移动式大中型粮机设备。

31.汽车衡:仅统计称重能力在30吨及以上的汽车衡台数。—10 —

32.运粮设备:包括企业自备用于粮食运输的汽车、火车和船舶等运输工具。其中汽车指载重量5吨及以上的汽车。

33.油罐:仅统计单罐罐容1吨及以上的油罐数量和罐容。油罐容量按照设计容量确定,如设计容量不详,则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圆柱体油罐容量计算:油罐容量(吨)=油罐底面积(m)×油罐柱高(m)×0.9×0.92。

34.检化验仪器:指企业拥有的用于粮食品质检验的仪器设备。包括:扦样器、分样器、谷物选筛、害虫选筛、容重器、电热烘箱、水分快速测定仪、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电动粉碎机、超级电动粉碎机、粮食粘度测定仪、培养箱(发芽箱)、面筋测定仪、降落数值仪、实验磨粉机、电动粉筛、磁性金属测定仪、粉质仪、拉伸仪、吹泡示功仪、实验和面机、面团醒发箱、面包馒头成型机、实验焙烤箱、面包馒头体积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纤维素测定仪、近红外粮食品质分析仪、油脂烟点测定仪、罗维朋比色计、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天平、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马福炉、振荡器、离心机、蒸馏水器、电冰箱、物理显微镜、化学检验玻璃仪器、生物显微镜、白度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其他价值2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篇6

根据《省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工作的通知》(粮办(20XX)100号)要求,我委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认真统计调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州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计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统计共对我州XX个县和1个省级直属国家粮食储备公司进行统计。主要数据指标有:仓储设施占地面积376677平方米,库区数53个,从业人员188个,粮油保管员76人,粮油质检员11人,有效仓容合计92898吨,需大修仓容4694吨,待报废仓容11166吨。总体来讲,我州仓容相对紧张。20XX年度粮食仓储项目建设完工后,将新增仓容1.17万吨,仓容紧张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二、全州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我州汶、理县、茂县、小金、黑水、九寨沟、松潘县的粮食流通仓储设施在灾后重建后,各项目实施县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其新建的粮食仓储设施均配备了无线数字式粮情测控系统、移动式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等专用设备,各粮库功能日趋完善。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为缓解我州仓容紧张状况和确保我州粮食的安全储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未实施过灾后重建的县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三、努力提升我州粮食仓储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河南省工作调查 篇7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制定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目的是要通过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突出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加工转化水平、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至今为止,《规划》已经实施了6个年头,在即将完成《规划》工作的前一年,“总结”显得更为有意义。既可以看到《规划》所带来的成效,鉴证《规划》的制定初衷,也可以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后续工作的部署,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而最有价值的资料,是来自于实施者本身。作为全国实施《规划》的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河南省有70个县和1个农场被纳入国家优粮工程项目县(场),实施《规划》以来,真正实现了粮食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相互促进。以河南作为调查对象,不乏代表性。

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部署,实施范围包括13个粮食生产省的441个产量大县和43个农场。其中,河南省有70个县和1个农场被纳入国家优粮工程项目县(场)。

自实施《规划》以来,河南各地农业等相关部门狠抓项目管理,利用务实的举措、扎实的工作部署,使得河南省优粮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并且取得明显成效。

五举措促《规划》有效实施

确保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省农业厅得知有70个县和1个农场被纳入国家优良工程项目县(场)后,便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厅长挂帅,相关业务处与工作站负责人、专家等共同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该领导班子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技术咨询等工作。河南省农业厅还会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和财务人员到项目建设地点检查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各项目所在地还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或农业局长为主导的相应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由于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施中的资金支持主要由国家发行国债、地方财政适当配套作为来源,所以,项目实施方必须严格规范财务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河南省农业厅在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制度。例如,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专账管理的模式;在资金使用方面,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按照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所有项目资金支出实行法人“一支笔”的签字制度。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力求做到专款专用,避免项目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为使项目的实施更加规范化,河南省农业厅严格实行“四制”方针。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各项目承担单位均以单位一把手作为项目建设总负责人,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实行分工合作。二是实行招投标制,为了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各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照国家工程建设有关规定,对土建工程和重要仪器设备采购进行招(投)标。三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四是执行项目合同制,在项目开工前,承担单位均分别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相应合同。这样,对甲方乙方便进行了有效制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在保证项目建设资料的完整和规范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均制定专人专柜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安排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同志对所有文件资料实行专柜管理。为方便文件资料的查找调阅,对项目资料进行分类立卷管理。所有文件资料传阅后及时归档,项目完成后封存保管。

國家优粮工程项目的启动是为了使其发挥长期效益,起到更广阔的作用。在河南,项目建成后,单位都建立了项目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制度等,加强了项目建成资产的后续管护力度,有利于促进项目发挥长期效益,以便充分利用项目形成的资产,服务于当地农业发展。

八方面显现《规划》成效

政府的良好举措,可以有效地服务于《规划》实施。有数据显示,河南实施《规划》至今,项目建设成效逐步显现,良种育繁项目41个、病虫害防控项目34个、标准粮田项目13个、农机装备推进项目71个。项目累计计划总投资21.0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48亿元,地方配套2.56亿元、农民自筹12.98亿元。以上仅仅是从数字方面表明了成就,更为具体的改善与提高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项目建设的56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52万亩标准粮田,通过修建机井、田间道路、桥涵、配置灌溉设备、排水沟渠等农田工程措施,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在干旱情况下,项目区耕地普浇一遍,比项目实施前缩短了2-4天,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如滑县标准粮田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新景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成的4万亩标准粮田6天就可以浇一遍水,比过去节省2天时间,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铺设的地埋灌溉管道节水节时省地,改变了过去用垄沟浇地费地、费水又影响耕作的落后面貌,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效果明显。河南农大承担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重点开展玉米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与示范,促进良种与良法的有机结合。项目的建设,使河南省玉米技术创新有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玉米试验研究基地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配套,提高了创新中心科研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及范围,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研发示范效果显著。该中心建立的15亩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由原来的771.9千克增加到842.4千克,1万亩玉米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741.6千克,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大面积提高产量探索出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栽培模式。

良种繁育和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6个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共建成良种繁育田56万亩,良种繁育能力达20380万千克,比建设前有很大提高。武陟县2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生产优质小麦良种800万千克,可推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日精选加工种子量由原来的4.8万千克增加到12.8万千克,年检测小麦种子能力增加一倍,年种子销售量提高60%以上。

种子检测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8个种子质量检测监督检验分中心,使检测品种数量增多,检测样品能力增强,对净化种子市场、杜绝和打击假冒伪劣种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信阳市种子质检分中心项目运行后,检测涉及品种由过去的五大类农作物品种上升到现在的七大类,检测项目由过去的四项指标增加到现在的纯度、净度、生活力等九项指标,检测样品能力由过去的300份/年增加到现在的2500份/年,为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的种子质量检验和信阳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应急防控能力增强。通过34个病虫害防控项目建设,加强了粮食主要病虫害测报和应急防治工作,实现了病虫害基本不成灾、不扩散的目标要求。2008年全年全省防治各种病虫害5.6亿亩次,仅此一项就挽回粮食生产损失近100亿斤。郾城区区域站项目的建成使用,使测报准确率提高12%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了30%以上。郾城区从事病虫测报工作40多年的王仁清同志说: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测报人员骑车转,步行调查受局限,偏远乡村很少看,发生情况来估算”的落后状况。

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经过项目实施,项目区补助新增各类农机具3052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028台,旋耕机5275台,犁和深松设备1467台,播种机和插秧机3110台,秸秆还田机4233台,收获机械5561台,植保机械423台。项目区综合机械化水平由46.5%提高到89.8%,耕、种、收以及植保等粮食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同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免耕播种、玉米(水稻)机收等技术,增强了粮食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

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优粮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有效提高了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粮食单产、总产比项目实施前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据统计,70个优粮工程县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439.3亿千克,比2004年增加91.94亿千克;亩产由原来的539千克增加到618千克。濮阳县4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千克,亩生产能力达到了吨粮田,粮食生产能力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农民年增收1000多万元。

粮食局年度粮食工作总结 篇8

今年我县粮食部门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国粮食流通工作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总要求,围绕“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总目标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中心任务,贯彻执行好粮食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积极搞好粮食各项工作,全面切实完成了年度粮食工作考评、粮食安全责任届中考核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县粮食安全。具体总结如下

按照粮食流通工作、政府要点工作的部署和本局今年的工作计划任务与要求,我局着力完成了如下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搞好粮油储备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的安全。

根据市粮食局、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发《关于下达XX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等4项指标的通知》(韶粮【2013】94号),把粮食工作考评原四项指标并入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指标任务下达各县,其中下达我县今年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原粮****吨,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为继续全面切实完成粮食储备规模考核任务,落实储备粮油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储备粮油安全,承储企业严格按照《XX县县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XX县食用植物油储备工作方案》、《XX县县级储备食用植物油管理实施细则》等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落实了安全储粮措施,开展储备粮油安全储存工作,搞好储备粮油的管理。局机关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和安全普查等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安全、品质宜存,以及实物账、统计账、会计账“三账”相符。继续搞好仓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优化了县城中心库仓房的防热、防潮性能;按照今年的轮换计划安排完成了相关轮换任务。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规划,上报遥田库区老库改造项目,仓容****吨,预算改造资金**万元,争取早日获批。

(二)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积极搞好粮食收购工作。年初,我局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向全县转发《关于提高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贯彻国家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调动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企业积极开展新粮收购入库工作,搞好便民服务,全年收购粮食近****吨,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满足了政府储备用粮所需。

(三)加强粮油市场调控,推进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确保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建立完善了粮食市场预测预警机制。为了及时掌握粮食市场行情,选择了县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新龙米店、康皇米铺等4家较大规模的粮食经营单位为我县粮食信息监测网点,定期收集、上报粮食收购、批发、零售价格、库存量等经营信息,为政府做好粮食调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认真开展了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的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县粮油供给、需求、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和粮食市场报等媒体渠道掌握辖区外粮食行情,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对粮食供需、价格发展趋势有了较准确的预测,为做好粮食预测预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按照上级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的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协调做好全县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县直相关部门按分工职责,履行各自的监管责任。一年来,加强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加强了粮食流通的各环节的监管力度,抓紧做好《XX县粮食应急预案》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完善了粮油应急预案的配套措施,加强了粮油购销工作的指导力度,确保了后续粮源供应。粮食局与上述较大规模的加工、批发粮油企业签订了《粮食应急供应协议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同时,我局还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做好灾民、低收入群体、工厂工人、学校师生等人员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了粮油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四)建立了粮食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完善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增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了应对粮食市场出现异常,保证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粮食供给,我县健全了粮食应急预案制度。制订了《XX县粮食应急预案》、《XX县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方案》,汇编了《XX县粮食安全应急操作手册》,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按照“有设施、有协议、有牌子”的要求,建立了粮食应急加工、运输、供应的保障网络,落实了日加工能力60吨(原粮)大米应急加工厂1家,应急保障供应网点4家,应急运输车辆4辆,运输能力35吨,上列的应急配置能满足我县粮食应急保障供应的要求。粮食、物价部门积极开展了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合理设置粮油价格监测点和监测品种,执行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直报制度,通过粮油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定期将我县粮油市场价格信息传送到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为做好粮食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奠定基础。

(五)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今年3、4月份,我局根据市局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开展今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13]24号)精神,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认真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按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办法》、《粮食库存检查办法》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办法》具体操作和要求,对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数量、质量、储粮安全和账务管理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工作,并且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抽查。库存检查结果表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账账相符、管理规范。

开展了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10月份,按照市局《转发省粮食局开展全省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13)90号)要求,开展了我县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及时上报了检查资料,检查结果表明,我县重视食用植物油的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开展了县级储备油购、销、存各项工作,储备油管理效果达到储存安全、质量良好、数量真实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结果通过了上级的验收。

开展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按照粮食质量监管有关规定,重点加强了粮食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督促粮食收购企业在收购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做好入库粮食质量检测,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按照“五分开”要求堆放粮食;二是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做好粮食出库质量检验,确保出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执行粮食运输技术规范,防止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运而污染粮食;三是加强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监管,督促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确保储粮设施设备符合安全储粮的要求,采取各种科学保粮措施,有效保持储存粮食质量。经检验,现所有库存粮食质量、品质合格率达100%,宜存率达100%;四是加强军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军粮质量检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确保军粮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开展了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夏粮收购期间,组织人员对全县主要粮食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我县粮食收购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了粮食收购公示制度,没有出现损害售粮户利益的行为。二是加强了对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量,收购、储存环节质量管理,原粮卫生,仓储设施设备管理和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维护了我县粮食市场秩序。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年初我局组织开展对全县粮油批发部、大型粮食加工厂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人员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了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加强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直以来,我局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据市粮食局《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粮食行业生产领域查隐患、除隐患、防事故专项行动,着重检查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能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并建立和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粮食输送设备,粮食仓房设施,除杂设备、消防设备、粮情检测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环流熏蒸设备、机械通风设备、防雷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能落实执行,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防范和遏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储粮安全和各项生产作业操作安全。

(五)做好军粮供应工作。

我县军粮管理供应部门秉承“以兵为本”、“服务优先”的宗旨,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照军粮供应管理的规定及《XX市争当军粮供应管理工作排头兵考评办法》的要求,树立了军供无小事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了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强化了责任意识,加强了质量管理,确保军粮专供配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加强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树立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全年军供工作顺利开展,无发生任何问题。春节和建军节期间,继续组织开展慰问驻军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地关系。争当“排头兵”考评工作通过了市粮食局、市军粮供应中心等上级部门的相关考核验收。

(六)积极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按县委政府的重新规划,我局改为挂钩遥田镇大埔村协助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为推动工作,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工作人员到村开展调研和组织规划工作,并派出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力所能及为村提供人力和经费的支持。一是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大力帮助该村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二是积极帮助该村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七)搞好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年来,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纠正“四风”教育,增强了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推进了各项工作。搞好组织建设,完成局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和任务分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三公”经费管理、公车管理和公共资产管理。搞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完成地方性政府性债务清查、《新丰年鉴》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年报编报等各项工作任务。搞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了有序的工作局面和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工作,出色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加强干部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组织仓储人员学习了现代储粮和仓储操作技术规范等理论知识,提高仓储工作全员业务水平,分期分批安排了部分仓储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提升了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一年来,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上一篇:委外加工管理办法下一篇:高三学生反思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