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对于我而言,视频听课让我充实了很多理论知识,同时也开阔了视野。能坚持听下来每个视频确实有难度,因为感觉很枯燥,必须用意志来控制,其实所讲内容都很丰富,也比较与课堂实际接轨。辅导员是我同学,从她布置的作业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她的专业水平远高于我,为了向她靠齐,我很认真地对待每次培训作业,看得出她批改的也很认真,因为但凡我用心做出来的作业,得分就是优秀,我一旦应付,成绩就变成了合格。

视频中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许多课堂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也似乎找到了切入点。如何做到把听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都是我的弱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书匠——每个教师都会做,但通过培训,向我传达了“怎样做好这份工作”的理念,要成为一名教育者才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中要下真功夫找到方法和技巧,要不断反思,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这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曾经做过,但往往半途而废,所以说凡事贵在坚持,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走向高效。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目前, 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不同地区、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差距较大等问题日渐突出, 限制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北京率先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要求不仅新任教师要培训, 在岗教师晋升职称、提高教学能力也需培训, 甚至骨干教师也有专门的培训项目。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划, “十一五”期间, 北京市所有参加培训的在岗教师都需完成300课时的学习。

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去上课、农村教师进城听一次课不容易……临近“十一五”结束, 很多尚未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各有苦衷。有了网络课堂就不一样了, 北京教育学院负责人介绍, 只要有时间上网, 教师可以随时接受在线培训。网络课堂计划先期开设师德、教师心理、各学科培训等80多门课程, 以后, 除实际操作类课程依然需要面授外, 其他课程有望一律“网授”。

北京教育学院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领衔名师也将出现在网络课堂, 指导教师教学。北京市教师还可在线观摩纪连海、袁腾飞等“明星”教师的示范课, 教师们甚至可以跨区自由选课, 汲取精华。教师在网上完成的学时也将得到承认。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摘 要: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以平台为依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同时还给出了利用平台开展活动的具体案例流程。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学习共同体;教师网上学习支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0-0077-04

一、引言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当前,教师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想浪潮,并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途径等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和探索基于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发展模式和以校为本的模式。

(一)教育部主管部门组织的发展模式

目前,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培训班式”;另一类是“专家讲座式”。此种方式是短期进行单项或者几项理论或技能的教师培训方法。

1.培训班式

“培训班式”主要是针对了解阶段,注重的是技术本身,不关心技术可能对学习产生的作用。如果教师是在这种培训班中学会技术的使用,他们也不可能将技术应用在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中,不可能利用技术给课堂带来有意义的改变。实际上,许多教师甚至看不到技术和自己的教学之间会有什么关联。很多研究者指出,如果教师发展项目停留在向教师介绍特定技术的特定功能这一层面,那是不可能对技术整合教学有任何作用的,而且事实上反而强化了教师的技术焦虑和不安。

2.专家讲座式

“专家讲座式”是针对技术整合应用的,一般由外请的专家讲授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这样的专业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没有机会来实践新学的技能,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当场能够接受“说教”,但是缺乏必要的后续实践支持,因此这些模式往往是以失败告终。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冲击,而这种专业发展模式,显然不能在这些方面为教师提供所需要的发展支持。

(二)以校为本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小学之间的结合。这是一种横向模式。由于校本发展是独立进行的,很容易陷入反复和重复缺点的状况。所以,有效的学校发展方法是将自我发展和外部支持联系起来。从而,近几年又出现了第二种模式来补充其不足,这就是中小学与大学联合。这是一种纵向模式。人们普遍认为教师个体和集体的需要应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话来解决,而与大学合作计划的教师发展模式,是为了促进和支持集体的发展,让教师超越个人的眼界来看待问题,同时也使他们的学习更具实用性。但很多情况下,这种模式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缺少必要的发展环境。这种发展模式往往过于形式化,停留在问题表面,教师的个人发展不能深入和持久。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以校为本的培训班式发展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重点关注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积累,大多是由教育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发起,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进行的培训活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只停留在了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的层面上,它对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收效甚微。

三、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权,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体的个性、自主性。以网络为载体,利用网络上可获得的各种资源,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在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氛围中,利用网络环境的各种资源来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建立一个能够为教师提供自主、协作的网络平台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

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所有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师处于网络学习环境之中。学习环境的构建分为三层:管理层、功能层、资源层。同时考虑到平台环境是以协作为基础的学习环境,环境的设计考虑共享资源、交互工具及协作空间的设计。平台构建的学习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

管理层:对整个平台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保证资源层的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功能层的各项功能的实现。管理层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是资源层与功能层间数据流顺利传输的保证。

功能层:功能层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各种网络支持工具。如:BBS、Blog、E-mail、评论、留言等。功能层的设计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层:资源是实现学习的基础。没有资源,发展无从谈起。资源层为用户提供学习资源。在平台的设计中,为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资源的来源设计上有两种方式:系统管理员提供和用户提供。

(二)平台的内容设计

在平台的内容结构设计上,注重了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作者设计与开发了一个以资源为基础,利用平台提供的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为发展中心的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平台的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

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以资源为基础,包括教师的课件、课堂教学案例、视频教学案例、专家讲坛等内容;教师利用这些资源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在平台提供的交流、协作、反思的环境中,互助合作、互帮互助,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升。

根据以上构想设计的平台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四、基于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一)平台的应用方式

以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为载体的发展模式,可以在一个学校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学校共同使用,在时间和地点上不受任何限制。此种模式主要提供两种应用方式:

1.“专题研究”式

这种应用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利用平台中提供的专题或专栏进行的研究。这种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都是团体中的一员,他们的研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采用协作的方式开展的。团体或者说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对某一专题同时开展研究活动,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调研等活动,总结对专题的认识,研究的成果由团体成员来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团体中各成员对专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能够掌握专题思想应用到教学中去的步骤、方法、技巧等。这种模式往往要受到时间限制,需要教师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某一专题的研究,进行揭题等。

2.“主人公”式

不同于“专题研究”应用方式的是,“自发展”应用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个体开展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主人公”。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要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需要把专业发展变成教师个人积极、主动的行为。所以,这种应用模式对于教师个体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指教师利用平台中提供的各种资源来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能力、技巧等。这种应用模式不受时间限制,是贯穿于平台应用全过程中的。教师通过这种模式进行自我发展,能使教师的主体意识慢慢觉醒,使寻求自我发展成为一种目标、一种向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应用方式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种模式往往是混合使用的。

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是建立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上,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的一种工具,或者说是载体,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环境。利用平台,教师们可以进行专题讨论、案例研究、专题培训活动等专题研究活动。同时,还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的重要场所。在这个环境中,学校的教师们可以自由的参与到平台提供的各种项目中去,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逐步的来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行动的转变,最终实现自我知识的增加。同时,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加,离不开其他教师的指导,尤其是一些专家教师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同伴们的相互鼓励、帮助和协作。就是在这些交互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并不断壮大起来了。共同体的不断壮大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增加,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完善。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必然预示着整个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流程举例

利用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进行“专题研究”式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各个学校一般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各种针对某一特定内容的研讨活动。利用平台进行这类活动摆脱了时空限制,同时平台又能提供大量资源和讨论场所,所以与定时定点的研讨活动相比,效果会更好。下面分别对课例研究、专题研究的一般流程进行介绍。

1.“课例研究”流程

利用平台进行课例研究是平台的一大重要功能。进行研究的课例以资源下载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课例下载界面如图4。

用户下载课例后在自己的机器上进行观摩研究,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应用,借助论坛中的课例研究模块与同伴们进行课例研究,把个人的想法、观点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书写”到个人的博客中。三者之间不是顺序关系,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课例研究活动流程如图5。

2.“专题研究”流程

平台中设置了“专题栏目”小模块(如图6)。这不同于平台主模块之一的专题研究,它是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的某一小型的专题讨论。利用平台进行专题研究,利用论坛进行分组讨论,这样不仅使专题讨论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还能够使每位教师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同时,平台中还能及时的为教师提供专题资源,通过教师们的交流又能加深对专题的理解。各小组在专题栏目中发表研究结果。通过对小组结果的对比研究,最终进行揭题,以报告的形式展示给教师。同时还可以对专题研究成果显著的组进行表彰等。用户进行专题研究活动的流程如图7。

五、小结

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正在经历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向以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由以培育技术型为主的培训模式向培养专家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型。面向信息化的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以技术整合的课程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它超越了培训班模式,超越技术工具学习的模式。它是可持续的,与教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密切相关联。因此,基于教师网上学习支持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下,教师通过平台的使用,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从而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激活教师个体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相互协作的环境下,不断实践新的教学理论、方法,不断更新自我教学理念,在“实践—反思”的推动下,实现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

[2] Amy B.M.Tsui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叶谰.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1,10.

[4] 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共同体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2.

[5]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6] 张一春.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5-9.

[7]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新教师网上培训学习心得 篇4

暑假期间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班,认真观看了关于师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管理等专题视频。新教师培训是使在职中小学新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其中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个专题是韦筱青老师的《师德教育》,韦老师给我们讲的内容有很多,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师德”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反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例如,最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张丽莉。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09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学生闫泓轶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闫泓轶揽在怀里。闫泓轶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张丽莉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诚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网上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从指导方式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班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该越大。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那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怎样发挥指导作用,如何进行指导,指导哪些方面,成了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在参加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体会到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前期指导阶段,可以进行活动实施的动员,关键是要让所有参与者(包括学生、相关教师、家长及社区指导人员)明确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的具体方法。可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同时成立教师指导小队及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中期监控阶段,就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具体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活动进入后期总结阶段时,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总结【一】

根据教育局要求,按照学校延时开学教学工作方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天赉小学一年级数学组经过讨论与准备,开展了有序的线上教学工作。

一、线上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第一天,家长反馈名师直播课堂效果较好,同时反映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影响观看。老师们及时调整策略,把精选的微课和录制的视频推荐给孩子,再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在线辅导,保证全体孩子掌握知识。在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同时,一年级数学组成员也认真听课做笔记,并且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主要采用作业盒子发布,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批改,在所有学生提交后教师及时总结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书面作业则是一一点评。虽然是隔空教学,但是老师依然是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三、改进措施

虽然教师们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个别家长对线上教学不重视,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老师们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方式能够理解,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另外,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较长会影响孩子视力,所以尽可能减少电子作业加强书面作业。为避免刷屏减,轻家长的负担,进行小组抽查,批改作业。

停课不停学,隔空不隔爱。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纵使病毒猖獗,我们也能创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式,为天赉的娃们创造更好的明天!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总结【二】

初三是由县里的名师进行专题教学,我全程听了自己所带学科的课,名师讲解都紧扣中考命题点,而且知识讲解详实,我听后都感觉收获颇多,相信如果学生能认认真真听课,收获会很大。而且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科目或者知识点反复观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样的新的教学形式,我是怀着好奇和疑虑而接受的。

一、优势:

(一)学习了一门技能。通过几天的培训和实践,对网上授课有了较深的理解,并且能给学生上直播课了。

(二)学生的学习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重新学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

二、不足:

(一)和学生互动不方便。

(二)不方便管理学生。

(三)学生之间不能一起探讨所学内容。

(四)老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希望疫情快一点结束我们都能回归实体课堂。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总结【三】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我们看不见它,却深受其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这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更是不知所措,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有了头绪。

在看到“停课不停学”的文件后,学校就通过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学校也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

“停课不停学”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由任课老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平时在课堂上习惯了和孩子们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突然要开展没有学生参与的线上授课,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通过一周紧锣密鼓地准备,在开始直播之前我们进行了线上测试,确保孩子能够顺利收看。直播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互动区域和学生进行适时的互动,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一开始用手机发起直播,发现用手机直播,画面晃动厉害,非常影响听课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我改为使用钉钉直播课进行线上教学,我也在几次试播中慢慢有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1.双击需要进行直播的钉钉班级群;2.在发消息的区域有一排图标,当光标移动到“发起直播”时点击,在群最上方就会出现“发起直播”的一排图标,点击“开始直播”;3.选择“屏幕分享”模式,将钉钉最小化,打开桌面上保存的PPt,点击放映,就可以授课了;4.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关注互动区域,学生如果有疑问,老师要适时进行答疑讲解,及时和学生互动;5.课程结束,鼠标移动到电脑上方,就会出现刚才发起直播时的一排图标,点击“结束直播”,直播课结束。我在发起直播时选择了保存,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群里看直播的回放,电脑和手机观看直播的打开方式略有不同:手机观看直播或回放,需要打开群页面右上方的“•••”图标,点“直播回放”,就可以看到观看直播过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发起直播;电脑上观看回放时,要点击钉钉群右上方“直播回放”的图标,选择自己需要的视频进行回放。线上发起直播还可以进行多群联播,这也意味着一个老师授课,同年级的所有班级学生可以同时听课,其他老师则可以参与学生的互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但锻炼了老师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

线上直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给孩子们的学习创造了机会。线上教学在继续,老师学生的学习在继续,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期待与学生见面。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总结【四】

受疫情的影响,假期延长,为了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和学生在中心校和校委会的安排下从2月10日到2月15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线上教学。现将一二年级网络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每天早上7:50以前都能及时开启打卡模式,进行一天的工作,语文老师提前都会在钉钉群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预习新课,8:00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诵课,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家长们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个别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分享直播链接,提醒孩子们10:00准时进行市局直播的在线学习之后进行班级内部直播学习的知识落实与督促,在班级直播时能进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在家校本里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每天的9:00-9:40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训练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做好准备,每次的直播课完后在班级群里对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辅导,在家校本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进行详细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打卡任务,作业提交及时,有个别家长由于上班,爷爷奶奶照看,不会操作,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由于线上授课是老师、家长、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没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难点落实的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网络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既方便又灵活快捷,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总结【五】

2020年春天这个开学季,是我任教30年来特别不同寻常的季节,前所未有。举国上下,因为疫情,都在群策群力,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国家陷入最危难的时刻。

作为教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报效祖国。两个多星期以来的课前准备及网上直播教学工作,使我的心情犹如乘坐过山车似的,忽而紧张至极,忽而彻底放松,忽而欣喜若狂。

2020年元月底,为了响应上级政府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学校领导开始接二连三地布置,要求教师在家利用网上备课,各个教研组利用网络讨论如何去备课?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录微课?甚至如何进行网上直播?

备课、制作课件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平时我们都是这样认真准备的。

如何录微课?让我作了难!英语组全体老师也不时地在微信群里热烈地讨论该怎么操作,刘盼盼老师几乎是一天一个会议,有时利用云视讯,有时利用微信,大家各抒己见。我试着先使用手机上的录视频功能,但是录出来的画面非常不清晰,而且手机在拿的过程中有抖动的现象,还只能够录五分钟以内,兆数太大没有办法分享到微信群里;后来又听朝霞、瑞霞说可以尝试着用录屏软件,我试着下载录屏软件,并用录屏软件去尝试着录课,画面非常清晰,但还是只能够录四分半钟,超过25兆的,必须压缩,还是儿子帮助我压缩文件,好不容易发到微信里并能顺利读出文件了。其间俊娜和其他英语老师,也都把自己录的微课传到微信群里,大家研究讨论,缺点是:讲解时间太短,孩子们不能很清晰地听懂老师讲的什么;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英语领读环节;教师更不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大家一致感觉效果不理想,怎么办?同事们仍在寻找更好的网上教学方法。

这时听巧歌、朝静说用钉钉直播效果会更好。钉钉直播?一开始我真有点懵了!什么是钉钉直播?我这个年纪会学会吗?连续两个晚上我都没有休息好,脑子里一直在想如何学会直播这个事情。管它呢?只要别人会学会,我也一定要学会,不能掉队,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更何况四年级整级英语在等着我呢,近400个孩子,400双求知的眼睛在等着呢,没有退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不会也必须得学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于是开始尝试怎样利用钉钉直播,去进行网上直播,先是把所讲的课件不停地完善又完善,然后下载钉钉,不停地向巧歌、丹凤请教,与朝静沟通,慢慢熟悉钉钉的功能。班主任同时也在完善班级钉钉群,一直到2月8号下午,先在钉钉英语群里直播了一次,为了怕一紧张自己忘记具体操作步骤,我还把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在本子上,终于学会了如何用钉钉进行多群联播直播。这一瞬间悬着的心才放到肚子里,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9号晚上又失眠了。为什么呢?因为想着开学第一天直播的事情。网速会不会慢呢?要上的课件一遍遍在脑子里过电影,还有哪儿不够完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怎么样?他们会听懂老师讲的吗,会适应这种网上教学方式吗?

10号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吃罢早饭。就开始准备电脑、U盘、课件、课本、甚至茶杯等。打开书、打开电脑、打开课件,进入钉钉群。哎呀,群里热闹极了,聊什么的都有,大家都有点惶惶不安,不知所以。调好设备后,8点40我开始进入钉钉群,心中那个忐忑,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逊于当年为人师第一次上讲台时,也好像要上教研课或全市观摩课似的,小心脏砰砰地跳不停......8点50打开直播并进行四年级全级联播,直播过程还算流畅,心情也慢慢放松下来。直播进行近20分钟,布置完提前准备好的作业,与孩子们互道再见,顺利结束了生平第一次直播。

接下来与学生家长单独沟通,了解一下直播的情况,声音大不大?孩子们能听懂吗?结果是还行还好。付出着,也收获着,同时也就收获了快乐。

下午开始打开钉钉、优教信使、微信,验收孩子们发过来的作业,一会钉钉,一会优教信使,一会微信,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上传的音频、视频一个一个听,上传的书写作业利用微信编辑功能一页一页批改,并记下错误率较高的,以便于第二天给学生多加以讲解。

11号我们开始同步收看河南教育厅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微信公众服务号、大象新闻等平台,进行中小学同步课堂名师直播课。每节课做到认真听讲、边听边记笔记,根据网上所讲的教学内容修改头天准备好的作业及练习题,并及时发到钉钉、优教信使、微信群里。下午4点半准时进行钉钉群四年级英语课文跟读、作业讲解、答疑解惑、难点知识点解读等。7点以后翻看学生背书作业、书写作业,及时纠错并进行作业完成统计。

一天一天就这样忙碌而充实着,紧张并快乐着!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新疆兵团导游服务中心导游总数为2573人,其中初级导游2409人,中级导游153人,高级导游11人。在中央下放的《导游员管理办法》中规定:持证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年审培训,累计学习学时在56课时以上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达到合格要求。为保证导游人员年审的培训,以前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集中找时间地点培训,采取培训的方法有课堂讲授、直观教学。面对新疆淡旺季旅游的变化,如今的新疆导游在12月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里,新疆导游在外地带团或带领队,时间上不太合适;而新疆还有很大一部导游是各大院校的学生,集中年审放在培训放在这段时间是不合适的;还有一部从事其他职业的导游,认为在以往的年审培训中只是一种过堂的形式。对于有的行政机构之前已使用简单的网上年审培训,部分导游反映讲的东西枯燥,时间长,知识上团不适用等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收集调研情况,新疆兵团旅游局对导游网上年审培训的课程开发进行研究,认为只有创新导游的年审培训思路,才能使网上课程开发取得成效。

一、确定年审课程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新疆导游的职业特点,选用“宽基础,活模块,用的着”的课程模式,经过调查得出不同等级和年限导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网上的教学课程,建立了三大模块“导游知识”、“导游提升”、“拓展课程”三大块,其中根据相应的模块加入了相应的课程内容,搭起网上授课的骨架。

二、课程内容对导游需求的调研

在调研中对于导游年审知识更新方面,31%的导游表示非常希望讲解方面提高,23%的导游表示解决业务服务的困惑,39%的导游表示非常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获取更多的知识,7%表示年审知识讲的太浅无所谓。很多导游希望加入一些业务知识和实际中能用得上的知识,还有导游希望借鉴优秀导游的讲解,互相学习。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运用创新

(一)课程内容优化,加入实用内容

在年审中借鉴导游大赛优秀导游的讲解,制作视频互相学习;在导游才艺方面制作视频,供导游上团适用,丰富带团知识,其中对新旅游法的解读制作了专门的专题内容。在2015年加入了全国优秀导游的讲座内容,极大丰富了导游的视野。

(二)视频时间方面缩短,变成小的片段

对与人的注意力通常是在40分钟-50分钟,以往视频都在1小时以上,使人感觉分疲劳,影响了导游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将这些视频制成小的片段,设置了5分钟做提示点击,点击后继续收看视频,导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避免很多导游盲目的在网上挂机,增加了导游的兴趣观看,也保证了年审的效果。

(三)创新和改进

在2014年导游年审之后进行问卷调查,2015年内容调整,根据需求增加了佛教导游词的创作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年审之后继续调查,来年继续改进,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开发。

四、课程评价内容满意度调查

(一)存在问题

1、由于课程开发还不成熟,缺乏互动培训。

对与优秀导游讲授旅游文化、讲解技巧、旅游线路、服务质量等知识,收看视频的导游可能存在一些对优秀导游的提问和沟通,或者是自己的分享无法表达出来,缺乏互动。

2、课程视频还没有做到精致

目前有些视频时间短,制作技术还达不到,尽管时间缩短,但有些视频时间还是长,对于现在导游来说,喜欢高效率的学习,为此达还不到他们的期望。

3、导游年审培训缺乏专业职业化的师资力量。

有的教师是科班出身往往旅游各大院校的教师,比较偏重书本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的经验少;有的教师是从事导游实际工作的经验丰富的老导游,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导游专业教育很多历史、地理、外语、经济等知识无法深入去讲授,而在新疆对于有专业知识和具备丰富经验的师资比较少,师资力量单薄。

(二)对策研究

1、对于导游年审后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根据远程网络实现,比如微博、QQ、微信等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实现沟通和互相学习。

2、对于精致的课程提高质量和缩短时间,可采用现在流行的“微课”,进行集中讲授技巧或者来解决导游的问题,这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进行开发和研究。

3、加强和高职院校还有社会优秀导游选聘优秀师资。师资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实用性、实战性知识与技能培训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需要寻找到导游培训的教师既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同时又是优秀的导游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讲课质量。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进行清理规范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政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并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其核心就是让权力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络上监察。它是政府执政理念上的革命、执政方式上的转变。

2009年6月份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理念提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以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为方向,以依法实施、注重实效、便于监督、高效快捷为原则,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包括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在内的“一库四平台”的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全市47个部门的4723项行政权力实现了平台中的常态运行。

系统功能设计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基本点

权力网上运行的目标,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能够对所有部门、所有权力及所有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监控。

首先要搭建系统运行平台。系统运行平台包括网络环境、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等。网络环境有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两种选择,前者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安全性强,涉密信息多,但操作不便,运行维护成本高;后者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投入经济,实施迅速,维护方便,但不得运行涉密信息。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互有千秋,选择哪种方式需结合当地实际,连云港市就选择建设在政务外网上。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需要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及软件开发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其次要摸清系统功能需求。系统功能需求是系统建设的目的所在。能否把功能需求研究透、分析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功能架构设计以及后期的应用软件开发,因此,必须要将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要符合上级的考核验收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又要符合本地各部门的实际运用,不失本地特色。既要满足百姓的办件申请、材料提交、事项查询、办件投诉等,又要满足执法人员的办件受理、事项审核、现场勘查、批准发证等功能。既要满足监督人员的预警纠错、督查督办、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又要满足系统管理人员的系统维护、功能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

第三要科学设计系统功能架构。系统功能架构是在摸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规划,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库四平台”,即一个行政权力库、二个业务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平台、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二个监督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其中行政权力库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数据库,其他平台的运行都要依靠行政权力库。另外还有数据安全系统、软件支撑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支撑平台。

权力清理和权力库的建设是系统的关键点

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关键是要从清理行政权力和建立权力库入手,把“谁有权、有哪些权”搞清楚,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首先要搞清权力事项的多少。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界定,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首要环节。经过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核,该废止的废止,该保留的保留,除了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所有行政权力,进行统一分类编码、查找法律依据、明确实施主体,向社会大众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半年多来,以分批清理、集中会审的形式,连云港市49个部门进行了拉网式权力清理,共计确认的行政权力有11大类4723项。

其次要揭开权力运行的轨迹。每个权力的行使都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按照“内容合法、形式简明、操作方便”的原则分别编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和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图表明权力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行的节点信息,软件开发时要按照内部流程图进行固化。外部流程图是对外进行公示的,它就好象给每个权力都制作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权力运行的流程透明,让老百姓知道事项办理的实际状况。“权力流程图”的编制,强化了权力行使过程的“轨道”作用,建立了规范行政行为的刚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权力运行的随意性。

第三要明确处罚权力的幅度。行政处罚权力事项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同一种违法行为、相似的违法程度,如果在不同的地域或遇到不同的执法人员,就可能出现数额相差几倍的罚单。这里的自由幅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助长执法人员的特权思想、滋生腐败。连云港市对具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36家部门的2771项行政处罚权力细化了自由裁量标准。

电子监察全覆盖是系统功能实现的落脚点

推行权力网上运行机制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全过程第监察监控权力的行使,如何设计预警规则、如何督查督办、如何绩效考核都直接关系到权力网上运行建设的成败。

首先要制定好监察预警规则。

任何办件事项在办理过程中的状态可用预警灯进行标识,绿灯表示该办件正在办理过程中,状态正常;黄灯表示该办件进入预警状态,红灯表示已经进入警告状态。那么,什么样情况黄灯亮,什么样情况红灯亮,是办件超期,还是内容错误,或者流程不对,材料不全等等,这些监察预警规则一定要事先制定好。系统根据事先设置的预警规则,对办件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和报警。部门根据预警情况可自行纠错,监察人员对出现预警和报警的办件可进行分级督查督办。另外,还在前期调研和部门排查的基础上,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设置了风险点预警功能,实现了廉政风险事前提醒。

其次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针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预警事项,应如何处理,如何督查督办,这就需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去执行,既不能随意无规章可循,也不能有预警不处理。同时,也要开拓渠道,采取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公众投诉,及时处理督办各种投诉意见。

第三要设计好绩效考核办法。系统根据制定的绩效评估规则,每月对各部门进行分值评定,并与机关效能考核相挂钩。把权力公开率、权力上网率、办件效能提升率、督办落实情况及随机督查等作为指标纳入电子监察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要坚决纠正少数部门排斥和轻视公共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态度。要督促部门正常使用系统,严格禁止权力事项网下办理、网上登记及有选择地部分网上办理、部分网下办理的情况。

与相关系统的对接是系统完善的重要点

首先要解决好与审批中心的数据对接问题。行政审批中心(或审批大厅)是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将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审批、许可及服务和收费事项集中起来,统一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它本身也开发了一些审批管理系统,但不符合电子监察的要求。如何将审批中心原有系统与权力网上运行系统进行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种方式是升级审批中心原有系统,新产生的审批数据按照省接口标准进行转换,导入到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审批中心原有系统,审批大厅人员全部使用统一的权力网上平台,再另行开发审批中心管理系统,将权力网上平台中产生的审批大厅数据导入到审批中心管理系统中。前者存在两个运行平台问题,互相不兼容,需分别登录;后者只有一个运行平台,系统便于维护管理。连云港市就采用后者方式进行对接。

其次要解决好与部门原有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政府部门原有的信息化业务处理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部省统一开发配置下来使用的,它在条线上要求数据统一,逐级上报,这种系统可单独开发接口程序,将数据转换后导入权力网上运行平台,也可暂时实行两套系统同时使用。另一类是部门自行开发的业务系统,这种系统可停用,直接使用统一的网上运行平台。

第三要解决好与省、县区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因为上级部门对下级具有督查督办的监察功能,所以必须要将省与市、市与县区之间的数据交换对接好,要使数据交换准确、及时、完整。同时也要做好垂直管理部门的数据统一下发问题,确保各地数据的准确对接。

保障措施的落实是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根本点

一是配套制度建设要完善。制度要求规范、体现规律,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权力网上运行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要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权力库管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连云港市先后制定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办法》、《权力数据库更新维护办法》、《电子监察督查督办规则》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保证了权力网上运行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督查考核管理要常态。制度的建立可能是完善的,但它的效果要依靠人来执行。也就是说,即使建立了技术先进、监督到位的电子政务平台,但如果有人想逃避监督,就会想出各种理由,采取事后补录少录,或者干脆把权力运行平台当作摆设。同样,监察机关如果能严格执行电子监察规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系统将不断完善,否则电子监察也很难达到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施政形象的目标。因此,监察机关要把督查考核放在首位,既要实行网上监督,也要随时走访、现场检查,把电子监察与日常抽查结合起来,效能考核与目标奖惩结合起来,做到督查考核管理常态化。

三是日常维护保障要落实。建议给予人员、资金、技术等的充分保障。在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不时出现相关软件问题或系统安全隐患,且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聘请相关软件公司或依托政府信息中心组建高水平的技术维护队伍,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文档的收集和保存,这样可有效避免软件开发公司对系统维护上的技术垄断。建议采取逻辑或物理的方式实现内外网之间的隔离,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不单是一次性的投入,系统的升级、维护,软硬件的更新等都需要资金作保证,建议政府财政在预算中将权力网上运行经费单列,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物流专员工作内容下一篇:环保信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