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精选8篇)

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 篇1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原动力,是基础型的产业,是发展的根本,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育,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之平衡。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林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与大力支持,但鉴于自然原因,一些非人为因素的灾害时常发生,及雾霾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营林生产与实际造林工作实施范围更加广泛。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造林规划设计首先应考察目标规划区域内的实际状况,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质状况、造林区域、造林规模、发展方向、技术设施、林木种类、生产进度等,有全方位的考量,多项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进行符合规划目标的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问题。

1.共享性

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也就具有很多部门,若想使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是多个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应将各类设计情况实时在部门间进行共享,确保信息全面,才能使设计更加完善。

2.便捷性

造林规划设计应具有便捷性,是指在设计工作时,应对设计方案尽可能的简捷与方便,使之再余下设计时能够便捷使用。若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详细与繁杂,则在下一环节的设计时,后续设计人员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解读前方案,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3.拓展性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虽然设计完成后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随着营林的发展与具体的实施,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设计方案应具有拓展性能,能够在原设计上进行充实,才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一方面有利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在后期的方便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造林规划设计具体流程

当前造林规划设计涉及到的主要任务包含有:为相关部门制定出较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为工作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协助现场造林设计工作,并进行施工指导,以此来保障造林的实际质量;结合实际情况相应的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促使生态环境平衡,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规划

造林规划是对所在区域整个造林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宏观上的安排,如实际比例、发展方向、施工进度、生产规模及技术手段等多项内容。实行造林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为当地领导进行林业规划的决策和编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设计

为了确保造林规划能够在林业规划原则指导背景下进行,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就要事先依照上级所属部门所统一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对基层单位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针对宜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展开具体规划设计。

3.造林施工设计

在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前,要确保实际规划设计内容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将施工设计内容作为施工中具体的参照依据。施工设计主要包含确定造林位置及施工面积、造林时间、施工条件等,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文件,协助造林施工能够顺利开展。4.规划设计中具体注意事项在针对不同植被进行施工前,需要设计人员对最终生长的绿化植被规划出一条相对独立的生产链,要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确保季节交替性。同时在进行局部地区的造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对造林工作进度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此来避免盲目施工,预防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探究

1.营林整地

在实际造林施工前,首先要对造林地位置进行合理选择,选择条件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满足大规模种植树木的立地条件,要与附近住户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对其正常生活带来干扰。(1)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营林地实行全面的消毒清理。由于我国近些年来所开展的人工造林所用到的林地大部分都是通过退耕还林后得来的,其土地基本上也都是被开垦过、利用过的,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侵扰,加强营林地的消毒清理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2)为了彻底的清除土地上的杂物,可以首选人工清理,在实际清理工作中利用粉碎机、推土机等对其实行割除清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化学物品进行清理。(3)在通常情况下,营林整地主要涵盖了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这两种,其二者在具体施工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全面整地在具体施工中是对营林整地实行整块翻耕,以此来促进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林木根系的发育生长。

2.实施造林时的具体方法

(1)植苗造林。在进行植苗播种前,要事先做好处理工作。为了确保种子出苗后健康整齐,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严格按照消毒、拌种、浸种催芽的步骤进行。在进入到春播时节中,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进入到深层次休眠的种子实行催芽,针对不同的品种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尤其要注意当遇到干旱季或是低温等恶劣天气时不宜对其进行浸种催芽。(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技术在整体营林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方式。其在具体施工中主要是针对移植树木的枝干及根茎中具有再生能力的原树木枝杈及根部等培育崭新的林木。该项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造林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含量低,操作实用性强,继而提升了造林效率。(3)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技术是我国传统造林技术中一项常见的应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指将幼苗种子大面积的播撒在土壤中,虽然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对简单,但对于土质条件要求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均较为严格。因此播种造林技术通常应用于大面积的造林项目中,其适用效果一般。

参考文献

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 篇2

1.1 物探技术

物探, 全称“地球物理勘探”, 是一种对天然存在或人工建立的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 借以查明地下岩体的地质构造, 寻找矿产, 解决各种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1]。

物探的基本原理是: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导电性、磁性、密度、放射性以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引起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利用专门的仪器探测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 推断地下岩土介质的埋藏深度、厚度、性质, 判定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物理地质现象[2]。

物探的常规方法有电法、地震、磁法等。一般来说, 电法适用于探查地下水的分布, 地震用于地质分层等, 磁法可追索构造断裂带[3]。大量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安全隐患大, 物探技术凭借快速经济的优点可以为边坡勘探提供有益的信息, 并实现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在三峡工程高边坡岩体研究中, 李张明等[4]采用了电磁波层析成象、地震波跨孔及钻孔声波测井等物探技术, 确定了边坡岩体爆破、卸荷损伤程度及范围, 分析了物探获得的参数与岩体性状的关系。苏兆锋, 陈昌彦等[5]针对摩崖石刻的复杂问题, 采用了高密度电法、井间电磁波法和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超声波等多种物探方法来分析和评价边坡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安全性,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 探讨了各方法的适宜性及其根据。其中, 电磁波层析成像具有信息量丰富、分辨率高的突出优势, 可以有效探测边坡岩体复杂地质结构特征。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 物探还需要更多的发展, 比如提高微弱地球物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水平, 加强非均匀地质体的探测与描述以及综合信息减少多解性[6]。对工程师来说, 提高对物探的认识, 要合理选择方法, 将物探与边坡工程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经济性、可靠性等目标。

1.2 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的定义为:“用活的植物, 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 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7]。通常可以理解为在边坡上种植植物, 使植物覆盖坡面, 从而保护边坡, 美化环境。其护坡的原理可以分为力学和水文效应[8]。其中, 力学效应包括深根的锚固作用和浅根的加筋作用, 水文效应有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 降雨截留、削弱溅蚀, 控制土粒流失等。

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防护形式也越来越多。张俊云等[8]介绍了常用的6种岩石边坡绿化方法, 并从抗雨水侵蚀性、养分的长期有效性、对高陡边坡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芦建国等[9]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 总结了高速公路边坡18种生态护坡的形式及其施工工艺、使用范围及优缺点。各种护坡形式和技术还有很多, 笔者从中撷取一些介绍如下。生态护坡技术可大略分防护和绿化技术 (实际上很多护坡形式同时具有防护和绿化作用) 。防护技术主要有框格防护, 锚索框架, 预制空心砖护坡等, 主要起到防护坡体和为植被提供载体等作用。而绿化技术有三维植被网、液压喷播植草、植被毯、植被带、草棒技术等。

在生态护坡中, 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一般应考虑土地条件、主体工程功能要求、植物特性、设计预期目标及未来演替方向来确定植物的选择[10]。通常来说, 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具有较好观赏性的乡土植物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参考当地经验或者进行试种。廖飞勇等[11]在常吉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工程中, 对14种豆科类植物, 6种常吉地区常见灌木, 10种藤本植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建设, 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 恢复边坡原来的自然植物, 使防护工程的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的生态植物结构, 将乔、灌、草有机结合、合理配置, 恢复其生态平衡, 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自然植被的自我繁衍。

1.3“3S”监测系统

“3S”指的是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RS (Remote Sensing) 。在监测系统中, GIS技术可以管理滑坡信息, RS对滑坡实时监测, 基本不受地形地貌的影响;GPS又可以作为GIS及时采集和更新, 三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最佳的监测结果[12]。

边坡监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供边坡变化的时空信息, 为预报提供依据, 从而预防边坡灾害的发生。其中预报模型和方法至关重要,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经验预报、经验方程预报、数学模型预报和数值模拟预报[13]。这些理论主要依据的是滑坡发展的过程 (见图1) , 实际上, 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分形论、突变论等新理论也没有超越这个思路[14]。但这些模型几乎都存在着普适性差及外推适应性程度低的问题, 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少系统性和动态监测[15]。而“3S”监测系统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对边坡的动态监测, 为分析预测提供依据。

国内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谈小龙[16]基于GIS平台, 利用GIS空间数据管理的超强功能, 建立精确的三维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行力学分析并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参数反演, 对边坡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 据此进行变形失稳的趋势分析和预测预报, 以达到预警目的。欧阳祖熙等[17]根据三峡库区的工程实际, 详细讨论了3S技术与地面监测网相结合的监测系统的具体布局和应用, 并在万州等地初步建立了监测系统, 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3S”技术能实现智能动态的监测, 对防灾、区域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但数据的传输和经济性性因素却制约了其发展。有人提出了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解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结构优化与集成, 以及关键信息快速挖掘的思路和方法[18]。随着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3S”技术将在防灾减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边坡分析理论的新发展

2.1 非饱和土理论

土力学发展至今, 已形成一套完善、独立的理论体系。然而, 迄今为止的土力学主要把土视为两相体, 即认为土是由土粒和孔隙水组成。实际上, 工程中遇到的土多是固、液、气三相存在, 也即通常所说的非饱和土。在边坡工程中, 大量的边坡灾害案例表明, 灾害的发生与水有关, 其实质是非饱和吸力的降低, 进而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所以研究非饱和理论对边坡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非饱和土力学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吸力, 通常认为吸力反映土中水的自由能状态, 由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组成[19]。而吸力与饱和度具有对应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土水特征曲线表示, 如图2。土水特征曲线作为一个解释性和概念性工具, 能帮助对非饱和土力学的理解。

土力学中, 太沙基有效应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太沙基有效应力仅适用于饱和土。Bishop在1963年提出了一个被广泛引用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表达式:

式中, b'为有效应力;σ为总应力;μa为孔隙气压力;μw为孔隙水压力;x是与饱和度Sr有关的参数, 简化时x=Sr。

当气压力等于大气压即零时, 有效应力为总应力减吸力 (吸力一般为负值) 。这为非饱和土具有更高的强度这一现象提供了简单的解释。当然上式还存在不足, 相关非饱和理论也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在边坡工程中, 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用非饱和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黄润秋等[20]研究非饱和土强度随基质吸力变化的规律, 探讨了对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吴宏伟等[21]针对香港地区一种典型非饱和土斜坡, 考虑了非饱和渗流和非饱和强度, 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斜坡安全的影响。张文杰[22]用非饱和渗流程序模拟了水位升降过程中岸坡孔压场的变化, 据此进行了非饱和土质岸坡稳定性的分析。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对传统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 已经取的了人们的关注, 并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但实际应用还不多, 应积极促进科学转化为生产力。

2.2 非确定分析方法

在早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中, 尽管方法多样, 但总体理论是极限平衡思想及其改进理论, 而且边界大大的进行了简化, 计算中选用的参数也是确定的或线性变化的。实际上, 不仅各种计算参数是不确定和随机的, 而且斜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不平衡、不稳定的复杂系统。20世纪末, 概率分析方法被引入, 认为边坡分析中各参数符合某种概率分布, 并引入可靠度理论, 继而计算边坡的破坏概率。在可靠度的计算中, 常用的有一次二阶矩法、响应面法、蒙特卡洛法等。其中蒙特卡洛方法能不受分析条件的限制, 适应高维分析, 开始被广泛应用。如豆红强等[23]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降雨条件下考虑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情况。之后, 人们尝试着将各种理论进行交叉并用于边坡研究预测中, 比如灰色系统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边坡分析中, 非确定性模型的发展是人们认识的一次飞跃, 但是大量参数的获得还是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3 结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边坡工程的新技术和理论方法等也不断涌现。在面对成熟的理论和新兴理论时,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获得可信的结果。在边坡分析和设计中也要积极验证和使用新兴技术和理论, 促使理论的成熟和发展。

摘要:边坡工程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 边坡工程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文中讨论了技术和理论方面的部分新兴课题, 比如生态护坡技术、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等, 并从机理、应用等方面对上述内容进行介绍, 为边坡工程技术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连翘的育苗与造林技术 篇3

一、壮苗培育

1.苗圃地选择与整地。连翘育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便于灌水与排水的沙壤土,土壤过黏、沙土多和过于贫瘠均生长不良,长期积水地也不能作育苗地。地选好后,秋季结合整地先施基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然后深翻20~25厘米,清除杂草、根杈和石块等,耙细整平,做成1米宽、5~10米长的平畦,待播种用。

2.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枝条节间短而粗壮、花果着生密而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树,于9月下旬左右采集成熟的果实,薄摊于通风阴凉处后熟数日,阴干后脱粒。种子不能曝晒,选籽粒饱满的种子作种用。

3.种子处理。秋播的种子不用处理即可播种。春播的种子在播前必须经过沙藏处理。沙藏的方法: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手松即散开为宜),埋入坑内,覆土略高于地面呈馒头状,待翌春种子吸水膨胀且稍露白时播种。或春季播前将种子浸泡1~2日捞出,稍晾干后播种。或在春播前将种子放入30℃温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稍晾干后播种。

4.播种。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以3月上旬(惊蛰后)为宜,秋播以9月下旬(秋分后)为宜。在整好的苗床上,按20~25厘米间距开浅沟,沟深3~4厘米,然后进行条播,播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镇压再盖草保湿,半月左右即可出苗。

5.苗期管理。当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细弱的密苗,保持株距5厘米左右。当苗高15厘米时进行第2次间苗,去弱留强,按株距7~10厘米留壮苗1株。加强苗床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和追肥,培育1年,苗高50厘米以上即可出圃移栽。

二、科学造林

1.造林地选择与整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的缓坡、退耕还林地栽植。最好成片栽植,有利于异株异花授粉和管理。山地造林要提前整地,沿等高线做成梯田或鱼鳞坑,按株行距2米×1.5米挖穴,穴的直径和深度各60厘米,以备造林用。

2.適时栽植,合理配置授粉树。秋季落叶后至翌春萌发前为适宜造林期。连翘属同株自花不孕植物,自花结实率极低,仅约为4%,若单株栽植,则长花柱连翘和短花柱连翘均不结实。因此,要将长花柱连翘和短花柱连翘相间成片栽植,以利授粉和开花结实,这是增产的关键措施。栽后要浇透水,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三、栽后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每年要中耕除草1~2次,防止杂草与连翘争水肥,影响连翘的生长发育。

2.合理施肥。栽植后结合每年冬季中耕除草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基肥、堆肥、土杂肥),幼树每株2~5公斤,结果树每株10~15公斤,于株旁开沟或挖穴施入。施后盖土,壅根培土,以促进连翘生长健壮、开花结实多。

3.灌水与排水。天旱时要及时灌水。山地无灌水条件,要做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土壤改良和水土工程等抗旱保墒工作。连翘忌水涝,雨季要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

按树造林技术规程 篇4

一,苗木品种,造林苗木必须是良种壮苗。良种是经过筛选及造林表证为生长块、材貭好、抗性强的优良品种。以优良品种培育无性系壮苗,苗高18厘米以上,根系发达、顶芽粗壮、无病虫害。目前比较成熟的优良无性系品种有:3229;3226;3327;广林9,韦赤桉(耐寒)。

二,造林地选择,桉树属强阳、深根性树种,造林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光照条件较好、坡度30度以下,土层深厚及避风的林地。三,林地清理及整地

1,林地清理:砍除林地内所有杂灌木、挖起芒头,彻底炼好山。无法炼山的林地要将杂灌及采伐剩余物进行清理,清理出宽度2米的种植行带,种植带上的杂草要全部铲光。种植带之间的杂灌要全部铲光。种植带之间的杂灌要全部砍低至地面,不留立杆。

2、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每亩100株左右,株行距以宽行窄株2米*3-3。5米为宜,沿等高线布置种植行,行距为水平距离。

3、整地:要求开带垦穴整地(个别陡坡地段除外)。先按行距开带,带宽50厘米,带深10厘米,带面反倾斜,然后在带面按株距打穴,穴的长、宽、深为60厘米*40厘米*35厘米.挖穴时挖出的泥土放在带上铺平。明穴最好经风化20天后方回穴,以改变穴壁周围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幼苗植后生长,回穴时,将上方一平方米内的表土回进穴内,所回表土不得拌有树根、草头、石块。

四、基肥

1,基肥量:每株施桉树专用肥1.5市斤。

2,施肥方法:挖好穴后,先回表土至半穴,然后放入基肥拌匀,回表土至满穴,呈馒头状,较平的林地呈馒头状大,较陡的林地呈馒头状小。

五、造林

1、造林季节:在2月份雨后林地湿透时开始种植,要求在4月底完成种植。

2、种植方法:种植时,先在种植穴靠山上三分之一(左右距离为中线)开小穴,幼苗要除去塑料袋或塑料杯,注意保护杯泥不散,种植深度以超过杯泥3-5厘米为宜。如果林地有白蚁为害,用綠僵菌2000倍液浸苗2分钟。种植步骤:开明穴、剥袋或除杯、种植、扶直、培土。

六、抚育追肥

种植后头两年的抚育追肥,对桉树造林能否速生丰产至关重要。头年要抚育追肥两次:

第一次抚育在种后两至三个月进行铲草松土,方式有全铲、带铲、穴铲。选择穴铲抚育的,用锄头在幼树四周80厘米以内松土除草,切断土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能增加土壤含水量3%,又促进土壤气体交换,给土壤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将土壤中不能被幼树吸收的磷和钾经微生物分解后被幼树吸收,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发育,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第二次抚育追肥在种后六至七个进行,这次抚育除选择全铲、带铲、穴铲除草外,还要培土和追肥。培土(又称培树蔸土)从左右各50厘米、上下各30厘米取土、培土高度为8~10厘米,所培的土只许从上山取土。施肥方法:沟施法,在距离植株两侧树冠滴水相垂直的地方开沟(长35厘米、深15厘米、锄头宽),将肥料均匀放进沟内覆满土。

第二年的抚育为一次,在三至四月进行,先用除草剂全面除草,然后在两植株之间的地方开沟(长35厘米、深15厘米、锄头宽),将肥料均匀放进沟内覆满土。

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 篇5

关键词:造林,混交林技术,应用

1 引言

林业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从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分布来看, 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存量较小等特点, 对于南方的林业发展状况来说, 在种植上就要采用混合型多样化的方法, 以提高混交林造林技术水平, 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培育体系, 从而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南方常见的造林方法分析

造林方法就是森林树种的具体采用形式, 一般来说,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3种常见的方法, 即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以及分殖造林, 这3种方法各有各自的优势特点, 在具体的选择上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2.1 播种造林方法分析

播种造林是一种把树种种子直接播撒到地面的造林方法。因为是直接播种, 所以对造林地区的土质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并且出苗后不需要再进行后期的移栽。它的播种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分为撒播和条播两种。前者是把树种种子均匀的播散在地面上, 不需要过多的表面覆盖, 种子在暴露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发芽, 具体的撒播形式又可以分为人工撒播和机械撒播两种, 它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量, 种植效率较高, 成本投入少。后者条播式的种植方法就是在造林地区的整个地面, 按照一定的行间距进行单行或多行的播种, 播种的行可以是连续式的也可以是间断式的, 种子播撒后予以土壤掩埋, 比较适合于机械化, 人工操作相对来说较为繁琐, 对种子的储备量较大。

2.2 植苗造林方法分析

这种造林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植株造林, 主要造林材料就是苗木, 把苗木进行裁植。植苗造林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 受到的地形、土壤等的限制较小, 而且所需要的苗木一般都具有较为完整的根系以及发育良好的地上部分, 栽植的成活率较高, 适应性也很强。

具体的裁植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穴植法, 穴的深度必须要大于苗木的实际根长度, 宽度大于根幅。首先, 对于裁植的深度来说, 深度大小一般要高出苗木根茎位置原土印的3~6cm, 如果深度不够就会使苗木的根系直接裸露, 容易造成水分的缺失, 深度过深的话会造成外界空气的难以进入, 不利于后期生长, 因此, 要对深度有合理的把握;其次, 从裁植的技术来看, 树穴的尺寸大小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确定, 安放树苗要居中, 保持苗根向下, 然后进行踏实再把树穴进行填满后再进行踏实, 完成之后在表面铺设一层松土,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水分的稳定。

3 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

3.1 具体的混交类型分析

(1) 对于混交林的树种来说, 是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型的树种的, 划分的依据是根据树种, 在混交林中的数量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来决定的, 一般是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以及灌木树种。主要树种是现代造林中常用的对象, 它的一大优势就是所具有的经济性非常高, 而且除了经济性之外, 另一特点就是防护性也很强, 是现代人工造林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往往在同一个森林内, 主要树种一般是一个, 但是有时也会是2~3个, 这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关, 特别是对南方地区来说, 更是如此。伴生树种是依附于主要树种而生的一种乔木树林, 它在总的森林构成中并不具备优势, 具有为主要树种提供生长条件的作用, 生长速度也很慢。对于灌木树种来说, 其适合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的树种, 所发挥的所用就是稳定土壤、抑制杂草生长, 给主要树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并起到配合协调的功能。

(2) 混交林树种之间的合理搭配, 具体的搭配类型也是不固定的, 是根据实际生长环境来确定的。其搭配从大体上来理解就是把3种树种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 在人工协调的作用下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组合, 较为常见的搭配组合类型有3种, 即乔木混交类型、主伴混交类型以及乔灌木混交类型。针对于乔木混交类型来说, 它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壤肥力, 提供丰富的木材类型, 构成独特的景观;主伴混交类型就是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的混合种植, 它一般是构成多层林冠, 上层是主要树种, 下层是伴生树种, 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 稳定性较强, 可以大量的应用于立地条件适合的地区, 像本地区就可以积极采用;而对于乔灌木混交类型来说, 它是主要树种与灌木结合的类型, 两者结合可以有很好的稳定性, 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 和主伴混交类型的应用环境相反, 它的应用大多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

3.2 具体的混交方法分析

由于各个树种的差异化较大, 并且在森林造林中的应用都有独特的优势所在, 因此, 在具体的混交方法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规划, 确保科学合理, 常见的混交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星状式混交。它是把一个树种的播种以点状的形式散生与其他类型的树种之中, 进行穿插模式的混交, 一般常见的是杨树在刺槐林中的种植以及马桑林中柏木的混交。

(2) 株间式混交。这种混交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上较为繁琐, 需要涉及到很多的方面, 一般的适用范围是在乔灌木混交类型当中, 从混交形式来看, 也可以称之为行内隔株式混交法, 由于操作较为繁琐, 因此具体的应用范围并不是很广。

(3) 行间式混交。这种方式从字面来看就是在造林工程中进行每行每列的穿插种植, 其造林施工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施工操作较为简单, 具有很好的应用适用性, 较为常用, 主要的应用还是乔灌木混交或者是主伴树种混交的类型中。

(4) 带状式混交。其种植特点较为独特, 是一个树种连续的种植在3行以上行程一条“带”状, 然后与另一种的树种“带”形成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5) 块状式混交。它是把一个树种裁成多个小片, 然后与另一树种裁成的小片进行轮番配置的一种混交方法, 相对于其他的造林方法来说, 它的施工操作并不是很复杂, 较为容易掌握, 在进行施工造林的过程中要注意块的面积把握, 尽可能的稍微大一些。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森林造林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 混交林作为当前森林造林发展的一种技术, 它在人工的操作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各种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 并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实际状况。而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证明了混交林的搭配种植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确实有很好的实用性, 不仅可以丰富树种, 改善林业的布局,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强防护功能, 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从水土方面来讲, 可以使土壤的肥力得到充分的吸收, 有利于稳定水土, 改善地下水的质量, 因此,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 混交林技术的应用是极为有益的, 需要造林管理者加强重视, 积极的引用完善, 并根据地区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造林方法, 综合灵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丽华, 陈佰玲.浅析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4) :367.

探析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 篇6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管理;方法

普安县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历年各种造林工程的大量注入,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森林资源的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对我县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我县而言,造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战略布局、奋斗目标、发展步骤以及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才能保证造林绿化的各项任务、目标能够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得以实现。因此,林区的造林技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决定。

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撒播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例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再如:华山松、油松、马尾松和云南松等中小种子,但要有环境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其次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1.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严格,能够比较稳定地达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适应性强,生长稳定,是植苗造林方法的最大特点和主要优点;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1.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并且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分殖造林的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在母树分布稀少的地区,不宜用分殖造林方法进行大规模造林。分殖造林要求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特别是造林地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1.4 其它方法

1.4.1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具体工序为:首先,整地,作垄,灌透水;其次,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最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人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1.4.2 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很相似,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 20cm,深 30cm 的坑,将根按45°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是: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人土下 2~3cm。

2 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2.1 幼林抚育管理 幼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在林木成长的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杂灌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

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受一些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普安县历年造林保存率在70.8%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县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

台阶。

2.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普安县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较强的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促进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这种造林技术措施曾被日本人誉为" 中国式的造林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加快绿化速度;二是用工少成本低;三是森林生态效益好。通过封育建成的林区大都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保护珍稀物种都十分有利。因此说,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绿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加快封山育林步伐,1998年原林业部颁布了《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对封山育林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封山育林必须贯彻“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只封不育,难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育不封,就没有可供林木繁衍的适宜环境,达不到育林的目的。封与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 退耕还林措施 退耕还林就是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并恢复林木植被的地类转化,从而达到减轻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打造生态屏障的目的。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内容应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范围、布局和重点;二是年限、目标和任务;三是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四是效益分析和评价;五是保障措施。

在年度编制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也應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二是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三是造林模式;四是种苗供应方式;五是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六是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3 结束语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森林法》及其《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建军,王晓东.浅析林区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及其具体程序[J].民营科技,2009,(1).

[2] 孟庆超,杨传庆. 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J]. 大视野,2008,(7).

裸根苗育苗及造林技术 篇7

摘要:文章主要对裸根苗苗木培育及造林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裸根苗,育苗,造林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on bare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plant method are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Keywords: naked seedling, the seedling, afforestation

中图分类号:S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

苗木质量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同一树种经不同由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从形态到生理特性都有很大差异,各自的适应能力差别也很大。造林时如苗木选择不当不仅会影响适地适树的效果,甚至导致造林失败,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在造林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不同特性苗木的特长,使其更好地适应造林立地条件,同时造林工作要与苗圃育苗结合起来,在造林设计时就对苗木种类、大小和生理特性做出明确规定,苗圃根据造林设计要求定向培育苗木,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苗木的种类

根据育苗时根系所处的环境及苗木出圃时根系带土与否,将苗木分成裸根苗和容器苗;根据繁殖材料不同将苗木分成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根据苗木移植与否将苗木分成原床苗和移植苗。另外,还有苗木复合类型,如裸根苗移植到容器里形成移植容器苗,在容器里进行扦插形成容器扦插苗等。苗木培育技术措施

3.1 裸根苗培育与活力保护

裸根苗是泛指在大田土壤中培育,出圃时根系的苗木。培育方法简单,育苗成本低,目前是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育苗方法。根据本地区地理气候特点,这里主要介绍裸根苗培育的技术措施。

3.1.1 裸根苗培育

(1)苗圃土壤耕作。整地包括平地、浅耕、耕地、耙地、镇压、中耕等环节。施肥时必须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根据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土壤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来确定施肥量;在苗木培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基肥、种肥、追肥等施肥措施,不同措施所采用的也不同;根据不同种类的苗木不同的生长阶段把握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对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十分重要。实践证明,轮作也是提高肥力、保证壮苗丰产的措施之一。轮作的优越性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能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减免杂草危害。有的树种连作效果好,如松类、栎类等,这些树种有菌根是合体营养树种,菌根可帮助植物吸收营养,而连作有利于菌根的繁殖。但立枯病严重时不宜连作。

(2)播种苗培育。播种以春播为主。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为种子准备,播种前整地,土壤消毒等。根据不同树种特性、不同年龄、不同的栽培条件确定不同的播种量。根据不同的培育条件和培育目的可选择撒播、条播、点播等播种方法。根据土壤、气候、种粒大小和覆土薄厚等情况选择性的进行覆盖、浇水、松土除草、防鸟兽害等管理工作。苗期管理为遮荫、灌溉和排水、松土除草、密度控制、切根、病虫害防治、苗木越冬防寒等措施。

(3)移植苗培育。根据移植时所用苗的情况可分为,芽苗截根移植、幼苗移植、成苗移植、野生苗移植等。以春季苗木萌动之前移植效果最好。有裸根和带土坨移植两种方法,根据苗木树种和苗木大小选择适用。

(4)营养繁殖苗培育。营养繁殖苗又称为无性繁殖育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培育苗木的一种方法。育苗方法有插条、埋条、根蘖、压条、嫁接、组织培养等。

3.1.2 裸根苗活力保护

(1)起苗。起苗时间的根据苗木树种、土壤环境、气候条件、使用目的等因素来确定起苗季节和起苗时间。起苗方法有机械起苗和人工起苗两种方法。

(2)苗木分级。苗木分级方法为如果绝大多数(至少)90)苗木已超过标准,则起苗后立即包装。完全按标准对苗木逐一进行分级。只剔除不合格的苗木。不做任何的分级和剔除不合格苗木,造林时选苗。分级环境要庇荫、低温和湿润的室内;分级速度要快;分级完后立即包装或贮藏。

(3)苗木包装和贮藏。包装前苗木根系处理措施有蘸泥浆、浸水、水凝胶蘸根、蘸HRC苗木根系保护剂等。苗木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应根据苗木、环境条件、存放与运输条件及时间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包装材料有稻草片、纸箱、纸袋、塑料袋、化纤编织袋、布袋、麻袋等。常用的方法有假植、窖藏、坑藏、垛藏、低温库贮藏等。造林方法

裸根苗植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苗木质量、苗木本

身水分损失情况以及栽植方法正确与否,裸根苗造林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⑴选用壮苗。实践证明,苗木大小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一般来说,使用木质化程度高,苗茎粗壮较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特别是侧根、须根较多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针叶树造林多用2 年生苗,阔叶树用1 年~2 年生苗造林,四旁植树宜选用3 年生杨树或榆树移植大苗,造林成活率较高。

⑵适当深栽。适当深栽是抗旱造林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但不同树种适宜的栽植深度不同,落叶松可深栽3 厘米,油松、樟子松可深栽3厘米~ 5 厘米,柠条和沙棘等可深栽6 厘米~ 7 厘米,杨树可超过地基茎50 厘米左右。

⑶细致栽植裸根苗人工栽植方法有3 种,即穴植法、靠壁栽植法和窄缝栽植法。

穴植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根系较大的阔叶树造林,栽植技术要领是“三覆土两踩一提苗”。栽植时首先在已整好的造林穴内开穴,四旁植树可不提前整地,栽植深度根据苗木大小而定。捡净穴内石块、草根等,打碎土块,把苗木放入穴内覆土至穴深三分之二时,轻轻提一提苗防止窝根,然后踩实,再覆土至与穴面持平并踩实,然后覆一层?H土保墒。

靠壁栽植法:又称靠边栽植或中心靠壁栽植,栽植的工序类似穴植法,不同的是开穴时穴的一侧壁在穴中心并垂直,栽植时使苗根紧贴垂直壁,从另一侧培土,培土及其工序与穴植法相同。采用此法造林能及时供应苗木所需水分,利于幼树成活。

边坡造林理论与技术 篇8

1 边坡开挖施工技术的具体分析

在水利水点的施工中,对于边坡开挖施工技术一般在高陡边坡、复杂的地质情况下,对于开挖施工一般需要遵守较多的程序和原则,应该以开挖作为主要目标,将支护作为重点,对爆破要控制严格,最后提高开挖的质量。在边坡开挖时,对于土质首先要保证施工的顺序必须从上到下,然后对削坡也应该控制得当,一般要控制厚度为 3m 以内。

随后,在削坡完成以后在对削坡进行处理,这时需要用到的是反铲挖掘机,在修坡的过程中,一定要请专业人士进行修复,且施工时的反铲挖掘机应进行“之”字型道路行进,这种方式对于施工过程比较科学合理,有效使集渣工作量降低许多,使工作的效率提升,并使经济成本得到节约,同时也增加了检查的力度。

在爆破的控制等方面,主要是由于地质等原因,在开挖时大多采用的是爆破方式来解决有关问题,从而保证施工的效率,并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让采用研质层的开挖方法,首先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然后进行科学的勘察,通过有关爆破试验后,再确定施工的爆破用量和爆破的参数。再详细了解了岩层情况,就可以采用爆破工程进行爆破。

要注意欲裂口的情况,应防止的炸药不可大于 20kg,炸药点的一些小地方应该在 100kg 以内,这是针对基面的距离在30m 之外的地点而规定的。在桥段在设置时一般要设置在 10m左右,对于岩层较厚的情况下,一般设置时应考虑到岩层的角度以及倾角,其倾角通常比坡脚要小。对于切角的开挖也应适当小写,对于梯段高度一般在 6m 上下,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炸药量。

针对不同土层的忒地按应该利用的不同的施工方法,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例如,IV 岩层级别,一般选用的施工方法是台阶法施工,以赞空台车为主,且循环的尺寸在2.5,日进尺米在 5m,日循环数在 2. 而 V 岩层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CD 法以及环形留核土法机械能施工,循环的尺寸在 1.0,且日循环数为 2,日进尺米在 2m,对于 VI 岩层级别时,一般采用的施工方法为CRD施工方法,循环尺寸在0.75,日循环数在2,日进尺米在 1.5.

运用槽挖方时,一般是在开挖岩体类的地质等情况下,需要运用这种方法,这种交错拉槽的开挖方法中,采用是分层扩挖的方式,其厚度一般要保证在 6m 上下。这种方法能够较大的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的工期。

2 边坡支护技术的施工工序具体分析

首先,应进行浅层支护施工,在目前的浅层施工方法中,一般工序为锚杆和喷混凝土,加上排水孔。而在排水孔的设置时,排完以后要进行钻孔,然后再进行安装和清理,然后再再富水层进行滤管安装。针对后期使用时,排水孔一般应长期排水,这时山体的水压在缓解后,避免破坏边坡。

锚索钻孔前,一般应将孔的斜度控制好,然后对于偏差的情况加以科学纠正,运用灌法进行固定,使地质条件不好的壁进行绑扎并严格固定下来。然后孔道合格以后,再锚索,然后下锚。深层支护时,就要特别主要下道出现突发事件,灌浆应采用高压灌浆法进行灌浆。一般在达到锚墩混凝土的强度时才可以关灌浆,依据有关计划数值,判断循环张拉力有没有合格,同时再决定补偿等问题,最后完成封锚施工。

如图,边坡治理效果图:

3 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将边坡以支护以及开挖质量控制严格,同时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边坡应科学的利用支护,使得有关区域的安全和质量提高许多。本文选取某地,水利水电施工的边坡支护和开挖分析。

通过科学的分析,本工程需要的支护以及开挖工程量非常大,且石方量的开挖中明挖就要 6.08 万 m3,且土方量为 24.36万 m3,而坡护中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为 0.84 万 m3.此外,锚筋由于多种类型的不同,也需要大约在 0.6 万。

本工程中的施工按照设计的图纸分析,其边坡所需的最大限度开挖是 120m,而本工程的数值在实际的施工中为 140m.

此时,为了使工程继续进行,就应该加以科学的运算,并周密的部署。在本工程中的地面厂房中,主要是电站厂房。如果将厂房位置安置到其他位置,例如安置到刚劲混凝土石坝右边,同时再在施工现场放置四台发电机。要保证水轮发电机的容量在 880MW.然后,应按照地质的条件以及发电机和边坡等情况进行爆破,在爆破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和控制爆破,同时保证开挖质量。

对于边坡开挖支护以及开挖技术中的爆破,其具体的施工流程在于:

首先,对于爆破工程的准备,一般应对爆破的时间控制严格,起爆的预制孔时间,加上周边范围内的预制孔内的药量要充分保证,然后要关注质点的振动等情况。其次,要运用液压钻钻孔,这种施工应将两者在同一平衡的状态,然后控制好距离,一般在 1 ~ 1.5m,而对于预制面在爆破孔孔底其位置也应在竖直情况下在 2.5m 以上。最后,对于爆破标准进行控制,还要控制好预制孔大小情况。针对预制孔主要包含坡面以及水平预制孔两种,而这两种方法在使用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应充分控制好具体的尺寸。

通过本工程在运用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中的应用中,能够非常方便的解决有关施工难的问题,对于施工制度集渣情况减少了许多,且在浅层支护的具体应用下,工程后期排水孔可以进行长期的排水,使得山体中的排水有了很大的缓解,使边坡得得以安全,避免出现受山体排水危险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优点非常显着。不仅完成了施工的质量要求,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使施工的周期缩短许多,并降低了施工的成本,给施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应加强边坡开挖技术应用和支护施工技术应用,这对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边坡开挖技术以及支护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透彻分析并掌握这种技术,在施工中加强勘察,保证施工的过程中应用数据精确,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使工程的施工效果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刘作葵,罗学明。试论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的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3):314-315.

[2] 成万龙 . 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 [J].珠江水运 ,(17):71-72.

[3] 赵立猛 . 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江西建材 ,2014(7):106-107.

[4] 陈玉姣 . 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科技经济市场 ,2014(5):8-8.

[5] 管初英 .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的探析 [J]. 江苏商报·建筑界 ,2013(21):154-155.

上一篇:广州市病假工资规定下一篇:走秀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