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著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名著(推荐8篇)

高考语文名著 篇1

高中生必读名著书目

高中生必读名著介绍

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高中生必读名著书目

1.《论语》

2.《三国演义》

3.《红楼梦》

4.《呐喊》

5.《边城》

6.《四世同堂》

7.《红岩》

8.《平凡的世界》

9.《雷雨》

10.《欧也妮·葛朗台》

11.《巴黎圣母院》

12.《老人与海》

>>>返回目录

高中生必读名著介绍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极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提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哲学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标志着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它是海明威创作并在他还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部主要的虚构作品。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虽然对它有不同的文学评价,但它在20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排名第一。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边城》 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之中。

>>>返回目录

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一、起好题目

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直接用“《X》读后感”或者是“读《X》有感”作为题目,读者看到这种题目时阅读兴趣就会减少。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拟定一个亮眼的标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拟定读后感的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主标题+副标题”的模式,主标题点名文章的中心,副标题来介绍所读文章的名称。

例如,逆境,更利于成才——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狭路相逢勇者胜——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读《青鸟》有感

生活的艰辛——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二、写好开头

一般情况下,在读后感的开头应该向读者表明所读的书或者文章的名字,然后简单地概括自己的感受,总结全文。也可以用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段落抒发自己的感想。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再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有的人在键盘上弹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喜悦,有的人却弹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哀愁,冬天的悲凉。琴音如何,全取决于弹奏者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引述原文

在写好文章的开头之后,就应该围绕自己的感动地点来写原文,也就是你通过哪一部分的内容来获得这个感点的,那么在这一部分就是要阐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从而为后文的叙述做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简洁,不能够大量地摘抄原文。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引述部分可以这样写:

海伦她虽然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正因为有了家庭教师海伦才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磨出了血。后来,又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说话,海伦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我每天练习,练习,练习”……

四、写明感点

在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感想或者体会,这些感想和体会可以都是围绕着一个方向和中心进行阐述的,那么在写感点这一部分就要阐述自己的中心论点。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感点部分:

通过海伦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惊叹:生命是如此伟大。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通过这一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了解到作者是要从“即使生活条件再艰苦,我们也不能停止奋斗”这一方面来写这篇读后感的,给读者一种清晰明了的感觉。

五、论证感点

在论证感点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社会实际等来论证这一感点,在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时可以选择与感点相似的事件,也可以选择与感点相反的事件,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感点论证部分: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他们仍然不去珍惜,每天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他们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只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自己不费什么功夫就可以一举成名。海伦双目失明,依然能够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完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六、总结感点

总结感点就是对前文的感点以及论证进行总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希望。总之,结感就是有效的呼应标题、感点。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结感部分:

海伦的成功,不仅是意志战胜困难、逆境走向顺境的典范,她更用行动告诉人们残疾人的自尊、自立、自强,因此海伦的身上有常人不具备的坚韧刚毅。从她身上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到了自信、乐观,并且还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高考语文名著 篇2

1 针对大纲要求, 对自己现有能力进行准确定位

许多学生盲目复习语文, 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这必然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其实正确把握从何入手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是建立在对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来讲的。如何定位?就高考语文名篇名著的复习来看, 要想在这一环节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应该认真阅读高考语文大纲:明确文学名著题的考察范围、拟题角度和出题形式, 了解名篇名著这种类型题的特点和命题规律, 把握其考察的重点等。就历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题的命题特点来看, 此类题是检测学生能否对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进行了解, 能否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人物内涵的能力, 能否理解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能否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就需要考生从大纲出发, 有针对性的进行的阅读记忆。定期反省自己, 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学生也可针对某个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方面分析, 举一反三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制定合适的计划, 分阶段提高

上面讲到了给自己定位, 接下来便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计划进行锻炼提高。名著题的把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短时间的突击训练效果往往不好。古语有云:“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考生应制定一套的学习计划, 最好是阶段性计划, 详细拟定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要点, 以便高效的进行复习。计划尽量详细, 最好将阅读对象、训练重点、阅读任务、阅读方式等都列入。考生应将与高考有关的名篇名著准备齐全, 利用闲暇时间按计划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持之以恒便会有所收获。

3 有目的、有重点的品读

高三年级, 因为时间很紧, 不能抽时间细读了, 所以在名著的阅读中, 应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 那就是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品读。许多名著相对较长, 掌握一定的方法阅读, 既能做到把握重点又能科学有效。在品读名著时, 一方面要掌握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整理出人物之间的联系,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 最好能够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等。阅读方法有很多:默读、朗读、比较式读、摘录式读、批注式读、赏析式读、圈点式读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当然, 鼓励学生尝试各种阅读方式, 找到最有灵感的方法。

4 结合影视欣赏, 更加深刻的把握文章深度

许多文学名著都是影视作品的题材, 因此, 相当多的名著都被拍成影视作品以供欣赏, 例如:《红楼梦》、《围城》、《茶馆》等等。有时, 在高压的复习之余观赏名著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够释放压力、放松自己, 更能从电影或电视剧的视觉观赏中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例如:许多同学在初读《围城》时不知所云, 就算硬着头皮读下去仍然没什么效果, 结果收效甚微。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看《围城》的电视剧, 通过电视的艺术魅力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大概剧情之后, 来解读书本当中费解的地方。观看时建议与同学一起, 一来比较有兴趣, 二来还可以相互交流感受,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文本中更深层次的涵义。

5 勤读文章, 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语感

上文提到了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 这些有许多方法可供大家选择, 另外还建议大家在晨读时大声的朗读名著, 特别是名著中最有代表的、最经典的桥段,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做到“人书合一”的状态, 更深刻的了解文本的内涵。其实许多时候, 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对名著题的理解更倾向于学生的语感, 这是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东西。朗读是结合自己眼、口、脑的三者并用的结果, 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体会文章所反映的一些情感。而且, 有些专家在思维模式的调查中发现热爱阅读的人在阅读名著名篇时会对大脑的思维方式等进行惯性和定向培养, 因此这些人在理解文章时, 较其他不经常读书的人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主题, 理解也更深刻。所以, 希望学生能大声的朗读名著, 增强自己的语感。

6 多做笔记, 加强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不假。记忆的固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时仅靠阅读是无法深刻的固化记忆。因此, 同学们可以在阅读名篇名著的基础上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然而, 做笔记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这主要是方便我们快速把握高考名著题的重点。因此应根据高考大纲命题特点来把握笔记的重点内容, 通常我们需要记录名篇名著的作者、文章的创作背景、作品想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品的主题, 然后就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等等。在做笔记的同时即加深了记忆, 还培养了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7 课外名篇阅读训练, 锻炼自己的总结能力

由于许多同学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限, 为了锻炼自己, 应经常寻找一些有关解读或是评析性的文章著作, 以增强对名篇名著的理解能力。已经阅读的文章不能置之不理, 应定期的整理总结, 这样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反复的总结, 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学习经验, 提高自己欣赏名著的能力, 相信大家对于名篇名著的学习能力将会提高, 大家也可从考试角度分析名著的重点, 这样高考名著题一定手到擒来。

8 往复式记忆, 将知识铭记于心

刚才提到了记忆的固化是一个过程, 需要我们经常温故知新才能形成永久记忆。因此我们在复习名篇名著时应当注意经常翻看笔记, 回顾文章的重点知识, 将暂时记忆固化成为永久记忆。回顾的过程一般比较快, 如果真正想要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应该多次研读名篇名著, 这时你会发现你对名著的理解和体会会更深一层。就好像有名家说:在读阿Q正传时, 第一遍笑了, 第二遍皱眉了, 第三遍哭了。名著之所以有名, 关键就在于此, 其意味深长, 仅仅读一遍根本无法参透其主旨, 需多次研读。你会发现, 每次的理解都不同, 这时恭喜你, 你的能力提高了。

结束语

语文中尤其是名著的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 同学们应把握每分每秒, 循序渐进。大部分学生是抱着提高成绩的心态来复习, 每次小考后成绩提高还可以, 成绩下降就会紧张抓狂, 疯狂的练题。在此还需要提醒大家, 将心态放轻松, 高考只是我们大家的一个人生经历, 这不是说大家可以放松下来不用复习了, 只是说我们应抱着不同的态度来应对高考。学习一定要把握这样的心态:功夫在平时, 过程放轻松。高考只是考察我们的能力, 只要能力提高了, 高考的胜利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陈付春, 立足考纲, 利用闲暇, 研读名著--浅谈高考语文名著名篇复习[J].考试周刊, 2010 (9) .

[2]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 2010 (7) .

[3]赵廷剑.高考语文复习须从基础知识入手[J].新课程学习, 2009 (5) .

[4]王建稳,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复习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4) .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策略 篇3

一、走出名著阅读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是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限,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复习时间有限,而名著阅读任务重。误区之一:有的学生认为高考语文名著考试中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可以碰运气,不必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原文,只需要突击复习辅导资料,做做强化选择试题,背诵现成的简答题资料。误区之二:有的学生认为时间紧,名著阅读量大,不如直接看现成的影视剧来得直观有效。误区之三:部分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阅读和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梳理名著作品中的故事梗概、重要的内容情节,直接印发现成的资料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忽视对原著的详细阅读。如2010年江苏卷文学名著选择题A错误项:

《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而《阿Q正传》原文是:“他忽而有了主意,到静修庵去革命。谁知赵秀才与假洋鬼子也‘咸与维新,抢在阿Q之先来到这里,砸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偷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阿Q悔恨自己不该睡着,又怪他们不招呼自己,责备他们不知自己已投降了革命党。”如果对名著的事件和情节记忆不清,不去细看原著细节,只停留在看大致的故事梗概和背诵汇编的现成资料,或者仅仅去看《阿Q正传》的电影是很难辨析清楚的。因此要想提高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的得分率,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

二、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江苏等省份将文学名著纳入了高考范围,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当年考查的篇目范围,但是由于时间紧,阅读量大,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复习变得急功近利。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主要情节,印发汇编而成的文学名著简答题,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积累,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学生近距离阅读原著的切身体验,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影响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结果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具体的名著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学生可以主动阅读名著原著,也可以配套阅读各类辅导资料,还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剧补充名著阅读,但必须抛弃被动地背诵和阅读各类资料汇编及教师编成的简答题资料的单一做法。如2010年江苏卷考题: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这道简答题的诗句没有在名著《红楼梦》中出现,四句诗出自聂绀弩的《咏黛玉》。最后两句中的“别院”,指的是“别处院落”,也就是宝玉娶亲的地方笙箫漫天,月影西斜。《红楼梦》原著中有这样的细节交代: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因此这道简答题涉及的两件事是“黛玉辞世和宝玉宝钗成婚”。要解答这道题,如果只是停留在教师提供的简答题汇编上肯定不行,如果学生缺少主动阅读原著的积累,根本无法解题。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记忆法启发我们,必须要对所学知识和记忆效果及时复习和自测。我们在名著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叙述故事,写出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感受,对原著重要事件或细节处进行评点,还可以读一些与名著有关的鉴赏和评论。同时及时复习,经常自测,滚动记忆,乃至师生间的交谈争论,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高考文学名著复习,必须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回归原著文本地位

高考文学名著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名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如2012年福建卷文学名著选择题C错误项:

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选择项中的《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出现了情节替换,学生若不认真阅读原著,就不能辨析出来。再如2013年江苏卷考题: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和司棋的箱子里发现男子的可疑物品。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这道简答题的参考答案是:入画的主子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司棋的主子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未熟读《红楼梦》原著的考生们直感叹“考得太细”、“考得有点怪”。由此可见,高考命题关注了名著原著的细微处,教师必须引导高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著。

因此,考生不要一味地读微缩版或删摘版的名著,也不要仅仅从影视等渠道去了解,其实改编的影视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的刻画上与原著会有些微的出入。认真仔细地通读原著全篇,对最主要的故事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名著的主要艺术特色也要有所了解,还要在自己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式阅读,适当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本身并写出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在复习迎考中师生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去反复阅读名著原著,在阅读和评点中全面获得文学修养,在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中展示自己真正的实力。

福建省高考语文科目要考文学名著 篇4

福建省制定的语文、数学和英语高考《考试说明》已经到达厦门市,其中语文变化最大,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

而且,根据《考试说明》,围绕这些名著出的题并不是考诸如这本书作者是谁这类文学常识,而是考名著里的内容,换句话说,学生至少要对名著有所了解。

<厦门日报>昨日邀请双十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陆敏老师为考生支招。

《考试说明》已下发厦门市

《考试说明》已经在本周到达厦门市中学,这也是福建省自语数英自行命题之后,第二次出台高考《考试说明》。

虽然福建省高考语数英是自行命题,但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自行命题依据的是国家颁发的考试《大纲》,也就是说,高考的考试内容不会脱离国家的《大纲》。但是,《大纲》只是“纲”,由于允许自主命题,省市依据大纲出台了本地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为了规范高考命题,一般会对考试的题型结构、分值分布做一个告示。

由于福建省的文综和理综仍然使用全国统一命题,所以,和往年一样,这两门考试科目的考试说明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

考的是名著中的内容

和去年相比,今年《考试说明》不仅指出了试卷结构,还把每部分分值标注出来。不过,从试卷结构看,数学和英语变化不大。

但是,语文的试卷结构却有很大的变化。陆敏介绍,语文新增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0)分和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两个部分。其中,文化经典阅读的出题范围是《论语》、《孟子》、《庄子》,文学名著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十部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子夜》、《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匹克威克外传》、《欧也妮·葛朗台》、《复活》。

重要的是,对这些名著的考查并不是考文学知识,例如,并不是考《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之类问题,而是考名著中的内容。

陆敏介绍说,在文化经典阅读中,题型是从3部经典中选出一段话,出两道题,一是文言字词的翻译,二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在文学名著阅读中,主要是简述某一名著的主要情节,例如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家》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并采用四道题任选两道的做法。

题目应该不会出得太深

从现在到高考,已剩下不到一百天的时间了,况且还有其他学科,考生如何能读完上述13部名著?

陆敏建议用两种办法来备考。首先,高三老师不妨帮助学生梳理,例如,双十高三的每位语文老师都分工,每人重新阅读一部名著,把其中一些经典的情节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参考。对于文化经典著作,陆敏建议老师编写练习时,不妨以上述3部文化经典著作来设题。

其次,陆敏认为,学生们也有必要把原著翻一翻,即以浏览的方式重温一些耳熟能详的情节,例如,桃园三结义。他说,毕竟老师的梳理代替不了原著,一些语言情境是无法代替的。

实际上,高考语文将增加名著阅读的消息在寒假前已有所耳闻,所以今年的寒假,老师突然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不过,当时大家还是半信半疑。《考试说明》让一切都很明朗,但也让大家很吃惊。

陆敏说,事实上,一直以来,语文的《教学大纲》都有让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列入《考试大纲》,谁也不重视。此外,人们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去年的《考试说明》已经说得很清楚,当时,《考试说明》指出,要把《教学大纲》要求课外阅读名著列入考试范围,也就是说,有一年的时间给学生做准备,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细节。

陆敏赞扬了语文试卷的这一改变,他认为,这是促使大家回到语文本位上的努力,即要大家多读书,注重文化积累。

他曾经问学生是否读过这些名著,最终发现,一些人只是读过小人书之类的简版本,甚至连名著翻拍的电视剧都很少人看过。

陆敏说,现在学生们都是题奴,很少有读书人了。从这一角度看,他就认为福建语文的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陆敏说,考生也不要太过紧张——今年毕竟是第一次考名著阅读,从《考试说明》的样题来看,题目应该不会出得太深,例如,文言字词的翻译,过去的高考一直都有;其次,只是让考生简述名著的一个场景,并不要求他们做过多的分析,换句话说,考的内容比较浅。

高考必读名著资料 篇5

1.《论语》

2.《三国演义》

3.《红楼梦》

4.《呐喊》

5.《边城》

6.《四世同堂》

7.《红岩》

8.《平凡的世界》

9.《雷雨》

10.《欧也妮·葛朗台》

11.《巴黎圣母院》

12.《老人与海》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5个有效方法

1、列个书单,定个计划。

第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对哪些书感兴趣,哪些书(知识)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如果不会找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人推荐或上网根据关键词搜索。比如在豆瓣里面根据不同分类,查找相关书籍,然后看看书籍评论、评分这些,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给自己列个书单,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

第三步:把书单融入阅读计划中,也就是每月要读哪些书,每天的读书时间或者读书量是多少。做成一个表格,张贴在显眼处(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有创意的做这个读书计划表)。

第四步:把当天要读的书放在准备好,放在书桌等地方。 这样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你忘记或一拖再拖。

2、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去读。

我们很多人总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读书这件事上就体现在,买了很多书,可结果真正读完、读进去的少之又少。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选的书高于了自己的阅读水平,读起来困难重重,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慢慢的也就放弃了。

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不要一开始就好高骛远,挑选非常厚重又艰涩难懂的书,导致自己越读越没有兴趣。应该先选择可以轻松阅读又容易理解的书籍,等自己有一些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去阅读同一主题较难的书。 事实上,每一个主题中,都会有相对简单和高深一些的书籍,在你还没有基础之前,就先从简单或者有趣的书籍开始吧。

3、提升阅读技巧。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好处和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就很有必要了。阅读技巧细细道来的话,非常之多,很多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都教过了,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几条:

①阅读时重点关注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论据。阅读时用铅笔勾勾画画记笔记、标出每段文字的重点,这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②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观点,不要动不动就去查字典或翻阅资料,可以先联系前后句、或者上下文尝试理解,这对锻炼阅读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③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这里并不是说你要有几千上万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关键在于改变你传统的一字一字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效率。因为逐字慢慢的阅读,不仅阅读速度慢,其理解率也不高。

快速阅读法,其训练重点就在于激活我们的“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快速的看、快速的理解)的阅读学习方式(如“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不说那些一目数行的大神,我们普通人只要有意识的训练,一眼看5-10个字,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的掌握。

④ 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一本书。 每个人都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也只能从最贴近自己的层面阅读理解一本书。而针对好书,网上一般都会有很多大V或名家的点评和理解,或文章、书籍,或视频、讲解,不妨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不仅可以打开你的思维,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你对书籍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习惯就成自然了)。

4、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写作不仅可以巩固阅读,还能促进阅读。

巩固阅读:阅读完一本书,或者只是其中某一部分,然后写写阅读后的理解和感悟、哪怕只是简单的做一个阅读整理式写作,也能让你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所阅读的内容。

促进阅读:当你需要或想写某一个主题的一篇文章时,为了写的更好,你就会(需要)翻阅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书籍、资料,这无形中就督促了你的阅读,最终还会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你写的东西分享出去被大家认可,会鼓励你继续把读书和写作进行下去。

5、将阅读融进日常生活。

首先,给自己提供合适的阅读场所。如果你住的周边有图书馆等适合阅读的地方,那最好,可以多去感受一下。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自己去发掘或创造一个适合阅读的场所。

其次,“机不离手”的当代人,可以下载一些高质量的app,供自己碎片化阅读。这类app很多,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有看的也有听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找找,我就不举例子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如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常用的、综合的app,内容良莠不齐,要有选择性的关注,贵精不贵多,免得被大量低质、无用的内容浪费过多的时间。

高考必读名著书目资料 篇6

《围城》

《哈姆?雷特》

《堂?吉诃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普希金诗选》

《复活》

《张爱玲》

《老人与海》

《泰戈尔诗选》

《儒林外史》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

《花季?雨季》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汤姆叔叔的小屋》

《简?爱》

《羊脂球》

《麦琪的礼物》

《飘》

《论语通释》

《孟子选注》

《庄子选译》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厢记》

《呐喊》

《鲁迅杂文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高考文学名著阅读备考技巧

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例如这样一道题: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请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可以这样赏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这正体现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而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受了绞刑。这也体现了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读书的理由

1、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差别会很大。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实现一种虚拟的跨界,纵使技术的潮流下,读书和不读书的境界还是天与地一样的。

2、读书,预见更好的自己。人在观书,其实不如说在观看自己,让自己看见自己,改进自己。

3、读书可以转化成工作的能力,让人获得赖以生存的技能;

4、读书可以获得沟通的技巧,提升沟通能力;

5、读书是一种乐,就像旅行是一种瘾,这两种东西总能治愈你心里某处若隐若现的小伤口。有人说,读书能够让你长时间忍耐寂寞一样,读书更多的也是一种乐趣。

6、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者,需虚心听,通达理,不固陋陈旧,不偏执观点。

7、读书可以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

8、读书可以给人以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9、读书可以磨练一个人性格,是人成熟稳重;

10、给自己的下一代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读书的好处

一,可以增长见识,让你大开眼界,可以了解世界之大,除你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与风景。

二,可以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当你看到好笑的地方,你会禁不住哈哈大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三,可以挽救生命,避免无谓的牺牲。很多想轻生的人都是因为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发现人生可贵,于是重新振作,东山再起的。

四,可以有效治疗轻度失眠症。听很多人说过,他晚上睡不着时,只要拿起一本书来看,很快就能打瞌睡。我实验过多次,成效卓著,立竿见影。

五,可以获得相对体面一些的工作,比如进公司可以当个白领什么的,还可能因为书读得多谈吐不俗而受识才的老板青睐,并获得晋职加薪的机会。

六,可以参加各种考试,改善生存环境,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如果不读一定的书,你就不要说你不想考公务员或其它这个证那个证了,考不考得上是水平问题,而有门无门考就是资格问题。

七,可以用来拍马屁,而且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拍得响当当。

八,可以荣获文艺青年或文艺老青年的不俗称号。

九,可以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方阵的男女都是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发现对方是自己的意中人而私定终身的。如果不读书,想给对方写封合格的恋爱信都难。这种事在手机问世之前一扫帚一畚斗,不过现在这条过时了,不适合年轻人了,现在可以当面微的。

十,可以给人写打官司的状纸。许多人就是以此谋生的。

十一,可以以备急时之用。不要看现在读的书好像没什么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俗话说,有货不愁贫,没货愁死人。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条足可证明,读的书没有无用的,只是机会未到而已。

十二,可以学会写得一手好材料。单位从来不缺吹牛的人,当下许多单位领导最头痛的事就是缺会写材料的人。

十三,可以慧根深植,获得无量功德,如果你一直都在颂读佛经并竭力奉行的话。

十四,可以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可以思视古今,与前人对话,以此省察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高考语文名著 篇7

一、高考名著考查——怎一个“抠”字了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高考名著考查也逐渐深入细致,如今的高考对名著的考查变得很抠,“抠”得琐碎,“抠”得死板,甚至“抠”得很变态。

2010年名著选择的A选项,《阿Q正传》中阿Q为了闹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2012年名著选择的B选项,《雷雨》中的梅侍萍在二十七年后又一次来到了周公馆,当年的周朴园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繁漪,赶走了她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

参考答案分别是: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赵秀才,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的是假洋鬼子。这样的张冠李戴意义何在,似乎从情理上来说,阿Q不能这样做,似乎那些贵重的像样的玩意只有假洋鬼子和赵秀才之流的才配拿,而阿Q是不配的。为什么别人拿得,阿Q就拿不得。因为翻开书,作者是这样写的,这就是唯一的理,所以要考一考。关于《雷雨》的答案更耐人咀嚼:是“三十年”后又来到周公馆,而不是“二十七年”。好一个“二十七年”!在时间和人物上张冠李戴,不厌其烦地做文章,名著阅读就演化成了知识竞赛和文字游戏。这样的考查意义何在?

二、名著教学之怪现状——伪阅读

为了应对高考的这种考查方式,各地各校都竭尽“死抠”之能事,不惜一切代价,将名著进行到底。

以下是某地的一份“名著阅读模拟题”:

判断正误:

①沁芳亭宝钗戏彩蝶,滴翠亭畔黛玉埋香冢。体现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宝钗圆滑,黛玉孤高。宝玉听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不免想到黛玉,花容月貌终不可寻,悲伤之极。足见宝玉用情之专一。()

②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所建的,也是受皇帝特许所建。大观园内赐题匾额,充分体现了宝玉的才情。其中“曲径通幽”“沁芳”“有凤来仪”等就是宝玉所题。()

简答题:①请简述曹操三哭郭嘉的内容;②简述华容道上曹操的三笑。

看了这些题目,让人不禁有些惭愧、汗颜了。细如毫发,不一而足。“伪”考查必然催生“伪”阅读。背默成了掌握名著的捷径,与其花时间“啃”原著,不如多做几套习题“效率更高”。表面上看学生什么都知道,但实际上疲于应付繁多的情节人物,识记点滴。名著被肢解,名著阅读被异化。

三、江苏名著考查存在的问题——浅易、单一

(一)试题内容浅易

2008年至今江苏的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的考查在名著考查中颇具代表性,不管是总纲类的题目如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还是重要的情节如黛玉之死,抄捡大观园等,考查的重点基本上是对人物的确认,情节复述和内容的简述。过多停在“是什么”上,而不去追究“怎么样”“为什么”,很少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等深度考查。

阅读名著关注的不是简单的识记能力,应向阅读的纵深处掘进,更多地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赏析等方面进行深度的考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进行深度阅读。

(二)试题形式单调

主要题型还是选择题、简答题。这些题型难以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仅拿2012年名著选择的B选项,《雷雨》中的梅侍萍在二十七年后又一次来到了周公馆,当年的周朴园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繁漪,赶走了她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一例来说,因为学生不清楚“二十七年”还是“三十年”这一细处,整个《雷雨》的阅读在这次考试中的价值就根本无法体现。相比较这个“坑人”的数字,《雷雨》中家庭纠葛,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善恶因果的宿命悲凉感给人的思考哪个更加重要?而从这道题里我们看不出出题者在这些方面的考虑。况且一个坑人的数字也不能测出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不能体现《雷雨》的真正价值。

试题形式应该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以主观题为主,减少选择题,增加简答题、简析题,要让简答题、简析题成为命题者为学生深入探讨名著准备的平台。另外,试题形式要创新,如点评、比较阅读等都是不错的形式。

(三)篇目确定不尽合理及名著指导的匮乏

试题是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十部长篇文学名著,按高考的题型要求:遵照不重复的原则,每年考十部中的七部,占总量的十分之七。意味着一开始就有十分之三的力气是白花了的。为什么不能让名著阅读稍慢一点,让学生充分阅读,走进并喜欢,“高考”不是名著阅读的“终点”。十部名著,读哪里,什么阶段适宜读什么,怎么读才算达到要求,则不得而知。名著的阅读指导是一片空白。名著阅读的教学也基本上是一盘散沙。这种看似无为而治,把任务抛给在一线的教师——让他们看着办的做法也使名著阅读变得更短浅,更功利。

当一本厚厚的文学名著被浓缩成备考资料的时候,这部名著已经失去了生动的语言,失去了丰富的思想;当我们的文学名著阅读异化,扭曲了阅读的本意,名著阅读的初衷;当我们的名著学习无法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精神的滋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多大意义;当我们的名著只能沦为在考场上难为刁难学生的工具,它的文学、文化、审美等价值都随之丧失殆尽。名著阅读就实在是一种悲哀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进入了中高考语文试卷。然而,综观近几年来江苏省的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名著 篇8

【高考链接】

一、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 赏析评点类等。

考向一,即客观题: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部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

如2011年江西卷第6题: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 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 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 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评析】 本题答案是:C。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江西考纲规定,文学名著,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但如果不去读原著,只看电影,或者只看章节目录,也会失分的,如A项《巴黎圣母院》考查的情节,电影里是没有的;D项,只看《三国演义》目录是无法判断的。

考向二,即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如2011年江苏卷第23题:

23.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 分)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 分)

【评析】 本题答案是:(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2)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③重逢周朴园时遭到误解和训斥。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然死亡。

解答第一小题时,熟悉情节的话不难判断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当指宝玉。答第2小题时,可从自己的阅读印象中概括出几条来。江苏卷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试题的质量,因而在今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文学名著阅读题的测试并不求深,重点放在考查学生是否读过这些名著上。这样的考查,有助于引导文科倾向的高中生多读名著。

二、文化经典阅读

考向一,即理解内含: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此考点在题型上有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种。选择题一般考查对文化经典阅读内容的理解,简答题一般是先提供一段或几段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设问,难度不会太大。

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1):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問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评析】 本题答案是:(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

考向二,即分析、评价: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化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一考点进一步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材料的认识,涉及考生对经典文化、传统思想的了解,稍有难度。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命题上都很谨慎,提问也很直接、明确。

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2):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评析】 本题答案是:(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本试题难度较大,我们答题时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刃而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有时分析、评价还要联系现实谈看法。

【技法总结】

由上面我们对高考“经典名著”这一考点的命题分析和各地命题的特点,我们可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以期对同学们备考能有所帮助。

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如下两个关键点: ⑴ 熟悉考纲限定的必读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⑵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针对不同的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与技巧也相当重要。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②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那么在答题时,考生就应该介绍“走麦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包括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解题时可以这样回答: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他拒绝诸葛瑾的劝降,率关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而出,被俘而死。

③ 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例如这样一道题: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请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含义。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复述主要内容,还是阐述思想意义、概括语言特点等;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人物角度还是艺术手法角度等。解答这道題时可以这样赏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这正体现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而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受了绞刑。这也体现了“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热身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反抗的态度,而宝钗因要成为将来的“二奶奶”而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

B. 《边城》反映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也表现了人物之爱、矛盾与孤寂等共同的心理。

C. 《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疾恶如仇,他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D. 《哈姆雷特》中,第五幕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在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后,雷欧提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下毒害人的阴谋。

E. 《欧也妮·葛朗台》中,吝啬和爱财致使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家人安排好一天的伙食他都要亲自审核,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

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许攸在东城门遇见许褚,说:“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地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 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三国演义》)

B. 为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花招。先是闹“鬼”,吓病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C. 桑丘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为该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道法律,每个到这个岛上的人都得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因此到岛上来的人,要么是尽兴地玩,要么是被吊上绞架。(《堂吉诃德》)

D.敲钟人卡西莫多私下里爱慕着美丽善良的艾斯梅拉尔达,但因为自惭形秽而把这份爱深埋在自己心里;艾斯梅拉尔达遭到陷害,卡西莫多用巧计救出了她,并让她在圣母院的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巴黎圣母院》)

E.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将自己的几个企业联合成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看着企业合并草案,憧憬着烟囱如林吐着黑烟、轮船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的前景,他不由微微一笑。(《子夜》)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曹禺的著名戏剧《日出》的故事梗概和作者要表达的主体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十三经注疏·子鱼论战》有删节)

(1)在子鱼看来,应如何做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语段节选自《十三经注疏》,请你写出“十三经”中的任意两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AE(宝钗是因凤姐的建议而没被抄检;家人一天的伙食都是葛朗台亲自安排。)

2. BE(B项,“吓病了老太爷”改为“吓死了老太爷”;E项,“将自己的几个企业联合成一个托拉斯”改为“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

(二)1. 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自杀。《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2. (1)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等。(2)“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儳穀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

【译文】

上一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下一篇:公司党建工作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