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的对话作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树的对话作文(通用14篇)

小树的对话作文 篇1

小树很奇怪,问老树村桩:“树桩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啊?”老树桩长叹一声,说:“唉,一言难尽啊!很多年以前,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因此,这里也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有的想盖房子,有的想做家具,还有的想挣钱,于是到这里砍树。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我们也就被砍成了树桩。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小树呀,你还是别长了,等你长大了,人类也会把你砍掉的。”“不!我要继续生长,让人们知道,树会给人们净化空气,会为人们挡阳光,会给人们送去新鲜、可口的果子!”于是,它拼命地生长。

老树桩和其它的树桩都想:这棵小树真勇敢!几年后,小树变成了大树,它的枝叶茂盛。下雨了,大树为小动物挡雨;雨后,大树为它们送去新鲜可口的果子;还让小动物围着它玩耍……当一些人拿着电锯走过来时,他们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鸟语花香,到处姹紫嫣红、百花争奇斗艳……简直就是一座公园!

小树的对话作文 篇2

关于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各位语文研究工作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话题。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境作文”,赵谦翔老师还提出了“绿色语文”的概念。近些年来,“对话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英国思想家戴维·伯姆的《论对话》就是一部介绍对话理论的著作。而在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革命》中,又提出了“以发表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实验,而“每日点评”、“一周点评”等就是“对话”的过程。在最新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对话”。由此,我提出了“对话式”作文的教学理念。

二、“对话式”作文的理论基础

1、东西方的对话传统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理论被明确提出的时间可能很短,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话”思想一直被贯彻使用。比如,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就常常用对话法来教授弟子,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苏格拉底对话法的产物。在东方,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在实行“对话”教学,代表作便是《论语》,里面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语对话,通过与弟子的对话来告诉他们各种道理,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2、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对于“对话”这一教学理念多处提及。比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又如,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学生进行阅读成果交流,如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三、“对话式”作文的内涵

要想了解“对话式”作文,首先要了解“对话”的含义。“对话除了旨在探索我们的日常关系和交流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旨在从本质上来理解意识。”这个定义前半部分很好理解,后半部分可能不太好理解,其实“对话”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人的意识不断交流的过程。钱理群先生也提到“所谓启发式教育,所谓对话教育并不一定非要学生说话、讨论,只要学生的思维、情感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这个课就行了”我认为“对话式”作文,就是运用对话理论,让学生在写作之前针对作文题目进行交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思想,开阔思维,进而能够有效写作。这里所说的有效写作是让学生写出有新意、有思想的文章来,而不是死板的假话、空话充斥字里行间的文章。而在写作完成之后,教师的点评以及学生们互相点评、交流,同样是对话的过程。另外,理解“对话式”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几点:第一,“对话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甚至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抱持对话的思维与精髓,也可以与自己进行对话”,这就更加说明了对话是一种思维交流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对话的人数是不限的,但是最佳的是四五十人,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话的质量。第二,对话不同于讨论、辩论,讨论、辩论的结果或目的往往是要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见,千方百计地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对话则不是这样。“在对话过程中,没有人试图去赢。对话本身有着另外一种不同的精髓。它追求的结果是一赢俱赢……在对话中,我们不是互相对抗,而是共同合作。在对话中,人人都是胜者”。在对话中,我们不必接受群体的观点,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话是一种分享,而不是强迫。第三,倾听也是一种对话。对话不一定用嘴去说,有时学会倾听会更加重要。当然并不是说只是听听就行了,在听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与说话者进行思维的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对话式”作文的实施

“对话式”作文与一般的对话又有不同之处。一般的对话对话题的要求并不严格,很可能最初的话题与最后的话题相差甚远,但“对话式”作文要有确定的话题,即作文题目,针对作文题目展开对话。在“对话式”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好让学生围成一圈,让大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样彼此都能看见对方,包括对方的眼神、动作等,这对于“对话式”作文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对话的促进者,“职责是关注对话的进展过程,并随时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相应地解释或说明。但他应当把自己置身于对话之外”。在对话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的意见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试图去说服他同意自己的观点,或极力批判他的观点,对话是一个意义共享的过程,思维交流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必强求一致。学会吸收他人正确的部分,使自己的思维开阔,不断充实自己。学会倾听,不要一味地去说,听听他人的意见也是必要的,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倾听的机会。我们应该知道“对话的价值就在于它作用于我们内在的精神思维过程,而正是思维过程对我们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实施“对话式”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创办学校或班级的文学社,把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在学校和班内传阅;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交流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五、应注意的问题

进行“对话式”作文教学并非一件易事,会有很多困难。学生很容易把对话当成辩论,争相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而批判别人观点的错误之处,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完全违背了对话的初衷。而且,有些学生常常喜欢表现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而不顾及别人,那样就会占去大量的时间,以致别人很难阐明自己的观点。当他们急于表现自己时,可能把自己根本不成熟的观点或自己的突发奇想说出来。当然还会有些学生由于胆小,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来说,发言会成为一种压力。所以,我们在实施“对话式”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不断强调对话的宗旨就是思维、观点共享。对善于表达的学生要适当地限制其时间,对于胆小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另外,“对话式”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短期内可能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实施下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听、说、读、写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 其中, 写就是所谓的作文, 写文章, 但这四部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本文根据英国思想家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提出了“对话式”作文的教学理念, 旨在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写作的魅力。

关键词:对话,作文,教学,写作

参考文献

[1]戴维·伯姆, 李·尼科.论对话[M].王松涛,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小树的自述作文 篇3

他们无情的砍伐我们,一声声砍伐下年长的长辈们相继而倒.只剩下我们这些小辈们在这儿!我和伙伴们痛骂人类--人类你们太无情了!

难道,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是你们的保护伞吗?我们可以防止沙尘暴,吸入你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给你们人类用,而你们人类却无情的砍伐我们.

啊!人类你们多么愚蠢啊!多么无耻啊!你们是在自毁家园,自取灭亡啊!你们可知道,不是我们不愿意让你们砍啊!而你们在砍伐我们的时候,应该栽上新树而你们却没有,这等于在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呀!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已经快承受不住了啊.

小树的心思作文 篇4

我家楼下有一棵小树,小树看着人来人往每天有工人来护理它们。

它会不会有小心思呢?我觉得它会和其他树做朋友,会和我一起玩,但很可惜它不能走,不能动,不能和我一样跑跳,唉,小树你可以永远没有烦恼,那你为什么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你会播撒种子接着生下一代,而我不会,但我会长大。

我站在小树的一边想了想心思,为什么我不会走呢?为什么我还会枯掉呢?我怎么不是人?怎么会砍掉我做纸呢?但是我知道,小朋友一定会节约用纸的。

和小树比身高 篇5

小明背靠小树, 笔直站立, 爸爸用尺挨着小明头顶, 尺端顶着树干, 然后用勾线笔在树干上深深地画上记号。 小明看着爸爸忙忙碌碌的身影, 心想, 爸爸真会想办法。

冬天到了, 大雪纷纷扬扬,小树落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和枝条, 树干上孤单的勾线笔记号在寒风中是那么的醒目。 小明在树旁堆了一个雪人,让雪人在茫茫的雪地里与勾线笔记号做伴。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小树又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勾线笔记号不再那么孤单了。 可是一起和它度过冬天的好伙伴———雪人, 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天,小明爸爸又来给小明量身高了。 他们一量就发现: 小明怎么越长越矮了? 奇了怪了,小明和爸爸抓耳挠腮, 怎么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突然,爸爸恍然大悟: 小树长高的速度比小明快,所以,误以为是小明越长越矮了。 爸爸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小明, 小明笑着说: “ 以后量身高不能再用会长高的小树了。 ”

点评:

作文小树的自述 篇6

三月份,万物复苏,正是植树的黄金季节,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小村庄,被一个善良的农民栽到路边。这位农民对我真好,还舒舒服服地让我喝了一桶水,我觉得太幸福了。

可是好景不长,正当我卯足了劲准备扎根发芽的时候,灾难接二连三降临到我们头上。一个小朋友从我身边路过,平白无故抓住我的身腰乱揪乱晃,晃得我头昏眼花。我招谁惹谁了?你这样对待我不公平呀!我们忍受痛苦,却没有一点办法制止他们的虐待。小孩子不懂事来干扰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大人们也不断砍伐我们的同伴,大批的幼树无缘无故死去,我们的身影在减少,我们悲痛欲绝呀!

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与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是朋友,是兄弟,是亲人。我们对人类做出多大的贡献啊!我们成材了,给人类建大厦、做家具、社会上哪里没有我们的身影啊?我们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的却是氧气,每一棵树不仅是一台空气净化器,给人类创造清新环境,还用自己的身躯遮挡火辣辣的太阳,赠送给人类一片片荫凉。

我们要大声呼吁:“理智的人们,爱护我们吧!爱树木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

我是树林里的一棵快乐的小树,每天都会有小鸟在我的头上唱歌,都会有那么几只美丽的小蝴蝶在我身边翩翩起舞,都会有护林员阿姨细心地给我剪去枯枝、烂叶,让我们一天天茁壮成长……

虽然有那么多人关心我、爱护我、欣赏我,可也有一些人对我却不那么友好,有些小学生经常折我的枝条充当他们战斗的武器,有时候还在我的身上练书法,我疼得直流泪水,而他们却很开心。运气不好的时候,遇上个火气很大的青年把我当发泄的机器,在我的身上一阵乱踢,他的火气是消了,可我呢?早已经是皮开肉绽!这都已经算是好的了,还有更危险的呢!因为我还要时刻提防那些拿会发出“嗡嗡”声、锯齿状东西的人类,因为我的很多兄弟姐妹就倒在他们手下!

日子就这样在我的提心吊胆中过去了,原本茂密的树林现在越来越荒芜,蝴蝶飞走了,连我的朋友小鸟也伤心地和我告别去寻找新的.家园去了……

回忆起往事,我时常偷偷地流泪,仰望灰暗的天空:我的朋友们,你们还会回来吗?

“孩子呀,你不知道,今天来筑墙的工人们用铲子把爷爷的头发都铲去了,你看!”

小草也发出哀怨地说:“我比你呀,还强一点,昨天早上,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去上学,在我们身上穿过,刚喝满露水的我们,被踩得浑身是伤。”

“我”说:“我们都是释放和净化空气的能手,真不晓得,没有了我们,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

“唉”!“我”与草坪上的小草都叹了口气!

大家好,我是一棵树,最近我真够惨的,我身旁有一条又脏又臭的小河,难闻死了,都怪人类没有好好的保护环境。最近总是有记个孩子到这里来玩,别的地方不去,偏要到这里来,一想就知道肯定没有什么好的事情。果然,一个小还爬上我朋友的身一拔,把我朋友的一些头发拔掉了,我朋友疼得只喊救命,但是也无能为力。一个下午过去了,我的朋友们都哭笑不得,黯然泪下。有的断了手,有的弯了腰,有的头发被拔得乱七八糟。至于我吗?没有什么打癌,因为有那条小河救了我。

小树的心思作文 篇7

第一个心思是,来到公园里,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当一把凉伞,为来往的行人乘凉,小朋友们在我底下玩游戏。哈!多么开心,多么有趣。

第二个心思是,来到农夫家,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做一把椅子,让劳累辛苦的一天的农夫坐下来休息休息。哈!多么开心,多么温心。

第三个心思是,来到教室里,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当一根电棒,我要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明亮的环境。哈!多么美丽,多么明亮。

山林中的一棵小树 篇8

如果不努力向着阳光生长,也许以后就再也照不到阳光了,那自己就活不下去了。小树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它哀求老山神:“山神爷爷,求求你,我的压力太大了!求你把我搬到山下去吧,那里树木很少,用不着和树群抢阳光。”

老山神笑着说:“傻孩子,如果你从小就生在山下,不是生在这密林中,你就不会长这么高。作为一棵树,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就要在大地上站出你的风姿,向上、向上,再向上。”

小树听了,奇怪地问:“山神爷爷,为什么我在山下不能长这么高,而在这片密林里却能长这么高呢?”

山神爷爷捋了捋胡须,说:“孩子,因为你们一群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秀向上的集体,你才有比较,才不断鞭策自己努力生长。因为你知道,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落后了一点,你就拼命地向上赶,这样才长这么高啊!”

小树沉思不语但心潮澎湃:是啊,生活在密林里,虽然压力很大,但若没有这巨大的压力,自己何以长高,将来又何以成才?

良久,它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山神爷爷:“谢谢你,山神爷爷,我明白了。”

小树再也不想离开这片密林了。从此以后,它的心安静下来了,努力向上生长着。阳光洒在小树身上,小树的笑容是那么自信,那么恬静。

道理

小树的写景作文 篇9

它刚长出来时,还没我的膝盖高,可是,我发现它长得特别快,没过几周,它就比我的腿高了。奶奶说,这是一棵石榴树,我便认真地照顾它,盼着哪天能吃上它结的石榴。

我每天去看看小树,和它说一会儿悄悄话。我一有空就来陪着它,和它一块儿成长。我看到在冬天,小树的叶子掉光了,显得光秃秃的,可是,到了春天,新芽又着急地迅速探出了脑袋,寻找春的信息,又过了几天,小树开花了,满树都是橘红色的小花,漂亮极了!花谢后,结了许多小石榴,它们又小又青,显得十分可爱。

家乡的小树作文 篇10

每年的阳春三月过后,漫山遍野的樱桃花一堆堆、一簇簇竞相开放,在阳光的照射下,让人眼花缭乱,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飘散的白云在寻找回家的路,一阵风吹来,满坡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童话般的世界。不用多久,花姑娘像是害羞似的,把自己的身影悄悄地隐藏起来,犹如豆粒大小的果子开始悬于枝头,开始青青的、小小的,这时的树叶才刚刚冒出,嫩黄的叶子,尖尖的,一撮撮的,与这些小青果比赛似的疯长。大概月余,这些小青果赶趟似的脱去了绿装,换上了各自的衣裳,大红的、粉红的、淡黄的……应有尽有,像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更像串串光彩照人的宝石在鲜亮的绿叶中展示自己的风姿。又好似一个个红脸小娃娃没见过世面,轻轻拔开树叶探出头,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摘下一棵放进嘴里,轻轻咬开它,就会露出那鲜红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鲜红的汁水,待你吃完以后,那鲜红的果肉伴着甜甜的汁水,让人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每当樱桃成熟的季节,跟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样,我都会跟爸爸妈妈加入采摘游的行列,常常是一边忙着往嘴里塞,一边忙着往篮里摘,这时才发现两只手根本就不够用,索性先吃个够再来慢慢摘。而从人们欢快地交谈中,我明白了樱桃不仅给农民伯伯带来了财富,还给都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喜悦和快乐。它就像一个快乐的小精灵,让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甜蜜和美好!

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 篇11

的确, “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对话”体现为一种平等、互动、共鸣的教学形态, 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产生思维的灵光。可以这样说, “对话”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 但是, 我们认为,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 也应该体现“对话”。现重点就作文评改中的“对话”意识及实施策略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

一、巧设作文评价“对话”的情境

对话教学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进行, 包括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等。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开展对话的前提, 舒适的空间则影响着对话效果。一方面, 作为对话前提的心理环境表现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学习氛围等, 这些良好的氛围与情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我在平时的作文评价中, 采用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多向对话情境——群体共享

根据有关“对话”的概念理解, 我们认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 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 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可见,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 也可以是多个人之间的观点碰撞。习作中有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我们可以设置较为宽松、平等的“多向”对话情境, 可以是“七嘴八舌”, 可以是“各抒己见”, 也可以在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从而实现“评价共享——反思改进”的过程。

2.双向对话情境——对症下药

由于学生在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时候, 的确是“当局者迷”, 有些学生习作中总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瑕疵, 不够贯通或出现一些阻塞, 那么教师作为“旁观者”, 则应指出其症结所在, 让学生得到点拨, 自然消化。针对这些个别的情况, 教师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而应该尊重个别学生的私密心理, 可以设置双向对话的情境, 对症下药, 点拨指导。

3.单向对话情境——个体自悟

“对话”并非总要在讨论交流的状态下进行, 有时它可以是一种“内心对白”式的“对话”。因为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 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 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我有时就会设置一些单向对话的情境, 让学生潜下心来进行充分地自悟, 通过一个内心对白的过程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 并根据习作的要求给予一些思考的拐杖。例如, 上个学期,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爱读书”的习作,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生动、细致地来说明自己如何喜爱读书。草稿写好之后, 我出示了以下内容让学生进行修改。

我是否突出了“我爱读书”的主题呢?

我是否有“爱读书”的具体事例呢?

我对自己爱读书的事例描述是否细致具体了呢?

关于描述自己读书的句子, 我是否可以写得更准确生动些呢?

在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根据以上提示, 进行“内心”的对话, 进行反思修改, 实现了个体自悟的过程,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久而久之, 学生也形成了紧扣作文要求写文章的习惯。教师所提供的“思考拐杖”必须紧扣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对照改进, 这样的评改才能有的放矢, 实现有效性。

二、妙用作文评价的“对话”语言

精典的评语是闪亮的火点, 可以点燃学生心中蕴藏的热情, 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激情与兴趣喷薄而出。而扼杀学生灵性的“严打式”“权威式”评语, 使学生身处学习的“黑暗深谷”, 找不到心灵的光亮, 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包容的眼光、更开放的态度、更温暖平等的“对话”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呢。我发现在平时的作文评语中使用以下“对话式”的评价语言, 会收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1.建议式对话, 给予点拨引导

作文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其指导功能, 学生要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信息, 明确改进的方向, 获得写作的技巧, 并且能够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我们认为, 采用建议式评语, 效果较好。

2.商讨式对话, 促进自主思考

“平等对话”在教师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能打动学生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首先应该是“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给学生一种真诚感, 应多多用商讨式评价。跟学生进行商讨式对话, 可以婉转地向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师生间的关系会更融洽、和谐, 教学也会更具亲和力。商讨式的语言多用“是否”、“能不能”、“你觉得呢”等, 这样的提法, 既能让学生有自主思考反思的过程, 又有所启发, 商讨的语言更易被学生接受。

3.认同式对话, 增强写作自信

小学生写作文有缺点、毛病很正常, 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新内容, 哪怕是一句生动形象的语句、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准确的标点、甚至较之以前工整了的字体, 我们都应以饱含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 鼓励他们不懈努力。所以相对于那些作文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 一定要保持“认同”的态度,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认同可以是想法认同、写法认同, 也可以是情感认同、态度认同。不管是哪种认同, 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写作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 认同不是盲目地夸奖, 不是毫无原则地恩赐, 认同应体现一种平等、体现一种尊重, 是一种以情感互相融合来保护学生写作自信的策略。

4.欣赏式对话, 激起写作热情

品尝成功, 获得快乐, 获得欣赏, 激发热情。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给予欣赏式评价, 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 一些学生阅读面广, 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 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巧妙地将诗句和传说运用到景物描写中, 让文章锦上添花。”

我的小树作文 篇12

那天正好是3月12日植树节,我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东西,所以就在家里慢慢的等有什么可以写得事情,我突然看见我的邻居小薛在自家的地里在挖坑种树苗,我此时灵机一动,也加入了小薛的行列。我和他一起在种树,他还分给我一棵小树苗,那真是一个好邻居,我也开始披着毛巾动手干了起来。

我跟他学,我先拿锹子挖坑,我就挖呀挖,挖了一个坑,再拿我那棵珍贵的小树苗,轻轻的放入坑中,又学着他把坑埋上,再浇水、施肥。我就这样学会了怎么种树、怎么浇水、施肥,还有一个大的启发,如果想写好作文就得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写的栩栩如生。

小树的想象作文 篇13

小桃树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长出全世界最大的桃子!一整天,小桃树都不再和其他的桃树说话了。

夜晚悄悄来临,大桃树们都睡熟了,只有小桃树半睡半醒,还时不时的睁开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树枝上有没有长出桃子。

还真有一根树枝,越长越长,越长越粗,一直伸到云彩里。在这根树枝的最顶端,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这个桃子越长越大,大得遮住了阳光。为了这,小桃树可是把全身的养料和能量都送了上去。渐渐地,其他的桃树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照射,结的果儿都坏掉了,还没结果的桃树也都枯萎了。可是小桃树却不理会这些,她变得越来越自私,心想:“桃花多的是,凋谢几朵也没关系!你们结的那些小毛桃,也敢和我结的世界上最大的桃子相比?”

忽然,一个山崩地裂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那个长上天的大桃子从天上掉了下来,摔得四分五裂。原来,桃子长得太大了,这重量,树杆压根儿撑不住!

小树的对话作文 篇14

一、在文体关照下凸显语文本色

长期以来,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整体提升的最大障碍在于无视文本的体裁特点,更没有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文体的特征结合起来,造成了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原始而固有的传统模式中,什么都想抓,结果却什么都抓不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夸夸其谈,学生畏畏缩缩;目标庞杂无序,而达成程度甚微,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当下教材以文选的方式进行编著,为了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要求,教材的课文体裁样式可谓丰富多彩,各种文体不一而足。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文体的不同决定了作者在材料选择、谋篇布局以及语言表达风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专业的视角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解读,从中探寻出独有的价值主旨,从众多繁杂的信息中进行删减和整合,选择最好的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才能彰显出浓郁的语文气息。如在《谈礼貌》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选用的事例进行研读时,并没有引领学生像传统教学一样,圈画关键词语、描述内心体悟、激情诵读品味,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例的本质是否与“礼貌”的主题息息相关,对于文本中心论点的揭示,是否具有印证作用,从而让学生深刻明晰在说理文中,事例的选择并不在于描述的形式生动与否,而在于事例的本性是否与主题之间存在着认知的逻辑联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在于教师树立了鲜明的文体意识,教学策略的转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在言语形式中提升言语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言语智慧和语用能力的高效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外在形式入手,引领学生体悟形式表达的切实效果后,使学生觅得文本言语表达的内在规律和表达密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在品析中内化,在实践中运用,为学生言语智慧和语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例如,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已经成功感受到文本运用了“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展现泉水之多以及形态和声音的迥异状态。此时,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语言内部,在共性规律的概括提炼下,意识到每个句子的前一部分是所看所听的实写,而另一部分则是自己的想象。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就如同解开了这一句式表达的密码,教师顺势创设语境“春天,花圃里的花形态各异”,从而引导学生以这种句式为表达范式进行随文练笔,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

三、在主题召唤下聚焦价值体验

文字的价值在于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年代的久远而导致意蕴的丧失。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超越历史时空的一次有效对话,体现着作者在特殊时间段的人生认知和内在情感。不少文本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已经非常遥远,但这不能排斥其作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往往只停留于对文本内蕴口号呼唤上,而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并没有完全得知,这对于学生准确而全面地深入文本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具体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才能真正感受长征途中食物缺少导致的饥饿是一种怎样情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一言一行背后所隐藏的感情品质。古诗云:“居高声自远。”阅读教学如果不能从文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入手,就无法真正感受作品的真实内涵,教学的解读也就只能停留在肤浅之中,甚至导致对文本核心价值的曲解。

四、在人文定位中实现言意兼得

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和谐统一而不可有所偏颇。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元素的渗透时,没有能够从文本语言和故事背景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在一味人为地拔高人物的认知,失去了应有的精神内核,使得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本真。例如一次听课,笔者发现一位教师执教《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从课文语言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的场面之后,点拨进行交流。整节课学生表达非常活跃。但在课后的点评活动中,有专家指出,应该将解放军表现出来的言行归结于一种责任感。针对这样的教学,教师借助情感熏陶和语言品味,就能在认知平衡的状态下探寻出人文生长的价值点,从而引导学生从责任感的视角出发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另一面精彩,从而实现阅读教学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摘要:基于对话理念的师生对话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在文体关照下凸显语文本色、在言语形式中提升言语智慧、在主题召唤下聚焦价值体验、在人文定位中实现言意兼得,从而提炼出适切的师生对话内容,为语文教学的高效奠基。

上一篇:党校“三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老师的目光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