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机遇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专业的机遇(精选8篇)

会计专业的机遇 篇1

张雨溪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摘 要: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除反映和监督外,还担负起了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任务,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为企业谋求更大经济效益。长期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因此,加强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会计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中的问题进行简要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对会计工作的理解

1.1现代会计的内涵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

1.2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会计需遵守的原则有: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记录并进行核算。同时,审核其原始单据是否合法、货币是否统一、经济业务发生是否连续,然后将各项业务科学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1]。

1.3新形势下会计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3.1内涵的变化 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2]。1.3.2会计方法发展

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1.3.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

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1.3.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

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1.4会计工作的现状

1.4.1条线管理之弱化

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1.4.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

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1.4.3执业保护不善 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1.4.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二.会计工作在当今社会的形势

2.1会计工作的机遇

2.1.1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任何一项社会经济交往,即每一笔会计业务是否如实、合法操作,都牵动着产权者、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债权人和国家等方面的经济利益,紧缩着或扩大着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着经济秩序的良好与否。比如,经销商(或单位)笼络集团购买者经办人,可以把1000元的商品发票开成2000元甚至更多,经办人吃回扣攫取私利。再如,甲单位向乙单位购货付款100万元,只要有一方未能如实、合法反映这项经济业务的真相,就割裂了它本来的实际联系,统计到综合部门则变成虚假信息,既贻误整体又损及个体。而甲、乙两方单位可能是多种所有制结构的联合体,又可能是单一所有制不同形式的联合体,涉及一系列深层的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会计工作绝不只是一个企事业单位自己的事,孤立的事。从某种角度说,会计工作直接关系到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计工作的法治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已使其成为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方面[3]。2.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会计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项会计工作都取得重要成果。第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第二,初步建立了会计、审计标准体系。第三,会计队伍建设有较快发展。第四,我国会计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第五,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迅速发展。2.2会计工作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会计工作任重道远。2.2.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即要求企业更注重内部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同时也给会计改革提出了新问题。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我国要走的工业化道路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要提高经济效益,要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必须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当前,不少企业还存在内部会计管理混乱的现象,成本费用开支随意性大,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以信息化作为主导。这给会计核算和披露规定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才能更加充分地、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这些信息,是会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与此同时,在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下,企业将更多地通过网络来进行管理和采集数据,这也给会计监管和传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4]。2.2.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得以发挥。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始终存在矛盾。合理地配置资源,就是要有效地将经济中的各种资源配置于不同地区、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以便通过生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和调整资源的流动。从我国现阶段各类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看,资本在大多数领域仍是最稀缺的资源。要使资源真正得到合理配置,必须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而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企业通过对外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以吸引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输入血液,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

2.2.3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

要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讲信用就是要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取信于他人。信用即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机构中介机构在整顿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应有所作为。2.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求我国会计、审计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协调,要求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可以预见,国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将会扩大,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金额也将会增加。无论是为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还是减少国内企业对外投融资成本,都要求我国在会计工作上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此外,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也要求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更加开放[5]。

2.2.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要求深入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改革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管,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就是要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审批制度。2.2.6在新的会计领域方面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传统的国际会计三大问题(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更加突出,还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收入确认带来了巨大冲击;,再如环境会计问题,如何通过会计工作实现环境控制的目的,都将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3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升级,外资银行的进入,国际结算业务的增加,各方面分歧将会越来越明显,它将不利于国际资本间的通畅流动,也不利于中外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针对种种分歧,我们应研究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并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3.1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监管体系

良好的会计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转的前提。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就是要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监管体系,即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三者有机结合的会计监管体系。3.1.1就单位内部监管而言

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有效地发挥作用,以确保单位资金的有效运行和安全完整,在制度上防范会计违规行为发生。

3.1.2就社会监管而言

即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还应探讨歇止会计作假的法律措施,加大单位会计作假的成本。3.1.3就政府监管而言

要从履行对全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新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所发生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并进而影响到经济建设目标实现的各种会计违法违规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和惩罚。

明确我国会计的发展目标。中国会计的发展目标,从长远来看,应当是融入世界会计发展的潮流,与世界会计发展和国际惯例相衔接。《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正确处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与尊重国际惯例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6]。

3.2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3.2.1发展电算化事业的重大意义

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3.2.2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需要做的工作 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7]。

3.3加强会计教育

3.3.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3.3.2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

状况和积极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8]。

3.4加强会计国际交流和合作

3.4.1会计国际协调方面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对照搬照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将造成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

3.4.2应对会计国际协调浪潮对我国的冲击

我们应该争取主动,将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反映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9]。

3.4.3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对话和沟通机制

增进与国外会计同行的相互理解。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是我国会计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认真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会计服务市场开放的要求,兑现我们入关时的承诺,使我国会计对外开放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10]。参考文献:

[1] 王胜.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财会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5):45~46 [2] 何顺文.入世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影响财会通讯.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2):26 [3] 王文龙. 试论我国的会计事业财务与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33~35 [4] 黄菊波.试论会计理论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199 [5] 尤静.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变革.经济与管理.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19):78~80 [6] 郝永恒.试述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重点.科学大众.2008,(12):39~40 [7] 周丽敏.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方经济.2007,(10): 88~90 [8] 李端生.会计学科发展的八大趋势.会计之友.2008,(12):55~59 [9] 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96 [10] 朱春艳.普及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几个问题.管理观察.2009,(2):109~112

作者简介:张雨溪,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08级会计专业学生 作者电话: ***,邮箱: lnddzyx@126.com 通讯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于家小区60号楼 四单元 310室

会计专业的机遇 篇2

Jeffrey C.Thomson: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很有趣

CMA, CAE,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当前, 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会计行业, 都面临着竞争的风险, 整合的风险, 更加复杂化的风险, 以及产品的风险。今天, 我想就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个管理会计非常重要的部分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一, 风险管理和内控其实并不是分开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第二, 不管企业的规模、性质、结构或地点如何, 风险管理和内控的应用都会非常有效。我曾经在A T&T工作了25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不仅适用于AT&T, 也适用于IMA, 还适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 包括所有在座各位所属的企业。

第三, 风险管理和内控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它是整个企业上下所有部门的事情, 是公司所有部门共同的职责, 它是一种商业责任,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市场、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为企业的风险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 有些是财务的, 有些是客户的, 有些是其他领域的, 但所有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品牌以及声誉。更重要的是, 对于你或你的企业来讲, 不管是你的个人品牌还是你的企业品牌, 你的声誉, 你的立足之本就在于此, 所以并不是说会计要负责这些事情, 要帮你去明确风险在哪里, 去控制风险。其实它是一种商业领域整体的问题。

第四, 风险管理和内控是要远远超出合规和遵纪守法的范畴。风险管理和内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精益求精, 改善企业的业绩和内部的治理, 过去几十年当中, 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 已经对公司企业治理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第五, 风险管理和内控其实是很有趣的。这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但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奇妙的行业。作为C F O的经历告诉我, 虽然做管理会计很累, 但是它也帮助我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的职业生涯, 也让我更加关注公共事务, 参与公共事务, 并且具备了更高的影响力。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 我们其实是有很多乐趣可言的, 我们会笑, 会感谢其他人的工作, 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些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

李守武: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我们要构建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 首先要确定它的目标是什么。

围绕战略的需求, 我们来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目标要有四个体现:一是体现实用性, 作为企业来讲, 你的目标一定要简练, 实用;二是要体现管理会计的本质, 管理会计的内涵是什么, 外延是什么;三是要体现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 管理会计在过去的一百年里, 经过了若干个发展阶段, 它的内涵和目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四是要体现管理会计的多元, 管理会计的多元是指管理会计的工具是多元化的, 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多元化的, 不同的单位和组织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围绕这些, 我们最终确定了一个总的目标, 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必须要服务于战略, 来创造价值。

在确定了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后, 一定要把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再确立管理会计运用的基本原则, 这里我们确定了四项原则。

第一是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原则, 就是从企业实务上讲能不能用。如果一个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跟企业没有关系, 那再先进的方法对企业来说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相关性原则, 就是会计信息以及非会计信息要和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第二是适用性原则。它用来评估我们所提出的这个战略, 对在战略分析中所确定的组织环境的适应程度, 以及一个组织保持和改进其竞争地位的能力。管理会计所有的方法、工具对这个组织来说, 应该说是适用的, 适应的。第三是有效性原则。就是你完成活动和达到结果的程度, 必须要有效果。第四个原则实际上讲了一个标准就是价值导向, 管理会计在企业内应用, 你最终评判它有用没用, 适用不适用, 能用不能用, 你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有没有创造价值。我们觉得你在构建一个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时候, 必须坚持这四条。

目标和原则确定了, 要构建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都有哪些要素呢?从构建要素的角度上讲, 它可以包括四个要素。第一个是应用环境, 管理会计应用的宏观和微观, 外部和内部环境, 组织与人才等不同的内容, 这个都在应用环境里面。第二个要素就是管理活动, 包括事先规划、计划, 事中控制, 事后评价等内容, 包括我们常讲的企业管理从研发到市场、生产、营销、售后整个环节。第三个要素就是信息沟通, 包括管理会计的报告, 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 会形成一系列的报告, 供决策层使用, 也包括管理会计的信息化, 社会责任等等内容。第四个要素就是持续改善, 利益相关者协调, 可持续发展, 这是和我们管理会计的目标相关联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 管理会计体系的总体框架也就出来了。

同时, 我认为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时要注重四点:第一要注重前瞻性, 体系框架的构建要科学合理, 它的科学性要经得住推敲;第二要注重边界性, 就是一定要清楚管理会计做什么, 不做什么, 哪些是管理会计要做的事情, 哪些不是管理会计做的事情, 边界要区分清楚;第三, 注重实用性, 充分考虑企业不同的情况, 不同企业对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也是不同的;第四要注重开放性, 要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完善。在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要素确定之后, 在管理会计工具的选用上是非常开放的。

Kip Krumwiede:优化管理控制系统

CMA、CPA、博士、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 研究总监

管理会计体系必须要符合企业的战略。战略不光是我们要把营业额提高10%, 而是如何来提高10%, 哪些客户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哪些产品是我们要销售的, 哪些服务是我们的核心服务, 我们所处的环境, 以及企业有哪些优势, 哪些能力, 哪些机遇等等, 我们要把这些和企业的会计系统结合在一起。

IMA提出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包括治理结构体系建设、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内部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外部报告体系、组织领导力建设、国际商业环境体系建设、以及促进财务职能转变七大模块。今天我要讲的重点是管理控制系统,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说法。在美国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它作为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指的是所有的管理活动, 我一般将其分为四种类别。

第一是规划控制。主要讲的是战略战术的一些规划。另外还有控制论方面的控制, 就是跟你的预期相比, 你怎么去进行其他方面的控制?比如预算、财务和非财务的衡量, 另外还有一些组合的测量方式, 比如平衡计分卡等等, 因为有时候一个企业需要财务和非财务的衡量方式。这种控制论的控制需要我们有反馈, 能够让我们知道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奖惩的控制,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我们会把给予管理团队和员工进行奖励, 激励他们更好地向着我们的战略目标前进。

第二是行政管理的控制。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 以及策略和流程等等,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风险, 我们哪些方面要加强管理, 哪些方面要减少控制等等。接下来是文化控制, 这一点特别重要。当然这个不是技术的内容, 更多的叫做软技术, 但是同样重要, 甚至对管理层来讲是一个核心的内容。因为我们是要去帮助影响管理层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我们也希望去更好地激励我们的团队实现更高的目标, 所以我们必须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文化。特别重要的就是作为管理会计师, 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信息系统和软件知识, 我们要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分析数据, 来加强我们的业绩。

第三是内部测量机制。这是另外很重要的一块, 其中包括很多不同的部分, 比如预测, 年度的营运规划, 还有一些知识性的安排, 另外还有预算的不同类型, 我们必须要评测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企业有多大的重要性。比如说竞争力框架, 等等, 都是以知识以信息为基础的, 主要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评估这样的东西对我们的企业有没有用。还有成本核算, 因为有很多决策要做, 尤其是怎么确定成本, 确定产品的成本, 跟踪这些直接和间接成本, 把成本的推动力进行分类等等, 很多内容都包括在这个领域。

第四是财务报表的分析和决策。作为管理会计, 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些管理经理人去做决策。我们不仅需要去准备这些财务报表, 还需要能够去分析这些报表, 把它变成有用的商业决策。同时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年代, 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到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国际性的企业需要考虑汇率等问题。还有企业财务、运营决策分析、资本投资决策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进行管理。而要使这些管理发挥作用, 我们必须要参与到其中, 所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是把所有这些作为一个整体推进,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执行我们所规划的战略。以投资决策为例, 我们要帮助决策层预测我们的某些产品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 我们能否进入这个市场, 能否满足市场的相关需求, 其中可能包括分包以及跟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 等等。这些投资类的决策主要包括一些长期资产的购买, 比如像土地、机器设备、厂房等, 主要都是围绕我们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

刘刚:海尔实施管理会计的三个阶段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总监

大家看到很多媒体上的声音, 尤其近几年普遍评价海尔是一个愿意折腾的企业。为什么折腾呢?取决于整个中国的家电环境。上个月,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去我们那里调研, 中国加入W T O十五年以来, 通过开放, 没有被颠覆的行业, 家电是其中之一。家电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渠道, 都是由我们中国内资这些企业来掌控的。从整个家电环境来看, 我们集团张瑞敏讲过一句话, 利润像刀片一样薄。我们把整个家电分成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两大类。白色家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以及厨房类的家电, 黑色家电包括大中小三屏, 电视、电脑和手机。目前从白色家电来看, 五大类中只有热水器这一类不是我们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占第一的。黑色家电中, 手机方面今年华为的数字已经超过了苹果, 成为第一。中国的企业一直都在进行管理的变革和探索, 海尔诞生于1984年, 至今, 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五个战略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用七年的时间把冰箱做成了第一, 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拓展, 第三个阶段我们开始走出去, 第四个阶段我们开始进行全球化的布局, 第五个阶段我们进入网络化的战略阶段。

回到财务领域的变革, 我们的管理会计从2006年开始, 到现在经历了九年的时间, 每三年是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叫做集中共享阶段, 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了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非常重要的一点, 能够把全集团600多家法人公司的标准、流程统一起来。有很多人包括我们, 最早做共享中心的时候, IBM是我们的咨询顾问。他们说做共享中心是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统一标准, 统一流程。有了标准、流程统一以后, 我们的财务人员就有精力去做决策支持的工作, 所以进入了事先算赢阶段。以前批评我们叫死后验尸, 预算多少, 差了多少, 为什么差说不清, 说不清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逐步调整财务人员的工作。现在我们把整个工作更多地偏重于事先去看。第三个阶段, 非常重要的一点, 也是具有海尔特色的, 跨边界整合集团的所有职能部门, 传统企业当中有财务、人力、战略、法律、信息化, 在我们集团是这五大职能部门。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把这五大职能部门整合成一个组织, 即汇报关系的整合, 考核关系的整合, 升迁关系的整合, 全部要统一, 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管理会计的创新在我们集团看来, 家电类的企业始终在转型, 造成边界不清晰。边界不清晰, 就带来了创造价值的空间, 这个也是非常有海尔特色的。每三年我们分别聚焦了一张表, 前三年做了一张表, 人单投表, 拆成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 我们衡量自主经营体的价值。第二个阶段用的一个工具叫战略损益表, 从战略到组织到业务流程到考核机制, 如何把它落地。第三个阶段, 我们用了一张表——供应增值表, 取得了一些效果。

浅谈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3

【关键词】 会计;机遇;挑战

一、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账簿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一是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二是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三是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符合逻辑地预测未来。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加强会计教育,完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会计专业的机遇 篇4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着教育教学手段不合理;师资力量建设不足;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如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完善课程内容设置等,以期推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人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提升,对相关方面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也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所热衷的学科建设方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舶来品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但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其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专业设置数量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几乎涵盖了各大普通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专业规模史无前例;在学术研究上,由以往参照国外研究为主转为国内自主研究为主的学术氛围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系统逐步建立完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课程内容和种类不断扩充,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手段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与进步,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不足,现就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做如下论述。

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手段不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就业指向性极强的专业,其对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的要较高,而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并无太大差异,仍旧沿用着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客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降低。过多的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往往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状况,直接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社会效果。同时,传统的考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填鸭式”教学的主导地位。因为期末考试内容的设置大多来源于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法宝,由此进一步弱化了实践操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教学手段的不合理,已经成为限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难以胜任教学任务,有些年轻教师刚刚毕业便加入教师队伍,人生阅历不够,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经验,进而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一些老教师学历多为本科,其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即便是有些高学历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也往往会选择去教授MBA等高层次的学科,由此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置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一旦踏入工作岗位,便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和信心,在忙于教学任务的同时疏忽了自身学历水平和知识储备的进一步提升。由此,造成教师队伍发展滞后,难以准确的把握专业领域内的学科发展动向,这给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并非是为了培养传统的人事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型管理人才,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其所培养的人才应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专业设置趋同于“职能模式”和“事业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强调对专业技能和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的传授,由此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多为职能管理人才和事务性管理人才。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设置缺乏人文关怀,思维观念陈旧落后。一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仍秉承着将人力作为一种工具而非主体的思维观念,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事务性课程设置远远的高于观念性课程的设置,而这种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人文色彩。上述问题的出现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应审时度势,放眼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理性科学的探寻人力资源专业学科发展的运作机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现就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在进行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减少纯粹理论知识讲授的比重,适当地增加模拟练习的内容和比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模拟训练、人力资源论坛以及模拟招聘会等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将课堂延伸至学生的业余时间,鼓励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实习,通过自身的切身感悟来掌握人力资源的技能和方法。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指定一些知名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定点实习单位,推进实习与授课之间的衔接程度,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可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纳入到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当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各高校应着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师资结构,打造一支高层次的专业领军人物,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校任职或兼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研水平;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选配一些年轻的骨干教师走进企业,增加其实务操作的经验。邀请社会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宣讲会、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以扩充老师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选拔一些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提升其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定期举办相关的培训班,紧跟学术前沿问题,及时更新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摆脱以往“事业模式”和“职能模式”的束缚,着力打造“整合模式”的课程设置。着眼于综合性人才的教育培养,制定人才整体性能力培养方案。以培养高层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为立足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经营环节分析能力,核心问题的识别能力、宏观战略目标的制定能力以及对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等高层次的管理能力;加强学科的人文气息,注意与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类学科之间的衔接。增加观念课程的比重,减少事务性课程的比重,以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淡化专业意识,增强适应能力。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才市场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面对这一新形势,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重新整合的时代要求。为此,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化基础,淡化专业,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元富.高等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措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04

会计专业的机遇 篇5

对于上述的自变量的控制往往涉及在被审计企业中某项措施的存在与否 ,变量的数量多少。以 及涉及的变量的种类等多种因素。

与有关的心理学测试相一致,在绝大多数的审计专业判断的研究中,研究 人员对上述自变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加以控制,而其他变量则保持不变或加以量 度,并对测试中因变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在这类测验中常用的因变量包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力度的评估;不同的审计过程所需的时 间;某一帐户余 额出现重要误报的风险;审计计划中测试计划的 调整;出现误报概率的估测;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 审计人员对存货系统出现金额错误的预测的准确性.;所作的赞同性、反对性及经常出现的假设的数量;发表保留意见是否恰当、其预期的大数误差率为多少,以及最大的可 容忍误差和由此决定的样本的规模;企业破产的预测;非统计样本的 规模的决定,

在这样的严格控制的背景中进行测试,可以使研究人员免受使得审计专业 判断异常复杂的许多混淆因素的影口向。正如libby和luft 所写的那样,“测试法的相对优势在于这一方法可以排除或控制其他潜在的变 量的影d向。”这一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维持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分析特 定变量,同时还可以测试实践中尚未出现的情况的影d向。由于运用极斗畦田致的 背景模拟,并且运用了主管人员对审计专业判断进行复核以及为测试参加者设 置激励等方法,这些测试可以保持实践中的真实性。

将新近出现的审计专业判断研究与那些通常意义上的心理测试区分开来的一个因素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对于决策背景的强调。较重要的因素是:

1.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在进行专业判断时所提供的,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 获取的大量知识;

2.种类繁多的专业判断指导和技术支持;

3.一般由各成员有不同的地位、能力、知识、责任关系和激励因素的有等 级之分的团组进行的审计工作 ;

4.在多期中连续进行的,具有多个连续的步骤并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反复进 行的与前期客户相关的审计项目;

5.如责任、严重损失职能以及时间压力等环境因素。

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篇6

摘 要 会计专业环境包括会计目标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环境、专业导向环境、会计主体环境。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专业环境;目标环境;人员素质;专业导向;影响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尽如意,虚假会计信息满天飞,虽然国家制定种种措施和办法,但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会计环境是主要根源。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会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如会计专业环境、会计国际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会计发展的方向。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会计是会计环境发展变化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会计的发展来看,会计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笔者欲从会计专业环境来分析其对会计的影响。

一、会计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会计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美国会计学者Walter B Meigs和Charles

“会计的根本目标是提供关于某个经济实体的财务信息(”Accounting The EJohnson等认为: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 1977)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目标是“为制定合理的投资及信贷决策提供有用信息”。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目标是“为更广泛的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企业经营状况和业绩、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会计目标应“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表达是有差别的,但是不难发现,上述各种表达均反映了会计目标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和要求,即回答“为什么要设置会计?”“会计应做些什么”等问题。由于会计工作的最终表现成果体现为会计信息,显然是因为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产生了设置会计的目的;因此,会计目标的中心内容就是会计信息。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然,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跨越了会计内、外两环境,即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调整会计目标,同时作为会计的起点,在会计系统中为会计实践活动指明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说,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独立影响会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连接会计内外环境的桥梁,因而其对会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可从两派观点的表述中窥测一斑:

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两者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存在。所有者为委托方,经营者为受托方。作为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计应属于经营方,即属于受托方。受托方的责任主要有:接受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有效管理与运用该资源以使其保值增值;承担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义务;受托方同时

负有社会责任等等。这些责任的存在,要求双方均不得缺位或模糊,否则将直接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因而要求双方处于直接接触的位置上。会计是商业语言,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的具体表述通常以会计指标为起点,以会计信息为终点,因而此观点认为会计应在受托责任关系确立的目标下开展具体的会计实践活动,从易于揭示受托责任的角度合理组织会计核算,报送会计信息。此观点的一个有力支持点为现行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正是因为有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才产生了审计的动机,开展独立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会计信息的真伪和公允性,其委托人恰是受托责任的承担者。决策有用观点认为:企业虽然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同时也存在受托责任,但由于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而不是由双方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起来的,而是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的,因而会计的目标并不是揭示受托责任,而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等方面的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两权分离由直接变间接,委托者在资本市场以一个群体出现,从而使个体变得模糊,二者的委托关系也变得模糊,且随着资本经营的深化,所有者对资源的直接管理已日趋淡化,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别于前一种观点,由此而对会计工作产生一种更宽松自如,放任其按自身规律组织会计核算的影响。

不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有决策有用观,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市场及其影响。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正处于摸索阶段,因为受托责任的履行仍占主导地位。既已明确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使命,因而根据委托方(我国目前主要是国家)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会计目标对于把握会计工作要点,合理组织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人员素质环境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和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目标在素质不同的会计人员身上会反映出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优秀会计人才市场总是供不应求。一名优秀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与其他任何一门专业岗位的管理人员相比,企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科学、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优秀的会计人才极为稀缺。作为一名优秀会计人员是如何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呢?

1.依法行事,客观公正。这是一名优秀会计人员首先应做到的。这里的法不仅包括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企业权力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人员时刻与“钱”打交道,处理的每一件事务都牵涉到各有关利益群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坐得正,行得直”,不偏不倚地处理会计事务。

2.选择最合理的会计政策,直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现金流出和成本费用的影响已不需例证,当所得税已正式成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后,企业会计的职责之一便是降低该费用。业务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大多采用“做假账”或“账外账”的方式瞒报收入或虚列成本费用,如此做法其性质已成为违法,一经查出,后果不堪设想。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调整以及与其他部门协同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合法地降低所

得税费用,即合理避税。

3.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内部管理服务。我们知道除了会计政策的合理调整、会计方法的适当运用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外,企业经济效益更多地是依靠供、产、销环节去创造。如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支出;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产节支;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获得较高的价格等。会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为上述环节的管理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服务,促进供、产、销环节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转嫁费用,提高

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会计的地位,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中枢地位。

4.保守商业秘密,恪守职业道德。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几十年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其在社会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证实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会计部门作为一家企业的信息中心,会计既要为外界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又要防止不恰当的信息披露会使企业陷入被动经营的境地。会计手中的数据也许会变成竞争对手利用并致之于“死地”的武器。例如,赊销百分比法一度作为合情合理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而流行,但其后企业纷纷予以舍弃而改用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只因该方法下披露的会计报告会使竞争对手毫不费力地推断出竞争企业采用的销售政策,在了解其资金状况后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战或发起战争,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会计人员应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同时恪守职业道德,不主动向外提供会计信息。

三、专业导向环境

作为会计重要专业环境之一的专业导向环境,原本只是在西方国家争论,但这些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高层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理论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已被会计实践证明确有不适应市场经济之处,尤其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会计政策明显滞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措施,如加速折旧方法的准入,制造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再次扩大坏账准备金计提范围和金额的同进,将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扩大到全部资产,并新增设“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核算原则,取消开办费五年摊销的规定等等,可以说新《企业会计制度》已在极大程度上消化了中西方会计政策上的差异,剩下的只是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而已。

四、会计主体环境

没有会计主体便没有会计行为,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这种“主仆关系”决定了会计主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程度:会计与会计主体共存亡。会计主体的构造差异决定着会计工作的复杂程度。会计主体构造主要包括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资金来源、内部机构设置等内容。首先,从组织形式上看,一个无限责任公司与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从会计的受托责任看,无限责任公司的会计主要是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除纳税信息外,一般较少关注其财务状况的好坏,至少没有对有限责任公司那般密切关注;从会计政策的选择看,有限责任公司政策变动的影响远大于无限责任公司,因而要求揭示会计政策变

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及机遇 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企业会计,会计核算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目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影响企业的内部运作和外部相关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把握其特点,评估其影响,顺利渡过适应期是极为重要的。

1 新准则的特点

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而新准则的国际化正是其最大的特点。在基本理念上,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的制定上被逐步引入[1],而在具体准则层面上则体现在5个方面:①存货发出成本取消后进先出法;②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予以资本化;③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交易应以公允价值计量;④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⑤取消应付税款法,只允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且在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尽管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已基本趋同,但其仍然立足于中国国情之上,因此中国化也是其特点之一。

a. 基于我国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将类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纳入基本准则,使其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

b.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非无条件的全面应用,而是有条件的、适度的、谨慎的引入。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都是以成本模式作为计量的基本模式,并且有条件引入公允价值模式。

c. 适用范围内的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等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以及部分特殊行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这大大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机会。

d. 将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排除在关联方之外。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投资纽带或其他关联,且都是独立法人,这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喜的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的创新之处引起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注,而这一实质性差异将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第24条的修订而得以消除[1]。

2 新准则的影响

新准则的国际化与中国化同时作用于企业,对企业的会计理念、会计实务操作、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分析都产生重大影响。

a. 公允价值成为理念新亮点。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打破了以往历史成本计量的“一统”局面,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为了尽可能减少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冲击,在引入的同时对其运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而在实务中,强调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使用,特别是在没有可参考的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时,企业必须懂得应用计价技术。

b. 所得税准则实施难度大。新准则对许多会计处理方法作出了变革,对会计实务操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所得税准则实施难度最大。因为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3%的公司采用的是纳税影响会计法[2],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比应付税款法复杂,因此这一变化对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影响甚大。所得税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而这种暂时性差异的概念,相比之前的时间性差异的概念也要宽泛得多,调整的内容也更多。同时新准则又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所得税很多规则是基于历史成本的,这也是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调整项目更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一来,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就变得更加复杂,成为新准则实施的难点。

c. 企业利润调节受限制。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而言,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有了重大变革,关系到最终的财务报告,突出表现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其中存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影响较大。以存货准则为例,取消后进先出法而改用先进先出法后,意味着计入成本的原材料价格从原先的最近购买的价格变为最早购买的价格[3]。而在我国存在低通货膨胀的现实情况下,显然这将使得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的利润向上浮动。此外,新准则也可能造成企业利润减少,但总的来说对限制人为操纵利润起到了积极作用。

d. 财务指标须深度剖析。企业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有关数据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如单就存货准则而言,取消后进先出法后的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期末余额,从而影响流动资产总额,同时作为企业偿债能力重要指标之一的流动比率、相应的存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等也有所波动,使得企业营运能力和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由于首次采用新准则分析得出的财务指标中即含有企业真实能力的变化,也由于新旧准则差异而导致指标波动。在与其他企业做横向比较时,新数据的可比性仍较强,而在与企业本身往年数据作纵向比较时,数据可比性就相对较差,这时就不应仅停留在数据表面,而应将新准则的影响因素剔除,单纯以企业实质因素作比较。

3 建 议

a. 开展人员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新准则首先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挑战。企业内部可广泛的、不同层次的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邀请会计师事务所和当地财政部门的专家或领导,举办讲座或培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其变革背景原因等,以提高对于部分业务的不同处理方法的专业判断能力;企业高层领导者则应把重点放在归纳整理并评估新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影响方面。企业各部门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到其中,抓住培训机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b. 调整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建立新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该重新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分类、确认和计量,对原有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反映到相应的账簿中。其次,调整相应会计岗位的人员配置,对于相对核算较复杂的、实施难度较大的准则,可适当多配置人员或配置相对有经验的人员,例如税务部分。第3,修订企业的会计手册,针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制定具体操作指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如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及公允价值的确定,建立内部控制。

c. 财务软件升级,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管理软件必须适应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尽早对原有软件进行升级,增加更多的模块,如筹资活动管理模块,借款费用管理模块,税务管理与核算模块等,以满足复杂的核算。软件厂商要帮助企业完成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对接,实现信息系统对新准则的全面支撑。据用友U8产品介绍,用友软件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用友软件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因此,用友当时就已将产品架构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让产品架构更加适合于国际会计准则,而此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从走向来看更贴近于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因此从产品架构来看,今天的用友软件在先天性上就已经满足了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由于架构上的优势,通过对产品进行细微的功能调整,即通过U8架构的插件方式,改变一些模型与算法来实现,用友U870现在已经适应新准则的大部分要求[4]。目前新软件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运行,相关软件厂商还应做好进一步的维护工作,软件不应仅仅在功能应对层面止步,而应一直关注客户应用,不断丰富完善该产品,为今后新准则的大范围实施打好基础。

d. 把握筹资机会。新准则给企业的筹资活动带来了机会。新准则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降低了企业在国外上市的成本,为企业进一步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提供了便利,这正是由于新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性导致的。过去,不少国内企业在海外融资时遇到很大障碍——其财务报表不被认可,因而要成功融资就必须根据国外会计准则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编制不同的报表,而新准则缩短了与国际准则的差距,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奠定了容易理解和接受会计共同语言的基础[5],企业不用担心报表的“翻译”问题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最大好处,各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准备在国外上市,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使企业走向世界。

e. 把握投资机会。投资方面,由于新准则对利润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采用的第一年,上市公司将对企业的资产、权益、损益等进行新的调整,之前的“隐藏利润”在2007年被大量披露,从而引发上市公司的权益、利润的改变,必然引起其股票估值水平的重新调整,从而带来显著的投资机会。如钢铁、房地产、煤炭、贸易等行业是往年可能隐藏利润较大的行业,投资者应特别重视,尤其是资产类股票在近几年的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的资产增值,但财务报表并没有体现其权益和利润的变化。这种增值一旦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必然促进股价的上涨,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资目标。当然,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动带来的是一次性收益或权益的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形势,所以投资者在把握类似机会时,还需结合公司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来认识。

f. 监管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里的监管部门包括各级财政部门、税务征管部门、证监会、银监会等企业外部的监管部门。加大力度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参加新准则的培训,逐步的、大范围的、有重点的扩大准则影响面;规范市场交易,加强市场管理,使公允价值取之有效,用之有效。各部门在工作中应尽量借助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力量,从而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帮助其做强做大。

4 展望未来

截至2007年3月12日,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已有3个多月,共有259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不含上市公告书),根据有关规定,有254家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的差异调节数据。这些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新会计准则将提升这些公司股东权益9.35%,虽然整体影响不大,但个体公司影响差异巨大[6]。综合现有年报的数据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有了上市公司成功实行新准则的良好开端,以及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总结,有理由相信新准则全面实行的前景也将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戴德明.新企业会计准则阐释、应用与难点透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18.

[2]李筱强.会计准则及其对证券市场的深远影响[EB/OL].[2006-12-26].http://www.21our.com/readnews/1277/1277367-2.html.

[3]陈一标,孔玉生.试论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10):290.

[4]用友软件.新会计准则下的圆舞曲[EB/OL].[2007-02-08].http://www.canet.com.cn/html/013001/020834771-2.htm.

[5]胡俊.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1(1):22.

会计专业的机遇 篇8

【关键词】教师;汽车维修;综合素质;能力

0.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汽车行业和汽车服务业得到了飞跃式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这是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以及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数量与其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高效培养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维修服务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深深感到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培养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挑战,更是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挑战,与此同时,汽车维修方面人才短缺又为该专业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当前,经过系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大量进入到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现代汽车结构、维修技术的发展,又催生出一些智能型兼复合型的岗位,导致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数量存在大量缺口。因此,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其专业发展和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发展的机遇

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位居世界第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以及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汽车维修业务的需要;从维修人员的素质看,当前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维修人员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抽样调查表明具有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比例过高,中、高级工人数量并未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在一、二类维修企业中无技术等级的人员比例更高。工人的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偏低,且技师与高级技师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只适应与装备传统化油器,手动变速器式汽车的维修工作,难以胜任装备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装置(ABS),安全气囊(SRS),电控悬架,自动巡航系统等汽车的维修工作。可见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人员少,素质低等现象给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升职业院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这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发展的良好机遇。

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汽车维修专业的快速发展给其专业教师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汽修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以下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与论述。

2.1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是其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践指导教师应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高级工等级证书,能夠做到:

(1)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可以独立完成汽车一般维修保养作业,了解汽车新技术、新结构,掌握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满足各类汽车维修服务业对汽修高级工的要求。

(2)熟练掌握常用工量具和汽车检测仪器的使用。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能够对中级工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积极深入汽修企业或汽车研究机构,丰富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使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另外,汽修专业教师应申请足够的实训基地、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因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才是培养人才的坚实基础。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即具备汽车实用技术、维修、检测、技术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汽车维护、修理、故障检测等操作技能,并满足维修市场需求的高级技工应用型人才。要想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并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岗位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维修技能在实践中提高。

由此可见,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是培养人才的保障,是促进汽车专业教师发展的坚实基础。

2.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挑战成功的有利保障

目前,汽修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但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贫乏,而现代汽车又广泛采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这需要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汽车新技术理论。同时,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老教师不断掌握教学软件的应用。由于汽车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检测设备越来越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如电脑综合分析仪,解码器等设备,这也需要老教师不断更新维修观念,掌握先进教学软件的使用。年轻教师虽然对汽车新技术(如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等知识)接受较快,对汽车教学软件和新检测设备使用得心应手,但他们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求:

(1)老教师需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

(2)年轻教师需定期不定期的去生产一线见习实践,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保持经常交流与联系,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聘请教学一线的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行产教结合,为专业教师提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只有产教结合,才能促进专业教师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才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由此可见,具有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所必需的软件,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体,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汽修专业发展的有利保障。

2.3深入教学改革是推进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

由于汽车专业的教学模式仍不适应职业教育特点,如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修专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随时把握企业的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查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为汽车运输和维修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汽修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进而制定教学大纲和方案。

二是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适应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学科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达不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的服务目的。新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培养实际需要的人才为目的的基础上,适当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专业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按照专门化方向合理选择选修专业课。

三是教师应采用模块是教学方法,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根据岗位的不同分成多个模块,例如普通发动机模块,电控发动机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底盘模块,电气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选择其他专门化模块,增加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方案中引入“学分制”概念,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汽修专业教师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汽修专业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掌握,克服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缺点。为了吸引学生,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实践模仿的方式。如:汽车电器设备折装实验,汽车模拟实验,汽车底盘折装,激发学生潜在动力。

五是教师应积极钻研改变教材结构,克服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的缺点。现代汽车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不仅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牵引力控制装置等,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车身和电气等方面,如空调、灯光、音响、座椅位置的调整与记忆、车窗升降、后视镜的调整、防盗等有关控制,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修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同样推进了汽修专业的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汽车维修专业是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短时期内,加快汽车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重要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汽车维修专业带来了新的革命,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老技工的知识老化成为制约汽车维修的一大阻力。因此,要振兴我国的汽车行业,就必须加速科学技术的改革进程。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成人教育.2009(9).

[2]刘自冉,方文理.浅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与对策.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 (12).

上一篇:航空乘务员年终总结下一篇:吴斌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