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执行申请书(通用15篇)
申请人:宁夏和盛华商贸有限公司 被申请人:李三柯
申请事项:请求人民法院中止被申请人执行申请人(2015)银民商终字第311号生效判决书。事实与理由:
我公司不服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30日作出的(2015)银民商终字第311号民事判决书,向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本案现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并审查,并附有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案件通知书,此案正在高院审理当中,所以我公司申请中止执行。
此致
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宁夏和盛华商贸有限公司
1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适用的情形
1.1 法定中止申请情形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45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 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卫生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也作了相应规定和补充,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需要对申请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 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 检疫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卫生行政部门依法需要根据鉴定、专家评审结论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 鉴定、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公共场所申请获得卫生许可必须经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 对主要卫生指标的监测就可以成为中止申请的充分条件。
1.2 依申请而中止申请情形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申请人进行现场审查, 认为申请人不具备法定条件时, 通常的做法是提出意见由申请人自行整改, 但申请人整改的时间是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强制的过程, 整改时间一旦到达许可规定期限就必须作出行政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 同时产生行政救济和重新申请的附加结果, 降低了卫生行政部门和申请人行政许可效率, 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制约。这种情况在预防性卫生监督过程中经常遇到, 如一个刚涉足餐饮行业的经营者不可能也不现实完全按照卫生许可条件来功能分区、场所布局、设备添置, 往往需要卫生监督员一次或数次的现场指导、纠正才会达到要求。在申请人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时, 卫生行政部门不宜或者不直接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决定, 由申请人提出中止申请的申请, 中止许可程序, 将申请人进行自身整改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
1.3 其他情形
在卫生行政许可过程中, 如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 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因不可抗拒的事由, 卫生行政部门或申请人不能参加诉讼的;以另一申请的许可结果为前置条件的, 而另一申请尚未办结的。
2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的程序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权的行使, 既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自己启动, 也可以由申请人启动。至于中止申请的程序, 我国行政许可法并未作统一的规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缺憾。实践中, 应当结合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执行。
2.1 依据职权启动
出现法定情形的, 经主办处室书面申请, 经行政领导同意决定中止行政许可程序。
2.2 申请人申请启动
申请人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时, 申请人提出中止申请的书面申请, 经主办处室、行政领导同意决定中止行政许可程序。
2.3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的告知
决定中止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作《行政许可程序中止通知书》, 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人。《行政许可程序中止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决定中止的原因;中止的起始日期;申请人的权利;申请人为取得行政许可, 应当或者可以依法采取的措施、行动;其他应当告知或者认为可以告知的事项。通知书送达时即中止许可程序, 保留申请受理, 暂时不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
2.4 重新启动行政许可程序
中止情形消除的, 经主办处室或申请人书面申请, 经行政领导同意应当重新启动行政许可程序, 中止的起始日期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重新启动之日可以是明确表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 或者完成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 或者确认许可条件已经满足的书面文件之日的次日。
3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的概念和效力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作为行政许可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程序, 理应遵循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原则, 比如合法、便民、效能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等。特别是依申请人申请而中止许可程序的情形, 在现行行政许可法律法规中都未提及, 其合法性值得商榷, 但其体现的便民原则和效能原则在卫生许可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1]。综上, 笔者将中止申请下个定义, 是指在卫生许可过程中, 因出现法定事由或当事人申请而使行政许可活动难以继续进行, 由行政许可部门决定暂时停止行政许可程序的制度。中止申请的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一切属于本行政许可程序的活动一律停止, 中止许可程序的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期限内, 中止申请的原因消除后, 恢复许可程序, 原来进行的一切行政许可行为继续有效, 并对申请人和行政许可部门均有约束力。
4 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为了对卫生行政许可中止申请的本质和特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有必要与许可中止、终止许可等概念的主要特征加以比较, 以作泾渭之分。 (1) 行政许可的中止, 是指行政许可主体作出准许决定, 向申请人颁发了许可证之后, 因法定情形的出现, 暂时收回许可证, 从而暂停止被许可人从事所许可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2]。许可中止不同于中止申请。许可中止是暂停止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的活动, 发生在许可决定之后, 而中止申请是行政许可中的一个过程, 发生在许可决定之前。 (2) 终止许可, 是指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因法定情形的出现, 许可行为继续进行已没有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法定情形包括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行政许可申请的;行政许可部门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决定的等。终止许可指许可程序不再继续, 中止申请指原因消除后可以恢复许可程序。
【关键词】中止犯;犯罪中止;成立条件
0.前言
犯罪中止是现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种制度。犯罪中止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为犯罪人放弃犯罪架设了一座“后退的黄金桥”,对中止犯给予宽大处理,以鼓励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避免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遭受更大的损害。为什么对中止犯给予宽大处理即犯罪中止的法律性质问题,我国刑法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都属于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停顿下来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二者又会出现竞合的现象。在竞合的情况下,到底是以犯罪中止还是以犯罪未遂论,存在不同的观点。
日本刑法学家平野龙一认为:“中止犯在整个犯罪论中或许不一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现在也并非特别紧急的问题。但是,中止犯集中体现了犯罪论的各种论点。犯罪论所讨论的是具备什么要件时,才能够处刑罚,而中止犯所讨论的是具备什么要件时减轻或免除刑罚,可以说,这是‘反过来的犯罪本身。”正是因为犯罪中止理论中的许多问题与刑法学的根基和本源紧密相连,所以多少年来它一直是刑法学领域中一片极具吸引力和争议性的园地。本文主要探讨中止犯的成立条件不能混同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建议对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的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
1.我国学者的观点
犯罪中止是现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种制度。犯罪中止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为犯罪人放弃犯罪架设了一座“后退的黄金桥”,对中止犯给予宽大处理,以鼓励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避免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遭受更大的损害。为什么对中止犯给予宽大处理即犯罪中止的法律性质问题,我国刑法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都属于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停顿下来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二者又会出现竞合的现象。在竞合的情况下,到底是以犯罪中止还是以犯罪未遂论,存在不同的观点。为此,有必要对犯罪中止的法律性质及与犯罪未遂的竞合进行探讨,以期不断完善我国刑法理论。
2.犯罪中止和中止犯的关系
从逻辑结构上可以推出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中止和第2款规定的中止犯是同一概念,基于这一刑事立法事实,长期以来,刑法学界乃至司法实务界都普遍认为,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是一样的东西,无非是换个名称而已。对此,刑法学作者的观点就颇具代表性。根据这一规定,指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刑法中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理论,我国刑法中故意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1](第161-180页);很明显的在这犯罪中止等同于中止犯。
依笔者之见,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其不同点有:
(1)性质不同。
中止犯无疑是一种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止不仅不是犯罪行为,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不言而喻排除行为的犯罪性相反地,乃是法律和社会所赞许、支持的行为法律后果不同。就犯罪中止而言,不存在承担法律责任问题,而对于中止犯则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是从两者性质不同延伸出来的必然结论。
(2)存在的范围不同。
中止犯只能存在于严重罪行之中,并且只能在犯罪实行和实行后阶段中成立,如前所述而犯罪中止则可以存在于一切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并且可以在故意犯罪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成立,二者的联系则在于,中止犯的成立离不开犯罪中止行为,犯罪中止行为是构成中止犯的必备要件之一,这一点在中止犯的成立要件一目中再加以说明。
把犯罪中止混同于中止犯,其理论上的破绽是显而易见的。以《刑法学》一书的相关论述为例加以说明。《刑法学》一书第十章的标题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该书第五节的标题是,犯罪中止形态,该节第一目标题是:“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第二目的标题是:“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第三目的标题则是:“中止犯的处罚原则[1](第160-185页)直观上就可以看出,这里论述的是同一问题,却使用“犯罪中止形态” 和“中止犯” 两个概念。如果仔细考查一下,还会发现,论者还经常用“犯罪中止”来替代“犯罪中止形态” 和 “中止犯”[3](第164页)这难道不意味着,在论者看来“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形态”和 “中止犯”是同一概念?可是,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既然三者是同一概念,表达同一含义。那么,为什么从头到尾不使用一个概念而替代地使用三个概念?这种在讨论同一问题却偷换概念的做法,不能不表明理论研究上的破绽。
把犯罪中止混同于中止犯,也是现行刑事立法关于中止犯存在于一切直接故意犯罪及其所有发展阶段这一存在严重缺陷的规定在认识论上的根源。因为道理很简单,犯罪中止行为可以存在于一切直接故意犯罪及其所有发展阶段之中。
3.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中止成立条件问题
我国学者对中止犯成立条件的论述,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内容并无太大出入。根据我国刑法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3.1犯罪中止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犯罪中止的时间界限为在犯罪过程中,但对于什么是犯罪过程并没有立法上的明确解释。“犯罪过程是一个总概念,这里指的是犯罪行为过程也即在犯罪准备或着手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如果犯罪已达既遂,或者在有结果的犯罪中,危害结果已经产生,那就不可能发生中止的问题了。”可以看出,只有在犯罪预备过程和着手实施犯罪但没有达到既遂之前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而在犯意表示阶段和犯罪既遂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的情况。有学者指出,在理解犯罪中止的时间界限上,“有一个误解应该澄清,就是某些刑法论著在论述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时,总是惯于强调中止犯发生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这一提法不够确切,不能全面概括中止犯的时间界限。中止犯只能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才是正确的结论。犯罪既遂与犯罪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我国刑法规定的某些犯罪的既遂并不以犯罪结果的发生为条件,如阴谋犯、行为犯、危险状态犯等,未发生犯罪结果也成立犯罪既遂,即犯罪已经完成。如果对于这些犯罪形态的中止也以犯罪结果发生作为终限时间,则意味着在犯罪完成以后还可以成立中止犯,这是不合适的。”笔者认为上述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刑法中的确存在以法定结果是否发生来衡量是否完成犯罪的情况,如结果犯。对于这种犯罪而言,结果发生之前,有效予以防止的即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表述,实际上并没有错误。
3.2必须是自动中止
关于判断犯罪是否系自动中止的标准,笔者国刑法学的通说是主观说,但我国刑法理论上对于行为人放弃犯罪的原因,即犯罪的动机,何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处于行为人自己的本意也有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绝对自动论。认为自动放弃必须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自我主动放弃犯罪。如认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指“人们的活动完全是受自己意志的支配,而不受自己意志以外的因素影响。”因此,诸如在被害人的哀求、警告或别人的规劝下停止犯罪活动的,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内因决定论。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外界因素对犯罪的完成只是一种条件因素,而最终决定放弃犯罪活动的还是行为者本人。因此,即使客观上存在影响犯罪进行的不利因素(例如被害人的斥责、呼救、认出犯罪人等),只要行为人事实上放弃了犯罪行为,仍应当以中止犯论。
(3)主要作用论。认为各种外界因素对犯罪人犯罪意志的影响不可能等同,有的足以迫使行为人停止犯罪,有的却不能改变其犯罪意图。因此,只有查明意外因素在行为人主观意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才能正确判断犯罪的形态。
(4)无意义论。认为“引起犯罪中止的原因对于中止犯的成立没有意义。犯罪意图的产生与消灭都是基于一定的原因。中止犯的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打消犯罪意图,客观上放弃犯罪活动。至于促使行为人打消犯意、放弃犯罪的原因,不是中止犯的特征。”
(5)综合考察论。认为在具有外界因素的场合,判断犯罪没有完成或危害结果没有发生,究竟是行为人被迫停止犯罪,还是自动放弃犯罪,既不能纯粹从外界因素方面着眼,单纯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承认行为人主观上的决定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行为人的意志作用,而忽视外界因素的强制作用,而应当根据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情况,结合外界因素的性质及表现形式,分别不同情形,加以认定。
4.关于立法修改和完善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关于中止犯罪的规定有如下之弊端:首先,在犯罪过程中的规定使中止犯的存在范围过于宽泛化。即如前所言,中止犯存在于一切直接故意犯罪中并且存在于故意犯罪的所有发展阶段,就立法的价值取向而言是不科学的。其次,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后接着在第2款中规定了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没有明示何谓中止犯。这样,如前所言,从逻辑结构上就必然推导出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是同一概念的结论。这是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把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混同起来在立法上的根源。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进行以下修改和完善,并作新的表述:
4.1取消犯罪中止的概念,代之以中止犯的概念,这样做,基于两个理由:
(1)对定罪量刑起决定作用的概念是中止犯而非犯罪中止。既然如此,取消犯罪中止的概念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使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中止犯概念和第2款规定对中止犯处罚原则之间前后呼应,体现了立法的科学性。
4.2在犯罪过程中修改为在严重犯罪实行过程中。
4.3刑法总则第二章第2节的标题“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改为“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
建议修改的样本如下:
第二节 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
第二十二条 略。
第二十三条 略。
第二十四条 在严重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中止犯。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刑罚,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科]
【参考文献】
[1]马克昌著.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高铭暄,马克昌著.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法定代表人:王XX,总经理
被申请人:崔XX,男,1977年12月7日生,汉族,XX市XX件商店业主,原住X什市哈XXX路,身份证号:37132719XXXXXXXXX。
请求事项:
请求法院裁定中止XX区人民法院(200X)河民初字第30XX号民事判决所确定的义务的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贵院作出(200X)河民初字第30XX号民事判决,责成崔XX于该判决生效后五日内偿付申请执行人货款456000元及违约金。申请人已向贵院提起了强制执行的申请并已立案,由于没有落实到被申请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申请人请求贵院中止本案的执行,待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后,申请人再请贵院继续执行本案,请贵院核准。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山东XXXXXXX有限公司
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站(安监机构):
我单位建设的(工程名称)NO.2015G35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1#(含商业)、2-6#楼、配电房2-3#、地下车库、门卫 因(原因)春节放假 自2017年1月22日起中止施工,特向你单位申请中止对该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待条件许可时,再向你单位申请办理恢复施工安全监督手续。
附件:
1、建筑工程中止施工前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2、建筑工程中止施工前安全保障措施
3、建筑工程中止施工期间人员值班名单(含应急人员)
建设单位(签章)年 月 日
监理单位(签章)年 月 日
施工单位(签章)年 月 日
申请人:孙绪生,男,1952年11月1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建平县富山街道涝泥塘子东组,电话:7411232
申请事项:请求裁定中止对本案的审理。
事实与理由: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建平县富山街道涝泥塘子东组林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目前正在诉讼过程中,为彻底查清本案的事实,正确认定当事人的责任,合法公正地审理本案,申请人已经通过建平县信访局向建平县土地局提出检举控告,请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职权查明向申请人承包地内堆放尾矿砂和毛石的行为人,受益人,依法确定责任人。现土地行政部门已经立案受理,正在调查、处理中。
为此,申请人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五项规定,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应该中止对富山街道涝泥塘子东组诉孙绪生关于林地承包权的诉讼。
综上,申请人向贵院提出中止审理的申请,请依法裁定。此致
建平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执行立案没多久,童兰就在一次极限运动中意外死亡。明芳发现,童兰的存款、股票、基金、房产均被其父母继承。于是在律师的建议下,明芳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申请,申请变更童兰的父母为被执行人,要求其父母在继承童兰遗产的范围内履行还款的义务。
执行异议申请立案后,执行法官经过审查,裁定变更“明芳申请执行童兰一案”的被执行人为童兰的父母。由于童兰的父母不配合履行执行义务,执行法官依法采取了相应的执行措施,通过冻结划拨童兰银行账户存款及查封拍卖童兰房产的方式为明芳成功执结了100万元的借款及相应的迟延履行金。
[评析]根究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若债务人死亡,债务人生前拥有合法财产且已由继承人继承的,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继承人为被告,要求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本案中,童兰死亡后,其父母继承了童兰的遗产,明芳即可以申请变更童兰的父母为被执行人。据此,明芳只需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再立一个执行异议案件即可助其在童兰死亡后实现债权。
被申请人:严xx,男,19xx年xx月xx日生,身份证号码3623241xxxxxxxx1517。联系电话156xxxx5631。
申请事项:申请贵委中止审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铅劳人仲[20xx]第xx号和铅劳人仲[20xx]第xx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事实与理由:
被申请人严xx已经于20xx年xx月xx日向贵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申请人向其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贵委于20xx年xx月xx日向申请人送达了答辩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通知书等材料,并定于20xx年xx月xx开庭审理此两案。 申请人已于20xx年xx月xx日就饶人社伤字[20xx1xx0号工伤认定决定书向上饶市人民政府提起了行政复议,认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书。现上饶市人民政府已经依法受理,但还未作出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与申请人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否为工伤还没有最终结论。 现特向贵委申请中止审理该两案件,待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作出终局裁决时,再恢复审理此两案。恳望贵委依法准许!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公司经理
申请事项:
申请人西安市甲公司与西安市乙公司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一案,依法申请中止诉讼。
事实与理由:
原告西安市乙公司诉西安市甲公司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一案所涉5月14日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和《拆迁安置补充协议》,由于在合同签订主体、拆迁房产权属、被拆迁人资质等方面存在争议。西安市丙公司已向贵院另案起诉,请求确认195月14日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和《拆迁安置补充协议》无效,而贵院已立案受理。
由于本案西安市乙公司与西安市甲公司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一案的审理结果,必须以另案某某诉某某确认合同无效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案已立案受理尚未审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本案与该相关另一案,案由缘于同一合同,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申请人特依法向贵院提出中止审理申请,请依法裁定。
此致
西安市**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西安市甲公司
【摘 要】共同犯罪的中止是犯罪构成的特殊形态,牵涉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问题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争议性。本文拟以共同犯罪中共犯之间的分工借鉴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各类共犯人的犯罪中止认定加以分析。
【关键词】共同犯罪;犯罪中止;共犯关系脱离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47-01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均为犯罪构成的特殊形态,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当这两种犯罪构成的特殊形态并存时,就产生了刑法理论界所谓的“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
1 共同犯罪中止认定的理论争议
由于刑法没有对共同犯罪中止问题做出专门规定,因此理论界对此问题呈现出派别标立、众说纷纭之争。
1.1 整体完成形态论
共同犯罪具有整体性,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只能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完成形态来确定,倘若个别共犯的中止行为没有迫使其他共犯停止实施共同犯罪行为或有效防止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其犯罪中止就不能成立。
1.2 个别中止论
共同犯罪虽具有整体性,但每个共同犯罪人有其独立行为,个别共犯自动停止自己的犯罪就与共同犯罪完全脱离了联系,同其他共犯的行为就不再有任何关联。因此,其自动停止犯罪应被视为犯罪中止。
1.3 非主犯能力论
这种观点认为除主犯外,其他共犯中止的有效性应以行为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努力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行犯罪,但因为能力有限阻止无效的仍可成立犯罪中止。
1.4 切断因果关系论
共犯中止的有效性应以他是否有效地切断自己以前的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若能以自己消极或积极地行为切断该因果关系,即便共同犯罪的危害结果最后由其他共犯促成发生,亦能成立中止犯。
1.5 共犯关系的脱离理论
这是日本学者大[XC塚.tif,JZ]仁所提出的观点,处于共犯关系的二人以上者的一部分在完成犯罪之前,放弃犯意中止自己的行为,不参与其后的犯罪行为的情况,他认为甲通过脱离与乙的共犯关系,对于其后乙所实施的行为以及此后由乙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笔者认为,共同犯罪独立性与整体性的二重性说要求我们必须在建构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考察每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给予每个共同犯罪人公平、公正、合理的处罚。笔者赞成第五种观点即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因为其不仅符合主客观相一致原则,而且符合中止犯的立法宗旨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 共同犯罪中止分类解析
由于共同犯罪中的特殊性,故必须结合部分共犯在整个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整个共同犯罪的特点来分析其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分工可将共犯人为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笔者着眼于共犯之间的分工借鉴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各类共犯人的犯罪中止认定作出分析。
2.1 组织犯的犯罪中止
组织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他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因而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组织犯脱离共犯不能简单认定。组织犯包括犯罪集团的组织犯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它们成立犯罪中止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2.1.1 犯罪集团的组织犯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组织犯对犯罪集团预谋的全部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对这类组织犯要成立犯罪中止,不仅要求组织犯本人彻底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犯罪行为和退出犯罪集团,而且要求组织犯解散该犯罪集团,防止其他人员去实施所预谋的犯罪。那么如何认定解散犯罪集团呢?解散犯罪集团是指解除犯罪集团成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犯罪集团拆散,这才是彻底放弃犯罪集团犯罪。
2.1.2 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
这类组织犯若要成立犯罪中止,从共犯中脱离出来,在主观上要求该组织犯脱离犯罪意图,彻底地、真诚地放弃犯罪意图;在客观上必须积极地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试试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相对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的中止条件相对宽松。
2.2 实行犯的犯罪中止
实行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直接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人,在大陆法系国家称正犯。在共同实行犯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相互联结,形成了一个共同犯罪行为的有机整体,成为共同犯罪结果发生的总原因。故各共同犯罪人不仅要对本人行为负责,而且要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负责。因此实行犯要从共犯中脱离,主观上要消除自己先前的行为对其他共犯人的影响,客观上要消除犯罪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并不意味着在一切共同实行犯中毫无例外都是制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作为成立中止的条件。对于那些犯罪行为具有不可替代性质的个别犯罪中,例如强奸、脱逃等,共同犯罪人想要中止犯罪,只要放弃本人的犯罪行为即可,不以制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为必要。
2.3 教唆犯的犯罪中止
所謂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人”。教唆犯的特点是本人并不去实行某一具体的犯罪行为,而是指示他人去实行,因此,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的标准有教唆人行为标准说和被教唆人行为标准说之争。教唆犯中止的成立必须以有效地制止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为条件。这可以分为教唆行为的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来分别讨论。
在被教唆的人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以前教唆犯的犯罪中止,这种情况只要教唆犯劝说被教唆者放弃犯罪意图、打消其犯罪决意,对教唆者就可以犯罪中止论。
在被教唆人的实行阶段,教唆人与被教唆人已经有了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和共同犯罪的犯罪行为,在此阶段,教唆单要脱离共同犯罪,不仅必须切断心理的因果性,还必须切断物理上的因果性,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2.4 帮助犯的犯罪中止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帮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的一种,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帮助犯要脱离共同犯罪,需切断其主观表示和客观行为对主犯的心理和物理因果关系的影响。在不同的犯罪阶段表现形式又不同。1、事前帮助。此时实行犯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帮助犯想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及时撤销其帮助行为,防止实行犯利用其帮助行为实施犯罪。2、事中帮助。此时实行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帮助行为也已现实发生作用,因此,帮助犯不仅要停止帮助行为,还必须积极消除其帮助行为对实行犯的作用。3、事后帮助。这种帮助行为在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只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因此只要帮助犯自动放弃犯罪意图并向实行犯作出撤回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中止。
げ慰嘉南:
[1] 何秉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 董宝成,《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月(下)。
[3] 周振想,《中国新刑法释论与罪案》,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4] 马克昌,《关于共犯的比较研究》,载《刑法论丛3》,法律出版社。
申请人:++++++第++++集团有限公司,住所:+++++++++,联系电话:+++++++++。
申请事项:恢复对(2019)方民初字第650号案件的审理,并根据(2020)碑刑初字第76号刑事判决书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
事实和理由:
贵院受理原告起诉申请人一案,后因该案涉及刑事案件,贵院以本案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为原因,于2013年5月20日下达了“(2019)方民初字第650号案件”民事裁定书。现广州市山匪区人民法院对该刑事案件依法作出(2020)碑刑初字第76号刑事判决书,该判决书第2页第二行:“2011年1月29日,被告人王孬蛋利用其变造的申请人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与七阎王山开发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随后成立了‘广州省++++++第++++集团有限公司七阎王山景区项目部’。后久光县发改委于2011年2月21日下文废止了该项目部,但七阎王山开发公司仍继续施工。2011年2月,被告人王孬蛋为牟利,私自刻制‘广州省++++++第++++集团有限公司七阎王山景区项目部’印章1枚,并利用这枚假印章先后于当年4月、5月分别与江苏省九大爷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原告、陕西三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分包合同,收取上
述公司质保金合计42万元。”。王孬蛋在申请人不知情且未授权的情况下伪造身份,利用私刻的公章骗取原告签订经济合同,并将原告缴纳的质保金用于维持其私自成立的项目部运作,甚至在被政府明令废止后,仍然顶风作案,伪造开工典礼,让其他人相信自己伪造的身份和被废止的项目,企图骗取更多的钱财。且根据(2016)北证民字第12352号公证书;久光县森林公安局关于“七阎王山等景区违法伐树”的《呈请立案报告书》等一系列证据,均可以明确得知,王孬蛋在申请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取行骗手段成功的骗取了大量钱财,同时还伴随着其他犯罪活动。原告仅仅是无数受骗者之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申请人恳请贵院恢复对恢复对(2019)方民初字第650号案件的审理,并根据(2020)碑刑初字第76号刑事判决书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
此致广州省久光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第++++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共同犯罪;犯罪中止
一、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概念
共同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当这两种特殊形态结合时,就产生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的中止是对刑法分则个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修正形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谓的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实施过程中或犯罪既遂之前,全体或部分共犯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二、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分类解析
(一)实行犯中止的认定
实行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自己直接实行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或者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行犯罪行为的人。在只有单个实行犯的场合,该实行犯的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欲成为中止犯须自动放弃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在有数个实行犯的场合,全体实行犯达成一致的意见,一致的仅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或者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阻止了共同犯罪的完成或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全体实行犯成立共同犯;部分实行犯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采取措施防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或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成立中止犯。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实行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共同实施强奸、脱逃等与犯罪人人身有密切联系的犯罪行为的场合,部分共同犯罪人共同犯罪人想要中止犯罪,只要放弃本人的犯罪行为即可。
(二)教唆犯中止的认定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用劝说、授意、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罪意图,或者虽有犯罪意图但不坚定的人,使其接受自己的犯罪意图,坚定犯罪的决心,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理论上对教唆犯成立中止犯的时间要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教唆犯具有两重性,即独立性与从属性的统一。教唆犯的犯罪意图只有依赖于被教唆者的实行才能达到,体现了教唆犯的从属性;当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时,教唆行为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教唆犯要独立对自己的教唆行为负刑事责任,体现了教唆犯的相对独立性。从这个特征出发研究教唆犯的中止,只要在实行犯的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发生之前,均可存在教唆犯的中止。具体而言,根据实行犯的行为过程和教唆行为的不同阶段,教唆犯的中止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唆犯在其教唆的预备阶段,其只需消极地放弃教唆的故意即可成立中止犯;②教唆犯己开始实施教唆行为,但教唆行为尚未实行终了之前,被教唆者还未产生犯意,因而无从实施被教唆之罪,在此情况下,教唆犯只需自动停止教唆即可成立中止犯;③当教唆行为己实施终了,但被教唆者尚未开始实施被教唆之罪时,教唆犯须设法消除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如果犯罪意图无法消除则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阻止被教唆者着手实施犯罪,才可成立中止犯;④当被教唆者己经着手实施被教唆之罪,但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或虽行为实行终了,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教唆犯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阻止被教唆者继续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才可成立犯罪中止犯。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教唆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三)组织犯中止的认定
组织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组织犯往往都是主犯,社会危害性很大,要消除其先前行为造成的原因力较为困难,因此,组织犯要成立中止犯要求往往较高。组织犯的中止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组织犯在预谋策划准备建立犯罪集团阶段,消极中止自己的组织行为的同时如已串通他人,则要积极告知同伙共同中止,才成立中止犯;②在犯罪集团已建立起来,尚未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时,组织犯必须解散该犯罪集团,并阻止其成员实施原犯罪计划,才成立中止犯;③在犯罪集团己经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时,组织犯则必须解散该犯罪集团并积极制止其他成员继续实行犯罪,或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组织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四)帮助犯中止的认定
(安全监督机构):
我单位(全称)建设的 工程项目,工程地址,已于 年 月 日在贵单位办理了施工安全监督手续(备案编号:),现由于下述原因,该项目于 年 月 日开始停止施工,现有施工形象进度:(部位、层数),特向贵单位申请办理中止施工安全监督手续,请予查验批准。
(后附1.现场安全保障措施;2.工程实体中止时影像资料)
申请单位:(盖章)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中止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
编号
(建设单位):
你单位 年 月 日提出的位于(工程地址)的(工程名称)工程(报建编号),现已施工至(工程进度)阶段,中止施工的申请已收悉,经查验符合要求,同意该工地中止施工,中止施工期间本监督机构暂停对该工地实施安全监督。
同时,请你单位在中止施工前落实好停工工地现场的安全措施。在中止施工期间落实现场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止施工的工地需恢复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恢复施工申请手续。
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
安全监督机构(公章)
签 发 人:
签发时间:年 月 日
本表一式2份,申请单位,受监单位各1份。恢复施工安全监督手续申请表
(安全监督机构):
我单位(全称)建设的(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建设地址:,已于 年 月 日在贵单位办理了中止施工安全监督手续(文件编号),目前该项目准备恢复施工,特向贵单位申请办理恢复施工安全监督手续,请予查验。
附:1.中止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
2.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复工条件自查验收报告;
3.项目在施工部位影像资料。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恢复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
编号
(建设单位):
你单位 年 月 日提出的位于(工程地址)的(工程名称)(安监备案编号:),现施工阶段,恢复施工的申请已收悉,经查验符合复工条件,同意该项目于 年 月 日起恢复施工。我监督机构同时恢复对该项目施工安全监督工作。
特此通知
安全监督机构(盖章)
签发人:
签发日期: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
本表一式2份,申请单位、监督机构各1份
终止施工安全监督手续申请
(安全监督机构):
我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的 工程项目,工程地址:,工程施工结束,人员、设备已退场,申请终止施工安全监督。
附:1.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确认的工程施工结束证明; 2.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材料。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终止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
编号
(建设单位): 年 月 日你单位提交的 工程项目的终止安全监督申请已收悉,经查验,同意自即日起终止该项目施工安全监督。
特此告知
安全监督机构(盖章)
签发人:
签发时间: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签收人:(签字)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建设单位:(盖章)
http://news.qq.com/a/20111202/001302.htm
2011年12月02日16:28中国广播网冯雅我要评论(10460)字号:T|T 中 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冯雅)据经济之声报道,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公司互联网专线接入价格情况进行调查后,中国电信 今天下午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相关声明,表示将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查工作,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并对有关价格行为进行了全面自查。
中国电信表示,通过自查,发现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质量未完全达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实现充分互联互通。同时,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
整改方案具体内容共有四方面:
一,中国电信将尽快与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骨干网运营商进行扩容。二,降低与中国铁通的直联价格,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质量,实现充分互联互通。
三,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管理,按照市场规则公平交易,并梳理现有协议,适当降低资费标准。
四,将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着手实施。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今天下午向记者证实,收到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公司中止调查的申请,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所 谓“中止调查”,是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的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 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中止调查的决定应当载明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的具体内容。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中止调查的,应当对经营者 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经营者履行承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联通声明:提升宽带接入速率 下调宽带资费
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中国联通ISP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启动调查工作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配合,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的价格行为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中发现公司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 大。此外,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也需进一步改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国联通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中国联通将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不断完善互联网专线资费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其他骨干网运营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十二五”期间,中国联通将持续加大宽带网络建设投入,深入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工程,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下调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资费水平,并尽快组织实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犯罪中止;心理的自动性;规范的自动性;自动性理论的意义
一、犯罪中止及其法理基础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中止自动性的研究,我认为必须研究犯罪中止设立的法理理由,对于犯罪中止的研究能够从形式上引导出研究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必要,并且能够梳理好理论的脉络,发展出真正有意义的自动性理论。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对比中止行为和自动停止犯罪,笔者认为这个立法的关键在于犯罪人的自动停止犯罪即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一)法律理论分析
关于犯罪中止的理论的立法根据,最好的出现的理论是合法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中止未遂犯之所以不被处罚是因为中止行为阻却了构成要件符合性或者说是违法性。也就是说先前的违法行为不再被认为是违法的,现在被认为是合法的行为,这是指如果处罚中止犯是不符合法理上处罚的条件的。相比较未遂犯,法律处罚的原因是因为其不仅具有外在的违法行为,并且主观上存在着违法的意图。而犯罪中止行为人已经不具备这种违法的意图,因此并不能对法律秩序造成威胁。该理论研究认为犯罪中止的立法原因在于中止行为回归合理性,因此犯罪中止制度被设立。
(二)刑事政策角度分析
这个分析角度首先是由德国学者费尔巴哈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德国著名刑法学者李斯特的支持,这个理论也被称为“黄金桥理论”,这个学说主张为了吸引行为人以及时防止犯罪既遂,因此有必要对于行为人进行承诺,如果她出于自己的意思即具备自动性表示而中止犯罪,并且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该行为便不再受到处罚。①这个理论在于为犯罪人在未遂阶段主动放弃犯罪,迷途知返架起一座桥梁。在刑法学者费尔巴哈看来,如果在犯罪未遂时不给行为人一个减刑甚至于免刑的优惠,无异于迫使他继续犯罪。再后来李斯特明确使用了这个黄金桥理论。因此立法将有自己意思中止犯罪的理论从根本上确立。这个理论立足于犯罪中止的心理自动性,认为只有设立犯罪中止制度才能鼓励犯罪者自动的停止犯罪以及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三)刑罚目的分析
简而言之,行为人由于及时终止犯罪已经实行了刑罚,因此没有必要再给予处罚,这里的刑罚目的,既指特殊预防的目的,也是一般预防的目的,还指罪责平衡,据研究,早期的文章虽然有从刑罚目的角度来切入探讨中止未遂性的根据,但是具体是有德国联邦法院在1956年做出的判决,如果行为人自我中止了犯罪,那么这就说明,行为人的犯罪意志没有达到犯罪所需要的强度。基于这种考虑,法律因此并不处罚中止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法律给予犯罪人刑法是为了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或者恐吓一般人犯罪,或者为了修补被侵害的法律秩序,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犯罪中止自己中断了犯罪,已经达到了刑罚所要求的效果,因此根据刑罚目的的考虑,中止犯不处罚。该理论认为犯罪人已经基于自身的中止意图而中止了犯罪,因此处于刑罚目的已经达到,犯罪中止犯应该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自动性理论研究对于中止犯的认定的意义所在
关于中止犯减免刑罚根据与自动性之间的关联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议。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乎自动性的理论地位。只要是认为自动性与中止犯减免刑罚存在直接联系的,就必定会赋予自动性极高的研究价值;反之,则会贬低自动性的理论地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肯定学说和否定学说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否认学说对于自动性理论理解
否定说认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与中止意思或中止的行为关系密切,而与自动性无关或者关系松弛。例如,违法减少说认为,应将中止犯的重心放在中止行为上,因为无论行为人在主观上多么希望不发生犯罪既遂,只要客观上不存在中止行为,那么肯定不能成立中止犯成立。这是中止犯成立的最低限度的要件。该观念一方面提倡危险消灭说,另一方面将中止意思完全置于自动性之外,那么只要行为人在中止的意思的支配下实行了中止的行为,便足以肯定中止未遂,那么自动性的判断在中止犯认定中的意义不大。同样的,我国有学者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应该着重研究中止行为作为中止犯中止的根据,其理由在于:第一,中止行为是认定中止自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也容易被认定,第二:将自动性作为中止犯成立的重心,容易对于行为人提出伦理上的过高要求。由此可得,中止的意思与中止自动性都是围绕中止行为展开的,因此应该将置之行为作为研究的重点。②这样中止行为的地位至高无上,自动性的理论价值被大打折扣。
(二)肯定学说对于自动性的理解
相反肯定学说认为,中止犯的减免刑罚根据与自动性存在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比如,责任减少学说认为自动性是中止犯的重点,中止犯的核心在于如何解释“根据自己的意思放弃犯罪”。我认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在于量刑责任减少以及形势政策要求。因此,自动性在中止犯的研究中应该居于核心位置。它可以为中止犯减免刑罚提供事实根据,从而划清中止犯与未遂犯之间的界限。我认为中止犯与未遂犯在罪责和不法程度上不存在任何区别,因此必须借助自动性来进行判断。首先我们进行比较,在表面上,作为中止犯罪的行为似乎比自动性更容易认定,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单纯放弃继续犯罪的场合,中止犯罪的行为与未遂犯罪的行为客观上是一致的。例如如果在积极犯罪的场合下,行为人基于犯罪意思采取了实际阻止犯罪既遂的行为,根据犯罪自动性认为这缺乏了自动性,因此不能成立中止犯罪。由此可见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因素的必要性。尽管从概念的形式逻辑上来看,中止行为是自动性的前提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认定过程也必然遵循这也的先后顺序。应该说的是法官在认定自动性的时候,应该将目光不断往返于中止犯罪的行为与自动性之间。更严格的来说,应该将自动性优先于中止行为来考虑,因为中止犯与未遂犯在结果上是一致的,意图通过最终结果这一客观要素来反推中止犯罪的行为是否存在并不容易。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判断一个案件是中止或是未遂,仅从客观结果上来看,很明显是无法判断的,只有先从自动性认定这一方面着手。这一点是与既遂犯检讨顺序相反的。在既遂犯的场合,因为既遂行为是可以认定的,因此从这一结果认定,可以反向推导实行行为。承认自动性在中止犯成立的重要性,未必会对中止犯提过过分的伦理要求。自动性是否带着伦理要求,取决于人们对于自动性的理解与认定方法。只要自动性的认定有客观的法律标准,那么便不用担心自动性伦理的问题。③
笔者认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灵魂之所在,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有着同样的犯罪结果,并且在客观看来,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有着同样的犯罪中止行为,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则在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行为未能继续进行的心里状态不同,犯罪中止出于犯罪人的自动中止的心理,而犯罪未遂则出于犯罪人的被禁止继续。
三、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的主要学说
德国的刑法理论对于自动性的理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高峰,因此具有非常值得研究的价值,这些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建构模式:一种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自动性,另一种是从规范角度来研究自动性。这两种学说各有其独特的内在魅力,笔者将在下文进行阐述。
(一)心理的自动性理论
在德国,中止未遂具有免除刑罚的法律效果,因此认定特别严格。《德国刑法典》规定:行为人自愿放弃行为的继续进行或者阻止其完成的,不因此受到处罚。如果行为没有完成,只要他出于自愿和认真努力阻止该完成,那么,也不应该受到处罚。对于自动性,刑法明确表示为“自愿地”,联邦法院在判决中首先采用了心理考察的立场,明确提出应该根据“行为人是否能够主宰自己的行为以及他是否能够判断实施犯罪依旧可能来判断中止性。如果行为人同时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将犯罪继续实施,但是不愿意实施,那么因此而选择的中止犯罪才能成立自动性。在这个标准下并不考虑伦理因素。德国的刑法学者Frank尝试使用所谓的弗兰克公式将心里的视角纳入自动性的确定,也就是:“能达到而不欲达到视为自动中止,欲达而不能视为障碍未遂”, 在心理的自动性理论内部,对于究竟是应当以行为人还是以一般人为基准判断行为人中止自动性的问题,存在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对立。主观说采取行为人的标准,行为人标准即是指在面对外来风险,行为人认为可以继续犯罪,但是行为人停止,这便具有自动性,如果行为人认为无法继续犯罪而放弃犯罪这便是否认自动性。该理论曾经是我国的通论。客观说采取一般人的标准,一般人标准是指犯罪中止性应该考虑根据一般人的经验,在遇到外来风险时,一般人会中止,这时候行为人中止,该行为便不会被认定为中止,如果一般人不会中止,行为人中止,该行为便会被认定为自动性。
但是,就笔者观念而言,我认为单纯从心理学标准来判断自动性,过于随意,同样的案件由不同法官来进行审理则有不同的结果。这样会导致法律的审判过于随意,这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对于法律本身设立的目的也有所违背,因此,心理的自动性理论并不能够单独作为判断自动性成立与否的标准。
(二)规范的自动性理论
鉴于心里的自动性理论的不足,刑法理论提过了以规范要素来重新思考自动性的问题。要根据中止犯的免刑根据来确定规范标准规范的判断标准说。规范的自动性理论一般将责任减轻、刑事政策等目的作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因此只要能够认定为责任减轻、符合刑事政策便能认定为中止犯,极端的规范的自动性理论采取限定主观说,将行为人的真诚悔悟作为认定是否是中止犯的核心要素,这样的标准过于严厉,极大地缩小了自动性成立的范围。而另一种缓和的规范的自动性理论则用“是否向合法回归”作为标准,这个认定标准相对宽松很多。因此在规范性自动理論者看来,行为人自我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不是关键,即使行为人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并且放弃犯罪,即具有心理上的自动性,但是只要不符合规范性评价标准,这仍然应该否定自动性。例如,假如行为人为了强奸另一名女性,而放弃强奸当前正在被实施强奸行为的女性,根据规范的自动性学说认定,这应该否定自动性的成立,相反,即使行为人因为无法抗拒的心理压力而放弃犯罪,但如果这个心理压力符合规范性评价标准,这应该被认定为自动性的成立。而在规范的自动性理论中,如何认定进行规范的自动性理论的判断,笔者认为规范的自动性的判断基准应该采取客观说,客观说符合量刑责任减轻的刑罚目的,将量刑减轻理解为一种以一般人为基准进行比较的概念。以一般认为量刑标准,如果一般人在当时不一定会中止,而行为人中止了,从这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行为人有回归合理性的倾向,我们由此可以认为行为人有更低的量刑责任,如果不设定一般人的标准,那何为量刑责任的降低就无从谈起,违背了犯罪中止设立原则的初衷,并且只有在一般人可能犯罪,行为人没有继续,才能充分体现形事政策的诱导可能性。并且我认为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很难认定,如果以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作为标准,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无法真实的还原行为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这对于认定自动性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我认为只有以一般人为基准,才能更好地认定自动性的与否。
因此,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规范的自动性理论实际上是将自动性的成立标准以法律的准则来进行规范,将其法条化,将其法律化,有一个完全的判断标准,这是法律所要设立的目的与精神之所在,但是从笔者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规范的自动性理论也并不能完全判断自动性成立与否,这是规范的自动性理论的缺陷之所在。
四、犯罪中止自动性之我见
从以上各种分析可以看到关于中止“自动性”的认定标准的各种观点和争论独有自己的理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但是在笔者以上的论述中,对于中止犯的法律性质的问题,采取了量刑责任减轻与刑事政策并重的理论说法,量刑责任的减轻是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法律根据,刑事政策上的考虑是目的考虑。因此这两大观点是我认为中止犯量刑幅度最好的根据。在自动性的解释问题上面,我认为心理学上的自动性理论构建方式与规范性理论的构建方式应该相结合,综合考察犯罪人的自动性的心理,并且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在位阶上,前者优先于后者。因此在司法实务中,法官应该来回考量,目光留恋在心理的自动性理论与规范的自动性理论之间,两者从法规的角度以及当事人可能当时的心理角度进行综合考察,这样才能真正判断犯罪中止自动性的成立与否。让理性与感性并重,让法官的综合素养与法律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目的相结合,这样便能得出一个值得任何人信服以及经过时间考察的结论。
笔者同时认为各种各样的学说都是有其特点,有其值得参考的意义,这都是法律文化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各种各样的学说来源,加以研究,服务于理论,但是更要知道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更要以人为本,更好的将法律理论运用到实务之中。
注释:
①张基建,《论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中止理论之完善》,《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②庄劲,《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 政法论坛2015年04期。
③张平,《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及竞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参考文献:
[1] 张基建.《论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中止理论之完善》,《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2]庄劲.《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 政法论坛2015年04期。
[3] 林淑蓉.《论犯罪中止的时间性问题》 法律经纬2008年11期。
[4] 曾娇艳. 《试论犯罪中止与其他犯罪形态的竞合》 天津市政府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 韩莉.《犯罪中止任意性的判断》 广角镜2015年12期。
[6] 温雅璐.《危险犯的停止形态研究交流平台》2014年12期。
[7] 熊家辉 .《浅析我国中止犯之自动性理论》 法律杂谈2014年12期。
[8] 张明楷.《简述部分中止》 法制新论荟萃2014年03期。
[9] 张平.《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及竞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作者简介:
【中止执行申请书】推荐阅读:
中止审理申请书犯罪10-11
继续执行申请书05-30
执行申请书辽宁09-22
申请执行报告09-29
申请法院执行申请书09-18
仲裁裁决执行申请书06-07
强制执行申请书-样式09-15
执行申请书(二审后)09-22
终结本次执行申请书11-01
强制执行申请书附民06-18